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征戰幾人還 | 知史百家
曹若梅
戰爭是殘酷的,犧牲是必然,而武器則是必要。自從1974年秦始皇的兵馬俑出土以來,坑內毫無生鏽跡象的青銅劍令人震驚,不僅鋒利如昔,經過實驗檢測,秦劍是由銅、鉛、錫三種金屬鑄成,劍身表面還有一層含鉻化合物的氧化層,而這種電子鍍鉻防鏽技術,德國人在20世紀初期才研發完成。
所以,四百多年以後的三國時期,冷兵器的製作更為先進,已經從青銅器時代發展到更精緻的鐵器冶煉,例如用麻繩或皮繩將數千片鐵甲編織的魚鱗鎧甲,可以防護戰士的全身,適合重裝步兵或騎兵採取軍團作戰。
此外,刀和戟也取代了劍。特別是戟,它是三國時期不可或缺的長型兵器,呂布的「轅門射戟」英姿煥發,而曹操則是藉由獻上「七星寶刀」謀刺董卓,足見寶刀出鞘的魅力。(小编按:曹操謀刺殺董卓,為《三國演義》橋段,真實歷史中,曹操曾嘗試刺殺張讓。)
刀和戟適用於近身肉搏戰,遠距離作戰必須使用弓箭,但是效果不盡理想,因為拉弓射箭只能對付人馬,無法破壞敵人的防禦設施,畢竟將士的臂力有限。於是,安裝機關的弩便派上用場。弩與弓的基本結構相同,弩則是利用機械的力道來瞄準射箭,使得命中率提高,殺傷力更強。
據說諸葛亮發明了十字連弩,可以連射數箭,但是因為製作過程繁複,真正奏效的機會不多。倒是曹操在對抗袁紹時,使用一種威力強大的遠程武器:發石車,投擲石塊衝擊袁紹的碉堡高樓,因而在官渡之戰取勝,這種發石車又有「霹靂車」之稱,是把戰國時期的投石車改良而成,上古時期中亞的波斯人也有類似的發明。
不過,由於中國的幅員廣闊,北人騎馬,南人乘舟,要想一統天下,除了步兵騎兵,強勁的水師也是取勝關鍵。曹操在南征之前,早已開始在鄴城玄武湖操練水兵,因為他的對手是東吳,一支擅長水戰的虎狼之師,擁有無與倫比的造船技藝,經驗豐富的指揮官、水手、水兵,更不會像曹營的軍旅在江波蕩漾下頭暈目眩。
赤壁之戰堪稱是冷兵器時期最驚心動魄的水上大戰。漢代最大的戰船是樓船,高達十餘丈,甲板上可以奔車馳馬,頗有航空母艦的雄姿;而東吳的樓船有五層樓高,可容納3000名士兵,儼然是漂浮水面的移動城堡。另一主力戰艦叫做「艨艟」,以速度奇快著稱。赤壁大戰中,用來突襲曹軍船隊的縱火船,便是這種形體狹長、速度奇快的小型戰船,最後讓曹軍「檣櫓灰飛煙滅」。
話說強軍勁旅也得酒足飯飽方能征戰沙場,所以糧食的充沛與否也和勝負息息相關,中國傳統的灌溉機械,是東漢出現的「翻車」或「龍骨車」,也就是最早的水車,三國時期的馬鈞加以改良,但後人多習以歸功於諸葛亮,因為他是眾所公認的天下奇才啊。
(本文由小熊出版和作者授權刊登,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1962年生於台北,祖籍北京。曾任五常國中、福安國中歷史教師,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國立編譯館國中歷史教科書編輯委員、國語日報之歷史故事專欄執筆。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等書。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