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你的恐懼清單!承認恐懼讓你更加成長
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人事物,不敢去面對、接觸的恐懼,這樣的不碰觸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現象,符合常理,但是,恐懼其實會一直留在心裡,而我們就會一直被這樣的情緒操控著。
換個方法吧!面對恐懼,把他都寫下來,承認自己的脆弱,找到讓自己快樂、成長的方法。
我們都有過恐懼的經驗,這很正常,是自我保護的好跡象。
然而,當這個原本保護我們免於受傷的情緒讓我們毫無道理地害怕某樣事物,變得不可理喻,成為我們前進的阻礙,如綁住雙腳的大石約束了我們的行動,那麼,恐懼就變成一種有毒的情緒,強烈操控我們的生命,讓我們一輩子都無法戰勝自己。
心理治療師諾伯托.利維博士曾如此定義這種感覺:「感受到威脅時,如果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或沒有資源解決,便會產生憂慮、苦惱的感覺。例如,大部分人對於以每小時三百公里的車速前進這件事都覺得很害怕,但一級方程式的賽車手就不會。」
🔴恐懼循環的四個階段
恐懼是可以自我餵養的情緒,會不斷循環。因此,了解恐懼的循環之後,我們便能獲得資源,以正確的方式面對它,也可以幫助那些正受恐懼所苦的人。
例如,一位父親因為害怕小狗傷害自己的孩子,便斥責跟狗玩的兒子;害怕孩子在同學家發生意外,便不讓小孩出門;害怕孩子在戶外活動中受傷,便禁止小孩去嘗試。父親不斷阻止,只會增加孩子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全感。因此,這位父親是最需要知道恐懼的循環如何運作的人。
小時候,父母會告誡我們:「小心點。」卻不說:「試試看。」
找出恐懼的源頭,然後在上面下工夫,我們才能準備好戰勝恐懼。
🔵恐懼的循環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過度想像
面對某個情境,恐懼的循環會被過度誇張的想像啟動。一旦開始想像最糟糕的狀況,我們就進入了恐懼的迴圈。有人稱之為「末日症候群」。面對我們認為會變得很糟糕的狀況,我們就會出現這種症狀,不斷地說:「大災難要發生了!」
一切都因我們允許腦袋胡思亂想而起。
比方說,假如一個不曾在公眾場合發言的人被要求上台講話,光是想到「必須立刻上台」這件事就會在他腦子裡啟動上百個聲音,讓這一刻變得很痛苦。在他的想像中,這些聲音會對他說:「大家一定會笑我。我一定說不出話來。忘詞了怎麼辦?腦袋一片空白怎麼辦?大家覺得很無聊怎麼辦?」
我們就是這樣被恐懼弄得動彈不得。看到天空下起了毛毛雨,我們會覺得這是颱風來臨的前兆。
面對問題,只想像最糟糕的狀況,我們就陷入了恐懼的循環。
✔️第二階段:恐懼開始反饋
過度的想像開啟恐懼的情緒,恐懼從此發芽、壯大。意思就是,當我們開始說:「我上台講話會忘詞,太丟臉了!」這個熱騰騰、由自己包裝好送出去的思緒便會引發恐懼,接著恐懼會開始反饋。
自此,你不再只是覺得「太丟臉了」,還會一直往黑暗的洞穴走去:「大家會笑我,噓我下台,我會變成眾人眼裡可笑的對象!所有聽眾都會暗自竊笑,根本沒人會聽我說話!」
到了這個階段,恐懼會開啟更多對於現實的負面認知,開始扭曲事實。
你的身體也會感受到恐懼,於是你行動變緩慢,聲音變尖銳,神經兮兮,心跳加速,額頭與掌心都會出汗。而這些症狀、這些身體反應,實際上只是在實現你一開始認為會發生的事。
我們之所以不想冒險,是因為害怕未知;但事實上,我們不是害怕未知,是害怕失去已知。
✔️第三階段:恐懼不是讓你動彈不得,就是讓你加速失敗
恐懼如何讓我們動彈不得?一個害怕在公眾場合講話的人碰到需要發言的狀況時,就會開始想像最壞的情景,而且恐懼的程度會大到限制住自己的身體。所以,當他必須開口講話時,會發現自己啞然失聲,半句話都說不出口。恐懼就是這樣讓我們動彈不得。
那麼,恐懼為何會讓我們加速失敗?因為恐懼會讓人朝著相反方向前進。讓我用獅子與牠的獵物來解釋。在追趕獵物之前,獅子一定先吼叫,因為牠的怒吼可以發揮兩種作用:讓獵物嚇得軟腳,好讓牠一口吃掉;或是讓獵物害怕得往反方向逃,也就是朝著母獅子的嘴裡跑去。
