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除了對先生以外的人很少發脾氣🤭
尤其是在工作,我真的很少對病人或同事發脾氣
支援這麼多次快打站跟疫苗診,今天真的遇到一位奇葩奶奶👵🏻
奶奶一來就說👵🏻:妳什麼科的?
👩🏻⚕️:我兒科~
👵🏻:好,兒科應該知道,我告訴妳啊,我有三高,#我的疫苗要調整劑量!而且我的heart rate都偏慢(冊子上寫今天47beats/min),我的疫苗劑量需要往下調~(奶奶就是用晶晶體沒錯喔)
👩🏻⚕️:三高跟心跳比較慢不是打疫苗的禁忌症,按照標準流程也無法調整劑量喔~妳上次打莫德納有沒有不舒服,如果沒有不舒服這次也是可以打~
👵🏻:為什麼不能調整劑量?我有三高耶!#你們醫生就是都不調整劑量才造成這麼多sudden death‼️
👩🏻⚕️:按照全世界目前的規定,都不用調整劑量~
👵🏻:我給妳看我台大的data(一般的血球跟生化檢驗)!#妳一個醫生都沒有guts調整劑量‼️妳不是兒科嗎?#照體重調整劑量妳不知道嗎⁉️美國人這麼胖跟我們台灣人有一樣嗎?(奶奶目測起來就是一般正常體重,5-60公斤)
👩🏻⚕️:我們30公斤以上就當成人,就算BNT小孩也不用調整劑量,如果妳有顧慮,我們這次可以不要打疫苗~
👵🏻:我沒有不打疫苗啊~我只是要調劑量~
(盧了好一會兒想打調整劑量後的疫苗)
👩🏻⚕️:真的無法調整劑量,如果妳這麼擔心,今天真的不適合打~ (奶奶就悻悻然離去了⋯)
這個疫情真的人人都是疫苗專家🤦🏻♀️
所有的藥物、針劑、疫苗都是經過動物實驗、大型的臨床試驗,調整到適合的劑量
醫生都是照著guideline(準則)治療病人,不是今天我不高興就給少一點,高興就多給幾顆藥💊
目前的文獻顯示,不過哪種COVID-19 疫苗、不管體重、肝腎功能、心臟功能、裝了幾個支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年紀多大、人種、國籍
➡️都。不。用。調。整。劑。量‼️
我這個人很實事求是,遇到問題就來解決~
如果奶奶想知道「要不要照體重調整劑量?」
那就是奶奶要先聯絡到疫苗的藥廠
🔜寫一個研究計劃,有控制變因、操縱變因
人數多少、劑量怎麼調整、病人的年齡、人種、疾病複雜度、體重、性別等等最好平均,
🔜找到合作的醫院,開始收集人數
🔜照時間打完疫苗,紀錄副作用
🔜一段時間後抽取抗體
🔜開始跑統計、看數據有沒有意義
🔜寫成一篇論文、投稿看有沒有期刊accept
🔜經過跟editor來回修改跟潤稿,大概「幾年後」奶奶就可以知道自己要不要調整劑量囉~如果發現需要調整劑量其實也是功德一件,全世界都會感謝您🙏🏻
西醫就是科學化講求數據的地方,不是用fu來治療病人~
不過我覺得有新的想法蠻棒的,可惜實踐才是最難的部分😓
如果有idea得以實現那是科學家👩🔬,如果空有idea只是夢想家👵🏻
#早上疫苗診下午快打站嗓子都要啞了還被氣得一肚子火
#莫德納目前台中只有快打站造冊施打沒有開放診所打喔
#當然今天不管是BNT還是莫德納最紅的一句話都是有沒有稀釋😓
#其實我本來是想跟後面那隻大鳥合照因為我覺得他長得很像諧星🤭
#以前常常在校園看到那隻鳥不知道是什麼品種就是了😅
(記者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喔)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演算法的一百道陰影:從Facebook到Google,假新聞與過濾泡泡,完整說明解析、影響、形塑我們的演算法」介紹 訪問編輯: 王正緯 內容簡介: 從選餐廳到選總統,演算法正全面影響我們的生活? Facebook和劍橋分析公司分享用戶個資,讓演算法操弄人心? Google的搜尋演算法...
