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李總統99歲冥誕,他是台灣現代歷史重要的人物,透過 #台灣智庫 與 #李登輝基金會 合作舉辦一系列論壇,並且在今明兩天舉行研討會,有系統地探討李登輝在台灣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寶貴資產,來深化台灣的民主、提升民主品質。
推動 #李登輝學,因為李登輝可說是探討台灣民主的鑰匙,以他作主題,可以更深入了解台灣民主的發展,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台灣民主,推動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98年前的今天,這位台灣民主化的關鍵人物誕生,此後,若要了解近代台灣的政治、文化、歷史,都不可能跳過對李前總統的討論。也因此,了解李登輝作為一個個人、一種體制、一個時代,其實是為了瞭解台灣,是為了了解我們為什麼成為今天的自己。
/
從去年11/9系列活動的前導講座直播開始,我們陸續討論出李登輝在政治領導、憲政改革、經貿戰略、農業改革、公民參與等的貢獻與成果,我們可以快速地回顧:
#11月9日前導直播回顧:揭開提煉歷史的工作
回顧整個系列活動初始,11月9日,我們以「時代精神、歷史意識與政治領導:從李登輝學到學李登輝」為題,進行了一場前導直播,邀請詩人李敏勇、作家范疇、導演魏德聖,分別從不同的宏觀脈絡對談李登輝學的意涵。李敏勇老師撰寫了關於李登輝前總統與彭明敏先生的歷史小說《夢二途》,他在直播當時的一句話特別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李登輝)之後我們怎麼樣去建構現在所謂的寧靜革命,或是寧靜革命要怎麼樣真正有成果,如果沒有接續地完成,就會變成歷史的頓點,這非常的可惜。」
而《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的作者,范疇老師則表示,台灣智庫開啟關於李登輝的社會探討非常有助於「提煉歷史、面臨當下、打造未來」。這非常精確地說出了李登輝學的研究旨趣。2024年,則是台灣進入大航海時期的400週年,現在魏德聖導演在籌拍的《台灣三部曲》,就是要說台灣四百年的故事。那是世界第一次的大交流時代,打造了台灣的海盜性、海洋性,是一種掠奪的英雄主義性格,但也是短視的表現。現在,我們珍視這片土地,台灣就是我們的永恆居所,加入世界四百年的台灣經歷過幾個外來政權,現在要告訴世界,民主在這裡生根茁壯,而且台灣可以貢獻國際,李登輝學也是寶貴的台灣故事。
#11月15日國際兩岸座談回顧:政治領導如何在危機中平衡前進
在李登輝學第一場座談會,我們討論了李前總統的國際兩岸策略、台海危機的今昔。最近,美國國務卿龐佩奧發表了聲明,解除過往畫地自限的對台交往「內規」(internal guidelines),其對行政單位所頒發的台灣「接觸準則」(contact guidelines)也全部作廢。台美關係正常化又往前跨了一大步,這在李登輝的時代是難以想像的。1999年李前總統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在國際亟欲與中國展開交往,以為把中國納入自由世界就可以讓中國民主化的氛圍中,台灣因此開始被稱為「麻煩製造者」,中國對台恫嚇都歸咎於台灣的挑釁。
然而,李前總統巧妙地藉國內的民主化改革取得國際認同,用國際的認同鞏固政權正當性,在改革黨國威權體制的同時,尋求對外關係突破,由「三不政策」走向務實外交、元首外交,從推動《國家統一綱領》,設定高難度的統一門檻,到建立兩國論,不斷將兩岸關係國際化。儘管,在李前總統卸任後,台灣對外關係仍被認為扈從在美中關係之下,台灣也難以再走上被統一的路線,服貿在國民黨完全執政下仍被公民運動擋下,就是深刻的例子,因為自由民主已經在台灣成長。
96飛彈危機過後25年的今天,兩岸情勢依然緊張,國內也是本土政權完全執政;但不同的是,經歷三次政黨輪替,台灣認同趨向穩定多數,防中與抗中成為主流民意,而國際社會也在美中角力、數位轉型,以及這一年來嚴峻的武漢肺炎疫情中,看到中國的威脅。台灣民主治理的體制、地理戰略優勢、防疫表現亮眼、在高科技產業供應鏈與乾淨網路中能扮演關鍵角色,已經使各國對台戰略產生質變。
#11月28日憲政改革座談回顧:分期付款式民主轉型成就與未逮
談過外交兩岸,接著我們回過頭來看內政議題。李登輝學座談會的第二場主題就是憲政改革,李前總統主政時期「穿著衣服改衣服」的六次憲改,可算是他留給台灣最寶貴的資產,也是他認定的未竟之業。
綜觀過去的修憲過程,憲政改革工程非一黨一人可促成,領導者之遠見必須配合政治正當性、民意所趨、朝野合作三個國內因素,再加上一個外部因素:國際局勢,才能抓住憲政時機推動修憲。李前總的六次修憲妥善處理這些面向,他除了要「穩定國民黨內部鬥爭」,還妥善「回應野百合學運」、「適時和在野黨合作」,以及「開拓國際空間」,援引各種憲改動力才能促成。
