鏽鉚釘:吉他小隆
30歲以後,鮮少在公開頁面透漏私人訊息的我,今天還是選擇發了此文..
必須很遺憾地跟大家道歉一件事情,鏽鉚釘的專輯製作,停止下來了,並且結束了,我答應了好多朋友要給你們聽得我們完整有整理有規格的音樂,因遭受巨大困難而停下了,然而應該也不會繼續了,我清楚很多人會暗自竊笑,不過也沒關係,畢竟我真的是失敗了,也不關大多數我的朋友的事,但我還是要為了對此少數有所期待的我的朋友們說聲道歉,很真心的道歉,也因著我老是在家裡放給你們聽,邊放邊沾沾自己的錄音工作檔,然而作一張專輯全創作的專輯有那麼難嗎? 其實還好,我看不少老師朋友一直在作,感覺習慣如同吃飯一般容易,但作一張五個人的全創作專輯,還真難,這些我們用盡全力的鏽鉚釘,一直作不出甚麼好成績.跑了兩年的校園,換來了四千多的粉絲按讚數,卻因大家必須妥協於生活,成了殭屍粉專,好不容易找到了欣賞我們音樂的製作人,錄音室錢也都花下去,麥克風也買下去,最後的最後,我真的失敗了,我們的全力,卻是如此不堪一擊,我們也已經是無法在做夢的年紀了,鏽鉚釘可能就停在這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我並不會看厭惡那些看好戲的嘲笑,因為我還留著這些經過,我也真心地感到很難過,畢竟這個團也十年了,創作了快20首歌,也許專輯發出來了,完全沒有人理我們,可能會更好笑,我猜另一個世界的我們結局可能也就這樣,也許是好事吧.
#夢想之所以稱之為夢想
#就是很難達成
#謝謝曾經喜歡鏽鉚釘的你
#完成了70個百分點
#最難的大家錄音都錄完了卻還是失敗了
#鏽鉚釘下台一鞠躬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
「我們結局」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們結局 在 鏽鉚釘樂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們結局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我們結局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們結局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我們結局 在 艾歐音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們結局 在 [新聞] 雷/外媒爆《我們》逆轉結局藏驚人含意!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我們結局 在 趙乃吉- 各奔東西『我們結局安安靜靜,就連心動的人都像你 ... 的評價
- 關於我們結局 在 認真說分手,才是對這段感情最最基本的尊重#冷暴力#渣男 ... 的評價
- 關於我們結局 在 life線上的我們結局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我們結局 在 life線上的我們結局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我們結局 在 我們結局不該是這樣- 彩虹板 - Dcard 的評價
我們結局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慶幸六年後,我還能在大銀幕上跟《星際效應》重逢。
《星際效應》前半部是嚴密的邏輯堆積,後半部則還全一口氣訴諸情感面。當代的我們為了生存,用理性去分析我們要作的每個決定,卻忘卻了直覺最想要我們認同的情感。
庫柏因為重視科學數據的結果,好幾次把自己推向險境,更錯過了許多的情感,包括親情與愛情。
我喜歡的科幻作品,是呼籲人們重拾真實的情感與重視內心的感受,不是擔憂末日的到來,也不是批判過速發展的環保意識。
我不管地球會不會毀滅,不管人類能不能活到明日,女兒墨菲最希望父親留在身邊,為什麼我們要為全世界賭上我們微小的幸福?電腦計算機都無法告訴我們結局會如何,我們只想把握能把握的每分每秒。
世界的輪廓被理性與邏輯拆解成片段的結構,但這些結構被組裝起來後,我們才能發現過去被忽略的細節,一直藏匿在彼此情感的連結裡。這就是《天能》想跟我們訴說的,為了拯救未來,我們太在乎運作這個世界的齒輪,但那個我們想守護的情感才是最真實的世界,那些由數字與公式架構而成的體制,只不過是追求情感的過程,並不是最後應該的歸宿。
我們結局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統派為何愛嗆「為什麼不馬上宣布臺獨」】
電影搶救雷恩大兵重現1944年盟軍搶灘奧瑪哈海灘的場景(如圖),在德軍火砲及機槍碉堡掃射下數不盡的士兵喪命海灘,僥倖沒死的人衝到碉堡前方土丘集結。一位軍官看了看集結的狀況說「人還不夠多」,等到衝抵土丘的人夠多了,才用雷管引爆鐵絲網進攻,最後終於攻陷陣地。
請問人還不夠多的那一刻如果貿然衝鋒,結局會是如何?如果你是德軍,會不會希望煽動集結一半的敵軍趕快衝過來送死?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和中共裡應外合的統派份子最愛嗆「為什麼不馬上宣布臺獨」、「打假球」,因為他們最希望還沒準備好的臺灣人貿然行事趕快死一死。
到底什麼是「臺獨」?要怎樣才算準備好?現在又是什麼樣的情況?