性別 期刊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周經濟類期刊重點摘要
Economist(經濟學人)
*封面故事:為何讓女性失望的國家最終失敗了
*性別與地緣政治 外交政策應該更加關注占了地表一半人口的族群
*911的真實教訓 美國有極大風險會從傲慢轉為打混戰
*美國浪費了它獨強的時刻 反恐戰爭既沒有提高國家地位 也沒有讓國家更上層樓
*英相強森改革英國的社會福利值得記功 但不應該由國家保險去支付
*自找麻煩 德州的反墮胎法開創了令人不安的先例 對女性、最高法院和法治都不利
Barron’s(巴倫周刊)
*封面故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對市場的全新願景
*SEC主席稱當前交易制度有太多”固有利益衝突” 使投資者處於不利地位
*莫德納計畫為新冠病毒和流感提供二合一疫苗 也將同步開發兒科疫苗
*Humanigen的新冠藥物申請緊急使用遭食藥署(FDA)拒絕 股價一瀉千里
*美國拜登內閣計畫強制所有的政府雇員和包商都要施打疫苗 並要求百人以上企業必須讓員工接種疫苗或每周篩檢
*法商賽諾菲以19億美元收購美國生物製藥公司 Kadmon股價飆升
*儘管負評不斷 特斯拉股票仍不斷上漲 絕大部分要感謝中國
*Nvidia要求歐盟批准軍備交易 最晚10月13日作出裁定
*全球中央銀行警告 比特幣可能會崩潰且不是良好的保值資產
Fortune(財富周刊)
*崛起的企業家、意見領袖和創新者 財富雜誌年度40歲以下40位影響力名單
*美國總統拜登要求百人以上企業必須為員工施打疫苗 但少有雇主會解雇不願接種者
*薩爾瓦多將比特幣列為法定貨幣的過程雖不順利 但很多國家正在推進數位加密貨幣的合法化
*德國即將出現「主權雲」 而且這個服務是由Google提供
*對多頭的壞消息 美國銀行認為股市到2022年曲線將被拉平
*全球性的新冠疫苗共享計畫COVAX 並未達成其分配疫苗的目標
性別 期刊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新醫學報告:面對Delta後疫苗接種的突破性感染》
英國研究:疫苗注射者,即使突破性感染,較多無症狀 、或症狀較輕 ,可以較少後遺症及住院。
Risk factors and disease profile of post-vaccination SARS-CoV-2 infection in UK users of the COVID Symptom Study app: a prospective, community-based, nested,case-control study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1)00460-6/fulltext
1. 荷蘭《刺胳針感染醫學期刊》9月1日刊登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指出,即使Delta病毒攻擊下,疫苗仍能提供保護力,防止重症、住院及後遺症,且突破性感染的風險極低。
2.這項研究採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資料來自英國超過100萬名成年人在應用程式「covid症狀研究」(COVID Symptom Study)上所記錄的疫苗施打狀況及染疫記錄。
此項突破性感染者研究對象為:在2020年12月8日到2021年7月4日間,至少接種至少一劑疫苗以上且陽性確診者。再以年齡,性別,和未施打疫苗檢查陽性確診者對照。
3. 在124萬名打完一劑疫苗的成年人,發現有6030人(0.5%)出現「突破性感染」。
4. 在97萬多名打完兩劑疫苗的成年人,發現只有2370人(0.2%),出現「突破性感染」。
5. 容易發生突破性感染的風險因子:
超過60歲較衰弱的年長者在接種第一劑疫苗後: 風險是1·93倍。
生活在較貧困地區的人接種第一劑疫苗後:風險是1·11倍。
非肥胖的人接種第一劑疫苗後出現突破性感染的機率較低:風險是0·84倍。
6. 受試者施打的疫苗為輝瑞BNT、莫德納以及AZ
7. 在出現突破性感染的人當中,和沒打疫苗感染者相比:所有的症狀都比較少。
無症狀感染的機率打一劑增加了63%,打二劑增加了94%。
所有急性症狀打一劑減少了26%,打二劑減少了31%
住院的機率打一劑減少了69%,打二劑減少了73%。
性別 期刊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演算法的一百道陰影:從Facebook到Google,假新聞與過濾泡泡,完整說明解析、影響、形塑我們的演算法」介紹
訪問編輯: 王正緯
內容簡介:
從選餐廳到選總統,演算法正全面影響我們的生活?