以此觀之,目前台灣有絕佳憲政時機。政治正當性而言,台灣經歷三次政黨輪替,民主深化,行政或立法權力正當性都已不是問題;民意趨向而言,小英政府有史上最高民意授權,且台灣認同穩定居高;朝野合作而言,一來民進黨完全執政,二來各政黨之間對修憲有一定共識;就國際局勢而言,台灣地位比起李前總統時期提升許多,民主治理、經濟發展和防疫成果都讓國際肯定台灣,再也不是「麻煩製造者」。在絕佳的憲政時機上,屬於台灣的憲政改革勢在必行,而且需充分討論。
李前總統說:「台灣應該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更合乎台灣現狀的憲法,一套更能夠落實台灣民主,實現主權在民的選舉制度,以及一個更符合台灣土地與人口比例的國會與政府架構。」我們是否能再迎來一個憲政時機?讓我們都以台灣為主體來思考,用實踐理想的毅然決然,和享受生活的理所當然,讓台灣盡早走向一個「正常國家」。
#12月12日經貿戰略座談回顧:再探戒急用忍爭來的時間與空間
接著,我們談到李前總統的經貿政策,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戒急用忍」,這個政策的出現和總統直選、國際與兩岸關係走向正常有密切的關聯。最近,網路上瘋傳一張2002年的手寫字條,是黃適卓董事長公布當年蔡英文總統謄寫的備忘錄,訴說著李前總統卸任後,朝小野大的阿扁政府面臨要求讓台積電赴中生產的巨大聲勢,李前總統籌組的台聯建言延續戒急用忍的理念,延緩「護國神山」台積電八吋晶圓廠的西進。若不是二十多年前,李前總統「戒急用忍」經貿戰略的超前部署,或許美中貿易戰中我們也會成為受制裁的對象;數位轉型下受制於中國最多的,可能是台灣;而疫情下供應鏈斷鏈受害最深的,也會是台灣。
「戒急用忍」是1996年李前總統在台海飛彈危機之後脈絡,提出的對中投資主張。許多人理解的「戒急用忍」是禁止赴中投資,但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要審慎評估、放慢腳步,因為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技術、資金、人才被掏空的後果,台灣經濟體承受不起,且台灣當時西進的速度已經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飛快。但是當年不論是國內企業,或國際大廠,都汲汲營營要進入中國市場,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其高速成長的經濟更是強大的吸力,好像不跟中國做生意就會被世界淘汰。逆勢而為的「戒急用忍」等於直接與企業作對。不過,各國對中投資涉及的是可大可小的經濟利益,中國對台灣的主權聲索卻未曾改變,李前總統認為,民眾和國家經濟,不能和個人的企業同等看待,所以,那時他的態度很堅定。
我印象很深刻,那一場座談會,李安妮董事長特別補充一件有趣的故事。她說她曾問父親「戒急用忍」的意思,李前總統只是淡淡地回:「我也不知道啊,你們讀中國書的才知道。(台語)」李安妮董事長解釋,原來李前總統不是刻意引經據典,但要強烈地對國人表達,赴中投資不能急,要以台灣當前經濟戰略作為前提。李前總統的智慧與遠見庇蔭了後代,除了得到經濟優勢,還保住了主權存續。在經貿戰略上,我們有幸能夠在李前總統的基礎上,也要肩負起責任,建立國家品牌,做民主的科技重鎮,也從防疫大國走到觀光大國,展現台灣的軟實力。
#12月26日農業政策座談回顧:農為國本到農業轉型的產業永續
而李前總統推動台灣經貿走向國際的同時,也注意到城鄉差距擴大、農村人口流失、台灣小規模經營的小農與兼業農難以應付國際自由化競爭等課題。農業專業背景出身的他,特別重視農民的福祉和農業的發展,他曾說:「不管我在什麼位置上,我永遠都是農業人」。
農業政策可說是他最早展現政績的領域,1973年擔任政委時期,他就透過不斷研究、倡議,廢除了強迫農業產值投入工業部門的「肥料換穀政策」。李前總統也希望培育農民成為有技術,且有經營管理能力的農業主力,1981年,在他擔任臺灣省主席任內,就提出「八萬農業大軍」政策,以培力農民,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儘管李總統在2000年卸任,他還是持續關注農業議題。當時一次金改,想一步到位解決農漁會信用部的經管問題,引發熱烈反彈。李前總統認為農業金融雖需改革,但要慢慢調整體質,而不是直接衝撞。後來促成農業金融法,同時成立全國農業金庫,讓農業金融監理一元化,並解決逾放比過高的問題。
