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養植物省思對孩子的教養
孩子,就像是一顆種子,在媽媽的子宮裡,安靜卻努力的成長。我們必須等到他足夠成熟到可以面對這個世界,向媽媽發出了要出來的訊息。那一波強過一波的陣痛,考驗著母子兩人的耐力、毅力、決心、信心,當然,還需要無比的勇氣和一點點的幸運。
孩子平安誕生了,除了喜悅,還有疲於應付的手忙腳亂。家有新生兒,不管是第幾胎,都逃不了彼此的磨合與調適。
教養文章寫久了,常常有朋友問我:「妳怎麼可以這麼溫柔又溫和的面對孩子?我常常緊張、焦慮,到情緒失控。」
每個人,雖然都有天生不同的氣質,但是,我們有一樣的機會,就是可以學習。我也是從新手媽媽的忙亂與試誤中成長,到現在可以坦然也安然面對,兩個正值青春期的兒子。
媽媽的擔憂,我懂。我們想幫助孩子,又怕幫不對忙,會不會擔誤了孩子?會不會埋沒了孩子?會不會錯過了孩子有更好的發展機會?這些心思,有很大的部分,都是我們自己的假想敵在搗蛋,別被它打敗了。
教養孩子和灌溉植物,真的有許多異曲同工之妙,跟大家分享:
一、等待發芽與幼苗的成長
當種子放進土裡,等它慢慢發芽長成小苗,在這些過程中,你只能給予陽光空氣和水,再來就是時間上的等待與熟成。一如孩子從出生到幼兒時期,需要你提供食物和愛,在安全又安心的環境下,慢慢長大。
這時期要讓孩子培養對自我的認同與接受,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愛他、接受他,孩子就可以安心成長。
二、植物顯現種類,孩子出現天生的秉性與質地
小苗長到一定的階段,就可以知道它是花?是草?是喬木?是果樹?一如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秉性和質地。
父母要依著孩子的個性安排學習方式和教養,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陽光,有些卻要少曬太陽。活潑的孩子需要充分的運動和玩耍;文靜的孩子卻害怕過度的熱鬧和喧囂,所以,不要太強迫孩子違背本來的性情,只要適度地讓他們在動靜生活中可以平衡,協助孩子強化自己的本質,其他不強的特質,維持在身心愉快就好。
這時期要多鼓勵孩子發揮強項,而不要一直盯著孩子的弱點批評。
三、支架協助彷如父母的愛在支撐
當植物長大到一定的大小,需要支架協助支撐,一如父母的愛,在旁陪伴。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會一直讓他安心,會當他的後盾,孩子就有勇氣,一無反顧地去奮鬥與努力。
養蝴蝶蘭時,當花莖長出來,就要注意上支架的時間點,如果太晚,而花莖又長太大,就會不好處理。心一急,還可能折斷花莖。
糾正孩子偏差的思想與行為,一如幫忙上支架,不能太晚,也不能心太急。要適時的引導與矯正,才可收良效。
孩子總是會擺盪在尋求獨立與依賴在父母身邊中拉扯,要用心的觀察與溝通,孩子需要的是甚麼協助?
