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講,我真不知道這個問題哪裡有問題耶。
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記者提問「有一例打了高端疫苗死亡的個案,可能是因為有吸毒,我們是不是建議有類似情形的民眾緩打疫苗?」陳時中回答:「應該呼籲大家不要吸毒。」
好了,如果我在記者會現場,聽到陳時中這樣回答,我八成也會笑一下,畢竟乍聽之下真的滿幽默的,聽起來像是個突破盲腸的耍嘴皮話,但也可能是陳時中語重心長想呼籲一下民眾。但仔細想想,陳時中根本答非所問,他並沒有回答記者的提問不是嗎?所以到底有吸毒的人該不該緩打呢?
因為陳時中這一番「妙回」網友就開始狂酸記者問這什麼蠢問題。我真的黑人問號,這問題到底哪裡蠢啊?有藥癮的人該不該打疫苗,難道不能關心嗎?還是大家覺得自己都沒有藥癮所以這樣問很蠢?我不太懂大家覺得蠢的點在哪。
有網友說,吸毒本來就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啊,怎麼會問部長這種問題。哈囉?吸毒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還需要你來說嗎?這不是有用腦的人都知道的既定事實嗎?這位記者是在替有藥癮的人提問,不行嗎?難道這群人或他們的家人,不能關心自身打疫苗所承擔的風險嗎?
讓人更受不了的是,還有一些自以為很懂媒體、很懂問問題的人,寫得落落長,教記者該怎麼把這一題「蠢問題」變成「好問題」媽啊真的是娛樂到我!
看到某部落客認為應該要這樣問:「部長不好意思,昨天有一例施打高端疫苗後死亡案例,該案例目前知道疑似有藥癮與施打毒品的狀況。當然我們知道吸毒絕對不應該,但因為在目前可能有某些即將要施打疫苗的民眾可能因為接受治療,必要使用與毒品類似成分,例如嗎啡之類⋯⋯的藥物,那如果類似這種例子要施打高端疫苗的話,依照過去國外施打其他疫苗的經驗,指揮中心這邊是否有收集相關的資訊,或者是明確的指引?另外,某些正在戒毒與戒除藥物使用過量的民眾,在施打疫苗時,是否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這部分也麻煩請指揮中心做說明。」
原本看看酸民留言,手機滑過就算了,但竟然有人跳出來要教記者怎麼提問,我真的愈看愈手癢,想告訴他,記者提問真的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首先,你這個發問真的太冗長了,每一個記者都很把握記者會的時間,有很多問題要問,而且也怕佔用到同業發問的時間,所以問這麼長、廢話這麼多,一直講不到重點,真的不行啦!這是記者會,不是大學期末上台報告耶。記者發問講求的是,發問要精準到位,可不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有時間聽你長篇大論發問的。你這樣子問,真的廢話太多了。整理問題的功夫要再練練啦!
再來,我看了最無言的是這句:「我們知道吸毒絕對不應該...」呼應一下我剛所說的,提問就請講重點,所以這句話真的是廢話中的廢話,到底記者會上誰會覺得吸毒應該?需要說出這句話確保大家都有共識在同一個前提上?
然後,提問中寫「有人是接受治療所以可能用到毒品成分藥物、戒毒的人也可能會打到疫苗」等等等,這幾句不就是等於「有使用毒品藥物或者有藥癮的人」嗎?所以兜一大圈,要問的對象本質不是一樣的嗎?不直接了當說出對象,是感到很羞恥嗎還是?有需要刻意避談?
還有,發問就發問,是在「不好意思」什麼?其實很多記者朋友都很有禮貌,發問前都會說謝謝、不好意思。但看到非記者本行的人糾正記者問問題該注重你們眼中所謂的「禮貌」時,真的想失禮地說,大哥,隔行如隔山,沒懂這行太多卻又要管很寬,請問是住在海邊嗎?
