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女兒寫個在家自學一年的心得,她躊躇了一陣子,前天一動筆,三、四個小時寫出了五千字,寫的欲罷不能,超過我要求的字數。
寫的頂好的!
~~~~
自學一年心得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自學一年了,想想有些感嘆,就稍微和我的爸爸聊了聊這件事,結果,他思路清晰,很快的給了我一句話:「哦,自學滿一年啊,那就寫一篇三千字的心得吧,這是功課。」當下聽到有點無語,好吧,自己挖的坑自己跳,於是就有了這篇心得,來聊聊我這一年的經歷與學習。
為什麼會自學呢?一開始我自學時,身邊的同學與朋友是不相信的,一直以來我在學校的人緣都還行,雖不到真的很多朋友,但也不致邊緣,成績也沒有真的爛到哪去。
但事實上,我在學校的生活過得並不好。學習的部分,自從升上七年級開始,我的成績可以說是一落千丈,大約就是從第七名變成倒數第七名,生物數學地理變得困難,英文更是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變得完全聽不懂,更要命的是學校一星期有五堂英文課,其中更有一堂是外師,全部都是英文,在得知有這堂課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於是,在艱辛的七年級學業路上,只剩勉強過得去的歷史與公民,還有我唯一的希望國文。因為曾經遇過好老師,我的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在某次國文考試中似乎還得過全班第五名,為此我開心了很久;如果說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那麼作文就可以再自豪一點,我一直都很喜歡寫作,除了一次四級分,剩餘都是五級分以上,也常常被國文老師表揚。
但除此之外,就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隨著時間推移,我的數學開始跟不上,生物的難度也逐漸加大,社會科勉勉強強,原本就夠悲劇的英文更是變得慘不忍睹,偏偏英文的比重與考試是最多的,有成堆的英文考卷、講義,三個英文老師的功課更是讓我喘不過氣,那時,我很討厭考單字,因為我都是零分,不論怎麼努力都背不起來。
雖然,有許多熱心的同學幫助過我,有人會細心地告訴我錯的題目是為何而錯,有人甚至會在外師的課上幫我翻譯(在此深深感謝幫助過我的同學們,謝謝你們讓我撐過好一段時間),但還是無法彌補我的程度與考試範圍之間的落差,我開始逃避這一切,在上課時間寫小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的校園生活過得開心一點。
在進入小說的世界後,與世隔絕,一切都是我能掌控的,不用被幾個成績欄的數字束縛,不用因為不擅長的事情而否定自我,雖然是個惡性循環,寫出來的作品質量也不好,但,那至少是我當下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除了成績與考試外,令我困擾的事情還有一件,我很怕吵,不喜歡和太多人相處,但學校就是一個群體生活的地方,每天一定要接觸到人,去接受他們的情緒,那時我對自己還不太了解,也嘗試融入人群,但發現好像沒有辦法,於是,我向我爸媽提起了自學。我的哥哥也曾是個自學了四年的自學生,爸媽在我表達完觀點後,便同意讓我自學,於是從八年級開始,待在家中自己學習。
一開始自學,也像是打開一道新世界的大門,門後的世界是精采美麗的,不會被課表切割時間,不會有成堆的考試等著我,可以在平日和爸媽出去玩,能在家自由自在的生活,愛做什麼做什麼。
不過,最讓我高興的依然是能將大部分時間精力投入到小說創作,一天中,我花最多時間作的事是寫作,架構世界觀,寫出一個個完整的角色,將它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寫成一本精彩的小說,我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有時一寫就是好幾個小時。
我寫小說的這條道路還滿特別的,是在我五年級的那年,爸爸出了作業,要我和哥哥一天打字十分鐘,哥哥去玩打字遊戲,我則是想到可以寫小說,一開始的創作毫無章法,就寫了一點點奇幻校園故事,講述一群人打妖怪的故事,也就隨便寫寫,打發時間,直到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暑假作業之一是要完成一千字的小說,那時,班上同學隨口說了句:「老師,如果寫到一萬字會怎麼樣?」那時班上氣氛歡樂,老師也開玩笑似的隨口回了句:「寫到一萬字就不用寫其他暑假作業了。」我默默地將一萬字這個數字記在心裡,並且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將原本八百字的奇幻校園故事完成,一共一萬零八百字。
從此以後,我便愛上寫小說,我喜歡寫奇幻故事,更是偏好暗黑驚悚,目前進行中的十二本小說,有奇幻、校園、異世界、現實等主題。
漸漸的,小說從逃避現實的工具變成我與世界溝通的媒介,我每天花大把的時間在創作與發想,寫作能力也漸漸提升,從以前的一天只能寫三百字到現在能一天六千字,而爸爸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去出版一本小說,於是,我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一部作品上,也就是如今已經出版的「傷痕」。
