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盡嘲諷、鄙視的本土語言,該如何復興?】
我們之前談到台灣各族群語言受壓迫的歷史。
台灣的本土語言從20世紀末開始,雖然開始受到重視,卻仍舊被視為舊時代的代表、成為老氣、低俗,甚至是詭異詼諧的象徵。
核心的原因就在於,21世紀大量的科技、流行語、外來語湧入,卻止步在華語上,沒有辦法進一步進入本土語言被使用。
舉一些例子來說:Columbia Records在1930年代授權商標給日蓄,成為《古倫美亞唱片》,便是用台語的發音來號名;1984年進來台灣的McDonald's,卻停留在華語的《麥當勞》,幾乎沒有人用台語發音。
又如,水泥在17世紀隨著荷蘭的殖民統治傳入台灣,客語用紅毛泥(Fùng mô nài)來指稱;到了近代,Hamburger進來台灣,卻卡在華語的「漢堡」,沒有人進一步用客語去指涉。
這樣的現狀,對 #已經重傷的本土語言來說,是更大的危害。
隨著科技日益進步,時代的變遷不停加速,無法容納新詞彙的本土語言, #註定被華語獨霸的社會視作舊時代的灰燼,就算日常生活再怎麼努力使用、國家再怎麼重視,大家的心理永遠沒辦法把它們視作與華語真正平等的地位。
也因此,檯面上那些親中的政治人物和藝人,那些本土語言的兇手,才能用「怎麼可能翻譯?」「不然薯條你台語要怎麼講?」,一天到晚嘲諷受苦的本土語言。
#那我們該怎麼做?
這幾年,台語的民間力量蓬勃,許多友志催生出iTaigi平台,讓大家可以在上面投票新詞彙的台語講法。
然而,身為立法委員的參選人,我認為,公部門在這個「#本土語言發展」的議題上不能規避責任,必須有所作為。
2014年,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成立的 #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中心,是公部門在本土語言發展進程上的典範,設立五年多來,總共為各族推薦了5280筆新詞,例如:去年推出的排灣語的電梯(iribita)、手機(pinilima dingwa)等。
這種「語發中心」的設立與運作,是本土語言發展的首要之重,不僅創造新詞彙,還能持續檢視書寫規範、收集方音差、整合資料庫...等。
然而,相較之下,客語還停留在籌備的階段,即使《客家基本法》第11條明訂了客語語發中心的法源依據,但具體的設立草案卻卡在立法院。
台語的語發中心更是在沒有專責部門的背景下,遙遙無期。
#為什麼本土語言的語言發展會那麼重要?
因為,當我們的語言透過公部門帶頭,進一步規範、容納新的詞彙,我們才有機會用這些語言來指涉:三聚氫氨(Melamine, C3H6N6)、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意向性(intentionality)等複雜語彙,我們的本土語言,也才能用來指涉勒內·笛卡兒(René Descartes)、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等外語人名。
有了這些規範,我們才能進一步把當今時行的母語沉浸式教學,推向更高級的中學、大學教育,用台語、客語、阿美語等,教數學、物理、歷史。
到時候,我們應該建立一套機制,另外推出用本土語言出題、書寫的各科試卷,讓考生選擇,並且讓這些試卷可以在大考中加分。
這麼一來,#才能真正鼓勵家長與下一代完全用本土語言學習知識,也才能 #真正逆轉本土語言走向死亡的不歸路。
今年,高雄美濃的吉東國小,推動了用客語教授傳統文化、社區訪察課程的沈浸式教學,成為全台灣第一所客家人文實驗小學;9月的時候,馬躍.比吼也在花蓮玉里成立了開辦了全阿美語幼稚園,這些都是本土語言復振中,非常重要的進展。
除此之外,我認為,本土語言在「復振」以外,更要「發展」,從公部門語發中心的造詞、規範,活化本土語言,再從教育這個誘因下手,全面翻轉母語的地位,也才能使台灣真正回到公平、合理的多元文化社會。
我承諾,我與台灣基進黨的同志進入立法院後,會儘速推動各本土語言發展的相關法案,並大力推動本土語言教育的相關政策。
解殖不僅是理念,更關乎刻不容緩的語言消亡,我們必須與時間賽跑,盡快起步。
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孩子,都能夠自由自在地使用本土語言,描述顯微鏡底下的世界;在聯合國上,用本土語言為普世議題發聲;
在自己的這片土地上,以本土語言,形容天空的顏色、波浪的形狀,還有使他迷戀的一切。
「才能真正鼓勵家長與下一代完全用本土語言學習知識」的推薦目錄:
才能真正鼓勵家長與下一代完全用本土語言學習知識 在 顏銘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受盡嘲諷、鄙視的本土語言,該如何復興?】
