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剛剛取代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作為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Tesla)及SpaceX的創始人,他的資產淨值在特斯拉股價上市後已經超過1850億美元。他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呢?
1. 這無關金錢
這絶對是伊隆·馬斯克對商業態度的重中之重。他在採訪中表示,他並不知道自己多有錢。
「這並不是像哪裏有一疊現金那樣,」他稱。「我真的只是在特斯拉、SpaceX和SolarCity有一定數量的表決選票,而市場對這些選票賦予了價值。」「如果是以一定的道德及良好的方式取得的話」,他不反對追求財富,但他表示這並不是他前進的動力。
的確,這種方法似乎奏效了。
他的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表現尤其出色。去年一年間,特斯拉的股價不斷飆升,市值超過7000億美元。用這些錢你可以買下福特(Ford)、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寶馬(BMW)、大眾汽車(Volkswagen)以及菲亞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剩下的錢還足夠你買下法拉利(Ferrari)。
但今年50歲的馬斯克並不打算以有錢人的身份告別這一生。他稱自己大部分的財富都將用於在火星上建造一個基地,如果這個項目會耗費他終身積累的財富,他都不會感到意外。事實上,像比爾·蓋茨(Bill Gates)一樣,他或許會認為,臨終前還有數百億存款會是一種失敗,因為這意味著他並沒有將這筆錢用在對的地方。
2. 做你熱愛的事情
要想知道伊隆·馬斯克認為成功的關鍵是什麼,那個火星基地可以給我們一些線索。「你想要未來的事情可以變得更好,」他告訴我。「你想要這些新的、令人激動的、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東西出現。」SpaceX就是一個例子。他告訴我,之所以成立這家公司,是因為他對美國的太空項目感到失望,覺得他們的野心不夠大。
而當他試圖開始推進時,他意識到,問題並不在於「缺乏意志,而是缺乏方法」,當時,太空技術的價格遠遠超出它本應需要的價錢。然後,全世界最便宜的火箭發射業務便應運而生了。重要的是,這個業務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讓一個人登上火星。
馬斯克認為自己是一名工程師,而非投資人。他說,每天早上讓他起牀的動力是對解決技術問題的渴望。而他衡量自己進步的標準正是這種渴望,而非銀行裏的美元。他知道,每當自己的生意攻克了一個障礙,便會幫助其他每一個正在試圖解決同一問題的人,而且一勞永逸。正是因為這樣,在我們見面之前,他剛剛宣佈將會開放所有特斯拉的專利,以便加快全世界電動汽車的發展。
3. 不要害怕雄心壯志
伊隆·馬斯克的諸多生意中讓所有人都震驚的一點在於,這些設想多麼大膽。他想改革汽車行業,殖民火星,在真空隧道中建造超快列車,把人工智能(AI)整合到人腦中,並顛覆太陽能和電池產業。
在馬斯克自己認為的有意義的事情中,有兩件事引人注意。
首先,他想要加速從化石燃料的過渡。對此他是這麼說的:「我們正在利用深層油氣田,這些油氣天從寒武紀起便從未見過光。如果一個東西最後一次見到光的時候是一個最複雜的生物體是一塊海綿的時代,你真的必須要質疑,這到底是不是明智之舉。」第二,他想要通過殖民火星及「讓生命跨越行星」確保人類物種可以長期存在。
4. 準備好承擔風險