最初的「臺獨」主張,是不甘被不合理外來威權統治的臺灣人要從「外來的中華民國統治下獨立」。經歷了多次如武裝革命等等「體制外」路線皆告失敗,才逐步轉為「體制內」路線,開始組黨、突破黨禁、報禁、參與選舉,用他們中華民國訂的遊戲規則取回政權,走上了這種以人口結構優勢將少數外來者緩慢吞噬掉的作法。雖然現在本土勢力已可透過民主機制得以執政,這種作法卻有其後遺症。
首先在長期數個世代在威權黨國教育荼毒下,臺灣人的文化、語言、記憶、認同一一被其置換,導致臺灣人即使有人口結構優勢,許多人腦袋裡裝的卻是黨國置入的外來認同與價值,對這塊土地的真實歷史渾然不知。在民主投票規則的現實下,想要執政就必須順應這種被外來毒素影響下的「主流民意」,許多事情「只能做不能說」,以免被搞不清楚狀況的民意在外來黨國勢力操控下反噬滅頂,導致啟蒙人民的速度更加緩慢甚至倒退淪陷。其次是在這個過程中,外來的中華民國政權也被內化成臺灣的一部分,難以切割,原始要驅逐外來中華民國政權獨立的臺獨主張,也只能跟著轉變為各種論述,例如:要擺脫中共獨立(中共沒統治過臺灣是要獨立什麼)、要制憲正名、要自決建國…. 等等,而在中共眼中,即使是支持中華民國也都算是「臺獨」。
由歷史觀點來看,臺灣人想要長久穩定、尊嚴、自主、保障自己權益、世世代代能夠安居樂業,唯一的方法就是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並建立能保護自己的力量。原住民族時代,面對外來者毫無選擇餘地,經歷荷蘭、鄭氏、清國,政權一個接一個換,大量移民湧入改變人口結構,原住民族毫無選擇只能吞下。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臺灣住民繼續毫無選擇餘地,倉皇弄個臺灣民主國最後以阿婆浪槓收場。日本治臺帶來了進步與文明,臺灣人卻也得面對劇烈文化衝擊以及被外來統治的委屈,最後捲入戰爭漩渦,再一次毫無選擇的被丟給中華民國政權。1949年末上百萬身無分文的逃難者湧入,其中有六十萬人持有武裝,手無寸鐵的臺灣人依然毫無選擇的餘地,再一次被捲入另一場不屬於自己的恩怨,不被全世界承認至今無解,也持續在付出無法計算的代價。
我們想要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國家、以臺灣立場思考國家樣貌、多元族群如何共存、擺脫中華民國和中國的沉重包袱、找回自己該有的樣子在世界上立足、為世世代代建立長期穩定安居樂業的保障、不要讓過去那些身不由己的歷史不斷重演。這需要國際情勢配合,以及夠多的臺灣住民從黨國長期洗腦迷思中清醒。貿然行動的下場,228的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結局會是如何 – 沒有周全計畫的臺灣人貿然揭竿而起慘遭屠殺,反抗能量幾乎消耗殆盡,長期只能讓外來威權勢力予取予求。想要實現理想,除了從歷史中學習教訓,也更該務實的去了解,這是一件何其龐大的工程。
而現在黨國勢力「為什麼不馬上宣布臺獨」、「打假球」的叫囂,不過就是更令人看破這群人對誰造成臺灣今日困境毫無反省的無恥罷了。
延伸閱讀:
不說破卻有效的臺獨策略 – 臺灣民主影武者李登輝
https://www.twmemory.org/?p=14307
--
本文同步刊載於官方網站
http://www.twmemory.org/?p=14462
我們結局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 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我們》是一部非常需要消化咀嚼的電影,
在看完之後,它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比給予的解答還多,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所隱藏的象徵以及訊息比《逃出絕命鎮》還多。
在開始之前,我想請你們先回想這部電影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
一段文字,講述美國各處的神祕地下管道,各種鐵路和維修通道。
這些管道實際上真的存在,還是導演喬登皮爾的另一個象徵?
