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打造被動收入並不容易,一開始可能連一點收入都沒有⋯
好不容易到了某個階段,可能才開始有幾十塊、幾百塊的被動收入。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要先「擁有資產」。
什麼意思?
還記得《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裡提到的「資產」和「負債」嗎?
「資產」會把錢放進你口袋,
而「負債」則是會把你口袋裡的錢拿走。
所以,如果想要賺到被動收入,就要想辦法先「擁有資產」。
那要怎麼擁有資產呢?
有兩條路可以走,一種是「買進」資產,另一種是「創造或培養」資產。
可以買進的資產有股票、房地產、債券、黃金、設備、系統、產品等等。
可以創造或培養的資產有品牌、客戶資料、智慧財產權、經驗、能力、名聲、人脈關係、時間等等。
(當然有些客戶資料也能用買的,這我們就先不討論哈哈)
你會發現,資產不一定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
而且不只有「錢」才叫作資產,只要能幫你把錢放進口袋的,都算是資產。
所以你可以盤點一下,能拿來創造被動收入的資產有哪些?
要「買進」資產,還是「創造或培養」資產?
根據你目前擁有的資產來看,可以如何善用它來變現呢?
舉例來說,如果你還年輕,那麼最大的資產就是時間,所以「如何高效運用時間」來變現,就是你可以好好利用的。
那麼時間要用在哪裡呢?
如果你未來想要成為自由工作者,這些時間就可以拿來培養自由接案的能力。
總之,「盤點資產」是一個重要的動作,因為你會知道自己還缺什麼資產,知道應該去累積它。
當你有策略地累積資產,就有機會把資產變現,慢慢建立起自動化的系統。
雖然這條路可能要走好幾年,但是只要你在航海的路上,MoneyMap 都會陪著你前進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80的網紅OP凱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嗨大家好,我是凱文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把自己當作一間企業來經營" 好的企業都會有共通的特點 例如獲利能力佳、一些些負債比做槓桿、經營效率好 所以如果你想把自己變成一間好公司 你也會往這三個層面去邁進 1. 獲利能力佳 這點我們可以把它轉化為個人能力的成長 可能你...
或有負債舉例 在 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投資小白4.0投資術:搞清楚自己的能力圈是投資第一要務】
#財經觀察
陸陸續續收到不少聽眾朋友詢問,身為投資新手,#到底要怎麼學習投資才好?其實這個問題有點算是大哉問,回答可以有千千萬萬個面向,可能有些人會回答要學技術線型,有些說要懂得看財報,也有人會說先存錢再說吧!
這些答案都對,但我覺得有一點蠻值得來談談的,就是得先搞清楚市面上各種投資工具到底得對應什麼能力,而自己的能力能駕馭哪類型的投資工具。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在財經圈這幾年,我觀察身旁的成功和失敗的投資案例,其實有不少就是去使用了超出自己能力的投資工具而釀下悲劇。
舉例來說,聽到明牌立刻跑去買,但其實還不會看財報,根本無法分辨這檔明牌(公司)到底具不具備投資價值;又或者,不了解技術線型,結果也學別人去當沖,可能短期新手運賺到錢,但長期來看,賠率絕對比勝率高。
很多人可能因此碰壁,而開始覺得投資太複雜、太難了,從此不碰投資,但其實只是工具沒用對罷了!
同樣一筆錢,如果用對適合自己的工具,其實就能賺到該賺的錢,就跟女人擦保養品一樣,每個保養品都有不同成分、各種功效,沒有哪一瓶特別厲害,重點是要適合自己的膚質。
也因此我在科技財經午報節目中,我依照現行比較盛行的 #投資工具,跟聽眾朋友分享了投資小白可以進步的四個階段,而這四個階段對應的四種投資工具,簡稱為:投資小白4.0投資術!