🔸恐懼會讓你逃到錯誤的地方。
這讓人想起,害怕的時候,我們會做出一些愚蠢的舉動。請看看以下的例子。
如果害怕夜晚,你會採取什麼行動?你會用棉被蒙住自己,想像自己待在堅固的堡壘之中!可是,你試著看過床底下嗎?沒有。為什麼不敢?因為如果真的有人躲在床底下,該怎麼辦?你不證實自己的想法,卻用各種方式告訴自己床底下有人。你曾打開衣櫥,看看裡頭有躲人嗎?沒有。你不去察看,內心卻堅信有個人躲在裡頭。
這聽起來不是很可笑嗎?然而,當我們的心深受恐懼控制時,便會做出這類愚蠢的行為。
✔️第四階段:第一個記憶
過度想像讓我們恐懼,而恐懼會讓人動彈不得,或是往錯誤的方向加速前進,而這樣的感覺會一直留在心裡,形成我們的「第一個記憶」。之後如果遇到類似的狀況,第一個記憶就會讓我們踩煞車或加速失敗。這就是所謂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如果你的恐懼來自生意失敗,那麼面對新的機會,你的第一個記憶便會上場,告訴你:「這個機會雖然很好,但也可能被騙,日子會很難過。萬事都要小心,嗯……就算這次不會被騙。」
或者,假如你曾經在感情上受挫,那麼這個不好的經驗或許會成為你的第一個記憶,在你接近異性時浮上心頭。
恐懼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讓你看不見新的事物,看不見前方更好的人、更好的生意、更好的機會。恐懼蒙蔽了你的心智與判斷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從各個角度攻擊它。
只要別再以讓你動彈不得的想法餵養自己的恐懼,你就有力量停止有害的恐懼循環,讓生命在歡樂與希望中成長。從現在開始,以正面的方式運用想像力,觀想你希望在生命中達成的一切,那麼,你就不會再是恐懼的奴隸,不再受牽制。
記住,人會變成自己想像的模樣,我們的想法雕塑了自己的人生。所以,請選擇想像自己是一個掙脫了所有恐懼的人。
🔸承認自己的恐懼,處理它
小時候,我們可能害怕特定的人事物,但長大之後,有些恐懼會消失,有些卻依然留在心裡,甚至可能變本加厲。想要將恐懼拋在腦後,療癒自尊,
第一步就是承認自己的恐懼,處理它。
你以前或現在對什麼樣的人事物感到恐懼?
.某個家人
.失去所愛的人
.在家裡遭受攻擊
.搭飛機
.被炒魷魚
.被另一半拋棄
.不被愛
.死亡
.受苦
.年老
.失敗
每個人的恐懼清單都不一樣,也可以無止境地寫下去。然而,問題不在我們害怕多少東西,而是我們因為害怕而看不見多少美景。例如,因為太害怕家裡被闖空門,所以外出看電影或吃大餐都無法專心享受過程;因為太害怕被拋棄,所以不敢跟人維持長久的關係。
我們要學會讓自己變得快樂,就算尚未做好準備,也別再因為一件可能發生、卻尚未真的發生的事感到痛苦,以至於低下頭來不去看前方的景色,喪失了望向夢想的勇氣。
來到世上時,我們雙手握拳,因為我們什麼也沒帶來;死的時候,我們兩手一攤,因為我們什麼也帶不走。
戰勝自己 例子 在 玳瑚師父 Master Dai H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玳瑚師父課室】《第36場回顧:成功的衣裝餐會》
36th Learning Session Recap: THE FASHION OF SUCCESS (English version below)
玳瑚師父於2017年8月15日舉辦了第36集餐會,教導如何依據個人八字,穿出個人的旺氣。
師父提醒出席者們,穿著講究細節。我們做人要成功,也要講究細節,不要得過且過。
以三個例子說明:
1. 某位認識師父3年的女士,兩回都送給師父底下漏水的花卉。
2. 某出席者發簡訊給師父時,常有錯字。
3. 與師父等長輩交談時,不注重禮儀臉。
多人羨慕師父生活過得好。師父說,要像玳瑚師父那麼早可以過得好,要下很大的苦功。
人生的第一層地基還沒打好,硬硬加建,地基不穩,一定會出事。
好高騖遠,導致現在很多國人欠卡債。
餐會精彩回顧:
一、人的心一直在漏,所以煩惱不斷。
二、如何讓自己沒煩惱?
三、衣裝如何能夠補助我們的事業、健康、家庭等?