2014年,我在競選台中市長時,李前總統還曾陪我到東勢農友家座談。我記得他殷切地關心台中農業,並強調要幫農民解決休耕地的問題。他還說,補貼機制已經過時,政府應該鼓勵青農自立。他認為,如同太陽花學運一般,台灣需要青年世代共同打拼,才更有發展機會。「農為國本」是他身體力行的理念,他用他的專業,一輩子關懷這片土地和其所養育的人們。
#1月9日公民參與座談回顧:從爭選擇的自由到做自由的選擇
到了上週六所舉辦的第五場座談,我們討論公民參與。或許你會問李前總統是政治菁英,他和公民參與又有什麼關聯呢?回到台灣智庫展開李登輝學系列活動的初衷,李登輝學指的是李登輝作為一個個人(Individual)、一種體制(Institution)、一個時代(Era),關於台灣民主轉型的研究,而公民參與在民主鞏固的過程和民主社會的運行,都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台灣民主化的推手,在體制內,李前總統從政時期以「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作為治理國家的依歸;在體制外,他卸任後以「新時代台灣人」的公民身分,持續倡議理念20年。不論作為一種體制或個人,他都相當重視公民參與,而作為一個時代,他更是促成公民參與環境的關鍵人物。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終結萬年國大、落實總統與地方首長直選,談李前總統對台灣民主化最大的貢獻,絕對少不了他把台灣從威權帶向自由的指標性作為,但顯然他自己也認為絕對不止這些,他曾說:「所謂的民主主義並非只是握有投票的權利,而是人民主動參與政治時,透過監督政府才得以實現。」
我是野百合世代的,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選擇的自由,連參加讀書會都可能被搜查、逮捕;連在校門口的肥皂箱上演講,都要先做好被處分懲戒的準備。電影《返校》最恐怖的地方不在於它的恐怖元素,而在於它所反映出的真實面。所以解嚴後,公民社會得到一點解壓,90、91年代風起雲湧的學運試圖衝撞體制,公民運動碰上了政治機會,才迎來動員戡亂時期的終結,回歸憲政體制,有機會修改憲法。逐漸地,在李前總統主政下透過修憲,台灣人才可以選擇自己的政府、民意代表,靠著一棒又一棒的接力,我們終於爭到選擇的自由。
台灣今天公民社會的活力是30年前無法想像的。李前總統曾提過「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就是身為台灣人,卻無法為台灣盡力的悲哀。他說,「台灣人長期以來,有著自己無法治理自己國家的悲哀歷史」,而他生為台灣人,也曾處於想為自己做些什麼卻辦不到的年代。這裡指的,當然是公民參與、政治參與,而他在卸任後已經可以用「新時代台灣人」公民的身份參與,我們也習以為常地用各種方式對公共事務發表看法。「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已經轉變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
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一直確保我們能做出「自由的選擇」,而這是我們恆常的追尋。制度沒有完美,台灣人當家作主後,對國家與社會的想像為何,如何藉一次又一次的公民參與改變政治,面對巨量的資訊和更純熟的資訊操弄,又如何防衛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這些是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在方方面面,都要面對的課題,因為民主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擔任台中市長時,我透過青年議會、社會創新等方式擴大公民的參與;現在擔任交通部長,我以「人本交通,連結共好」的理念,投入營造公民社會的環境。不論在什麼位置,擔任什麼角色,都能投入和促進公民參與,這也是李前總統精彩一生的示範。
/
以上,簡短地回顧我參與幾場座談會之後的心得。除菁英觀點,其實先前台灣智庫所作的三次民調,也充分地反映出現階段台灣人民對李總統極高的正面評價。對李總統當年的各項政績,不論是國際兩岸、經貿戰略,亦或是民主轉型,都給予極為高度的肯定。而特別的是,30歲以下的青年,所給出的正面評價,幾乎都高達八成,甚至到九成以上。這樣的趨勢,我們也在前幾場座談會的參與者和這次研討會的報名者身上看到。許多青年朋友的參與,代表年輕世代對理解台灣過去的渴望,以及對找尋台灣未來的關切。而這,正是我們舉辦「李登輝學」系列活動的最大目標:希望能探索「時代的課題」,激起「世代的對話」。