「傷痕」其實跟我一開始的寫作風格差的很多,畢竟我是寫奇幻世界起步的,也沒想過會拿一個「連續殺人魔」當主角。
書中,一名童年被霸凌的少女得了創傷壓力症候群,精神疾病令她無法好好生活,也影響到她的思考模式,她堅信,只要殺了霸凌過她的人,她就能獲得「救贖」,她開始逐一解決霸凌過她的六人,在過程中有悲傷、痛苦,也有過後悔,隨著得知她慘痛的經歷,她心中的感受只剩下恨,最終殺了霸凌過她的六人,也殺光了教會中一半的人,這樣的方式並沒有令女主角獲得救贖,故事的結尾也非常悲傷。雖然小說終究是假的,但我覺得女主角這樣的人是真的有可能存在的,她的心生病了,令她做出極端的事,但凡教會中多一個人關心她悲劇都不會發生,偏偏卻沒有,這本小說也是我想告訴大家,要友善的與人相處,不然可能會釀成大禍。
在這本書中,我用了一種奇特的方法詮釋,分成了三個階段,現在、夢境(過去)、獨白。現在的部分主要是在描寫殺人的過程以及主角心境的變化,夢境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主要描寫主角被霸凌的故事及過程,獨白則是死亡的人沒說出來的心聲。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寫出這樣的故事,我給的答案都是「抒發心情」,對我而言,創作與寫作是有意義的,就是說出心中想說、表達想發聲的事情,而「傷痕」有更深層的意義,它是給不可改變的過去一個機會,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傷痕」畢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各方面都很稚嫩,也不可能是我最好的一部作品,但他卻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令我放下了許多執念,令我的心理狀態變得更加健全。
故事永遠都是故事,但卻能帶來如此神奇的功效,我想,這就是寫作的魅力吧!在自學的過程中,我會一直不懈的去創作故事,從而去理解世界與人心,我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作家,用文字成為他人的光,用作品去讓他人得到所謂的救贖,我不能阻止世界上發生悲傷的事,但我想盡我所能,讓更多人能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傷痕出版後,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快樂,除了親朋好友的好評,還有賺到了錢的快樂,也要感謝贊助我出書、為我這本書奔波勞累的阿嬤,感謝鼓勵我創作此書的哥哥,還有理解我的父母,我也會更加努力學習的。
如今我的十二部作品中,有許多提到精神病的故事,精神病是我想去了解的領域,因為想要去看看所謂「與正常人不一樣」的人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麼,去深入了解這社會中很多人不理解的「常態」,從而去創作真實又殘酷的劇情。
於是,我便開始研究「變態心理學」及「精神病學」,找到了一個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影片,教授講的很好,我便看著影片學習。
我是真的很喜歡變態心理學,雖然不擅長的生物學模型有聽沒有懂,但心理學模型我還是上的津津有味,在心裡學模型的四個學派中,我最喜歡精神病分析學,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和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是我很認同的。
異常心理與精神病是我在寫作中很喜歡提的,因為在童年成長過程所遭遇的事情會影響一輩子,在上課時教授也時常提起童年經歷等相關事情,我也喜歡將童年描述的悲慘,去營造一個更加立體的角色,這也就是為何我的作品中時常會有過去的描寫。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很難,其中還會接觸到生物學、腦神經科學及遺傳基因等,都是我不熟悉的領域,雖然上課進度緩慢且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去釐清,但卻是我自己心中所喜歡的,在過程中是快樂的,所以我很喜歡學習變態心理學。
在八年級下學期時,我的媽媽接到了一個三年級國小老師的工作,於是,非常閒的自學生我本人便接下了家中伙食處理的重要任務,開啟了我的廚娘生活。
我對煮飯是很有興趣的,之前也煮過幾次,不過要包辦全家人的三餐還是一項挑戰,我開始研究菜單,研究家人的口味,來煮出全家人都能接受的食物,一開始當然不太順手,跟廚房不熟,也多次燙到自己,在一次炸肉時更是差點把手炸掉,至今手上還有一道淺淺的疤痕,不過我不斷嘗試,越來越好,甚至被哥哥的高中同學們大力稱讚,聽說他班上同學很喜歡吃我做的燉飯,帶去的便當常常被搶,讓我非常的開心,還有一陣子幫哥哥的朋友也準備一份便當,賺一些小錢。
