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性別我決定,我的身體我作主!」
⠀⠀⠀
3 年前,跨性別者小 E 向戶政事務所要求,希望能將身分證上的性別從男改為女,但卻因為缺乏「摘除器官手術完成診斷書」,而遭到戶政單位拒絕。不過,在昨天出爐的訴訟結果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基於 #憲法保障的性別自主權,以及 #法院的事實調查 等理由,判決跨性別者小 E 全面勝訴。
⠀⠀⠀
看到這樣的判決結果,讓我非常感動,在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律師們的努力之下,讓台灣的性別平等道路上,再度走到了另一個里程碑!
⠀⠀⠀
就像辯護律師所說的,法官在做出這樣歷史性的判決時,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許多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卻都因法律缺乏或行政部門怠惰,導致在現實生活中不被落實跟保障;這樣的判決,明確認定了內政部要求跨性別者變更性別要強制動手術,是違憲的、缺乏法律授權;要求手術,也不符合比例原則跟平等原則。
⠀⠀⠀
#違憲的函示duck不必
⠀⠀⠀
這份判決反映出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內政部在 2008 年頒布的函釋大有問題!判決書中提到,這項函釋違反了法律保留原則、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等,法官更直言,「沒有合憲的行政規定,沒有遵循的必要」!
⠀⠀⠀
綜觀國際,2017 年歐洲人權法院就認定,法國要求以手術作為變更性別的要件,已違反了歐洲人權公約的規定;世界上也已有 30 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早就將手術從變更性別的條件中移除。
⠀⠀⠀⠀
反觀台灣,當國際間都在檢討改進跨性別者的換證規定時,內政部卻自顧自地沿用 2008 年的函示,對於民間團體長期的訴求、社會大眾對多元性別態度的轉變,毫無反應,甚至,變相成了跨性別族群身上的沈重枷鎖。
⠀⠀⠀
今早伴侶盟的記者會中,律師沈痛呼籲:「本案是個敲門磚,贏得指標性的勝利,但是如果內政部像跨國同婚一樣不願變更違憲函示,一個個當事人就必須透過一件件訴訟爭取權益,只是無端浪費司法資源。」
⠀⠀⠀
我也要在此呼籲內政部,請重視本次判決,撤回這則違憲函示,讓跨性別者獲得合理對待!
⠀⠀⠀
⠀⠀⠀
#迎接友善日常
⠀⠀⠀
其實,在這樣的判決新聞出來之後,引來了許多不是那麼友善的言論,這些語言,其實都是來自於對跨性別族群的不理解,當事人小 E 也因為這樣的壓力,而無法親自站在鏡頭前。
⠀⠀⠀
但她透過文字傳達的心聲,值得你我重視:
⠀⠀⠀
「在跨性別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尋求溝通、接納,這次的判決結果,幫助了像我這樣的人,在未來還沒有動手術,或在動手術的計畫時,走得更順利。希望可以藉此消除大眾的偏見,希望跨性別者不要在群體中,再度成為被另眼相看的人。」
⠀⠀⠀
先天性徵與性別認同是兩件事,不應強制綑綁。這次的判決結果,是跨性別者爭取權益的里程碑,希望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你我,都能不吝惜聲援的聲音,一起努力,直到每位跨性別者、每個人,都能不被另眼相看為止。
⠀⠀⠀
期盼在未來,台灣可以不只是亞洲同志的燈塔,更能成為亞洲跨性別者的燈塔。
⠀⠀⠀
讓友善,成為日常。
⠀⠀⠀
最後,再次恭喜小 E 可以拿著判決書到戶政事務所,加入女性同胞的行列!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0的網紅Sex Chat 談性說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說不該這分類傾向,但是訪問過的對象除了異性戀男女和男同志朋友,遲遲沒有女同志朋友和其他性少數的蹤跡,我自己私下也不是沒有女同志朋友,但始終對於她們的情慾世界一知半解,今天終於邀到 Pin 和 Tina ,愛的幾趴火的主持人,跟我們聊聊關於女同志、雙性戀的故事。 搭配文章收聽 ➡️ https:...
性別認同 先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早的記者會
謝謝出席記者會的跨性別夥伴及各團體夥伴
從這裡開始
我們一起繼續努力 早日在制度面讓跨性別公民的性別自主權得到完整保障!
