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搖滾之父——現在,他當然多了一個新的頭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Bob Dylan, 生涯寫了將近400首詞。
驚人的數量,直接體現在份量上,由大塊文化出版的中譯本,分為七冊,拿在手裡,就像磚頭一樣重(這不是誇飾)。
在一月號《文訊》雜誌寫了一篇書評,貼在這裡。
〈用藍調和詩歌唱醒了一個時代—10首歌讀巴布.狄倫歌詩集〉
《巴布.狄倫歌詩集》並不是一本書的名字,它的英文書名《Bob Dylan, The Lyrics: 1961—2012》簡單向讀者交代了幾個關鍵字:巴布.狄倫、歌詞選集,以及它所跨越的年份。
《巴布.狄倫歌詩集》也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套叢書的集合,繁中譯本將它劃分為七冊,每一冊在線性的時間序列中相連(這意味大歷史之河),並以不同的創作時期為分野(這代表個人的轉型與探索)。是的,想料理狄倫學(Dylanology)這門繁複的、處處鑄下謎語的學科,非得這麼大費周章不可,尤其在狄倫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
世人熟知的狄倫印象,是民謠歌手,是搖滾巨星,「作家」狄倫大抵只出過兩本書:1960年代摹仿垮世代風格,晦澀難解的小說《狼蛛》,以及發表於千禧年之初備受讚譽的回憶錄《搖滾記》。狄倫所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憑藉的仍是他的歌詞,或者說,歌詞中藏孕的詩意與想像力。
這套書集結了將近400首詞作,時間跨度從1961年狄倫發行首張專輯之前,延伸至2012年的晚近作品《暴風雨》。台灣的出版社邀集了詩人、學者與音樂人共同翻譯,期盼這七冊書能成為華人世界狄倫歌詞的最佳譯本。
要在短短數千字的規格內評論橫跨半世紀的歌詞,原先就不可能(另一個衍生問題是:我是要評論狄倫的詞本身呢?還是譯者的譯筆?),此外,在紙上「閱讀」歌詞也有其不適切性(倘若你是個從未聽過狄倫歌曲的讀者)。
比較實際的作法,是我拉出一條動線,它類似時間的廊道,有清晰的軌跡,讓人見證那個當初從明尼蘇達搭便車到紐約闖蕩的小伙子,如何穿透各種思潮的迴聲,遊走於不同的文化圈子,最終形塑出20世紀一面輝煌的心靈景觀。
這條廊道同時也收納了「時代的聲音」,即狄倫透過他自己的作品,替身處的各個時代拓印出的集體奮鬥、思索乃至於陷落。漫漫的時光中,新的聲光覆蓋上舊的,他的洞見和寓言,都在音樂休止處沖積成一片豐美的文字綠洲。
我精選了十首歌,它們是我理解狄倫的索引,也具備導讀的功能。
⚡️ 你是我繼續上路的原因(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 1963)
文學中有所謂的「行路文學」文類,音樂裡也有「行路歌謠」,以孕育狄倫的美國來說,行路歌謠可溯及山歌、草根民謠與源自南方各州的庶民音樂。〈別再多想,沒事了〉(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是歌者將踏上一條漫長孤寂的道路前(that long, lonesome road),和有緣無份的心上人別離的時刻,給自己的一次精神喊話:即使我在路的暗處,前方困頓難行,別多想,一切都會沒事的。
這首歌收錄於狄倫第二張專輯《自由不羈的巴布.狄倫》(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那時,狄倫剛抵達紐約的藝文漩渦格林威治村,與長他幾歲的女友談著戀愛,〈別再多想,沒事了〉洋溢出的樂觀,是他彼時的心境寫照。
⚡️ 如果上帝在我們這一邊(With God On Our Side, 1964)
美國總統就職宣誓的典禮上,新任總統手按《聖經》,隨著首席大法官宣讀誓詞,最後一句便是:「我祈求上帝的保佑。」(So help me God)美國以基督教立國,宗教與道德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兩大支柱,而宗教與道德,向來是狄倫詞作中探討的主題。
〈上帝在我們這一邊〉(With God On Our Side)收錄於狄倫生涯最富政治意識的一張專輯《時代正在改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時值民權運動方興未艾的燃點,狄倫在詞句間來回替換上帝的位置,有時祂與敵人(西班牙人、德國納粹)站在一起,有時又回到我們這一邊。
年紀輕輕的狄倫,世故老成地向人探問:什麼是正義?以上帝之名,是否惡也可以為善?
