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羨慕他人的生活!
那天在北京與一位來自湖南的姑娘同房了三個晚上,我特別喜歡她的外向開朗,以及對人與許多事情的好奇,因此我們聊了好多故事。當她慢慢認識我後,了解我的工作模式後,忍不住羨慕起我。她一邊刷著我的IG,一邊說:「這種生活根本就是雜誌上的生活!」
我笑著說:「我的確在過我想過得生活,但這些都是投注時間換來的呀!」
她嘆了一口氣說:「哎,我要怎麼樣才能這樣呢?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跟去哪個機構上他們諮詢師的網課。」
我說:「你真會這麼認真上完網課嗎?你別了吧!如果想受訓就還是乖乖跟個靠譜的老師,受有系統的諮詢師培訓,上網課很容易荒廢的!」(我真心覺得我很融入當地的語言,呵呵)
她哀嚎著:「我還有工作啊,家裡還有兩個崽崽(兒子),我可以一邊陪他們一邊線上聽課呀!」
我聽了聽,還真是為大陸許多好學的人感到佩服,我才意識到不只是台灣,大陸很多人在就學時迷惘,就選了當紅或者穩當的科系,現在心理產業有市場,也跟著一窩蜂想擠進來,當然我相信有很多人是具備諮詢師的特質。只是在大陸學習模式跟台灣很不一樣,因此線上課程特別熱門。
我說:「你如果真想做這件事,那你就要好好調配你『角色』的比例,並且跟妳老公好好討論這件事,不然這件事只會被你一擱再擱,永遠只能玩票或插花。你看你現在母親角色很重、還有老婆、媳婦、女兒、員工,你哪有時間當『學生』啊!」
她說:「果然跟專業聊天就是會一下子點出重點,你怎麼知道我會有這問題呀!」
好的,就讓我為大家簡單解析一下這個狀況。
其實,你可以不用羨慕任何人以及他們的生活,因為每個人角色的選擇或被迫選擇,都意味著我們在生活裡要分配多少時間在上面,也意味著我們的重視程度,也可以是糾結嚴重度,而促使我們無法真正做自己或順從人生的渴望,只能坐在原地看別人的車尾燈。但很可能是你在賽車場上不如人,你卻是遊樂場中的高手,因為你很會陪孩子玩耍。
所以,如果你想過上讓自己都喜歡的人生,你可以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1.你把時間花在哪裡?
除了工作的時間,你在打GAME?陪家人?閱讀?學習?逛網拍?滑手機?
你把時間花在哪裡,就會成就你是什麼樣的人,每個人每天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每一項專業需要透過一萬小時反覆練習才能真正專業,而你希望練就的是什麼?
然而,有時候你不用急著評價自己沒有恆心跟毅力,反而你要重新審視你選擇哪個角色。我們的生活不會這麼單純到只有工作角色,即便是工作,在我的領域裡就包含了:平台經營、督導、專業訓練、企業講授、寫作、媒體採訪、諮商團體,根本斜槓人生,也考驗我在單一角色裡的時間和精力分配。
2.你身上有哪些角色?
有時候可能連你自己都沒意識到,你花了很多時間當兒子/女兒,你總是憂心著父母的狀態。我曾經遇過一個將近四十歲沒有工作又憂鬱的女性,一直嫌棄自己能力不好,不能像其他同學有好成就,回到她的家庭裡,她未婚無法離家是需要一直被母親照顧的孩子,因為她是很稱職的橋樑,父母沒有她就會開始吵架。橋樑角色的壓力、自責和無力,早以壓迫她的時間精力去發展自己的生活,因為每次出門媽媽總需要跟著她。
因此你不用羨慕別人,也不用批判失業者的心智狀態,這端視每個人在家庭角色與社會角色是否都能幸運地取得平衡,是否能好好設立界限,在角色裡足夠親密與獨立,而不因某個角色陷落。
3.你清楚自己的渴望嗎?
