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魏澤爾練兵
中原大戰後,暫時解決內部紛爭並樹立領導權威的老蔣得以開始推動各項政策,同時,在內戰中證明自身實力的魏澤爾也得以獲得較大力度的支持整頓中央軍。
首先魏澤爾開始強化對特種兵的建設。
在魏澤爾之前,國軍隊兵種概念非常模糊,最好的例子就是所謂的「交通科」。在1928年成立的交通科,需要負責部隊人員、武器裝備、後勤補給物資的運輸流通事宜,還有資訊的傳遞。不懂什麼意思?那我換句話說:只要涉及交通載具,還有資訊流通,交通科都必須管。結合實際業務就是:衝鋒的戰車是交通工具,所以交通科要管;運糧的馬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傳遞資訊以及物資的鐵道系統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負責溝通的通訊設備也是業務範圍,所以交通科要管......天哪!這業務量之龐雜,簡直把交通科往死裡逼,不僅人員負擔過重,而且大雜燴的結果就是造成效能極差,樣樣有但也樣樣鬆,這無疑成為德國顧問重點改造的對象。
因此在魏澤爾任內,他首先讓交通科分成兩個團,第一團負責通信事宜,第二團負責汽車及鐵路部隊(恭喜以後不用再管牛驢馬羊了),之後更讓讓通訊業務從交通科獨立,正式成立陸軍通信兵團。另外他還建立工兵、輜重科、通信科等學校 (也就是今天陸軍後勤訓練中心 、陸軍工兵訓練中心、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的前身),可謂今日國軍眾多兵種的老祖宗。
而眾多特種單位中,魏澤爾對於炮兵的改良尤感迫切。炮兵,作為戰場上最重要的支援部隊,中國在這方面的建設卻是慘不忍睹 數量缺少、器材老舊落後、缺乏瞄準及觀測單位、廠牌不一造成後勤極大負擔,而且操作人員缺乏訓練更沒有新式火炮運用的概念。
魏澤爾對此特別建立炮兵射擊訓練場督促官兵勤加訓練,並採購新式火炮成立新式炮兵旅,日後的國軍炮兵部隊,基本都延續了魏澤爾訂定的訓練模式,而這也是魏澤爾練兵期間,影響最為深遠的環節。
在強化特種兵的同時,魏澤爾對於陸軍中的主角─步兵,也開始整頓。
提到民國初年的歷史,相信大家立刻會聯想到一個狀況:軍閥混戰。各大派系之間的戰役,像是: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反奉戰爭......規模動輒超過數十萬人。但詭異的是,我們對戰役的記憶只有誰跟誰打、最後是誰贏,可中間過程是一片空白,甚至連傷亡數字都沒有確切結果,因此也沒聽過哪一場民初戰爭會用上「慘烈」的形容詞。難道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事實上,民國時期的內戰絕大多數都是擊潰戰。
啥叫擊潰戰?就是雙方拉好架式,接下來正面互懟,之後勢弱的開始敗逃,勢強的開始追擊;追的那一方主要也不是殺敵,主要都在搶物資或是抓俘虜,逃的一方就比較累了,除了考驗心肺耐力,過程中還要順便扔掉軍服裝備,準備隨時回老家。
覺得老ㄕ瞎說?那我舉幾場比較有名的內戰戰役。
首先是皖系軍閥段祺瑞討逆擁護清朝復辟的張勳,當時段祺瑞只開了一炮,張勳手下的5000辮子軍立刻四散逃跑,而且為了避免逃兵身分被發現,他們還立刻割下辮子扔的整個北京城到處都是。這場戰役結果,累壞了負責掃大街的清潔人員,可人實際上死沒幾個。
再來是國民黨北伐對決直系軍閥吳佩孚,當時雙方在汀泗橋戰鬥決戰,吳佩孚還設下督戰隊,號稱退者殺無赦,好去激勵底下士兵跟對方硬剛,結果還是國民革命軍比較凶猛,擊敗吳佩孚的2萬大軍。可國軍最終統計戰果,也不過是傷敵數百、俘虜2千。當時人對此戰的評價是:「吳佩孚的兵不怕死、國民革命軍是不知死。」描述當時的作戰說到底就是比誰膽大。
由於比的是短時間的一鼓作氣,民國的內戰其實有點像放大版的群架,雙方盡量召集人馬後是一擁而上的混戰,什麼戰術展開、兵種配合全都用不上,敗退的人則一潰千里,完全無法組織像樣的反擊或是徐徐而退(請大家務必記住這一點,這樣的場景將在之後的描述再次出現)。
所以在1930年,國民政府曾頒布三種師級單位的編制:
甲種師
每個師有3旅,每個旅有2團,支援部隊另有1個騎兵連、3個炮兵連、3個工兵連、1個輜重連、1個通信連,以及師直屬特務連。
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支援部隊跟甲種師一樣。
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與前兩種師相比,支援部隊少了特務連、通信兵連。
這三種編制的共同之處,就是塞滿6個步兵團,企圖利用龐大人數進行密集的正面進攻,體現當時中國內戰的用兵習慣。
當然,若要追本溯源,以上編制其實是參考一戰前的歐洲各國,尤其是德國在一戰初期就是3旅2團編制。可在一戰開打後,各國很快發現,當密集式的衝鋒遇上機槍陣地無疑是送頭自殺,而且龐大的人數容易造成調動上的笨拙,單位間的通訊流暢更是大打折扣。所以各國,尤其是強調機動作戰的德國,早已對編制進行改組調整。
所以當魏澤爾看到中國軍隊在一戰已過去10多年,卻仍使用在實戰中被驗證為落伍的編制,很快提出德國在一戰後的師級新編制:2旅4團。並讓陸軍第2、3、9、25、87及88師接受新式訓練以及部隊整編,這六支部隊就被冠上「整理師」的名號,其中尤以87、88兩師的執行最為徹底。
這時就要岔出去先提87、88,這兩個會在之後描述中成為主角的部隊歷史淵源了。
時間追朔到1924年,蔣介石就任黃埔軍校校長的時候,為了維護校長安全於是成立的衛兵隊,隨著時間發展,衛兵隊開始不斷擴張成特務營→警衛團→警備師,甚至後來擴增成警衛第一師跟警衛第二師(從百餘人擴增成2萬人,這發展夠猛吧)。
