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今天去打疫苗。
他本來在三級警戒還沒開始時,還想要去花蓮台東豪華旅館渡假⋯而且我也通過了他的申請(就是幫忙付錢)😈🤣沒想到所有的旅館都關了他只好待在家。
一個多月活動範圍只限於庭院。
我弟弟跟弟媳帶他去打疫苗。今天是第一次出遠門。
宜蘭縣的服務真不錯。
之前打AZ的時候我爸爸沒去。
他自己很會做網路評估🙈,尊重他的個人意見,終於等到了他要的莫德納。
看起來很輕鬆,不過,他之前寫了一個很像告別書的自傳給我們:🙈🙈
如果大家很忙的話就看到這裡下面拜託不要看,因為有點長:而且文筆很一般🙈,說真的「人的記憶會隨時光改變」,有時候會找不到真相哈哈哈⋯⋯
🥭🥭🥭(😈後有不孝女加上的評述,反正我爸爸有點老花可能看不到。
吳教授自傳
民國二十六年(1937)六月,我出生於宜蘭市的一個貧窮家庭,父親是村里幹事,母親辛苦幫人縫製衣服貼補家用,和祖母及雙親和妹妹一家五口住在巷內一間逢雨便漏水的房子。
二戰末期房屋被炸,物資缺乏,我和小我兩歲的妹妹只得到住家附近的南舘市場賣蔬菜和火柴盒(番ㄚ火)貼補家用。(😈這個有點可疑,從沒聽我祖母說過,爸爸你是受了安徒生童話的影響吧?)
我念小學和初中時期理科較差,幸好文科成績優秀,高中以第九名考上宜蘭高中。因數學太差(😈聽說大學聯考數學只有考3分,感謝我媽把DNA平衡過來)而被分到發到甲班就讀(乙班為理組)。髙中時,當了某報特派員,採訪在地的活動新聞,並與許耀文及黃德銘等同學創辦「宜中青年」和「怒潮週刋」,此時對作文產生莫大興趣。(😈原來這是DNA呀?爸爸)
高中畢業前面臨升學問題,因家境清寒,家父堅持只能唸公費的師大。當時的首選是「國文系」「史地系」或「社教系、新聞組」,但當時最夯的是~「英語系」,學長李壬癸説服我轉而臨時改填跟他同系所⋯
放榜的那一天是颱風夜,聽廣播得知考上第一志願,竟然抱頭痛哭,因此非我專長和興趣。(😈考上第一志願還這麼搖擺也只有你了🥭)
果然第一堂課就嚐到苦頭,教授們全程用英語授課,來自鄉下的學生那能和同班超過一半畢業自北一女、建中的同儕相比,後來因「僑生」和「特殊加分」學生相繼進來而分成兩班,再加上沒有學習數學的壓力,期中及期末考倒也相當輕鬆。
畢業後到蘭陽女子高級中學任教七年,也跟陳朝鏘老師合開宜蘭市的第一家補習班。經由女子國小的康秀娥老師及學生陳淑貞的介紹,認識了她的堂姊陳淑美而展開追婚⋯。(😈其實沒有追很久,就是看了幾場電影)
長女淡如和長子育光陸續出生後,趕上了出國留學的熱潮。通過托福考試後,申請到美國兩間大學。最後決定唸邁阿密大學,原因是條件好,氣候佳,海灘美女多。(😈這一句才是實話)後來又獲奬學金赴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硏究,同樣是海灘美女多(😈真的沒有看過你這麼爽的留學生)回國後經教育部留學生委員會推薦至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前身為台北商專)任教英文作文與翻譯,也在南陽街明明、台大等補習班授課。手頭較寬裕後.決定在台北市區購屋。
因料到長女及么兒會就讀北一女及建中(😈你說得好輕鬆,其實你忙到大概只知道我們念幾年級)便毫不猶豫的買下介於兩校中間、南昌街的四、五F公寓,隨後他們也如其所願的考上了台大法律系和電機系。
填志願時與女兒有點爭執,因當時白色恐怖司法淪為打壓工具,預知她又會上第一志願,建議她填外文系,隨後也認可了她的選擇。
(😈這一段就是我考上第一志願我爸爸要跟我斷絕關係的那一段哈哈哈,爸爸你真了不起,小孩考上第一志願被斷絕關係的,全台灣就是你最敢!)
