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星期三 絕對音樂】
「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只有5%是痛苦的,另外的90%是平淡的;
人們往往被5%的精彩誘惑著,忍受著5%的痛,在90的平淡中度過。」
SO~~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
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0%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我的韓國婆婆》
說到韓國,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是各大美妝店、流行服飾店聚集,早期充滿日本人走在街上都可以聽到「いらっしゃいませ」(日文:歡迎光臨之意)、現在則變成了滿街都中文標示的觀光勝地明洞?
還是有著各式各樣小菜、看起來紅通通吃起來辣到很過癮的辣炒雞排、部隊鍋?
是冬天戶外零下的乾燥天氣但室內卻可以穿短袖暖到不行的地熱溫差?
或是有點沒有禮貌,搭地鐵不愛排隊、喜歡撞人、隨地吐痰的韓國人?
韓流文化成功地席捲全世界,許多年輕朋友對於韓國這個國度充滿了嚮往,但真正的韓國是否真如電視上看到的那樣美好?
「要嫁來韓國之前,看韓劇,以為韓國生活就跟劇中形容的一樣富裕,但實際來了之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是韓國 EBS 電視台,一個專門針對外籍媳婦及韓國婆婆所做的節目「다문화 고부열전」(中文直譯:多文化婆媳列傳)裡,其中一位外籍新娘所說的一段話。
這個節目的流程,大多是先採訪平日外籍媳婦與韓國婆婆在韓國的日常相處情況,然後節目後半再將場景拉到媳婦的老家,讓婆婆體驗媳婦在原來國家是怎樣生活,讓彼此能更加瞭解,因而拉近婆媳關係。
不過這個節目也不一定完全真實地反應到韓國婆婆與外籍媳婦的現狀,因為取材對象大多是透過婚姻仲介來的越南籍、菲律賓籍新娘居多。
每集登場的婆媳狀況都不太一樣,有些是媳婦好吃懶做,拿著丈夫及婆婆辛苦賺來的錢,跟朋友聚會、逛街,卻還嫌零用錢少。
而有些則是媳婦認真地分攤家計、做家務,但還要被婆婆打或是言語上的苛責。
婆媳問題,似乎不管在哪裡,都會存在著,尤其是在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國家。
嫁到韓國之後,第一次正式拜訪丈夫的爺爺家。
那是一個和平常我們所了解的韓國,很不一樣的、彷彿時間停留在過去的古早木造韓屋。
快要抵達爺爺家時,經過一個市集,丈夫問我:「要不要上廁所?」
「為什麼要在現在上廁所?想要上時再去爺爺家廁所上就好了啊?」這是我心中的 OS。
「爺爺家沒有廁所......」丈夫說。
其實爺爺家不是沒有廁所,據說是茅坑來著,有點歷史的排泄物們都累積在那裡。
年輕一輩的韓國親戚們,大家也不敢使用那個「廁所」。所以我們要上廁所時只能再開車 10~15 分的距離,來到較熱鬧的市集公廁去解決。
剛開始就照這樣做了幾次,後來覺得每次上個廁所,往返要 30 分鐘實在太麻煩,於是就開始找個沒有人的地方,褲子一脫,就那樣在路邊解決了。
那個經驗,真是我人生的一大震撼。
在中國工作的時候,也上過那種長長一條溝,下面有蛆在蠕動,或是破爛門板阻隔的廁所。
但爺爺家的廁所,竟然超越這些,到底是有多恐怖?
除了廁所之外,沒有洗澡間,所謂的「浴室」也是個大問題。
那麼你問爺爺及奶奶平常如何洗澡?
廚房的旁邊,有一個洗衣服的地方,就在那裡用冷水及熱水混和成溫水,洗身體。開放式的。
由於平時就只有爺爺奶奶兩個人,也沒什麼不方便,所以經過了 60 多年,在 2016 年的現在,他們還是使用這樣的方式在過生活。
兒女們也曾經想要將他們接住到現代式住宅,或是改造房子使其更便利化,但對老人家來說,那些我們看似很理所當然的設備,對他們反而是不習慣、甚至是不便。
基於上述種種習慣差異之因素,我這個外籍媳婦,能不去爺爺家就不去,要不就是不要長時間停留。
直到最近,因為爺爺的生日宴,這個屬於 9 人大家族韓國長媳(我婆婆)忙翻了的日子,我這個外籍媳婦(婆婆的小幫手),又再次長時間停留在爺爺的韓屋裡了。
到了爺爺家之後,婆婆就開始環境視察,一開始打掃房子,接著整裡冰箱食物,放太久的就把它處理掉,再來開始準備生日宴的料理......。
然後......