⚡️ 每個人都在做愛,就在荒蕪街(Desolation Row, 1965)
1960年代中期,狄倫「封印」了抗議歌手的形象,他戴上墨鏡,揹起電吉他,舞台上鋒芒畢露,轉型成一名搖滾歌手。《六十一號公路重遊》(Highway 61 Revisited)便是狄倫替吉他「接上電」(go electric)的產物,專輯中塞滿咆哮呼嘯的歌曲,唯獨收尾曲《荒蕪街》(Desolation Row)延續出道時的民謠語彙。我以為,這是狄倫刻意採用的編曲手法,如此,才能把那條街的故事說得完整,講得清楚。
《荒蕪街》長十一分鐘,比制式的三分鐘流行歌更有容量收納一長串的人物和奇想: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和奧菲麗亞,《聖經》裡的諾亞與撒馬利亞人,扮成羅賓漢的愛因斯坦,他們交相行走於荒蕪街,在那裡活了又死,死了又活。歌詞中有一句「我必須重新排列那些臉,再一一取上別的名號」(I had to rearrange their faces, and give them all another name)。
那條幽幽的荒蕪街,兩側貼滿浮浪者的臉。
⚡️ 星星不會墜落,去找點樂子(Goin' To Acapulco, 1967)
狄倫化身搖滾巨星的那幾年,有一支五人樂隊陪著他世界巡演,那支樂隊來自加拿大,當時名為The Hawks。1966年,狄倫騎摩托車時遭遇了一場車禍,逼使他暫離公眾視野,退回烏茲塔克的屋舍隱居、療養。
狄倫於是召來The Hawks(他們即將更名為The Band),陪他在地下室閉關寫歌,眾人洋洋灑灑Jam了一百多首,灌錄為傳說中的《地下室錄音帶》(The Basement Tapes),〈去阿卡普爾科〉(Goin' To Acapulco)是這段沉潛時期的產物。
阿卡普爾科是墨西哥的一座港市,以夜生活聞名。海港會引來水手,有水手上岸處就有妓女戶。「地下室」階段的狄倫不再文以載道(以現時的說法是:放下偶包),他在〈去阿卡普爾科〉換上一副輕鬆姿態,「她喜歡去巨大的地方,安頓在那裡等我靠近」(she likes to go to big places, and just set there waiting’ for me to come),明眼人都讀得出來,狄倫在暗示什麼。
⚡️ 愛只不過是個髒字(Love Is Just A Four-Letter Word, 1968)
狄倫初抵格林威治村,便與當時的民謠皇后(Queen Of Folk)瓊.拜亞相遇,1963年,兩人在金恩博士發起的「向華盛頓進軍」遊行中,一同上台演出,那是歷史性的一天—就在同一場遊行,金恩博士發表了震古鑠今的「我有一個夢」演說。
狄倫與拜亞的感情一如60年代的時局,起起伏伏。最早拜亞是狄倫的樂壇先進,很快地,狄倫的巨大名聲就淹沒了拜亞。1968年,拜亞錄製了一張全是狄倫作品的翻唱專輯《任何一個今日》(Any Day Now),包含一首狄倫本人未曾詮釋過的原創曲〈愛只不過是個髒字〉(Love Is Just A Four-Letter Word)。
「沒有比這更荒謬的了:愛只不過是個髒字」(there was nothing more absurd than that: love is just a four-letter word),錄音室裡,拜亞船過水無痕似地輕聲唱著。時至今日,狄倫從未在任何場合演唱過這首歌。
⚡️ 我自靈魂深處為你而寫(Tangled Up In Blue, 1975)
〈鬱結衷腸〉(Tangled Up In Blue)公認是整個70年代狄倫最好的一張專輯《血路斑斑》(Blood On The Tracks)的開場曲,也是狄倫做為一名「不可靠的敘事者」(Unreliable Narrator)集大成之作。歌裡,時間的概念消解了,昨日、今日、未來都幻化成一個浮想。
地域的限制也被打破,東岸、西岸、北方的林地、南方之城、布魯克林的蒙塔格街,美國各地處處是歌者搜索舊情人的所在。在那既被濃縮又無限拉長的時空中,狄倫安插了各種可能性,他在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之間轉換自如,也在「說的」與「唱的」之間自由擺盪(其實,你要說這是一首饒舌歌也沒有問題)。
