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11國際女科日―「今年我想跟妳說謝謝!」集氣活動🙋】
在COVID19的疫情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科學研究在防疫的重要貢獻,無論是病毒株的辨識、疫苗的研發、防疫政策的制定,背後都充滿科學的力量。
#211國際女科日 這一天,跟著 Q 博一同感謝第一線的科研人員與防疫人員吧!歡迎 Q粉們一起來集氣跟她們說謝謝!
#投入科學不分性別
🎉【集氣規則很簡單】
1.寫上您想感謝的防疫相關〔職業別〕,如:醫師、護理師、研究員、科研生、出入境管制員等,名額不限。
2.給予她們鼓勵或感謝的〔一句話〕。
3.再 tag 兩位朋友一起接力!
🎉【Q博來示範】
「 #211國際女科日,今年我想跟〔研究員〕說〔妳最棒!〕@pansci、@台北YWCA一起集氣說感謝!」
🎉【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21(日)23:59止
➟活動獎品:《科技大觀園》外面買不到紀念品福袋 x 5名
➟開獎日期:2/23(二) 當天公布
🎉【串連夥伴】
台北 YWCA
PanSci 科學新聞網
3M
科教館GO好玩
飛鼠部落
陳鈺萍醫師
女科技人young生活
🎉【科技部女力培植競賽活動/補助計畫徵求】
📌競賽活動類│
➟#資安女婕思 是科技部、教育部、科技會報辦公室等 #跨部會合作 舉辦的資安活動,鼓勵高中職及大學的女同學來參加,期盼啟發年輕學子對資訊安全的興趣,讓性別與專長學習不再落於過去 「男學理、女學文」的老式窠臼。
尋找資安女婕思2/5開始報名👉 https://gics.tw/
📌補助計畫徵求類│
➟110年度「科普活動計畫」,本計畫注重透過多元創新的方式推廣科普教育,裡頭設有『啟蒙未來女性科學家』之主題,鼓勵女性學習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領域。
110年度「科普活動計畫」👉https://reurl.cc/7ypoy5
➟110年度「性別與科技研究計畫」,本計畫目的在增進科技領域的性別相關議題研究,不僅關注婦女或男女兩性的議題,更涵蓋對所有多元性別族群與權益的重視,並鼓勵利用性別分析達到科技研究的創新發展,在研究過程中,納入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分析視角,檢視科技領域現有觀點及內涵,提出具性別內涵之科技創新研究。
110年度「性別與科技研究計畫」👉https://reurl.cc/v5W1aa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科學的考古學 連續三集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廳,再來就是進入科學的考古學,一樣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來為大家介紹。 展覽說明: 本展示廳是考古學的探索之旅,也是關於考古學學科本身的故事。主要在向觀眾介紹考古學的內涵與精神,認識考古學如何逐步...
性別與科技研究 計 畫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技部 105年性別與科技研究計畫聯合成果討論會】
會議時間: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會議地點:高雄師範大學 行政大樓六樓、十樓會議室
報名網址:https://goo.gl/SkH6Gm
會議議程:http://goo.gl/5qe801
當日上午特別安排「性別化創新與科技研究工作坊」,邀請專家演講科技研究內的性別創新觀點,歡迎對「性別與科技」有興趣的研究人員蒞臨參加。
====================
賽伯格哺乳母親的自由:當代母職的生物醫療化
許世賓婦產科診所 陳鈺萍醫師
太多關於「母乳哺育很辛苦」的抱怨,母乳哺育真的是「天生自然」的嗎?很多媽媽這麼問。
Dorothy Smith創建了建制民族誌,她相信所有的知識都是鑲嵌在特定社會位置的,承認並勇於否思,因自身位置而形成的觀看(認識世界的方式)是解構知識權力的起點。從經驗出發,研究者可以跳脫既有理論分類概念的侷限,而貼近生活經驗,把「人」帶回知識生產的中心,更重要的是作者必須先自我揭露自身的社會位置,研究才有「溫度」,故事就能「招喚」其他同樣受苦的人接續分享,進而建立婦女運動所期望的姐妹情誼。