話說我不知道發問的記者是誰,我不是要替他護航,就是覺得酸民太荒謬罷了。其實記者會本來就有記者會的模式,該不該開放給外界同步觀看,我覺得反而是該思考的,畢竟這一開放徒增不必要的誤會與爭議,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UTIN喻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感謝苗栗縣政府衛生局毒品防制及心理衛生中心邀請 整個亂入展覽~~ 這是近期參加過特別的展覽之一 融入很多情境式互動和VR遊戲 呈現毒品對於人體帶來的傷害以及後遺症 展覽中有案例影片,毒品成癮者戒毒的過程,也很勵志!...
戒毒 案例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孩子與毒品的距離其實很近】
小學生之間居然曾流傳過幫助「大腦放鬆」的巧克力,其中驗出含有數種毒品成分,甚至包含了二級毒品。
台灣,不論是大麻或其他毒品皆不合法,為什麼兒少接觸到毒品的案例頻頻發生呢?
#青少年吸毒 #家長能如何預防
「不會的,我家孩子不會吸毒。」
許多家長即使發現孩子行為怪怪的,卻沒有想過孩子會吸毒,或是不敢面對,只能在心中欺騙自己。
但以下由 #國泰人壽 針對家長推出「森林大學堂」動畫,就整理出了孩子吸毒的明顯徵兆。
● 沒感冒卻一直流鼻水
● 抽屜裡有盤子、錫箔紙、打火機
● 精神恍惚、喜怒無常、花費異常多
兒少使用毒品的現象其實比我們想像得更加嚴重,
根據 #聯合國藥物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提出的2020年調查報告,世界各國有2.69億人使用毒品,集中在15-64歲。
臺灣食藥署2019年的資料也指出,我國第一次吸毒的年齡層中,#19歲以下 就佔了20.9%。
除了孩子主動接觸毒品,最令人膽顫心驚的試,毒品偽裝成五顏六色的糖果餅乾、咖啡包,以無害之姿靠近孩子,極可能導致誤食,進而成癮。
面對愈來愈複雜的社會環境,家長絕對是不能只是被動的等待學校、政府宣導,更應該主動學習,去扮演 #反毒防護網 的重要角色
(完整文章:https://reurl.cc/O0Q97D )
閱讀願景工程《#毒癮悲歌》專題:https://reurl.cc/R0RAan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願景回響 #青少年 #吸毒
#毒品 #毒癮 #濫用藥物 #反毒 #戒毒
戒毒 案例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吸毒絕對沒有灰色地帶,一口都不能嘗試!識毒反毒親子一起來】
⚠️ 吸毒對身體與大腦的傷害是一輩子的 ⚠️
我永遠忘不了在我十幾歲的某天,我媽一進門滿臉驚慌地跟我說,村子裡某某某的兒子突然暴斃身亡。
這位大哥哥曾因毒癮發作,在村裡到處亂敲門,向左鄰右舍要錢買毒。
他後來浪子回頭,去勒戒所成功戒毒,也擁有一份正當工作和一位嬌妻,經常在村內牽著可愛老婆的手,和過去判若兩人的狀況讓人打從心底高興,怎料幸福倏地就沒了。
媽媽打聽後才知道,原來十幾歲開始吸毒的他,已影響到腎功能,即使小感冒都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大哥哥就這樣無預警的走了,每晚小倆口的幸福剪影也消逝無蹤。
當時才十幾歲的我因為親眼看到這個活生生的案例,於是很早就意識到一件事,吸毒的遺害是一輩子的。
⚠️ 爸媽請注意:毒品變身誘人零食,小學生也難以抗拒 ⚠️
從數據顯示,現在的小學生已有吸毒現象,因為毒品正以誘人之姿,投兒少所好:
軟糖、巧克力、果凍、咖啡粉包等包裝,讓判斷力更低的小學生難以分辨和抗拒,爸媽絕對需要警識到「防毒、反毒」的重要。
而青少年時期,孩子的依附關係會從「父母」轉移到「同儕」,為了展現對同儕團體的效忠、創造同樣的印記,以獲得歸屬感,死黨拿出毒品說一句「吸一口不會怎樣」、「不吸就不是朋友」,就能輕易破解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基本判斷力與堅持。
因此,就如同「青春期的腦內風暴」一書提及,十個上癮的人當中有九個人都說第一次吸毒是在十幾歲。
而根據台灣2019年食藥署的資料顯示,我國初次接觸毒品的人口中,大約每五位就有一位是發生在19歲以前。
反毒,成了校園、家庭裡刻不容緩的議題。
⚠️ 幼稚園就植入反毒概念,一點也不嫌早 ⚠️
美國青少年專家Josh Shipp在「解碼青春期」一書中提到,不少父母雖然感覺到孩子怪怪的,但是會傾向欺騙自己:
我的孩子不可能吸毒!