四、人不要想著去報仇,更何況是修行人。
五、玳瑚師父示範用餐具的禮儀,提醒眾人吃態要優雅。
六、怎樣的人該懂得用刀叉?
七、玳瑚師父問大家:爲什麼穿著能改變我們的命運?
眾人給予的答案,師父均說她他們寫的是成效,而非因由。
八、衣服穿在我們的身上,有著怎樣密不可分的影響力?
九、人若沒智慧,金錢祇會讓她他腐敗。
十、出席者常向師父埋怨,家人不聽她言。師父回:因爲妳一直沒有學得好。
十一、有錢人是如何吃飯的?爲何我們應該學習?
十二、衣料的顏色從何而來?我們應該如何運用?
十三、師父依據出席者的八字,各別指點每位出席者,最旺她他們的衣著風格,和該配搭的裝飾品。
十四、產後流產如何處理?
十五、師父問女出席者,她自己的缺點竟然和生父一樣,加上養育之恩,又怎能看不起自己的父親呢?
服飾可以襯托我們一生的運,重點在於顏色、品牌、質料、紋路,從個人八字所需,找出最旺自己的風格,和首飾。
一個人如果祇是懂得利用別人的好處,祇進不出,自私自利的人不會有什麼作為。
人生短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責任需要兼顧。聰明的人,不會讓自己盲目地辛勞,而是懂得在短時間內,掌握自己人生的脈搏,取得最快的成功。
祝願當晚的出席者們,也能夠像玳瑚師父一樣,戰勝自己的命運,早日做個傑出的人。
⋯⋯⋯⋯⋯⋯⋯
Master Dai Hu held his 36th Meal Session on 15th August 2017 with the theme, "How to dress for success based on your Bazi".
Master reminded all participants that dressing up involved many details. To achieve success in our lives, one need to be detail-oriented, and not be too loose with ourselves.
Below are 3 examples:
1) On two occasions, one female participant who had known Master for 3 years, gifted flower bouquets which leaked water to Master.
2) One participant often made typo mistakes in his SMS to Master.
3) Talking to elders like Master, but not observing the proper etiquette.
Many people are envious that Master is living well. Master said that to achieve his kind of well-being at an early age, one must put in tremendous effort.
If the foundation of one's life has not yet solidified, scaling up another level is bound to fail.
Being overly ambitious, without being realistic, leads to many people in this country falling into credit card debts.
Learning Session Highlights:
1. Our mind is always in motion, and that is why our sufferings are endless.
2. How can you free yourself from sufferings?
3. How can our dressing help our career, health, family, etc?
4. Do not always think about revenge, more so if you are a spiritual practitioner.
5. Master Dai Hu demonstrated the etiquette of using cutlery, reminding us to eat with grace.
6. What kind of people must know how to use the fork and knife well?
7. Master Dai Hu asked all participants the reason our dressing can change our fate. Everyone gave their own answers, but Master said the answers are about the effects, and not the cause.
8. When we wear a piece of clothing, what kind of intimate effect does it have on us?
9. Wealth and riches will ruin and degrade a man if he has no wisdom.
10. One participant complained to Master that no one in the family listen to her. Master replied, saying that was because she did not dedicate herself to learning.
11. How do the rich and wealthy consume their meals? Why should we model after them?
12. Where did the color from our clothes come from? How can we use these colors to our benefits?
13. Based on their individual Bazi, Master gave advice to each participant on their favorable dressing style as well as complementary accessories.
14. How can one deal with miscarriage?
15. Master questioned a female participant her reason to look down on her own father, given that they share the same flaws, and the fact that she owed a debt of gratitude to her father for raising her.
.
Our dressing can complement our fortune in this lifetime.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color, brand, material, patterns can be derived from one's Bazi, to determine the most auspicious dressing style and accessory for you.
If one is always taking benefits from others, and not giving back, such selfish person will not amount to anything in life.
Life is short, and everyone of us have our own dreams and responsibilities. A wise person will not blindly slog all his life, but will know how to take charge of his own fate and achieve success in the shortest time.
Master wished all participants the best of fortunes in wining their own battle against destiny, and become an outstanding individual, like he is now.