這十幾年與母乳哺育息息相關的生活,其實就是我最大的研究田野,在不同身分間轉換,從不同的視野看母乳哺育。從婦產科住院醫師訓練,到成為一個哺乳母親,再到一個傳遞母乳哺育知識的講師與諮詢醫師,一路走來面臨許多經驗的斷裂。也一直思索著如何讓女性發揮母職的過程,找回自主與權力。過往醫療化的討論,將醫學社群視為施壓的群體,處於這樣體制內的我,自己經歷生產與哺乳時,卻也成了受壓迫的一員,被排擠到邊緣。我的研究以自身「醫師」身份的觀點出發,跳脫以往將醫學專業視為一致群體的觀點,提供從醫學社群內往外看的異質聲音,因為兼具不同的身份與經驗,與一般假設順從於醫學體制的醫師有所不同。
2003年我剛開始哺餵母乳時,大部分的人仍處於配方奶社會技術體制之中,我曾悲觀的認為這是無法改變的一種社會技術體制,「生命之初就賴著加工食品生長,會把人類的演化帶往哪個方向去?」當時的我,從沒想過在多方作用力之下,經過十多年,母乳哺育率會有現在的景況。但是讓人感到不安的,是擠乳器的普及。雖然自己在哺育第一胎時,也依賴擠乳器把母奶擠出,讓哺乳可以持續。但從自己的使用經驗,與門診遇到產婦的問題,已經開始察覺這樣的「技術物」,對母乳哺育造成的影響,可能不全然是正面的。當時不但寫了衛教單張提醒使用擠乳器的媽媽們,還投書報紙醫藥版, 希望引起更多人重視擠乳器對母乳哺育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一次的演講分享,朋友說我提到「餵母奶是一種技術」完全顛覆了她的想法,也讓她鬆了一口氣。她說她的大嫂泌乳不足,大家都說母乳哺育是「天性」,怎麼可能奶會不夠,讓她一直自責不是一個「好媽媽」,才會無法餵飽自己的小孩。那次的分享我也跟大家說,在配方奶出現前,並不是每個媽媽都有足夠的奶餵寶寶的。
Hrdy在《母性:解開母親、嬰兒與天擇之間的歷史糾葛》(Mother Nature: A History of Mothers, Infants and Natural Selection) 中提到「我們女人並不是用甚麼人的肋骨作成的,而是多種不同演化遺留下來的綜合體,是十億年以上演化過程中留下來的成分組合,我曾靠腦內啡熬過分娩陣痛,就連這種物質也是人類與蚯蚓共有的分子形成的。」我想起以往在產科值班時,滿月大潮的夜晚,自然生產的產婦幾乎都是以破水為產兆來的。母親身體這個小宇宙裡的羊水,就跟潮汐一樣,與大自然連結著。當代醫學與科技,很多時候是干擾甚至是切斷這樣的連結的。如同Haraway在賽伯格宣言所說的,「如何跨越那些分離我們的科學讓女人緊緊相繫?」 我想,我們需要的是「性別創新」(Gendered Innovation)。 來修正科學知識,讓女人緊緊相繫,也讓人類重新取得與大自然的連結。
「性別創新」這個計畫是由史丹佛大學歷史學教授Londa Schiebinger所提出,科學研究若納入性別,會展現很不一樣的成果。Schiebinger建議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來著手:在科學與工程界發展性別分析的實作方法,以及提供個案展現納入性別分析之後的創新成果。分析歷年來,追求性別平等的策略包括「修補女性人數」(Fix the Numbers of Women),著眼於提升女性的參與。「修補機構」(Fix the Institutions)改變研究機構中的結構,增進職場的性別平等。現在提倡「性別創新」著眼於「修補知識」(Fix the Knowledge),要激發科技研究納入性別分析。我想這是大家可以一起來努力的。
本研究從我自己哺乳的經驗出發,描述了這十多年來從一個婦產科醫師、哺乳母親,到成為母乳哺育專家的形成過程,也呈現了這之間與醫療專業人員、哺乳母親及寶寶們的互動,探索母嬰之間更自由的相處方式。這只是一個起點,從這裡出發,繼續朝著性別、科技與醫療的研究之路努力。
節錄自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母職的生物醫療化:台灣當代母乳哺育的專業知識與身體實作》
性別與科技研究 計 畫 在 馬英九總統後援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總統出席「女潮流‧科技生活時代」105年慶祝國際婦女節記者會