之後在1931年,這年蔣介石被迫下野,由於要警衛的對象消失了,部隊也只好改名,警衛第一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7師、警衛第二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現在知道為何這兩支部隊為何會被重點照顧了吧?因為他們可以說是蔣介石的御林軍,是關係最鐵的部隊。
被視作鐵桿的部隊,當然不能讓等閒之輩率領。87師的師長王敬久,88師第一任師長俞濟時、接任師長孫元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他們對於曾經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極度忠誠,同時也在中央軍將領裡資歷威望最深(畢竟所有從中央軍校畢業的人都要稱呼他們為「學長」),由此可見蔣介石已經把德式訓練新軍和自己牢牢地綁在一起。
同一時間,蔣介石的小舅子,當時主掌財政的宋子文找上魏澤爾表示:「我底下有支部隊,希望你們德國顧問能來幫忙訓練 (然後小聲表示:如果你願意,我可以給你很多方便喔)。」能夠跟管錢的建立好關係,魏澤爾自然樂見其成,這也讓一支當時頗為特殊的部隊也染上德式訓練色彩,那就是歸屬財政部管轄的「稅警總隊」。
稅警部隊
稅警總隊是在1930年,原先為了查緝走私鹽以及鞏固海關安全而成立,其性質有點類似今天的海巡署。至於推動稅警總隊的重要創立者,就是當時的財政部長、宋美齡的哥哥、蔣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
有如此雄厚背景的後台,加上當時洋人希望稅警總隊能發揮良好功用,好使他們能在中國擁有較穩定的投資環境,因此稅警總隊在補給裝備上非常佔優,人員素質也要求較高。
以裝備而言,稅警總團在1929年裝備了18輛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Carden Loyd Tankette)。這款由英國研發的坦克,就算是以當時眼光來看,都是迷你的存在,該車重約1.5噸(被稱為現代坦克雛型的法國雷諾FT-17坦克雖也是輕型坦克,但好歹有7公噸),武器只有一挺機關槍,裝甲厚度5~9公厘……這防禦力大概一把反坦克步槍就能輕易被貫穿。
即便能力值不高,這卻是當時國軍唯一裝備的坦克(順帶一提,最先裝備坦克的中國部隊則是東北地區的奉軍,他們所裝備的,是法國雷諾FT-17坦克,只不過奉軍的坦克沒有坦克炮,而是用機槍作為主武器,也就是說軍的坦克是改弱版)。稅警有坦克而陸軍沒有,用誇張一點的比方,就是今天中華民國海軍最強戰力是驅逐艦,但海巡署卻裝備了輕型航空母艦,形成一種警察比軍隊火力還強大的詭異場景。
(大概是察覺到詭異的現況,這批戰車在同年的3月1日就移交給陸軍教導第一師騎兵團接收,最初這批坦克部隊被叫機槍排,之後很快改名為戰車隊,國軍這才出現正式的出現坦克編制。)
以人員素質來看,稅警隊謝絕文盲加入,並要經過3~6月試用期通過後才算正式錄取,因此稅警的教育程度比大部分陸軍士兵都高的多,這也代表他們可塑性較強,能進一步接收更精深的軍事知識;而許多管理層的幹部更是留美出身,像第一代總團長王賡畢業於西點軍校(順帶一提,王賡最有名的事蹟並不是他的軍事成就,而是他的好友徐志摩綠了他一把,導致他跟妻子陸小曼離婚)、第一團團長趙君邁以及日後新成立的第四團團長孫立人則是維吉尼亞軍校畢業,所以稅警部隊當時洋溢著當時中國少見的美式訓練風格。
何謂美式訓練風格呢?我們不仿看看第四團團長孫立人是如何狠操他的士兵。
第四團的訓練內容如下:「早上四點起床後,先跑個3公里醒醒腦(嫌多嗎?放心,之後會增加到5公里),之後開始進行當天的戰術動作操演。每周操課六天,然後第七天休假......錯!是進行內務及武器檢查,不時再升級成高裝檢一下。行軍訓練方面,官兵一律揹背包(內含子彈50發、炒米2天份、手榴彈2枚、圓鍬或十字鎬、軍服、換洗衣物、日用品,也不過20公斤重罷了),身上掛著乾糧袋(通常裡面會用炒米)、水壺、子彈帶、槍枝(大約3公斤),在這種情形下一天要推進50~70公里(一種從北車跑到新竹車站的概念)。射擊方面,每名士兵需熟練操作步槍、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砲,並在每年年中進行實彈測驗,打得好就每個月發津貼2~4元,打不好,孫團長直接下場親自教學......然後把你給幹到飛天。休息時間,孫團長則會把全團帶到連雲港去游泳,時不時組織賽跑比賽。」
以上訓練我想用一句話粗略總結:保證讓你軍旅生涯過得很充實。
雖然軍官組成很美式,不過在中德軍事合作的大環境下,稅警總團的步兵依舊裝備德國軍械,為了學習操作,稅警於是和德國問問團合作,請了8位教官指導器材維護的事宜。
對於魏澤爾以及其他德國顧問來說,稅警雖然也接受指導,但純粹度畢竟不及87、88師等重點培訓部隊。而且稅警的作用也比較不用於戰場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並非關注的焦點。只是誰也想到,日後卻是這批稅警成為延續德式訓練最久的存在。
圖片為:
推測為稅警總團的士兵,可確定的是他們手持原產自德國的毛瑟手槍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Porknuckle Gam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冰糖豬腳是由兩位玩家共同經營的遊戲頻道, 會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內容,歡迎各位訂閱。 --------------------------------------------...