在煮飯的過程中,我了解了一些道理,第一便是和人一起生活有相同的口味是很重要的,我們家的口味還算相近,也能互相配合,比如我、爸爸和哥哥都不喜歡紅蘿蔔,我們家的咖哩裡面就不會放紅蘿蔔,改成全家人都喜歡的地瓜,但有些時候無可奈何,主廚就要辛苦一點,比如我哥哥不吃辣,但我和爸媽很喜歡吃部隊鍋,這種時候就要另外幫哥哥準備一鍋不辣的鍋物,不過因為過於麻煩,現在學乖了,我和爸媽會在平日中午哥哥去上學時吃有辣的東西。
第二個道理便是預算控制的重要性,爸爸給了我一定的預算讓我學習控制,起初幾個月預算常常超支,導致月底要吃的很簡單,不過也是愈來愈好,漸漸的還能留下一些預算,對於食物的價錢概念也愈來愈強。
我認為,會煮飯算是一項滿好的技能,能自己控制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健康又省錢,如果有時間,學習煮飯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一直很喜歡音樂,從小就也學習鋼琴,雖然現在漸漸荒廢,但我對歌唱的興趣也愈來愈高,尤其喜歡中文說唱,喜歡強大的節奏感以及富含意義的歌詞。
會接觸到中文說唱是因為鄧紫棋和潘瑋柏合作的「死了都要愛」,我便愛上了說唱的感覺,但是真正讓我想要學習說唱,是因為VAVA改編的「Life's a struggle」,叛逆又強勁的歌詞,無畏又悲傷的聲線令我決定開始練說唱。
我在說唱上有點天分,節奏感與生俱來,在說唱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強烈的快樂,我也嘗試寫過幾首歌,雖然不成熟,但作詞作曲編曲都是我完成的,其中我最喜歡作詞,寫的大多是饒舌,唯一寫過一首旋律較多的歌是送給閨密的生日禮物。
相對來說,我歌唱的能力並沒有那麼強,也沒有特別喜歡的歌,直到聽到歌手黃霄雲唱的「打開」,我突然想要飆高音,便去找我的發聲老師爸爸學習,也愈來愈喜歡唱歌。
自學不久後,爸爸買了一台混音器,我便常常使用它,去磨練我的歌聲在麥克風中的樣子。
經過了爸爸的教導,我的唱歌實力不斷提升,以前唱起來吃力的歌也變得輕鬆,我很喜歡唱歌與說唱,也曾經參加「聲林之王3」的網路海選,雖然並未成功,不過也累積了些經驗。
自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自己相處,於是,我慢慢去了解自己,漸漸的,我接觸到了「高敏感族群」這樣東西。
「高敏感族群」這樣的人大概就是會深度處裡事情,常常被過度刺激,同理心高且情緒反應強烈,是十分敏感的一類人。高敏感通常來自遺傳,我去做了測試,指數很高,其實不用到太驚訝或感到稀奇,畢竟世界上有20%的人是高敏感族群。
得出這個結果,便回顧了一下我的人生,好像真的是這樣的,我在人群中待不了太久,容易覺得吵雜,很在意別人的微表情與情緒,小時候也很多人說我內向,更嚴重的例子是,只要有人在我旁邊罵人,我都會感到害怕,不管他罵的是誰、因為什麼事情而罵。
印象深刻的是在國小的時候,有一位老師因為我們班的男同學太過不乖而氣哭,明明跟我毫無關係,我卻去跟老師道歉,還哭了,因為我能感受到老師的無奈和悲傷,我也是打從心裡覺得對不起老師,即便那堂課我完全沒有吵鬧。
不過,在了解自己是高敏感族群後,我的生活反而輕鬆了不少,因為知道我不是故意不融入人群,不是故意不去與人相處,只是先天的容易疲憊,自學待在家不去接觸人群也令我感到輕鬆,不禁再度感嘆自學這個決定的美好。
現在我接觸人的機會很少,除了去教會和買菜以外幾乎不與人接觸,朋友也是非常的少,但我活得很開心,因為這樣的狀態對我而言是最好的狀態。
高敏感對於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因為對於情緒感受敏感,我能去創作飽滿的人物與劇情,這也是有人說「高敏感是種天賦」的原因吧!
說到底,自學最大的好處仍是「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畢竟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東西,我認為沒必要對著教科書照單全收,去學習自己喜歡且有天分的東西對學習的效率與品質有也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自學,我根本不可能在十四歲完成一本小說,也不可能去研究什麼變態心理學,但既然我自學了,我就要對我所選擇的事物全力以赴,做到最好,這樣,才無愧於我的十四歲,無愧於我的國二。
如今已經邁入了自學的第二年,我也要抓緊時間去學習,好好運用我的天賦與努力,去寫作、創作,並且過的快樂、充實。
不知不覺間,本是三千字的心得也寫到了五千字,或許我真的很喜歡文字吧?就像是喜歡我的人生一樣。
小說「傷痕」博客來連結:https://pse.is/3ju946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許靖韻「小背心」Angela Hu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晚千禧金曲,仲有Kenny關智斌 ? #許靖韻 #AngelaHui #千禧金曲 #關智斌 #KennyKwan #小背心 #今晚唱飲歌 #AngeLadys Lyrics 歌詞 《 #良心發現 #關智斌 #鍾欣潼 》 若是 能回到舊時 但願 誰良心發現 彼此 重頭再愛 錯誤也會早些去醫 ...