四、適量的施肥,一如提供適當的學習機會與養分
植物需要施肥;孩子需要教育。大家都知道過量的施肥,不但不會讓植物長得更好,反而可能讓植物死亡,一如提供給孩子的教育和學習,也不是愈多愈好。過度的學習,只是揠苗助長,會讓孩子在麻木中失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父母要培養孩子自學和樂學的能力,而不是排滿孩子的時間,去上不同的課程。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引導孩子說話、表達意見和思考,這些能力,比起不斷的學習不同的課程更形重要。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父母要常常問問他的學習成果和心得,讓孩子學會表達與習慣分享心情。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不要總是幫他的時間填滿,要讓孩子能夠自己安排一部分閒暇的時間,即便是發呆或放空,都很重要。
五、去蕪存菁幫忙過濾朋友和學習的內容
園丁除了要幫植物適量的施肥,更要幫忙把旁邊雜草拔除,一如父母要幫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去蕪存菁。還要幫忙孩子過濾朋友,特別是現在網路交友盛行,天真又涉世不深的孩子,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欺騙與傷害。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要養成跟孩子聊天談心的習慣,不然到了青春期,孩子就甚麼事都不會跟父母說。從引導孩子說到聽孩子說,這就是孩子成長的歷程,父母要用心參與,而不是用錢堆積。金錢只能買得到物品,卻換不來花時間相伴的親子之情。
孩子總是會犯大大小小不同的錯誤,沒有一個孩子不磨人,父母的耐心與智慧,是把孩子教導好的重要元素。
六、等待孩子成就自己
一棵植物的熟成與一個孩子的成熟,都要靠時間的累積。沒有人可以在一夕之間長大。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最需要的就是耐心,等待之必要。
養植物除了陽光空氣和水,適量的施肥和鋤草上支架,我還會讚美植物。謝謝植物長得又美又好,一如教養孩子,要常常肯定、支持、鼓勵與感謝孩子。現在的孩子,雖然成長在比我們物質充裕的年代,但在精神生活上,卻相對匱乏。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顯得客套、形式而冷漠。功利型態的比較與競爭,也讓孩子的純樸與純真,逐漸被抹滅。
科技進展得太快,未來的職業,我們大都無法預知,好像幫不上孩子更多的忙,就讓我們更形焦慮嗎?不要忘了,未來不管如何變異,我們還是在跟人相處,跟人一起生活,協助人類過上更愉快而幸福的生活,所以,要耐著性子培養孩子的人性與人味,讓孩子懂得說出想法,關懷他人,有耐心、有毅力,不怕學習與挑戰,還有一顆溫暖又善良的心,他就不會被淘汰,不會被冰冷的機器人所取代。
告訴孩子世界很美好,但不美好確實存在。告訴孩子要保持善良,但邪惡卻常常虎視眈眈。有時也不免過度擔心與煩躁,但這些焦慮的情緒,對生活的幫助不大,我們還是要讓孩子面向陽光成長,即便中途會有風暴,也是人生無法繞開的風景與試煉。耐心的教養孩子,一如沉靜心思的好好品味生活,平穩過日子。祝福大家,都找到適合自己和孩子,最好的成長方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
我的四個假想敵心得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轉:
【為什麼每4年我們投票的候選人,後來總是讓人失望? 不投票的要看,去投票的更要看-理性選民的神話】
.
昨天傍晚我帶著三個小孩,走去隔壁的國中打籃球,雖然時間已經是五點多,但還有幾個投開票所還排著長長的隊伍在投票,看來這次大選,大家投票非常踴躍。
我們好奇地走過去看一下,這時老大突然冒出一句話:
「彈塗魚 烙賽!」
「這是什麼意思」我問,
他說:「同學們把電視上的 "韓國瑜 凍蒜" 改編成 "彈塗魚 烙賽"。」
看來連小學生也用上他們的無比的創意,加入了這次選舉的熱潮。
他接著問:「為什麼有這麼多人 排隊去投票?有什麼好處嗎?」
「沒有好處,就是看你想誰當選?就去投誰。」,我說。
「但是你只有一票,選出來的人都是數萬到數十萬票,那人為什麼要去投票?」
「的確,經濟學家也一直很疑問,如果人是理性的,我們根本不會特地花幾十分鐘到幾小時的時間去投票。因為理性人會知道,自己這個行為是毫無影響力的。你有看過一場大選,最後只差一票的嗎?」
「所以說,我們之所以能夠舉辦選舉,就是因為人是不理性的?」
「沒錯,這很違反人的直覺,但確實是這樣。」
這時候媽媽聽不下去了:「如果大家都這麼想,那沒有人要去投票,或者是選出不好的人,亂搞一通,那麼社會不就大亂了。」
我當然識趣地接話說:「你說的對,所以一個好公民還是應該要盡責去投票選讓好的人當選。」
上面 這句話肯定是政治正確的,但是背後有沒有更深的道理值得大家趁這個機會來思考一下呢?
