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好,95%的人都不知道
「我以為這個世界上你最懂我,我發現,是我錯了!」
喜歡驅使你接近一個人,失望又讓你不得不離開一段關係。那個曾經最熟悉的人又變得陌生,讓你覺得無助:想找個知心的人,怎麼這麼難?
有位個案,她懷疑男友可能是「甘蔗男」。一開始相處,男孩對她各種關心:「今天過的好不好?」「今天臉色怎麼這麼難看,發生什麼事嗎?」「我可以幫妳什麼嗎?」女孩總是驚訝於男孩的細心和體貼:「對耶,我今天真的有點累。」「你怎麼知道我今天心情很差?」「我真的覺得有點無奈」⋯⋯有時候面對自己的後知後覺,女孩覺得自己遇到一位懂自己的人。
結果,兩個人交往還沒2個月,女孩發現男孩變了。下班拖著疲累的身體想要給男友過生日,結果男友臨時加班,讓她在公司樓下一等就是3個小時。想要聊聊自己的心事,男友跟她說:「這點小事,有必要拿出來說嗎?妳不要胡思亂想。」最近一次讓她覺得難過的是,她只是想要在七夕請男友送她一盒巧克力,男友回她說,你不要幼稚了。但當天卻請同事們吃了一頓七夕大餐。
女孩說:「我知道這些事都不是太大的事。可是,我總感覺自己站在他的世界之外。他一開始給我的細心體貼都給了工作。我只要表現一點自己的情緒,他就覺得我不乖、不體貼。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工作。我是可以理解他,他的確很努力。可是,他過生日,站在外面等3小時的人是我!我那天有多熱、多累,他有想過嗎?我有心事,也是想要他給我一點想法,希望自己脆弱的時候,男友可以給我一點溫暖啊,這樣我變成一個麻煩的人嗎?男友怎麼連一般朋友都不如呢?有時候想想,也許是自己比男友幼稚吧?可是,七夕想要一盒巧克力,怎麼就是幼稚呢?連撒嬌都不行就是了。我實在不想問他到底是工作重要還是我重要,因為他又會說,我在無理取鬧⋯⋯」
女孩一坐下來,就把她想說,又不能說的委屈全部講出來。講完之後,又不好意思地問我:「我是不是很小孩子氣?說起來,這些事情也不是劈腿、家暴那種大事,可是我就是忍不下去。是不是很好笑?」
嗯,女孩的這些抱怨確實很「家常」,也就是說,每對情侶或多或少都會有類似的爭吵。但, #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卻是感情裡最大的殺手。
你一定有聽過老婆原諒老公外遇、女友吵架把男友的錢花光,兩個人還能繼續在一起。但你看過,兩個生活裡已經連小事都互不關心的人,還能繼續生活在一起嗎?
🔔兩個人的世界沒有了交集,就算住一起,心也是冷的。 心冷的人已經不在乎感情,只想離開。
我相信,故事裡的男孩也很委屈。他覺得自己在為未來打拼,為的是求一份保障。哪有時間處理女孩的這麼多情緒呢?「她不能乖一點嗎?她難道不能理解我嗎?她應該懂我的用心啊?」
🔔有一項大數據樣本調查發現,95%的人認為自己有「自我覺察力」,但事實上,只有不到15%的人真正表現出自己的「自我覺察力」。也就是說,95%的人不夠了解自己。(Tasha Eurich)
故事的一開始,女孩覺得男孩細心又體貼,這一點說明,女孩對自己的情緒很不了解。她沒有覺察到自己的情緒狀態,所以無法第一時間為自己排解情緒,無意間,她會習慣性地仰賴男孩對她的關心和幫忙。
反過來說,男孩也沒有發現,自己在長期工作的壓力下,已經不會排解作為男人、工作這兩個角色為他帶來的壓力。本來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而努力,最後卻沒有在經營生活中最重要的關係——感情。
#自我覺察力不夠是我們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俗話說:當局者迷。就是這個道理。
有愛卻因「自我覺察力」不夠,沒有及時傳遞情意,最後因「個性不合」造成分手,實在是可惜。畢竟,遇到一個能相愛的人,不容易啊!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故事裡 #有愛卻無情 的狀況發生呢?
