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發處、觀銷處業務報告】
🔥🔥🔥疫情再度升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月11日)宣佈,新增11例確診個案,包含7例本土個案、4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本土個案與華航諾富特沒有關連、列為 #不明感染源個案,分別在宜蘭、新北,前者更為5人群聚感染。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國內正式進入 #社區感染 階段,且單日新增7例本土,是疫情爆發一年多以來,單日新增最多的紀錄。」
指揮中心也宣布防疫等級升到第二級,將實施室內100人、室外500人的活動必須停辦,營業場所需採實聯制、人流管制等措施,大眾運輸上也禁止飲食等限制。也請大家非必要不要出入人潮擁擠處,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而基隆市今天下午也由市長舉辦近期幾場大型活動也有取消與延期,目前活動舉辦狀況請大家見留言一。
--正式進入產發處與觀銷處業務報告--
本日(5月11日)是產業發展處與觀光及城市行銷處的業務報告,分別針對產發處 #青年事務委員會設置狀況與青年空間、 #溫室氣體減量目標檢討、#樹木保護,以及觀銷處的業務重點: #城市博覽會行銷規劃、 #基隆嶼環境維護與學術研究登島申請審查,以及 #觀光地區巡查與維護。
產業發展處業務報告
產業發展處業務報告D-live: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100511DR_0.mp4
🤸青年事務委員會設置狀況與青年空間
青年發展涉及青年創業資源、交流與空間支持,也與市府各局處業務相關青年計畫,更需要以「青年事務委員會」來整合青年發展目標與各計畫資源,目前基隆市青年事務委員會正在規劃中,我特別說明青年事務委員會的法規及籌備進度。
在青年空間的支持上,目前青綜科正在積極爭取「紅磚屋」作為北區地方創生青聚點,我們很肯定也支持,但畢竟紅磚屋空間有限。但除了硬體交流空間外不論是青創、從事藝文或文史相關工作,甚至是非營利、非政府組織工作的青年團隊,都也會需要空間的支持,也會需要可彈性或共同使用的辦公、行政空間,而部分進行產品開發的團隊也可能會需要鄰近市場和人群的營運空間。除了青年團隊外,青年事務相關政策的推動,包括輔導、育成甚至展覽、講習等,也會需要除了交流據點以外的空間。
空間的需求不僅止紅磚屋,因此我們去年也舉辦活動邀請天龍特公地與g0v的成員們來分享台北市閒置空間資訊整合的經驗——透過資訊整合空間資訊,並在空間需求上納入市政府規劃與社區發展需求,媒合閒置空間和需求者,也讓創意回饋街區與社區。去年也很感謝財政處在我提案通過後,開始盤點各局處所轄的市有閒置空間,目前有已經有初步的成果,我也明確建議產發處可以和財政處合作,利用目前已經盤點出來的幾處市有閒置空間來推展目前的青年事務工作,或是納入未來政策規劃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達到最大的效益。另外,在空間意見蒐集納入上,我也建議可以和綜合發展處討論利用國發會提供的平台,提升資訊公開與參與率。
👨💼產發處長回覆
紅磚屋的場域不大,目前在做硬體規劃,希望保持空間開闊性、平整性,以利未來交流時不會被空間限制。此外,希望有更多在地意見進入,用dedign thinking的方式來讓紅磚屋更好。在議員們談到的軟體設計上,紅磚屋可以作為創業櫥窗,作為產品展售、提供交流的空間,細部設計在工程結束後委託專業廠商規劃。
閒置空間利用的議題上,目前市內已經有一些民營的co-working space,議員提到的市有閒置空間,產發處會來思考是否可以作為共同工作空間,另外,也會和財政協調在能量之內做到最好。