「夜晚的咖啡館樂聲迴盪,革命在空中飄揚」(there was music in the cafés at night, and revolution in the air),狄倫如此形容地下室的同黨們。越戰結束的年代,他們藏身在那裡發出抒情的噪音。
⚡️ 魔鬼或上主,你得服事某個人(Gotta Serve Somebody, 1979)
狄倫是猶太人(另一位頗具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拿大詩人歌手李歐納.柯恩同樣是猶太人),70年代晚期他受洗為基督徒,個人創作跟著宗教信仰而變動,帶來所謂的「宗教三部曲」,1979年的《慢行列車駛過來》(Slow Train Coming)正是第一部,專輯封面清楚出現了十字架。
雖然信的是神,狄倫比誰都知道他的歌是唱給世俗大眾聽的,他在〈你得服事某個人〉(Gotta Serve Somebody)創造了一種眾生平等(或者,眾生同樣精神匱乏)的世界觀,無論名醫或董事長、街頭太保或高官巡警、喝威士忌的或啃麵包的、打地舖的或睡彈簧床的,每個人都得服事某個人,向他告解,赦免自己的罪。
諸多人物角色中,包括用毒的性成癮搖滾樂手、叫Bobby的或叫Zimmy的,狄倫毫不避諱將自己置入這首歌的情節座標內,反正上主會保佑他的,他沒在怕。
⚡️ 活在政治掛帥的世界(Political World, 1989)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坦克車駛入天安門,冷戰告終,蘇聯即將解體。種種價值瓦解而待重新建立,狄倫彷彿大夢初醒似的,回到他擅長的政治歌曲領域,〈政治掛帥的世界〉(Political World)依他自己的說法是:「這幾乎像是〈上帝在我們這一邊〉的更新版本。」
狄倫用激烈的、帶著攻擊性的言語,拆解那政治掛帥的世界:愛沒有生存的空間、智慧被關進監獄裡、慈悲被除名流放、勇氣是很久以前的事。他這樣不留情面把現實端到世人眼前,要人好好逼視它,那股憤怒與憂心,直追出道時寫下的〈戰爭大師〉(Masters Of War)。
如今,時間又過了三十年,這世界變本加厲的,只剩政治。
⚡️ 人群很瘋狂,時代很奇怪(Things Have Changed, 2000)
〈今非昔比〉(Things Have Changed)是狄倫替電影《天才接班人》(Wonder Boys)譜寫的主題曲,電影主角是一名遇上寫作瓶頸的小說家(多麼熟悉的遭遇啊)。狄倫先到剪接室看了毛片,替歌曲準備寫作材料,後來完成的成品中,歌詞不無對電影的指射(譬如,他明白提到了好萊塢),由此我們可以理解,身為一個商業市場上的創作者,狄倫很清楚知道自己服務的對象是誰。
〈今非昔比〉發表於1997年的《遺忘的時光》(Time Out Of Mind)與2001年的《愛與盜竊》("Love And Theft")之間,正值世紀的交界,狄倫在歌中編織了一幅世紀末的圖像:「世界將會爆炸,如果聖經正確無誤。」「我站在絞刑台,隨時等待地獄大門洞開。」
整首歌的核心是這四句話:「人群很瘋狂,時代很奇怪。我曾經介意,然而今非昔比。」(People are crazy and times are strange. I used to care, but things have changed.)律動的韻腳中,狄倫冷眼旁觀著,他已經是過來人了,不會隨意掉入興奮的陷阱。
⚡️ 褪色的歌謠,沉入深藍的海底(Tempest, 2012)
2011年,狄倫在眾人千呼萬喚下首度來台演出,隔年,他發行生涯第三十五張錄音室專輯《暴風雨》(Tempest)。往後幾年,狄倫接續帶來另外三張專輯,卻都以翻唱曲目為主,因此存有一個可能性:《暴風雨》不無可能,會是狄倫最後一張以原創曲目為主的作品。
專輯同名曲〈暴風雨〉是一首長篇敘事詩,狄倫扮演一個老練的說書人,娓娓講述鐵達尼號沉船的故事(無獨有偶,《荒蕪街》也曾提到鐵達尼),狄倫在史實中融入他擅長的超現實意象:注滿淚水的酒吧、張開大門的宇宙、夢中下沉的船身。
「大船乘著海浪向前,航向一個預言中的黃金年代。」其實,狄倫自己也是一艘大船,一艘破冰的大船,打破了民謠與搖滾的疆界,粉碎通俗歌謠和嚴肅文學的界線。他用文字構築出一座座迷宮,文體自成一個江湖。