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要想做得好,你必須要有資產投入,但伊隆·馬斯克承擔的風險超過了大多數人。截至2002年,他已經賣掉了自己前兩家公司的股份,這兩家公司分別是名為「Zip2」的城市指南網絡平台以及網上支付平台PayPal。他當時不過30出頭,銀行裏有近2億美元存款。
他說,自己當時的計劃是把一半財產用於商業,保留另一半。但事與願違。他的幾家新公司面臨各種創業初期的困難。SpaceX的前三次發射均以失敗告終,特斯拉遇到了各種生產、供應鏈和設計問題。然後,金融危機爆發了。
馬斯克稱,他當時面臨一個嚴峻的選擇。「我可以留住金錢,然後這些公司絶對活不下去,或者把我剩下的錢投進來,說不定還有一線機會。」他一直往裏面投錢。他的債務一度逼迫他不得不以向朋友借錢維持生計。破產的前景是否讓他害怕了呢?他說,並沒有。「我的子女或許將不得不去類似公立學校上學。在我看來這不算什麼,我上的就是公立學校。」
5. 忽略評論家
真正讓他感到震驚的是,許多專家和評論人士利用了他的煎熬。顯然在2014年時他仍然對此感到十分難過。「自由派的幸災樂禍真的讓我很震驚,」馬斯克說。「有許多博客一直在等著特斯拉倒閉。」或許之所以有人想要看到他失敗,是因為他的野心顯得有些自大。他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認為如果我們說我們一定會做到這樣,而不是說我們想要做到這樣,我們會為此盡最大努力,那才是自大。」
這也正是馬斯克商業成功課的第五點——不要聽評論家的話。他說,他創辦SpaceX和特斯拉的時候並不認為這兩家公司會真正賺錢,事實上,也沒有其他人認為它們會賺錢。但他忽略了那些末日論者的話,還是繼續向前推進。為什麼呢?要記住,這是一個以他解決的問題的重要性判斷成功與否的人,他的標準並不是賺到了多少錢。
他並不擔心別人會因為他的巨額債務覺得他傻,他在乎的是實踐重要的想法。這讓做決定的過程變得簡單了許多,因為他可以專心處理他認為真正重要的事情。而市場似乎也喜歡他在做的事情。
10月,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對SpaceX做出了1000億美元的估值。SpaceX已經改變了太空飛行的經濟學,但或許會讓馬斯克最為驕傲的是,他的公司是如何重振美國太空項目的。去年,他的載人龍(Crew Dragon)太空船將六名宇航員送上了國際太空站,這是2011年太空總署的航天飛機退役之後首次有宇航員發射任務在美國本土進行。
6. 享樂
伊隆·馬斯克是有名的工作狂。為了讓特斯拉Model 3的生產正常運轉,他每週工作120個小時。但自從我們見面以來,他似乎一直在過著享樂的生活。由於誹謗訴訟、直播時吸大麻,以及在社交媒體上口無遮攔,他引發了一些爭議。
2018年,他在推特上宣佈計劃將特斯拉私有化,為此他捲入了與美國金融監管機構的麻煩。當新冠疫情迫使特斯拉叫停在舊金山灣區工廠的生產時,他還成為了新冠封鎖措施的堅定反對者。他在推特上稱,病毒帶來的恐慌是「愚蠢的」,稱居家令是「強制監禁」,還說這些做法是「法西斯」,侵犯了憲法賦予的權利。
去年夏天,他宣佈,計劃賣掉自己所有的有形財產,說他們「是負擔」。之後幾天,他又在推特上向全世界宣佈,他剛出生的兒子將被命名為「X Æ A-12 Musk」。然而,他不可預測的行為似乎並沒有影響他的事業,這名企業家仍然像以前一樣雄心勃勃。
去年9月,他宣稱特斯拉會在三年內擁有一款「令人激動的」車型,價值2萬5千美元。他還說,不久後特斯拉所有的新車都將可以完全自動駕駛。他的2020年以12月的一劑重磅結尾。SpaceX測試了其運載火箭「星舟」(Starship),他們希望通過這個火箭將人類送上火星。
在點火六分鐘後,這個重型火箭在著陸時爆炸。伊隆·馬斯克對這次測試表示讚賞,稱其為一次「了不起的」成功。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憲法保留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ノ排程中晝發文 #國際法法理建國 Q&A
Q116:要不要寫一篇澳洲獨立的例子?大英國協真是民主百科~
