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劃出情緒的界線之後,連帶也會把人際的界線劃出來。
當孩子理解到情緒是自己的,別人沒有義務要負責時,漸漸就不會把不相干的人給拉進來一起背黑鍋,並且會認知到:「別人是別人,我是我。我的情緒是我的責任,我可以找人分享、傾訴、找方法解決,但是不應該遷怒別人。」
摘錄自《#心理韌性》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是否能設定情緒界線,是一個人成熟的指標之一。但前提是,這個人是否對自己的情緒有覺知,還是避之如蛇蠍,這跟我們昨天的直播有關。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408988380365764
以情緒為基準,人際界線便呼之欲出。親子之間的界線劃定,在我們的文化中是更不容易。
因為篇幅所限,這篇文章是這系列的最後一篇了。祝願您,有清楚的界線,也能深刻地連結!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4325645837451693
... ... ... ... ... ... ... ... ... ... ... ... ... ... ...
如何設定情緒界線?
【文/ 陳品皓】
人際跟情緒是一個重要又複雜的議題,因為社交的品質會影響情緒,而情緒的展現也會影響社交的結果,所以講到人際或社交,就免不了要談到情緒。情緒管理是一生的功課,本章節我們就來聊聊,如何一方面處理孩子的情緒,一方面幫助他建立人際關係的基礎─人際界線。
許多孩子在情緒當下的行為跟反應,往往不是故意如此,而是因為在自己的情緒狀態裡卡住了(值得一提的是,當孩子情緒卡關時,不用多久大人的情緒就跟著當機了,彼此像是有連鎖效應一般),而某些情緒行為,就跟界線有關。我從事心理治療多年,常會看到親子間發生跟界線有關的情緒衝突,讓家長很是苦惱。說到這邊,你心裡可能會先有一個大大的問號:什麼是界線啊?我知道人跟人之間會有距離,但什麼是人際的界線?
■ 人際界線的定義
所謂的人際界線,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就是人跟人之間存在一種隱微而抽象的心理邊界,這種邊界劃分出了「我」與「你」的心理空間,當我們待在自己的空間中不被侵犯時,就會感到自在。
這種人際邊界跟空間大小與強度,會受到彼此的關係、互動、喜好而有所差異。當彼此關係愈親近時,通常這種界線也會顯得模糊一些。舉例來說,我們跟認識很多年的死黨聊天,說話方式跟姿態比起跟上司說話,一定很不一樣。前者的人際界線是比較靠近且重疊的,後者就有非常明確且清晰的分際,你會跟死黨開的玩笑,不見得會跟上司說。
大多數時候,我們跟外人、不熟識的人互動,界線是很清楚的,你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否則就會有人說你沒禮貌(某種程度上,禮貌就是一種對界線的規範)。由於我們跟家人生活在同一個空間,有很多的交集與很親近的關係,所以彼此的界線就有許多重疊。
■ 家人間緊密而模糊的界線
對絕大部分的孩子來說,跟主要照顧者(通常是母親,為方便閱讀,以下幾段以母親為代表)的界線重疊會比其他家人多上許多。這是因為通常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世界,就是母親,所以孩子跟母親的關係,從一開始就密不可分,直到他慢慢從母親身邊向外拓展。因此,當孩子出現任何情緒時,由於母親是孩子心理上最貼近的對象,往往很容易首當其衝,承受孩子最直接的情緒;而孩子心裡不敢對別人表達的情緒垃圾,都會一股腦的丟向母親。這是大多數孩子的正常現象。