馬英九總統今(8)日上午前往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出席「女潮流‧科技生活時代」105年慶祝國際婦女節記者會活動,說明我國女性科技人才培育及發展概況,以及政府推動性別平等、致力打造平權和諧社會之相關作為與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本次活動以「女潮流‧科技生活時代」為主題,邀請學界及業界傑出的女性代表分享經驗,並展出各種以女性思潮為主題的科技產品,打破科技產業向來被認為是以男性為主的印象,以鼓勵更多優秀女性投入科技產業,讓我國成為一個更多元平等的開放社會。
談及我國女性科技人才培育及發展狀況,總統說,培養女性科技人才已經是國際趨勢,我國科學研發人力的女性比例,在民國100年達到24.99%,亦即在科學領域中,約每4人中就有1人是女性。
總統指出,為了鼓勵更多優秀女性人才投身科學領域,近年我國積極投入相關資源加以培育。在教育方面,教育部辦理的「高中女生科學教育巡訪計畫」,在104學年補助女學生參加科學活動,以鼓勵具有科學興趣以及潛力的女學生未來加入科學研究的行列;此外,為了提升科學界的性別平權,鼓勵學界投入更多性別與科技互動議題的相關研究,政府從民國96年開始辦理「性別與科技研究計畫」,鼓勵學界關注更多具性別觀點的科學知識。根據科技部的統計,去(104)年科技部補助的42件性別與科技研究計畫中,其中由女性擔任計畫主持人的比例就超過85%,「這些都是好現象」。
總統也談到,以前公家機關女性只要請產假,考績就會被打乙等。他的母親在中央銀行任職時,就曾有一名同事為了這件事表達抗議與質疑,而當時央行總裁俞國華也同意不應因產假因素,就將女性同仁的考績打低,後來也做了調整。因此在擔任臺北市長任內,他也要求不能讓性別對考績有特別的影響,以保障女性同仁的權益。
談及政府推動性別平等之相關作為與成果,總統說,臺灣的性別平等程度是亞洲第一。根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最近一次公布的「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指出, 我國在民國103年性別平等程度排名世界第5,在亞洲更是排名第1,顯示我國推行兩性平權已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此外,我國女性亦踴躍參政。今(105)年1月舉行之正副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選出了臺灣第一位女總統;而新任立法委員中,女性立委比例更達到38%,創下歷史新高,充分顯示我國女性政治參與程度相當高。
總統進一步指出,根據德國貝特曼基金會(Bertlesmann Foundation)最近公布的「貝特曼轉型指數」,臺灣的「政治轉型」(Political Transformation)在全球129個國家中排名第3名,僅次於烏拉圭與愛沙尼亞;而「經濟轉型」(Economic Transformation)更為成功,排名是全球第1名,顯見我國在民主轉型、創造平等社會的成果,國際社會給予相當高的評價。此外,我國「政府資料開放」(Open Data)國際評比也名列全球第一名,根據去年12月9日由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的政府「資料開放」(Open Data)國際評比,臺灣的表現從民國102年的36名、103年的第11名,快速上升至去年全球第1名。政府開放程度大幅增加,除了促進民眾參與政府決策過程外,更為女性的發展創造了更為公開的資訊環境。
至於政府致力提升及保障婦女就業權益方面,總統說,民國98年時政府推動「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亦即在子女滿3歲前,可以申請最長6個月、6成投保薪資的津貼。該津貼不只有女性可以申請,男性也能申請,在民國104年申請的9萬多人中,就有1萬4千多人為男性,顯示在我國家庭中,照顧子女並不限於女性,男性也共同承擔養育的責任。
總統表示,為使婦女人權獲得全面保障,在民國100年時,我國依據聯合國在1979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的精神,制訂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我國雖然在民國60年失去聯合國代表權,無法參加或簽署聯合國各項公約,然而為了明確保障性別人權及促進性別平等,我國仍將該公約落實成國內法,使我國得以與國際接軌,讓婦女權益受到保障。
最後,總統期許未來能有更多優秀女性投入科技與社會各領域,共同創造一個更多元、更平等、更和諧的美好社會,並祝福婦女朋友們「婦女節快樂」。