我們之前談到台灣各族群語言受壓迫的歷史。
台灣的本土語言從20世紀末開始,雖然開始受到重視,卻仍舊被視為舊時代的代表、成為老氣、低俗,甚至是詭異詼諧的象徵。
核心的原因就在於,21世紀大量的科技、流行語、外來語湧入,卻止步在華語上,沒有辦法進一步進入本土語言被使用。
舉一些例子來說:Columbia Records在1930年代授權商標給日蓄,成為《古倫美亞唱片》,便是用台語的發音來號名;1984年進來台灣的McDonald's,卻停留在華語的《麥當勞》,幾乎沒有人用台語發音。
又如,水泥在17世紀隨著荷蘭的殖民統治傳入台灣,客語用紅毛泥(Fùng mô nài)來指稱;到了近代,Hamburger進來台灣,卻卡在華語的「漢堡」,沒有人進一步用客語去指涉。
這樣的現狀,對 #已經重傷的本土語言來說,是更大的危害。
隨著科技日益進步,時代的變遷不停加速,無法容納新詞彙的本土語言, #註定被華語獨霸的社會視作舊時代的灰燼,就算日常生活再怎麼努力使用、國家再怎麼重視,大家的心理永遠沒辦法把它們視作與華語真正平等的地位。
也因此,檯面上那些親中的政治人物和藝人,那些本土語言的兇手,才能用「怎麼可能翻譯?」「不然薯條你台語要怎麼講?」,一天到晚嘲諷受苦的本土語言。
#那我們該怎麼做?
這幾年,台語的民間力量蓬勃,許多友志催生出iTaigi平台,讓大家可以在上面投票新詞彙的台語講法。
然而,身為立法委員的參選人,我認為,公部門在這個「#本土語言發展」的議題上不能規避責任,必須有所作為。
2014年,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成立的 #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中心,是公部門在本土語言發展進程上的典範,設立五年多來,總共為各族推薦了5280筆新詞,例如:去年推出的排灣語的電梯(iribita)、手機(pinilima dingwa)等。
這種「語發中心」的設立與運作,是本土語言發展的首要之重,不僅創造新詞彙,還能持續檢視書寫規範、收集方音差、整合資料庫...等。
然而,相較之下,客語還停留在籌備的階段,即使《客家基本法》第11條明訂了客語語發中心的法源依據,但具體的設立草案卻卡在立法院。
台語的語發中心更是在沒有專責部門的背景下,遙遙無期。
#為什麼本土語言的語言發展會那麼重要?
因為,當我們的語言透過公部門帶頭,進一步規範、容納新的詞彙,我們才有機會用這些語言來指涉:三聚氫氨(Melamine, C3H6N6)、前額葉(prefrontal cortex)、意向性(intentionality)等複雜語彙,我們的本土語言,也才能用來指涉勒內·笛卡兒(René Descartes)、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等外語人名。
有了這些規範,我們才能進一步把當今時行的母語沉浸式教學,推向更高級的中學、大學教育,用台語、客語、阿美語等,教數學、物理、歷史。
到時候,我們應該建立一套機制,另外推出用本土語言出題、書寫的各科試卷,讓考生選擇,並且讓這些試卷可以在大考中加分。
這麼一來,#才能真正鼓勵家長與下一代完全用本土語言學習知識,也才能 #真正逆轉本土語言走向死亡的不歸路。
今年,高雄美濃的吉東國小,推動了用客語教授傳統文化、社區訪察課程的沈浸式教學,成為全台灣第一所客家人文實驗小學;9月的時候,馬躍.比吼也在花蓮玉里成立了開辦了全阿美語幼稚園,這些都是本土語言復振中,非常重要的進展。
除此之外,我認為,本土語言在「復振」以外,更要「發展」,從公部門語發中心的造詞、規範,活化本土語言,再從教育這個誘因下手,全面翻轉母語的地位,也才能使台灣真正回到公平、合理的多元文化社會。
我承諾,我與台灣基進黨的同志進入立法院後,會儘速推動各本土語言發展的相關法案,並大力推動本土語言教育的相關政策。
解殖不僅是理念,更關乎刻不容緩的語言消亡,我們必須與時間賽跑,盡快起步。
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孩子,都能夠自由自在地使用本土語言,描述顯微鏡底下的世界;在聯合國上,用本土語言為普世議題發聲;
在自己的這片土地上,以本土語言,形容天空的顏色、波浪的形狀,還有使他迷戀的一切。
才能真正鼓勵家長與下一代完全用本土語言學習知識 在 在家自學社群 的推薦與評價
這裡討論「實驗教育」相關議題;而「在家自學」是指「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下的一種學習樣貌。 # 提問請註明你的地區、學齡…等有助於其他人回答你發文的資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