----------------------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聲明
小E案是劃時代的判決,伴盟高度肯定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昨日(9/23)所做判決在性別議題上的用心與進步。這個判決明確宣告內政部要求強制手術的行政命令違憲,並積極肯定跨性別公民具有憲法上性別自主權及資訊隱私權,有權在一定條件下,依據其性別認同,請求變更性別登記。伴盟認為,本判決已正確指出,性別認同和先天性徵係屬二事,強制要求手術不但違憲,亦無必要。
在這個指標性的判決之後,我們有二項呼籲:
第一、性別認同是憲法所保障之基本權,本判決理由清楚指明內政部的行政函釋已然違憲,我們呼籲內政部應立即撤銷。且誠如昨日北高行就本案所發布新聞稿,本案當事人已具備請求權要件,因此法院認定應給予相應的權利保護,但就通案而言,法律適用仍應有明確之一致性標準,因此立法機關宜發動職權立法,在廢除強制手術的前提下,立法保障性別變更登記之要件與程序。對此,伴盟已自去年起著手研議民間版之「性別登記與變更法」草案,未來在推動立法的過程,也歡迎大家不吝給予支持和建議。
第二、本案雖然贏得勝利,但這只是開啟社會認識的第一步,昨日判決新聞底下有非常多讓人不忍卒睹的留言,一般人因為不理解跨性別而產生的各種仇恨與偏見,是跨性別每日要面對的日常。我們呼籲政府落實反歧視的相關法規,並儘速研議一部綜合性的平等法,期許在立法過程,能持續深化學校與公眾教育,讓社會認識多元性別、創造出讓跨性別者得以自在、有尊嚴地生存的友善環境。
https://fb.watch/8c-2N9hHsO/
性別認同 先天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奧運跨性別之爭 🇳🇿
「跨性別女性...到底可不可以參加奧運女子組?」儘管疫情嚴峻,東京奧運依舊將於今年7月23日正式舉行。除了東道主日本外,各國代表隊也正如火如荼進行準備當中。在20日,紐西蘭的跨性別舉重運動員勞瑞爾·哈伯德(Laurel Hubbard)確定,將會成為該國今年的女子代表隊成員。哈伯德也是奧運歷史上第一位跨性別女性參賽者。然而就算大會官方同意參賽,因為跨性別參與體育運動競賽的種種爭議仍未止息,體育界也有激烈爭辯,到底跨性別女性可不可以參加奧運女子組?是否可能會導致本次奧運的舉重項目,喪失了競賽的公平性?
.
根據《路透社》報導,今年43歲的哈伯德將參加的是超重量級的 87 公斤級比賽,她同時也是本屆奧運中年紀最大的參賽選手。在 2013 年,在成為跨性別者之前,哈伯德也曾參加過男子舉重比賽。哈伯德在周一的聲明中表示:
.
「我非常感謝政府願意給予我善意跟支持,讓我參加這次的比賽。」
.
事實上,對於跨性別者到底該不該參賽,有許多社會輿論依然表示擔憂。主要擔心的並不是跨性別男性參與男子組競賽,而是跨性別女性到底能不能參與女子組比賽──反對方認為,這些「跨性別女性」某種程度上來說,依然「算是『前』男性」,在肌肉量、爆發力等等數值上,或許可能維持著「男性優於女性」的身體強勢條件、進而威脅到女性競賽的公平性。
.
不過支持方則認為,如果能夠依照運動科學的實證研究,有條件開放(例如規定參賽者的睪固酮濃度等),或許未必是件壞事。況且在運動項目中,每個人先天條件本來就有所不同,即便都是生理男性,身高、體重、肌肉量、睪固酮濃度等都不相同,這些條件本來就難以完全排除,打造出真空透明的競賽場域。除此之外,就算扣除先天的體能條件,後天的體能訓練、經驗技巧、團隊策略在運動賽事中,也都可能會影響到比賽結果。並不見得所有「生理女性」在每種體育的項目類別,都會完全輸給「生理男性」。
.
事實上,根據奧委會規定,從2015年開始,參賽規章就已經是「有條件開放」跨性別者參與競賽了。根據《路透社》報導,國際奧委會(IOC)在2015年就發布了參賽指引(guidelines),只要跨性別女性在參賽前一年,都能夠將睪固酮濃度在維持在10nmol/L以下,就可以參加比賽。
.
然而,也不是所有體育界人士都對於她的參賽樂見其成。事實上,對於跨性別女性運動員來說,舉重與田徑是所有運動項目中,最敏感而爭議的類別。比利時女性舉重選手范貝琳漢(Anna Vanbellinghen)就曾表示,讓哈伯德參賽對女性運動員來說「就像是個很難笑的笑話。」
.
另一個致力於提升女性運動員參賽的倡議NGO「Save Women's Sport Australasia」 也大力批評奧委會:「這是個有缺陷的政策......國際奧委會怎麼可以允許選擇一名 43 歲的『生理男性』參加女子組的比賽?」
.