A116:
澳洲18世紀末期始成為大英帝國殖民地及囚犯流放的地點,領土主權屬於大英帝國。
1901.1.1 大英帝國把澳洲六塊英屬殖民地改制為州,組成澳洲聯邦,成為大英帝國的自治領(享有高度自治權限的殖民地,領土主權仍屬於主權母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政府對自治領內部事務的參與逐漸減少,在帝國內逐漸衍生了新的慣例,即君主對於各殖民地內部事務依照殖民地政府的建議行事,而不是英國政府。
1926年,英國政府發表《1926年貝爾福宣言書(英語:Balfour Declaration of 1926)》,宣布各自治領應成為政治和外交上完全獨立,以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的國家。也即是各自治領的總督不再是英國政府殖民地部的代表,而是英國君主指派的全權代表。
而澳洲各州的總督(州督),是女王不在該國直接行使元首職權時在當地的君主全權代表。這些官員可以執行的權利,不但與君主立憲制度之下的君主相若,而且還可以代表女王,按照該國憲法行使一些王家特權。
1931年的《西敏法令》中,澳洲是最初的自治領之一,雖然法令直到1942年澳洲才通過《1942年西敏法令採納法令》,《西敏法令》在澳洲從1939年起追溯生效,澳洲在此時獲得獨立的立法權,不過依然奉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與英國組成共主邦聯。
1931.12.11澳洲成為「大英國協王國」成員國在「大英國協」國際組織中組成共主聯邦,歸類為君主立憲制國家,領土主權仍舊屬於英國,依其聯邦法律,其國家元首是澳大利亞君主,與英國君主為同一人。1940年澳洲成立駐美代表處。
1986年通過法令《1986年澳洲法案(英語:Australia Act 1986)》排除了英國在澳洲立法生效的可能性,排除了英國干涉澳洲政府的可能性,排除了澳洲法院向英國法院上訴的可能性。 澳洲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前往澳洲簽署《與澳洲關係法》,使澳洲完全脫離英國正式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完成法理獨立建國。唯君主立憲制未曾變動,至今仍尊英國君主兼任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僅具有象徵性意義。
————————————
以下補充:
大英國協跟大英帝國是不一樣的喔!
👉🏻大英帝國(單一國家):英國本國(聯邦制)+英國殖民地(包含一般殖民地、具高度自治的自治領)。
享有高度自治權限的殖民地才會是自治領(dominion) ,其領土主權屬於英國,不具有國家法人格。(擁有國家法人格就是主權獨立國家;而領土主權屬於某個國家的地方不會具有國家法人格。)
早在1884年,羅斯伯里爵士在訪問澳洲時曾談論過改變大英帝國,因為它的一些殖民地變得更加獨立,如「大英國協王國」。英國和殖民地總理的初次會議於1887年召開,而這也導致1911年帝國會議的建立。
大英國協從帝國會議發展而來。揚·史末資在1917年提出了一個具體的建議,當時他創造了「大英國協」一詞,並設想了1919年巴黎和會上的「未來憲政關係和精神調整」。「不列顛聯邦」一詞在1921年「英愛條約」中首次獲得英國於法律上的承認,當時,愛爾蘭自由邦議員在宣誓成為國會議員時,就是用「大英國協」一詞來替代「大英帝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英帝國逐漸瓦解,大部分組成部分去殖民化,各自治領漸漸接管所有的外交權力,1940年澳洲成立駐美代表處,1943年加拿大把駐美代表處升級為大使館。