坦白說,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餘裕或這麼奢侈的都能想這個問題,因為清楚自己的渴望之前,你要擁有自我意識,你也要能看懂人我的區別,而開始不遵循他人的意識過生活。曾聽過這樣的故事,太太抱怨先生寧可自己來也不願意跟她有性生活,探索之後才發現太太總是以娘家為重,不斷要求先生拿錢回家,當先生拒絕時就認為先生不體貼,不斷想如何馭夫、教化對方,因為太太有孝順父母的需求,不斷滿足娘家金錢的渴望,卻沒有回到自己身上思索自己的渴望,而導致夫妻關係的疏離,太太越往娘家靠攏一起指責丈夫。
所以親愛的,我們要有意識地運用時間,若你心中開始有渴望,請回到身上去自我檢視,你不用羨慕他人,只要好好釐清身上的角色,重新調配比重,你就能好好調整時間和精力,往你的渴望邁進了。
#還是要正名一下大陸是稱呼心理諮詢師
#台灣是國家考試的諮商心理師
#快來發落我的IG:psychologist_chloe
#關係界限購書去:https://goo.gl/Y5QXR5
#心理界限訓練課12月開課:https://goo.gl/xSmE7Q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7/4 開課!】...
心理界限訓練課12月開課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你有一直擔心你的父母...
那天在北京與一個北漂的女孩小夏吃飯,她一個人離開家鄉到北京打拼,聽到她自從德國學校畢業後,找到第一份工作時,特別為她開心,我們就那一頓飯很快地彼此敘舊。
還記得剛認識她,她充滿焦慮,告訴我原本剛大學畢業時,已經找到銀行穩定的工作,但她一直有個留學夢,就跟父母爭取去德國留學,但回到大陸開始找工作時,卻沒有覺得自己更有競爭力,年紀也到了25歲,又開始有家鄉催婚的壓力,搞得他面試時又擔憂又無力。
今年再見她,她已經找了一份中央企業穩定的工作,也有了很好的發展機會,並且在半年前也交了男朋友,照理說是個讓人很放心的女孩了,但她卻告訴我,她爸爸有擔心不完的事,搞得她好心煩。
她說:「一開始我爸就跟我說這中央企業的工作穩定有保障,我自己也覺得不錯,就聽了劃進來了,但他現在不時就會問我:『妳真的喜歡這工作嗎?』,我就告訴他:『我說了真的就是真的』,但他老不相信。他原本還給我壓了日期希望我今年三月時可以找好工作交到朋友,我現在都做到了,但他覺得好像沒事管了,每次打電話來都跟我問很多工作上的細節,我就覺得沒必要跟他交代這麼多,因為說了他就開始用他的經驗告訴我怎麼做比較好,說他的經驗總是比較多,要我聽他的....」
我說:「哇!妳爸爸好需要融入你的生活啊!而且他也好需要一直教育你!」
她說:「他已經比以前好很多了,因為我一直拒絕他,但我真得感覺他一定要找一件事來擔心。」
我說:「對啊,因為他很需要用擔心來跟你有連結,不然他真不知道要跟他說什麼。那他幹嘛不找你媽呀?」
她說:「我媽才不理他!因為我爸在外地工作,他們是週末夫妻,假日兩個人碰在一起都很好,平日我媽有好多活動,講兩句就掛電話了!但如果是我們三個人碰在一起他倆老就吵架了,因為我媽老覺得我爸管我太多...」
這個故事跟我平時熟悉的情節並不一樣,通常故事的版本操心較多的往往是母親,但在小夏家中是不同的版本,卻是相同的操心。
親愛的,你家中也有個不停憂慮的爸媽嗎?似乎你不管做了什麼他總有得擔心?一下擔心你沒伴侶,有了伴侶後又擔心你們合不合,結了婚後又擔心你們生不生孩子,生了孩子又擔心你們是否二胎,再生二胎又擔心你們錢夠不夠、房子大不大、夫妻生活融不融洽、教養夠不夠好、孫子成績夠不夠優秀.......