「母親大人,我來幫您洗身體吧!」我婆婆對於最近腳剛換上人工關節,行動不便的奶奶說。
婆婆開始將奶奶的衣服一件一件地褪下,就在那個開放式的洗衣區裡,準備要幫奶奶洗澡。
身為小幫手的我,試圖去幫忙任何我能做的小事。
「唉唷,在 NANA 面前洗澡,太害羞了...」奶奶說。
「啊,要不,我出去外面好了。」我說。
「NANA 也是女人,有什麼關係。NANA,你在那打電動好了!」婆婆說。
然後就開始幫奶奶洗澡了。
洗完澡之後,婆婆還幫奶奶上了身體乳,接著繼續用手洗剛剛奶奶換下的髒衣服。
我坐在地上,臉對著手機螢幕,看似是在玩遊戲,但映入我眼中的,不是電玩遊戲的畫面,而是婆婆的一舉一動,讓我的心百感交集。
換做是自己的話,有可能這樣無怨無悔的為夫家付出?自己的父母都不一定願意幫他們洗澡了、更何況是年輕時期曾經苛責過自己的婆婆。
於是我放下手機默默地走向那個,被視為地獄級的「廁所」,我想,我也該試著放下成見,學著去包容、去體會和自己生長背景迥然不同的新環境。
婆媳問題,不分國籍,只要是出生在不同環境、不同價值體系下的人,或多或少都是存在著。
少一點計較、多一點用心,從自身做起,我相信再冰冷的心也會有融化的那一天。
(文章來源: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536&nid=6069)
***************************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 在 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 在 輕之國度app登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 在 輕之國度app登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 在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外傳2「劍鬼戀歌」彩色插圖|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 在 輕之國度輕小說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FACEBOOK 的評價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 在 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何猶太人死也不會去考公務員?
美國70%的財富都掌握在3%猶太人的手裡,在每個人財產都縮水的年代,只有猶太人能繼續創造財富,你只有學會猶太富豪的不景氣生財術,才有可能擺脫一輩子窮忙到老死的命運!
面對不景氣,猶太人和你想得不一樣
《塔木德》是1000多年來由2000多位猶太學者集體編撰而成的,是一部集宗教、律法、處世和經商法則的偉大經典。猶太人的致富聖經《塔木德》中有句格言:「上帝把錢作為禮物送給我們,目的是讓我們購買這世間的歡樂,而不是讓我們攢起來還給祂。」
猶太人認為光靠勞務報酬,做一輩子的守財奴,永遠不可能成為大富翁。他們不做死命存錢的事,因為鈔票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錢」,它的價值也不僅止於面額上的數字,他們將鈔票作為一種工具,一種能讓錢持續源源不絕流進口袋的生財器具,因此他們仔細權衡每一筆支出,他們用錢買的不會是當下的需求,而是買進未來、買進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很多人討厭猶太人,說他們是一個視錢如命的民族,為了賺錢,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不過,與其說他們喜歡錢,不如說他們是「喜歡賺錢」,他們靠自己深謀遠慮的精明腦袋,逆轉了自己的命運,賺進令你瞠目結舌、多到數不清的財富權勢,並且樂此不疲。
猶太人擅長從困苦的日子中翻身致富,回頭看看台灣薪貧族的處境,不僅經濟市場哀鴻遍野,還要面對高失業率和高物價指數的衝擊,我們擁有的資產總額卻只比零多一點點。若是能從猶太人那兒擷取一些與眾不同的「賺錢」智慧,仿效他們「喜歡賺錢」的心態,轉換思維,或許就會發現經濟不景氣,其實沒有那麼糟糕,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費,只要懂得敏銳觀察、逆勢操作,賺錢的機會仍然無所不在。
為何猶太富翁死也不會去考公務員?
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為了追求穩定的生活和福利而去考公務員,為什麼猶太人死都不會去考公務員?猶太人雖然是全球最富有的民族,卻也是一直在流浪沒有自己國家的民族,這樣的危機感使他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一個警覺而奮進的狀態,也使得他們掌握了更多方式來抵禦風險。
對於猶太人來說,考公務員依然無法達到真正的財務自由,這是另一種當螺絲釘的選擇,只不過這台機器從私人公司換成國家,然而,國家這台機器真的有如此穩固而萬無一失嗎?在歐債危機爆發之後,希臘和西班牙首先削減了公務員的薪水和福利,而加拿大和古巴各國紛紛裁減了數萬名的公務員,大環境的不景氣影響下,公務員優厚的福利會拖垮一個國家的財政,當這把隨時會開鍘的刀有可能伸往你的脖子,你還會往公務員這個坑裡跳嗎?