大英帝國瓦解後,英國的本國構成單位: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跟北愛爾蘭這四個地方,英國本身是以 country 來稱呼這四個地方,中文的話可以稱為「構成國」。雖然稱作Country,但這四個地方在國際法上不是主權國家,因為他們的領土主權屬於英國,英國是主權國家,具有一個國家法人格的身份。
👉🏻現今英國是四個構成國+屬地(就像離島這樣)。
———
👉🏻大英國協(邦聯):英國(主權國家)+數個前英屬殖民地獨立而成的主權國家。
「大英國協」是一個由54個主權國家所組成的國際組織,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及其屬土。大英國協英文原文稱為Commonwealth of Nations,中文直譯為「國家共同體」,並無「英屬」有關字樣,但在中文中被翻譯為大英國協。雖然建立之初有「英屬」有關字樣,在1949年4月的《倫敦宣言(英語:London Declaration)》後,「英屬」一詞就從大英國協的頭銜中刪除了,以反映其非殖民化的性質,但中文中仍保留。
「大英國協」是數個主權獨立國家所組成的「邦聯」國際組織,邦聯是數個國家聯合在一起的鬆散結合,每個加入邦聯的本身都是一個主權國家,然後推一個共主出來,伊莉莎白二世是各國的君主,只具有象徵性。
英國希望印度加入大英國協,而印度不願成為英國的共主邦聯,所以國協於1949年發表《倫敦宣言(英語:London Declaration)》,允許共和國加入國協。迄今為止國協的54個成員國內大部分為共和國,只有16個成員國以英國君主作為國家元首,此類國家合稱(大英)國協王國成員國。
大英國協中含有16個大英國協王國,其中14個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
「(大英)國協王國」指的是以英國國家元首為共主的君主立憲國家,「王國」表示這些國家採君主制。英屬殖民地剛變成大英國協王國時,其領土主權仍屬英國。後來這些地方各自脫離英國完成獨立,現在都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2015.3.26 英國副首相尼克·克萊格宣布,所有大英國協王國都依據各自法律完成對王室權利法律的修正;同日,新的法律在所有大英國協王國境內生效。
延伸閱讀❣️
Q&A64:北愛爾蘭、加泰隆尼亞、蘇格蘭獨立公投跟台澎自決建國的差異?https://reurl.cc/9ZbLqx
(關鍵字搜尋🔍國際法法理建國,敬請期待明天的問與答)
延伸閱讀❣️
🙌🏻🙌🏻🙌🏻[英語繁中字]台灣在國際上不被承認的原因與解決方法:https://youtu.be/lss2OdMhi90
👉🏻方格子文章 https://vocus.cc/user/@redlover770305
👉🏻部落格 https://journeyshin.wordpress.com
👉🏻聖峰演講影片Youtube :
https://youtu.be/-a_qHXh_URM
👉🏻聖峰演講實錄Podcast:
https://anchor.fm/rotpnetwork-shin-hong-ng/episodes/2019-03-29-ep8kln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a5qZjQ
👉🏻 《台澎法理建國指南》電子書: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FXTxYOtkqrwEyV11w0kQyKujxEZsU8N/view?usp=sharing
👉🏻《台澎主權的未來請交給台澎人民決定》漫畫:
http://www.rotpnetwork.tw/TPSovDBYTP.php?LAN=TW
憲法保留例子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12465230753&issue=20210205
譚新強:BNO移居英國人士 應以Uncle Roger為榜樣 不是Uncle Tom