「德國驅逐戰車」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德國驅逐戰車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國驅逐戰車 在 弘昌模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德國驅逐戰車 在 弘昌模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德國驅逐戰車 在 Porknuckle Gam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德國驅逐戰車 在 Porknuckle Gam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德國驅逐戰車 在 Porknuckle Gam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德國驅逐戰車 在 Fw: [分享]天生殺手:驅逐戰車小史- 看板Warfare 的評價
- 關於德國驅逐戰車 在 德國驅逐戰車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德國驅逐戰車 在 德國驅逐戰車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德國驅逐戰車 在 <戰車服役100周年紀念特輯>正式服役最重的戰車獵虎式驅逐戰 ... 的評價
- 關於德國驅逐戰車 在 [心得] 德國五階驅逐戰車-凸凸凸- 戰艦世界- WOT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 關於德國驅逐戰車 在 戰車世界- 閃擊戰( World of Tanks - Blitz ) 德國線的車輛心得分享 的評價
德國驅逐戰車 在 弘昌模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07
(夢模型) 1/700 054A++導彈護衛艦 貨號:DM70003
(夢模型) 1/700 中國海軍055型驅逐艦 貨號:DM70012
(夢模型) 1/700 中國海軍056/056A護衛艦 貨號:DM70011
(G.W.H) 1/144 同溫層堡壘 戰略轟炸機 貨號:L1008
(SUYATA) 1/48 全內構"黑豹"A型+防磁水貼+16T移動野戰吊車+兵人+維修場景 貨號:No001
14136 (田宮) 1/12 Kawasaki Ninja H2 CARBON
14131 (田宮) 1/12 KAWASAKI H2R
24341 (田宮)1/24 NISSAN SKYLINE GT-R (R32)
77504 (田宮)1/700 英國納爾遜號
14134 (田宮) 1/12 Monkey 125
14138 (田宮) 1/12 Honda CBR1000RR-R FIREBLADE SP
24340 (田宮)1/24 Honda S600
24353 (田宮) 1/24 Mazda Roadster RF
35020 (田宮) 1/35 二戰德軍 半履帶裝甲運兵車(帶5兵人)
24354 (田宮) 1/24 Ford Mustang GT4
35038 (田宮) 1/35 德國陸軍步兵機槍組
35061 (田宮) 1/35 二戰德國步兵
35076 (田宮) 1/35 英國 SAS“粉豹”軍用吉普車
35149 (田宮) 1/35 二戰蘇聯 T34-76 坦克
35197 (田宮)1/35 Sturmgeschutz III Ausf G Early
35218 (田宮) 1/35 美國2.5噸軍用運輸車
35251 (田宮) 1/35 美國陸軍 M4A3 雪曼戰車 105mm 榴彈砲塔載型 (附兵人)
35065 (田宮)1/35 German Panther Med Tank Kit
35077 (田宮) 1/35 德 四號"灰熊"150mm 自行重步兵炮
35099 (田宮) 1/35 德國 獵豹雙管自行高炮
35190 (田宮) 1/35 美國 M4 謝爾曼早期型坦克
35203 (田宮) 1/35 德軍獵豹坦克 後期型
35250 (田宮) 1/35 美國M4A3謝爾曼中型坦克75mm後期型
德國驅逐戰車 在 弘昌模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09.09.18
AF35249 (戰鷹) 1/35 M60A3 巴頓 中型戰車
AF35265 (戰鷹) 1/35 Wiesel 1A1-A2 TOW
AF35267 (戰鷹) 1/35以色列國防軍蕭特卡爾 1982
AF35277 (戰鷹) 1/35 IDF Sho't Kal Dalet w/ Battering Ram
AF35300 (戰鷹) 1/35 美軍 M54A2 五噸 6x6 卡車
AF35302 (戰鷹) 1/35 美國陸軍 工作台及工具組
AF35329 (戰鷹) 1/35 美M109 155mm L23 howitze
AF35330 (戰鷹) 1/35 德國M109G 155mm/L23自走榴彈砲
AF35S33 (戰鷹) 1/35 M88A1G戰車回收車
AF35S60 (戰鷹) 1/35 m5a1金門之熊
AF35S93 (戰鷹) 1/35 中華民國空軍/美國陸軍愛國者三型飛彈防禦系統
Q001 (戰鷹)Q版蛋機台灣空軍F-CK-1A'經國號'戰鬥機
Q002 (戰鷹)Q版蛋機 Mirage 2000 Eggplane
AG35052 (戰鷹) 1/350 LCT-501級戰車登陸艇改造用蝕刻片
SE70002 (戰鷹) 1/700 諾克斯級巡防艦
SE70005 (戰鷹) 1/700 Chi Yang Class Frigate