青年事務委員會的籌組狀況,市長已經核定相關公文,待市務會議通過後,青年事務委員即可以成立,未來規劃待通過後會來宣布。
🌍低碳永續及樹木保護🌳
在2018年到2020年,市政府制定溫室氣體管制方案,目標是減少碳排放或溫室氣體,然而,產發處負責的幾個目標如輔導產業改用天然氣鍋爐、綠美化植栽數量、生態教育中心參訪人次統計等有部分沒有達成,而幾個指標難以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做直接連結與計算,尤其是山藥種植面積和生態教育中心參訪人次(而且生態教育中心從2019年就因為園區工程沒有開放)。
在樹木保護上,市政府上下各機關都有自己需要維護的樹木,而在修剪移植與審查等機制上,分別有都發處與產發處兩處的《基隆市行道樹管理維護辦法》、 《基隆市政府行道樹及喬木修剪作業規範》要求「任何工程」只要動到樹木,就必須提送申請。
但除了法令管理機關、裁罰等過時與沒有統一外,目前市政府仍然有許多局處在相關工程進行到修剪樹木未提送申請書,也有許多公有樹木被市府或鄰里的承包商不當修剪,除了危害城市綠資源與種植維護的公帑被白白浪費,更提高城市樹木遇風災路倒的風險。
不論在總質詢、發公文、透過email建議,我都一再提醒秘書長協調都發處與產發處兩個機關儘速檢討樹木保護流程,或是掌握林務局《森林法》有關一般樹木保護的38-6條修法,也就是公有地上一般喬木修剪且公共工程採購金額達十萬以上者,需有「專業技師設計」、「規劃及監造之簽證制度 」 ,若未達十萬,也需要同條文第二項樹木保護專業人員進行操作。而林務局也規劃公共工程採購納入一般樹木修剪規範的契約版本,但提醒各地方政府需有較詳盡的契約範本供承包商參考,我先前也多次以宜蘭、台北等地的規範範本作為基隆可以參考的建議,這次業務報告我也請產發處說明樹木保護程序的檢討進度為何,以及林務局修法方向、採購契約範本的掌握有何進展?
👨💼產發處長回覆
低碳目標產發處會來檢討,當時在2018年規劃的項目可能已經不合時宜,未來也會訂定與時俱進的目標。
關於樹木保護機制,目前正在進行法制作業,產發處會參考台北和宜蘭的規範,希望本市未來樹保法制不會落後其他縣市。各單位執行樹木修剪應符合規範部分,則如水保一樣需要加強教育,待政策法規訂定後,會加強宣傳面。
(針對產發處薇仲OS:以上的議題還有好多要繼續追問的,再加上也想詢問協和電廠、北五堵與北臺科技園區等產業園區的必要性與進度,但時間不夠沒有辦法追問...)
--------
觀光及城市行銷處業務報告
觀光及城市行銷處業務報告D-live: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100511DR_1.mp4
📈城市博覽會行銷策略
今年10月份要舉辦的2021年城市博覽會的活動舉辦預算3500萬元在去年通過,目前此筆經費已決標,也已確定策展執行的廠商。城市博覽會的主旨、內容與「為基隆留下什麼」等效益討論我已多次在議會討論並於這次議會提案要求更詳細的活動內容與辦理。
這次在觀銷處的討論中,針對城市博覽會我特別著重在行銷規劃來和觀銷處討論,特別請觀銷處說明2017年產業博覽會辦理後的行銷經驗,由於市長也有提到當時產博會的參展人約七成是基隆市民,但這次城市博覽會希望確立基隆的「城市品牌」、「讓基隆被台灣和世界看見」等,因此要如何擴大參展群眾而不是只有基隆市民?以及觀銷處當時產博會參與民眾與對活動內容的需求,以期將產博會的經驗分析後提升城市博覽會內容的宣傳效益。
接著是城市博覽會雖是一個大型活動,但在行銷上可視為將基隆推銷出去的重點管道,當其他城市在同期有許多活動時,要如何讓這場在基隆的活動做出市場區隔?以及城市博覽會行銷的目標對象是誰,作為城市品牌推廣的基底、並希望向世界展現基隆,我們不能只把行銷工具對準基隆市民,因此要特別請觀銷處說明行銷的目標對象,以及在觸及目標對象的管道上我們要怎麼來進行宣傳?