年逾花甲,突然對運動產生了瘋狂的愛好,舉凡登山,桌球,馬拉松,短跑及三鐵無役不與。得到長青全省運動會的前三名後,獲准出國參加在印度舉辦的「亞運長青4百及8百公尺賽跑」的資格,隨後參加於温哥華舉行的「世界華人桌球公開賽」皆有得名。(😈這一段比較真實)
退休後對歌唱丶園藝及健走非常熱衷;但唱歌的確不怎麼樣。偏愛英文及日文歌,只是哼哼唱唱,五音不全。(😈五音不全是誠實的)
時光荏苒;轉眼八十有五,回顧過去,感慨萬千,尤其是聰慧的小兒子走了,慈祥的媽媽過世,加之心愛的太太(😈我媽在過世前最好聽過你叫她心愛的太太過⋯)因肺腺癌也在四年半前永別,令我情緒低潮,心態負面,坐困愁城~(😈咳,咳,其實宜蘭美女也很多)
所幸有取得「專業照服員證書」的洪小姐悉心的照料生活起居,並鼓勵我積極投入各種公益活動及參與終身學習課程後心態轉趨陽光正向。
女兒及兒子、媳婦也非常貼心的安排,並安排多元的自助旅行丶贈送各種營養品及美食,預訂飯店和參觀藝文表演活動等等,生活變得多彩而充實。
回首此生承蒙老天及親友的厚愛;能過得非常愜意,沒太多遺憾,面對因疫情嚴峻而三級警戒,我待在自家位居市區的百坪庭院,種花蒔草伴隨悠揚的音樂聲,樂觀的渡過每日並迎接疫情消除後的美好未來⋯⋯。
這裡結束🔚如果你真的看到這裡!我幫你鼓掌謝謝🙏有看完的請寫「吳教授好棒+1」不用分享哈哈!抽出三位送獎品及張小編保險箱之珠寶!🎁🎁和淡如的版畫袋。(😈如果不懸賞,誰會這麼善良看完?)
🌹🌹🌹張小編:恭禧以下三位朋友得獎了,請跟小編連絡哦!
Kristy Tseng、楊美綺、劉美鈴👏👏👏
悉聽尊便教育部 在 李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閩東語文課綱公聽會 傳承馬祖文化的歷史時刻📜
今天早上我前往馬祖高中,參與由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主辦的本土語文閩東語(在馬祖列島通行的閩東語,又稱馬祖話)課程綱要草案公聽會:未來要推出一套新的課本教材,從國小到高中!
🔎維基百科 馬祖話:https://tinyurl.com/3tuf2fmc
閩東語、福州話、馬祖話,對於許多台灣本島的朋友來說,可能不太熟悉。其實,這突顯了馬祖在國內語言文化的特殊性,十足珍貴,卻也和其他少數族群語言一樣,面臨傳承危機。
2019年,在文化部長鄭麗君努力催生之下,施行《#國家語言發展法》,認定國內固有各族群使用之語言,都應受到平等對待,明訂「國家語言一律平等」。
這包括台灣本島及離島使用的語言,更為馬祖話教育,提供法律保障。法案中也提到,要優先對具傳承危機之國家語言進行復振。
感謝教育部國教院的重視,和課綱修訂小組 #陳高志 老師、#劉宏文 老師、#翁玉峰 老師等努力不懈。雖然馬祖話不是我的母語,但看到現場座無虛席、馬祖各界對於母語文化傳承極為重視,我也非常感動。
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為在地創造良好的母語學習環境,也在全國強化多元文化價值。
公聽會上,課綱修訂小組委員也說到,為了克服初期時閩東語(馬祖話)師資不足的問題,未來在馬祖之外地區,如果有需要學習馬祖話的學子,將試著採用「視訊直播教學」,以達到「#即便該學校只有一名學生想學馬祖話,都可以進行」。如此重視語言文化資產,讓在場的各位相當感動。
除了制定教學課綱外,在場也有許多參與者提到,如何創造友善的社會環境,鼓勵孩子出了課堂後還能開口等議題。
🌊🌊🌊
兩點簡單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1. 為母語創造更佳的學習環境,公部門能做的還有很多,應跳脫框架思考,廣泛參考各國案例。
很多人憂心,下一代已經沒有學習母語的環境。然而參考各國案例,如果真的有心創造學習環境,有非常多措施值得參考。
這包括母語(或雙語)幼稚園、多語交通告示牌、大眾運輸廣播、電影電視廣播節目、語言認證考試制度、觀光解說牌、政府出版品、餐廳菜單、歌謠等。
台灣在母語教育方面,其實比別的國家起步晚。如果參考愛爾蘭、加拿大等國政策,母語政策往往不會全國一體適用,而是針對特定省份、縣市或鄉鎮進行不同規範,提供區域性法律保障,如此才能確保資源花在刀口上。
例如在通行特定母語的地區,依法規定公家機關需要為民眾提供母語服務窗口。透過法律保障,在特定區域提高母語的使用並提供公家資源、甚至是就業加分,也將增加年輕世代學習母語的誘因。
🔺2. 千萬不要妄自菲薄,想學馬祖話的人,或許比想像中多!
對馬祖話教材有興趣的人,其實很多!除了馬祖本地人,還包括福州族群在台後代、藝文創作者、文史工作者、或是曾經來馬祖工作、旅遊的許多朋友,都會受益於這份教材。
近年來,流行音樂團體除了進行閩南語、客語、原住民族語言創作,也不乏馬祖話的音樂作品(像是 小老鷹樂團 Eagle Baby Band )。甚至前陣子金曲獎的語言獎項爭議中,平時以台灣話、客家話創作的饒舌團體 勞動服務 Community Service ,也提出疑問,閩東話的歌曲應屬於金曲獎哪一種語言分類。這顯示,馬祖話的全國知名度和討論度,越來越高,未來也會受到更多關注。
🌊🌊🌊
語言做為族群認同、文化記憶的載體。學習母語,就是在進行文化傳承,以及提昇族群自信和認同,更是展現尊重多元文化的價值。國內各族群語言,包括台語、客語、各原住民族語、東南亞各語言,都陸續推動語言認證、普及媒體節目等,提升語言學習環境。
馬祖擁有「台澎金馬」唯一的閩東文化,是非常寶貴的資產,語言教育也不落人後。期待未來閩東語文(馬祖話)課綱實施的那一天!