SE73518 (戰鷹) 1/350 二戰美國海軍LCT-501級戰車登陸艇(2台一盒)
AR48108 (戰鷹) 1/48 中華民國空軍 IDF 經國號 戰鬥機
AR48109 (戰鷹) 1/48 中華民國空軍 IDF 經國號 戰鬥機(雙座)
AF12101 (戰鷹) 1/12 國小課桌椅
AF12102 (戰鷹) 1/12 高中單人座課桌椅組
AF35004 (戰鷹) 1/35 M35A2 2.5ton卡車
AF35007 (戰鷹) 1/35 M49A2C 油罐車
AF35013 (戰鷹) 1/35 SCIMITAR 彎刀偵察裝甲車
AF35015 (戰鷹) 1/35 M18地獄貓驅逐戰車
AF35021 (戰鷹) 1/35 106mm無後座力砲及拖式飛彈
AF35031 (戰鷹) 1/35 M40 155mm自走加農砲
AF35034 (戰鷹) 1/35 M35A1 越南型機槍卡車
AF35039 (戰鷹) 1/35 M10英國"阿基里斯"MK.IIC.反戰車自走炮
AF35041 (戰鷹) 1/35 M41A3華克猛犬戰車
AF35042 (戰鷹) 1/35 M42 後期型
AF35053 (戰鷹) 1/35 M3A3輕戰車
AF35079 (戰鷹) 1/35 德老虎最後期型戰車
AF35088 (戰鷹) 1/35 FLAK18 防空砲
AF35118 (戰鷹) 1/35 德軍空軍Sd.Kfz.251/17 Ausf.C 搭載2cm對空機砲半履帶
AF35122 (戰鷹) 1/35 AF35122 英國百夫長MK5/2.6型
AF35124 (戰鷹)1/35 以色列卡爾蕭特百夫長1973年贖罪日戰爭
AF35126 (戰鷹) 1/35 美國m1126 8輪運輸車
AF35128 (戰鷹)1/35 M1128 105mm 機動火砲
德國驅逐戰車 在 Porknuckle Gam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冰糖豬腳是由兩位玩家共同經營的遊戲頻道,
會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內容,歡迎各位訂閱。
--------------------------------------------
德國驅逐戰車 在 Porknuckle Gam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冰糖豬腳是由兩位玩家共同經營的遊戲頻道,
會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內容,歡迎各位訂閱。
--------------------------------------------
德國驅逐戰車 在 Porknuckle Gam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冰糖豬腳是由兩位玩家共同經營的遊戲頻道,
會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內容,歡迎各位訂閱。
--------------------------------------------
德國驅逐戰車 在 德國驅逐戰車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驅逐戰車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坦克殲擊車、獵坦克,為裝甲戰鬥車輛的一種,分別爲對英語Tank destroyer和德語Jagdpanzer的中文直譯。 而原創國德國語境中 ... ... <看更多>
德國驅逐戰車 在 德國驅逐戰車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驅逐戰車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坦克殲擊車、獵坦克,為裝甲戰鬥車輛的一種,分別爲對英語Tank destroyer和德語Jagdpanzer的中文直譯。 而原創國德國語境中 ... ... <看更多>
德國驅逐戰車 在 Fw: [分享]天生殺手:驅逐戰車小史- 看板Warfare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Military 看板 #1HbsQP9m ]
作者: flakchen (flak) 看板: Military
標題: [分享]天生殺手:驅逐戰車小史
時間: Sat May 18 19:31:35 2013
圖文FB版:https://tinyurl.com/bkk52cp
在三年前曾寫過一篇「七武器之首:RPG小史」來介紹Ian Hogg的經
典文創:「Tank Killing」,一直覺得這本小書應該像聖經一樣人手一本。
但在台灣軍事出版業每況愈下的寒冬中,顯然不會有人正式翻譯並出
版,於是我又來用一貫的不負責任態度來翻譯我很喜歡的另一個章節:
「驅逐戰車」。「驅逐戰車」令我著迷之處在於它曾被視為對抗戰車的
殺手?,其繁衍的族群也一度非常興盛,但在二次大戰後卻迅速衰微,
成為瀕臨滅絕的物種。它是因何誕生,又如何繁衍,坊間與網路上已
有許多文章探討,但Ian Hogg切入的角度仍然充滿大師風範,讓我這
種二戰半軍盲花個把小時看完就會拍案叫絕,覺得自己對這段歷史也
算是「略懂」了。為了減少我打字的時間,以下盡量強調原作的觀點,
摻雜個人的評析,技術細節僅以圖說表達,以類似我的二戰麻瓜為主
要讀者,要深入考究者還是請看原書。
*****************************
「獵殺戰車」有兩種主要的流派,第一種是在定點埋伏等戰車過來,
另一種則是自己去搜索並攻擊,因此也可以稱作「被動式」與「主動