我在看到這段文字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歷史上的「地下鐵路」,
這地下鐵路其實際不在地下,也不是鐵路,
而是美國奴役時期,解放人士幫助黑人逃脫南方的組織系統。
表面上看來,這段文字只是在鋪陳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
但是其實是在奠定整部電影的象徵調性。
在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之中,請記得,
儘管喬登皮爾一再說這不像《逃出絕命鎮》是個政治電影,
但是這段文字,從一開始就預示了它絕對不只是表面的眼見為憑。
首先,一個極簡的劇情回顧,
女主角艾德蕾德小時候在海灘遊樂園走失,到了一個鏡子迷宮之中,
看到一個長得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分身,從此受到嚴重創傷,
時間來到數十年後,她現在已經成家立業,與家人再度來到那個海灘。
殊不知當天晚上她們就被各自的分身攻擊,
在逃走之後發現幾乎各地都發生這種詭異的現象。
殺掉他們的分身之後成功逃走,
但是我們發現,當年的影子其實將真正的愛德蕾德抓到地下掉包,
所以現在活下來的,其實是分身。
一如《逃出絕命鎮》,喬登皮爾高明地在電影的一路上灑下麵包屑,
鋪陳各種線索,而不是像奈沙馬蘭近年的劇情轉折往往來得有點莫名。
從第一個畫面,電視旁的錄影帶就暗示了接下來的劇情:
《七寶奇謀》主角們在地下的探險;
The Man with Two Brains,其中的科學家發明將意識轉移到體外的頭腦的方式;
以及C.H.U.D 講述下水道的變種怪物到地面上攻擊人群的故事。
有趣的是喬登皮爾在國中時的第一任女友的父親就是C.H.U.D的導演,
the more you know…
接下來也有不少線索,
一家人在海灘上走時影子長得不尋常,暗示著接下來影子分身的出現,
以及在海灘上「紅色」的飛盤剛好蓋住「藍色」的野餐布圓圈,
象徵身穿紅色的影子淹沒地上那些住在藍天底下的人。
再來,蓋博在其中一部分講了一個敲敲門笑話:
「敲敲門」「誰在那」「你」,
結果當天晚上敲他們家門的,還真的是他們自己。
但是也許最難發現的,是這些影子拿剪刀的原因,
艾德蕾德在小時候自己走丟時,在路上看到一對男女玩剪刀石頭布,
而其中的女生則說:「你老是出剪刀」,
這個在被抓走前最後的記憶之一,就是她選擇剪刀作為武器的原因。
當然,剪刀也有其象徵性的意義,以及眾多提到麥可傑克森的部分,
這些都留到待會再深入討論。
當然,對於愛德蕾德其實是影子的這個轉折也有不少線索,
在電影中,愛德蕾德的影子名叫Red,我就姑且翻作小紅,
為了避免困惑,我在接下來會以他們在劇情大部分的角色來稱呼,
穿白色的叫愛德蕾德,穿紅色的叫小紅。
我們在回憶片段之中看到愛德蕾德在走失之後突然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在這個轉折之後,才知道她不是因為創傷,
而是因為她是來自地下的分身,本來是不會說話的。
相反來說,小紅是唯一會說話的影子,正是因為她原本是來自地面上。
而她沙啞而且有如肺部塌陷的聲音,是因為當年她被勒昏所造成的傷害。
而愛德蕾德的真正身分也解釋了她的諸多行為,
諸如在車上彈手指時並沒有跟上音樂的節拍,
或是不善與人交談,
還有在家人都在吃速食的時候,只有她自己吃著草莓,
大概是因為她在地底吃了太多兔子肉,從此就不太吃肉了。
以及在恩布列死後還特地自己下車,表面上是要確認她死了沒,
但是其實是想要在她死前給她最後的安息。
以及看到布魯托緩緩走向火焰時驚恐並且歇斯底里的反應,
都印證了她其實自己是個影子這件事。
但是還有個特別值得探討的面向-愛德蕾德最後真的還是影子嗎?
