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媽碎碎唸 】讚美孩子的陷阱
孩子還小時,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常要在一大早7:00左右和國外的一位老教授視訊開會,那時候正男妮妮大約是4歲半、2歲的年紀,有時候正男妮妮一起床會誤闖進來書房,每次老爺爺總會說些讚美的簡單英文,還比著簡單的動作讓他們開心的跳走,例如會說『你今天看起來真有精神、你今天衣服的顏色好溫柔、你今天的笑容好甜美、你今天比我還快說Hello...』等等 ; 其實我在和老爺爺skype會議時,他給出來的讚美語也很少是good/great/excellent這種的,我常接收到實際情況描述的讚美,例如『Vicky你這一個故事編得太有創意了、vicky你編的這首兒歌好有節奏感、vicky你寫的這個故事裡面主角實在太讓人喜歡了.....』等等(備註:我當時是接了一個國外自學網站教材編寫案子);回歸到平時的帶小孩生活,最常聽到周遭大人對孩子的讚美大部分是:『你好可愛!你好棒!你好乖!你好聽話!...』之類的大方向的讚美,孩子聽了以後,有時候會無法真正理解他被讚美的原因,他們有時候還需要猜測自己到底哪種行為很棒,當然,也不見得猜的對,反而慢慢就會對這樣相似而且空泛、打高空砲的讚美無感,因為聽起來都一樣。
記得有一次,因為正男跟一位送他禮物的姨婆說謝謝,姨婆高聲讚美你好棒,正男反而愣住覺得奇怪的問姨婆,『姨婆,我為什麼很棒?』姨婆不太習慣的愣了一下說:『因為你很有禮貌說謝謝,你好棒』,正男開心的說『姨婆說我會說謝謝好棒!』就咚咚咚的跳走了....這一幕印在我心裡好久好久~~,如果我們習慣的多敘述一些當時為何讚美的具體細節,孩子就更清楚的確定做這件事情是對的,也才會珍惜每一次的讚美,覺得自己棒的很實在。
跟大家分享一個很久以前的有趣實驗,1998年,史丹佛一位心理學教授叫Carol Dweck他和另一位教授叫Claudia以紐約12所小學的400名5年級生為對象,以無關語言能力的問題組作為測試內容進行研究。什麼叫無關乎語言能力的問題組呢?就是一堆簡單幾何形狀的小立體積木,後旁邊有一疊卡片,從很簡單到困難,小孩就看著一張一張的圖片把它立體具象化組合出來。一系列的實驗先分成兩組,一組在小孩拼對的時候,旁邊的研究者會讚美他們天份,例如:像是「哇噻!好女孩!你好聰明喔,你邏輯真好!你怎麼那麼厲害,大天才耶你,你太棒了,你真是天生的邏輯思考家!」之類的; 那麼另外一組呢?只要小孩拼對了,旁邊的研究者會用他們看到的、感受到的來讚美他們努力的過程,例如「哇!你一定很用心的完成他吧。你很勇於嘗試不怕錯誤耶,我看你失敗好多次都沒放棄,終於成功了」之類的。題目就這樣慢慢排、大人就在旁邊用不同的讚美語言讚美小孩。接下來實驗第二階段,研究者把卡片分成兩疊,一疊比較難但是你可以從過程中學習、另外一疊是跟前面一樣簡單的, 結果發現,被讚美聰明天份的小孩有高達九成都選擇簡單那一疊,而被讚美努力過程的小孩也高達九成去選擇困難的那一疊。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差別呢?你可能會覺得奇怪:『被誇讚聰明的小孩因為對自己的智力有信心,應該會選擇難的題目,怎麼會選簡單的呢?』Carol Dweck教授說:「讚美小孩聰明,就等於告訴他人跟人之間比的是聰明,這是天生的、爸媽給的,所以他會選擇不冒險,好讓自己維持看起來很聰明。」你可能會覺得他的這個說法有點牽強,但沒關係,實驗繼續。這次呢,進到實驗第三階段,所有小孩都挑戰通一種測驗,題目很難,所有學生都考得很糟糕。那被讚美努力過程用心的那一組學生,看著自己很糟的挑戰結果,都覺得是自己不夠投入,並且會不斷變換嘗試各種方式去迎接挑戰; 而被讚美聰明天份的那一組孩子,則覺得自己不夠聰明!當然,這實驗絕對不能也不會停在這裡的挫折點。
很快的,實驗走到最後的第四階段,研究者讓全部的小孩做了跟實驗第一階段一樣簡單的題目,實驗結果怎樣呢?被誇用心努力的那一組,表現比第一次進步了百分之30,但被誇聰明的那一組反而平均退不了百分之20。怎麼會這樣呢?Carol Dweck教授解釋,聰明被認為是天賦,是不可控制的變數,而讚賞他你所看到的、真實感受到的過程與態度,會讓他們願意嘗試用不同方法試試看.....