曾有人問他:「你的歌都關於什麼呢?」狄倫給了一個很狄倫式的回答:「哦!我的歌啊,有些關於四分鐘,有些關於五分鐘,還有一些,無論你相信與否,關於十一或十二分鐘。」
是啊,別忘了,狄倫文字的質地再好,負載的思想再精純,那畢竟是歌詞,與歌曲一體雙生。放在紙上閱讀,只得其一半,想完全潛入那條時間光廊,被狄倫的「聲音」醍醐灌頂,你仍得用聽的。
(註:文內歌詞中譯,取自馬世芳、陳黎、張芬齡、葉覓覓、崔舜華、蔡琳森、曾珍珍、余三奇、楊嘉的譯作)
悲戀的公路簡譜 在 藍莓媽咪【日文繪本親子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在羅馬
【羅馬】一早六點半在羅馬的晨曦中起床,梳洗一下,民宿媽媽特地幫我們在庭院準備了早餐,雖然我不懂義大利話,民宿媽媽也不太懂英文,但義文和英文還是有些共同的語幹可以猜意思,這就好像日文和韓文的概念,雖然我沒正式學韓文,但用日文的文法結構大致可以猜出韓文句子結構的意思一般,只是溝通咖啡、牛奶口味、穀片都沒問題,主菜我聽成貝果,結果拿來是水果派,不過我們也是入境隨俗,民宿媽媽準備什麼我們就什麼都吃光光,只是義式咖啡真是媽媽咪呀地好苦呀。
晨起時從房間往外看陽光燦爛以為很熱,但到了庭院發現涼涼的,雖然陽光溫暖,但是不會流汗的乾燥大陸型氣候,一早的氣候讓人心曠神怡,一家人簡單的歐式早餐滿足了旅人雀躍不已的心情。
吃完了早餐,民宿媽媽幫我們打了車到羅馬機場取了車,接下來就是我們在義大利的自駕之旅了。兩年前挑戰了法國和德國的縱橫自駕,那時法文還有點通,德文和英文很像也能猜,這次義文語文完全不通,今天某人要開車載我們去義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納地區,我們母子三人超級抖呀。
中午我們先至曾是古羅馬帝國屬地的歐維耶多吃午餐,這裡保存了許多中世紀的風貌,很適合漫無目的的散步,我們緩緩步行至山上參觀了義大利哥德式藝術代表的大教堂。早上明明是舒適怡人的氣候,中午太陽還是像台灣一樣毒辣,只是山城有微風徐徐,所以並不會覺得特別黏膩。
緊接著,下午我們驅車前往皮恩札,雖然主要是參觀建立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玫瑰窗仿羅馬式大教堂,但無意間看到了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拍攝景點,這是我孩提時期與「羅馬假期」並列為最愛的電影之一,當山城裡的老建築裡突然傳來主題曲「殉情記」的旋律時,那熟悉的曲調彷彿帶著我搭乘時光機回到了童年,幼年時覺得距離遙遠、此生不可能到達的羅馬、義大利⋯,沒想到長大之後我有能力了,現在已經可以帶著孩子一一造訪了,而且義大利還是我二度回訪呢,想來就覺得幼年時多多作夢,成長的路上一路有夢相隨,等東風已備時再去實踐孩提時的夢想,這真的是件人生最大的滿足了!總之,走在山城小道間,巧遇了最愛電影的拍攝地,這實在讓我太感動了,一路上我想著「羅密歐與茱麗葉」和暑期媽媽日文班一起共讀的「野菊之墓」都是初戀剛萌芽,卻被流言蜚語硬生生把芽給掐斷了,最後卻斷送性命而不得結合的悲慘故事,不知該怎麼說呢?悲劇似乎比起喜劇總是能在我的心裡停留很久很久⋯。總之,真覺得今天一整天都值得了,下山取車前趕快去買瓶葡萄酒,紀念我實現幼年夢想的這一天。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托斯卡納古都錫耶納,沿路的公路景觀非常優美,這是我們在亞洲看不到的麥田精緻,在陽光普照下麥田顏色深淺濃淡譜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這般的風光秀麗倒是讓我們想起去年在雲南看到梯田景觀也是非常壯觀。我們討論起今天的義大利自駕和兩年前從南法一路開到德國的旅行,雖然法國高速公路更筆直更好開,但義大利的山城風光一點都不輸南法,而且租車費、過路費反而更便宜,食物也算美味,餐費也不像法國般高昂,停車場都有許多乾淨的公共廁所,不像法國上廁所一律要付費,麥當勞廁所還要有消費才能得到廁所密碼進入呢!不僅如此,義大利餐廳服務員和人民比起法國都更友善,除了公路偶有崎嶇不平外,沿途景致更是風光明媚!