除此之外,哈伯德在2019年太平洋運動會(Pacific Games)上,拿下了兩面舉重金牌,當時也引發激烈辯論,甚至讓當年的主辦國薩摩亞主席洛奧(Loau Solamalemalo Keneti Sio)出言批評。他表示,「雖然太平洋運動會理事會有義務遵守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舉重聯合會(IWF)制定的規則.......但讓她參加比賽,依然是個不公平的決定。」
.
本屆奧運除了哈伯德之外,還有另一位跨性別運動員,是美國的BMX自行車競速選手沃爾夫(Chelsea Wolfe),不過沃爾夫只是美國隊的替補選手,目前尚不確定是否有機會正式參賽。
.
「我們確實明白,性別認同在運動競賽中,要如何在人權與公平性之間取得權衡,是一件非常敏感又複雜的事情。」
.
紐西蘭代表團主席史密斯(Kereyn Smith)如此表示。他們提到,哈伯德在2018年曾經受傷一度必須放棄參賽,不過她依然表現出勇氣和毅力,努力從傷害中恢復過來,回到賽場上。
.
史密斯也強調,哈伯德確實符合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舉重聯合會的遴選標準。「作為紐西蘭隊,我們最強大的文化就是我們擁有‘manaaki’(即「尊重」),我們選擇尊重、包容所有人的多元性。」
.
Photo Credit:路透社
.
#奧運 #運動 #跨性別 #舉重 #比賽 #體育 #東京奧運 #olympics #weightlift #udnglobal #轉角國際
性別認同 先天 在 Sex Chat 談性說愛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雖說不該這分類傾向,但是訪問過的對象除了異性戀男女和男同志朋友,遲遲沒有女同志朋友和其他性少數的蹤跡,我自己私下也不是沒有女同志朋友,但始終對於她們的情慾世界一知半解,今天終於邀到 Pin 和 Tina ,愛的幾趴火的主持人,跟我們聊聊關於女同志、雙性戀的故事。
搭配文章收聽 ➡️ https://bit.ly/2VoUPxb ✨
愛的幾趴火收聽連結 ➡️ https://taplink.cc/percent_lovefire ✨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ercent_lovefire/ ✨
00:40 愛的幾趴火 介紹
02:40 為什麼會想開 podcast
11:20 關於性別認同
23:40 性傾向是先天後天?雙性戀的親密關係
27:45 Pin 與家裡的溝通情況
29:05 Tina 在長輩阻斷戀情後對於情感的後續想法
35:40 關於情慾探索
41:40 關於女同志性行為
53:43 女同志相對內斂?男女同志各自的困境
57:50 女同志圈內的分類標籤
60:50 女同志圈的交友軟體與約炮文化?
67:20 內斂不代表沒有討論
70:10 身為女同志的好處
-----
歡迎來到 Sex Chat 談性說愛。
這是一個平凡女子為了找個好藉口學習性知識同時探索自我而開的廣播節目。
收聽節目 🎙
Spotify : https://spoti.fi/2UDa6Mp
Itunes : https://apple.co/2IMYXCs
Google Podcast : http://bit.ly/2TNY8f8
Soundcloud : https://soundcloud.com/sexchatpodcast
Firstory : https://bit.ly/33ewD2W
網站:http://sexchatpodcast.home.blog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exchatpodcast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sexchatpodcast3/
💰斗內我,記得留地址收謝卡
謝謝 Firstory 技術支援 ➡️ https://pay.firstory.me/user/sexchatpodcast ✨
性別認同 先天 在 Jackz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性別取向】
通常,我們熟悉的性別取向有三類:異性戀?(#heterosexual)、同性戀?❤️?(#homosexual)、雙性戀(#bisexual)。
?
然而,慢慢地,有些我們聞所未聞的的性取向 (#sexualorientation) 詞彙,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
片中有 9 種逐漸開始受到關注,但仍被排除在流行文化外的 #性取向 和 #浪漫取向,你又認識多少?
?
愛,何時變得那麼複雜了??