我還是愛你到老 歌詞 在 李專 Lee Chu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李專:我過去與你相關 ,但現在沒有相關
親,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有一種遺憾,是距離不等於分離、沒聯繫不等於忘記、沒通訊不等於徹底看開、沒見面不等於漠不關係,彼此不是戀人不是朋友不是陌生人,雖然很高興曾在彼此的某段人生留下足跡,另一方面卻又心感婉惜,因為以後的日子,大家只能默默退場。
從前任性無知,總以為再找一個「很懂我的習慣、語言、小動作,彼此踏踏實實生活下去,甚至我愛怎樣都行,天南地北都順路、三更半晚都想見就見」的愛人,沒那麼困難,所以昔日面對一些風浪和低潮,我們輕易容許這段短暫的緣分就此結束,相別陌路。
然而,看過外面所謂的花花世界、見過其他人的忽冷忽熱和漸行漸遠、嚐過無數次難以接受的劇變和失去,我才發現當初過於輕易弄丟一段不錯的關係。
遺憾之下,形成後來就算彼此不多見面、說話、發訊息,你在我心裡還是安安穩穩放著留了一個位置。
以前我覺得愛情上的Timing是騙人的廢話,但時日漸遠,我終於明白,原來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出場順序真的非常重要,假如我們換個時間認識和擦出火花,彼此出現在大家都追求安定和懂得感恩惜福的時候,相信性格稍為不合可以慢慢磨合、習慣想法不一可以慢慢適應,可能我們的結局就會完全不同。
或者今天坐在我旁邊,一起嚐人間煙火、看雲聚雲散、看日月升沉、看月圓月缺的人,就是你而不是其他人。
可惜無法子,人總是經歷來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
到了最後,我還是經歷了這些「激情後的陌生,轟轟烈烈後的冷漠,認真付出後的抽離」,才能變得成熟和更有愛人的智慧。
來到現在,雖然我仍會懷念從前的一切,但也漸漸接受所有事情變了的事實,懂得告訴自己想念未必需要相見;深愛未必需要長久一起,因為有一種愛,就是我還在乎、還掛念,卻不強求白頭到老,深信上天給你們這種距離,一定有某種意義。
仍埋在我心裡的你,走到現在這一步,我已不奢求太多了,只想能夠偶爾仍會想起你,知道你活得安好,這就夠了。從前打擾了,以後保重了,知道嗎?
P.S. 很很很喜歡 AGA 《#理性與任性之間》,歌詞的主題和內容都是正擊我的內心。如果熟悉我的院友都知道,當初我就是面對著寫作夢和愛情的掙扎,最後我一個人走著走著,成為你們今天見到的我。目標與愛情,是永恆的愛情議題,但願你在這首歌裡找到慰藉。
傳送門:https://youtu.be/xMLuHGu-BPU
________
***心靈勵志散文《不要被這世界的常識KO》、愛情工具書《誰都懂叫你善良,但誰懂得教你有底線地善良》《誰都懂說找對的人,但誰懂得教你找對的人?》《誰都懂叫你放手,但誰懂得教你怎樣放手?》、散文集《最幽暗的天空,只為了成就最溫暖的陽光》《幸福就是在沙漠流浪後,找到綠洲》《今晚哭一下好了,明晚還要笑着看星星》,現已各大書店有售***
FB Page:李專 Lee Chuen(每日18:45更新)
IG:http://instagram.com/lee.chuen
我還是愛你到老 歌詞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怕死、怕失去自由、怕害到別人的人文詮釋》 /曾昭旭
曾昭旭老師是我高一的國文老師,當時對老師的崇拜,幾乎讓我在高三分組的時候,認真考慮要報考師大國文系為第一志願。
雖然最終仍然跟著大潮流走,念了理工,但是影響所及,我在大學一年級的中文課,只會用文言文作文,我的大學同學們應該都還記得。
感謝社群軟體平台的幫助,在我退休之後,加入了高一同學會的Line群組,又與曾老師聯繫上,得以經常閱讀到老師所寫的文章,私下也會向老師請教,得到老師的指點。(如果想要了解曾老師的話,歡迎自行Google上網搜索。)
我今天看到老師的一篇文章,談到中西文化對此次疫情的影響,在美國和台灣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做法。老師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兩者的缺失,並提出撥亂反正的辦法。
徵得老師的同意,與我的臉書朋友們分享。大師之作,切勿錯過。
《怕死、怕失去自由、怕害到別人的人文詮釋》 /曾昭旭
1.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怕
回顧疫情,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中西差異:
首先,關於戴口罩,台灣可能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地方。加上勤洗手、少出門、與人保持安全距離,合稱防疫新生活。這種軟封城可說是繼上階段的成功加零之後,今年五月以來僅花70天就能把這波疫情壓下來的主要因素。令國外輿論在譏諷台灣過於自滿之後,不得不再度稱讚台灣的防疫能力。而反觀西方人則是對戴口罩非常反感,視為妨礙自由與人權。即使疫情高張,病亡甚眾,仍然要走上街頭遊行抗議,或者不戴口罩群聚飲酒(許多西方人視上酒館為生活必備)。頗令台灣人感到不可思議。
其次關於打疫苗,台灣人多半非常緊張怕打不到,以致連少量殘劑都爭先恐後搶打,天天質問政府為什麼不早買夠疫苗?反觀西方人(如美國)卻疫苗過剩,要用種種方便服務、實質獎勵吸引人民來打;卻還是有一半的人質疑疫苗,選擇不打。以致美國至今完成兩劑疫苗的覆蓋率才50%左右,難以達成群體免疫。也讓台灣人感到匪夷所思。
試問隔一個太平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雖然因素甚多,但主要的恐怕還是文化差異,才使得台灣人(代表中華文化)和美國人(代表西方文化)普遍所怕不同,所以面對疫情,也才有這麼不同的反應。
這文化差異我們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中國人包括台灣人比較戀生怕死。這看法雖然似嫌粗糙,卻並非沒有道理。中國人常諱言死(連醫院大樓都沒有四樓),俗語更是直說「好死不如賴活」。真的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會賴活的人,無論環境多麼惡劣都能堅靭地活下去,人還愈活愈多。即使病痛纏身,常跑醫院,每天吃一大堆藥,還是要活。就更不用說病危之時,家屬幾乎無例外地要求醫生用盡一切手段去急救挽回了(而不管是否徒增病人的苦痛)。所以在台灣,洗腎、葉克膜、達文西手臂、鼻胃管灌食、插管、CPR急救等等都有濫用之嫌。遂產生醫藥愈發達,不健康餘命愈長且愈苦痛的荒謬現象。真是執著於賴活到完全沒道理的地步了!那麼,過度緊張於執行防疫新生活是否也是其中一環呢?
