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聊一下子宮移植和人體試驗。
人類子宮移植手術的研究,其實十多年前就開始,當然在之前是動物實驗,可行之後2014開始人體實驗。
根據今天找的期刊,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進行了70例子宮移植手術,其中有20例懷孕生產。
我記得台灣在2018年時有國外學者在研討會上提出幾個個案報告來供討論,但是據我所知目前台灣還沒有核准這個人體實驗。
這種醫學上的研究與技術發展當然令人感到神奇或者覺得非常有趣,但是事情不會只有好的那一面;2009年國際婦產科聯盟就在國際婦產科期刊發表提醒,認為子宮移植 #並非為了救命所做的程序,也不是為了改善生活品質或延長壽命所做的治療,而是為了達成產生生物學上有關的後代,卻讓母親和胎兒都有潛在且長期的風險,而子宮捐贈者則需因此承擔重大手術可能的併發症。
2019年婦產科重要期刊BJOG回顧了最先進行子宮移植手術的45例個案,認為雖然有一部分移植個案最終能夠達成活產的結果,可是有超過1/4移植個案因為嚴重併發症必須移除植入物,同時在子宮捐贈者也有1/10因為嚴重併發症需要再次接受手術。
最近的期刊也討論到生理疾患和跨性者牽涉人工生殖與子宮移植手術時,仍有許多倫理議題需要釐清,也認為對於年輕或未成年者接受跨性別手術前可能需要將未來生殖計畫列入諮詢討論範圍,因為許多手術與治療的不可逆,對個案來說都有仔細評估的必要。
民眾倒是要知道一個重要資訊,在台灣進行人體試驗都必須經過衛福部的審查通過,才能執行,尤其牽涉到階段特殊甚至牽涉生育相關的研究,更需要嚴格審查(不然像中國發生基因改造胎兒事件,就是非常嚴重違反研究倫理的行為)。
👉 假如有人說他們可以提供你特別的人體試驗,請一定要注意幾件事:
1. 必須出示衛福部人體實驗核准的資料
2. 通常你會拿到一疊超級厚的人體試驗計劃說明書,一堆超級囉嗦的知情同意說明。 ✅ 如果你聽不懂這到底是研究,請一再叫你簽同意書的人問清楚,理論上他們會有正式的研究助理身分,研究主持人、負責人、出資機構也會非常清楚。⚠️沒有清楚是什麼研究之前不要接受研究。
3. 同意書一式兩份,你和研究單位各有一份,而且你隨時可以依照同意書上的資訊打電話去問才對。
4. 有些研究計畫需要自行負擔一部分費用,但是通常很少由被研究者 #花大錢被研究,這是非常少見的情況,最好問清楚。
噢對了,人工生殖法規定接受人工技術協助生殖的對象必須是合法夫妻。假設真的有醫師進行未經衛福部核准的人體試驗(違法),把受精卵放進腹腔(人工造成子宮外孕?)這個「實驗」也違反人工生殖法(受精卵來源和受術者身分不符)。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手術 倫理議題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良好的溝通_會讓病患康復得更好 #今晚10點公視主題之夜
「醫師開藥時,其實是把自己當藥方開出去。」
👨⚕👩⚕研究顯示,醫病關係,也是康復關鍵!病患被對待的方式,看診環境,醫師對疾病的了解等等都很重要。安慰劑效應,基於信念,就好像病患賦予醫師,魔法般的力量治癒他們。今晚透過各種實驗,探索 #安慰劑效應 背後人腦神秘的運作以及倫理議題!
【騙過你的病-安慰劑效應】#疼痛 #藥 #腦內啡 #醫病關係
●1/10周五22:00┃公視主題之夜┃公視13頻道
●與談來賓: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謝仁俊
●本片曾於2017/11/3播出
#醫病關係也會影響治療
相信療效,是產生安慰劑效應的基本要素,因此,病患的心理準備至關重要。安慰劑的研究拓展了醫病關係的理解,回歸到以病患為中心的一股潮流,醫療處理的不只是藥物和程序,人也是必須處理的對象。
#心誠則靈讓你不藥而癒?
#大腦是座驚人的製藥廠!
減輕士兵疼痛的嗎啡用完了,改為他們注射生理食鹽水
發現超過三分之一士兵的反應,就好像他們被注射了嗎啡。
1970年代,人腦自己可以生成腦啡、皮質醇、多巴胺分泌等化學物質的研究,讓安慰劑的角色從某種心理幻想,變成具有堅實的生理基礎的某種人體身心運作。安慰劑產生效用的疾病,除了疼痛、噁心、帕金森氏症,甚至還包括外科「假手術」,竟然也能對病患產生效果,啟動人體自動生成身體所需化學物質。
#安慰劑魔法讓我們自我修復
#正能量讓治療更有效?
▍如果你明知自己服用的是安慰劑,那它還會有效嗎?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5728
🎥了解更多:https://viewpoint.pts.org.tw/
🎥公視+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公視主題之夜|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 7:30
■ 公視三台|首播週日14:30 ;重播週一凌晨01:00
手術 倫理議題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良好的溝通_會讓病患康復得更好 #今晚10點公視主題之夜
「醫師開藥時,其實是把自己當藥方開出去。」
👨⚕👩⚕研究顯示,醫病關係,也是康復關鍵!病患被對待的方式,看診環境,醫師對疾病的了解等等都很重要。安慰劑效應,基於信念,就好像病患賦予醫師,魔法般的力量治癒他們。今晚透過各種實驗,探索 #安慰劑效應 背後人腦神秘的運作以及倫理議題!
【騙過你的病-安慰劑效應】#疼痛 #藥 #腦內啡 #醫病關係
●1/10周五22:00┃公視主題之夜┃公視13頻道
●與談來賓: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謝仁俊
●本片曾於2017/11/3播出
#醫病關係也會影響治療
相信療效,是產生安慰劑效應的基本要素,因此,病患的心理準備至關重要。安慰劑的研究拓展了醫病關係的理解,回歸到以病患為中心的一股潮流,醫療處理的不只是藥物和程序,人也是必須處理的對象。
#心誠則靈讓你不藥而癒?
#大腦是座驚人的製藥廠!
減輕士兵疼痛的嗎啡用完了,改為他們注射生理食鹽水
發現超過三分之一士兵的反應,就好像他們被注射了嗎啡。
1970年代,人腦自己可以生成腦啡、皮質醇、多巴胺分泌等化學物質的研究,讓安慰劑的角色從某種心理幻想,變成具有堅實的生理基礎的某種人體身心運作。安慰劑產生效用的疾病,除了疼痛、噁心、帕金森氏症,甚至還包括外科「假手術」,竟然也能對病患產生效果,啟動人體自動生成身體所需化學物質。
#安慰劑魔法讓我們自我修復
#正能量讓治療更有效?
▍如果你明知自己服用的是安慰劑,那它還會有效嗎?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5728
🎥了解更多:https://viewpoint.pts.org.tw/
🎥公視+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公視主題之夜|首播週五22:00;重播週六凌晨 7:30
■ 公視三台|首播週日14:30 ;重播週一凌晨01:00
手術 倫理議題 在 醫學倫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10年【倫理素養提升課程】疫情下的實務工作及倫理議題. TASW 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 ... 活體腎臟配對捐贈移植交換手術倫理與法律議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