尤其剛開始碰毒的兒少,表面上與常人無異,父母難以察覺,到了青春期,孩子在心理上傾向和爸媽保持距離,想要發覺孩子碰毒變得更困難。
因此,反毒教育愈早開始愈好,就算從幼稚園開始都不嫌早!
我這邊分享一首國泰人壽特別為小小孩製作的可愛反毒歌,藉著琅琅上口的歌詞建立反毒信念:
https://bit.ly/33Pv65i
對於如何拒絕好朋友慫恿及辨認五花八門的毒品,也請爸媽找機會跟孩子一起看這則影片:
https://bit.ly/38LxdKA
⚠️ 自在互動的親子關係,有歸屬感和目標感,才是遠離毒品之道 ⚠️
要孩子遠離毒品,最重要的是要從小營造親子能自在互動的家庭氛圍,並且每天花點時間,避開「課業與分數」等地雷話題,像朋友般和孩子聊天,觀察他們的變化。
不要小看這一點一滴愛的存款,孩子到了青春期,會因為發展獨立自我的需求而和父母漸行漸遠,
但如果從小就建立對父母的信賴與自在感,當他們遇到問題時,第一個想要諮詢的,就是爸爸媽媽。
⚠️ 一起討論真實新聞,爸媽一起建立識毒知識 ⚠️
如美國青少年專家Josh Shipp所說,孩子一旦踏上吸毒之路,不是變成騙子就是變成小偷,絕對不再是你熟悉的孩子。
因此,只要有吸毒過量致死、三十歲少婦吸到像六十歲老太婆的吸毒案例,我都一定給孩子們看、並一起討論毒品的知識。
因為他們不像我在成長過程中,就親眼看過身邊熟悉的人因吸毒而毀了生命,所有真實又可怕的新聞事件,就是給孩子最好的震撼教育!
更重要的是,家長自己有沒有具備足夠的「識毒知識」?您知道吸毒之後的各種生理反應嗎?
國泰人壽特別製作了一個增進家長識毒知識的影片,言簡意賅,直搗重點,推薦給爸媽一起加入反毒的行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SrScnZI5rg
關於吸毒,一直是家有三個青少年的菊仙我從未停止的擔憂。
外面世界紛擾複雜,如今,孩子一個個都長大離巢,我不僅難以掌握他們的生活細節與行蹤,也曾聽聞他們遇過吸毒吸到茫的朋友,聽得我心驚膽跳。
深怕他們在某個閃神的時刻、某個歡快的當下,就受到慫恿而做出愚蠢的決定。
然而,因為從小我就盡可能找各種機會教育三個男孩認識各種毒品的可怕與後遺症,而且,只要有新的毒品出籠,我絕對不放過,一定翻出圖片向他們展示。
我們也會親子一起討論,假設真的遇到有朋友吸毒並慫恿他們嘗試,該怎麼應對與拒絕。
因此,即便孩子已經陸續來到青春期、成年初期,我深信在他們的心中已刻印著堅強的信念:毒品遺害終身,一口都碰不得!
因之,我強力呼籲爸媽絕對不要輕忽識毒、防毒、反毒教育,不論您的孩子多大,說一遍絕對不夠!
要經常找機會和孩子討論如何辨識毒品、不斷強調毒品對身心的傷害,以及傳授拒毒的技巧,以免孩子稍有偏差,就踏出錯誤的第一步。
我很高興國泰人壽願意投注心力關注這日趨嚴重的問題,我更邀請爸媽即刻起一定要把反毒教育當成重要的日常教育。
記得點開以上提供的影片及教材,找適合您孩子年齡的影片一同觀賞。
親子攜手,反毒教育go go go!