隨後,總統和與會貴賓共同進行揭幕儀式,並在現場參觀「Demo Show特展」,包括女科技人故事、科技女力及女性設計師家居設計作品,瞭解科技生活時代中婦女在各領域的傑出表現。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衛生福利部次長許銘能、行政院性別平等處副處長吳秀貞及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中華民國105年03月08日
性別與科技研究 計 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科學的考古學
連續三集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廳,再來就是進入科學的考古學,一樣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來為大家介紹。
展覽說明:
本展示廳是考古學的探索之旅,也是關於考古學學科本身的故事。主要在向觀眾介紹考古學的內涵與精神,認識考古學如何逐步發現、探索、分析現象、並利用科學精神與技術來解釋驗證考古發現的器物與現象。在這個展覽中,並非僅止於呈現特定的文化或遺址的文化史,而是考古學家如何發現、分析與還原事實的過程,以及在解釋或詮釋現象時的依據。
本展示廳利用不同的遺址造景,具體呈現考古現場的氣氛,使觀眾瞭解考古學家如何解讀考古遺址的各種現象。藉著不同的考古學案例與問題思考,逐步引導觀眾探索考古學家復原古代人類歷史的過程。透過現場情境的營造,藉著空間中視覺美感、觸覺、聽覺的運用,觸動觀眾的感覺神經,使之彷彿走入考古第一現場。藉著運用不同形式的高科技互動、多媒體媒材,讓觀眾親手操作、觀察、親身體驗與參與考古工作的流程。
一、探索古代:什麼是考古學
考古學是一藉由對物質遺留研究建立過去人類行為活動的系統性知識學科,以建立史前的文化史、瞭解過去人類的生活方式、文化發展與變遷,與進一步對文化意義的解釋等。本單元以文化層的概念,提供訪客初步了解考古學是必須藉由地球科學、動物學、植物學及化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來搜集、記錄與分析考古材料,從地表的探測到實驗室的分析,來解釋與重建過去的歷史。在這單元我們利用了測地雷達與土芯鑽探的互動展示,開啟了考古中科學知識的應用。
二、神機妙算:如何測定年代
考古學家確定年代的方法,可以分為相對年代及絕對年代。「相對年代」是指運用層位學及類型學比較物質遺留的年代早晚。而「絕對年代」則是運用各種物理學、化學及植物學等方法,計算出遺物可能的時間範圍,或是運用歷史文獻與曆法定年。
三、天工開物:如何復原工藝技術
人類與其它動物最大的不同在工具的制作,以克服、改造所面對的自然環境,在考古遺留中,所發現各式的工具如石斧、石錛或是陶製的容器,這些工具的材質、器型風格、使用痕跡,都與製作者所處的環境與文化息息相關。考古任務便是從這些器物尋找蛛絲馬姬,重建古代人類的生活。
四、朽骨玄機:如何瞭解古代的人類
人骨在考古遺留中是我們研究古代人類大量訊息的直接證據。考古學家透過對人骨的形態測量與化學分析,以了解人類的死亡年齡、性別、飲時與建康狀況,重建過去人類的容貌與體質,以進一步瞭解古代人類的社會結構、性別分工、飲食習慣及遷移過程等議題。
五、以食為天:如何瞭解史前人類的食物
人類的飲食可以透露出人如何去適應他所處的環境,因此考古學家不但想知道古代人類吃了什麼,更進一步想探究古代人類如何獲得與處理食物,以及因文化而形成的特殊飲食偏好。
六、山川水土:如何重建生態環境
人類社會的發展,相當程度受到生態環境的制約。因此,環境考古學家對史前人類所居住的環境,進行對古代環境的探索。在研究方法上,經常藉由生態學的角度,透過生物物理的環境來觀察古代社群的文化,因此強調社群與其環境間的關係。
七、棲身之所:如何重建和認識聚落型態
考古學中所謂的聚落形態指的是人類存在的物質跡象在地面上的分布,包括房屋、各種設施和村落,以及這些遺留的空間關系。研究聚落形態時可分為多種不同的層次,小自單一房屋結構,大至區域中各聚落及環境間的互動關係。都是考古學家想要探索的問題。
八、尊天敬地:如何瞭解古代人類的心靈
從遺址現象推論古人的心靈及思想,是考古學家最感興趣,卻也最困難的一項工作。在無文字的社會裡,只能透過遺物、墓葬形式及壁畫作為輔助研究。有文字的社會,考古學家可透過文字推測其宗教信仰。因此舊石器時代的維納斯雕象、中國古代的青銅工藝都是探討古人心靈的重要橋樑。
九、日久天長:文化的變遷過程