有沒有可能,小紅,也就是真正的愛德蕾德,
在被殺的那一刻將意識轉移回了假愛德蕾德身上?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愛德蕾德在殺了小紅之後發出了有如野獸一般的嚎叫,
你可以解釋成她只是在那一刻失控而顯露出她的本性。
不過小紅掌控了她的身體這個解釋也不無可能,
因為愛德蕾德提到她來到這裡之後彷彿全身被烏雲壟罩,
有可能是在她來到地面之後不斷地試圖切斷與地面下的連結,
但是地面下的小紅卻不斷試圖加強這個連結,最終的目標就是搶走愛德蕾德的身體。
另一個線索則是愛德蕾德在救出傑森之後撥頭髮這個動作,
我一直不太明白她在此處撥頭髮的意義,直到我看了第三次,想到這個可能性之後,
才意會到:
小紅的髮型是沒有瀏海的,
也許她在把自己的意識轉移到愛德蕾德身體裡之後,
下意識地把自己的頭髮撥回留了多年的髮型。
當然,這只是個理論,
在可能性程度上,
大概是「無限之戰的布魯斯是洛基假扮的」之上,在「瓦里斯是個美人魚」之下。
麥可傑克森在這部電影之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存在,
從愛德蕾德走失當天身上穿著的「顫慄」T恤,
到影子們穿著的單手手套,
到身上穿的紅色工作服,幾乎都跟麥可傑克森有關。
甚至連影子們僵硬不自然的動作,都讓人想起「顫慄」之中的殭屍。
但是這只是個有趣的彩蛋嗎?喬登皮爾只是單純很迷麥可傑克森嗎?
剛剛那是反問句,你以為這是什麼電影?
談麥可傑克森之前,得先知道「雙重性」這件事
某種程度上,在這個IG、網紅的時代,「如何被看見」的重要性早就遠遠大於真實了。
我在Fyre紀錄片以及《英格麗向西》那部影片之中都一再談到,
網路世代只想呈現最完美的一面,只想看到別人最正向一面的心態愈來愈明顯。
這種虛假的雙重性,不斷壓抑自己的影子,
就如《我們》之中住在地底下,永遠不見天日的分身。
雖然說《蝙蝠俠:開戰時刻》之中最著名的台詞
「重要的不是我是誰,定義我的是我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我們》想要探討的就是
我們是否將毫不考慮前因後果地將這句話套用到所有事上,
讓我們被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所綁架?
就如《我們》之中影子的由來,只複製了身體,但是無法複製靈魂。
繼導演處女作《逃出絕命鎮》令當代影壇驚為天人、並為反諷社會議題類型的驚悚片樹立新標竿後,奧斯卡獎得主喬登皮爾即將帶來自編自導的全新原創驚悚作品。
《我們》以北加州海岸為拍攝背景,由猴掌製作公司(Monkeypaw Productions)製作,女主角由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露琵塔尼詠歐所飾演。故事描述一位女子雅德蕾德威爾森和她的先生蓋博,帶著兩個孩子(莎哈蒂萊特喬瑟夫、伊凡艾利克斯飾)一起到夏天度假住的海濱房子,打算度過一個恬靜的夏天。
但一段過去難以啟口的傷痛卻如鬼魅般出現在眼前,接二連三的怪異巧合也相繼發生,對於家人即將遭遇不幸事件的強烈預感,讓雅德蕾德恐懼到達臨界點。
當他們和朋友泰勒斯一家(艾美獎得主伊莉莎白摩斯、提姆海德克、卡莉薛頓、娜亞薛頓飾) 共度一個令人緊繃的海邊聚會後,雅德蕾德和先生及孩子們回到度假小屋休息,卻在進入黑夜的房子前,看見令人毛骨悚然的四個人影,正手牽手站立在他們的車道上…《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樂的美國家庭在一夜之間必須挺身對抗一群難以解釋敵人:他們自己的分身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
-~-~~-~~~-~~-~-
我們結局 在 艾歐音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都曾愛過不該繼續愛下去的人,捨不得放手,捨不得分開,捨不得又如何?