Facebook和劍橋分析公司分享用戶個資,讓演算法操弄人心?
Google的搜尋演算法暗藏性別與種族歧視?
讓應用數學權威帶我們一一解答以上的問題。
我們對科技與網路的仰賴有如開了一扇窗,讓數學家和資料研究者得以窺探我們的生活。他們不斷蒐集資料,了解我們去哪裡旅行、上哪裡購物、買些什麼、對什麼感興趣,進而預測我們的生活習慣。有些人甚至宣稱,這些資料就足以操弄人心、改變國家輿論。但這些資料到底多可靠?唯有了解數學做得到和做不到什麼,才能明白演算法正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演算法到底能多了解我們?
2018年Facebook爆出與劍橋分析公司分享用戶個資的事件。劍橋分析公司宣稱,他們能從資料中分析出個人的政治傾向,以針對這些人投放量身打造的競選宣傳。然而這些劍橋分析公司取得的資料,真的能讓他們做成一個完整的「人格分析」演算法嗎?另外,Google引以為傲的搜尋演算規則,是否會擴大我們的偏見,讓我們「學會」歧視?
了解演算法,不必再對科技擔心受怕
演算法和操弄人心的恐慌正在蔓延,而本書作者帶領我們遍觀各種演算法,看見數學不為人知的一面。藉由訪問走在演算法研究最前端的科學家並自己做數學實驗分析佐證,作者除了解釋數學與統計如何運用於現實生活,也說明了現今社群演算法的能力與極限,讓我們更了解現今的網路服務是如何影響我們。
作者簡介:桑普特David Sumpter
現任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於英國倫敦出生,蘇格蘭長大,在曼徹斯特大學取得數學博士學位,曾於牛津大學擔任皇家學院訪問學者,後至瑞典任教,研究領域包括魚群及蟻群的運作機制、足球隊的傳球路線分析、社會隔離、機器學習及人工智慧等等。
除了為《經濟學人》、《電訊報》、《當代生物學》期刊、《今日數學》等雜誌撰寫文章,桑普特也獲得數學暨數學應用學院(IMA)的凱薩琳.理查茲獎,獎勵他向大眾推廣數學的貢獻。Soccermatics是他的第一本書。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性別 期刊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要聊這個主題呢?
因為我最近看到一篇國外的跟人類行為有關期刊看到說到,在同樣憤怒狀態下,男性與女性受重視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
舉個例子來說:
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線上陪審團的實驗,讓受試者以為他是真的以陪審團的身分在參與一場線上法庭審判,所有陪審員都是按照劇本演出,有一位陪審員會堅持的說出反對意見,當電腦替這位魁儡陪審員冠上男性名稱時,受試者受到動搖的比例竟然有顯著的提高,若是女性名稱卻相反。受試者卻更願意相信陪審團的初步裁決,也不會質疑自己的決定。
我們過去的歷史常會用「歇斯底里」這個詞將女性病態化,把女性任何形式的憤怒都視為不理性的行為。這種女性的歧視,是歷史文化帶給我們的,它經常會無意識地展現出來,人們也完全不覺得自己帶有偏見。
所以想透過街訪來看看一般人是不是也是會有這種想法,結果也蠻令人難過的,希望這世界可以用更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
#情緒化 #街訪 #發脾氣 #刻板印象
刀刀的解憂信箱✉️: [email protected]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上一集!:::::::
《腦力全開》
https://youtu.be/bDghAfzfQYE
:::::::👊【更多影片】:::::::
閱說書▊https://goo.gl/28WFVy
學習的知識▊https://goo.gl/hnGHH1
心理學的知識▊https://goo.gl/PsWGn9
大學系列▊https://goo.gl/PrHMMM
徵求BOOK們一起讓閲部客更好,徵求翻譯者!!!