但是媽媽也是人呀,也會有自己的心情,情緒容量也有上限;要是孩子毫無節制的一直把負面情緒丟到媽媽身上,等到超過可以負荷的程度,那就是大爆炸了。但因為心理界線太過親近的關係,所以孩子往往把負面情緒丟到媽媽身上,對爸爸反而相對少一點。所以,很多母親經常會抱怨:「孩子都不對爸爸凶,只對我凶!」「這孩子真的很會折磨我,爸爸來他就不敢說話。」
孩子生氣或鬧脾氣時,總會習慣把情緒一直丟給母親(當然也有相反的情形),直到兩方都爆炸為止,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導致彼此更進一步的衝突,最後關係變得一團混亂、糾結、對立,陷入解不開的僵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跟孩子相處時,會發現孩子人前人後不一樣:人前客客氣氣、人後天天生氣。這是因為界線不一樣,尤其跟家人之間,這種緊密而模糊的關係就更明顯。
■ 劃定情緒界線
更進一步說,有些比較自我中心的孩子,有時也會不加思索,就把自己的情緒丟給別人,通常這些原始的情緒都很有殺傷力,會讓人感到相當不舒服,因而造成更多的衝突。
有鑑於此,除了前面談論自我覺察時分享的方法外,我們面對孩子一股腦往外亂丟情緒的狀況,也需要一些現場可操作的方法,幫他設定情緒的界線。
當劃出情緒的界線之後,連帶也會把人際的界線劃出來。意思是當孩子理解到情緒是自己的,別人沒有義務要負責時,漸漸就不會把不相干的人給拉進來一起背黑鍋,並且會認知到:「別人是別人,我是我。我的情緒是我的責任,我可以找人分享、傾訴、找方法解決,但是不應該遷怒別人。」
現在看清楚這樣的狀態後,當我們看到孩子把情緒一股腦丟到主要照顧者身上時,或許可以考慮試著劃出彼此的界線。
■ 建立情緒界線的簡易方法
有關建立情緒界線的方法很多,在此和你分享任何場合都能使用(但不是唯一)的方法。當孩子差不多中高年級以上,在你面前大吵大鬧、口出惡言或作勢攻擊、情緒暴衝的時候,可以很簡潔的問他:「你現在是在對我生氣嗎?」「你在對誰生氣?」(如圖示)
這兩個問題意思差不多,內容簡單,實際上又很不簡單。因為這問題其實是在問孩子:「你現在是把你自己的生氣,丟到我身上嗎?」這隱含一個重要的訊息:「我跟你不同,你目前在情緒中,而且讓我感覺到,你把自己的情緒丟到我身上了。」透過這種詢問,把孩子沒自覺就丟出來的情緒,做適度的切分與釐清。
生氣是加法,大人的生氣是加法,孩子的生氣也是加法;彼此生氣時,情緒就會愈加愈往上。因此家長在試圖透過問句劃定界線時,請盡量不要火上加油,只要努力做到雙眼凝視、表情平淡、語調平和三原則,減少詢問中的情緒刺激量,就是把加法變減法(不是不生氣,只是不表現生氣),避免加法帶來進一步的對立。因此,家長可以很淡漠的看著孩子的眼睛,語調平靜的說:「所以,你現在是在對我生氣嗎?」
之所以要搭配雙眼凝視、表情平淡、語調平和,是因為當我們無表情的看著孩子時,和平常是很大的反差,很快引起孩子的注意,這時候,我們說的話才會被聽進去。
當我們發現孩子已經在看自己的時候,就可以平緩的問他是不是在對我們生氣。由於這是封閉式的問句,孩子往往會被局限在「是」或「不是」的選項中,不管他是否回答,心中都會因為這問句而引發覺察,開始意識到彼此的界線。
■ 釐清情緒的責任歸屬
透過問題的釐清與嘗試建立界線之後,孩子可能會因此覺察到大部分情緒是自己的,而不是對方的,這種體察也會讓他比較收斂一些。此時大人也比較有機會緩和自己被攻擊的怒氣,能將自己慢慢調整回相對平靜的心理位置,再決定是否要引導孩子看清楚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回答「是」或「對」,擺明表達就是對你生氣的時候,家長可以進一步問:「你為了什麼原因對我生氣呢?」「你憑什麼對我生氣(切記語氣平緩)?」這樣問的目的是引導孩子思考,現在他對你生氣是無理取鬧,還是理由充分?釐清引發情緒的責任歸屬。