最近英國放寬了BNO護照的居英權,並設下了「5+1」的入籍路線圖。此舉遭到中國強烈反對,馬上宣布不再承認BNO護照作為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的有效性。
不少人當然認為英國不懷好意,故意干預中國內政,再次挑撥離間,煽動香港人反對中央的情緒。再者Brexit(脫歐)後的英國前路渺茫,如能吸引到大量富有香港人到英國消費和投資,也有着數。當然大部分英國人是反對的,Brexit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抗拒移民。說到底,英國是一個階級觀念極重,充滿種族歧視的國家。不管如何,這仍勉強可算是遲來的春天。英國背棄香港人30多年,早在1980年代中英談判時,就有道德責任賦予所有香港人居英權(實應直接英國國籍)。最初時曾發出約370萬本BNO護照,但沒有居英權的BNO形同廢紙,所以回歸後逐漸變得凋零。但隨着近兩年的香港動亂,申請人數再度上升,去年翻倍多達30多萬。現在終於有機會得到居英權,估計將有更多人申請,有資格的人數約300萬,加上他們的家人,總數或超過500萬,即約香港人口七成。如真的那麼多人離開香港,短期內確有挖空香港人才和財富的風險,這亦是中國反對的原因之一。
但整體來說,我認為今次BNO風波是一件好事。從2019年開始,我已多次指出《基本法》的多個嚴重錯誤和漏洞,尤其仍充滿鴉片戰爭可恥痕迹,世上罕有的畸形荒謬國籍與居留權混淆問題。西方外籍人士(expats),仍如十九世紀鴉片販一樣享有特權,只需住滿7年,即享有永久居留權和所有社會福利,甚至擁有投票權,區議會和立法會功能組別參選權。在美國,綠卡持有者絕不能投票,歐洲、澳洲等地都一樣。即使英國,現在給予BNO居留權,相信也必須6年以上入籍後,才有投票權。但不公平地,我認為對香港貢獻更大、主要來自菲律賓和印尼等亞洲國家的外傭,無論在港服務多少年,又永遠得不到永久居留權,遑論投票和參選權。
此外,大量香港人擁有雙重甚至三四重國籍,美、加、澳、紐等,已超過100萬,如包括現有和曾經擁有(護照過期不等於放棄國籍)BNO人士,遠超過香港一半人口!當然還有超過200萬的居港內地同胞,奇怪地和侮辱地,連他們也需要同樣住滿7年才可獲得永久居留權。在美國,從加州搬到紐約州,只需一個月就可登記做選民。所以過去兩年,每當我看到反對政府人士和偏頗新聞報道,經常以香港人民意支持作為各種傷害香港和國家的暴行為最重要藉口,甚至包括殺人放火等喪盡天良罪行,我就愈覺得有弄清楚香港人定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其實現今中國以民為本,外交政策和平,40年沒有戰爭,內地發展成績斐然、近年政策更不再單以經濟急速發展為目標,亦非常關注脫貧、貧富懸殊、社會公平公義和環保問題。政經制度的效率和合理性,已逐漸超越西方。中國社會當然仍有很多問題,但對比美國,毫無疑問,相對少罪惡和暴力,社會較充滿正能量,較少怨氣和仇恨,所以根據哈佛中國長期民調研究,中國中央政府得到90%以上人民支持,其實也不意外。只希望以邪教式、歇斯底里式、自卑兼自大式憎恨中國的人,包括部分香港人和西方人,願意張開眼睛,看清楚中國以大多數人利益為依歸的成功和合理政策,不可只看某些不知真假的打壓個人自由個案,以此為延續錯誤偏見和歧視的藉口。
以為4年投一次票就是民主已過時
現代人亦應放棄過時思想,以為4年投一次票就是民主,就是天堂。美國的選舉制度固然充滿不公,甚至反民主,即使英國和歐洲政治制度亦大致上停留在200年前,甚至中世紀階段,完全跟現代社會和科技脫節,更未必適合人類共同面對大流行和氣候變化的長期挑戰。適當的科技運用,可讓政府更實時關注人民和地球的需要,以此制訂更有效的公共健康、交通和經濟政策等。譬如發現新疫症出現,政府就應馬上採取隔離、大規模測試和緊急醫療措施,一切按照科學,跟傳統所謂左右派政經理念一點關係都沒有。這就是中國的做法,美國反而一切以政治掛帥,連口罩都成為政治圖騰,結果一場COVID疫情,至今已近50萬人死亡,比二戰還要多!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至今已181年,香港回歸中國亦已超過23年。《基本法》並非上帝頒下,刻在石上,永不可改動的《十誡》,它只是一個寫得非常差,充滿錯漏和殖民地時代色彩的過時小憲法。修正及改良《基本法》並非甚麼大事情,現在已到了固本清源,撥亂反正的時間。中央絕不應亦絕不能拘泥於一些十九世紀遺留下來的束縛,而讓香港情况繼續轉壞,成為西方意圖阻礙中國發展的棋子。