以下是我看了
理性選民的神話
https://goo.gl/hVXvad
超越邏輯的情緒說服(講川普為什麼能當選的書)
https://goo.gl/ptJEHC
群眾的智慧
https://goo.gl/hExa4q
這三本書之後,寫下一些問題與心得跟大家分享。
【民主選舉問題多多,是因為多數民眾 "無知"!?】
錯!而且恰恰相反。
民主制的設計,原本就正好想要解決,當多數民眾無知的時候,這套制度仍然能夠選出不錯的人選。
換句話說,民主選舉之所以可行,並 "不需要" 每個選民都是理性且有常識的,投票的制度是為了在多數人無知的情況下,但仍能自動產生正確的結果。 從"群眾智慧" 這本書第一章的例子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到這樣結果。
「二十世紀初,有個英國科學家高爾頓(Francis Galton)參觀一場鄉間趕集,看到有一場猜肥牛體重的比賽正在進行,圍觀群眾開始"下注"這頭牛有多重,共有八百多個人參加,其成員有的是屠夫與農人,但也有的對牛隻完全一竅不通,高爾頓事後向主辦單位借來所有的投注票,將群眾的所有猜測數字相加,然後除以人數,得出平均數。
高爾頓原先以為,這些群眾的平均猜測值,一定和真實重量有極大落差,畢竟少數極聰明的人和一些平庸者以及多數笨蛋的人混合後,答案一定也是笨的。然而高爾頓錯了,結果群眾猜測牛隻體重為一千一百九十七磅,牛的真實體重是一千一百九十八磅,群眾的答案接近完美。」
這一個平均數(也就是群眾智慧),比99%的個人猜測值都更接近正確答案。
PS. 2012年有個微軟來的傢伙,在一場TED演講中,重複了這個實驗,觀眾的猜的平均數與實際數只差3英鎊
https://bit.ly/2AkiXps (最低的猜308磅,最高猜8000磅)
太神奇嗎?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大家應該就會很清楚背後的道理:
你是否還記得電視上以前的常見的問答遊戲,會允許來賓讓電視觀眾打電話去投票選出正確答案,來賓只要選出票選數最高的那個選項,通常就是正確答案!為什麼?
舉例來算一下,假設共有 4個選項,讓一百人來票選答案,其中92個人不知道就亂猜,所以每個選項平均會分配到 92/4=23票,但剩下有8個人知道正確答案,這個選項就會累積到 23+8=31票,所以其餘三個答案會是23票,而正確答案會有31票,也就是 23 vs. 31 ,賓果!
換句話說,"多數人無知"這一點,並不會讓民主制度不斷選出爛人而崩潰,那麼大家普遍覺得選出來的人總是不如預期,世界各國也的確出現政黨輪替,首相頻頻換人的情況!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無知"不會傷害民主,但"盲從" 會!】
想想看,如果群眾智慧那麼有用,那所有事情的決定,是不是都交給大家來投票,是不是就可以了呢?當然世界沒有這麼簡單美好!
想像一下,假設猜牛的體重那個情境,群眾不是用錢下注,就是寫好玩的,又有個專家先當眾說出,他認為這隻牛這麼壯,體重肯定超過 一千五百磅! 那情況會是如何?很容易猜測的數字會大服偏高了!
1.因為不用下注,只是寫好玩,錯了不會受傷,大家並不會很認真猜。
2.因為有個"專家",事前給了個參考數字,這會大幅影響所有人的風向!(錨定)
上面的兩個狀況一旦出現,就很容易讓 "群眾智慧" 消失!