然而這份擔心背後,是他們知覺到與兒女的情感連結,更讓他們有一份依舊擁有親職的安全感,甚至當他們還能管孩子,又賦予他們權力感和價值感;當我們是成年子女孩被這樣管束或操心時,卻特別容易喚醒自己兒時不被信任的挫敗感,以及不想遵循卻又感覺背叛家人的罪惡感,而讓成年子女一直處於兩難。
這其實就是華人文化中,孩子永遠是孩子,那份放大親職與親子關係的文化現象,讓關係界限被破壞,孩子很難獨立過自己的人生,父母總需要融入參與其中做決定。然而古人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這是一句有良好界限的說法,意味著父母可以放下憂慮,也放下父母的角色,重新回歸到自己身上,去專注在自己身上、活出自己的生活重心,或者回到兩老的夫妻關係,規劃晚年生活。
當父母過好自己的生活,孩子不用為了「孝順」到了成年還必須聽話去為了結婚而結婚、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孩子就可以為了「渴望」去追尋、去執行、去負責、去享受人生,孩子也更有能力去愛,不論是愛伴侶、愛自己的孩子、愛父母、愛工作或是愛自己。
而小夏也因為之前跟我談過,有了界限的意識後,理解父親的操心並不代表自己不好,當她可以穩定地相信自己過得好也喜歡這樣的生活,就可以穩穩地告訴父親不必擔心也能拉開與父親的距離。而這份距離的拉開勢必帶給父親很大的失落,卻也因為失落,父親才開始真正去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還沒退休,也開始規劃、探索與培養新的興趣,生活也逐漸變得充實。
所以親愛的,成年子女與父母的相處方式勢必要開始調整,小時候需要保護與引導,但成年後就需要尊重與支持,轉為像是朋友的平行關係,許多在家庭中的怨懟、無奈和痛苦就能逐漸消失,愛就能夠自然流動了。
#這次去北京遇見很多有趣的人聽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大陸也越來越多人在談論跟重視界限了
#關係界限購書去:https://goo.gl/Y5QXR5
#心理界限訓練課12月開課:https://goo.gl/xSmE7Q
心理界限訓練課12月開課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到一本很有趣的書,這本書的書名叫做《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這個書名還蠻巧妙的呼應到,我平常在教學的時候,常講的一句話叫做「別人的對待,是自己教出來的」。
這本書處理了很多現代人的心理議題,用很多的故事,那當然了這位作者本身也有經過心理學的訓練;所以呢,讀起來特別親切,彷彿就像是我遇到很多個案遭遇的、經歷的、跟聽到的故事都很都呼應、都很像。
然而這裡面呢有一篇文章,非常吸引我的注意,這篇文章的標題叫做「每一次背叛,都隱藏著一顆受傷的心」。
乍看這個題目,你可能會覺得他是不是要安慰我們,或者是要我們替那些背叛我們的人,找一個理由?
我想,在我深入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我發現他的意圖其實不是這樣,他其實是要告訴我們,沒有人喜歡被「被背叛」。
可是如果「背叛」這個議題是你生命當中,一而再、再而三反復出現的,他可能在研究別人有多壞之前,我們可能要研究一下我們自己,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吸引了這樣的人,進入了我們的生命?
我截取裡面的重點哦,邀請你思考一下,在這篇文章就說到,我們來檢查一下自己身旁有沒有這樣的人,有兩種。
第一種,身在一個組織或家庭裡面不想辦法,用自己的力量讓這個組織變得更好,而是一邊享受這個組織的資源。
但是一邊卻做出對組織不利的事情,比如說員工領著薪水,卻不認真工作,還到處詆毀公司。
再比如說,父母親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卻對父母親充滿了怨恨,在父母親年老之後也不算盡照顧的責任。
這些人都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徵,就是他們都會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所以呢,抱怨這個行為是他們每天必修的功課。
而這樣的人如果給他一個關鍵詞,那就是「受害者」,不知道你身旁有沒有認識這樣的人,他一直把自己放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
然而,我要真的更深刻的問你,你是不是也常常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呢?你可能在一個公司、在一個環境裡,你在裡面其實你是拿到一些好處的,但是你卻一直抱怨它。
我常常會有一個想法,就是如果你真的那麼不喜歡那裡,如果那邊真的是讓你那麼的不愉快,其實你大可以選擇離開。
又或者是,那個環境假設是真的讓你完全的不在乎,那麼在正常的反應底下,我們對於那些不在乎的事情,我們是連開口提都不會提的。
你根本不會花你的力氣跟心神,更不要說花你的時間,去講那些其實你根本完全不在意的人、事、物,不是嗎?