👉投資小白1.0第一階段:#ETF
如果你是投資超級菜鳥,不用懷疑,ETF絕對是你最好的朋友。ETF是被動追蹤一籃子股票的指數,上漲和下跌與這一籃子股票有關,因為是一籃子股票,所以風險已經被分散,相對比較安全。比較熱門的像是0050、0056,
或是近期也有很多主題式ETF,例如5G、電動車、半導體等相關,美股方面也有很多ETF,如果不想玩台股,想投資美股,也可以從美股ETF入手,波動相對於個股小,而且放長期靠著時間複利,其實獲利也很豐厚!
👉投資小白2.0第二階段:#主動式基金
如果你已經進步一點,不再是個超級菜鳥,可以試著去投資主動式基金,主動式基金是由基金經理人操盤,因此相較於ETF被動追蹤指數,主動式基金人為成分比較多,如果基金經理人很厲害,基金績效就會好,
也因此對於投資人來說,需要多做一些功課,你得對於這檔基金的績效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也需要懂得比較同類型基金績效,選出你信任的基金經理人。
美股方面,女股神木頭姊姊的ARK系列基金也是主動式基金,不少投資人就是信任他所以投資。而市面上主動式基金非常多,基金公司琳瑯滿目,可以參考基金排名了解。
👉投資小白3.0第三階段:#選個股
相較於ETF和基金都是投資一籃子股票,相對可以分散風險,「選個股」因為漲跌都跟單一一家公司營運有關,因此風險會比較高。
不過要進到選個股的階段,最起碼,你得學會判斷一家公司的營運狀況到底好不好,意味著你得懂得財報分析,會看損益表、資產負債表,懂得算本益比,
也願意花時間追蹤股利,毛利率、營收月增率、年增率的變化,才能最起碼挑到一個基本面不錯的公司,長期抱著享受股利發放與獲利成長帶動股價上揚的獲利。
👉投資小白4.0第四階段:#當沖、短期波段操作
短期波段操作,是許多投資人的最愛,可以短時間賺到大幅獲利,不過相對風險高,但是高風險高報酬,如果押對寶,有可能可以享受大幅的獲利,因此仍受到非常多投資人的青睞,也是最多人喜歡聽明牌的原因,在股市殺進殺出的原因。
短期波段的「最短」應該就算是「當沖」,而這難度也是最高的,基本門檻是你得懂技術線型、籌碼分析,同時還要有絕佳的心智狀態,能快狠準的停損停利,做到違反人性的投資決策,到這個階段可以說是老手了!
而同樣也算是比較困難的投資工具,還有包括選擇權和期貨,這些都屬於風險較高,投資小白初階不建議嘗試。
以上就是我大致整理出的 #投資小白四階段對應的投資工具,建議大家在選擇投資工具時,可以先檢視看看自身的能力:我懂得財報分析了嗎?我會看技術線型了嗎?我知道籌碼怎麼看了嗎?我對總體經濟了解嗎?
這時候再去選擇適合的投資工具,比較不會在搞不清楚的情況下摔跤,也比較知道自己在投資這條路上還需要補足什麼能力。
投資最重要的就是不貪心,知道自己在什麼位階,做這個位階該做的事情,時間複利可以幫助我們賺到該賺的錢,只要我們了解自己,並有紀律的執行投資策略,相信時間會為你帶來你應有的財富。
😊😊祝福各位。
🌟歡迎加入臉書社團:#科技財經午報俱樂部,社團內會有更多分享喔!