群眾智慧要能用來解決問題,需要有2個前提條件:
1.意見真正的多樣性
2.意見真正的獨立性 (不受權威、從眾等因素被他人影響)
「如果能讓每個人充分表達各種不同意見,讓個人敢說出真話,依自有資訊獨立下判斷,且分散權力於多個個體,最後再能有管道集中各種意見,則此群體才能得到比專家更精準的判斷或猜測。」
可惜,民主選舉的過程,很難做到以上兩點,更準確的說,政黨與候選人就是會盡全力,確保選民盡量受自己影響,進而透過他們再去影響其他選民。
除了以上的狀況會讓群眾智慧失靈之外,就政策方面,"理性選民的神話"一書中,提出四個偏見,也就是這四個原因,容易造成執政者與選民一起支持了錯誤的政策。也就是因此達不到真正的目標!(長期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這 4個政策上常見的偏見分別是:
偏見1. 對自由市場的偏見:
多數人不相信自由市場,看到某些東西價格居高不下,或者是長期偏低,就認為這是人謀不臧(譬如菜蟲),因此只要候選人說出應該要管制,多數人都覺得這才對,怎麼能放讓市場自由決定呢?!隨後就容易衍生出一系列,對產品價格、富人、獨佔的管制或弱勢行業的政策補貼,這些直覺上都是受歡迎的口號,但反而妨礙長期的經濟發展。
偏見2.跨國貿易偏見:
認為出口國才是獲益國(多賺錢與多就業)。但卻無視這種自由貿易為進口國帶來的低成本優勢,這也一樣牴觸經濟發展中,最基本的相對優勢分工原則。最常見的就是,建立貿易障礙,阻礙進口、鼓勵出口、保護本國企業。
偏見3. 就業保護偏見:
裁員其實能帶來好處,釋放沒有效率的就業勞動力轉移到更有需要的領域。但個人對於失業的恐懼卻妨礙這種轉換。例如以前農民佔人口數90%,目前中國農民仍佔50%人口數,而美國目前只有1%,如果政客的政策要求政府、行業、公司都要保護職位,那這樣的演化與進步是無法發生的。但保護就業這招,卻保證絕對受選民大力支持!
偏見4. 悲觀偏見:
盡管由於科技的進步,讓這個世界幾乎在各種面向都突飛猛進地改善,但一般人因為基因裡帶著保守安全的傾向,總是會專注在那些少數讓自己恐懼的壞消息。也就覺得經濟越來越糟。這解釋了人們會往支持擴大社會安全與福利支出的現象,做過頭了,就會以犧牲長期的經濟健康發展作為代價。另一種利用悲觀偏見的方式則是透過口號,在你的心中建立一個可怕的假想敵,吸引你的恐懼。
【候選人,要喊什麼口號怎麼樣才能選贏?】
既然看懂了人腦有上述的4類偏見,所以如果候選人想贏,你就應該喊出符合上述偏見的口號!
也就是.....(底下是開玩笑,但跟現實觀察到的差異並不算大)
加強價格管制:(我上台的話:油電不能漲、菜價不能波動)
愛用國貨:(我上台的話:先禁止韓國貨進口)
就業保護(我上台的話:把台商全部搬回來,禁止任何企業裁員)
安全第一:(我上台的話:販毒者唯一死刑,年過60歲一律政府養你,XXX選上的話我們就死定了)
【說真的,候選人要怎麼才能選贏? "說服力" 是關鍵!】
川普在競選總統期間,多次傳出被證實的醜聞。在第一次共和黨的初選電視辯論中,當時完全不被看好的川普被主持人問到以下這個尖銳的問題:
「你有好幾次在"明星學徒"節目中,辱罵女性 "蠢豬"、"懶鬼" 等等...公然貶低女性的話,你這是一個我們要選的總統該有的氣質嗎?希拉蕊說你正在參與對女性的戰爭,你怎麼面對這個指控呢?」
請你停下來想一分鐘!
如果你是川普,
你要怎麼回答?
你會怎麼回答?
.
解釋?
.
反駁嗎?
.
道歉嗎?
.
川普是這麼說的:
「我認為 政治正確 是這個國家的大問題,很多人就這件事指責我,但我沒有時間去表達政治正確,老實說這個國家也沒有時間,我們國家現在有大麻煩,我們已經輸給了中國、墨西哥.....,坦白說有時候我說的話就是為了好玩、開玩笑,我們很愉快、我說了就說了。但你知道嗎,現在為了這個國家,我們需要力量、我們需要能量、我們需要速度、我們需要大腦,才能扭轉局勢。這就是我現在可以告訴你的!」
川普居然瞬間把一個會被 KO擊倒的問題,轉化成一個加分題。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台灣這次某助選人失言後的應對方式,你可以看到中間的差異了嗎?
另外有一次,也是電視節目主持人問川普,你整天說美國這裡不好、那裏不好,你這麼喋喋不休的抱怨好嗎?