這很有趣,我們在講座裡好多次有媽媽問到,為什麼我的小孩不喜歡洗頭、脖子以下多髒都沒關係,脖子以上卻連碰都不能被碰到,所以堅持不洗頭,大家很煩惱的問為什麼?去除曾經被洗髮精弄到眼睛、被水突然弄到頭上的沒安全感等等問題之外,其餘大約百分之90以上的機率是小孩的臉或眼睛超級美麗,這些美麗漂亮可愛的孩子,總是周遭的大人眼睛看眼睛的讚美著:哇,你好美麗、你好漂亮、你好像小公主喔~等等,這些小小孩可能一天會聽到n次這樣的讚美,試想一個小小還被大人努力讚賞著這些他不可控制的變數,心裡會怎麼想?啊,大家都看著我這邊說很漂亮,那我這邊要保持不給別人碰,碰了就不漂亮了,一但這樣的思維連結建立,他怎麼願意讓你碰到脖子以上的部位呢?
總之,每個孩子,都很需要讚美,讚美的語言就像幫小種子澆水,適當的讚美語言能養出茁壯的樹苗,這是我們這一代的父母有感受的;但虛無縹緲的讚美呢?沒有到孩子心坎裡的讚美呢?空泛模糊的讚美呢?不自覺而敷衍的讚美呢?....是否也可以帶給孩子一樣的養分?還是只會讓孩子習慣為了得到讚美而表現?甚至讓孩子覺得被讚美沒什麼。讚美不可少,但要好好選擇讚美孩子的語言可真要用點心呢~!當然,有關讚美語言該如何說,哪些是地雷等等,過度讚美的缺點等等,有機會我們會在講座或在其他的影片中,跟大家細聊~~~
❤在YT直接聽V媽說:https://youtu.be/TxInZCzbhF0
❤在Podcast聽V媽說:https://reurl.cc/Y1jkVx
----------------------
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因為有裂縫,光才能走進來~歡迎分享、留言互動喔!
