【108051819_跨領域、跨校仨師教學共授工作坊】
👉在上週,JIMJIM參與北醫苗圃計畫與中山醫學大學共同舉辦的跨域工作坊,利用「同理心地圖」、「身體的隱喻」、「冰山理論」、「訪談」等不同策略,讓學員探索與理解熟齡族群(50-64歲👨👩)的身心靈需求,搭配精油業師,讓參與課程的學生與來自全國的大專院校老師們,不僅體驗與了解精油製作過程,最重要的是,讓大家了解如何透過「設計思考」的概念,執行跨域教學共授課程。
👉本次活動最特別之處,不僅讓多數的觀課老師們與學生一起分組,除了書寫觀課紀錄外,也與孩子們共同實際參與兩天的工坊,讓每位老師在這過程中,可以更真實貼近每一位夥伴對於課程的接收與回饋,發展熟齡族群需求的人物誌與實際動手調配精油成品。
👫有別以往過去單純擔任工坊講師的角色,這一次JIMJIM更需要與兩位中山醫學大學的老師搭配,根據現場學員狀況、議題等面向隨時彈性調整內容(自己投影片為了配合每位講師,都是改到最後一刻才上場> <),在這多師授課的過程中,更是看到自己需要強化個人講師能力的地方,該如何清楚明確的下指令、如何有條有理並言之有物的帶領大家反思與討論、是否有足夠能力排解現場離題的臨場反應,甚至是背景音樂該搭配怎樣合適的情境等,都是讓自己覺得還有好多好多要學。
👫非常感謝台北醫學大學邱佳慧老師與王明旭老師,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神救援,給予自己許多邊做邊學的機會,或許,當天與會的每位夥伴感受與收穫都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來自不同學校、領域的老師們,願意跨出自我的教學舒適圈,調整與精進自我的教學理念、心態與教學模式,將工坊中看到與學到的(成功或需要調整)經驗,帶回到自己的教學現場,為翻轉創新教育而努力
#中國文化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中山醫學大學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應用化學系
#台北醫學大學
#營養師養成
#莫忘初衷的教學人生
#從教育開始破框翻轉
#創新教育心思維
#謝謝願意相信我的老師們
#謝謝學員課後給我的便利貼回饋
#未來持續加油
#因為有你
從教育開始破框翻轉 在 Dr Jim的營養資訊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使用者觀察,從人類學的視角出發】
大家有聽過人類學家嗎?或者對於人類學家的認識,有多少呢?
這一次在北醫舉辦的教師增能跨領域工作坊,邀請到美國匹茲堡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同時也是台灣首位進入商學院並從事社會企業發展工作的人類學家,宋世祥老師,帶領來自不同領域的高中與大學老師們使用人類學「厚數據」的觀察洞見,更「具體」分析行為背後的隱藏訊息。
透過系統性與結構化的拆解、演練簡單訪談飲食內容,讓大家可以更深層的了解訪談對象飲食行為背後所呈現的社會互動、生活場景、使用脈絡、語言認知以及食物選擇行為的真實需要!
雖然在自己過去的營養教育、諮商的課程當中,都會提到類似的概念,但是透過人類學的角度,更可以細緻的從生物學、語言學的角度學習到,我們人何以為人,更從文化人類學學習到飲食文化的多樣性。
這次課程當中,還有超強的佳慧老師也,透過宋代歷史飲食分析,展現出個人豐富史學素養,讓大家知道漢朝人吃飯時席地跪坐,到了宋朝才能好好坐在椅子上進食,蘇東坡愛吃肉且創作豬肉頌、煮魚法經典文學等內容。
很難用文字表達這次工作坊的衝擊,好羨慕講者可以言之有物的精彩說出專業的內容;這也是自己第一次知道人類學這樣用,以人類學家的姿態去了解如何以田野調查的態度與精神,與訪談對象(e.g.社區長輩、學生、家人、另外一半等)認識與互動,洞察問題與需求。
#營養師養成
#讓不同領域的腦袋共創成出以人為中心的解決方案
#莫忘初衷的教學人生
#從教育開始破框翻轉
#創新教育心思維
從教育開始破框翻轉 在 Dr Jim的營養資訊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洞察的藝術,為什麼他能看到你沒看到的】
陰雨綿綿的周末台北,來自北、中、南不同學校,以及不同領域的的高中、大學老師,跟著業師透過設計思考的思維,重新檢視自我的教學與思考方式:
🙋♂🙋♀我們是否可以真的是洞察出使用者(學生、病人、服務對象)的真實需求?
🙋♂🙋♀我們是否可以真的運用「沒有目的」的好奇心,打開自己對教學衛教的觀察
🙋♂🙋♀我們是否能夠理解不同立場之間的權衡?
參加過這樣多次設計思考的工作坊,JIMJIM看到每一位講者與學員,無私且不吝嗇的分享設計思考的步驟與應用工具,跨領域的精神,應該就是如此吧,結合來自不同領域的你我,彼此的想像力,而不是通識與通才的培訓。期許未來,有志一同的我們,可以將這些工具可以結合自我的特質,為教學現場(不論是課堂或是醫院、場域)端出不同的材料與設計,開啟真正「雙向」與「跨領域」的對話交流。
#營養師養成
#為什麼他能看到你沒看到的並不是因為觀落陰
#讓不同領域的腦袋共創成出以人為中心的解決方案
#莫忘初衷的教學人生
#從教育開始破框翻轉
#謝謝願意相信我的老師們
#創新教育心思維
從教育開始破框翻轉 在 【中央大學群英教師社群】《設計思考:從教育開始的破框思維》 的推薦與評價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進步總是源於創新;僵化思考讓歷史停滯甚或倒退,唯有 破框 思維能帶來截然不同的時代。 _ 《設計思考: 從教育開始 的 破框 思維》 ... ... <看更多>
從教育開始破框翻轉 在 【從教育開始的破框思維】 ... - 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 ... 的推薦與評價
擔任「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教育議題的出題組織,聚集青年夥伴一同思考如何讓更多人在高中職階段, 就開啟對教育不平等議題的認識。 / 在挑戰賽的教育議題培力工作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