川普接話說:
「對! 你可以說我是個抱怨者,但我是最好的抱怨者。你知不知道我們國家現在就需要像我這樣的抱怨者,國家有問題,我就要把這些問題說出來。」
有人質疑韓國瑜的又老又窮說,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呢?不知道韓國瑜是如何回答的?
以上的例子是出自於"超越邏輯的情緒說服"一書,也是呆伯特系列的作者,他在川普參選初期,大家都當他是個笑話的時候,就說川普有98%當選的機率。為什麼是98%呢?請去看本書 https://goo.gl/ptJEHC。他的觀點主要是說川普幾乎可算得上是說服力領域 高手中的高手,而選總統真正需要的是這種能力。書中的觀點與案例很生動有趣,值得一讀,看完你會發現,其實歷史不斷地重演,只是我們都沒有去認真讀懂歷史啊。
【民主要怎麼做才會更好?】
這篇的結尾不知道怎麼寫好?我們都知道民主不完美,但這幾乎已經是到目前為止被證實過最不壞的政治制度,至於怎麼改進?也許可以先換個角度來看,也就是從我們對民主的 "期待" 改變起...
以下,就以群眾智慧的第十二章 "民主的烏托邦夢──不用爭出你死我活的制度",裡面讓我很有共鳴的一段,作為結尾,看完想想看你對這次選舉的結果,是否也有同感呢?
「民主,並不是解決認知問題的一個方法,也不是為了參透公眾利益的一種機制。但是,民主是一種方法,用來『處理』(但並非想一次解決乾淨)最基礎的統合及合作問題:我們要如何共同生活?我們又如何一起朝向互利目標來共同生活?
民主能夠幫忙回答這些問題。因為民主的經驗,是『你沒法要什麼就有什麼』的經驗。這種經驗是:眼睜睜地看著對手獲勝,但還是能得到你想要的東西,而且心理也能接受,因為你衷心相信對手不會因此毀掉你所有珍視的事物。
此外,你也知道你還有其他機會贏回你想要的東西。……透過民主得出的決策,也許無法證明群眾的智慧,但是,決定要採用民主方式來達成決策的這個事實,卻能證明群眾的智慧。」
今天的思考題(很多),也是我想問我自己的問題:
1.為什麼大家明知手上的這一票並不能影響選舉後果,但還是很踴躍去投票?
2.為什麼你選出的候選人,4年後往往令人失望?政黨輪替為什麼是常態?
3.選舉真的能選出更好的人嗎?
4.通常是什麼樣的人會想出來選舉?
5.如果一個人要出來選舉,要怎麼樣才會選得上?
6.我要怎麼挑選出最好的候選人?
7.你會想出來參選嗎?如果會,是為什麼?不會,又是為什麼?
8.根據統計,政客是讓人最不信任的職業,他們真的不值得信賴嗎?還是有其他的原因?(提示:醫生與護士你相信誰? 警察與大法官 你又更信任誰?)