由於物質遺留可承載人類長期活動的過程與變化,因此,考古學可探究長期的文化現象或人類行為,而針對如早期國家的形成或古文明的衰弱。這類文化變遷的研究,考古學家要設想出政治、經濟、宗教、軍事及環境等各種變數,並運用各種科技方法來評估這些變數對於文化的影響。
十、鑑往知來:為什麼要保存文化資產
考古遺址保存有許多珍貴的資訊,是破解過去的重要關鍵,使人們得以瞭解過去的歷史。由於遺址一但遭受破壞就不能復原,是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因此保護文化資產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土地的人應該要關心的課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性別與科技研究 計 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愛穿裙子的阿旺」繪本介紹
訪問作者:鄭博真
內容簡介:
-臺灣第一套性別平等與多元文化教育原創繪本-
《不愛穿裙子的美莉》、《愛穿裙子的阿旺》隆重問世!
阿旺為什麼穿裙子上學呢?
同學怎麼從排斥、欺負,甚至霸凌阿旺,
轉變成了解、接納,樂意和阿旺做朋友呢?
讓這本書帶給孩子,
更多元的性別與文化認知!
男生一定要穿褲子、女生一定穿裙子嗎?
作者鄭博真與插畫家袁知芃創作《不愛穿裙子的美莉》、《愛穿裙子的阿旺》,希望透過繪本的形式,以深具創意又精巧迷人的圖畫搭配淺顯易懂文字,讓幼童了解性別平等的意涵和多元文化的重要。
這套繪本是幼兒園和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很適合的補充教材,可以教導小朋友尊重和我們不同性別和文化的人。
〜大好文化三周年獻禮〜
「跨世代.新素養繪本館」
跨世代,不同年齡共讀;新素養,啓發面對新時代的能力!
繪本可以親子師生共讀,更可以老中青幼跨世代共讀!
《愛穿裙子的阿旺》
敘述從不丹轉學到台灣的阿旺,穿著自己國家像長袍一樣的傳統服裝上學,被同學排斥、取笑、惡作劇,甚至霸凌,透過老師課程上巧妙安排一場服裝秀,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同學從了解、尊重到接納阿旺。
作者簡介:鄭博真
教育學博士。現任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曾在小學服務20年,從事兒童寫作教學20年,編寫兒童作文和語文書籍30餘冊。爾後,轉任科技大學幼保系服務,研究專長及興趣為幼兒心理發展、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設計、教材教法、多元智能與創造力教育、正向心理教育、繪本創意教學等,出版《多元智能與圖畫書教學》等專書十餘冊。繪本是孩子最早接觸的讀物,及早引導孩子閱讀繪本,有助於往後語文與美感能力的發展,繪本也是幼兒園及小學最佳的補充教材。閱讀過大量國外翻譯的繪本,進入大學幼保系任教後,又指導學生設計繪本融入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總覺得臺灣在地的人事物,具有本土特色的社會文化經驗,值得書寫傳承給後代。因此,除了專業學術研究外,平時更熱愛兒童文學創作。曾獲中國語文獎章、高雄市柔蘭兒童文學獎。著有《不愛穿裙子的美莉》、《愛穿裙子的阿旺》、《我的阿公阿嬤同學》、《送餐阿嬤》等繪本。
繪者簡介:袁知芃
1988年生於台北,在動物與大自然的路上,一路念到了臺大生態演化所畢業。之後在木柵動物園擔任無尾熊飼育員,本來以為人生就如此了,某天突然想不開辭職,一腳踏入童書繪本的領域而無法自拔。受到陳璐茜老師的創作啟蒙,一路塗塗抹抹的到了現在。超喜愛大自然與野生動物,畫不出太像的東西、喜歡亂畫、喜歡胡說八道、喜歡跟小朋友一起亂七八糟的看繪本,還在摸索如何當一位兒童繪本創作者。曾出版繪本《散步》、《花役年陪你》,更多作品請上FB粉絲專頁「Chih繪本」。
作者粉絲頁: 鄭博真 教保人員專業發展中心
出版社粉絲頁: 大好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性別與科技研究 計 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不愛穿裙子的美莉」繪本介紹
訪問作者:鄭博真
內容簡介:
-臺灣第一套性別平等與多元文化教育原創繪本-
《不愛穿裙子的美莉》、《愛穿裙子的阿旺》隆重問世!.
