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說 #資源回收率 了,你聽過 #循環利用率嗎?」
大家可能都聽過「台灣的資源回收做得很好」、「台灣是資源回收大國」、「台灣的資源回收率高達50~60%,比很多歐美國家都還高。」這樣的說法,而 #高資源回收率 也成為我們台灣各級政府宣揚自己環保政績時,最好看卻也最容易誤導人的數字。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因為 #你以為的資源回收率和真實的有很大不同。
到底「資源回收率」這個數字怎麼來的呢?其實理想上這個數字應該是把所有產品與製程中,可以回收的部份包括金屬、塑膠、玻璃、廚餘等生質物質甚至土石方等等可以回收的物質量,全部算為分母,而這些物質真正被回收的算為分子,這裡簡化地舉例來說,如果今年全台灣總共製造了100萬噸的鋁製品,那這100萬噸就應該是「鋁的資源回收分母」,而今年如果實際回收了50萬噸的鋁製品,這就是「鋁的資源回收分子」,今年鋁的資源回收率就應該是50萬噸除以100萬噸等於50%,同理我們可以計算其他物質的資源回收狀況。
然而,現實的資源回收率卻是 #失真的分母與灌水的分子🙉
現行的資源回收率這個數字是一般廢棄物(生活垃圾)的「#所有收到的資源回收量」除以「#總垃圾產生量」的百分比。
分母「總垃圾產生量」是「垃圾清運量+廚餘回收量+資源回收量+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然而委由民間業者清除的都被算做事業廢棄物,明明很多大型社區生活垃圾常常都是這樣處理,分母不斷被縮小。
分子「所有收到的資源回收量」卻是以 #進入回收處理廠就算進收回了,然而,眾多非「公告應回收」的回收物,往往在「去化」過程就被排除在回收系統外,沒能進入循環再生,是個明顯打腫臉充胖子的分子。
從這個公式我們就看得出來,資源回收率實際的意義是「#資源回收量佔所有垃圾量的百分比」而已,和實際上回收了多少應該要回收的物質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個數字甚至拿來作為資源回收成效的指標都顯得牽強。
去年第二次定期會時,我就針對新竹市資源回收問題提醒過環保局長,要透過積極的作為去提升我們的資源循環效能,別再使用資源回收率這個容易誤導民眾的數字,我們該看的不是這個。可惜直到最近的新聞中,環保局依舊以「資源回收率」作為指標。
資源回收率還會誤導我們另一件事,民眾會很直覺地認為,「資源有回收,就是資源有再利用」,「高資源回收率=高資源再利用率」,實際上 #有回收絕對不等於有再利用,回收之後的物質,還要交由能夠妥善處理的業者製成再生料,再生料還要被其他業者接受並採購後,才算是回到市場再利用。
而這段「回收到再利用」的路,民眾常常是不清楚的,如果回收來的物質是複合材質,或是其他原因讓業者無法順利製成再生料,這批回收就可能還是會進焚化爐;如果原生原料價格太便宜,業者未必想要買再生料來利用,那回收就可能還是進焚化爐。
資源回收率真的只是個好看的數字,它不能代表資源回收成效,也無法反映資源是不是真的有被再利用,環保署推動的「#國家層級物質流指標」中,有一項「#循環利用率」,這個數值最近的2018年是18.1%,它的概念是「回收來的資源,佔總資源投入量的比例」,而總資源投入量包括了天然的資源投入,跟回收來的資源投入,所以這個數字越高,代表我們用更多回收來的資源替代掉了天然資源的使用,是一個比較真正接近循環經濟概念的指標。
但是任何的指標都有未能反映到的部份,即使資源循環利用率也不能讓民眾看清楚「回收到再利用」的路。
說了這麼多,只希望大家以後買東西時,能夠多想想這件產品能不能回收?如果能回收,它能夠真正被再利用嗎?還是收了最後又進焚化爐?當大家不只停在回收上,而是一起關心回收到再利用,循環經濟才能開始大步走。
下次聽到「高資源回收率」的台灣驕傲時,看完這篇的朋友不妨嘗試展開一段更環保的對話吧。
以下是子齊為您準備的談話資訊😉
「#氣候變遷」不是假議題,它正在發生。
https://reurl.cc/xZKzb1
揪團種樹 一起把碳種回去
https://reurl.cc/b5N1bv
推動產業綠色紓困,#永續發展 才能讓我們和下一代有好的未來
https://reurl.cc/0oaY8l
大自然中沒有所謂的「廢棄物」
https://reurl.cc/oLMA2j
未來四年請蔡總統為2050年碳中和超前部署
https://reurl.cc/mnOA5M
減碳方案,從地方做起
https://reurl.cc/kdegKb
平衡勢必會達成,不是透過災難,就是透過設計
https://reurl.cc/vDzAzN
Search
循環利用率嗎 在 廖子齊新竹市議員- 「先別說#資源回收率了,你聽過#循環利用 ... 的推薦與評價
說了這麼多,只希望大家以後買東西時,能夠多想想這件產品能不能回收?如果能回收,它能夠真正被再利用嗎?還是收了最後又進焚化爐?當大家不只停在回收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