我的四個假想敵心得 在 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養植物省思對孩子的教養
孩子,就像是一顆種子,在媽媽的子宮裡,安靜卻努力的成長。我們必須等到他足夠成熟到可以面對這個世界,向媽媽發出了要出來的訊息。那一波強過一波的陣痛,考驗著母子兩人的耐力、毅力、決心、信心,當然,還需要無比的勇氣和一點點的幸運。
孩子平安誕生了,除了喜悅,還有疲於應付的手忙腳亂。家有新生兒,不管是第幾胎,都逃不了彼此的磨合與調適。
教養文章寫久了,常常有朋友問我:「妳怎麼可以這麼溫柔又溫和的面對孩子?我常常緊張、焦慮,到情緒失控。」
每個人,雖然都有天生不同的氣質,但是,我們有一樣的機會,就是可以學習。我也是從新手媽媽的忙亂與試誤中成長,到現在可以坦然也安然面對,兩個正值青春期的兒子。
媽媽的擔憂,我懂。我們想幫助孩子,怕幫不對忙,會不會擔誤了孩子?會不會埋沒了孩子?會不會錯過了孩子有更好的發展機會?這些心思,有很大的部分,都是我們自己的假想敵在搗蛋,別被它打敗了。
教養孩子和灌溉植物,真的有許多異曲同工之妙,跟大家分享:
一、等待發芽與幼苗的成長
當種子放進土裡,等它慢慢發芽長成小苗,在這些過程中,你只能給予陽光空氣和水,再來就是時間上的等待與熟成。一如孩子從出生到幼兒時期,需要你提供食物和愛,在安全又安心的環境下,慢慢長大。
二、植物顯現種類,孩子出現天生的秉性與質地
小苗長到一定的階段,就可以知道它是花?是草?是喬木?是果樹?一如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秉性和質地。父母要依著孩子的個性安排學習方式和教養,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陽光,有些卻要少曬太陽。活潑的孩子需要充分的運動和玩耍;文靜的孩子卻害怕過度的熱鬧和喧囂,所以,不要太強迫孩子違背本來的性情,只要適度地讓他們在動靜生活中可以平衡,協助孩子強化自己的本質,其他不強的特質,維持在身心愉快就好。
三、支架協助彷如父母的愛在支撐
當植物長大到一定的大小,需要支架協助支撐,一如父母的愛,在旁陪伴。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會一直讓他安心,會當他的後盾,孩子就有勇氣,一無反顧地去奮鬥與努力。
養蝴蝶蘭時,當花莖長出來,就要注意上支架的時間點,如果太晚,而花莖又長太大,就會不好處理。心一急,還可能折斷花莖。
糾正孩子偏差的思想與行為,一如幫忙上支架,不能太晚,也不能心太急。要適時的引導與矯正,才可收良效。
四、適量的施肥一如提供適當的學習機會與養分
植物需要施肥;孩子需要教育。大家都知道過量的施肥,不但不會讓植物長得更好,反而可能讓植物死亡,一如提供給孩子的教育和學習,也不是愈多愈好。過度的學習,只是揠苗助長,會讓孩子在麻木中失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父母要培養孩子自學和樂學的能力,而不是排滿孩子的時間,去上不同的課程。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引導孩子說話、表達意見和思考,這些能力,比起不斷的學習不同的課程更形重要。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父母要常常問問他的學習成果和心得,讓孩子學會表達與習慣分享心情。
五、去蕪存菁幫忙過濾朋友和學習的內容
園丁除了要幫植物適量的施肥,更要幫忙把旁邊雜草拔除,一如父母要幫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去蕪存菁。還要幫忙孩子過濾朋友,特別是現在網路交友盛行,天真又涉世不深的孩子,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欺騙與傷害。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要養成跟孩子聊天談心的習慣,不然到了青春期,孩子就甚麼事都不會跟父母說。從引導孩子說到聽孩子說,這就是孩子成長的歷程,父母要用心參與,而不是用錢堆積。金錢只能買得到物品,卻換不來花時間相伴的親子之情。
六、等待孩子成就自己
一棵植物的熟成與一個孩子的成熟,都要靠時間的累積。沒有人可以在一夕之間長大。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最需要的就是耐心,等待之必要。
養植物除了陽光空氣和水,適量的施肥和鋤草上支架,我還會讚美植物。謝謝植物長得又美又好,一如教養孩子,要常常肯定、支持、鼓勵與感謝孩子。現在的孩子,雖然成長在比我們物質充裕的年代,但在精神生活上,卻相對匱乏。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顯得客套、形式而冷漠。功利型態的比較與競爭,也讓孩子的純樸與純真,逐漸被抹滅。