原文:http://www.huffingtonpost.com/entry/skoliosexual-zucchini-and-10-other-sexual-identity-terms-you-probably-dont-know_us_561bf841e4b0082030a35f80
美國流行女歌手麥莉希拉(Miley Cyrus)於今年暑假向大家宣告自己是「泛性戀」,這個消息成為頭條新聞,也讓全世界的人知道這個名詞;或許有些人曾經聽過這個詞,但還是不瞭解到底什麼是「泛性戀」。
然而, 泛性戀只是眾多性取向和戀愛取向當中,和異性戀、單性戀、雙性戀一樣較廣為人知的一種取向而已 。事實上,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一個人的戀愛取向可以不單單只是「性」取向,而是 心靈上的浪漫取向 。根據 Asexuality.org 的說法,浪漫的吸引力是一種「當你渴望和對方譜出一段情感上的浪漫關係時,你所會擁有的情緒反應。」Asexuality.org 網站上指出:許多無性戀者(Asexual)體會過浪漫的吸引力;他們喜歡對方,即便他們沒有因對方產生性慾。而通常在一段感情當中,心靈和肉體的吸引力是同步的;在無性戀群體中,結合浪漫取向和性取向發展出的感情關係也是很常見的。
Asexual Visibility & Education Network (AVEN)團隊中的 Michael 說:「許多人在找到自己的標籤和歸屬群體之前,會覺得自己是殘缺的。」Asexual Visibility & Education Network 是讓大眾認識可能屬於無性戀範疇的一些性取向和個性。「許多無性戀者覺得自己辜負了家人、朋友和社會的期望;所以當他們發現自己不是唯一的時候,都鬆了一大口氣。」Michael 補充說:「我們認為,沒有人可以看出別人的性取向;說一個無性戀者不是無性戀,就像是說一個異性戀者是同性戀一樣意思。自己的性向只有自己最清楚。」
為了讓大家多認識這個主題,接下來將介紹 12 種逐漸開始受到關注,但仍被排除在流行文化外的性別和浪漫取向。
1. 無性戀(Asexual)
無性戀者是「不從任何人身上感受到性吸引 的人 。」Asexuality.org 指出:「無性戀者會被人的美貌、外表所吸引;但 不會對人產生性慾 。有些無性戀者就曾經歷過這種,對對方沒有性慾;但仍深情地渴望和對方在一起。如果你不對男性、女性或任一性別有性慾望的話,你有可能是無性戀者。」
2. 無浪漫情節(Aromantic)
無性戀者當中有一部分是會愛上一個人的,因為無性戀是缺乏「性」趣,而不是缺乏愛——這部分的人被稱作有浪漫情節無性戀者(Romantic asexual);另一部分既不會愛上男人也不會愛上女人的人,就稱為無浪漫情節無性戀者(Aromantic asexual)。
根據 Asexuality.org 的說法:「無浪漫情節是指一個人很少或從不會被他人的浪漫所吸引。無浪漫情節的人並不缺乏情感連結,只是天性上根本沒有要發展浪漫關係的需求。無浪漫情節者所需的被瞭解、感同身受等的心靈上的支持,跟有浪漫情節者是一樣多的;只是需要用更柏拉圖式的方法來談感情。」
無浪漫情節者通常被認為是先天的,而不是自己所能選擇的;就跟無性戀一樣都被認為是與身俱來的性向。
3. 灰色地帶(Graysexual)
被認定為是灰色地帶性戀者的 Jared ,將灰色地帶定義為:「介於無性戀和有性戀之間的神奇地帶。」The Frisky 將其定義為:「介於有性與無性之間,一種可男可女的取向。」那些確定為灰色地帶性戀者的人,也可能同時被認定為同性戀者、異性戀者或其他身分。
4. 半無性戀(Demisexual)
半無性戀者通常不會感受到性的吸引,除非他們已和對方建立的強烈的情感關係。Asexualityarchive.com 還提到:「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浪漫性質的。」
5. 半浪漫情節(Demiromantic)
跟半無性戀很像,半浪漫情節者一般時候不會受到浪漫吸引;除非他們已和對方產生了深厚的情感。
6. 不求回應的浪漫傾向(Lithromantic)
根據 asexuality.org ,這一種浪漫傾向的人會對人產生浪漫之愛,但不需要對方回應。該網站還提到:「他們甚至會排斥對方回應浪漫情感。」
7. 泛性戀(Pansexual)
泛性戀是指能夠對任何性別產生性吸引、愛慕情緒或精神上愛戀的人。
8. 多性戀(Polysexual)
與泛性戀相似,多性戀者對任何性別皆可能產生身體吸引或愛慕情緒,但可能不渴望和其他人在一起。
9. 泛性浪漫(Panromantic)
這類型浪漫傾向的人,會排除性別和性慾而被其他人吸引。
10. 只被跨性別、性別認同模糊的人所吸引(Skoliosexual)
根據 Genderqueerid.com ,這一類型的人會被跨性別、性別認同模糊或那些非「順性別」的人所吸引。該網站提到:「這不是描述一定會被特定生殖器所吸引,而是一個具包容性的詞。」
11. 酷兒柏拉圖式關係(Queerplatonic Relationships)
一種超友誼的親密關係,兩人有非常緊密的感情連結,不全然是浪漫因素。
12. 超友誼關係中的稱號(Zucchini)
在酷兒柏拉圖式關係中稱呼另一半:「他是我的 zucchi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