當然,這種戀生怕死的所謂文化影響,早已不是中華文化的本來精神。相對的,西方人愛自由而不在乎染疫死亡(所謂不自由 毋寧死),延伸到也不在乎傳染給別人害別人死亡,其實也已經是西方文化精神的墮落;變質為寡頭的個人主義,也並沒有比中國人的戀生怕死好到那裡去。總之,只要是從怕出發,不管是怕死還是怕失去自由,都一樣是文化的變質墮落;只是因文化性格不同,所以墮落也有不同形態罷了!
2.文化精神異化變質衍生種種心理恐懼病痛
原來中國人容易戀生怕死,是因中華文化根本就是一種生命精神,引申之也包括道德精神。狹義的生命精神是指一種肯定生命的存在與求生存的靭性彈性、適應力包容力;用一句白話表示,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但廣義的生命精神則要進一步問活下去所為何來?答案就是去創造生命存在的意義價值,或說去立人達人愛人,亦即充分地自我實現。此即名曰道德性或理想性。用一句白話表示,就是「一旦活得下去,立刻就要求要活得優美」。亦即:生命主體性一定要自覺地發展出道德性來,才是真正的主體性(真我);否則,停留在努力求生存而忘了善用生命以創造意義與愛,生命精神就會失落,退墮到以維持形軀肉身的生存為唯一目的,遂衍為荒謬的戀生怕死心態。其所以荒謬,即在長生永不可得,戀生終必無望,所執只是假我。於是怕死之情也就永不能解除;人生將永只有苦而無樂,反成生命的實質否定。以否定生命(放棄意義之創造)來貪愛生命,此所以為矛盾荒謬也!
至於西方人之愛自由,首當釐清此所謂自由到底是指什麼?原來和莊子所謂逍遙、佛家所謂自在大大不同,而實指一種生存權或基本人權。如羅斯福總統許諾美國人四大自由,總言之實即生存權也。又如西方許多國家的國歌,歌詞大都提到與敵人鬥爭以爭取自由,甚至充斥血腥殺戮(法國國歌足為代表),主題實即國家民族之生存也。但此所謂生存,意思卻和中華文化脈絡下的生存不同:中國人是指素樸的形軀生存,意義是好活用此身以進行道德創造。但在西方文化(姑以基督教文明為例)的脈絡下,人身並無主體的身分(上帝是唯一的主),而只是上帝的工具。上帝頒布律法與上帝之國的藍圖,人則納入此律法結構中享生存生活之權利以盡為上帝服務以依上帝藍圖建構地上之國的義務。換言之,人的自由只是上帝誡命與法律規定下的行動自由(可稱為廣度的自由,與中華文化脈絡下之心靈主體自由或深度的自由不同),目的是藉此善盡待奉上帝的義務。因此,若忘記善盡作上帝博愛工具的責任,自由便會退墮為自我中心、自私任性,到玩法弄權,背叛上帝律法的地步。這當然是西方文化精神的變質異化,於是神化為魔,假冒上帝之名而實行魔鬼之事。西方近代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掠奪世界資源以自利,皆其流也。
3.文化退墮之病仍當用文化療癒
以上分析中西文化異化退墮的不同脈絡,而同歸於有所怕的虛弱心理。而不管怕什麼,都可總說為怕死(請參考前著《論生與死的詭譎相即》一文),亦即怕我之不存在;只是西方人的存在觀是「我自由故我在」(自由本質即生存權),中國人的存在觀則是「我活著故我在」(活著即一切可能之基礎)罷了!