精明的猶太人認為,公務員的存在是為了節省交易費用,而無法創造出真正的價值,私人的財富可以透過更多的投資行為創造更多未來的財富,一個公務員所提供的服務,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高的價值獲得如此高的收入。他們也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在通過公務考試上,這對猶太人來說反而是生產力低下的行為。
公務員的職涯向上發展性和向外發展性差,環境安逸會讓人缺乏危機意識,也無法培養能力,在目前的經濟環境體制之下,就算是穩定收入的公務員,同樣逃不過高通膨把資產吃掉的命運,卻會因為政府財政日益困難,現有福利逐漸削減,當人力精簡,公務人員的工作量也會有越來越大的趨勢,當景氣越來越差,政府財政收入降低,公職環境更是看不到任何未來發展的機會。
猶太人會怎麼選擇?
猶太人的思惟受到宗教影響非常深遠,猶太教向來鼓勵人應該全力發展自己的能力,拒絕抹殺個性,他們主張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他們認為不合理的東西,甚至認為個人的力量是可以影響世界的。
《塔木德》裡會勸告猶太人應該擁有抱負和雄心:「凡是胸懷大志的人,最後總是會有所成就的。」從猶太教的觀點來說,猶太人是上帝的特選之民,是上帝挑選出來的,因而具有極高的素質,擁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能力,他們對自己打從心底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夠超越其他民族的人,在這樣的民族性之下,他們不會選擇當一顆安逸被動等待命運的螺絲釘,景氣越糟,他們越要在危機中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
英國猶太人詹姆士年輕時把父親給他的一筆財產花光,他才覺醒要努力奮鬥,決心從頭做起。他從哥哥那裡借來一點錢,自己開辦一間小藥廠。他親自在廠裡組織生產和銷售工作,從早到晚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把工廠賺到的一點錢積蓄下來擴大再生產。幾年後,他的藥廠辦得有點規模了,每年有幾十萬美元的盈利。
但靈敏的詹姆士經過市場調查和分析研究後,覺得當時藥物市場的發展前景不大,又了解到食品市場前途光明。世界上有幾十億人口,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各式各樣的食物。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毅然出讓了自己的藥廠,又向銀行貸得一些錢,買下「加雲食品公司」的控股權。
這家公司專門製造糖果、餅乾及各種零食,同時經營煙草,雖然規模不大,但經營類別不少。詹姆士掌控該公司後,在經營管理和行銷策略上進行了一番改革。他首先將產品的規格和式樣進行了擴展延伸,如把糖果延伸到巧克力等多個品種;餅乾除了增加品種,細分兒童、成人、老人餅乾外,還向蛋糕、蛋捲等發展。這樣就使公司的銷售額迅速增長。接著,詹姆士在市場領域上下功夫,他除了在法國巴黎經營外,還在其他城市設立分店,後來還在歐洲眾多國家開設分店,形成了廣闊的連鎖銷售網。隨著業務的增多,資金變得雄厚起來,詹姆士又隨機應變,把英國、荷蘭的一些食品公司收購下來,使其形成大集團,名聲鵲起。詹姆士的成功,正是得益於他當初對小藥廠經營前途不佳的理智分析,及時捨棄,從而轉向食品行業。可見,適時放棄也是商業經營中的一種高級智慧。
這就是猶太人。他們思想開放,崇尚自由,反對一切守舊的東西,更不會為一些僵化的觀念和傳統的做法所拘束。猶太人的性格不會被傳統的背景和勢力所嚇住,年老的拉比總是鼓勵年輕人按自己的意願去做事,不要害怕去嘗試新鮮的事物,即使是冒險也是值得的。
他相信的是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改變自己的不利處境,他要做的就是推翻前人帶給後人的影響,而創建一個由自己主宰的國度。猶太人的思想是開放的,他們甚至沒有國家、種族和地域等等的限制。他們為了自己能夠生存和發展,走遍了世界的各個角落,這些便是現代商人的原型。
當機運到來的時候,猶太人就利用自己的技能,在沒有資本,沒有工具,也沒有錢的情況下,沿著社會階梯向上攀登。不考薪資優渥的公務員是暫時地放棄眼前的利益,但是猶太人著眼的永遠是為了未來得到更多的利益。當機會來臨時,不敢冒險的人永遠只是平庸之輩。
即使只能領死薪水,還是要先買房?