式」。「主動式」雖然比較吸引人,但問題在於你常常不知道敵軍戰車
在哪裡,可搜索半天卻無所獲;相反地,(你的防線卻會吸引戰車的
攻擊),所以你可以大概猜出敵戰車攻擊的路徑與地點。所以這兩種
流派也可以摻在一起做出「撒尿牛丸」:先埋伏起來等戰車,當位置
被暴露時就移動到下一個點等戰車,於是「驅逐戰車」,或是「反戰
車自走炮」的概念就出現了。許多國家都曾有「驅逐戰車」的想法,
但美國是第一個成軍的。主要吸引各國的原因是「反戰車自走炮」不
過就是把一門反戰車砲裝在機動車輛上,因此其設計與製造成本都遠
低於一輛完整的戰車,而且很快可以生產出來送到火線;此外,它們
也可以輔助戰車,執行一些不太適合戰車的(火力支援)任務。
也有人認為,「驅逐戰車」起源於德國的「突擊砲」:將野戰砲放在戰
車底盤上,使其可以離開砲兵陣地,直接跟隨步兵並摧毀任何阻擋步
兵的障礙物。一開始是配發一些錐孔裝藥的反戰車砲彈給砲兵,讓他
們可以在遭受戰車攻擊時有起碼的自衛能力。但作戰經驗顯示機動的
「突擊砲」也能夠偷偷鑽進戰線的隱蔽位置給戰車迎頭痛擊,因此「突
擊砲」將野戰砲改換成反戰車砲就成為了「驅逐戰車」。
然而,美國的發展則大不相同,在1940年,歐洲戰雲密佈之際,美
國認為其彈藥工業的基礎不足以生產大量的彈藥,但其雄厚的汽車工
業卻能快速造出汽車海。因此,他們認為應該將少量的反戰車砲安裝
在輪型載具上,好讓它們可以快速機動到每個需要的地方。在1940
年的路易斯安那演習後,戰爭部認為拖曳式的反戰車砲只能作為最後
一道防線,而主要防線應該是一群機動反戰車砲,能像蜂群一樣傾巢
而出,搜索並攻擊戰車部隊。1941年,第一個「驅逐戰車」營成立,
這刺激工業界產生出更多設計,但有些卻顯示出它們根本搞不清楚戰
爭是怎麼打的。
福特的T8砲車(GMC,Gun Mortor Carriage)是將一門37mm砲安
裝在為佛羅里達沼澤區設計的四輪越野車上;T27將砲換成75mm野
戰砲,顯然其重量對輪車的機動性產生相當大的考驗,因此T1砲車
將底盤改換成牽引機的履帶底盤,野戰砲也換成更能勝任的76mm反
戰車砲;T55再度挑戰輪車設計,將76mm防空砲裝在大型8輪車的
前方;T2E1則是T2的修改型,將37mm砲移到屁股,埋伏時可以轉
向後方發射。
其中有些設計還算有點價值,可惜在它們完成測試與修改後,已經在
戰場上過時。例如T48砲車,其源自於英國的需求,希望能以最快速
度生產出一種機動反戰車砲來支援北非戰場。英國自己也設計出一種
Deacon自走炮車作為師級的反戰車預備隊,在必要時能增援遭到德
軍裝甲前鋒突破的前線。但由於車身太高太大而難以隱藏自己,更缺
乏裝甲可以抵抗戰車砲的攻擊,因此英國亟需T48作為替代。然而,
等到1943年,1000輛T48砲車「大軍」送到英國時,北非戰爭早已
結束,而德國裝甲也變得更厚,因此去義大利戰場也沒太大用處,所
以他們被裝回船上送到蘇聯去。蘇聯人怎麼對待這些半履帶反戰車砲
一直是個謎團,因為美援裝備的戰時照片都被謹慎的共黨宣傳部門所
屏蔽掉了,目前僅知的只有波蘭博物館的陳列品。
隨著裝甲戰的白熱化,美國了解到這種「薄皮」驅逐戰車可能很好隱
藏,卻很難在戰場的砲火中生存,因此改將反戰車砲安裝到更具生存
性的戰車底盤上。其中有些組合相當成功,也投入大量生產(例如:
M4底盤的M10),但卻也引發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它們為什麼沒有
車頂?」。一個由炮手提出的理由是,既然它有履帶,也有火炮,甚
至有砲塔,如果還有車頂的話不就是一輛戰車?那它們就得撥交到裝
甲單位而不是砲兵單位。但「開頂砲塔」還有另一種理由,我們晚一
點討論。
T24將3吋砲安裝在M3輕戰車上;T53則在M4底盤上安裝一門只能
向後發射的90mm防空砲;T72也是M4底盤,但其3吋防空砲改朝
前發射;M10也是M4底盤+3吋砲,其砲塔防護已相當完整,但就
是沒有車頂。
M10最大的問題在於其3吋砲缺乏可靠的穿甲彈,其延時引信時常在
貫穿完成前就提早引爆,或是根本不會爆炸,但M10仍然被生產了
6,500輛之多。1943年11月,美國將它改裝90mm防空砲而產生出
新的版本:M36,由於生產完成時已經接近二戰尾聲,產量僅有2,324
輛。但它成為美國手上第一種可以擊穿檯面上一線戰車的武器,其
90mm砲發射11kg重的穿甲彈可以貫穿1000碼外的122mm裝甲,
而在1944年底,一種鎢心彈更能將穿甲力提高一倍。例如美軍第2
裝甲師所屬的第702驅逐戰車營,在1944年底挺進德國的路上,就
用M36摧毀了1輛三號、8輛四號、15輛豹式與1輛虎二戰車。譯
註:M36表現出「驅逐戰車」的新價值:由於它可以犧牲其他方面的
性能而專注在主要火力上,因此有可能取得比同時期戰車更強大的穿
甲能力。這個價值在歐陸國家身上更為明顯。
當M10在1942年服役時,「驅逐戰車」的概念在美軍已成氣候。但
這些驅逐戰車營也抱怨M10太大而缺少「驅逐戰車」應有的隱蔽能
力,因此美國又發展一種輕型履帶底盤的T49砲車。然而,測試顯示
T49的57mm砲太小,因此又改裝一種新型3吋反戰車砲而成為M18
地獄貓,這種砲由於太大而不能裝進戰車砲塔中。M18成為美國style
「驅逐戰車」的範例,它只有M10的一半重量,但卻有更強的火力
與更高的速度--它是當時最快的履帶車輛。然而,在二戰結束時,「驅
逐戰車」的熱潮在美國迅速冷卻,它們接受裝甲部隊的指揮,並當做
突擊砲或自走炮來使用。二戰結束後,美國就漸漸淘汰M18並轉送
給附庸國。譯註:M18也表現出「驅逐戰車」的另一種發展趨勢,用
「中型」裝甲底盤搭配重型火炮,使其在火力/機動性/生存性有更加
均衡,但相較於戰車更偏重於「隱蔽/機動」的組合。
T49不再沿用戰車底盤而重新設計履帶底盤,這使得M18在不犧牲火
力的條件下,擁有更好的隱蔽性與速度
英國也接收了大量的M10,由北非的經驗知道那門3吋砲對抗德國新
一代戰車是毫無價值,但也等不及90mm砲的改良,就先裝上自己的