晚間搭乘了長長的山城電梯進入錫耶納歷史地區,這裡是1995年登記的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最有名的是號稱全世界最美的貝殼廣場,旁邊則是向著天際的磚造鐘樓。廣場再往上走就是大理石條紋與馬賽克裝飾的大教堂。無奈我們對基督教歷史並不清楚,所以只能用有限的歐洲史知識來欣賞這些藝術品,就像我們不懂歐洲語言,這是兩次來歐洲旅行都覺得我們深感隔靴搔癢的地方,走在條條交錯到讓人容易一轉身就迷路的巷弄與階梯間,讓人彷彿置身於義大利的美術史之中,遙想著古羅馬帝國的氣勢磅礴,內心不禁暗暗許願,希望兩個孩子在習得了英日文之後能再多學一個歐洲語文,這樣擁有四語不僅可以應付將來日新月異的世界脈絡,而且更可以幫助我們今後更融入歐洲旅行生活。
晚餐我們在錫耶納找了一間網路推薦的米其林一星餐廳,餐後就下山在市中心找了間非常棒的民宿裡,抵達時已經夜間九點半了,我們不見老闆蹤影,而是留了字條讓我們自動開門入住,我們錢都還沒付,老闆就這麼放心讓我們完全自己來,這反而讓我們有點手足無措,這幾天從完全控制的社會主義中國跳到完全自由信任至上的義大利,除了住房信任外,還有停車也是停車時間自己決定停多久就投多少錢,然後再把收據放在車窗內就好,不會有人一一監督各個檢查,如此這般的信任與尊重,更讓人民學會潔身自愛、並且看重自己,我想這就是東西方自小體現在生活教育中的不同吧。希望我們的孩子也能養成對得起自己良心的習慣,而不是處處想揩油或是哪裡有好處就想偷雞摸狗一番,這樣我們的社會就不會處於一種不信任的嚴防機制中,回頭想想我們是不是從小就是活在動不動就會被扣分、被罰寫的教育制度下呢?長大之後自然戴著不信任的有色眼鏡看人呀。
悲戀的公路簡譜 在 趙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音樂武俠 >
趙傳 華語樂壇經典傳奇 獨一無二音樂武俠
潛沉十年人生路 音樂絕學傾力而出
直接高亢的嗓音 唱盡男人淬鍊成長的甜酸苦悲
品嚐欣喜 學會負責 經過沈澱 悟得闊達
十年生命歷程內化為音符
唱出男人真實的心境 言語表達不出的愁困
十本失傳樂譜 十種音樂秘笈
1.《音樂武俠》修練多年的俠客輕功
這首開門歌來自一個街邊做麵包老人的靈感,對應出人生中每一種行業都需要全心投入的真功夫,數十年的真誠修為才能無愧於心的表現出游刃有餘的心靈境界也才能以此戰勝苦悶的生活,快樂又自在的生存在人間。
2.《謝了 愛》浪跡天涯的黯然銷魂掌
愛情像一部心中無法下片的電影,在最初的甜蜜到無形誕生的心魔,都一起存在余回憶和現實之中,不論是無法忘記的真心,還是事過境遷的一聲嘆息,都是這部影片最寫實的一部分。
3.《那女孩的曾經》回憶經脈的點穴神功
在愛情裏,我們都是另一個人的現在進行式,也是別人的過去式,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複數的曾經,才能從這時候往回看,看到自己的真實和渺小,也因為是曾經,才應該更珍惜對方。
4.《淚傷》痛入心脈的七傷拳
在愛情世界的一滴淚,和記憶的疤痕,像是跟隨在生命中的幻影,需要多年的智慧才能釋懷,每一個人都在修煉著。
5.《366天》虛實難分的醉八仙