用搖滾的濃烈呼應情感的糾結
自問自答的無奈,吶喊錐心的刺痛
音樂製作人也是團長暨吉他手 @HANS陳思翰 精心打造美式Modern Rock經典款,也是io最經典的詮釋。
專輯主打・無一例外。
暌違III年,io全新第III張專輯,唯一抒情主打「 如 果 我 」
如果我 (IF I)
曲:Hans陳思翰
詞:Hans陳思翰
編曲:Hans陳思翰
如果就走到這裡
我們結局 會是怎樣呢
時間黑白 忍耐
不能不愛 其實早有答案
如果從來不是你
我們開始 會是怎樣呢
一個人獨白 一個人釋懷
誰還在等是誰先說分開
如果我 都不說
如果我 都不走
假裝成熟 自以為寬容
溫柔的背後 刀口指向著我
如果我 不說破
我們都 拉扯著寂寞
OH 每個小動作 藏在我眼中 不說出口
真的離開 這是唯一的解脫 不好嗎
如果終究會分離
那麼為何 還要這樣呢
一個人獨白 一個人釋懷
誰還在等是誰先說分開
如果我 都不說 如果我 都不走
假裝成熟 自以為寬容
溫柔的背後 刀口指向著我
如果我 不說破
我們都 拉扯著寂寞
OH 每個小動作 藏在我眼中 不說出口
真的離開 這是唯一的解脫
就算失去了一切
But I'll Be Just Fine
我願給你的溫柔 再也找不回來
幸福不願閉上眼就一笑而過
眼角留下了脆弱
我不懂 不懂 不懂 你的快樂
When I'm OK
When You're OK
When I'm OK
When We're OK
如果我 都不說
你是否 都能懂
如果我 說出口
不要再 拉扯著寂寞
就這樣分開吧 丟掉那些該死的承諾
如果離開這 是唯一的解脫
#DoItForio #DoItForioII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ioband
FB:https://www.facebook.com/ioband
WB:http://weibo.com/ioband
我們結局 在 趙乃吉- 各奔東西『我們結局安安靜靜,就連心動的人都像你 ... 的推薦與評價
那段美好的故事,終究走散在了人潮洶湧, 到結局,兩個人,卻只是安安靜靜的各奔 ... 4K Music Make 00:00 各奔東西01:09 (Refrain) 我們結局 安安靜靜_ ... <看更多>
我們結局 在 認真說分手,才是對這段感情最最基本的尊重#冷暴力#渣男 ... 的推薦與評價
不管 我們結局 如何,認真說分手,才是對這段感情最最基本的尊重#冷暴力#渣男#劇情. ... <看更多>
我們結局 在 [新聞] 雷/外媒爆《我們》逆轉結局藏驚人含意!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star.ettoday.net/news/1407318
雷/外媒爆《我們》逆轉結局藏驚人含意!7大揭秘超恐怖
2019年03月25日 12:46
記者林映妤/綜合報導
《逃出絕命鎮》導演喬登皮爾(Jordan Peele)新作《我們》(Us)埋下伏筆與彩蛋,讓
許多觀眾看完滿臉問號、引起討論,電影在國外同樣掀起一股「解析」熱潮,到底喬登皮
爾想表達什麼?外媒《Screen Rant》透露出或許觀眾沒有看出來的驚人結局的含意。
《我們》在美上映3天衝破了7020萬美金票房,約新台幣21.6億元,創下原創恐怖片有始
以來最佳首周票房,數字僅次於10年前《阿凡達》的7700萬美金,遠遠超越了預計的4000
萬美金,可見其熱潮!