而不論中西,其生命的存在都是要指向意義價值之實現的,差別只在實現的形態不同;在中華文化是善用形軀以作道德創造,在西方文化則是享自由人權以盡為上帝愛人工具之義務。所以,當其退墮為執小我自私的時候,都同樣會有假上帝或道德之名以自我文飾的虛偽。在中華文化脈絡是假借仁義之名而實則忘義逐利(孔子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生活中,無論親子友朋乃至政府人民,口口聲聲為你好而實則以威權干涉宰制,不知尊重人權者多矣。在西方文化脈絡,則是假冒上帝之名而實則叛神歸魔(如浮士德出賣靈魂與魔鬼交易);在社會與國際,自以為秉上帝旨意而對異國異族異教徒橫施歧視侵畧迫害滅族之暴行,不知衆生平等,皆當為上帝之博愛所蔭庇者亦多矣!於是落到疫情的面對,在西方美國,遂有將自我自由無限上綱而敵視戴口罩者、排斥亞洲裔(誣之為病毒源頭)之表現。在台灣,則有將戴口罩以免害別人被傳染之道德立場無限上綱,自居於道德優位而對不戴口罩者輕予指責,橫加干涉,教訓之餘,甚至還施予霸凌懲罰。這些實都是假自由假關懷、假正義假道德的表現,雖中西形態有異,其屬假冒為善則一也。
那麼,對這些因文化精神泯失扭曲變質而形成的病痛(其病徵則可總結為怕之一字,即《大學》所謂:「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也),要如何才能得到療癒呢?而答案無他,就是回到文化發展的堵塞處重新求其通罷了!在此要點有二:一是問你的文化發展是因何堵塞的?二是那要如何才能彌補前愆重新走通?
先說中國文化這一面,問題乃出在由內聖(個人心性修養以成為仁者愛人的君子)跨到外王(事實上能普遍且有效地愛到眾生)時被卡住了,使得愛傳不過去,或在傳過去時愛變質為非愛。為什麼會如此?則因太容易用愛籠罩一切(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而忘了現實上人我有別,當尊重對方的人權或自由意志。遂導致以道德、以義理、以愛傷人,而受傷者還得因感情故委屈忍受。子女忍受父母,父母也得忍受子女,愛之互動竟成互相折磨,遂成中華文化體中的普遍陰暗。那麼當如何彌補此文化體的漏洞呢?簡言之就是當從西方文化得到尊重人權(西方文化脈絡下之廣度自由)的啟發與覺悟、肯認與實踐。由家庭以至於社會、國家,次第皆然;然後從修身開始推擴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外王事業才能走通;這當然進一步包涵現代社會、政治體制的合理運作,即所謂民主也。
再說西方文化一面,問題乃出在人僅自居為上帝的工具與僕人,生活在依法行政的體制運作中,只與認知理性相關,卻把價值問題丟給宗教,感情問題丟給文學藝術,自己只屬宗教文學藝術的受蔭庇者或受益人(西方人普遍有對教士與文學藝術家的崇拜情結),而不知自己也可以是生命感情與道德價值的主體(這當然須經一番自覺的工夫修行)。於是生命主體沈隱成為佛洛伊德心理學中的黑暗本我,當宗教法律與文學藝術的帶領薫陶力衰退,便會冒上來成為自利相爭的亂源。何止遺忘上帝的仁慈(仁慈更高於正義),更且將自私自利合理化為生存競爭的正義(達爾文的進化論、美國理直氣壯的所謂國家利益、美國優先)。遂致擾亂世界,各奉自己的上帝伸展自己的權利,而難以分辨誰屬上帝誰屬魔鬼了。那麼當如何彌補此文化體中的漏洞呢?簡言之就是當從中華文化得到主體自覺(中華文化脈絡下之自由,即道家禪宗之深度自由也)的啟發與覺悟、肯認與修行。啟動仁心的自覺,以培養根本自信,拓展宇宙心胸,超越一己一族一國一教的局限而直通上帝博愛的本懷,以天下為己任,為萬世開太平。這樣才能真走通依上帝心中的藍圖(大同世界?)以建設地上之國的康莊大路。
當然,以上提示的彌補療癒之道,實質上就是中西文化兼取其長的會通之路。這激盪會通事實從馬哥孛羅、利瑪竇東來就開始了,其間迂迴曲折、辯證跌宕,至今未已,也許才是又一波的方興未艾,而必蔚為未來世界文化發展的主旋律,吾人且拭目以觀,靜心以待。
2021-8-22 4300字
我還是愛你到老 歌詞 在 許靖韻「小背心」Angela Hu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晚千禧金曲,仲有Kenny關智斌 ?