17磅砲。雖然17磅砲的口徑也是約略等於3吋,但搭配新型的脫殼
穿甲彈,其穿甲力可達到驚人的1,000碼外230mm傾斜30度裝甲,
甚至比90mm砲還略強一點。事實上,在1944年前,英國就已經將
17磅砲安裝在過時的Valentine輕型戰車底盤上。雖然Valentine戰車
的性能不怎麼樣,但至少相當可靠且容易操縱。作為步兵戰車,
Valentine的速度不怎麼樣,但新砲座省略了砲塔的重量,使其更輕、
速度更快也更容易隱蔽,恰巧能搭配驅逐戰車的戰術。唯一的問題是
車內的空間太小,所以駕駛一開到定點就要趕快跳出來,否則一發砲
就會轟掉他的腦袋。
換裝17磅英國砲的M10改稱為Achilles,英國在諾曼第登陸厚迅速將
M10改裝以增援前線的反裝甲火力;Archer則改用英國血統的
Valentine底盤,與人員相比顯示其空間相當緊緻,但也表示其隱蔽相
當容易。
戰場經驗顯示美國人以為的「蜂擁而來的(廉價)反戰車席捲德國裝
甲部隊」想法難以實現,正如同英國人以為戰車可以像巡洋艦隊一樣
在陸地上巡弋,掃蕩一切擋在面前的事物一樣虛幻(除了在北非的少
數例子)。實際上戰車不會像一個有組織的艦隊那樣行動,而驅逐戰
車則是在一個個防守區域中與敵戰車一對一單挑。戰前的理論以為戰
車應該用來支援步兵,而反戰車砲用來對抗戰車,但實際上戰車更常
與對方的戰車捉對廝殺而不是支援步兵,因此專門用來「反戰車」的
「驅逐戰車」反而沒有市場。
譯註:「驅逐戰車」(Tank Destroyer)一詞也是來自海軍,如同「驅逐
艦」專門拿來對付潛艇的威脅,「驅逐戰車」則是專門對付戰車。
戰術的改變也引發了「驅逐戰車」指揮官的錯覺:他們以為「它們」
真的是戰車,可以投入戰場與戰車正面對決。這也是另一個不想幫「驅
逐戰車」加車頂的原因,好提醒他們遠比戰車脆弱,而「不是真正的
戰車」。但第三軍的巴頓將軍則不這麼想,在他的作戰手喻中如此說:
「拖曳反戰車砲應該拉到前線,能涵蓋敵戰車前進路線的位置。它們
應該要適當的隱蔽,使敵人無法在進入其致命射程前就發現它們。自
走反戰車砲則應該留作預備隊來對抗敵軍的裝甲攻勢。它們應該規劃
好未來作戰可能的路線與達射擊位置。所有的反戰車砲都應該接受野
戰砲兵的訓練並攜帶大量的高爆彈。」結果,在二次大戰最後的幾個
月,許多驅逐戰車都在執行砲兵任務而不是獵殺戰車。
美式驅逐戰車的特色是大都保有360度旋轉砲塔,這使其驅逐戰車與
戰車之間的界線更加模糊
英國的觀點則略有不同,如同一名反戰車軍官所說的:「我們是在D
Day前接收到一隊17磅自走砲與一門拖曳砲,自走砲讓我們可以在
戰車掩護下迅速駛離灘頭。接著我們在經過法國與比利時時累積到一
些經驗,並且又接收到一隊6磅砲。其概念是用6磅砲與Archer自走
砲構成反戰車的第一道防線,而要花上半天才能挖好炮位的17磅砲
則當做後衛來攔住任何穿過第一線的敵軍。後來我們漸漸變成M10
與Archer的混合編隊:M10的車子其實不錯,空間大又可靠,但就
是太大台了,不像Archer雖然空間狹小又不舒服,卻很容易躲起來。
通常我們會找到一個良好的伏擊點就開始偽裝自己並等待。我們習慣
先測量好目標可能出現地點的距離,例如某顆樹是500碼而路口是
750碼,這樣我們一看到戰車出現就知道距離而不需要亂猜。但17
磅砲的彈道相當平直,延伸到1,000碼外,所以距離其實也不那麼重
要,等戰車出現你就讓它接近到你不敢再讓它接近的距離才開火就對
了。通常一發砲彈就可以讓它斃命,需要的話再補一發,然後你就得
趕快跑到下一個射擊點。因為你得要假設有一個前進觀測員已經發現
你,並且在你發動引擎前就已經在調整火炮來瞄準你了。」
對於蘇聯人就沒這麼多問題了:所有的砲都是多用途,所以任何砲遇
到戰車都是反戰車砲--只要它的砲管能壓得夠低(而能夠直射)。同樣
的,他們的自走砲也是視情況變成反戰車砲或是野戰砲。蘇聯自走砲
一開始被當做突擊砲,但它們不是用來支援步兵,而是用來彌補1942
年時裝甲部隊的缺點。因為當時T34的數量仍在緩慢增加中,而陸軍
中還有大量老舊、火力貧乏的T-70雙人輕戰車。由於T-70輕戰車是
由蘇聯其中一個最大的裝甲車工廠所生產,不會影響其他新型戰車,
所以蘇聯修改它的車體來加裝一對路輪,並安裝一門3吋野戰砲而成
為SU-76。
SU-76一開始並不成功,故障率很高,它能承載4名乘員與60枚砲彈,
換裝引擎與變速箱後才讓它比較可靠。
但在1943年的SU-76服役前,德國豹式戰車的長管75mm砲射程就
勝過T-34/SU-76的3吋/76mm砲。為了扳回火力劣勢,蘇聯修改T-34
的砲塔使其能容納更大的85mm砲,但在新砲塔完成之前,乾脆將大
量已完工的T34拉回生產線,將砲塔拆掉且在前車身裝上85mm防空
砲而成為SU-85,填補T-34/85成軍前的空隙。但等到T-34升級為85mm
砲後,支援火力自然也該升級,在不改變車身的情況下,蘇聯能找到
最大的砲是海軍的100mm砲,於是SU-85車身的生產繼續下去但改
裝100mm砲而成為SU-100。譯註:這裡可以發現「驅逐戰車」在蘇
聯的生存價值就是取得比戰車更高一級的火力。
SU-85完全失去了砲塔,但利用車身裝甲有不遜於戰車的正面防護力。
由於車身安裝主砲的空間比砲塔來得大,因此SU-100可安放100mm
砲。
有些人看到這裡或許會有問題:為什麼反戰車砲時常是用防空砲來改?
原因是這兩種砲有兩個共通特色:初速與砲彈。防空砲的初速要高才
能縮短飛行時間與目標飛機的前置誤差,而反戰砲也要高初速來降低
瞄準誤差,並提高砲彈穿透裝甲的能力與拉平砲彈彈道來簡化瞄準作
業。防空砲的砲彈通常用彈殼將砲彈與發射藥「黏」在一起,所以裝
彈作業不需要分開塞入彈頭與發射藥,而能用一個動作就完成裝填,
這也讓反戰車砲在一發不中的情況下能在對手瞄準前迅速裝填第二
發。因此,防空砲與反戰車砲的本質相近,僅需修改砲座與瞄準器來
適應地面作戰的需要。
如前所述,德國在1936年有步兵突擊砲的想法,並在1940年在三號
戰車上改裝75mm低速砲而成為三號突擊砲。1941年,希特勒要求