每個月固定領死薪水的上班族,心中都有一個疑問:「現在景氣這麼差,老闆不賺錢,我也沒錢賺,物價又那麼高,薪水都不夠用,不負債就偷笑了,怎麼可能擠出第一桶金?」
當你這麼質疑的時候,翻翻報紙、看看商業雜誌,就會發現,事實上,和你條件相當,卻成功賺到第一桶金的也是大有人在,但是為什麼那個人不是你?
因為你一直嚷嚷著不可能,同時卻不去檢討自己的收支和資產分配狀況,不改變消費習慣,不肯花精力做功課學習投資,還是讓每個月的薪水四處流散,你當然一輩子都不可能擁有第一桶金。
猶太人相當重視理財的概念,猶太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透過各種方式來教育他們要謹慎使用自己的資源;例如,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個自己專屬的糖罐子,每個禮拜一,父母會發給他們固定、每個人都相同的糖,做為一個禮拜的用量,要怎麼分配使用,由孩子自己決定,如果一下子就吃完了,那別人在喝著加了糖的咖啡時,你就只能喝苦咖啡,別人有甜食當零嘴時,你就只能舔手指乾瞪眼,不然就要向父母或其他兄弟姊妹提出協議,用自己的勞力或任何東西去換取更多的糖。
猶太人常說:「賺錢不難,用錢不易。」意思是說,每一筆花費都要仔細衡量,如果花出去的一塊錢,不能幫你賺進兩塊錢,那你就不該花這筆錢,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總是能把小錢變成大錢的原因。對於金錢的使用,要積極的規畫,徹底執行,才有可能迎接第一桶金,然後生出第二桶金,甚至變成不斷有金錢冒出匯集的聚寶盆。
擁有保值商品,才能對抗通貨膨脹
現在全球經濟處於頹勢,各個國家為了刺激經濟,會採取「量化貨幣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中央銀行開始狂印鈔票注入市場,使得你我手上的現金開始貶值,資產大縮水,連帶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年年飆升,開始通貨膨脹,薪資卻一直沒有跟著成長,換句話說,就是用你的薪水,可以買到的東西愈來愈少,手裡雖然捧著鈔票,但是你將會愈來愈窮。
面對眼前的經濟局勢,感覺投資什麼都會慘賠,所以多數人無可奈何地選擇安份的守住現金,認為至少還有利息可以賺,但是不要忘記了,這同時也是「負利率」愈來愈嚴重的時期,通貨膨脹率高過銀行存款利率,錢只會愈存愈薄,你的資產可能放著放著就蒸發掉了。
所以,要把現金換成可以保值的商品,像是土地、房產、黃金、鑽石,或是古董等等,其中,猶太人認為土地又比房子來得有價值,因為買了一間房子,只是和別人共同擁有房屋所在的土地,而且土地不會變動,屋子則會變舊損毀。黃金、鑽石雖然也有買賣價差的波動,但是幅度相對來說還是小的,而古董商品,因為藝術層面的價值,當然是時間愈久愈珍貴。
猶太富翁在經濟蕭條時,仍然可以繼續累積財富,就是因為他們讓資產彈性流動,從長遠來看,全球的景氣有一個循環週期,現在的景氣確實很低迷,但是將來反彈回來,中間仍有利潤,而且即使現在的企業普遍表現不佳,卻有在不景氣中依然火紅的產業,也就是說,如果你很認真地把現在的兩塊錢放在對的標的上,就有機會變成三塊錢,但是如果你把這兩塊錢緊緊的縮死在保險箱裡,那它就是兩塊錢,以後甚至變成不到一塊錢,當你驚覺自己居然一毛錢都沒享受到,就變窮了,到時候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猶太人會選擇到到國外打工嗎?
當景氣寒冬到來,失業率節節高升,每個人的所得薪資倒退回十多年前的水準時,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到國外打工,以當屠夫或是到農場採草莓付出勞力的方式賺取他們人生的「第一桶金」。對他們來說,在國外一個星期同樣是工作五天,每天可以朝九晚五準時下班,一個星期就可以賺到兩萬二,為什麼還要留在台灣領一個月兩萬二這樣讓人無法生存的低薪?