可是呢,很多人他會拼命的抱怨,然而這份抱怨的背後,就是他其實已經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
而第二種人就是,不相信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讓事情變得更好,而是希望有人來拯救自己。
在這樣的人的心裡,他們永遠在渴望找到一個「拯救者」,而這樣的人的關鍵詞,是相信有拯救者這回事。
這會讓我想到有一些人,當他在面對到人生當中的一些處境,或者是一些比較寬廣和深刻的問題的時候,他總是很希望能夠得到一個簡單粗暴的答案。
比如說,我到底該選什麼樣的工作?比如說,我要怎麼找到熱情?這種問題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回答起來很不容易。
並不是別人不願意幫你,而是要回答這種跟探尋生命意義有關的問題,它的確是沒有簡單問、簡單答這種事情。
它需要你有深刻的思考,而且它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的探索、嘗試錯誤的過程;所以並不存在一個拯救者,也並不存在一個直接告訴你怎麼做,你就可以獲得幸福快樂的老師。
其實生命裡真正重要的問題,它往往都是沒有答案的!至少沒有簡單的答案,它都需要我們為自己的生命真正的負起責任。
在嘗試跟摸索的過程當中,慢慢的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而不會有任何一個拯救者來告訴你答案!
好的,這兩種人當你聽完之後,你身旁有沒有這兩種人?又或者是在你身上有沒有這兩種人的影子呢?
其實哦,只要符合這兩種人,那就是進入了一種「背叛者」模式,不管是你很容易遇到背叛者,還是其實你很容易,也讓自己變成是別人的背叛者,怎麼說呢?
其實受害者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很深的無力感和絕望感;還有呢,對於那些被迫害,哪怕只是他自己的想像,那些經歷裡面一種無法排解的憤怒,而這樣的無力感和憤怒,會讓他們期望找到一種外在的力量去依賴。
所以呢,他們無時不刻的在找尋一個拯救者,或者是他們的救世主,正因為這樣的心情,所以你是不是讓那些別有意圖的人,有機可乘。
而這些別有意圖的人,當他們在你身上拿到它的好處之後,他下一個動作會做什麼?他是會好好照顧你嗎?不會!他當然就是背叛你了。
可是更妙的一點是,當我們反身到一個背叛者的身上,有沒有可能在他心中,他也認為自己是一個受害者?
所以呢,當他沒辦法幫自己超越的時候,他乾脆把他身上感受到的痛苦,來加諸給別人,也就是說這種所謂的背叛者,他很有可能是先從受害者發展而來的。
所以回到這篇文章的標題,叫做「每一次背叛,都隱藏著一顆受傷的心」,我想就我的角度來理解的話,我不認為要為任何傷害你的人,或傷害你的行為去找那些合理化的理由。
他如果曾經是個受害者,他得為自己的生命經驗負起責任;但是呢我反而很期待,今天你有機會聽到這一段分享。
那你問你自己,你會不會常常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又或者是,你會不會常常很努力的想要找到一個拯救者?如果你是這樣的話,那麼可不可以解釋,為什麼你會常常遇到那些背叛你的人?
甚至於最可怕的一件事,因為你把自己放在受害者,或你努力的只是在找尋拯救者,而不是真正的為自己生命負責任;那麼你很有可能,在你不預期的狀況底下,你卻也背叛了別人?