它改裝長管75mm砲而成為F型三號突擊砲。由於三號突擊砲的成功
讓德國進一步用下一代的四號戰車底盤來發展四號突擊砲,並且直接
修改它成為「戰車獵人」(Jagdpanzer,譯註:應該可以視為德文的「驅
逐戰車」)。四號驅逐戰車一開始也使用75mm砲,但很快就已經落伍,
迫使德國改裝初速更高的75mm砲。最後它們只有少量生產並投入突
出部之役。
三號突擊砲的反戰車版,採用固定砲塔設計,有較完整的防護,三號
突擊砲G型的剖面;四號突擊砲也是固定砲塔,但四號驅逐戰車加大
了固定砲塔使其有較厚的裝甲可以在承受戰車的砲火
如同美國一般,德國覺得「驅逐戰車」有自己的價值,強迫它沿用戰
車的底盤可能限制了發展潛力,例如專門設計的車體可能安裝更大的
主砲。1942年,德國加長了四號戰車的底盤,並將引擎前移到中間位
置好在後面空出一個人員空間,車前則安裝了一門強大的88mm反戰
車砲,稱為Nashorn。不過在五號戰車問世後,德國還是改用它的底
盤來發展出同樣88mm的獵豹式驅逐戰車。
譯註:一方面為了安裝能摧毀蘇聯戰車的更長程火砲,一方面在東線
戰場無險可躲,驅逐戰車只能靠正面裝甲硬碰硬,有別於英美崇尚輕
小的精神,德國「驅逐戰車」開始出現「更大更重」的趨勢。
Nashorn驅逐戰車的開放式砲塔較為簡單,但88m砲的威力仍讓它在
東線頗受歡迎;獵豹式的設計較為完整,正面傾斜裝甲厚達100mm
而能承受大多數戰車的攻擊。獵豹式與四號驅逐戰車的比較,由於比
較寬又比較高,重達47噸的獵豹式的體型是當時最大的一種驅逐戰
車。
1942年,德國開始發展最大最重的虎式戰車,同時希望將88mm戰
防砲搬到戰車上。71倍徑的88mm砲能夠在2000m外貫穿159mm
的傾斜裝甲,是當時最具威力的反戰車武器。然而,88mm砲太大太
重,塞不進虎式戰車的砲塔中(一開始只能先用75mm砲,後來改用
56倍徑的短管版),因此設計者改將虎式戰車的砲塔拆掉,利用後2/3
的底盤安裝了巨大的長管88mm砲,側面與前方焊上200mm的厚重
裝甲(註),也就是著名的斐迪南驅逐戰車。
譯註:焊上超越戰車的厚重裝甲表示設計者希望它能在第一線承受對
方的直接火力,雖然這是要適應東線開闊戰場環境的必然,但也表示
它不像其他驅逐戰車只是靠機動性與隱蔽性來支援非裝甲單位,而是
要與裝甲主力一同面對高強度戰場。
有50輛斐迪南驅逐戰車趕上庫斯克會戰,德國希望它的長程火力能
阻絕浪潮般的蘇聯戰車。但由於斐迪南驅逐戰車砲塔不能旋轉,砲口
僅能轉向14度,六名成員也都忙於操作巨大的88mm砲;唯一的輔
助武裝也是僅能向前射擊的機槍,使其很難注意並遏阻偷偷接近的步
兵,因此蘇聯的反制戰術便是派遣自殺炸彈客貼近將炸彈包黏在引擎
或履帶旁,將它癱瘓在戰場上,使其得到「象式戰車」的諢名。殘存
的斐迪南被送到義大利戰場,雖然當地的自殺炸彈客比較沒這麼猖獗,
不過狹隘的山地戰場也很難讓它射角有限的長程反戰車砲有所發
揮。
為了防制蘇聯的自殺炸彈客,德國往往要派一個步兵排來貼身保護斐
迪南驅逐戰車(有趣的是,驅逐戰車原本是設計來抵禦戰車並保護步
兵的)
不過,德國對於超強火力的驅逐戰車概念並沒有放棄。1943年,德國
終於能將長管88mm砲塞進砲塔中而成為虎二戰車(譯註:這名字好
眼熟),同時也根據其底盤發展出火力更強大的獵虎式驅逐戰車。儘
管獵虎式的設計比急就章的斐迪南驅逐戰車來得成熟,但同樣有後方
死角的問題。這問題同樣也出現在其他國家,根據大型火砲所設計的
驅逐戰車上。
獵虎式的前方裝甲有128mm,固定砲塔的裝甲則厚達250mm,獵虎
式巨大的128mm砲可以在3000m外擊穿173mm裝甲。獵豹式最終
只造出77輛並配發給兩個單位,它們參與了突出部之役與德國保衛
戰。
1942年,英國進行17磅砲的下一代設計,學習了88mm砲的經驗,
他們選擇將3.7吋(94mm)防空砲修改成為32磅砲,並發展了A39
重型突擊戰車來安裝它。但等到第一輛出廠時,大戰早已結束,英國
仍進行了完整的測試,結論是這個設計過大過重,沒有繼續下去的價
值。唯一造出的6輛有4輛解體,2輛進到博物館。
雖然裝甲厚達225mm但時速只有19km,使其得到「陸龜」的諢名。
A39的32磅砲發展並不順利,戰後英國選擇北約標準的105mm作為
主砲口徑。
美國在大戰後期也投入重型驅逐戰車的研發,以安裝新發展的105mm
反戰車砲。一開始稱為T28超重型戰車,但因為沒有砲塔(不能視為
真正的戰車),最後改稱為T95砲車。原型車問世時已經1945年,測
試結果同樣不受軍方欣賞,僅製造兩輛原型車。這些重型驅逐戰車成
為驅逐戰車發展的顛峰,但也成為其在主戰場由盛轉衰的起點。然而,
在其他戰場上,輕型的驅逐戰車仍有存在價值。
T28「超重型戰車」的正面裝甲厚達305mm,但時速僅13km。T28的
無砲塔構型類似SU85,但其實美國以前也設計過主砲從車身前方伸
出的T55砲車。
美國在大戰後的反戰車自走砲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首先是要製造出
能承受原爆的重裝甲車輛,接下來是犧牲裝甲的超輕型自走砲,能夠
在原子彈轟炸(對手)後,用空投方式迅速佔領原爆後土地,最後則
演化成超大型運輸機運送的裝甲適中版本。以往的空降部隊手上最重
的火力只有75mm山砲,雖然它能發射成形裝藥的反裝甲彈,仍然不
是稱職的反戰車武器。在大戰中曾經出現過少量的空降部隊用輕戰車,
但必須靠運輸機運送。而大型運輸機的發展使其終於可於載送相當重
量的裝甲車輛。
由於反戰車自走砲可以相同的重量得到更強的火力,因此美國為空降
部隊在1960年發展了M56蠍式自走砲。它配備有90mm砲,足可擊
穿當時主要戰車的裝甲;但相反地,由於它幾無裝甲,只是台履帶自
走砲,即使步槍兵也能造成威脅。M56的重量僅有7噸,但時速可達
45km,M56的旋轉砲座僅有簡單的砲盾,得依賴古老的隱蔽埋伏與
打帶跑戰術來生存。
另一支需要輕型反戰車自走砲的部隊是海軍陸戰隊,他們擔心在登陸