#許靖韻 #AngelaHui #千禧金曲 #關智斌 #KennyKwan #小背心 #今晚唱飲歌 #AngeLadys
Lyrics 歌詞
《 #良心發現 #關智斌 #鍾欣潼 》
若是 能回到舊時
但願 誰良心發現
彼此 重頭再愛
錯誤也會早些去醫
怪我 太過不智
忘記 體恤關注
強令對方配合自己
不會退一點
難得相愛 卻沒法拋棄自由
你太自我 如何侍候
到底如何奉獻才足夠
承認有錯我不想講藉口
遙望並無惑星
閃過宇宙
牽你手
靠着你
而欲語還休
誰勉強壓下對方
彼此都不會得手 傷害夠
自問 從前太霸道
像是 橫蠻的細路
今天是現眼報
要獨個去走這長路
你我 沒法相處
誰有罪也不懂寬恕
強令對方配合自己
不會退一點
難得相愛 卻沒法拋棄自由
你太自我 如何侍候
到底如何奉獻才足夠
承認有錯我不想講藉口
遙望並無惑星
閃過宇宙
牽你手
靠着你
而欲語還休
誰勉強壓下對方
彼此都不會得手 傷害夠
你我亦有無窮願望
彼此亦只盼成全自己
而伴侶從來未設想過 私心太多
難得相愛 卻沒法拋棄自由
你太自我 如何忍受
到底如何奉獻才足夠
承認有錯我不想講藉口
遙望並無惑星
閃過宇宙
牽你手
靠着你
而欲語還休
誰勉強壓下對方
彼此都不會得手 傷害夠
求讓我再用百倍温柔
留住你 我願意無限遷就
都不想你遠走
《 #預言書 關智斌 》
萬能俠舊日伴隨自己
屋企通處飛
七歲幾膽敢預言自己
操一艘戰機
但到一定年紀
經不起經濟起飛
放下志氣喜中帶悲
萬能俠大熱漸成歷史
彷彿一世紀
穿梭機附運舊時夢想
升空中跌死
為了生活而放棄
要奮鬥來贏盡厚利
世界是大人遊戲
那幼稚預言誰緊記
時光機留給你
回憶裏誰帶路
假使間給你再做
問你又會否寄望更高
傻瓜機留給你
誰歡笑誰憤怒
想當初預言無數
世界有太多變數
萬能俠昨日熱誠隊友
通通隱了居
新世紀福音熱潮動畫
一早不再追
面對生活流水
天真給幾次榨取
往日戰友一一退隊
不記得夢幻樂園地址
消失於市區
一箱箱護衞地球漫畫
安息於廢墟
習慣失望和氣餒
有勇氣原來亦有罪
已到達大人年歲
那偉大預言無根據
時光機留給你
回憶裏誰帶路
假使間給你再做
問你又會否寄望更高
傻瓜機留給你
誰歡笑誰憤怒
想當初預言無數
世界有太多變數
Ha
時光機留給你
回憶裏朋友號
只懂得欺騙細路
奉勸別太早仰望太高
傻瓜機留給你
誰苦戰誰卻步
青春的預言無數
有那個信守到老
《 #電燈膽 #鄧麗欣 》
假使不能公開妒忌 學習大方接受
同行時要殿後 誰冷落舊朋友
節曰約我三位一體的慶祝
沿途明亮燈飾閃影著沉重
言談愈熾熱內在更冰凍
誰當初無心將兩方撮合
然後留低只得這寂寞人
仍是你們密友
呆望你們熱吻應該傷感還是快感
能回避嗎我怕了當那電燈膽
盯著你們來來回委曲中受難
一個我被撇低卻又很不慣
要走的一剎又折返
能承認嗎我故意當那電燈膽
他若你們完場時若替也不難
善良人埋藏著最壞的心眼
妄想一天你們會散會選我嗎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對換了你身份可應該滿足
情人還是知己都擁入懷抱
同情或眼淚讓別個得到
留低的原因一世的秘密
其實明知只得我是外人
仍是你們密友
呆望你們熱吻應該開心還是痛心
能回避嗎我怕了當那電燈膽
盯著你們來來回委曲中受難
一個我被撇低卻又很不慣
要走的一剎又折返
能承認嗎我故意當那電燈膽
他若你們完場時若替也不難
善良人埋藏著最壞的心眼
妄想一天你們會散會選我嗎
《 #安靜了 #SHE 》
只剩下鋼琴陪我站在這裡
夢想中屬於我們的婚禮
卻成了 單人結婚進行曲
在這場愛情角力的拔河裡
愛我還是愛你 你選擇了自己
撒嬌的 可愛的 黏人的 愛哭的 照片裡 曾經的都是你喜歡的
如今我還在原地 你卻走回你的記憶
你說我愛你太多 就快要把你淹沒
你害怕幸福短暫一秒就崩落
分開是一種解脫 讓你好好的想過
我想要的那片天空 你是不是能夠給我
你說我給你太多 卻不能給我什麼
分不清激情 承諾 永恆或迷惑
愛情是一道傷口 我們各自苦痛
沉默是我最後溫柔 是因為我太愛你
只剩下鋼琴陪我站在這裡
夢想中屬於我們的婚禮 安靜了 在我枕邊的夢裡
我知道相愛原本就不容易
愛不是1加1 努力就有結局
撒嬌的 可愛的 黏人的 愛哭的 照片裡 曾經的都是愛著你的
臉頰的淚還溫熱 卻沒有人握我的手
你說我愛你太多 就快要把你淹沒
你害怕幸福短暫一秒就崩落
分開是一種解脫 讓你好好的想過
我想要的那片天空 你是不是能夠給我
你說我給你太多 卻不能給我什麼
分不清激情 承諾 永恆或迷惑
愛情是一道傷口 我們各自苦痛