孩子生氣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沒寫功課被家長罵;可能是因為跟同學吵架,忍耐到回家後才爆發;也可能是氣家長沒有幫忙寫作業……不管原因為何,孩子都因此體察到自己的狀態、情緒跟責任。
如果孩子回答「不是」,往往心中對家長還是有情緒,只是沒有勇氣承擔直接說的後果,也可能是孩子發現自己生氣的確不完全是家長的責任。這時家長同樣可以帶著他討論情緒出現的原因。
對於中高年級以上的大多數孩子來說,在衝突中劃定情緒界線是需要慢慢學習的過程;對於家長來說,劃定情緒界線是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多了一個理解孩子的角度,以及能夠回應的方法。這方法有助於引導孩子建立情緒界線,也可以樹立家長的威信。而適度的界線,有助於人際關係的品質,擴充心理韌性的資源。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心理韌性》
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的感的孩子
https://cplink.co/OoDZUw3B
親子天下
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ingtw
陳品皓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情緒界線 定義 在 拉拉手在一起。兩位太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王從小是個愛閱讀課外書籍的人,學校的書不知為何怎麼都讀不好,上課老是打瞌睡,放學後倒是很喜歡往書店,圖書館,甚至夜市裡的小書攤也是我喜愛待的地方,還記得一個暑假可以把圖書館的借書證蓋上許多章,整天抱著書讀,沒有吃飯也沒關係。(真是體現廢寢忘食)
等到出社會賺錢以後,不論工作多忙,床邊,隨身包裡,總是會有書,
(太太還為了讓我出門不帶書把我的包包都換小包)
家裡的IKEA 書櫃不堪重量,壓歪了再換,不論我在世界各地工作或旅行,書店一定是我會去的景點,帶回來的紀念品也一定有書。五年前和前任在北京分手的淨身出戶,行李一半是書。
以前王老爹看著我的書櫃都會覺得我浪費錢,看完了的書再次翻閱的機會也不多,但就是捨不得,算一算真的會嚇到,以老王當年賺錢的速度,上百萬的買書錢真的是黃金屋了。(要是當年都拿去買台積電現在是否閒雲野鶴了哈
但閱讀習慣倒是他以身作則的身教,我們父女兩過年就是各自看各自的書,一個農曆年可以讓我看完幾本小說。
後來是真的練習了斷捨離,將書櫃裡幾百本幾百本的書捐給需要他們的人手上。
如果今天有個題目問我 看書有沒有讓我更富有?一定有。
不然我不會如此低級搞笑還可以那麼讓太太喜歡,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如今你的氣質裡,藏着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
今年的國際書展因疫情再次取消,老王有許多從事文化出版的朋友感到挫折,為書展辛苦那麼久,卻得到這樣的結果。大家都在練習跟這個疫情生活,老王也是。
那,能支持他們的方式就是繼續閱讀,再把書買好買滿!