👩💼觀銷處長回覆
目前府內正在經過好幾次討論,但宣傳內容還未定案,目前暫定啟動期是6月開始,會進行暖身、啟動、引爆等,先容我們把內容確定,議題發酵、行銷波段、行銷工具都是配套,也會透過不同的行銷計畫跟不同城市的對接,一定會做準備。在城市博覽會的目標對象上,最基本的就是基隆市民,更希望不會只有基隆市民。產業博覽會的經驗、參與人的需求等分析,我們會再跟產業發展處討論更清楚後再報告...。另外,基隆城市博覽會可能會碰上其他不同的城市活動,要怎麼脫穎而出,就要看產品定位,我們會拿出特色來做行銷。
(薇仲OS:處長的回覆看不出任何具體行銷的策略與規劃,但時間不夠沒有辦法追問...)
🏝基隆嶼環境維護與「學術研習」登島審查
上一次臨時會期議會到基隆嶼進行相關設施的考察,處長除了提到海水淡化與用水處理、碼頭、涼亭與步道改善外,特別提到因應遊客需求,會規劃引進餐飲業者在島上販售飲食。
然而,我光是那次考察20分鐘的路程隨手就在基隆嶼上檢了一個塑膠袋的垃圾,除了寶特瓶、餅乾袋,還撿到幾個看起來是剛經過的遊客丟下的咖啡紙杯。若有餐飲業者進駐,垃圾量一定會顯著提升,垃圾處理與環境維護更令人擔憂(且因為基隆嶼海象變化很大、亂丟垃圾很容易被帶入海中成為全世界擔憂的海廢)另外,沒有自用水也沒有油污處理設備的基隆嶼,要如何處理污水、油污、廚餘廢棄並同時兼顧生態環境保護?
此外,我也特別詢問基隆嶼的登島的學術研究團體限制和審查。《基隆市基隆嶼風景區經營管理自治條例》第三條規定,每日基隆嶼登島總人數以1200人為原則,另外有50個學術研習的名額,同一時段以200人同時登島為上限。在自治條例第四條中,將登島規定區分為「一般遊客」和「教育學術團體」,教育學術團體必須事前以正式公文行文給市府。
按照條例規定,每日1200人上限以外,僅開放50人內的「學術研習」團體,申請單位應該要是教育學術團體,但在觀銷處提供給我的名單中,去年到今年有6個團體、共8次的學術研習申請。首先,裡面有一半的申請團體都不是教育學術團體,活動內容也並非都是學術研究或研習,甚至有兩次的申請人數超過100人,是規定人數的兩倍。另外,我們有得知的申請團體,並沒有在觀銷處給我們的資料裡面。
我特別詢問從2020年到2021年的「學術研習」登島申請單位確實是六個團體、八次申請嗎?而「學術研習」的申請團體、行程內容審查機制是什麼?關於登島的人數的限制,是否應該要遵循自治條例的規定?如果要開例外,是否應該有相關的規範?
👩💼觀銷處長回覆
基隆嶼的餐飲進駐會以公開標案提出規劃,並由承辦委託案的廠商要負責環境管理責任,廠商要提出規劃,當天垃圾要當天處理。進駐上目前正在第一次工作會議,會請廠商提出相關規劃。而在學術團體登島的資料確定沒錯,有申請格式、機關、目的、內容、流程、場域等要提出,目前像是野鳥協會生態調查、海大usr計畫,以及進行海廢與海洋教育等都有提出申請。
(薇仲OS:處長並沒有回覆學術研究審查與人數把關的詢問,但時間不夠沒有辦法追問...)
🏖觀光據點維護與安全
今年春節期間,外木山地區因民眾施放鞭炮及煙火導致三起火警,觀銷處表示事件發生的範圍是湖海灣,不是觀銷處管轄,屬於北觀處管理的範圍。
然而,過去我們接到很多民眾陳情,外木山觀光區內常有使用明火烤肉、煮食的行為,所以我曾經多次在議會詢問關於外木山等觀光景點的規範、管理和安全巡查問題,雖然春節期間的三起火警事件都不是在觀銷處管理的範圍,不論觀銷處還是北觀處管轄的範圍,都必須明確規範使用明火、煙火、鞭炮等行為,並確實提出管理機制或罰則以抑制違反標示的行為,避免造成公共安全危害和生態環境破壞,我詢問觀銷處除了立禁止牌外,是否有加強管理、說明宣導或強化規範的規劃?