在台灣,很多年輕人一畢業以後就失業,經歷一段時間好不容易才找到工作,找到的工作,也未必是符合自己興趣的工作,大家都在為了五斗米折腰,「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假日做到死」,一個月才領兩萬二,這是目前「窮忙族」的生活寫照,就像是一部巨大機器裡的一顆卑微螺絲釘,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只能勞勞碌碌混日子,當零件老舊破損,只能等著被汰換。
在這種普遍悲觀的氛圍底下,國外的自由悠閒生活和較高的待遇變成了年輕人心中一個美麗的憧憬,有些人是為了夢想而去國外,有些人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但是到異鄉討生活,不見得比台灣輕鬆。以到澳洲打工為例,景氣不好,澳洲的狀況也一樣差,尤其在歐債危機爆發之後,各國的失業率變高,許多年輕人也成為背包客到澳洲打工。當地規定,外來打工者不可以在同一個雇主下工作超過六個月,所以一段時間之後就要找新工作,若沒辦法找到,就只是從在台灣的失業族,變成在澳洲的失業族而已。
飛往國外打工一邊度假一邊賺錢的夢想就像是十九世紀中葉美國的淘金夢,當時發現金礦的消息從美國加州傳來,許多人認為這個機會千載難逢,於是紛紛奔赴加州。淘金夢的確很美,做這種夢的人也比比皆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湧進這座城市,當時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而金子自然不能盡如淘金者的意願,變得越來越難淘。不但金子難淘,因為僧多粥少,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艱苦。當地氣候乾燥,水源奇缺,許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沒有一圓致富夢,反而喪身此處。
目前會選擇到國外打工的年輕人分成兩種,一種是憑藉著自己的勞力,瘋狂賺錢,只想要存錢帶回台灣;另一種是打工度假的背包客,存了一筆旅費就去旅行,認識不同的朋友,體會當地的異國文化。每個人固然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對於想要靠著到國外打工度假同時存到第一桶金就此翻身致富的人,擅長創造財富猶太人的想法顯然和你不同。
猶太人如何致富?
美國作家索爾貝婁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對猶太人來說金錢是唯一的陽光,它照到哪裡,哪裡就亮。」最開始的時候,猶太人跟每個人都一樣,沒有金錢、沒有地位,甚至沒有國家。在這個世界上流浪的猶太商人是怎樣成為有錢人的呢?他們會用行動積極創造出自己的財富。
被譽為這個世界上最精明的猶太人會選擇到國外去打工嗎?他們不會。對於精明的猶太人來說,到國外打工只是賺錢的其中一種方式,絕對不是他們致富的選項。在他們的想法裡面,會認為到國外出賣勞力打工只不過是讓自己從一顆螺絲釘換到另一個地方當螺絲釘而已,他們不會只重視眼前微小的利益,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都靠勞力賺錢。
有一個台灣的留學生在國外大學畢業後到澳洲工作,進入金融業從普通文書開始做起,他的第一份薪水大約是十萬台幣,後來他考到當地的金融證照,作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加薪二萬,每個月是業績而定還有一至二萬不等的分紅,年終獎金另計,年假二十天。做了三年之後,他卻決定回台灣發展。
每個人都認為他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台灣的薪資環境比澳洲低那麼多,福利也有差,不繼續留在澳洲過著愜意的白領生活真是個笨蛋!但是他卻認為自己在澳洲頂多只是一個高薪勞工,雖然目前台灣大部分企業所提供的薪資、福利缺乏競爭力,但是為了累積經驗,他還是選擇回台灣充電,在台灣本土的金融業他可以學到好幾倍的經驗。
尤其是當金融風暴來襲,台灣政策更是鎖國封閉,種種不利的因素,會成為他發展的良機。他決定在台灣邊工作邊考國際金融證照,之後去新加坡或香港,而不會選擇再回到澳洲,因為他了解在同樣都是亞洲背景之下,在國外工作過的外語能力和經驗就變成他的優勢,這就是運用了猶太人的思惟,在最糟糕的環境中乘勢向上發展。
