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課程的構想】《心理學與心理諮商的概念認知地圖》
。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上線上課程
我現在想到的題目與方向是《心理學與心理諮商的概念認知地圖》
#心理學與心理諮商的概念(一小時)
1.簡介「心理學在學什麼」的整體概念,即「生理-身體-心理」及「個人-家庭-社會-文化」。學科:認知、人格、社心、知覺、生理、發展和變態心理學。
2.心理學的應用分支--心理諮商
以時間軸(過去、現在、未來)對心理諮商四大學派做簡介,「不同理論怎麼看一個人」,以致產生什麼人性論、發展軸、自我成長與治療方向,最後產生相對應的目標與技巧。
小結:「人心」的持續性發展
#心理諮商怎麼進行?(一小時)
承上,實際的心理諮商怎麼進行,以一簡單案例說明可能的互動
1.認知性的晤談架構(傾聽、問問題、議題詮釋、諮商目標),短期諮商—採取「認知行為、焦點解決」為主。
2.諮商關係的互相影響(移情、依附與矛盾情緒的探討),長期諮商—採取「精神分析、自我成長」為主
3.結構的VS非結構的(如遊戲治療、音樂治療、沙遊…主要針對兒少及情緒表達困難者)
小結:百種人百種狀態百種方法,而對他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
整體而言就是「概述」,而且盡量生活化語言說明
時間很短,主要是想讓有興趣的人或助人者,對心理學及心理諮商有個「認知地圖」,大致有個了解,之後再依個人興趣自行研讀進階的書。
。
形式就用Google Meet,一次一小時內,每堂課100元
因為現在免費版的Google Meet自6/28起,3人以上會議只限使用一小時內。
開課會利用假日或平日晚上吧
。
先討論看看,各位有什麼想法嗎?
情緒表達 理論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朋友不讓我孩子加入,孩子當下非常難過,我該怎麼處理比較好呢?】
羅老師您好,目前在教育小朋友上遇到個問題,因為我的小朋友很愛找其他小朋友玩(目前快五歲),但有時候小男生跟小女生可能玩法不同,班上有位小女生的個性也是比較有主見的個性,會規定玩伴有誰可以參與,有次班上有活動,我和爸爸一起參加,中途有小朋友自由活動時間,那位有主見的小女生她們有三人團體一起在丟球,我們家小朋友就跑過去想一起加入,那位小女生不讓我們家小朋友加入,然後他當下就非常難過。
請問這樣的情形,我要如何告訴小朋友,他才能比較能接受呢?而且班上家長們有時候會大家約一起假日公園溜小孩,變成我們參加活動就有點擔心,要是遇到同樣情形,我們當下要如何處理比較好呢?非常感謝羅老師。
…………
你好我是羅老師。
1 要處理以上的問題,首先媽媽內在要安頓好,才好處理孩子;要了解「有時候別人會跟你玩、有時候不會」是在人際關係發展上一定會遇到的事情;但人家不跟你玩,不代表人家不喜歡你、或自己不受歡迎。若我們對這件事情是接納的,我們會比較容易安撫孩子。
2 安撫孩子的方式,要「先連結感情,再處理事件」;先不要急著跟他講道理,但要同理他的情緒,並嘗試用語言說出他的感受,例如說:
「XX不讓你參加,你有點難過是嗎?(停頓)... 媽媽知道。」
「XX不讓你跟他們一起玩,你有點失望對不對?(停頓)... 媽媽瞭解。」
「媽媽知道你有點難過、有點失望喔,媽媽也沒有辦法可以強迫他們要跟你一起玩,但媽媽可以陪著你、休休你。」
用同理的感受、緩慢的語調說出我們關愛的話語,通常這樣孩子會感到被理解、被安慰,心情就會好些。(ps: 這是在他沒有很激動的情況下)
然後,等到他心情好一點,再引導他去做其他事情,或是跟其他人玩。
3 但若他當下情緒很激動,或是跟他越講他越激動,則建議先不要說太多,但牽著他的手、以和善且堅定的態度帶他離開現場。這就是我常建議家長當遇到孩子激動時,記得「不要坐以待斃,離開這傷心地」。因為在高亢情緒下,孩子可能什麼話都聽不進去,所以大人這時候若能「少說、多做」,先把他帶開,會避免影響到別人和自己的情緒。在公眾場合做教養,以不影響到別人為原則,這是一個比較妥善的處理方式。
4 避免超理智講道理:其實,孩子剛開始遇到這種事情會感到難過,是必然的。注意不要用講道理的方式來嘗試說服孩子,例如:
「沒關係!勇敢一點!他們不跟我們玩,我們跟別人玩!」(他就覺得有關係啊)
「不要傷心!我們去玩別的!」(他就很傷心啊)
「哭什麼?不要哭!我們去跟他理論!」(不可以哭喔?原來傷心是不能哭的是嗎?)
這些話語都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表達是被否定的,容易讓他慢慢認為表達感受是不好的,以致慢慢養成「壓抑感受」的情況,甚至開始有「自己的感受不被在乎」的想法。長遠來講,大人這種「超理智」的應對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比較不理想的。遺憾的是,我們很多人其實也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所以內心都隱藏著各自的冰山,無聲無息地影響著我們如何觀看世界、對待自己。
所以,若我們懂得怎麼妥善地安頓自己內在,我們就有辦法安頓孩子的內在。我們跟自己的情緒關係好,我們就能養成一個跟自己情緒關係良好的孩子。有關這方面在我的書「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第三章『內在』篇有詳細說明,歡迎參考。
以後遇到這樣的情形,媽媽可以嘗試用以上方式處理。
5 但如果媽媽發現每次參加活動就會擔心、害怕,或心裡感到緊張、焦慮,那有可能是這件事情觸碰到媽媽內心所不為知的冰山了。若如此,則有往內在探討、位內心鬆綁的必要。但這是另一個問題,就先不在此說明了。
祝福。
更多安定教養方法請看:https://cplink.co/yab6nz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