階段遭遇裝甲部隊,一開始是採用106mm無後座力砲做為武裝,後
來則發展了履帶平台版:M50 Ontos。無後座力砲的好處是車身與砲
座不需要太大來承受後座力,但缺點就是發射時會向後噴射爆風,使
其不能安裝在密閉砲塔中,解決之道是掛在車身外。美國海陸也曾發
展過兩棲版本的M18 地獄貓,但結果並不滿意而沒有服役。由於無
後座力砲裝填較為麻煩,M50直接裝六管來提高瞬間火力。M50從未
遇上真正的裝甲對手,反而都在反游擊戰中支援步兵,成為單純的自
走砲。M50除了中央的50機槍外,兩側砲管上有標定步槍用來測量
風偏。
蘇聯與美國陸軍也有類似的想法,在核戰後需要的是能夠快速佔領的
部隊,而不是行動緩慢的重裝部隊。因此他們也發展出空降部隊用的
ASU-57驅逐戰車。雖然當它服役時,裝甲車輛的防護力已經不是
57mm砲能夠貫穿的,但它仍繼續服役到1970年代,作為空降部隊
的直射火力支援武器。ASU-57繼承SU系列自走砲的外型,但縮小許
多,甚至不及一個成人高。
1960年代,蘇聯用85mm砲發展出火力更強大的ASU-85,它的底盤
來自於PT-76兩棲戰車。ASU-85一直服役到1980年代。ASU-85可由
An-12運輸機空運並有完整的裝甲防護。
在1945年的柏林勝利遊行中,蘇聯展示了其史達林重戰車,引發了
西方的震驚:其體型巨大,砲塔圓滑而帶有傾角,似乎可以彈掉任何
砲彈,而主砲口徑更高達122mm。蘇聯裝甲部隊似乎在一聲令下就
可以碾過Fulda缺口,並摧毀途中的任何障礙。(史達林重戰車(IS-2)
的主砲一開始在100mm與122mm之間選擇,雖然前者的穿甲力較強,
但後者的高爆彈威力較大而且生產線較為成熟而獲選。雖然122mm
戰車砲的火力驚人,但因為砲彈是分離藥筒,使射速不如其他戰車。)
汲取二次大戰的經驗,重建後的西德陸軍知道什麼武器最適合用來對
抗(火力與數量都佔優勢的)蘇聯裝甲部隊。於是他們用裝甲車的底
盤加上美國M41戰車的90mm砲成為新一代的獵豹驅逐戰車:JPZ 4-5。
它們服役相當長的時間,但後來有些車輛將武裝換成射程更長的反戰
車飛彈。1990年代曾經有人建議將主砲換成現代的105mm或120mm
砲,但始終沒有實現(譯註:象徵著西方的反戰車自走砲逐漸被反戰
車飛彈所替代)。
另外有兩個國家也保留了驅逐戰車,雖然他們對驅逐戰車的觀點有些
爭議的。(同樣擋在蘇聯大軍路上的)奧地利的SK 105可以稱為驅逐
戰車或是輕戰車,端看其使用的戰術而定。SK 105是根據裝甲運兵車
的車體來開發,但它的「搖擺砲塔」則是法國人的發明。「搖擺砲塔」
的特色是主砲不能俯仰,而是整個砲塔俯仰,這使得主砲後方可以附
加一具雙彈倉的自動裝填系統,一方面省略了裝填手,另一方面也讓
嬌小的砲塔可以塞入巨大的105mm砲。
日本則對美國106mm無後座力砲在韓戰的表現留下深刻印象,因此
在美國海陸發展M50之前,就決定用它來發展60式反戰車自走砲。
它也是從裝甲運兵車的車體修改而來,右側裝有兩門可伸降的106mm
無後座力砲。除了測距步槍外,車長也有測距儀器可以瞄準目標。
60式的中間是架高的車長艙,發砲時需要將砲管抬高到車長艙以上高
度,才可以左右旋轉30度瞄準。車身的左邊是裝填手,但他要從車
屁股的艙門鑽出來才可以從砲管後方裝彈。
*****************************
*
還有許多國家也發展了類似驅逐戰車的武器,但因為它們使用的是飛
彈而非火砲,作者將它們分類到「精靈武器」一節。
不過,在作者成書以後,還是有其他的驅逐戰車出現,尤其是對岸的
版本相當值得我們探討。例如對岸的PTL02六輪突擊砲,其發展肇因
於台島陸軍擁有大量戰車,對於登陸的先鋒部隊造成威脅,於是採用
WZ551六輪裝甲車裝上100mm砲塔而成為87式自走反戰車砲,但並
沒有量產。但在第一次波灣戰爭看到法國AMX-10RC輪型驅逐戰車的
表現後,重新用WZ551A的底盤發展為PTL02輪型突擊砲。PTL02取
消了水中推進器但在原位置裝上浮箱,以在水中抵銷主砲增加的重量。
雖然仍保有浮航能力,但也因為取消推進器的關係而影響了浮航速度。
PTL02生產後用來淘汰部隊中的拖曳式反戰車砲,一個營配有18輛。
由於PTL02只有5名乘員而拖曳式反戰車砲卻要8名,因此人力負擔
反而精簡。
輪型突擊砲類似美國戰後的M50/M56,都是為了缺乏重兵器的輕裝/
中裝部隊提供大口徑補丸,但中國部署於北方機械化部隊的89式履
帶反戰車砲就有點復古了。據說在1970年代,中蘇交惡,為了對抗
遠東地區的蘇聯裝甲部隊,仿製了西德萊茵金屬的120mm滑膛砲要
作為下一代戰車的主砲。然而,下一代戰車最後選擇了蘇聯血統的
125mm砲而不是120mm,研發單位於是將120mm滑膛砲改裝到83
式152mm自走榴彈砲的底盤上,測試結果大獲好評,於是中國機械
化部隊中就多了一種反戰車自走砲。由於底盤較輕加上裝甲較薄,因
此89式的成本比較便宜。不過它缺乏穩定系統而不能在行進中射擊,
得採用驅逐戰車傳統的「躲+打+跑」戰術,在北方開闊地形的運用效
果可能相當有限。
對照到驅逐戰車的歷史,可以發現89式的緣起相當類似大戰後期的
斐迪南或SU-100,都是為大口徑主砲而存在,雖然89式保留了旋轉
砲塔,但仍犧牲了裝甲與射控,而等於「被閹割的戰車」。然而,大
規模裝甲會戰在新世紀已經越來越不可能發生,即使發生也是陸空聯
合的立體作戰。隨著速度更快,射程更遠的武裝直升機進入部隊,履
帶式反戰車自走砲在中國應該不太可能有進一步發展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43.145.140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lakchen (115.43.145.140), 時間: 05/18/2013 19:32:5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