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數碼科技助抗疫
作者:李 臻 (Oscar Lee)
2020年2月24日刊於《信報》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其中一個抗疫對策,是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因此政府及不少企業皆採取特別安排,要求員工在家工作,連銀行也關閉部分分行。不過,科技發展在應對疫情的工作上亦扮演重要角色,不少初創公司參與其中,一方面補足了市民現時生活的不足,另一方面幫助抗疫。
在是次疫情下,口罩需求大增,市面一罩難求。物聯網技術協助市民得到最新資訊。不少地方推出即時口罩存貨數據,讓市民可掌握鄰近地區的口罩存量,按照地圖上不同顏色的圖示前往購買。例如,澳門政府設立的抗疫網站實時公布藥房口罩存貨數量,每隔15分鐘更新一次;台灣亦有即時口罩存量查詢地圖,提供全台即時口罩數據。
互動地圖掌推資訊
此外,為提高疫情資訊透明度,各地政府以及民間團體亦相繼運用大數據與API製作疫情互動地圖,讓市民可更容易了解疫情發展。例如特區政府推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本地情況互動地圖」,詳列確診、呈報、住院檢查及死亡等數據,並定時更新確診和懷疑個案、過去14天內確診個案曾經逗留過的建築物、檢疫中心以及急症室等候時間等,方便大眾掌握疫情資訊。
除了單一地區的疫情地圖,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亦推出「全球即時疫情地圖」,整合世界衞生組織、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及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等官方數據,製成儀表板,讓全球網民可以即時掌握疫情狀況。除了疫情互動地圖外,大數據亦讓研究組織透過電腦分析武漢在封城前武漢人的行動路線,從而推算疫情的擴散範圍。百度地圖的「百度遷徙」功能,更記錄了中國春節前後人口大遷徙的軌跡與特徵。
在疫情擴散下,人工智能科技廣泛應用在醫療範圍。在防疫工作上,不少檢測系統都應用了人臉辨識技術,在北京試用的AI探熱系統正正是其中一例。此系統通過紅外線鏡頭識別體溫異常人士,再對疑似發燒人士進行人臉辨識,利用AI技術協助工作人員遠距離快速追蹤及定位發燒人士。當發現有疑似發燒人士出現時,系統便會自動報警,有助政府建立嚴格的防疫網絡。
人臉辨識探測體溫
在香港,有數碼港的初創公司研發出應用人臉辨識技術的防疫機械人,可在不同地點為不同人士探測體溫,並在發現體溫異常人士時響起警號。有關技術更能透過人臉辨識功能,辨別出體溫異常人士及曾與其緊密接觸的人,方便有關人員追蹤病毒傳播路徑。不單是控制及預防疾情,人工智能亦可應用在治療上。美國首宗確診武漢肺炎的病人是由機械人進行治療;韓國一家醫院亦利用機械人讓醫生「遙距」診症,檢查被隔離的懷疑武漢肺炎患者。
事實上,數碼科技的應用並不局限於防疫和抗疫工作,在其他領域亦大派用場,例如有網上學習平台設立問題庫,讓中、小學生能夠在家中上網進行學習,實現「停課不停學」。除網上學習平台外,學校也可透過應用程式,向家長發送學校及抗疫最新資訊,在停課期間保持緊密聯繫。
隨着疫情爆發憂慮社區感染,市民減少外出,服務業和零售業大受影響,商戶因而將實體店業務轉為網上服務。舉例說,有數碼港的初創公司設立網上配對平台,為用戶提供逾600項專門服務,包括可協助市民物色專業的家清潔及消毒服務,從而減低疾病傳播的風險。
雨天總會過去,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問題總會告一段落。反而,長遠而言更應該關注數碼科技及初創發展。除了經常聽到的金融科技外,不少初創的構思及實踐確實值得支持。以剛提及的數碼港為例,致力扶助初創發展,據了解,現時已經有超過1500間初創進駐,不但有專業人士向初創給予營運意見,更提供種子基金甚至協助尋找投資者。無論如何,數碼科技及初創發展是全球潮流大趨勢,在逆境下更見重要,只要好好栽培,未來可以對社會發揮更大貢獻。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李臻 #投資評析 #經管錦言 #應用數碼科技助抗疫 #HKUST #MBA #EMBA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 #HKUSTMBAAA
Search
應用數碼科技助抗疫 在 資助基金及支援計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政府在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為期六個月、為數五億元的「遙距營商計劃」(D-Biz), ... #Dbiz #遙距營商計劃#數碼轉型#智盈科技顧問#政府資助| Facebook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