再次感謝這系列活動的所有參與者,許多舊雨新知因為李登輝學在此相會,可能是出於對李前總統傳奇一生的好奇、對李前總統下的政治體制有興趣,或是想要了解李前總統的時代,但我們一定有個共通點,那就是對台灣的關懷。在進行三次民調,從人民的眼光看李前總統的貢獻;舉辦五場座談,用世代的對話探討台灣的今昔之後,現在我們將展開兩天的研討會,邀請大家一同聆聽專家學者對李登輝的見解與定位。
這個研討會不會是個結束,而是透過李登輝學,提煉歷史、擘畫未來的開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ECPAY贊助網址:https://p.ecpay.com.tw/91636 (網上轉帳、ATM、超商付款皆可,懇請多多支持) 💰支付寶打賞帳號:13581883245 💰【忠文創】淘寶店鋪:https://reurl.cc/v1qXjj (各種忠文創服飾歡迎選購)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
憲政主義的意涵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俄軍事聯手 抗衡美日同盟
姚中原/大學兼任教授(台北市)圖為新華社資料照
媒體報導,大陸外長王毅日前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熱線,雙方都把矛頭指向美國單邊主義;中俄兩國空軍廿二在亞太實施聯合空中戰略巡航。上述軍事合作行動,引起日韓等國家高度警戒。
中俄雙方公開宣示並發展全面戰略夥伴與軍事合作關係,其實是有跡可尋。七年多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莫斯科政府特別破例同意供售第四代柴電潛艦,以及先進的蘇愷卅五戰機給大陸。上述不尋常的互動,當時即受到歐美國家的高度關注。
近年來,中俄兩國戰略合作關係持續深化,雙方朝實質「軍事同盟」的可能性大增;今年十月廿二日俄羅斯總統普亭演講時表示,俄中目前沒有建立軍事聯盟,但未來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中俄兩國間的互動和信任,雖達到不需要建立軍事聯盟程度,但未來中俄軍事合作的強化,除研判有反美國主導「印太戰略」的強烈意涵外,更有下列明顯的全球性戰略意義。
第一、中俄軍事聯手抗衡美日同盟。對於美國總統川普執政的這四年,在「美國利益優先」下,將全球兵力重心放置在亞洲、強勢主導亞太安全秩序,以及視中俄為主要軍事威脅等舉動,其實北京與莫斯科政府皆十分不滿。因此,未來中俄軍事合作的戰略目的,即有聯手對抗,諸如以美國所領導的「美日同盟」等軍事組織。
第二、和平戰略對抗民主價值。中俄兩國皆係由「共產主義」轉型而來,為區別美國長期強調的「人權自由」、「民主憲政」等理念,近廿多年來,不論中國大陸或俄羅斯都建構出所謂「和平崛起」、「和平發展」類似的世界大國形象,希望在國際社會扮演舉足輕重角色。例如自二○○五年起,每隔兩年左右,中俄兩國聯合舉行以「和平使命」為名軍事演習。背後意涵即是向全球宣示,兩國共同維護「區域和平」的國際責任。
憲政主義的意涵 在 經驗/無可取代 陳建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清除威權主義象徵??
#轉型正義??
#意識形態??
昨天下午大會審查議案,其中有議員同仁針對工務部門提案(第130352案):為促進轉型正義、落實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並避免威權象徵持續出現於公共場域,公園處應於兩年內,逐步移除設於台北市六處公園內之威權象徵蔣介石銅像!!
2018年5月31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主要任務:推動清除威權主義象徵、處理不當黨產等數項任務…….其實誰都知道,這針對性也太明顯了….
建銘看過一篇文章: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有著非常嚴謹的定義,亦即民主國家對過去獨裁政府違法、不正義並侵害人權的行為彌補,通常具有司法、歷史、行政、憲法、賠償等面向,最終還原歷史真相與平反受損名譽。隨著時代演進,空間解嚴作為轉型正義的一環,在當代已經轉變為多元且深遠的意涵……..。
#空間解嚴世界各國如何處理轉型正義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03-11/218054
德國、西班牙、義大利、俄羅斯…等國家都歷經威權、極權統治時代,也有成立跟我們促轉會一樣的真相平反委員會,但是處理的方式卻跟我國大逕不同!
蔡英文總統出席「二二八事件71週年中樞紀念儀式」也強調,促轉條例已經完成立法,期許透過轉型正義,臺灣會蛻變成一個更自由、更民主、更有人權的國家,也將走向和解,走向團結…….但促轉會與議員同仁提案去蔣化的方式....