所以啊,我透過今天的分享,倒不是要給你什麼樣的終極解決方案,因為如果我要給你終極解決方案,而且你也覺得有終極解決方案的話,那麼我們之間又變成了「拯救」,跟「被拯救」的關係,那仍然是不健康的。
不是你背叛,就是我背叛了,這是多麼一件可怕的事情啊!
反而是我想要透過今天的分享,去點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叫做不管我們過去遭遇了什麼、你遇到了誰,你願不願意從此刻開始,為自己負責任,當你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
其實你也是把你的手指頭,特別是那份指責,指向別人;或者是,當你不斷的想找尋你的拯救者,其實你也放棄了對自己真正的理解跟責任,因為你心中在茲念茲的就是在想,只要有人給我答案就好了!
所以回頭想想,這本書的書名《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或者是我常說的那句話,「別人的對待是自己教出來的」,是不是有幾分道理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的朋友,在訂閱旁邊小鈴鐺,記得按下去,而Podcast的朋友,記得除了訂閱我們的頻道之外,也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呼應到今天談的主題,我們都希望自己活得更清爽自在,我們也不希望自己是受害者、更不希望自己沉溺在要找到拯救者的心理狀態裡,那我到底要怎麼樣,開始為自己負起責任呢?
其實呢,這條路的第一步,就是知道什麼是自己要的,而什麼是自己不要的?在你心中,在你跟他人互動裡面,那個界限到底在哪裡?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有所學習前進的話,那麼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特別是哦,【人際斷捨離】這一門課,在3月13號晚上12點之前,有季節限定的優惠。
希望你能真正的長出自己的力量,讓你活出清爽自在人生,【人際斷捨離】歡迎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心理界限訓練課12月開課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2019.01.05 開課!】 《學「思」~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第四期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297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到一個笑話,這個笑話的來源是來自於,一位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叫哈利.柯洛托爵士。他的科學貢獻是因為他發現了「碳60」,那他笑話的內容是什麼呢?
他說喔,一個男子在街上走,他看到一個人帶著一隻大狗,於是呢這個男子就問狗主人說:「你的狗會咬人嗎?」
對方就回答:「我的狗不會咬人啊!」
於是那個男的去摸那個狗,結果反而被狗咬了一口。
他就大叫說:「啊~你不是說你的狗,不會咬人?」
對方這時候冷冷的回答說:「啊這又不是我的狗!」
不知道你聽完這個由科學家所提供的笑話,你會不會覺得很好笑?你有什麼感受?
我想或許在科學家的訓練裡面,他們研究任何問題的時候,首先一定要先去釐清他們研究的「是什麼問題?」,不然的話,以他們嚴謹的科學訓練,並且是熟悉的實驗習慣。
他們可能很快的去做很多很對的流程、很對的實驗,然而他們卻不一定是在一個正確的「前提」底下,去做研究。
這樣的情況,就好像是我們在學生時代的時候,面對考試,我們可能很快的一拿到考卷,我們就開始做答,但我們卻沒有先「看懂問題」,或看清楚這個問題到底在「問什麼」?
我們呢這個時候,會很生氣的去說老師都出陷阱題,但事實上來說,你仔細想一想,究竟是老師的陷阱太厲害,還是我們從一剛開始,就沒有先看清楚問題,或者事先弄清楚「前提」呢?
這個在人際裡面,也經常有這樣的一個狀況喔,就是我們經常用自己「以為」的方式去對待別人,用自己認為「好的」方式,套用在自己生命當中在乎的關係。
就好像是我遇過很多「孝順」的兒女,他們都很希望自己的父母親的相處模式,跟自己理想中最好的狀況是一模一樣的;他們很看不慣自己父母親吵吵鬧鬧。
然後從他們自己角度來理解,都會覺得這根本是雞毛蒜皮的事,有什麼好吵的?甚至有些人會有很大的擔心,擔心自己的父母親,長此以往下去可能會出問題。
可是事實上,我們不妨冷靜下來想一想,如果他們會出問題的話,他們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出問題;再來,他們的相處模式的確是你不喜歡的,但是這件事情真正的關鍵在於,他們兩個人「彼此」能不能接受,而不是在於你「覺得」他們相處好不好,不是嗎?