👩💼觀銷處長回覆
外木山等都有標示告示牌禁止使用明火,現在每個景點都有巡查人員,但人手有限,會和北觀處與警察局來加強巡查,若有發現,會依《發展觀光條例》63條來處罰。
(薇仲OS:《發展觀光條例》63條並沒有使用明火的罰則...只是立告示牌沒有相關規範或罰則,當然很難遏止違反告示的行為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熱血阿傑黃仕傑Gallant M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我在小時候就會的一種手工藝,「手工藝」這樣說的原因是,很多人在市集擺攤的時候,就把草蚱蜢當作商品販售。不管在哪裡,只要看到黃椰子的時候,就想起小時候在山中與自然玩樂的歲月,所以乾脆錄製視頻,跟大家一起分享手做的有趣,話說⋯大家小時候都玩過嗎?或是有其它不同的玩法,歡迎討論 #iphoneXS拍...
性平研習 每年 都 要 辦理 嗎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長大其實只是一瞬間,在你必須學會自己解決困難的那瞬間。
長大就是意謂著,「別人無法幫你頂起天空的時候,你可以自己頂住,甚至還可以帶別人頂住」。
當別人已經無法幫到你的時候,你就知道該長大了。
取自《你不必活成別人喜歡的模樣》
*********************************
各位朋友,晚安:
在直播的時候,我便提到,20到30歲之間,會有一個重要的議題:成年子女的獨立,以及眼見父母的病弱衰老。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3310982115794661/
「……從未想過某一天,我也要在父母面前隱忍淚水,從未想過有一天,我要在父母面前佯裝成熟的大人。」
長大一直以來,就不是容易的事。生理上的長大,常有成長痛,第二性徵的發育常也讓孩子不適應;心理上的成長,則晚得多,尤其發現自己得要全然為自己負責,甚至為原生家庭負責的時候,通常要在某種打擊以後。
有些孩子在很幼年的時候,被自己的父母背叛,或者知道父母無能,也只好在眼淚中被逼著長大。那時候人生經驗受限,還不懂得當小孩,就要當大人了,心理上常要經過往後的日子,長期地、有意識地重建,在能自立之後。
沒有人指引,又要適應這個複雜社會,很多孩子是吃了許多苦頭。有時候看著小哥哥、小姊姊,要照顧小弟弟、小妹妹的時候,我很佩服,又帶著不捨難受。
根據作者書上的說法,她是在幸福中成長。但即便如此,在心理上長大的這個階段,依然不見得容易。
親愛的您,您長大了嗎?
祝願您,能度過長大過程中的辛苦,並且享受長大後的自由!