#太太不要罵我家裡書又堆滿滿了
太太在圖書館的表情就是沒有在餐廳好😆
之前有粉絲問過老王看了哪些書,附上2020年老王的閱讀書單
#2020閱讀書單
1.心念的力量 The Dalai Lama’s Cat3 David Michie
2.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李崇建
3.達賴喇嘛的貓 The Dalai Lams’s Cat 1 David Michie
4.時間的陷阱 楊定一
5.轉變之書 威廉.布瑞奇
6.禪學的黃金年代 吳經熊
7.愛對了,用正念滋養的親密關係,最長久 一行禪師
8.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人生整合課。如何過你想要的人生 Steward Friedmann
9.劇本 影視寫作的藝術 技巧和商業運作 Richard Walter
10.李國修 編導演教室 李國修 黃智凱
11.編劇與剪輯 高鳴晟
12.心經 章成
13.週轉愛的人 趙翠慧
14.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陳立飛
15.跟TED學說故事,感動全世界 Carmine Gallo
16.駕馭金錢 Money, Know more Make more Give more Rob Moore
17.好萊塢劇本策略 (電影主角的23個必要行動) Eric Edson
18.讓時間陪你慢慢變富 李笑來
19.超棒電視影集這樣寫 (Writing the Tv Drama Series) Pamela Douglas
20.變老的勇氣 岸見一郎
21.如何在鏡頭前表演 托尼 巴爾
22.紅頂商人 高陽
23.覺醒的你 麥克 辛格
24.人生成敗的靈性七法 Chopra
25.微小記號 王聰威
26.吃飽睡飽人生不怕 瞿欣怡
27.鬼地方 陳思宏
28.真實的幸福 Martin 賽利格曼
29.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實踐篇) 褚士瑩
30.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 褚士瑩
31.你拿什麼定義自己 查爾斯韓第
32.大象與跳蚤 查爾斯韓第
33.旅行與讀書 詹宏志
34.走在夢想的路上 謝哲青
35.人生下半場更精采 Ken Blanchart
36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Designing Your Life Bill Burnette
37.超覺靜坐的力量
38.防彈飲食 The Bulletproof Diet Dave Saprey
39.超強人脈術 本田直之
40.他們為什麼活到99 (史丹佛百年調查
41.投資人宣言 威廉 伯恩斯坦
42.我如何真卻理解世界 Hans Rosling
43.賺錢,也賺幸福 : 讓你累積財富、享受人生的理財魔法書 麥可.勒巴夫(Michael LeBoeuf)著
44.人生勝利聖經 : 向100位世界強者學習健康、財富和人生智慧 提摩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s)著
45.守衛你的情緒界線 : 溝通減壓法十招,讓人際關係不再左右為難、疾病不上身 /賴宇凡著
46.柏拉圖和笛卡兒的日常 : 法國資深哲學教師的17堂思辨課 愛蓮娜.派基納(Hélène Péquignat)著
47.如果柏拉圖也有Podcast : 20位古希臘哲學家給現代人的生活思辨 馬克.維農(Mark Vernon)
48.快樂,多10%就足夠 : 一個明星主播如何解除壓力、停止自我批判,並保持正念的靜心之路 丹.哈里斯(Dan Harris)
49.用12個習慣祝福自己 褚士瑩
50.企鵝都比你有特色 -給自己的10堂說話課 褚士瑩
#大家有好書請留言推薦給老王
#居然看了五十本歡迎出版社送書給我幫你推廣哈
///
▲ podcast l #兩位太太
🌈 #兩位太太IG追起來 🔍 twotaitai
www.instagram.com/twotaitai/
情緒界線 定義 在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情緒勒索
過年期間,我把這本書給看完了,才驚覺,原來情緒勒索的定義可以這麼明確,原來,連我們自己都會勒索自己。原來,我們最愛的人、最在意的人,最能輕易的勒索到我們。
可怕的是,同理反觀,我們也會在無意識下,不小心的勒索到了最愛我們的人。
看到後來我覺得頗有感受,趕快又找了周慕姿的情緒勒索一書來讀,裡面更詳細的說明了“情緒界線”。很多我們以爲的剛剛好的要求,與對權益的模糊認知,都會讓我們超過那條情緒界線,超過了,不僅讓雙方痛苦,也會讓關係無所進度。
我相信這兩本書搭在一起,大概可以釐清自己在一場勒索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犯下的慣性錯誤。非常推薦大家,不過書本滿厚的,所以我想明天晚上直播,可以試試在一小時內,大概分享完這倆本書。
我自己個人很容易陷入家人的勒索裡,但現在回想,總是用頗暴力的方式走出那場陷阱,可其實,還有其他更軟性的方式能解開這個索與求。
週日晚上10:00,線上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