----------------------
如果您想每天看到V媽的新Po文,請在我們的專頁右上角按下 "讚"
---------------------
❤V媽慢慢刷觸覺教養神器和大紙捲在現貨舖:https://vmashopping.cashier.ecpay.com.tw/
成功失敗適當智力測驗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社友分享
睡眠不足會忍不住耍廢,耍廢更容易晚睡,惡性循環阿...不可不慎
"缺眠影響身體取用葡萄糖的能力。前額葉皮層負責 execution function(統合思緒去完成目標、預測未來、感知行動後果),缺少葡萄糖導致疲憊會導致較難抑制衝動,讀書、學習這種抽象目標會被晾在一邊,讓給娛樂休閒。"
入社辦法
https://goo.gl/jRqeb6
-----
分享「教養大震撼」(NurtureShock: New Thinking About Children)這本由 Po Bronson 在 2011 年所寫的書。
作者並非兒童養育專家,一開始養育小孩的方式也是與大部分的父母一樣,憑著直覺養育。有陣子突然對於小孩的自信心的來源感到好奇,做了研究後得到了與原本猜測完全不一樣的答案,才發現原來以前多數人所想的養育和小孩的方式竟然絕大多數都是錯的。他將研究結果集結後寫成文章,最後登上了 2007 年的紐約雜誌封面,接獲大量談話性節目的邀約,並還獲得了各大小獎項。(這部分後來成為這本書的第一章)
自此,他又在兒童養遇相關的多個主題,同樣做了大量科學研究,包括最新的兒童發展心理學、腦科學、也請教了許多學術界的厲害人物,並將最後的成果集結起來,成為了這本在 amazon 4.6 顆星(超過500則評分)的養育書。
我摘錄一些看到目前為止,覺得有趣或重要的東西
-----------------------------------------------
如何正確的讚美小孩:
一個重點是不要讚美「與生俱來的東西」,要讚美「後天可改變的東西」,這個我想會加入這個群組的人大概都有概念,不過書中提到的實驗還是會讓人很驚訝不同的讚美方式可以如此立即就出現非常不一樣的結果:
「做完基本IQ測驗的兩組小孩,一組誇他們聰明,一組誇他們用心。當告訴他們下一輪測驗可以自己選擇比較簡單或比較難的題組時,被誇聰明的那組傾向下一輪測驗選擇簡單的題組,被誇用心的那組有高達九成選擇較難的提組。當第三輪給予兩組小孩一樣都是很難的題目時,被誇用心的那組不但能全神貫注,變換各種方式去解題,而且還很喜歡這次的測驗;被誇聰明的那組則感到痛苦與挫折。」
還有一個重點是「讚美要具體又明確」:
- 小孩很敏銳,當小孩表現明明不怎麼樣,老師卻又做了一個很空洞的讚美時,反而無意間會透露出「你已經把潛能發揮到極限」的訊息;反而老師批評小孩時可以傳達出「你還有進步空間」的訊息。
- 只要你有一次讚美被小孩解讀成沒有根據,那他們以後不止不相信你不誠懇的讚美,連你誠懇的那些讚美也都不相信了
- 過度讚美的家庭,爸媽可能以為是對小孩表示支持,但其實小孩感受到的是爸媽的高期待,反而給小孩很大的壓力
另外,孩子的恆心與毅力可以訓練?
答案是可以的,關鍵在於
1. 有時給予讚美,有時沒有。總是給予讚美會導致努力只是為了得到讚美,沒有讚美就沒有動力。現代父母容易因為工時長,缺乏與小孩相處的時間,一旦有了與小孩相處的機會,就因為補償心態大誇特誇小孩
2. 讚美要具體
讚美要具體的例子:
如果他能比平常專注更久的時間學習 ⇒ 讚美他很專注學習
如果解釋事情給他聽時,他有好好聽 ⇒ 讚美他專心
踢球有小心不讓球被搶走 ⇒ 讚美他有努力顧好自己的球
踢球時努力搶別人的球 ⇒ 讚美他努力去搶球
------------------
關於作弊:
「學生會作弊,原因是找不出面對失敗的策略」
當小孩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能只對小孩說「你下次會考更好」而不去指導小孩怎麼做得更好,因為這會讓孩子覺得爸媽連他考低分的事實都不願意承認,覺得失敗是不好的事情
------------------
接下來摘錄一些跟睡眠有關的內容:
缺眠的影響:
- 每天少睡一小時,直接損失兩年的認知能力發育。
- 平均少睡一小時的小六學生,做智力測驗的成績只有小四程度
- 睡眠不足對兒童智力的傷害與鉛中毒不相上下
- 高中學生的統計:成績為 A 的學生,平均比 B 每晚多睡 15 分鐘,B 又比 C 多睡 15 分鐘
- 缺眠影響身體取用葡萄糖的能力。前額葉皮層負責 execution function(統合思緒去完成目標、預測未來、感知行動後果),缺少葡萄糖導致疲憊會導致較難抑制衝動,讀書、學習這種抽象目標會被晾在一邊,讓給娛樂休閒。
- 缺眠的人會想不起愉快回憶,糟糕的事情卻很容易想起。原因:缺眠對於海馬迴的衝擊比杏仁核大。又帶有負面情緒的內容由杏仁核處理,正面或中性由海馬迴處理
- 成人連續兩星期只睡六小時,做智力測驗的結果跟連續24小時沒睡的人差不多。
延後睡眠的影響:
- 週末時間的睡眠往後挪一小時,就會導致 IQ 減少七分
每個階段的睡眠都很重要:
睡眠時大腦會把白天學習到的東西轉移到效率比較高的儲存區,不同的大腦區域會在不同的睡眠階段運作。例如學外語時:
- 生字、99乘法表、歷史年代等記憶性學習靠海馬迴,這在睡眠的第一階段的慢波睡眠發生
- 口語發音的動覺記憶發生在第二階段的非快速眼動 (non-REM sleep)
- 聽覺記憶在各個階段都會處理
白天學越多,晚上就需要睡更多:
- 記憶的鞏固與強化只會在晚上睡眠時進行
- 兒童睡眠有四成處於慢波階段,是成人的十倍。記憶性學性習發生在慢波階段,所以睡得好不好大大影響學習。
兒童肥胖很可能與電視無關,而是睡眠,理由如下:
- 研究統計發現胖小孩並沒有比瘦小孩看更多的電視
- 研究統計發現幼兒園/小學生睡不足 8 小時得到肥胖症機率大於睡滿 10 小時的 300%
- 睡眠不足影響人體的激素:
增加 Ghrelin(類生長激素 or 飢餓激素),抑制 Leptin(瘦體素)。
增加 Cortisol(可體松 or 皮質醇,也就是壓力荷爾蒙),刺激人體製造脂肪。
人類生長荷爾蒙會中斷分泌。分解脂肪時需要生長荷爾蒙
- 睡不好的情況會不想運動
話說睡覺這部分感覺跟 Why we sleep 這本書有不少重疊 (?)
---------------------------------------------
接下來摘錄關於兒童說謊的內容
- 常見的錯誤:責怪小孩想要掩飾的過錯,而不責怪說謊的行為
- 說謊是一種兒童大腦發展過程重要的里程碑,需要高度的認知能力和社交技巧才辦得到(所以小孩會說謊除了擔心以外,也應該高興...XD)
- 說謊行為特別早發生的小孩(兩三歲),或者特別早就能不露出謊言破綻的小孩(四五歲),在各種智力、學力測驗的表現都比較好
為什麼孩子要說謊?
- 年紀還小時(通常是小學就學前)的說謊大多是為了躲避懲罰
- 很多小孩進入小學後的說謊,通常是一種適應機制,用來宣泄挫折或吸引注意。例如不甘自己落於人後,所以用謊話來自我補償。
- 如果孩子突然變得特別愛說謊,往往是生活圈子有了困擾他的變化。撒謊通常是另一個更大問題的徵兆。撒謊通常是孩子用來把日子過下去的一種策略
- 如果說謊變成處理人際關係難題的成功策略,孩子就會選擇繼續說謊。父母要引導孩子用適當的方式解決人際關係的問題。
那要怎麼引導孩子不說謊呢?
避免被處罰是最大的說謊原因,但是拿掉處罰並還不足以引導孩子說實話。關鍵在於:
1. 要讓孩子知道說謊不會受到懲罰。因為孩子會害怕受到懲罰而說更多謊
2. 因此小孩說謊是為了讓爸媽開心,希望回到你心目中的美好地位,要讓孩子知道爸媽會因為你說實話而開心,因此要對孩子說:「假如你做了(某個你說你沒做的事情),我不會生氣,還有,要是你說實話,我會很高興」
這樣既不保證處罰,又告訴孩子回歸美好地位的方式
-----------------------------------------
這是看到目前為止覺得有趣或重要的部分
如果有小孩的話很推薦這本書。太多養育小孩的書都是憑感覺、經驗寫的。但這本書集結了大量科學研究以及相關領域專家的研究成果所寫的,可信度相對高很多。
----
入社辦法
https://goo.gl/jRqe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