當初那個留學生繼續留在澳洲,也許會有不錯的發展,但是卻不會有亞洲金融業的經驗,能夠提供給公司的附加價值就少了一些。如果再過十年,他對公司來說依然只是一個外國人,沒有什麼發展空間,也不具有競爭力,只是住在國外的一顆螺絲釘,和一般時下的窮忙族本質上沒有不同。
猶太人雖然是視錢如命的一個民族,但是真正讓他們致富的思惟,不是你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掙了多少錢,不是靠著打工去賺人生的「第一桶金」,而是要看你能留下多少錢,把錢留住多久,以及你的「第一桶金」是否能夠幫助你生出未來的「一百桶金」。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時常拍照都是等到書搬回去、圖片調整等大功告成過後,才會發覺一定會有遺漏在某個角落的幾本忘記入鏡,然後往往都會選擇得過且過,日頭赤炎炎還得全部重來真的太累人,十九本也已經相當可觀了,這個月入手的書排列起來仍舊如此賞心悅目,深淺不一的藍色系始終是最適合夏天也是最美麗的顏色,稍微舒緩隨高溫而變得煩躁的心情,下面就來為這些六月讀物稍作介紹。
六月選書 Olga Tokarczuks《 #雲遊者》已完食,為一本關於旅行與人體的短篇小說集,設定在 17 至 21 世紀,交織旅行中的獨白與反思,並穿插人體解剖、製成標本的故事,來探討人類的生死、行動與遷移,屬於現代旅行的哲學省思。書中 116 則故事,篇幅長短不一,情節也非線性進行,運用第一人稱自述、人物側寫、虛構故事、歷史事件、書信、語錄等不同的寫作形式,展現旅行的不同面向,朵卡萩藉其知性文筆與獨到見解,引導讀者超越現代生活的表層,前往人性的核心,照見旅行的深意。
再者,《行過地獄之路》澳洲作家 Richard Flanagan 的《 #歲月之門》也是我本月份非常想選的書籍,「The Sound of One Hand Clapping」書名來自日本禪師白隱慧鶴的知名公案「隻手之聲」,兩手拍掌可以發出聲音,一隻手發出什麼聲音?寓意人生中面臨到無解,其實是無能為力的問題。一對固執又不知變通的父女,經歷家庭悲劇,無法相互諒解,任數 10 年時光蹉跎,作者用情極深地透過書寫這本小說,關注二次大戰後,短短 15 年內湧入澳洲多達 150 萬人的歐洲移民,他們水深火熱的窘迫生活。以簡潔、含蓄而詩意的象徵手法,一筆舉起這群小人物,他們人生中的失落的時光,與對愛的堅毅執著。
仔細一看就會意識到,這批入手的書籍將近有一大半被麥田攻占,七本都是非常吸引人的主題,最右邊兩本一套的《 #薩拉戈薩手稿》,是兩百年前的波蘭貴族 Jan Potocki 耗時二十年以法文寫成,齊名於《一千零一夜》、《十日談》的文學經典,普希金、卡爾維諾、魯西迪都相當推崇,豐富多彩的情節,錯綜複雜的敘事,不斷閃現的大膽構思,離奇的情與慾,充斥著榮譽與怯懦,怪誕與誘惑,作者以驚人的博學、無比的智慧和創作野心構築出一個神奇的敘事迷宮。1765 年西班牙菲利普五世時期,一名年輕軍官阿方索從安達魯西亞隻身前往馬德里,向他所屬的部隊報到,途中要經過一片人煙罕至、厲鬼出沒的法外之地。啟程不久就發現,他被困在一家神祕的路邊客棧,此後的 66 天裡,他與各色各樣的怪人,每天都由一人講述一個故事的方式,開啟一趟怪奇的魔幻之旅。其 1965 年同名改編電影不但成為邪典作品的典範,深受馬丁史柯西斯與法蘭西斯柯波拉喜愛,也名列波蘭有史以來最偉大電影之一。
《魯賓遜漂流記》作者、十八世紀最偉大的英國作家之一,Daniel Defoe 的《 #大疫年紀事》為史上第一部瘟疫文學,以 1665 年的倫敦一場奪去十萬人生命的瘟疫為背景,一開始只有少數死亡案例,後來人數開始節節攀升,直到紙包不住火,瘟疫正式宣告爆發。富人紛紛舉家搬遷,對小市民來說,這場瘟疫才剛丟出第一道難題:要放棄所有財產,孑然一身離開這座城市嗎?窮人則根本走不了,只能留在原地聽天由命。整座城市開始充滿遭病痛折磨的人,下令封閉的一間間屋子都傳出發自靈魂的哀鳴。有些人不得不涉險工作,也有些人趁火打劫、大發瘟疫財。丹尼爾狄福展現新聞紀實筆法,將史實、傷亡數據,融合個人評論,交織成一部完整敘事,再現倫敦大疫年間的城市景象及市民面貌,體現了難能可貴的人道關懷。
《 #內心活動》應該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目前可以於繁體中文書市買到全新的唯一作品了,此書精選 2000 年至 2005 年間 21 篇重要文學評論,深入探討貝克特、福克納、鈞特葛拉斯、馬奎斯、菲利普羅斯等多位二十世紀文學大師的作品,每一篇文章乃至每一個詞,都富有獨到的觀點、深刻的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全書看似頗具挑戰實則文風親和,旁徵博引,平實而精準,為讀者打開一扇得以欣賞那些不朽著作的文學之窗。其次,二戰故事的《 #DDAY女孩》,Sarah Rose 依據近年解密的檔案、日記與口述歷史,將二戰時期三位非凡女性的驚險故事娓娓道來,她們一起摧毀鐵道,突襲納粹,規劃越獄,收集關鍵情報,為了諾曼第登陸打下基礎,促成戰爭的轉捩點。
