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新聞評論破口為「傳統市場」,老實說這件事應該是原本就知道的事實,但我覺得這件事並不需要過度去批判,傳統市場的問題是政府需要解決,不要全部都怪罪到攤販上面,這樣的做法只是將所有的錯誤擠壓在弱勢身上。
我不喜歡多去評論除了金融交易以外的事情,但這樣的角度去評論我無法接受,站在攤販的立場來說,要他們從早到晚戴口罩是非常辛苦的,不是每個人都在市場工作過,但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下著雨濕黏的此刻,臉上帶口罩對他們來說很辛苦,在傳統市場工作並不是在辦公室吹冷氣這麼舒服,幾乎是工作時間幾個小時身體都是濕黏的,有些攤販甚至臉上會起疹子,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他們多數也願意配合,至少我看到的都有戴,但你要他們完全不去擺攤,這不是你我能決定的,這是政府的政策。
-
以前的傳統市場的攤販是採先佔先贏的方式,你只要在這邊擺久了自然而然這位置就是你的,所以搶位置是要靠智慧跟人脈,後來的市場改要加入工會繳租金,政府真的要讓傳統市場不成為真正的破口,把各大傳統市場的工會名冊拿出來,一一輔助並嚴格規定禁止擺攤,可以每個月輔助20000元,但只要偷擺攤被抓到罰25000元,我相信多數攤販都願意配合,這樣的輔助方式真的會比政府發給企業幾千萬幾億還夠防疫,我很樂見這件事的發生,讓市場一些為了養家活口的叔叔阿姨們都在家裡吹冷氣打電動看Neflix一起耍廢救台灣。
-
至於紓困金主要民眾能接觸為兩類,10萬與50萬的紓困方案但都是「貸款」,你給這些攤販也沒用,只要理性的民眾都不會去借,因為這個錢是要還的,在第二年開始都有利息,到時候只是讓八大官股銀行端認列更多的呆帳,最後還是全民買單,那如果企業呢?
我很幸運剛好有認識公司的高層,因為是高階主管去年他原本要減薪,後來政府給了有條件的輔助紓困金,結果公司並沒有減薪,獎金也照拿,而該公司去年營收創新高,股價創新高,輔助金也創新高,這樣的輔助就有那麼一點怪怪的,下禮拜紓困特別預算4.0總額預計提列至6300億,在過去幾次的發放之中給企業的比例比民眾高,但去年很多公司的訂單都是供不應求,那這紓困金的意義好像就比較不大了,如果真的要追究將過去一年拿到這些紓困金的企業都一一公開,讓民眾們去查去年的財報去比對稅後淨利以及公司股價,如果都是上升或者創新高的話,把這些去年的輔助金等比吐回並改發給傳統市場攤販,我相信這些叔叔阿姨肯定拿到輔助金就不會去市場擺攤了,中間的差額請用公司的法定盈餘公積以及保留盈餘去補,這樣可能比較合情合理。
-
回到銀行業來說,剛好八大官股行庫都有朋友在裡面,去年的10萬紓困金讓一堆奇奇怪怪的人都去借款,有些民眾還問這個錢要不要還,也有民眾要把這個錢拿去買摩托車、買手機、戴牙套等等,銀行櫃檯明明覺得不妥但又怕被民眾客訴,只好依照辦法讓貸款通過,另外這50萬的貸款更匪夷所思,當時搞得像是在賣金融商品一樣,這所謂的「紓困金」不是要給有需要的人嗎?怎麼變成好像銀行基層要扛業績一樣,可能銀行業主管不小心讓員工誤以為這是「業績」。
-
回到金融市場,昨天公布景氣信號連續第三個紅燈,綜合判斷分數為41分,創下1987年五月以來近34年的新高紀錄,表示多數國內的企業在營收獲利以及進出口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以國發會景氣燈號內主要的九項指標七項為紅燈分數為38-45過熱,出口為黃紅燈分數為32-37,而特別注意的是非農業就業人數為藍燈分數為9-16低迷,非農就業人數為就業報告中的一個項目,該項目能反映出製造行業和服務行業的發展及其增長,數字減少便代表企業減低生產,經濟步入蕭條,該數據是觀察社會經濟和金融發展程度和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每個人對經濟指標的解讀不太一樣,以我個人主觀解讀這樣的景氣指標的差異會是,貧富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但其實非農就業指數從2019年9月開始已經連續20個月低迷了。