女生就要穿裙子嗎?
美莉穿裙子遇到哪些麻煩呢?
美莉為什麼期待星期五趕快來到呢?
讓這本書協助孩子,
突破性別的偏見及刻板印象。
男生一定要穿褲子、女生一定穿裙子嗎?
作者鄭博真與插畫家袁知芃創作《不愛穿裙子的美莉》、《愛穿裙子的阿旺》,希望透過繪本的形式,以深具創意又精巧迷人的圖畫搭配淺顯易懂文字,讓幼童了解性別平等的意涵和多元文化的重要。
這套繪本是幼兒園和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很適合的補充教材,可以教導小朋友尊重和我們不同性別和文化的人。
〜大好文化三周年獻禮〜
「跨世代.新素養繪本館」
跨世代,不同年齡共讀;新素養,啓發面對新時代的能力!
繪本可以親子師生共讀,更可以老中青幼跨世代共讀!
《不愛穿裙子的美莉》
敘述活潑好動的美莉,穿裙子玩攀架、溜滑梯的不方便及受到男生惡作劇的困擾作為故事導入點,經由藝術老師讓學生發揮創意設計自己喜歡的衣服,最後,學校訂定星期五為自主服裝日,這天男生女生可以自己決定穿什麼衣服來上學。
作者簡介:鄭博真
教育學博士。現任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曾在小學服務20年,從事兒童寫作教學20年,編寫兒童作文和語文書籍30餘冊。爾後,轉任科技大學幼保系服務,研究專長及興趣為幼兒心理發展、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設計、教材教法、多元智能與創造力教育、正向心理教育、繪本創意教學等,出版《多元智能與圖畫書教學》等專書十餘冊。繪本是孩子最早接觸的讀物,及早引導孩子閱讀繪本,有助於往後語文與美感能力的發展,繪本也是幼兒園及小學最佳的補充教材。閱讀過大量國外翻譯的繪本,進入大學幼保系任教後,又指導學生設計繪本融入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總覺得臺灣在地的人事物,具有本土特色的社會文化經驗,值得書寫傳承給後代。因此,除了專業學術研究外,平時更熱愛兒童文學創作。曾獲中國語文獎章、高雄市柔蘭兒童文學獎。著有《不愛穿裙子的美莉》、《愛穿裙子的阿旺》、《我的阿公阿嬤同學》、《送餐阿嬤》等繪本。
繪者簡介:袁知芃
1988年生於台北,在動物與大自然的路上,一路念到了臺大生態演化所畢業。之後在木柵動物園擔任無尾熊飼育員,本來以為人生就如此了,某天突然想不開辭職,一腳踏入童書繪本的領域而無法自拔。受到陳璐茜老師的創作啟蒙,一路塗塗抹抹的到了現在。超喜愛大自然與野生動物,畫不出太像的東西、喜歡亂畫、喜歡胡說八道、喜歡跟小朋友一起亂七八糟的看繪本,還在摸索如何當一位兒童繪本創作者。曾出版繪本《散步》、《花役年陪你》,更多作品請上FB粉絲專頁「Chih繪本」。
作者粉絲頁: 鄭博真 教保人員專業發展中心
出版社粉絲頁: 大好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