另一本《 #潛水時不要講話》是少數以眷戀海洋的角度寫成的台灣文學作品,自從深深愛上盧貝松的《碧海藍天》後便對類似主題沒有絲毫抵抗力,栗光由自身的海洋體驗出發,記述在台灣、離島、澳洲等地的潛水經驗,關懷海中與岸上的一切生物,蘊含慈悲、溫暖的心靈之目觀視彼此,對萬事萬物充滿敬畏呵護,並時時反思,融入豐沛活用的海洋生態知識,從內在視野一窺潛水員眼中的海洋世界。以及《唐頓莊園》編劇 Julian Fellowes 最新小說《 #上流社會》,關於一個糾纏兩大家族的祕密,和一場翻轉一生命運的舞會。當年門不當戶不對的年輕愛侶連袂出現在舞會上,女孩來自富商家庭,男孩出身名門貴族,雙方家人都擔憂這段關係可能會敗壞名聲,然而,突如其來的戰事之下男孩意外戰死,不受認可的戀情暫且黯然落幕。卻沒想到,25 年後兩個年輕人的母親在一場下午茶會上偶遇,原來多年前「那場舞會」之後年輕男女暗中生下一個私生子,女孩的母親只想守密,保全女兒名節,男孩母親卻想找到私生子解決自己沒有繼承人的問題。在親情的驅使,加上繼承人之爭的壓力,這個祕密終使兩個家族就此開啟了無止境的心機角力。
最近相當關注於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阿迪契,全球最受矚目的當代非裔英語女作家,其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繞頸之物》於近期推出,她在奈及利亞成長,接著在美國長居,於兩地都有長足觀察,以成熟且深刻的眼光觀察飽受內戰摧殘的奈及利亞,以及對世界無感麻木或錯誤想像的美國社會,並透過故事融合兩個文化,帶來衝擊且無人能及的閱讀體驗。12 則短篇中沒有膚色偏見,以冷靜且洞悉人心的方式走一場紙上導覽,引領讀者以作者之眼去看那不能及的國度,不需有任何既定印象,也不用跨過任何門檻,就能橫越海洋陸地,閱讀另一個世界。另一本第一眼就被迷住的《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相當適合現在的的我們靜下心來慢慢閱讀,遠離塵囂的法國記者 Sylvain Tesson 曾向自己許諾,要在四十歲前去森林裡過一段隱居生活。於是,他前往西伯利亞自然而孤獨的荒野 ─── 貝加爾湖畔的一座小木屋裡住了六個月。離小木屋最近的村莊在 120 公里外,只有兩隻狗、一座燒柴鍋爐,以及一扇面湖的窗戶,他靠自己的雙手將小木屋內部打造成像梵谷的黃房子,生活逐漸簡化成砍柴、釣魚、煮飯幾個行為;成天與書籍、伏特加、雪茄為伴。在這片荒原中,他逐漸馴服了空間、時間,每一天都在發掘忙碌生活與旅行中無法帶來的體驗;最後他以緩慢沉穩的步調,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簡約而美好的生活。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愛瑪》的暢銷作家 Elizabeth Gilbert 也帶來耗時六年的新作《 #女孩之城》,1940 年,薇薇安莫里斯因曠課和成績不佳遭退學,她在學校無法找到歸屬,更對按部就班的人生不感興趣,因此失望的父母將她送往曼哈頓,與姑姑同住。那一年她 19 歲,在最燦爛也最無知的年紀來到紐約,這個五光十色的華麗城市。和丈夫分居後的姑姑獨立經營劇院,美貌又極具裁縫天賦的薇薇安迅速融入劇團生活,認識了一群不受框架束縛的人物,薇薇安被他們帶領進一個獨特的世界,她開始探索男人、愛情、性,挑戰那些過往不被允許、絢爛又刺激的事情。
張愛玲的百歲誕辰紀念新版六月一口氣送上三本,《 #紅樓夢魘》一擲十年,用獨有的感性、緻密的考據,歷歷細數《紅樓夢》中開枝散葉的豪門親族、錯綜複雜的人性糾葛,以及精巧繁複的細節書寫,引領我們深入體會曹雪芹的創作匠心,為張愛玲開啟了一場玄妙入神的文字體驗,也替文學史刻下兩代文豪千絲萬縷的跨時代對話。《 #華麗緣》是張愛玲創作黃金時期的散文結集,不同於小說創作的蒼涼冷峻,她的散文恬適豐沛、細膩精闢,無論聊音樂,論愛情,談自己,她慣以感性拾掇美好光陰,用文字拼貼瑣碎青春,而我們早已在一篇篇華麗的文字中,與最真實的她結下了不解之緣。李安改編成同名電影的《 #色戒》收錄於此本 1947 年後的短篇小說集,是其少數以真實歷史為藍本,探討女性心理與情慾的異色之作。歷經家國戰火、與愛人走向歧路的她,文字風格亦隨之洗盡鉛華,從譏誚濃烈轉為樸素凝鍊。