或有負債舉例 在 Jeff Machine 黃育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加速了十年的世界(上)
英國政壇怪俠George Galloway曾說:
「有可能幾十年都沒事,
接著幾星期內就過完了幾十年。」
前陣子的疫情三級警戒
讓大家的生活步調都出現巨大的變化,
待在家的時間比正常情況多,
經歷平常無暇注意或體會的事(不論好壞)
所以大部分的人感覺都是步調慢了下來,
但與此同時,世界的變化卻在飛快的加速,
幾個月的時間內,許多現象都加速了十年,
幾乎完成了一個世代的轉化。
這就是疫情開始之後,
世界趨勢變化的寫照。
《疫後大未來:誰是大贏家?》
這本書的作者Scott Galloway,
(跟前文提到的的Galloway不是親戚)
是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行銷學教授,
是連續創業家,曾創辦過九家公司,
也是另外兩本暢銷書《四騎士主宰的未來》與《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的作者。
我很喜歡他立場鮮明、商業實戰經驗豐富、
帶有一點點世故的自大、直爽的風格,
他的書中可以看到很明確直白的論點。
當然,立場人人不同,
他以身在美國的視角出發,
但我相信身在台灣的我們,
一樣可從書中的分析得到很多想法。
跟大家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論點:
一、大加速
二、強者恆強
三、現金為王
四、大分散
五、品牌時代讓位給產品時代
六、紅與藍
七、四巨頭
八、破壞性創新
美國科技巨頭們對全球的巨大影響力,
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現實。
(以前看小說或是動漫,
都曾經看到未來的世界是由企業統治,
從我們現在生活的狀態來看,
這些想像似乎成了神準的預言)
在疫情開始之後,
這些企業對世界的影響甚至有增無減,
作者在書中有很多針對這個現象的探討
身為一個連續創業家,
他有跟這些巨頭們交手的經驗,
所以分享的經驗都是活生生的,
而不是象牙塔裡那種學者氣息與口吻。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上述的論點
一、大加速:
「這場流行疫情影響最深遠的衝擊,是它將
扮演一個加速劑;它會啟動一些變化並改
變一些趨勢方向,不過在此同時,疫情的
主要影響是加速已經存於社會的動力」
加速聽起來很厲害,但值得注意的是,
這個加速的狀態並非對所有人事物都友善,
而是對之前正在成形的社會/商業轉變、
社會趨勢發展中強大的力量、
相對強勢的族群,
帶來更好、更多、更大的推動力量。
但是,
「負面趨勢可能以更高的速率加速」
「每個危機必然存在機會;危機更大、更具
破壞性,機會也就更大。…許多因疫情而
加速的趨勢是負面的,削弱我們在『後疫
時代』復原和發展的能力。」
各種型態的不平等,
包括教育、企業競爭、貧富差距...等,
在這段時間更明顯的被曝露出來。
以工作機會來說,
Covid-19帶來衝擊的前三個月,
美國失去的工作機會(13%)
比起大蕭條時期兩年所失去的(5%)更多,
美國用過去十年創造出兩千萬個工作機會,
卻在十個星期內摧毀四千萬個工作。
而且收入低於四萬美元的家庭受創最嚴重—
2020四月有近40%遭解僱或休無薪假;
相較之下收入超過十萬美元的家庭,
失業的比例只有13%。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落差?
因為疫情封城或是提高警戒的情況下,
能夠遠距離的工作都是中高端的工作。
有60%超過十萬美元的工作可以在家完成:
相較之下,
只有10%不到四萬美元的工作可以在家進行,
低收入工作者被資遣或放無薪假的機率,
是較高收入工作者的將近四倍。
遠距工作所帶來的好處,
流向原本就過得比較好的那些人。
另外的例子是零售業的變化。
在美國,二○二○年初,
大約有16%的零售業是透過數位管道交易。
二○二○年三月到四月中旬,
疫情出現後的八個星期,這個數字跳增到27%,
而且沒有退潮的跡象。
而且看得更深入,
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
電子商務在零售業的比例,
從2000年扎根後大約每年成長1%,
而從2009年到2020年初這十年,
也才成長了10%,
但2020年的短短八個星期就成長了11%!