▶️翻譯閲部客:https://goo.gl/NP1hKi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我們關注「人生x學習」,並樂於分享知識、傳遞價值,
希望讓生活更聰明、生命更精彩!
閱部客靈魂人物:水丰刀
喜歡書、喜歡玩遊戲、喜歡有趣的學習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訂閱我們►►https://goo.gl/crn2yo
特別感謝以下成為會員的朋友►►https://goo.gl/pZfqoW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goo.gl/DM279v
Instagram
https://goo.gl/8W3K2S
Youtube
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wYJoZU
B站
https://goo.gl/MaZ6iw
微博
https://goo.gl/ehj6gh
知乎
https://goo.gl/Gy3B2q
::::::👊【業務合作】:::::::
請聯絡信箱
yuubuke@gmail.com
性別 期刊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美國自由派大法官RBG病逝,會掀起政治風暴嗎?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上個週末我想趁著美國大選前,週末還能休息,就到屏東去玩了一趟,結果就收到這個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柏格(Ruth Bader Ginsburg),18日因為胰臟癌併發症過世,享壽87歲。
RBG是媒體給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取的外號,台灣觀眾對她可能比較陌生,但知道她的人,我相信不少都是透過電影認識她的,這兩年剛好有兩部片以RBG為原型,一部是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另一部是《法律女王》,我自己非常喜歡,而且RBG一直都是美國大法官裡我最欣賞的一位。但RBG的逝世,不單只是美國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明星大法官,還有可能撼動美國總統大選,甚至牽動整個世界的局勢!真的那麼嚴重嗎?我們就先來看看RBG這位法官是什麼來頭,她到底有多「不恐龍」。
RBG出生於1933年的紐約布魯克林區,1956年進入哈佛法學院,是當屆500個學生中,僅有的9名女學生之一,她的表現一直都非常亮眼,是歷史上第一位通過激烈同儕競爭、擔任哈佛知名法學研究期刊《哈佛法律評論》(Harvard Law Review)編輯的女性。不是我要一直強調女性就多了不起,實在是因為美國雖然1920年代就讓女性獲得投票權,但當時的社會氛圍依然是覺得,女生就是男人的附屬品,應該畢業後就找個男人嫁了,乖乖待在家相夫教子,1970年代時候的總統尼克森,甚至認為女人不該受教育。
就是這樣的社會氛圍,RBG當時在公務員考試中拿到高分,最後卻只能找到打字員的工作,還因為懷孕而丟了飯碗,後來她懷二寶的時候就學聰明了,故意穿得很寬鬆,這才成功保住教職工作。而且就算RBG成績那麼優異,還獲得哈佛法學院院長強力推薦,當時的一位大法官依舊斷然拒絕她的實習機會,只因為她出生就「不帶把」。或許就是因為自己處處遭到性別歧視的經歷,讓她幾十年來致力於推動性別平權。
1980年,RBG被指派為聯邦上訴法院法官;1993年獲得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並且獲得高票通過,是美國史上第2位女性大法官。這樣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其實截至2018年10月,美國歷史上一共誕生114位大法官,女性竟然只有4位,而且其中兩位還是歐巴馬時代任命的。她在任期間最被津津樂道的,就是「維吉尼亞軍校案」。1839年創校以來,從來不招收女學生的維吉尼亞軍校,被想就讀的女學生一狀告上法院,校方後來因為外界壓力,在校外設立「女子學院」,但最後還是被RBG判違憲,因為設女校就跟種族隔離措施沒兩樣,此案成為了美國女性平權的重要一步。
這位老太太雖然生活傳統,但思想開明,在兩性同工同酬、女性墮胎權、同志議題上,都秉持平等自由。左派傾向加上不斷衝撞體制,讓她成為高院的「頑固反對派」,2016年甚至曾經公然砲轟當時還是總統候選人的川普,結果讓她人氣爆衝,瘋狂圈粉,有粉絲就以饒舌歌手「The Notorious B.I.G」為靈感,幫她取暱稱叫「The Notorious R.B.G」也就是「聲名狼藉的RBG」。有多少大法官可以被拿去比饒舌歌手?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RBG很受年輕人歡迎,曾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肺癌、胰腺癌,但她一直不願意向病魔低頭,80幾歲的老太太還可以上健身房、舉啞鈴、做伏地挺身,她能做的可能比我還多啊!她去世前幾天還跟孫女說,希望能撐到川普下台,可惜最後未能如願,在選前不到七週過世了。不過她的離開跟川貴人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美國的大法官任命,比宮鬥劇還精彩啊!