近兩年前我最初提出香港國籍法不合理時,很少人關注此問題,喜見現在已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討論議題。我的建議非常簡單,符合人情和法理,主要只有兩點:
(1)取消所有單一外國國籍人士的投票和參選權。住滿7年者,仍可保留永久居留權;(2)應寬待多重國籍人士,包括BNO。雖然中國是不容許雙重國籍的,但基於香港特殊歷史,所以有點寬鬆彈性處理,也屬合理。有傳聞中國或將取消利用BNO「5+1」計劃移居英國人士的永久居留權和投票權(在入真正英籍之後或之前都有可能),甚至有人建議所有雙重國籍人士的永久居留權都應被取消。
我明白中國對英國假慈悲,臨時給予BNO居留權的憤怒,除嚴重干預內政外,亦有點擔心如人數太多,不止出現走資情况,亦可能出現這批「英國人」遲些回流香港,不公平地繼續享受香港各種社會福利。我認為中國可以大方一點,繼續讓雙重國籍人士享有永久居港權,最重要是先搞清楚誰應享有投票和參選權。以我了解,現在申請特區護照時,表上已說明如成功,申請者將成為中國公民,如持有其他護照,將只被當作旅遊證件,而非國籍證明。
不過,我認為此做法仍不夠清晰,明顯不少擁有中國香港特區護照人士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仍自居為英國、美國人或其他國籍,但又偏偏經常上街示威或暴動,亦積極參與投票或參選等政治活動。如此荒謬、如此如意算盤的事情,即使西方國家如美國和英國,都是絕不會容許和容忍外國人在當地搞暴亂、搞革命的!在美國,間諜搞顛覆政府的最高刑罰是死刑。
我建議最簡單的做法是給予這些雙重國籍人士一個最後機會,在投票和參選前,必須作出一個選擇,是否願意宣誓成為中國公民。宣誓後,就仍可享有投票和參選權,當然其他護照就真的只算是旅遊證件。即是如犯了法被拘留,發出其他護照的國家使節,亦無權提供協助。
如不願意宣誓,就當然不應享有投票和參選權,我建議應取消特區護照,但仍可保留永久居港權。此做法可解決雙重國籍問題,亦等如開拓出一種香港綠卡制度。在美國也有一些綠卡人士,永不入美籍,但就仍保留居留權。
英脫歐後匯率樓價大跌
我明白即使我說到口乾,仍有部分人士繼續對政府不滿,真的會選擇移民英國。這亦非壞事,有如一段已沒有愛情的婚姻,離婚可能是最好的決定,勉強是沒有幸福的。看到估計將移民英國的人數約十多萬,不少但也不算多,對香港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移民當然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尤其英國。倫敦位處北緯51.5度,比多倫多,甚至魁北克市還要北,如非受惠墨西哥灣暖流(Gulf Stream)帶來較溫暖水流和氣候,實應比加拿大更冷。但冬天仍當然極早天黑,擔保下午4點不到黑齊(蘇格蘭不到3點半)!這種天氣非常容易令人抑鬱,要比較小心。加上英國疫情嚴重,每100萬人的感染率是香港的40倍,單是英國的死亡率已經高於香港的感染率!
英國公投決定Brexit後,經濟已轉差,匯率樓價都大跌,可能是抄底機會,但未來英國發展方向,仍然一籌莫展。政治上仍非常分歧,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很可能在未來10年脫離英國獨立。Brexit前,英國人可在歐盟任何國家居住和工作,現在當然喪失這些機會了。
英國除了天氣冷,人情更冷,不要忘記階級觀念是他們發明出來的。整天滿口民主自由,但王室、貴族、封爵等封建制度就通通保留着,男士見到英女王仍需鞠躬,女士更要行屈膝禮(curtsy),自由平等?算了吧!