這就是大加速,幾個星期內,
十年的發展就完成了。
二、強者恆強(汰弱留強的無情殺戮)
蘋果公司花了四十二年的時間達到一兆美元的市值,然後只花了二十個星期從一兆美元加速到達二兆美元(2020年三月到八月)。
同樣在這幾個星期內,特斯拉(Tesla)不只成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汽車公司,甚至還比Toyota、Volkswagan、Daimler,以及Honda等公司的總和還有價值。
至於資本市場,在2020疫情爆發期間,
美國股市先是經歷一波巨大的跌幅
(2020年2月下跌到3月低點,
大約下跌了40%),
但隨後也上演一波大反彈,
乍看之下會覺得這是全球最強大市場所展現的韌性,但事實上,這是一幕強者更強的戲,
所謂的「復甦」是少數公司超乎尋常的獲利所造成,特別是科技業巨頭和一些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而沒有反映在更廣泛的公開市場上。
我們把公司規模分開來看,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7月31日,S&P500指數(美國五百大上市公司)維持年度的正成長,
但是中型股下跌了10%,
S&P600小型股指數則衰退15%,
而受創最深的「BEACH」產業—預定(booking)、娛樂(Entertainment)、航空(Airlines)、遊輪(Cruises)、賭場、飯店與休憩(Casinos, Hotel, and Resorts),在這段時日內股價平均下跌50-70%...
媒體被大型科技公司和大型股指數閃亮亮的表現所吸引,
但是,一場汰弱留強的無情殺戮正悄悄進行。
很多過去知名的品牌都在這一波宣佈破產:
服裝品牌J.Crew、Brooks Brothers、True Religion;赫茲租車(Hertz);連鎖健身品牌Gold’s Gym、24 Hour Fitness;健身營養品公司GNC;高級食材超市Dean & DeLuca…名單還有一長串,這真的是會讓人下巴掉下來的名單,因為太多我們認識的百年老店知名品牌,就這樣在疫情期間默默的「確診死亡」,
但是這些企業新聞並沒有引起太多波瀾,
因為大型科技公司的發展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針對強者恆強、弱者加速淘汰這樣的狀況,
作者在書裡提到一個務實卻也很心碎的思維:「如果品牌是你最強大的資產,但企業已陷入結構性的衰退,那就該認具思考在企業消亡前充分榨取品牌的利益。儘管我們盡可能把品牌人性化,不過品牌終究不是人—它們是要被變現的資產。一個品牌在消亡之前,沒有把握它的黃金歲月充分利用它的價值,才是唯一的罪過。」
三、現金為王(淘汰賽中存活的關鍵之一)
一家公司的價值是由它提供的「數字」(財務報表、營收獲利...等)和它的「敘事」(在大眾之間傳遞的公司文化、公司歷史,使命...等故事)所呈現的結果。
「目前看來,規模大小給一家公司提供的敘事不
只是能否度過危機,而是它在後疫時代能否蓬
勃發展。擁有現金、擁有債務擔保、擁有高價
值股票的公司,將可以接收陷入困境的競爭對
手的資產,鞏固在市場上的有利位置。
疫情同時也助長「創新」的敘事。被視為創新
者的公司所獲得的估值,反映的將是十年之後
估的現金流,並且以難以想像的低利率折現。
這正是特斯拉的市值如今超越豐田、福斯、戴
姆勒、本田總和的原因所在。儘管,事實上特
斯拉在2020年大約生產四十萬部車,其他四家
汽車公司總共打造出兩千六百萬部車。」