*********************************
長大只是一瞬間
【文/ 獨慕溪】
醫院,是一個比教堂還要「神秘」的存在,有些人在這裡出生,有些人在這裡死亡,更多的人要在這裡遭受痛苦。
那是三月份的一天,我在醫院當臨時看護。窗外的花兒不知覺間爭奇鬥豔地開了,身上的衝鋒衣不再符合漸暖的天氣,時間轉瞬即逝,又漫長無比。
有很多話想要與人分享,卻久久無法落筆,更多的時候只希望可以好好睡上一覺。
想起那一日,陽光也一樣的明朗,如同這一日。親戚來了一波又一波,吵吵鬧鬧,中午又都匆匆離去。下午一點到三點,生命中從未如此煎熬的兩個小時,等待檢查結果的病人與家屬,帶著對生的希冀與對死的懷疑煎熬著,等待著。
老媽樂觀地安慰我,說肯定沒事,但快到三點的時候她卻突然覺得睏意席捲,翻了身子面向病床的另一側佯裝入睡,究竟有沒有睡著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我從未經歷過這樣一個瞬間,從未想這那張紙的厚重,只是突然覺得手腳發涼,臨行的時候我用香皂仔仔細細地洗了兩遍手,好好地整理了衣服,又整理了鞋子,一切準備妥當才走出病房。
直到後來,看到隔壁那個已被確診為癌症的阿姨,我才明白那一瞬間的感覺叫什麼。
老媽說那位阿姨已經辦理出院了,臨走的時候還特地擦了口紅戴了金項鍊,甚至費勁地打理了頭髮,「風風光光」的出院了。迎接她的不是陽光明媚的日子,而是不知為時多久的「未來」。
那一瞬間的感覺叫作「儀式感」,人們面臨生的時候會有儀式感,面臨死亡的時候也同樣會有儀式感,莊嚴並且神聖。
我原本以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超人,但在醫院的日子裡我渺小回到了孩提。
捧著拿到手的檢驗報告,大腦只有一片空白,三樓到十三樓,我與醫生辦公室之間的距離。電視劇裡的劇情原來都是假的,並不是醫生拿著檢驗報告,坐在辦公室裡等著對患者進行宣判,而是我要親自去取來報告,然後拿去給他並且接受宣判。
一個人的命運僅靠一張紙的厚度,等待另一個人的宣判。原來生命如此之輕。
那一刻我唯一想到的,就是在見到醫生之前弄清那些看不懂的專業術語。臨行前媽媽的話還回盪在耳邊:「取完報告先拿回來給我看,然後再找醫生。」
她其實根本就看不懂那張報告單,但我了解她,她更想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別人。
從未如此感激互聯網,從未如此害怕互聯網。當我搞懂「陰性」二字的含義時,出乎意外的不是笑,而是哭,喜極而泣的哭。有人從我身邊經過,稍微停留,最終還是選擇離去。他也許是在對我表示同情,但我真的只是高興,從來沒有淚水像那一刻那般地甜。
我想飛奔回病房,但顧及臉上的淚水,從未想過某一天,我也要在父母面前隱忍淚水,從未想過有一天,我要在父母面前佯裝成熟的大人。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般地驚覺,原來我都是二十六歲的大人了,原來父母已是年過半百的中年人。
原來我不再是孩子了,原來父母也不再是壯年了。
有了電腦之後,很少動筆,上班簽到冊上的姓名寫得一天不如一天,但在手術前的免責聲明上,卻洋洋灑灑寫得方方正正。老媽從小就說,字如其名,姓名要寫得大器,人才會有足夠氣度,我謹記。
麻醉師有氣無力地念著上面的條款,聲音如蚊,幾乎聽不見,對於這樣的手術她也許早就麻木;一旁的舅媽問我要不要叫爸爸過來,不久前我看到他去了樓梯間,可能是去抽菸。我搖頭,簽了手術前第三張免責聲明。
第一次感受到獨生子女的責任與肩上的厚重。
晚上我發了一條訊息:「一個人分享了父母全部的愛,理應一個人承擔全部的責任;只是某一特定瞬間,還是蠻羨慕那些有兄弟姊妹可以商量的人。」有人回覆我:「兩個就不用承擔全部責任了嗎?」
他說這話時,一定想像不到我在免責聲明上簽字時,那一瞬間的感受。正如我自己,也從未想過我的三字姓名會承載著如此生命之重。
好幾天沒仔細照過鏡子,每天都是蓬頭垢面,早晚下樓買飯的時候總會遇到同樣蓬頭垢面的陪伴家屬,偶爾雙方眼神碰撞,扯動一下嘴角,彼此的感受心領神會,終於了解當初一向注重髮型的大哥突然剪了個頭時的心情。
智齒又開始發炎,牙疼的時候總是想起網路上流行過的一句話,傳說是一個零零後的孩子寫的,他說:「下輩子要當一顆牙,不開心的時候有人疼。」
我也想做那顆有人疼的牙齒。
但是疼我的人如今卻躺在病床上,直到這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人生》中那句「照看命運但不強求,接受命運但不卑怯」的真正意義。
腦子裡不斷地重複著那樣一首旋律,「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莫回頭,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
誰不想永遠當個孩子,被人寵被人愛,被人照顧被人關懷。但是,誰又能永遠當個孩子?