我們先解釋一下,根據美國憲法第二條規定,最高法院的9位法官,是由總統提名,經過參議院同意而任命,一旦任命就是終身職,除非是去世、辭職、自願退休,或是遭到彈劾,才會被撤銷職務,所以新任命的大法官很可能一當就是二三十年,目前平均任期是16年。因為流動性不高,有的美國總統在位期間都不見得有機會任命一位大法官,結果川普就職以來已經任命了兩位,現在又出現第三個難得的機會。
大家可想而知,川普當然會任命「自己人」,也就是理念跟他相近的保守右派,目前高院的保守派佔據了9席中的5席,已經使得高院略為右傾,如果再找一名保守派法官,就會變成6比3,恐怕讓高院變成一個深度保守的機構,美國未來幾十年,無論政治、司法或文化,都會受到影響。先不談那麼遠,拿美國總統大選來說好了,2000年美國大選發生選票爭議,最後就是交由最高法院判決,才讓小布希勝選,所以有些選民就很不服氣啊,認為是當時保守派法官佔多數,才被小布希撈到一個總統寶座。那最近川貴人不是一直在吵郵寄選票會造成選舉不公嗎?萬一到時候出現爭議、開不出票、選不出總統,最後交由裡面多數是川普人馬的高院裁定,後續情況大家可想而知,球員兼裁判,人民服不服呢?
目前還不清楚提名程序會跑多久,但過去通常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來處理。民主黨主張等到大選結束,新總統上任後,再審查提名案,不過把持參議院的共和黨,已經講得很清楚,說「會儘速安排投票事宜」很明顯是打算趕在選前,趁川普還在任的時候闖關,鞏固保守派的優勢。其實四年前就有類似的情況,當時一名大法官過世,前總統歐巴馬想要提名,結果被共和黨杯葛程序,故意弄掉歐巴馬的人選,等川普上台後,才讓川普提名保守派的大法官。不過這次共和黨強調,今年和四年前情況不同喔,他們說當年民主黨當總統,共和黨控制參議院,不適合在總統選舉年填補空缺,但是今年同一黨派同時掌管白宮和參院,就可以提名喔~好啦好啦!都是你在講!
雙標的這麼明顯,但我就不罵了,因為今天是我,我也這樣搞。川普已經表示,將會提名一位女性來繼任,而且預計在RBG告別式的隔天,也就是本週五或週六(9/25-26)公布人選,「以示尊重」。先前傳出華府內有人擔心,RBG還沒入土為安就急著公布繼任人選,恐怕被民主黨拿來作文章,現在初步時間表出爐,看來川普多等一天,已經是他對RBG最大的尊重了,不過這我也不罵,因為是我,我也這樣搞。如果民主黨想要把整個提名程序延到大選後,最少要讓4名共和黨參議員跑票才行,目前已經有幾位共和黨人表態倒戈,不支持川普選前提名。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關我們什麼事啊?美國那麼遠,我幹嘛一定要知道他們家高院長怎樣?雖然川貴人把全球政局搞到「併軌」,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目前仍是自由世界的領頭羊,各方面都是其它國家的榜樣。就司法方面來看,台灣如果想要取經,很大程度會參考美國高院的判決。透過司法學習比較,美國會把他們的價值觀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如果美國高院組成保守,將對全球司法產生深遠影響,進一步影響到各國的文化與社會風氣。
舉例來說,許多國家一直到近年才好不容易在人權、女權、同婚方面取得進展,例如我們台灣,美國老大哥萬一態度轉趨保守,恐怕會讓全世界跟著開倒車,大法官選誰難道不重要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惡名昭彰的RBG
#美高院恐右傾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