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中生容易受誘惑走錯路、做錯事?
國中的我們都還在探索,還對世界認識太少,也太容易因為身邊事物受影響。
國中生要的舒服,其實就是被接受、被了解,而且被看見和引導。
詳如全文:https://udn.com/news/story/7272/4885537
________
有關如何做自己,關心自己,推薦閱讀「#誰沒有內心戲」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2184
我的志向作文引導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要造一艘船,先產生對浩瀚大海的想望】(也算炫耀文慎入喔)
從小到大功課從未頂尖,最多成績只在中上,除了狂熱喜愛研究動物,智力水準也只能說相當地普通,
尤其國中最弱的一科是數學,曾經不論怎麼努力,都仍在及格與不及格間起伏,沒有任何進展,有一天小子說乾脆放棄數學算了。
從來、絕對、永遠不可能奢望走進這間紅樓高中,我也從未在心底幫他設定這樣的奢望,
所以考前導師邀請他們去自己屬意的高中先行參觀與激勵自我時,小子也只選擇了一兩所擁有生物社與相關選修課程的高中而已,小子也一直以這樣的目標為滿足。
為了鼓勵他不可輕易放棄數學,我曾在「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記載他學數學的經過。
也許天公疼憨人,這次的作文題目「我想開的一家店」讓每週都要進「兩棲寵物店」幫各類寵物購買食物的小子,把他從小到大在兩棲爬蟲店感受到的點點滴滴與自己的理想結合,最後拿下了六級分。
而因為最終沒有放棄數學,因此比較簡單的「選擇題」全拿到了分數,
至於根本是智力測驗的非選題,當然依然是相看兩無緣,但因為不放棄,小子盡力寫下自己的思考過程,酌量還是拿到了一點分數。
一個曾經數學爛到不及格的孩子,會考竟然拿到了A++。
除了自然差一題,其他也都拿到A++。
一個成績普通至多中上的小子,從未想過自己自己能在這個階段拿到這張漂亮的成績單。
他的同伴與同學們能走進此棟紅樓的,幾乎都是學校的學霸、學神、數理資優生或是極度用功聰明的績優生。
小子說雖然興奮,但感覺實在相當忐忑,我也當然知道,未來的路,相當辛苦、壓力極為龐大。
但是,我依然會鼓勵他永遠要記得自己心中的那片「浩瀚大海」激勵他繼續前行。
分享這篇在「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所記錄的文章。
………………………………………………
孩子升上國中之後,爸媽不約而同的眼界都變小了,大家似乎「窮的只剩下分數」了,孩子回到家,第一個問的是「今天考幾分?」;
孩子睡覺前,只剩一個擔心:「書唸完沒?」;上學前,最重要的叮嚀是:「上課要認真一點!」
似乎爸媽的全意識、潛意識裡都灌滿了深深的恐懼:我的孩子不念書怎麼辦、念不好書怎麼辦?
問題是,走過來走過去都要押著孩子去念書真的有用嗎?
我要鄭重地說:叮嚀孩子讀書是--有用的!
.
經過親身實驗證明,玩心重、花招多的孩子,的確非常需要爸媽適時的提點,甚至是當頭棒喝(不是要爸媽真的拿棒子去打孩子喔),否則他們真的很容易就迷途難返。
只不過,如果要讓孩子快速放棄念書,那就天天照三餐外加點心宵來提醒他讀書吧,因為這樣必定會變成疲勞轟炸,孩子絕對麻木反感!
連環奪命的提醒不絕於耳,孩子腦海裡便自動生出了一個迴路:
(((讀書 = 痛苦)))
.
又因為一直喊「去讀書」的人就是爸媽,所以腦海更自動把迴路延伸成:
(((讀書 = 爸媽 = 痛苦)))
這也難怪不少青少年看到爸媽就逃走,因為腦袋裡已生成堅固的意象:
(((爸媽就是痛苦的來源!)))
.
自從我悟出這個道理之後,每當看到孩子玩物喪志、忍不住就要連續開罵時,我的靈魂就自動飄移到孩子身上去感應感應!
果然,每多聽到一句「快去念書」就會「更痛恨念書」,這股威猛意識流立即貫穿我的靈魂,不由得打了個哆嗦,待我的靈魂飄回己身後,便自動封嘴不再嘮叨了。
因為我已充分理解:嘮叨孩子念書超過了一定的頻率,只會有反效果!