當別人已經無法幫到你的時候,你就知道該長大了。
長大就是意謂著,「別人無法幫你頂起天空的時候,你可以自己頂住,甚至還可以帶別人頂住」。
長大其實只是一瞬間,在你必須學會自己解決困難的那瞬間。
.
以上文字取自
你不必活成別人喜歡的模樣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5602
幸福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happinessbookrep/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性平研習 每年 都 要 辦理 嗎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座公園裡的圖書館 以及
#眾聲喧嘩的公民課
圖文/好過日團隊
李科永紀念圖書館8/2號在中央公園開幕,這座圖書館興建歷經五年,風波不斷,正反意見落差極大,雖然開過15場說明會,一場公聽會和一場公民論壇,但市府與持異意的民間團體,均指對方不願溝通。即便是圖書館落成之日,爭議仍未落幕。
好過日碰觸這個敏感議題,可能會落得兩面不討好的局面。然而,我們想呈現的,是歧義與誤會如何形成,而原本一場可能是不同價值呈現折衷的公民課,變成批鬥大會的過程。
首先,要從李科永是何許人講起。
李科永1920年出生在苗栗竹南,小學五年級時搬到台北士林,畢業後和王永在於宜蘭羅東從事木材業因而致富。他和高雄的淵源要追溯到1966年,李科永和王氏兄弟在高雄合作成立朝陽木業。從東南亞進口原木,利用愛河拖至內惟埤地區儲存,再到今日大順路好市多附近的工廠加工。
雖然高雄本無木業,但作為全國第一大港,原木進口方便,台灣大多數合板和木業工廠均設在高雄,每年進口原木百萬噸,也彙集了傢俱等產業鏈,儼然是「木業首都」。目前雖已不如全盛期,但朝陽木業還繼續在小港穩健經營,只是已和台塑集團互無關係。
據多方資訊都指出,李科永熱心公益,發跡後常常捐助故鄉與母校。1990年他過世後,後人成立基金會管理,並開始在和李科永有淵源之地捐贈圖書館。第一所位在故鄉竹南的運動公園內,第二所位在事業起飛的羅東,第三所則為在成長的北市士林區福林公園內。至此為止,並未引起爭議,反而普偏被當作公私合作的典範宣傳。
2009年,李科永基金會主動與高雄市圖聯繫,表明願意捐贈圖書館。選址輾轉從旗山、高雄美術館到中央公園。根據市府說法,因總圖遷建後,前金區缺乏綜合圖書館,因而市圖與基金會達成共識,在中央公園玩具圖書館舊址興建一座社區綜合圖書館。
2012年11月26日,陳菊市長與李科永文教基金會簽訂合作意向書,由李科永子孫李鵬雄、李振揚及李振宇3人合資7千萬元,捐助高市興建第4座李科永紀念圖書館。
過去的中央公園充斥人工設施,伴隨捷運工程,在2005年由高捷出資改建,原定將體育設施全部拆除,只留兩座圖書館。然而,在網球協會夥同議員抗議下,卻留下民生網球場,並未能完整改建。