當市場決定亞馬遜、特斯拉、以及其他被看好的公司(也就是市場上的科技巨頭們)是贏家,市場就會降低這些公司的資金成本(讓他們可以更容易而且用更好的條件拿到他們要的錢),增加它們的補償價值(透過股票選擇權),並調升它們獲取本身無法自行建構的東西的能力。
而且,如今有多到難以想像的資金在尋找標的。(低利率、政府振興經濟方案這些寬鬆政策讓市場上有滿滿的錢想要找到好的投資方案或是公司,想當然的這些市場寵兒會是優先被選擇的對象)疫情衝擊之前表現良好的公司,在這場全球危機中將得到驚人的獲利。
過去十年,市場判定一家公司價值的標準,已經用願景和成長取代獲利(舉例:Amazon、Tesla、Netfix…沒賺錢但股價市值卻仍然衝天)。不過在疫情流行期間,畢竟現金是王,成本結構則是新的血氧值,誰有更多現金,就站在更好的長期戰略地位上。(舉例:Costco可望在零售業逆勢攀升,其中一個理由是它坐擁110億美元的銀行帳戶;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有近200億美元,它的地位也穩如泰山),因為手上有大量現金的企業,可以在競爭對手關門之後,好好挑選它們要變賣的資產跟留下來的客戶,因此在每個產業類別,權力都將更集中於資產負債表最搶眼的二或三家公司。
「如果你的公司收支平衡不良,那現在已經無力為繼;如果你從事的是必需品零售業,那麼你的產品比過去更必需了;如果你在可選擇性零售業,你的產品比過去更顯得可有可無。」
後疫時代損失最慘重的將是有眾多員工、但帳面成績不良的大型公司。比如傳統零售業,如果無法創新並吸引更年輕、更常在線上消費的族群,疫情期間無非雪上加霜。
而餐飲業,特別是餐廳,也面臨艱困的挑戰,因為有大額的固定開支(房租),而且幾乎無能為力改變現況(房東降租是佛心,不降租也無計可施),再加上沒有緩衝的資金可以幫忙度過艱困時刻(大部分餐廳手上保留可以週轉的資金都不高)。紐約時報曾在一篇採訪餐飲界名人張錫鎬(David Chang,在全球有數間餐廳,同時也是Netflix紀錄節目《美食不美》(Ugly Delicious)的主持人)的文章中提到,疫情過後,餐廳或服務業可能消失,「如果政府沒有介入協助,未來服務業將不存在。」儘管當時的政府有與餐飲業代表商談援助計畫,但代表一字排開都是大型連鎖餐飲業者,很可能疫情下能生存的只有連鎖餐廳,David提到其它中小型餐廳時明顯的表現出擔憂。當然,還是有很多具有特色與知名度的餐廳可以生存下來(至少目前為止仍在苦撐),但是餐飲業的變化與整合,已經是進行中的必然,這個產業當然會繼續存在,但是過去很多獨立經營的個性化小店,很可能撐不過這一波衝擊紛紛停業。運動休閒產業也是如此。
很多台灣的餐廳、健身房、個人運動工作室…等等,在三級警戒期間也是一路苦撐,最近陸續聽到自已認識的品牌要結束營業真的很心酸,而且雖然解封了,很多店家其實還沒止血,只是流血流得比較慢而已…即使現在已經陸續補充疫苗供民眾預約施打,但要能恢復到疫情前一切「正常」的生活,依然是無法預測且非常緩慢的過程。
其他的,下次繼續跟大家分享
#jeffmachine #puma #pumataiwan #pumaeveryday #postcovid #faang #大加速
或有負債舉例 在 OP凱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嗨大家好,我是凱文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把自己當作一間企業來經營"
好的企業都會有共通的特點
例如獲利能力佳、一些些負債比做槓桿、經營效率好
所以如果你想把自己變成一間好公司
你也會往這三個層面去邁進
1.