其他當代華文著作首推馬家輝的《 #鴛鴦六七四》,繼《龍頭鳳尾》後,時隔四年再度寫香港幫派、警政、歷史。二戰後香港在國共英勢力暗潮洶湧下,港島九龍幫派各據地盤,各擁其主,黑白兩道難辨忠義的時代,也寫一對江湖鴛鴦在亂世中不可避免的背叛與始終不渝的恩情。有別於傳統文學寫江湖的隔靴搔癢,以貼近俗世的目光,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以獨到的歷史觀察,描繪出香港濃縮了華人近代史東西交會、社會底層紛亂共生的迷人光景。也私心想讀周芬伶的《 #雨客與花客》,澄靜如詩,狂亂若魔,凝照自性與他者的至情散文,在微雨與花綻之際煮茶焚香談書寫字,閑步花竹小徑,看盡人間的瘋狂、決絕與癡傻。字裡有消散的煙,流動的欲望,來去的人,至美而哀。在現實與非現實之間,捕捉「雨霖鈴,花紛飛,人漸去,香仍在」的空冷燃滅,餘情繚繞。蛇有靈,樹有情,人間有更難解的憂思蔓結,只能不斷書寫探求愛,以趨近於心靈。
其他還有朱嘉漢重量級長篇著作《 #裡面的裡面》,以真實歷史為故事舞台,匯集了一直以來廣義白色恐怖小說的面向,做了新階段的嘗試。時而低吟、時而高歌,以現代文藝語彙雜揉台語文語感,切片敘述著台灣共產黨、日治時期、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滿洲國的起落等等,不論這些元素以往如何各自缺席或沉默,整部小說以立體拼圖的方式做了巧妙連結,故事中的角色在不屬於他們的時代中,將自身命運折疊再折疊,藏在裡面的裡面,並遙遠地留待給無緣相識的子孫。以及林新惠的《 #瑕疵人型》,看似逼近現實,卻又奇異地充滿了賽伯格小說的超現實神祕氛圍,剝皮剩骨由女化男之人、從虛擬妻獲得積分的完美丈夫、成為賢妻的矽膠娃娃,穿梭在人與非人之間的想像,不禁令人疑惑這些到底是生化人,或只是疏離現代人的幻想。作者打造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運作法則,一種平凡如常,一如你我的反覆日常與情感波瀾;一種充滿科技聲光,有一套生存邏輯的科幻世界,穿插未來、機械感的趣味和美感。不論是哪一種,林新惠都企圖「以高度真實窺視現實」,「以偏離真實逼近現實」,不變的是人們對身分背棄的渴望,飽受孤獨侵噬的日常。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 在 輕之國度app登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輕之國度app登入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輕小說文庫app、輕之 ... 輕之國度答題 · 輕之國度app ·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 · 輕之 ... ... <看更多>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 在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外傳2「劍鬼戀歌」彩色插圖|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輕小說《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外傳2「劍鬼戀歌」彩色插圖. ... [自翻]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ex2 剑鬼恋歌(8/26更新4.2)-…… lightnovel.cn. ... <看更多>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 在 輕之國度app登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輕之國度app登入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輕小說文庫app、輕之 ... 輕之國度答題 · 輕之國度app ·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輕之國度 · 輕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