【詳細全文請看這裡】
👉 https://lihi1.com/pE19T/fbpost
戒毒 案例 在 UTIN喻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感謝苗栗縣政府衛生局毒品防制及心理衛生中心邀請
整個亂入展覽~~
這是近期參加過特別的展覽之一
融入很多情境式互動和VR遊戲
呈現毒品對於人體帶來的傷害以及後遺症
展覽中有案例影片,毒品成癮者戒毒的過程,也很勵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UrYR1ZzOPs/hqdefault.jpg)
戒毒 案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毒處:一帖挽救純良孩子們的反毒處方箋」介紹
訪問:周宜賢(反毒宣傳專員)
內容簡介:
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
你知道台灣兒少染毒的年齡層,已降至小學生了嗎?
你知道現在新興毒品盛行,讓台灣的孩子受到多大威脅嗎?
在各種成癮誘惑日益猖獗的當今,無論是身為父母或師長,
唯有你願意挺身為孩子打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台灣的下一代,才有充滿盼望的未來!
校園案例紀實 × 7位戒毒者自白 × 劉昊夫婦生命故事
.處方1:媽呀!我根本不知道這裡面有毒
新興毒品之氾濫,早就以各種不同的包裝形式混入校園,讓我們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之中染上毒癮,因此教導孩子一套健全的反毒意識,以及對含毒食品、含毒飲料的基本辨識,刻不容緩!
.處方2:用愛搶救危險心靈,挽回迷失的靈魂
那些看似咎由自取的吸毒大人或青少年們,曾經也只是一個渴求被愛、被肯定的無辜小孩,因為自覺在家中找不到溫暖,或是在學校得不到肯定,轉而被社會的刺激所吸引,包含毒品。他們一度以為可以從中得到短暫解脫,但戒毒之後才發現,原來清醒活著的人生,更加美好!
.處方3:讓反毒成為一股社會運動,機構化協助重生
為了帶領一群誤入歧途的吸毒大人或青少年回歸社會,原本創業從商的劉昊和林雲敏夫婦,出於基督宗教情懷,成立了「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除了用愛感化,也提供生活、就業方面的輔導及介入協助,幫助更生人一步步邁向重生,他們夫妻倆也因此活出了截然不同的新生命!
作者介紹:劉昊(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 執行長)
軍人背景出身,27歲時,為了肩負起龐大的家計,從軍中退伍,跟妻子林雲敏一起投身房地產業,兩人靠著先前在直銷業合作無間的業務能力,屢創佳績。1992年自立門戶,成立台灣第一家代標公司,經營法拍屋業務,讓他開始遊走於黑白兩道之間,鎮日沉迷於紙醉金迷當中。最後在為人夫與為人父的雙重責任中,被上帝喚醒,便告別了房地產界,力圖重新開始。
1995年,再次創業成立電子貿易公司,營業額動輒上億,讓他再度陷入恐怖金錢遊戲。自以為在聰明理財,沒想到卻在股市融資、融券,最後融出一個大洞,破產了,公司也因此被迫關閉。
即使人生走到空前絕境,靠著信仰力量支持,他從不絕望,還在上帝帶領下,創立「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接待更生人和成癮者,並將反毒事工深入校園,訓練戒毒弟兄們成為一線講師。
作者介紹:林雲敏(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 創會理事長)
出生在一個做生意的家庭,加上本身反應機靈,從小,她就常被長輩稱讚是個很有生意頭腦的小孩。長大後,成為直銷業務高手,下線一度高達兩千多個。經營代標公司階段,眼見先生行為日漸脫軌,為了盼他回頭,還曾經求上帝讓公司倒掉。
40歲那年,因為先生操作股市不利,家庭經濟一夕崩盤,加上夫妻關係嚴重失和,雙重現實衝擊之下,讓她罹患了重度憂鬱症。爾後因著上帝的愛跟醫治,才慢慢走出陰霾,成為更生人弟兄和其家屬們最好的陪伴,也經常和先生劉昊前往各大教會、監獄或校園分享見證,並成立「台北主恩典教會」,讓弟兄們、他們的家屬,以及社區附近的社會大眾,有一個心靈的歸屬。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B_gdrHrig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