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種參與式的藝術創作與策展行動,不僅使得我們將關注的焦點從產出成品的本身移往作品共創過程的設計與思考,也讓我們思考藝術創作者與策展人對於自身角色與合作對象權力關係的反思與實踐策略。我們來透過 典藏 ARTouch.com 龔卓軍老師這篇文章的梳理,從藝術家陳豪毅在舊名麻荖漏的台東成功進行的「Malacecay阿美傳統家屋構築」計畫發展脈絡,看到藝術家生命經歷與地方生活交織的深刻意涵。
--------
其實,許多當代的繪畫、雕塑、公共藝術、社會參與藝術的直擊人心,可能並不是因為它們的「創作論述」撼動人心,而是因為它們以嶄新的形式,敲打到觀眾的感性內核與生命黯黑之處。藝術家陳豪毅(Akac Orat)在今年暑假蓋好的那幢沒有創作論述的家屋,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陳豪毅的創作路徑,或許因為位於成功鎮和平國小老師和當代原民的身分,使得他在畢業後展開了非常不同的創作與策展路徑。從2014年開始,卑南族與阿美族混血的陳豪毅,已經以「沒有作品的藝術」這樣的跨教育理念,來創製國小藝文實驗課程,並且把三民國小和平分校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海岸阿美血統的小朋友視為創作的藝術家,參與在這樣的實驗課程裡。譬如「宇宙課程」,就是把東海岸最常見的星空、八大行星、外星人,甚至是隕石、星座與隕石坑問題,都轉化為陶作、裝置與讓學生「學習如何提問與創作」的起點。他引導學生拍攝介紹八大行星的影片、挖隕石坑、露天坑燒隕石,同時透過蒐集柴燒木材的勞動過程,讓這一連串的創作行動,打開學生探索各種身體能力與材質對應變化的過程。最後,在畢業典禮的那一天,「和平呼叫宇宙星」計畫引導下的整個典禮,小朋友們播放這些自創影片,以及最重要的是也播放一百多部NG的探索片段,讓持續一天一夜的坑燒隕石過程和歌唱,成為學生身體記憶與材質探索的成果。「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用玩樂的方式學習,讓小朋友們快樂探索,讓他們的身體去記憶。原住民跟一般的漢人不一樣,他們是用身體去感受,他必須要流汗、跑來跑去,他們喜歡把自己的指甲弄得很髒。」(註3)包括藝術家陳豪毅本人,雖然過去學習的是陶藝,但這也是他第一次進行野地的坑燒法。因此,即便是對老師的角色而言,也需要「學習如何去學習」(learning to learn),這正是人類學家Tim Ingold所謂的「探究的藝術」(Art of Inquirying)。(註4)」
..
陳豪毅在2011年畢業後回台東,開始在成功鎮上的和平國小服務,直至2018年辭職離開。這個期間,除了他開發出來的「宇宙課程」之外,手做築造計畫是他非常重視的教學手法。他引導小朋友蓋煙燻櫃、蝸牛室、樹屋、瞭望台、軌道車,讓學生在學校養蝸牛,爬上動手蓋的兩米高的瞭望台去瞭望。這些建築創作行動,一定會有採集材料的過程,去附近坡地採竹子,到海邊去採漂流木,「帶他們做時,反饋很好,小朋友可以很清楚地認知他們在做什麼,這種學習比閱讀書本好很多,而且有很多好玩的時刻。譬如撿漂流木時,我會讓小朋友坐在漂流木上,然後開車一路把漂流木拖上岸來。小朋友超開心的,會不時拉著我說:『老師再來再來,再去揀木頭。』燒隕石時,叫小朋友去撿木頭,平時沒有被注意的材料得到了他們充分的關注。蝸牛室建成之後,他們養出來的蝸牛超多的,而且從家裡一直帶來。」.
...