就好像是這個笑話一樣啊,你問狗主人說他的狗會不會咬人,你等於已經假設,他牽著的那隻狗是他自己的狗,那當然從這個笑話情境來說,是有點詭辯啦。
如果是我,我在路上看到一個人,牽著一隻狗問他說「狗不會咬人」,事實上,我也會假設那狗是他的。只是呢,如果我們暫時不要討論這個笑話,是不是真的很tricky。
我們回到我們自己的生命當中,我們是不是真的有太多的「理所當然」、有太多的「想當然爾」;然這些理所當然跟想當然爾,它會不會就是我們在面對人生或人際裡面,之所以會辛苦的一個原因?
我們可能常常會把不需要我們扛在身上的事情,扛在我們身上,就如同我剛剛說的,父母親的相處其實只要他們彼此能接受,日子能過得下去就好啦!
如果我們身為兒女,要盡一份孝心,那就是你跟爸爸,或你跟媽媽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去干涉爸爸跟媽媽,這兩個大人之間,他們是怎麼相處的。
你可以說這樣的思維,是一種清楚的界限,你更可以說這一份界限,其實打自內心的尊重。並不是拿我們自己「認為」對的、好的標準,去套在別人身上,而是尊重別人,他的人生、他的日子想要怎麼過?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1月6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
如同我們在內容當中跟你分享的,其實有太多時候,我們的辛苦來自於我們的「以為」,然而我們真的應該弄清楚的部分,我們卻沒有真正的把它弄清楚。
於是很多衝突、很多共識,之所以沒有辦法達成,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先看懂、聽懂別人。那麼在『高難度對話』這一門課當中,它首先就會讓你學會,怎樣真正的看懂、聽懂別人。
盡可能拿掉自己的「投射」,並且透過有效的問句跟引導,讓共識成為彼此之間,自然而然呈現出來的結果。我很期待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心理界限訓練課12月開課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是在2016年的12月19號,開始製作並且分享『一天聽一點』,經過這一年多下來,很多朋友的支持跟鼓勵,讓我繼續走到了今天。
我知道對很多朋友來說,『一天聽一點』的內容可能陪伴著你,每天在睡前的一個學習跟成長,或者是有些人是在早上起床,要上班的途中,開始聽我的內容。
那無論你用什麼樣的形式,來吸收我所分享內容,我都非常的感動,也非常的感謝。因為當初最早的一個出發點,我只是做了一個嘗試而已,我也不知道我能夠堅持多久,結果想不到我這麼一試,而你卻成了主顧,就讓我這麼堅持下來了。
那隨著時間的推進跟累積,尤其現在網路的世界,很多人會找到我在社群媒體的帳號,然後開始發私訊給我,問我一些問題。我每次收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的心情都是蠻矛盾的。
矛盾的地方在哪裡呢?矛盾的地方在於如果我不回答、如果我不理會,這違反了我自己看待我自己的出發點跟信念;但是如果我回答,或者是我太認真的去處理的話,那我就會陷入了一些困境。
這個困境第一個就是在於,我會活在一種被問到飽、被問到爽,然後我累到死的這樣的一個狀況。我必須承認一件事,我只是個凡人,我並不偉大,我也不覺得我有多麼高尚的道德情操。
只是在我的訓練跟工作裡面,我有心理的專業,然後我也陪伴了很多進我教室的朋友,他的學習成長,還有他生命可能的超越。
然而如果是在網路上,任何人發的任何問題給我,我都要能夠去回答的話,那事實上我就不可能有時間,跟有足夠的精力去處理、去面對那些真正需要我的人。
那我到底要怎麼樣去判斷,誰真正的需要我呢?其實我只要邀請你,把你自己放到我的位置,或許你就能懂了。
如果一個人真的想解決他生命的問題,那麼許下一個承諾,踏進教室去做一個深度且完整的學習,這是不是一個必要的投資?