2013年12月28日圖書館開工,因新館蓋在公園內,圍起大片面積,開始有環保團提質疑水泥建物將破壞中央公園生態景觀。
2014年,連立堅議員在質詢中,質疑中央公園蓋圖書館將砍伐老樹,市長同意召開公聽會,前後經15場說明會、1場公聽會及1場公民論壇。起初由居民、護樹團體組成的「中央公園護樹護地聯盟」提出三項主要訴求:1.樹木原地保留。2.給真正需要圖書館的地方圖書館。3.追朔黑箱程序,重視公民權益。
經過屢次協調,圖書館從原本據稱移植47棵樹木,多次調整為只移植一棵樹,而圖書館一樓面積縮小,樓高也由18公尺降低為12.5公尺,大致滿足第一項訴求。然而針對護樹聯盟要求的第二點,市府以李科永基金會要求為由而表示無法改址。
而依市議會附帶決議,市府委請研考會辦理民調,獲得6成4支持。但民間團體認為市府民調題目未經說明,自行設計題目,表示有9成反對。然而,民間問卷中表示「圖書館要拿掉中央公園300坪綠地老樹,讓二級保育的鳳頭蒼鷹居無定所」等前提,市府認為並非事實,過度誘導。 而市府表示周邊里長全數贊成,或是出現聲援民眾,則被反對團體認為是樁腳的政治動員。
經過了多場說明會、公聽會和民調後,不同意見紛紛呈現,圖書館計畫也的確修正,但雙方不但沒有達成共識,衝突反而更顯激化。護樹聯盟進一步質疑李科永紀念館是「私人紀念館」,懷疑圖書館內要設置基金會辦公室,淪為「私人使用」。並認為圖書館「強拆『迫遷』身障兒童圖書館,使身障兒童『流離失所』」、「趕離原棲樹頭的鳳頭蒼鷹」(雙引號為加註)。市府則認為過程已經走完,於2017年開始拆屋施工。
一年多後,圖書館完成,完工時藏書7萬餘冊,實際勘查確實是涵蓋全部編目範圍的綜合圖書館,且書況新穎。1樓有「生態保育」及「親職教育」兩類特色館藏及報章刊物;2、3樓則是各類書區與閱讀座位;地下1樓為親子共讀領域,並蒐羅一般人與特殊兒童可以共同使用的40種融合性玩具,另設置多功能研習室。
然而,開館的公關活動,再次成為衝突點。市府在新聞稿中強調此館拖延五年的過程,並稱反對聲音為「極少數人之極端意見,並不等於公民意見。」 開幕團體出現嚴密警力,不讓未受邀公民進入,也被反對團體諷刺熱議。
市府尊重反對意見,盡量減少移植,調整建築形式的努力,不是不能成為一個良好溝通範例,但功勞何以不能和眾多不同意見人民和民代分享?
另外,市民所提的「圖書館資源分配」、「原民生總圖再利用」。均有其道理,也是可受公評之事。市府之作法如原本希望李科永捐贈的旗山分館改採自建、民生總圖土地標售後所得全部挹注圖書館基金使用等,也非不可行。
對於「私人捐資與冠名」,雖也受非議。 但世界上類似案例並不少,例如紐約總圖(也在公園內)和最大的分館,都是接受私人捐贈後冠名。而李科永圖書館掛牌後,也確實不若傳言說稱內部有基金會私用空間。市府若要釐清這些傳言,讓更多市民願意一起來討論,豈不是一堂有意義的公民課嗎? 市政運作,不可能做到「每件事」均要公民參與,但類似機制和透明討論平台的運作,則是值得在未來建立制度的!