陳豪毅回憶起他剛到和平國小時,就受命做過一次傳統屋建造的完整記錄工作。於是,他開始更密集地找老人家探問房屋方位、柱子尺寸、空間規畫、材料採集等更為細節的問題。在細問之下,才發現麻荖漏部落其實有三間一百年以上的傳統屋,後來因為道路規畫的關係,一間在巷子深處,一間被包覆起來在樓房裡面。當然,這是傳統部落與家族不願提及、不想面對的一段歷史,因為信仰改宗而造成巨大的信念變遷,使得原本全部都是傳統屋的部落,目前也只剩下一些厲害的老人家,屬於陳豪毅的外公那一輩的老人家,曾經有看過造屋過程。但實際參與造屋又有完整記憶的,在部落裡幾乎已近完全絕跡。陳豪毅在調查過程中,直接去測量各種結構上的實體尺寸,看過這些隱藏在部落角落的三幢傳統屋之後,他不斷修正自己原本的設計圖,那張早先按照和平國小時的蓋屋記錄畫下來的設計圖,又開始了「圖表」的運動。
就此而言,有人或許會質疑本文作者:那麼今天任何一個建築師修復老屋或標下古蹟建築的修復標案,也可以算是當代藝術的創作行動嗎?對此,我可以提出的初步回應是:一位當代藝術與策展訓練背景的藝術家與策展人,可能沒有建築師執照,但正因為陳豪毅試圖建立的傳統屋,已經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築造過程與技巧,那麼,在幾乎超過半世紀已經沒有任何新建的海岸阿美家屋的斷裂建築史來看,是否我們可以透過具有當代藝術實踐背景的他的家屋創作,以人類學家詹姆斯.克里弗德(James Cilfford)的《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的當代觀點,看到一種嶄新的復返式、重新聯結歷史經驗式的家屋創作築造行動?」
(引用自: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48356.html?fbclid=IwAR3DjUCR3l6bQ-P7fxAHcP6oZKD0n4l8xOuB1sci9EOCax1yOAD7so1xvH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功 阿美族 家屋」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Mitoliken a Loma 編織之屋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阿美族民俗中心- 成功鎮 - 台灣之美 的評價
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青年藝術家陳豪毅 的母親是阿美族,父親是卑南族。陳豪毅希望能建造 #阿美族家屋 ,但首先面臨到的困難,就是傳統知識的流失。阿美族的家屋型態,大致可分為立柱式與卡榫式,陳豪毅想嘗試後者,卻發現已經找不到熟悉這種工法的老人家。
幸運的是,他從耆老口中得知,部落還有少數幾間僅存的百年家屋,是採用卡榫式工法,透過研究這些家屋的結構,逐漸摸索出建造方法。
阿美族的傳統家屋完全由植物組成,包括 #木材、#竹材、#黃藤、#白茅 與 #五節芒 等。蓋一間家屋需要的黃藤,總長將近3公里,為了採集足夠的量,陳豪毅幾乎跑遍全台灣。
他認為,適合用作建材的黃藤,之所以這麼難取得,部分原因是採集方式不當:「有些人為了食用,只把最前端的藤心砍斷,後半段很長一段藤就在山裡慢慢腐爛,如果從根部採,把整段藤帶回去好好利用,明年它就會再長3、4支新的出來。」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蓋自己的家屋】今晚 22:00首播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阿美族民俗中心- 成功鎮 - 台灣之美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之美,東海岸唯一保存阿美族屋舍的「阿美族民俗中心」,將阿美族以芧為頂、立竹為壁的傳統家屋特色,以及族傳統建築的格局及用途,包括祭場、祭屋、家屋、眺望台及 ... ... <看更多>
成功 阿美族 家屋 在 Mitoliken a Loma 編織之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3518 likes. 自然材料建築的阿美族家屋三顆石頭起爐灶阿美族的寶物:醃肉、菸草和. ... 8/1 成功鎮文物館法拉法戴的天同場還可以看「會呼吸的房子」特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