有三個方向可以提供你來破解。一,了解自己,不是透過挫折感、自省、思考、提問,你可以先感受一下自己當下的情緒感受。二,表達感情,不要從自身需求切入,可以從關心對方的角度開啟對話。三,習慣多角度地觀察自己和另一半,避免陷入情緒黑洞。
以上面的故事為例,從女孩的角度看,她可以不要從男友哪裡做的不好,來判斷男孩對她的感情。首先,女孩可以先了解自己當下的感受,等了男友3小時,心理覺得委屈。女孩可以問自己:我需要等這麼久嗎?還是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或者電話男友,如果要加班,是不是先不要過生日了?其次,表達的時候,女孩可以委屈、生氣,畢竟說好的約會臨時變成加班,男友實在是有點太不體貼。但,女孩如果還是想要對男友好,可以用關心的姿態問男友:「你是不是遇到什麼棘手的事了?寧願跟我爽約,也必須要處理事情?」第三,平常女孩就可以特別多感受一下男友跟自己的互動,尤其是那些不經意的互動。比如說,男友有沒有隨口說一些關心的話,或者某些動作裡面是不是帶著關心?如果這些細節,女孩可以觀察到,不把這些貼心當作理所當然,可能也不會鑽牛角尖。
總的來說,在了解自己、認識情緒、經營關係裡面,我們最強調的還是 #精神獨立:懂得獨立觀察、可以隨時確定自己的感受、會適時表達情緒、有解決困擾的方法。這些「自我覺察」背後的系統能力如果建立起來,一份好的感情,就能被穩當當地經營好了。
#你的好自己要知道。
🔔提高自我覺察力,自己先了解自己,別人就更容易懂你。
大家要記得: #我們的每一天都是自己創造的。就看你怎麼想,怎麼做了。祝你幸福!
喜歡我寫的文章嗎?歡迎你分享給需要的人看喔!
#生活觀察
#白瑜心星占星
#生活態度
#與自己對話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怎麼 對男友好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她很喜歡管她男友,覺得他飲食習慣不佳、生活習慣不好。這是她媽媽管她的方式,她媽媽常說,這些都是為了她好。所以她想對男友好,就管他,對她來說,這是一種愛的表示。
管孩子等於愛孩子,這是親子互動當中,常出現的邏輯,但不完全正確。因為愛孩子,通常是孩子要感受到一些正面的情緒,這才比較完整。
可想而知,她用了她媽媽愛她的方式,去表達對男友的愛,結果引起了不少跟男友間的衝突口角。我們抽離來看,就算她媽媽給她的生活教育是正確的,並不代表男友家庭給他的生活教育是錯誤的。
就算管一個人,也會有很多種方式,輕易用自己的方式,否定對方,那關係就容易陷入危機。對男友來說,心裡會不會想,還沒成為夫妻就管成這樣,那走上紅毯之後,每日相處下來,那還得了?
所以我常提到,親子關係會影響孩子的兩性關係,例子實在不勝枚舉。這也是為什麼,我鼓勵年輕人如果想要發展長久的關係,還是要回到對方的家庭裡去思考比較好的原因。
不過,在情愛關係裡面,剛開始交往的新鮮感,以及跟性相關的興奮,可以沖淡這些相處上的不愉快。所以,正在熱戀中的情人,還可能會覺得,「打是情,罵是愛」,就不要說一些生活小細節了。
相處這件事,是平平淡淡、簡簡單單,不像好萊塢電影那樣,常有爆點。不過,很多小事,卻影響深遠。
像是最近跟不少朋友,談到親子關係中的報復—我「覺得」你傷害了我,我就傷害你。當然,所謂「覺得」這件事,非常主觀,可是我們因此執行了報復,就相對客觀了。
即便是在親子關係,這種以愛為基調的關係裡,報復依然很常見,只是我們很不想談,或者不想拿到檯面上談。雙方拿出各自的影響力,互相傷害對方,進行物質與情緒上的角力,看誰先倒下、投降。最親的人,卻耍弄著最具攻擊性的手段,如果跟金錢有牽扯,有時候甚至殺害對方都有可能。
如果這種處理情緒的方式,延續到情愛關係裡,輕則雙方都在關係中痛苦,重則產生了社會新聞可見到的遺憾。那該怎麼辦呢?
我們覺得自己被傷害了,可以先保護自己,保護自己不是一定要傷害對方,比較中性的作法,就是拉開距離。先冷靜一下,只說必要的事,不在情緒中做重大的決定,這也是保護自己的方式之一,更能減少對彼此傷害的累積。
一個人「覺得」自己被傷害了,這種狀態下有辦法進行討論嗎?
如果這個人覺得自己被傷害了,就要先想辦法發洩,口不擇言。那麼,很多事不但沒辦法談開來,反而製造更多問題。所以要看情緒的強度而定,情緒沒降溫到一定的程度,理性的討論常常是空談。
對方不聽我們的勸告,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我認識有家長,喜歡同一件事,用不耐煩或大小聲的語氣,重複念他的孩子,念到孩子願意做為止。簡單來說,就是要讓孩子在精神上先感覺煩躁、痛苦,然後逼得孩子不得不去做,來減輕這種煩躁、痛苦。
我也認識有太太或先生,會使用這種方式,讓另一半屈服。只是,被念的人不舒服,念人的人也不舒服。所以,這種同時出現在親子與情愛關係中的手段,是要先累積煩躁、痛苦,這是在侵蝕關係的基礎。至於對方會不會因此屈服?其實不一定。
尊重很重要,不過,講起來不容易,做起來更難。常要在生活不同情境中示範,身教加言教,比較好學習。不過,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尊重孩子,因為父母彼此可能都不懂得互相尊重了。
如果我們的父母,沒有給我們好的榜樣。那麼,我們在進入另一段親密關係之前或之後,我們就要花很大的功夫,進行自我教育了。
口口聲聲說,喜歡對方、愛對方,卻又無法接納,一直要對方改。那麼,這種喜歡與愛的表達方式,要讓對方不感覺困惑,實在很難。
.