#閩東語馬祖話
#國家語言發展法
悉聽尊便教育部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盼心理課納必修 提案高中生:望徬徨生命能被拯救
多數人聽聞社會甚或周遭發生不幸事件,包括交通事故、氣爆案或槍擊案,反應是擔心、同情與悲憫。但有極少數的人總是豎起耳朵,彷彿期待著槍聲四起,或諸如此類事件能層出不窮,可以拿來攻擊政敵,他們的監督方式係屬看報問政,除了嘲諷謾罵,沒有任何建樹,也提不出具體建議。
說真的,高雄市部分民代,所言所行其實遠不如一位關心社會的高中生。尤其是那位曾因 #雙重國籍而遭解職 的市議員,過去持有美國加州的房舍可能也還沒賣掉,不妨考慮移居到合法擁有槍枝的國度,享受打開報紙處處有槍案報導的興奮愉悅感,還能招待那些喜歡持槍射擊的同好議員同行,一起到合法靶場練習。這幾位市議員完全不用擔心失業,美國亞裔當選民代的比率愈來愈高,在前市長號召加持下,必能吸引海外粉絲瘋狂投票,高票當選。
———
我在朋友的臉書看到這則報導,一位高中生在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希望未來在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的課綱,能夠區分精神、心理疾病教育的學習單元,變成中學的必修課,讓學生可以認識精神疾病與症狀。
這個提議緣自於她的自身經驗,她在提案裡寫了以下內容:
「殺人償命是天經地義,不要假借精神病的理由搪塞,對死者不公平,縱然真是精神病也該給予死刑」、「明知自己有病不繼續治療,是為故意」,網友的留言,字字誅心。「『為什麼知道自己有病不去治療?』這是因為精神疾病病發的當下,患者通常是無病識感的,更甚是因為媒體的污名化,使他們的自尊心受挫,而不願去治療」
————
這些文字,看了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往往在悲劇發生時,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病患犯罪後多所指責與嘲諷,甚至認定是用來脫罪的藉口。然而,這樣的抱怨或貼標籤,無助於改變甚麼現狀。
這一兩年來,我熟識的朋友家中長輩出現了失智症狀,過去她見到我,總是親切問候:「老師,您來了啊!」急忙叫喚家人下來招呼我,隨著症狀加劇,她已經認不出我,也不認得家人,即便前一分鐘已經做了自我介紹。她坐在家中,侷促不安盯著旁人,常哭著說她要回家。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所謂 #最親近的陌生人 在現實中發生時是令人如此挫折難受。返家後,我閱讀了很多相關書籍,看了好幾部敘述失智症的電影和影集,希望能夠幫忙找到緩解的方式,或是當再次聽到那位長輩嚷著說想回家時,我能說安慰的話。
這位高中生想做的事遠比我還多,而且更有意義,她不只希望能夠理解或同理患病的家人,也希望能夠讓更多學生盡早認識精神疾病,未來或許能夠助人,甚或自助。
————
「我的家人是一個 #躁鬱症 患者,我希望能讓大家更認識精神疾病,」她語氣雖然平淡,然而若無其事的背後,是好幾千個在焦慮與恐慌下度過的夜晚。與精神疾病的第一次接觸,是在 #陳馨 就讀國中時。剛開始,她不明白為何家人會說出或做出許多令她害怕的過激語言或行為,「媽媽常會跟我說,家人只是生病了,但我不知道為什麼生病會出現那些行為」。她坦言自己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並不多,大部分的知識也多從網路習得,之所以倡議課綱應有精神與心理學相關內容,是與她個人的生命經驗息息相關。
除了精神疾病的認識,陳馨也重視心理疾病的 #自我覺察,在此次提案裡,她也倡議課綱應納入心理教育,讓學生有機會 #認識情緒、知道 #如何自我覺察和壓力調節,未來才有足夠的知識 #尋求專業協助,而不會因社會的異樣眼光而選擇獨自承受情緒困擾。
——————
報導連結: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316?fbclid=IwAR182C2ix3hVYl3TpPwt8Z-IeP6Qc8ho8IscAwbGGh8XlLzSDTXWvnq6BSk
#課綱
#躁鬱
#心理健康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悉聽尊便教育部 在 十餘年----看破教育部官員的無能,顢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但人微言輕,官員狂傲無能,台灣教育還是喪失了公平正義,培養人才的正道,只剩顢頇官員猶如跳樑小丑的演出,縱然台下觀眾噓聲四起,怨聲載道,狗官們仍一副愛看不看悉聽尊便, ... ... <看更多>
悉聽尊便教育部 在 [討論] 烏克蘭一年前直接投降的話,現在會? - 看板HatePolitics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