沉默是我最後溫柔 是因為我太愛你
我還是愛你到老 歌詞 在 DR.T達特踢 A.K.A. 看你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作詞 / 作曲:Dr.T (湯老師)
編曲:Hsin Po Wang
歌曲混音:Dr.T (湯老師)
MV 劇情編寫:Dr.T (湯老師)
MV 拍攝:陳易滨 / Dr.T (湯老師)
MV 剪輯:Dr.T (湯老師)
歌詞
( Verse 1 )
就在那朦朧的,美麗的, 曖昧的情感夜晚
我想把我的雙手輕輕的放在妳的臉上
用著深情的眼神看著妳我的眼球不轉
不知道做了什麼讓妳愛上我這個王八蛋
(Chorus)
我想要抱著妳,牽著妳一直親
我真的好幸運,能夠擁有美麗的妳
我真的好愛妳,沒有你我不行
我真的好幸運,能夠擁有不完美的妳
Verse 2
對妳的愛一直沒變只是有時後比較慢 (喔)
就算沒有甜言密語我的心還是非常浪漫
我願意為了妳,為了妳,裸奔在街上跑轉
別再對我說些靠杯的話我無法承擔
(Chorus)
我想要抱著妳,牽著妳一直親
我真的好幸運,能夠擁有美麗的妳
我真的好愛妳,沒有你我不行
我真的好幸運,能夠擁有不完美的妳
我想要陪著妳,一直到老都不離
這世界沒有妳,我的魂不整體
是妳讓我感到 complete
(Chorus)
我想要抱著妳,牽著妳一直親
我真的好幸運,能夠擁有美麗的妳
我真的好愛妳,沒有你我不行
我真的好幸運,能夠擁有不完美的妳
我渴望著你~ 我渴望著你~
我渴望著你~ 我渴望著你~
I’m craving for you……
特別感謝:
男主角 @1an_114th / 女主角 @zxrr97_ / 資源協助 @caisuyu / 拍攝與錄影器材資源 @zzcybin / 臨時演出 @line_1792341 @btk0016 @daryl_c_ / 場地資源 Hong Kong Bistro 阿 Ben 老闆
我還是愛你到老 歌詞 在 留聲樂團Resonanc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倘若我是那高高的太陽
或是月亮該有多好啊!
這樣可以靜靜仰望著你。」
你走過的那條小路,
你抬頭望著天空,
你曾跌倒的地方,
你曾經的呼喚。
我的心上人啊!
我實在非常的想念你,
我或許是那顆你頸上最不起眼的琉璃,
但每每思念,卻像大海一樣深;
我的歌聲就像對你的情,
是一種不著痕跡的蝕刻。
————————————————————
排灣族這個民族,
曖昧隱晦成一首情歌藝術。
只要唱這首歌,無奈的思緒吟唱著,
部落老人都能聽出我歌聲裡不一樣的溫柔。
每次開口唱第一句就在想
她的心是不在了,
還是他們從來就沒有相戀,
沒有人知道。
每次聽到老人家唱歌,問他們歌名,
心裡想到旋律想唱某首歌的時候,他們都不知道歌名,常常就是歌詞的前幾句來代替。
在我的記憶中,阿公就是這樣唱給我聽得,
只要VuVu想念阿公時,她就會想起這段旋律...
我就會唱給她聽。
這是一首非常代表我們
面對愛情透露出內斂真摯情懷的歌,
充滿了抒情及浪漫的山林情調之美,
奈何,
妳/你找到了心中的你嗎?
————————————————————
奈何
Tjakudain
tjakudain
nu ti sun lja suelam tjanua ken
sa tjakudain nu suelaman sun
ti kaka nu ayayaen tjanusun
nu ki cemadja nu ki demutesun
ti kaka nu ayaken
yiru ku su rauraven
無奈,
是妳,
不喜歡我,
我又能怎麼樣呢!
想起妳曾經呼喚我一聲「哥哥」,
那樣的聲音
忽遠又忽近我怎能忘掉,
唉,你去了哪裡!
那樣的聲音在我心裡,怎能忘記。
編曲|邱恩 Sakinu Tjakisuvun
音樂製作人|邱恩 Sakinu Tjakisuvun
配唱製作人|李清揚
混音|李清揚
前製編輯|邱恩 Sakinu Tjakisuvun、Martin Lucy
影像製作| 貳肆影像 Studio24
男主角|張羽和 Eddy Chang
女主角|艾兒 Elle Wu
髮妝|艾兒髮妝-EL.studio
錄音場地提供|感動工作室 Touching studio
女高音|施欣妤
女中音|黃語芊
男高音|邱 恩
男低音|Martin Lu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