性平研習 每年 都 要 辦理 嗎 在 熱血阿傑黃仕傑Gallant M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是我在小時候就會的一種手工藝,「手工藝」這樣說的原因是,很多人在市集擺攤的時候,就把草蚱蜢當作商品販售。不管在哪裡,只要看到黃椰子的時候,就想起小時候在山中與自然玩樂的歲月,所以乾脆錄製視頻,跟大家一起分享手做的有趣,話說⋯大家小時候都玩過嗎?或是有其它不同的玩法,歡迎討論
#iphoneXS拍攝##shotoniphone ##自然野趣##植物[超话]##熱血阿傑 ##昆虫# http://t.cn/AiQrxoOM
熱血阿傑的演講與邀約
演講對象: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教師研習,親職教育,社區再造,林務單位、國家公園教育解說訓練(在職與志工)。
➡️演講主題⬅️
特定生物專題:
昆蟲世界大驚奇
國內外鍬形蟲
國內外螳螂
神奇的角蟬
吃蟲行不行(昆蟲上菜)
昆蟲超能力
盔甲武士-甲蟲
不可思議偽裝生物
台灣原生蘭
世界各地生態旅遊:
跟著熱血阿傑找動物
秘魯
馬達加斯加
澳洲
東南亞各國
專論心得:
親職教育課程
生命態度教育
人生翻轉勵志
雨林探險
地區:台灣本島、外島皆可(交通費另計)
海外地區由「自然野趣」統籌辦理。
自然創作專題:私訊細節
親子共學班可組團報名:每堂課兩小時(看課程內容排定,室內課程與戶外觀察皆可),親子上限8對(小朋友上限10人),學員年齡限制三歲以上,最好的配置就是三到五歲 or 四到六歲、六至九歲、九至十二歲這樣,雖然混齡也可以,但平均年齡較能均衡學習。室內需自行準備場地(需有投影機或播放設備,黑板或白板)。
(目前開放新竹以北,或搭配我的其它行程)
時間細節請私訊聯絡也可Email:shijak0526@gmail.com
2019個人介紹
姓名:黃仕傑 人稱:熱血阿傑
入圍第53屆金鐘獎最佳兒少節目主持人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不愛念書成績總是吊車尾,只喜歡觀察自然、飼養動物,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即投入就業市場。金門退伍當年因工作傷害,右手4隻手指遭截肢,反成為人生轉戾點!再度回到心中嚮往的生態世界,努力自學台灣原生動、植物知識。十多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澳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紀錄森林現況,並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影片於網路各社群平台推廣生物之美。曾任科學委員會生態影片昆蟲行為顧問、台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昆蟲館計畫助理、生態節目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生態節目「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並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並隨時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
專欄:
國語日報科學版
經典雜誌
遠流科學人
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
各林區管理處、國家公園解說志工訓練講師
國家地理雜誌生態營隊 講師
孤獨星球自然觀察營隊 講師
自然野趣教育機構昆蟲 講師
野性中國 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 導師
著作:
2008『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
2012『昆蟲臉書』(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2012『霸王甲蟲小百科』(人類智庫出版)、
2013『帶著孩子玩自然』(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2013『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
2014『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
2015『螳螂的私密生活』(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2016『鍬形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
2017『好家在森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2018『甲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
2018『昆蟲上菜』(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2019『鍬形蟲日記簿新版』(紅樹林出版)、
2019『不可思議!讓你猜不透的生物偽裝術』(幼福文化出版)、
康軒文教-國小六年級下學期第五課課文「馬達加斯加 出發!」作者
阿傑的手怎麼了?
⬇️點入連結就知道⬇️
https://youtu.be/gV2GUQoVjug
蘋果日報:
專家學者鑑定後,認為協助田野調查工作的黃仕傑從發現到採集研究貢獻極大,因此以其名命名。『仕傑擬迴木蟲』
新發現! 墾丁現3擬步行蟲 | 即時新聞 | 20150121 | 蘋果日報
黃仕傑flickr:shijak0526
黃仕傑頻道:熱血阿傑
黃仕傑微信:shijak0526
黃仕傑微博:黃仕傑TAIWAN
習慣使用攝影裝備:
佳能5D3
佳能100mm f2.8L 微距鏡
佳能17-40mm f4L 廣角鏡
佳能MP-E65 f2.8 五倍超微距鏡
圖立10-17mm 魚眼鏡
適馬150-600 f5.6 長焦鏡
佳能600EXII 閃燈
佳能430EXIII閃燈
佳能MT-24 微距雙閃燈
DCR-250 微距鏡片
習慣拍攝影片剪輯裝備:
iphone 8+
iphone X
iphone XS
MAC PRO
#甲蟲日記簿
#鍬形蟲日記簿
#好家在森林
#昆蟲上菜
#螳螂的私密生活
#帶著孩子玩自然
#不可思議讓你猜不透的生物偽裝術
#甲蟲軍團
#霸王甲蟲小百科
#昆蟲臉書
#iphoneXS拍攝
#自然野趣
#shotoniphone
#insect
類別
寵物與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