獲利能力佳
這點我們可以把它轉化為個人能力的成長
可能你是一名業務
那麼就是增進口條能力、銷售能力
或者你是一名作家
那就是增進用字遣詞的能力、故事構想能力
你的這些這些個人能力的成長
就好像是公司的EPS一樣
你的每一分每一毫努力、都會轉化為利益回饋到你自己身上
2.槓桿
如果你有不錯的底子了
可以善用一些些槓桿能力,去把你的收益擴大
具體一點的當然就是去銀行借貸
抽象一點的則是人情債、睡眠債
透過一些平台、社團,你會認識同領域的大人物
透過他們的介紹與幫助
你可以成長的比單打獨鬥要來的更快
那麼受人點滴之恩,當然是要湧泉以報
睡眠債這要注意,別做過頭
一般來說不是都建議人一天要睡八個小時嗎
但你現在想要成長,那就睡六個小時吧
而這多出來的兩小時可別浪費
拿去滑FB看劇好像會遭天譴
當然你可能就是粉專小編,得必須跟上時事
那就另當別論
但通常這多出來的兩小時,是會拿來讀書,吸收產業新知之類的
但我也知道現在大多數人的情況是
工作非常非常忙,能睡到六小時其實就偷笑了
八小時根本天方夜譚
所以睡眠債這種事情,不強求啦
那如果你們有睡眠上的困擾
我推薦你們一本書叫"5小時清醒力"
因為不是廣告我就不放連結了,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google
我之前照著這本書的方法改善了我失眠的習慣
雖然我本來就睡得不多,但晚上失眠在床上翻來翻去還是很痛苦
3.經營效率
最後是要講這個經營效率的問題
所以簡單說就是要改善拖拖拉拉以及虛度光陰的問題啦
我有個方法可以幫助大家
就是"時薪思考法"
如果一個月月薪四萬元
假設一個月工作算20個工作日
每天八小時,那麼你的時薪就是250元
所以你如果發現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價值並不比250元高
那你應該趕快著手去進行高於250元的事情
舉例來說,你工作完回到家拿起手機玩傳說對決
玩個兩三場,一個小時過了
而你甚麼都沒得到,那你就應該要了解
這件事情對你來說是沒有效率的
但別誤會,我並不是說玩手機遊戲就是不對的事情
例如,你如果是遊戲主播
那你玩手機給別人看可以收到斗內
而且收到的斗內還蠻多的
那你玩手機就不是一件壞事呀
或者我們不講錢,講家庭好了
難得你有一段時間是可以陪你的小孩玩耍
如果你的孩子剛好就是喜歡玩手機遊戲
你陪他玩個兩三場促進親子關係也未必不好呀
親情無價,一定遠遠高於250元的價值
當然,適量就好,玩太多還是有可能會傷害到小朋友的視力吼
最後還有一點補充
好的公司也有分成長型與成熟型兩種類別
成長型會把獲利再投入,也就是盈餘再投資比率
所以如果你是青年壯年,或者你就是想當一個成長型的人才
那你會盡量的投資自己
成熟型則是現金股利發放率高,也就是獲利絕大多數會回饋給股東
所以如果你是步入退休年齡的階段,或者是保守型的人
那你會把獲利分享給你的家人、你愛的人
要當成長型或成熟型這屬於個人選擇,沒有標準答案
但如果是我,我會選擇當個成長型的人,你呢?
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喔!
💰我的網誌:https://ppt.cc/fqWBfx
💰歡迎追蹤:
IG https://www.instagram.com/optionplayerkevin/
FB https://www.facebook.com/OptionPlayerKevin/
💰我的書單: https://reurl.cc/GL78A
💰合作提案:Miyagi3000@gmail.com
音樂:
Closing Tim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NMQxsag66w)
背景圖片:
Image by Jason Goh from Pixabay (https://pixabay.com/photos/singapore-river-skyline-building-255116/)
#podcast #自我成長 #企業經營
或有負債舉例 在 [問題] IFRS的或有負債v.s.負債準備- 看板Accounting | PTT職涯區 的推薦與評價
[問題] IFRS的或有負債v.s.負債準備 ... 或有負債(contingent liability) 因過去事件所產生之可能義務,其存在與否僅能由 ... 請問可以分別舉例嗎? ... <看更多>
或有負債舉例 在 白話會計- 常常聽到「或有損失」、「或有負債」、「負債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常常聽到「或有損失」、「或有負債」、「負債準備」, 到底這三者有沒有關係? 一不一樣?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點進來看看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