建銘認為,時代的洪流不斷在前進,真相必須公開,事實必須呈現,但沉浸在過去的傷痛何不往繼續前走,歷史的教訓、威權時代的產物有其歷史背景,功與過已有歷史定位,撤除銅像與否無須刻意,應由時間去解決。
憲政主義的意涵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ECPAY贊助網址:https://p.ecpay.com.tw/91636 (網上轉帳、ATM、超商付款皆可,懇請多多支持)
💰支付寶打賞帳號:13581883245
💰【忠文創】淘寶店鋪:https://reurl.cc/v1qXjj (各種忠文創服飾歡迎選購)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湾」
🔥王炳忠B站官方號:搜索「王炳忠台湾」
🔥王炳忠官方微博:https://www.weibo.com/puchenwang
♦♦♦
國民黨全代會最新的八點主張,有稱是「以中華民國憲法為根基」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細讀其決議內容,就連這段文字也只是對其「執政時期」奉行「九二共識」的詮釋,那麼未來究竟還堅不堅持「九二共識」(或硬要加上「一中各表」)?看起來好像也已經把「九二共識」當作歷史名詞了!
張亞中教授批,如果大陸也來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根基」的「九二共識」,台灣怎辦?事實上,那就是兩岸不再有任何共識,只剩對抗,等著開戰打完未結束的內戰了!
也許有人要辯解,國民黨為了選舉,也只能如此。但是,最後弄了個「以中華民國憲法為根基」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還強調「反對台灣獨立,也反對中共的『一國兩制』」,然後呢?綠媒照樣笑你還提「九二共識」,你們想討好的「年輕人」也不買單,因為很簡單的邏輯:如果反對「一國兩制」,那是要搞蔡英文的「兩國論」,還是你國民黨要去統大陸(要「一國一制」)?如果沒有要統,跟大陸不是「一國」,那又還喊「一中」幹嘛?再怎麼「各表」,如果仍是「一中」,難道不就是將來要統一嗎?
所以一切的關鍵,就在於國民黨只想「和平交流」,卻避談「和平統一」。就算你認為現在兩岸還不具備「和平統一」的條件,那終極目標是不是統?國民黨連這個也迴避,甚至還附和民進黨「住民自決」的論調,不是嗎?現在國民黨一堆青壯派議員說要放棄「九二共識」,理由就說是因為大陸先片面改變「九二共識」的定義,把「九二共識」說成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謀求國家統一」。咦?既然兩岸在「一中」的代表權問題搞不定,那「九二共識」的內容,不就是至少承認同屬一中、共促統一?這完全是當年台灣海基會自己提出的表述版本,今天是國民黨從「要統」變「不統」,國民黨賴帳,竟然還倒過來指控大陸改變了?(大陸官方在涉及兩岸場域的講話,到今天都沒對「一中」的政治意涵說死,甚至還與馬英九以兩岸領導人的定位見面,人家可是遵守「九二共識」,擱置爭議,「一中不表」,等你台灣來政治談判。)
國民黨開口閉口「中華民國」,本質就和民進黨一樣,用「中華民國」作務實台獨、抗拒統一的遮羞布、擋箭牌。試問:今天如果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放棄使用武力」,「中華民國」這四個「贅字」還能保留到現在?國民黨說要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地位」,這個「主權地位」是蔡英文所述與中國切割、對立的「中華民國台灣」嗎?如果不是,那蔣萬安為何支持蔡英文的「四個必須」,國民黨對蔡英文這套「兩國論」也裝聾作啞?國民黨所謂「中華民國憲政秩序」(別忘了蔡英文也是這麼說),難道是「不統」嗎?如果要統,國民黨光說反對中共的「一國兩制」,那國民黨的統一方案呢?
洪秀柱呼喚「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反對共產極權主義」的「護憲保台決議文」,雖然也是過時不可行的老八股,但至少也說出了一套國民黨「統一」的主張,結果卻也在國民黨全代會上被全面封殺。新黨現在新領導班子想走的「新方向」,其實也就是類似洪秀柱這套兩蔣時代的政令教條。但所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台灣還有能力嗎?如果認為大陸也繼承了三民主義,那又何必強調呢?所謂兩岸制度不同,大陸已提出「一國兩制」相互尊重的解套,如果還要一方面「和平交流」,一方面又「反共」,那豈不是明明自己已在島內被「台獨」打趴,卻還要自不量力去撼動中國共產黨在大陸的執政地位,妄想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政秩序,這真是國民黨(包括新黨如果真確定要「反共」的話)打算身體力行的理念,還是只是在島內自以為能幫助選舉的「口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