科技進展得太快,未來的職業,我們大都無法預知,好像幫不上孩子更多的忙,就讓我們更形焦慮嗎?不要忘了,未來不管如何變異,我們還是在跟人相處,跟人一起生活,協助人類過上更愉快而幸福的生活,所以,要耐著性子培養孩子的人性與人味,讓孩子懂得說出想法,關懷他人,有耐心、有毅力,不怕學習與挑戰,還有一顆溫暖又善良的心,他就不會被淘汰,不會被冰冷的機器人所取代。
告訴孩子世界很美好,但不美好確實存在。告訴孩子要保持善良,但邪惡卻常常虎視眈眈。有時也不免過度擔心與煩躁,但這些焦慮的情緒,對生活的幫助不大,我們還是要讓孩子面向陽光成長,即便中途會有風暴,也是人生無法繞開的風景與試煉。耐心的教養孩子,一如沉靜心思的好好品味生活,平穩過日子。祝福大家,都找到適合自己和孩子,最好的成長方式。
我的四個假想敵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來回答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來源,來自於多年前我在『有聲書評』裡面的一個來賓,他是一位作者,她的名字叫子瑜,Jennifer。
她多年呢旅居在國外,然後呢她為閱讀這件事情做了很多的事,比如說她結合了一些線上跟線下的力量,特別是喔世界這麼大,她卻是在全世界各地去建立很多的讀書社群。
比如說東京啊、橫濱啊、墨爾本,那她呢也成立了一個叫「Cocoon link」這樣的一個社群,專門為異鄉的閱讀者服務。
所以呢我受到她的邀請,在一個非常感動的狀況底下,答應了這件事情,答應什麼呢?在她Cocoon link的社區裡面,有一個企劃叫power Q&A,就是呢收集很多人的問題,然後去找適當的回答者,去回答這些問題。
那你要知道,當我答應回答她問題的那一刻,其實我還不知道我被問的是什麼問題,所以是有點挑戰的,可是呢她告訴我在這個企劃裡面,似乎我是第一個回答者。
所以呢有一點榮幸,有一點想說那既然是第一個,如果回答的有什麼不周延的地方,應該也不會太被責難吧!
所以呢無論如何,從各個角度來看,不管是支持閱讀的推廣,或者是能夠回答一些人心裡的困惑,那我都想說可以盡力的來試試看。
在我答應這個邀約之後,我就收到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我唸給大家聽,我按照發問者的原文來唸給你聽,他說:「人為何堅強,都受過傷,那未痊癒的何如?」
幾個關鍵哦,人為什麼要堅強,受傷,痊癒,那該怎麼辦?
其實當我收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靜下心來想了一兩天,我到底要從什麼角度來回答他,其實反復在我心中浮現的就是我經常在教學,或是跟很多朋友互動的過程當中,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叫做:「長出自己的力量!」
那為什麼用這樣的一個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呢?其實是呼應到「堅強」,人為什麼要堅強?其實這是一個好大、又好棒的問題!
可是當我們對於「堅強」的理解,稍微有一點點偏差,或者稍微有一點點,不管你說它是矯枉過正,還是用力過猛的話,往往堅強為我們帶來的不是一種更有力量的感覺,反而是會讓我們覺得很有負擔,或者是因為堅強,我們可能損失了更多!
所以回到為什麼我會直覺的想到,長出自己的力量,其實長出自己的力量,或許你在表面上聽起來這跟堅強好像沒什麼差別,那我就趁這個機會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我心中,所謂「長出自己的力量」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時候要定義一件事情,直接說它是什麼?有一點困難,所以可以反過來,先說它不是什麼。在我認為「長出自己的力量」,它其實不是一種對抗的心情,你會發現我們一想到力量,好像就是要跟別人比力氣,好像就是要跟別人來凸顯出自己可能是更有能力的、更堅強的!
可是呢「長出自己的力量」,在我的認為,一旦是用這個角度出發,它就會變成是一種對抗,你彷彿有一個假想敵,彷彿有一個對待你不好的人,或者彷彿有一個你在他面前,你希望證明自己的存在。
因為對抗的出發點,打個比方吧,就像是矛跟盾的故事一樣,假設你到處宣稱你有一個無堅不摧的盾,這個時候任何一隻矛都想要上來撮看看,那請問一下,無論你要堅強還是要有力量,就是你生命想達成的目的嗎?
今天你的堅強或力量,卻吸引了很多人都想要攻擊你,這是不是會越活越辛苦呢?所以在我認為「長出自己的力量」,它不是用一個對抗作為出發點。
那當然第二個,它也不是為了去證明些什麼,很多人想要出自己的力量,就像我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我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去做很多的努力,只是為了向我的父親證明,我是一個有能力的、我是一個優秀的、我是一個足夠好的兒子!