一年365天,愛情記憶的閏年。第366天,像是特別額外的日曆,虛幻又實際的存在於自己的生命之中,在某個陰天或是某個頂樓的黃昏裏會跑出來,和自己的理智打招呼,然後讓人心醉也心碎。
6.《空城記》超凡入聖的彈指神通
台北的街燈101高樓,在黃昏黑夜裡安慰多少寂寞地回家的路人?最初的街頭景象和每一個熟悉的地標,記錄著台北人心中的記憶基因,從小孩到老人、從情人到陌生人,我們都是這樣走過這些日子,街頭千萬個旅行者煩忙華追尋下一個目標,但只是沒有了妳,台北只是一座空城。
7.《兩極》孤單境界的太極棉拳
開往公路的敞篷吉普車,通往人生的協和寧靜之極地,沒有人跟隨也沒有關係,我們都要跨越孤單境地才能到達快樂小鎮,就算一路上有沙漠和仙人掌的刺,也會終於走到夢中的綠洲。
8.《柳毛掛鍊》笑鬧江湖的巷弄武藝
用眷村的俚語,所謂春點刻畫出一個平凡的故事,像是老台灣的經脈呼吸一樣自然,裏個眷村男子的對話,年輕的率性和熱血,追求漂亮女孩的生動語氣創造出這一首好玩歌曲的精華。柳毛掛鍊是一毛都沒有的窮困的俚語,而即使是這樣的人生,還是值得每一個人活的自由自在。
9.《午門之舞》浪漫熱情的凌波微步
北京城的浪漫一頁也是一段年輕熱血的甜蜜故事,因此,所有的紫禁城元素都不會少,在那一年的月亮下,一對跨越禁忌的地圖中婆娑起舞的戀人,創造出這一首情歌的舞步,也在危險中尋找幸福,在看似空虛的回憶中踩著回味無窮的年少歲月。
這是趙傳自己的真實故事。當時未婚的他和女友約天安門前相會,二人牽手依偎地散步著,走到午門時,他們突發浪漫地在傳哥歌聲陪襯下,緩緩地舞了起來。夜晚的月空、森嚴的庭園、旋轉的愛情,這情景讓傳哥難忘。
10.《簡單東路》化繁為簡的少林長拳
靈感是單純的人生,音符是輕鬆的節拍器,我們都是路上的平凡背包客,人世間悠游自得或是心事沉重其實都靠自己選,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最真的心和最簡單的快樂,不是嗎。
悲戀的公路簡譜 在 夜夢薩克斯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悲戀的公路 11. 離別之夜12. ... 最後的火車站台語薩克斯 ... 南廷薩克斯風2021年11月13日· 秋風夜雨(C)-南廷薩克斯風館大師兄Tenor薩克斯風教學(簡譜) 以上就是這. ... <看更多>
悲戀的公路簡譜 在 夜夢薩克斯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悲戀的公路 11. 離別之夜12. ... 最後的火車站台語薩克斯 ... 南廷薩克斯風2021年11月13日· 秋風夜雨(C)-南廷薩克斯風館大師兄Tenor薩克斯風教學(簡譜) 以上就是這. ... <看更多>
悲戀的公路簡譜 在 台語歌真正正字歌詞網| 《悲戀的公路》Pi-luân ê Kong-lōo 的推薦與評價
3.通過即席唱譜者,如被發現課本注有do re mi 簡譜- 撕破課本,罰站,死當。 4.我那屆開始要筆試,除行板、中板音樂術語外,題目超難又瑣碎,涉音樂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