─────以下嚴重爆雷──────
一、首先,《我們》指的究竟是什麼?英文片名Us,指的是「我們」也指的是「United
States」也就是「美國」,「我們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美國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電影用高明手法直戳美國政治、宗教、移民、人權等問題,驚悚背後的含意更令人發毛
。
二、先講結局,女主角雅德蕾德殺了地底人「紅」,最後卻恢復記憶,向觀眾揭露了其實
她才是複製人的大逆轉,小時候她早就和本體互換,如今終於滅口死守秘密。《Screen
Rant》發現,海灘上的「鏡子迷宮」本以美國原住民為主題,30年後卻改成英國神話人物
「梅林」,而這群複製人就代表著原本深根於此,後來慘被殖民的少數族群。
「你們到底是誰?」「我們是美國人」片中小兒子傑森也說,「他們是我們」。
這些地底人暗指的是美國原住民、貧富差距下的底層族群,也有可能是飄洋過海而來的黑
奴。然而我們明明都是美國人,上層族群卻能享用光鮮亮麗的生活品質、地位、名聲,而
底層人,卻過著暗無天日、食兔肉、複製上層人的日子。
《我們》批判著「同一種人過著兩種不同生活」,地底人注定是上層人的影子,這個意象
也諷刺了現今的美國,含意深遠才令人發毛又佩服。
三、1986年的「手牽手護美國」,是幼時女主角對地表上最後也最具印象的活動,她帶領
複製人反攻,除了重現她印象最深的畫面,同時也要手牽手向世界宣示「我們的存在」,
我們到了地表上,不再過著不見天日的生活。
事實上,「手牽手護美國」當年主要是宣傳對抗飢餓、慈善募款,然而最後扣除成本僅募
得和這壯觀聲勢完全不成正比的1500萬美金,且持續被美國人讚頌著。喬登皮爾曾說過,
這個活動讓當年才7歲的他印象深刻,或許拿此來打臉美國人的自我感覺良好、優越意識
也相當適合。
雅德蕾德曾說「我們逃去墨西哥」,乍聽好笑,但事實上會不會是雅德蕾德(真正的複製
人)知道,地底人只存在於「美國無用的下水道」裡,所以到了墨西哥就能逃脫?而「手
牽手護美國」的意象,可能也包含了移民與美墨邊界的關係。
四、1111在《我們》當中不斷出現,除了《耶利米書》的宗教含意,1111也如鏡射關係;
是主角一家4人站著的模樣;也是1人分裂成2人(11)的樣子,象徵片中說的2人共用一個
靈魂;甚至和「手牽手護美國」的排排站一樣。
《耶利米書11:11》的內容是「所以耶和華如此說:『我必使災禍臨到他們,是他們不能
逃脫的。他們必向我哀求,我卻不聽。』」地底人或許是實驗失敗的天降災禍,所以這些
被人背棄的實驗品,便跑到地面上懲罰那些本體,而全部的美國人都無法逃脫。
五、《我們》當中有數分鐘兔子的鏡頭,一是指「復活節」兔子,而復活節可能對應的就
是地底人口中的「解放日」。經常被當作動物實驗首選的兔子,就如同樣是「實驗品」的
地底人的卑微地位,而牠們也是毫無食糧來源的地底人的主食。
有人認為女主角手持剪刀的樣子像拿著十字架,含有宗教隱喻;喬登皮爾也曾說,兔子和
剪刀都讓他相當恐懼,「剪刀有著不同的使用功能,有二元性的特色,而《我們》就是一
部在闡述人類二元性的電影。」剪刀能拿來剪裁也能殺人,就如人類的善、惡二元性。他
也表示,兔子的耳朵其實長得就很像剪刀!
六、雅德蕾德事實上就是真正的地底複製人,所以所有的地底人出於本能都沒有真正傷害
過她,而她看到複製人兒、女死亡都極其悲痛、滿臉複雜,這也是出於本能的母愛。小時
候的雅德蕾德從「鏡子迷宮」回家後,不會說話、跳舞,不是因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而是她根本不是本體,後來透過學習才「模仿」成人類,因此她和好友說「我不是很會
說話」。
至於複製人當中,唯一能說話的「紅」,是因為她原本就是人類,但長年生活在地下,導
致語言能力退化;當她見到雅德蕾德,馬上要她戴上手銬,就是因為當初自己被對方用手
銬關在地下,於是先行報復。
七、小兒子傑森最後用存疑的眼神看著媽媽雅德蕾德,他懷中抱著兔子,似乎是象徵著自
己被「紅」抓走後在地下發現了事件真相。但2人相望之後,傑森卻把面具戴起,一說是
他就像美國人一樣蒙蔽自己、逃避事實;也有一說是,早在去年傑森就已經和本體交換過
,所以參透全貌。
《我們》當初曾釋出刻意模仿「羅夏墨跡測驗」的海報,這個心理測驗就是利用墨跡圖片
來測出一個人的個性特質,「每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或許這就是喬登皮爾拍攝《我們
》最大的目的,一部電影、各自解讀,沒有什麼正確答案,才會激盪出更多討論與思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9.34.2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53490972.A.156.html
※ 編輯: str8g (203.69.34.205), 03/25/2019 13:17: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