可是透過這樣的一個出發點,不管我得到了什麼,我成就了什麼,其實我並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當我的力量和堅強,沒有辦法帶給我真正的快樂,那請問這力量跟堅強,不就是一個反而會扭曲我的原因嗎?
所以呢當我們要試圖長出自己的力量,不管透過學習,還是透過閱讀,如果你的內心一直住著某個你要對抗的人,某個你想要證明的事情,那這一切的結果都很有可能讓你越努力,但是卻愈挫折!
所以我說了長出自己的力量,不是為了對抗什麼,也不是為了向誰證明些什麼?那到底長出自己的力量是什麼呢?
好,那我就跟大家說了,其實我認為「長出自己的力量」,它是一種喜歡自己的姿態,特別強調喜歡自己喔!所謂的力量,它其實不是指涉於他人,它甚至不是指涉於你所存在的一個文化。
如果你能夠活出喜歡自己的狀態,喜歡自己的姿態,喜歡自己的角度,那麼這樣的一個力量,它就會帶著你的生命,持續的朝向自己想要的祝福前進。
所以當我一看到那個問題「人為何堅強?」的時候,其實是對於這位發問者,是有點心疼的。十有八九的人在講「為什麼要堅強?」,他其實心中並不是不想堅強,而是他對堅強這件事情,感覺到好挫折。
然而挫折的來源,不也就來自於我們要一直去對抗、一直要去證明嗎?其實你可以堅強,你可以有力量。但是它的來源必須是,你喜歡自己的姿態,人為什麼要堅強,因為你要喜歡你自己,這一份喜歡是你自己給自己的喜歡。
如果接著往下談,每個人都受過傷,在成長的過程裡,我相信這裡指的傷,是心裡的傷,但是呢有些傷是很難痊癒,甚至會留下疤痕的,那這時候該怎麼辦?
我雖然不知道發問者的生命經歷了什麼,可是呢我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呢是上官婉兒的故事,她是在武則天時代,受到武則天很器重的一個大臣,她是一位女性哦,那在武則天那個時代,女性是可以當官,而且可以當大官的。
那上官婉兒呢在跟著武則天的過程當中,有一次因為她做錯了一件事,她被施予墨刑,什麼叫墨刑呢?簡單來說喔就是刺青,刺在哪裡?刺在臉上。
所以上官婉兒因為犯錯在額頭被刺了一個印記,那其實這種刺青,對現代人來說好像覺得沒有什麼,可是對古代人來說,其實這種刺青特別在臉部的刺青,它是一個恥辱的象徵。
它雖然不是像剁手跺腳,這麼殘忍的刑罰,對你有這麼大或者是具體的傷害,但是它卻會在你的心裡烙下這一輩子的恥辱。
所以呢上官婉兒接受這個刑罰,其實在那個時代底下,它就是一個脫去不了的恥辱印記,可是呢上官婉兒心念一轉,既然我頭上的這個標記就一輩子洗刷不掉,不如我想辦法去美化它吧!
所以呢她在額頭上面畫上的梅花,以這個標記為中心,這就是當時很流行的叫梅花妝,她成了當時上層社會侍女當中,爭相模仿的一種妝容。
或許回到我們每個人身上,我們生命裡曾經受過的那些傷,特別是心裡的傷,它在深層的意義上,其實跟墨刑是一樣的,因為它為我們的心裡,烙下了那不可抹滅、不舒服,甚至於是恥辱的感覺。
然而如果回到上官婉兒這個故事,我想要告訴你的就是,我們不需要否認那個傷的存在,如果那個傷就是會留下一些疤痕,那我們何不想辦法把它畫成一朵花!
或許你這個時候會接著問我,那要怎麼樣才能夠把傷痕畫成一朵花?其實如同我前面說的,開始喜歡你自己,長出自己的力量,長出一種喜歡自己的姿態,人為什麼要堅強?對於未痊癒的傷,我們該怎麼辦?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帶給你一些力量,很開心有這個機會接受子瑜的邀請,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產生一點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的最末端都有相關連結,我很期待有一天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