倫敦雖然真是個多種族城市,街上接觸到的大多數人來自東歐、南亞、中東和非洲,來自中國和東南亞也不少。但這不等如各種族就很和諧。除操着貴族口音的英格蘭人會歧視他們,認為是低階級的人外(包括操cockney和其他低級口音人士),即使其他種族人士亦會互相歧視。尤其在過去一年COVID疫情中,不少亞裔人士,不管來自日本或泰國等,只因外貌像中國人,就曾在街上被襲擊。
網紅Uncle Roger常誇中國文化易惹仇恨
Uncle Roger就是其中一個例子。Uncle Roger是29歲,年輕英俊的新進網路笑匠紅人Nigel Ng(黃瑾瑜)的化名角色,扮作一個操誇張廣東口音,對任何事,特別中國菜非常挑剔的中年漢。數月前,Uncle Roger以一段非常搞笑,批評BBC烹飪節目的Egg Fried Rice視頻,在YouTube上走紅,至今點擊人次已超過1.5億,subscriber亦超過300萬。黃瑾瑜來自馬來西亞吉隆坡,明顯接受良好西方教育,英文完全沒有口音,中學後去了美國Northwestern大學念工程。畢業後去了英國做data scientist,但他醉心演藝界,所以毅然成為了全職棟篤笑藝人。闖了數年,終於在網絡世界打出了名堂,在西方已頗出名,在馬來西亞老家更是個紅人。
約兩個月前,當Nigel走路回家時,不幸遇到一個人,突然無故向他襲擊,揮拳打他的臉,幸好傷勢不重,嘴唇流血和面上瘀黑。Nigel認為襲擊者不知道他是誰,打他的原因可能亦是COVID 導致的種族歧視。我不知道襲擊者是否認識Uncle Roger,如認識可能更憎恨他,因為Uncle Roger此角色雖有點自嘲成分,所有情節都只為搞笑,但主調就是他對亞洲尤其中國文化非常驕傲,不停誇獎中國人注重教育和家教,反過來不停取笑西方人不懂飲食,甚至笑謔批評他們的各種生活習慣和文化。
數周前又發生了一次網上的不愉快事件。Nigel與另一美國飲食KOL Mike Chen聯手做了一個節目,後來發現Mike Chen原來是個法輪功邪教徒,就馬上把視頻下架,並在微博上向中國人道歉。此舉完全合理,但當然被一些人在網上攻擊,被誣告為五斗米而向中國折腰。Nigel澄清絕無此事,他暫無任何來自中國的收入,而他只想為觀眾帶來歡樂,無意加入任何政治元素。我亦替他非常不值,早前他表示因襲擊事件陰影而有意搬家,近日他更回了馬來西亞探親過年。即使他選擇留在亞洲發展,我也不會感覺意外,前途可能更好。
移民縱賣樓 最好留點騰訊傍身
近日看到一篇移民倫敦指南,教人如何在那邊成為一個稱職的送外賣人員,看完有點心酸。文章非常詳細,逐步教人到埗後如何以BNO身分拿合法工作證明,然後開銀行戶口,如何加入Deliveroo等外賣Apps。連在哪裏買單車,哪條路線較賺錢和安全,都詳盡介紹。他說每月收入,折合約13,500港元,我真不知在倫敦如何能夠生活!所以我之前已提醒過考慮移民的朋友,必須有傍身之技,從前很多人學斬叉燒,現代人最好學點投資。我勸喻移民英國的人,即使賣掉香港房屋,最好留點騰訊(0700)傍身。英國FTSE指數沒有多少隻揸得落手,Unilever洗衣粉?AstraZeneca好一點,有COVID疫苗,買Diageo不如買茅台,還是同樣面對中、英身分危機的匯控(0005),要買也不用跑到英國買。唯一要小心的是入了英籍後,如英國「制裁」騰訊(笑了),可能不容許英國人持有。
此指南最後語重心長,善意提醒香港人送外賣時要禮貌,收到貼士更要大聲講Thank you,務必令英國人對香港人留下良好印象(在香港的服務員當然無此多餘責任)。我贊同,但小心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突然發作,腰骨發軟,有種想做Uncle Tom(西方著名小說奴隸角色),90度鞠躬的衝動。希望他們多點以Uncle Roger為學習榜樣。
(中環資產持有騰訊、匯控及茅台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