改編自《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
--------------------------------------------
2016年9月《靜下心去愛》新書上市
1.博客來: http://ppt.cc/8fqNI
2.金石堂: http://ppt.cc/T0BZ9
3.誠品: http://ppt.cc/6Vahf
4.博客來活動:洪仲清作品任3本75折 http://ppt.cc/MRJyi
5.金石堂活動:《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合購75折 http://ppt.cc/81nZx
6.星馬地區限量簽名書預購: http://ppt.cc/a2qjC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怎麼 對男友好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愛情中重現的親子互動
她很喜歡管她男友,覺得他飲食習慣不佳、生活習慣不好。這是她媽媽管她的方式,她媽媽常說,這是為了她好。所以她想對男友好,就管他,對她來說,這是一種愛的表示。
管孩子等於愛孩子,這是親子互動當中,常出現的邏輯,但不完全正確。因為愛孩子,通常是孩子要感受到一些正面的情緒,這才比較完整。
可想而知,她用了她媽媽愛她的方式,去愛男友,引起了不少衝突口角。就算她媽媽給她的生活教育是正確的,並不代表男友家庭給他的生活教育是錯誤的。就算管一個人,也會有很多種方式,輕易用自己的方式,否定對方,那關係就容易陷入危機。
所以我常提到,親子關係會影響孩子的兩性關係,例子實在不勝枚舉。這也是為什麼,我鼓勵年輕人如果想要發展長久的關係,還是要回到對方的家庭裡去思考比較好的原因。
不過,在情愛關係裡面,剛開始交往的新鮮感,以及跟性相關的興奮,可以沖淡這些相處上的不適。所以,有些人還會覺得,「打是情,罵是愛」。
相處這件事,是平平淡淡、簡簡單單,不像好萊塢電影那樣,常有爆點。不過,很多小事,卻影響深遠。
像是最近跟不少朋友,談到親子關係中的報復—我「覺得」你傷害了我,我就傷害你。當然,所謂「覺得」這件事,非常主觀,可是我們因此執行了報復,就相對客觀了。
即便是在親子關係,這種以愛為基調的關係裡,報復依然很常見,只是我們很不想談。雙方拿出各自的影響力,互相傷害對方,進行物質與情緒上的角力,看誰先倒下、投降。
如果這種處理情緒的方式,延續到情愛關係裡,輕則雙方都在關係中痛苦,重則產生了社會新聞可見到的遺憾。那該怎麼辦呢?
我們覺得自己被傷害了,可以先保護自己,保護自己不是一定要傷害對方,比較中性的作法,就是拉開距離。先冷靜一下,只說必要的事,不在情緒中做重大的決定,這也是保護自己,更能減少對彼此傷害的累積。
一個人「覺得」自己被傷害了,有辦法進行討論嗎?
如果這個人覺得自己被傷害了,就要先想辦法發洩,口不擇言。那麼,很多事不但沒辦法談開來,反而製造更多問題。
對方不聽我們的勸告,我們會怎麼做呢?
我認識有家長,喜歡同一件事,用不耐煩或大小聲的語氣,重複念他的孩子,念到孩子願意做為止。簡單來說,就是要讓孩子在精神上先感覺煩躁、痛苦,然後逼得孩子不得不去做,來減輕這種煩躁、痛苦。
我也認識有太太或先生,會使用這種方式,讓另一半屈服。只是,被念的人不舒服,念人的人也不舒服。所以,這種同時出現在親子與情愛關係中的手段,是要先累積煩躁、痛苦,這是在侵蝕關係的基礎。至於對方會不會因此屈服,不一定。
尊重很重要,不過,講起來不容易,做起來更難。常要在生活不同情境中示範,身教加言教,比較好學習。不過,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尊重孩子,因為父母彼此可能都不懂得互相尊重了。
如果我們的父母,沒有給我們好的榜樣。那麼,我們在進入另一段親密關係之前或之後,我們就要花很大的功夫,進行自我教育了。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限量作者簽名書衣已送完):http://ppt.cc/Qv9m5
2.博客來(簽名款已售完):http://ppt.cc/XpS6Y
3.誠品(限量明信片首刷已送完):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4/16(六)下午3:00-5:00《我想傾聽你》台北簽書會 http://ppt.cc/jfrTi
5/22(日)下午3:00-5:00 【台東】公益講座(免費,需電話報名)
報名資訊: http://ppt.cc/EtW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