就像如果你覺得自己生病的話,你花個掛號費去看醫生,不管在時間還是費用上,這是不是都是必要的投資呢?
如果再把角度放在我自己身上,如果我是個醫生,我是要去照顧那個,在遠方一直嚷著跟我說,他有多難過的病人,還是我要去照顧那個已經在我診所,或者在我病房裡,等著我照顧的人呢?
我想這個答案已經非常的清楚了,所以我想如果你聽到這邊,你曾經在網路上問過我問題,而我給你的答案,似乎讓你沒有覺得很滿意的話,我希望你能夠體諒我的出發點。
甚至於如果我直接鼓勵你「進教室」的話,那麼我也希望你能夠理解,為什麼我會這樣想。那當然我遇過更多、更有趣的狀況就是,很多人他直接在找到我的帳號之後,然後發訊息給我。
他也不問我,我能不能被他問問題,或者是也沒有問我,我是不是能夠去好好的處理他的問題,他就開始寫了一篇非常、非常長的文章;或者是他就已經假定我可以,甚至於我必須解決他的問題。
如果這樣的狀況,我一樣拿「看病」去做比方好了,你如果真的希望醫生幫助你,你是不是得自己掛號,而且你掛的號並不是你隨時想看醫生,就能看醫生,你是不是要先瞭解一下,他的門診時間是什麼時候?
我想沒有任何一個醫生,或者任何一個能幫助你的人,他可以為你隨時隨地的Stand by;然而反過來說,如果今天我的工作、我的角色,我把我自己活成,我隨時隨地的要為任何人Stand by的話,那麼當你聽到這邊,你真的不要進我的教室。
因為我們常常說,我們帶給別人的影響,除了我們說的話,除了我們有意識的內容之外,更重要一點是我們怎麼「活出」我們自己。
你想想看,如果我活的是如此的沒有界限,如果我活的是如此的剝削我自己、燃燒我自己,然後去照亮那個不知道在哪裡的人,請問你學到這個,對你的生命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然而我當然知道,很多人在鼓起勇氣發訊息給我之前,其實你真的是在痛苦,否則你不會發訊息給我,然而你的痛苦可能會是什麼呢?是不是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來自於我們「承擔」的那些,我們不需要承擔的?
或者是反過來,那些我們真的需要「承擔」的,我們卻無能也無力去承擔。好的!如果是這樣子,請問我是不是應該要先「活出」什麼是我應該要承擔的,什麼是我「不需要」承擔的?
我把我應該要承擔的,「優先」的去做到盡善盡美,而我不需要承擔的,就讓它隨風而逝。如果我是這樣活,你來跟我學習,是不是才有真正的價值?
可是如果我用沒有界限,剝削自己的方式,彷彿把自己活的跟菩薩一樣,聞聲救苦,然而我又卻只是個凡胎肉身,你覺得這是你想要學習的嗎?
所以這一段內容,跟你分享到這邊,我無非想講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如果你曾經在網路上,發訊息問我問題,如果我給你的答案,讓你不甚滿意的話,我在此代表我自己,跟你致歉。
然而第二個,我想告訴你的是,我只是個凡人,如果你想要學會,怎麼樣在你的生命裡面活出圓滿,那麼你要學的是凡人就可以達到的圓滿,還是你要讓自己活得根本 「不是人」?你想要讓自己活成「神」!
套句我常常打趣說的話,我說:「如果我們是人,就是人,如果任何人想要活成神,那麼有可能會先活成神經病啊!」。
最後無論你會不會進我的教室,希望我的分享,能夠為你帶來一個示範,什麼樣的示範?叫做「活出一個真實的人」!
然而「真實」的定義就是,那些需要我們承擔的,我們一個都不要逃,而那些不屬於我們需要承擔的,一個也都不要擔。
再次謝謝你的體諒與包容,更謝謝所有朋友,持續支持『一天聽一點』,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你想要開始踏進啟點文化的教室,那麼我最近的課程,是在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
在我錄製這一段內容的同時,我們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這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待在8月30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