戰勝自己 例子 在 李臻 Oscar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的《信報》專欄
「稍為讀過歷史的都明白,歷來很多人禍和悲劇往往都是始於良好的意願或崇高的理想。早在十二世紀,修士Bernard of Clairvaux就已說過:『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通往地獄的路是由良好意願舖成的。)崇高理念和對所謂『道德』的執着往往是戰爭及恐怖活動的包裝,良好意願在現今世代亦可以是逼得很多莘莘學子走上抑鬱之路的起點…」
提防良好意願衍生的悲劇
作者:李 臻 (Oscar Lee)
2017年5月20日刊於《信報》
稍為讀過歷史的都明白,歷來很多人禍和悲劇往往都是始於良好的意願或崇高的理想。早在十二世紀,修士Bernard of Clairvaux就已說過:「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通往地獄的路是由良好意願舖成的。)崇高理念和對所謂「道德」的執着往往是戰爭及恐怖活動的包裝,良好意願在現今世代亦可以是逼得很多莘莘學子走上抑鬱之路的起點,看看TSA和BCA的爭議就明白。
心理學家認為,完美主義者較一般人容易走火入魔,把明明是良好的出發點化成遺禍不淺的後遺症。完美主義者往往希望所有細節都跟自己的意願來實行,只因自己覺得是良好的意願,就不理會別人的感受及看法,更不理會持份者的利益,最後很容易就走上極端,把理性討論變成對人不對事的鬥爭,甚或為達目的,不惜使出抹黑對家的手段。良好的初衷被遺忘了,卻化為有你無我的對立,也把本來可以互相妥協、互利雙贏的局面變成零和或雙輸的遊戲。
近期的例子可參考政府建議的《香港配方奶及相關產品和嬰幼兒食品銷售守則》,守則針對3歲或以下的嬰幼兒奶粉的銷售手法,建議奶粉商及零售商不應為奶粉宣傳,廣告亦只能展示奶粉牌子名,連奶粉罐圖像都不可展示。此外,奶粉商又不能提供免費奶粉試用裝等方法促銷,甚至連嬰兒爬行比賽或餵哺母乳的指導活動都不可以舉辦,奶粉在一夜之間竟變成好像香煙那些危害健康的商品來規管!
向奶粉公司開刀本末倒置
我願意相信,政府當初提出這個守則的出發點,也是想提倡母乳餵哺,出發點是良好的,但以家長式的規管策略推行,是否最有效就值得三思。這樣下去,或許連想餵哺母乳的媽媽也會感到反感,因為她們不是不想餵母乳,而是這個社會根本沒有足夠的配套,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她們才需要以配方奶粉餵寶寶,補足母餵母乳的不便。不用說私人機構,甚至政府的寫字樓和公眾地方都欠缺可供餵母乳和泵奶的地方,working mum要餵母乳根本是難度極高的動作。
推動母乳餵哺是應該的,但不先做好配套設施,不去大力推廣和教育,又沒有鼓勵大中小企業推行母乳友善的措施,反而向奶粉公司開刀,就有些本末倒置了。而更多本末倒置的例子不難在官僚體系中找到,在此就不詳述了。
私人企業又如何?為什麼一些聰明絕頂的好領袖,基於良好意願所作出的管理策略和決定,也很多時衍生出災難性的後果?管理學和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Emotional tagging 」(情感標籤),簡單來說,就是「感情用事」或偏見。因為無論多聰明的領導,總難免做某些決定時,對一些自己一手提拔的人或自己一手一腳發展的pet projects特別有感情。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太過感情用事,甚至蓋過數據和理性分析,甚至打壓好言相勸的反對聲音,那就大事不妙。好像小三TSA或後來換湯不換藥的BCA,其實當局不用這麼強硬,有很多迴旋的空間可以更妥善解決這件事情,但當事情牽涉到情感和面子,甚至是官員所說的「事件已政治化」,就很易變成雙輸的僵局。
Emotional tagging影響判斷
如何避免讓個人的感情用事壞了整個project或害了整個團隊,最基本的當然是要避免個人的利益衝突,做好公司的管治和審計。有利益轇轕,就自然影響感情判斷,其次,作為一個好領袖,為了避免自己受Emotional tagging影響重要的決策判斷,為自己製造危機,就必須有「制衡」機制,例如避免一言堂文化,多吸收來自外界和獨立的意見,以及多參考客觀的數據。如果心胸夠闊,甚至可用上「Devil's Advocate」(故意唱反調)的策略,模擬可能出現的困難或攻擊,從而嘗試找出自己屬意計劃的弱點,就可以把Emotional tagging的負面影響減低。
這些可能都只是管理學的ABC,但知易行難,沒有太多人有足夠的智慧,去戰勝自己的心魔。而能否克服這個心魔,卻正正是中庸領袖與傑出領導之分野,能否更上一層樓或能否避免為自己及公司製造災難,有時可能就是在於能否控制好Emotional Tagging這個看似簡單卻又不容易處理好的標籤。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李臻 #經管智慧 #經管錦言 #提防良好意願衍生的悲劇 #HKUST #MBA #EMBA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 #HKUSTMB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