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面對的真相?】
隨著人類壽命延長,生活便利性提高, 人類的生活表面上看起來品質越來越高,實際上日常生活的身體活動卻越來越少,導致人類無法獲得足以維持一輩子的人體運動能力。這樣的現象很弔詭,因為如果日常生活裡仍然有許多體力工作,則很可能人體運動能力不會下降的如此之快,而另外一方面,如果人類的壽命不是如此的長,人很可能在各種失能發生之前就已經壽終正寢,在有生之年裡失能臥床的年歲也不會如此之長。但是,就因為現在的生活便利,醫療發達,所以現代社會的人類必須在身體急速退化的情況下,面對越來越長的生命。
幾年前怪獸訓練建議,大肌群多關節大重量的肌力訓練,應該成為成年人一輩子維持健康和活力的主要手段,因此有了「終身訓練法」的觀點,也藉此推論,大重量訓練將會是人類生活型態的一個「典範轉移」,也就是在未來,如果想要維持一輩子的健康和活力,依賴日常生活的活動已經不夠,有系統的訓練才可以達到最佳的效果。不過在當時,這是一個天方夜譚,讓中老年人接受大重量訓練不但看起來不靠譜,甚至有些違背人理倫常的感覺。因此我們得到的譏笑和輕視,遠遠多於重視。
幾年之後的今天,隨著各界的努力,中老年人應該要運動的觀念開始逐漸「慢慢」的被大眾接受,提倡中老年人肌力訓練的聲音也不再孤單。當然,面對台灣急速高齡化的社會現況,中老年人被視為有商機的市場,很可能也是這個議題受到重視的原因。但是,在這又一波的運動掏金熱裡,政府和民間的資金大量傾倒入市場的過程中,問題的焦點不但沒有越來越清晰,反而越來越模糊。市面上看到的老人運動,仍然脫不了輕鬆愉快的「動一動」、「輕鬆動」、「隨便動」、「少少動」模式。許多由政府出資(也就是納稅人買單),交由大學執行的研究計畫案裡,也都循著某種「輕鬆模式」、「伸展模式」或是「心肺模式」在尋找方向,大大低估了老化的威力。
說來有趣,我們越來越覺得,肌力訓練是一個大家不願面對的真相,大家不斷的在尋求不需要花力氣、不需要專業技術、不需要長期規劃的運動方式,這樣的作法美其名為「循序漸進」,讓老年人先從輕鬆的運動入手,將來「有可能」會願意接受更高強度的訓練,實際上具體的效果經常是讓人誤以為「這樣就夠了」,甚至,連政府的出版品、大學教授的新聞訪問,以及健身教練的現身說法,都還大量充斥著「老人運動不應太激烈」、「輕鬆就好」、「有動就好」。就連探討肌少症、骨質疏鬆症或是功能性肌力的「專業文章」,最後都還是附上了纖細的健身教練示範如何躺在地上舉腳的動作,以為這樣就可以提升對抗老化過程的肌力流失。
這樣的現象令人憂心,因為目前好不容易建立了老人應該要運動的社會認知,但是卻只提供了「杯水車薪」的解決方法,我們不禁懷疑,是不是因為大多數的專家學者,本身都缺乏硬底子的大重量訓練基礎,所以才會援引大量「沒有強度」的訓練建議,來幫大家指引訓練方向?
人體雖然複雜,但進步的方式卻很單純,「一般性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就是人體肌力和骨質進步的關鍵。人體組織是活組織,活組織會對外在壓力產生反應,所以,如果對一個活組織施予一個超負荷的壓力,再給予適當的休息和營養,這個活組織就會在短短的幾天內朝向足以抵抗那個壓力的方向生長,因此提高了本身的能力。幾天之內的改變或許細微,但是長期有計畫的施予壓力並且給予休息和恢復,就可以逐步讓人體朝向越來越強壯的方向發展。這觀念雖然簡單,但是卻很少人真的執行,尤其是其中的關鍵:「超負荷」,活組織要變強壯,必須要先施予超負荷的刺激,然後再給予休息和恢復,但是,如果一個人只是輕鬆的動一動,接受一些「完全不超負荷」的刺激,則永遠也不會啟動任何的強壯機制。
「但是,超負荷很危險,很恐怖啊!」
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就是因為超負荷很危險,所以才需要有專業的體能教練,教你如何用最低的風險渡過對身體施予壓力的過程,然後一步一步地變強壯。要知道,在專業體能教練的指導之下,大重量訓練的風險,其實遠遠小於有競技成分的羽球、網球或籃球賽,也比未經任何訓練就直接開始慢跑要安全的多。肌力不足的人不容易長時間維持良好的跑步姿勢,而虛弱的骨質更怕連續數千下的地面衝擊,「沒有肌力基礎的耐力訓練,通常是災難,訓練的傷害往往出現在訓練的效果之前。」而且對於無訓練者來說,肌力訓練甚至可以帶來初期的心肺功能進步效果。
「專業體能教練很貴,我去運動中心自己練肌力訓練可以嗎?」
只可惜,有這麼簡單就好了,絕大多數無人指導的訓練場所,都只能擺放「器械式」的訓練器材供人自由使用,但是這些器材為了「集中鍛鍊某塊肌肉」、「防呆」或「避免訓練傷害」,通常都提供了過多的身體支撐,椅背、坐墊、安全帶不一而足,這些設施看似提供了安全性,實則經常阻斷了人體自然動作的運作方式,讓人在不自然的動作下用力,忽略了人體軀幹穩定性與四肢活動度的交互作用,最後練出一個「有點怪怪」的結果。而且,在沒有專業人員指導的情況下,許多人根本沒有課表,或是以為肌力訓練是用來練線條、練流汗、練酸痛,或是消耗卡路里用的,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太多,無法單靠著網路資料自學,許多人對於這個專業又抱以太過於輕視的態度,認為這個並不難,有什麼不能自己學。時至今日,還這樣看的人實在太小看運動科學了。
「好啦,那我就去健身房找一個教練,那總可以了吧!」
這個選擇好得多,不過要小心,如果你找到的是以腹肌線條為賣點的小鮮肉瘦身教練,或是業績壓力大得不得了,大部份時間都花在行銷的業績教練,或是只具備短期證照結業,缺乏實際訓練背景的證照教練,他/她未必知道中老年人訓練的迫切需求在哪裡,也未必具備大重量訓練的知識和技術,如果因此把需要建立肌肉量的中老年人放入急速減重的課程裡,那又會是另一個災難的開始。如果遇到選手退役出來打工的教練,甚至有可能援引土法煉鋼的方式直接操練,後果更加不堪設想。沒錯,新時代的體能教練未必有固定的背景,因為這是一個過去不曾出現過的專業,上述的各種教練其實也都有潛力成為優秀的體能教練。但是,關鍵在於「進修」和「實作」,懂不懂自己現在正在教什麼,是每位教練必須誠實面對的問題。
中老年人的大重量訓練法,是怪獸訓練過去幾年的重要研究領域,我們知道中老年人的重量訓練既要維持人體自然動作的功能性,又要有足夠的安全性,還要能夠施予數十甚至上百公斤的大重量,還要配合每一位長輩的特殊狀況。但是我們可以說,除了醫療相關的問題以外,我們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系統,也已經將這系統應用在實務操作,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雖然,沒有完全零風險的運動訓練,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的訓練方式,風險遠遠小於「不訓練風險」。
隨著市場越來越熱絡,雜音也越來越強,我們並不期望帶起宗教式的崇拜,但是希望關心這個議題的人們,可以根據本文當中的資訊,自己判斷怎樣才是最值得投入的訓練。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