難到,看到孩子不好好念書,只能豎白旗投降嗎?
.
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說過一段話,給了我閃亮亮的靈感,他說:
「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
你要做的,不是請大家一起找木頭、分配工作,
也不是下令誰該做什麼
取而代之的,你應該做的是---
勾起大家對浩瀚無垠的大海產生渴望」
原來,面對讀起書意興闌珊的孩子,我最該做的一件事情並沒有做!
不是把參考書堆在孩子桌上,也不是下令他幾點到幾點要用功、要寫完幾題,更不是先規定他一定要考到幾分,而是----
先帶著孩子看看十年、二十年之後的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
小子上國一時,原本還對數學充滿熱忱,畢竟暑假也花了心血先行預習,第一次段考還表現不俗,但隨著課程愈來愈緊湊,小子的數學分數如降落傘一般直直落,直到有一天考了個不及格,小子終於攤牌:
「媽,我對數學沒什麼興趣,更何況學這些數學將來也沒什麼用,算了吧,我承認我和數學沒什麼緣分!」
看來,小子已經準備好走上「放棄數學」一途!頓時我心頭一陣亂。
.
我回想起,這個孩子從小就喜歡研究動物:自告奮勇當保育志工、每個月參加青蛙調查的工作;
放假時,死纏爛打非得要爸媽帶他到深山裡尋找各種青蛙,橙腹樹蛙、豎琴蛙、諸羅樹蛙,他用超乎我想要的堅定毅力,像是破關一樣,一種接著一種的稀有蛙都被他給找著了!
不只如此,他更往天空發展,開始探索各種鳥類,他到福山植物園搜尋帝雉、到大雪山苦苦守候熊鷹…….,這股熱情絲毫未曾稍減。
「沒錯!我就是要當一名動物研究員。」小子小學時就堅定的說出志向!這不就是聖修伯里所說的「浩瀚大海」嗎?
.
於是,我問小子:「你將來還想當動物學家嗎?」
小子很堅定:「當然!」
我再問:「沒有改變嗎?」
小子依然堅定:「沒有!」
.
原來,小子一直堅定不移地望著自己的「浩瀚大海」啊!我怎麼能不把握這片「大海」,繼續「鋪梗」呢?
於是,我跟小子說:
「你知道嗎,當一名動物學家,需要常常做調查統計、做數據分析,才可能進行各種研究,所以,即使數學不需要達到頂尖,但都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喔!」
小子抬頭看著我,若有所思,半晌無語。
非常神奇的是,在那之後,不論數學分數如何的起伏,大多數的時間他都認份的把習作一題題完成,也會主動跟我討論他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當然,他難免還是會怠惰,此時,我就再帶著他看看他那片美麗湛藍的「浩瀚大海」,很快,鬥志又回來了!
.
大部分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書,所以很難生出動機,所以,我們得常常引導他們去想「為什麼要讀書」這件事,
只有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才會真正出於自己的意願去讀書;
而唯有出於自己的意願,打從自己心裡想要,才可能有持久又強大的動力甚至戰鬥力,這時候,爸媽任何的叮嚀都顯多餘!
.
然而,也有很多孩子無論怎麼眺望,也望不到自己的「大海」啊,那又該如何是好?
我在「誰說分數不重要」這本書寫過,對於怎麼樣都提不起勁來讀書的孩子,給一些外在的獎勵來誘導他至少願意接近書本,好過袖手旁觀放牛吃草!
不過,在這過程中,我們仍然不要放棄時時帶著他找找自己的「浩瀚大海」!
而我會不會用外在的物質獎勵來鼓勵孩子呢?
當然會,不過,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總會寫上一張小卡,或是在紅包上,寫上一段激勵小語,告訴他們我看到了他們的努力,我謝謝他們願意持續努力,
我相信他們一步一步不放棄,總會累積出一定的實力!
最後怎麼著?禮物抽出、獎金用完,這一段段鼓勵的小箋會留在他們的案頭,繼續陪著他們朝大海的方向邁進!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3165
*誰說分數不重要?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9220?loc=P_br_r0vq68ygz_D_2aabd0_B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