-
回到股票市場一年不到的時間景氣循環股之一的海運股翻了10倍,而台股加權指數還原後加權指數為33311點創了歷史新高,今年5月份的台股月成交量為5235億,而2016年市場熱度較差時月成交均量為776億,這樣的景氣是投資人樂見的,我喜歡那種大家都好大家一起賺的感覺,當然更希望台灣越來越好,在國際間能見度越來越高,但請不要用自己網路的優勢去攻擊那些社群發聲力較弱的傳統市場攤販。
-
這紓困金的好意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使用的方式,老實說這樣的情況本來不想評論什麼,因為要得罪的人太多了,甚至會換來更多的爭論與批評,但是這次講的傳統市場我覺得用片面之詞去轉載、分享、挑動別人的情緒我無法接受,只希望能更多元的站在別人立場去想,在網絡世界之中不得不說「傳統市場」這群人比較弱勢他們不懂網路行銷、不懂廣告、不懂經營媒體、甚至很多人都不識字、但並不代表他們的聲音不重要,我很幸運還可以發文,但傳統市場攤販們的手都是拿來搬貨,並不是拿來滑手機的。
我相信紓困金一定也有用在好的和對的地方,把事情搞得越複雜一定會越多漏洞,政策越簡單越好,也能減少銀行端的業務麻煩以及傳染的風險,真的最乾脆又最有用的方式就是像美國跟日本一樣條件式齊頭式發放,沒必要經過企業再轉入發薪至民眾手中,但老實說我對於紓困金要怎麼發或者發放到哪裡我沒有太多意見,因為這些都不是我能決定的,背後可能有更多細節或不一樣的立場,我很尊重每個人的想法,但如果要用一張圖片來評論傳統市場的不是,我認為沒在傳統市場工作的人沒有資格,真的要評論攤販的話等疫情結束跟我從凌晨四點到傳統市場戴口罩工作到傍晚維持一個月後再來評論,我也樂見主管機關下令三個月不讓攤販營業,這樣可以更有效控管疫情,但一定要有相對應的措施輔助,不要每四年才會在傳統市場見上一面,這時候卻都消失不見。
-
真的要針對民生用品的破口,關於賣場、超市還有宮廟也足夠去討論,或許也可以讓所有的公務人員、銀行櫃檯都休息,讓整個金融業、公司企業都停擺,但這樣做是相當不妥的,因為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只看一面,不管是民生必需、經濟環境、以及封城後可能的人性暴動,有相當多事情的事情要考量,並不是這麼的容易,但真的要評論的話,如果沒辦法到傳統市場體驗別人的辛苦,也可以用客觀的角度跑1000個傳統市場拍照當母體再用隨機抽樣去計算疫情前跟疫情後的流量差異再來評論,我知道並不會真的這樣做,因為噴口水,還是比噴汗水簡單。
自己從四歲開始就在傳統市場長大,後來在交易市場時常看到聽眾說,因為沒賺到錢或者賠錢開玩笑說去公園睡紙箱,老實說我小時後在菜市場真的都睡在紙箱,所以每次看到這段我都覺得很貼切。
市場的攤販們都是用淚水、汗水換薪水
並不是像我現在室內裡面吹冷氣噴口水
面對疫情我們能做的就是少出門、戴口罩,配合政府的所有防疫措施,少一點批評、少一點煽動、多一點體諒,疫情才是共同敵人
這是今天早上八點傳統市場的照片
我來幫這些辛苦的叔叔阿姨發個聲
打銷呆帳分錄 在 張顯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耀正義聯線揭弊第四集」記者會
今天顯耀、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與新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邱毅上午舉行記者會,繼續揭發民進黨執政的不公不義,今天重心在「民進黨暗黑網軍」、「遠航弊案內幕」,將其中不為人知的黑幕與勾結公諸於世!
日前駐日代表謝長廷返台後在專訪中坦言,「一年與楊蕙如見面一、兩次」,而楊蕙如11月12到18日赴東京,期間會面謝長廷,這時間點就是楊蕙如被起訴前的關鍵時刻,楊深知自己會被起訴,因此立即赴日向謝報告,請教處理方式。
謝長廷與楊蕙如,這段時間「你們在從中勾串了什麼?」要求據實以告,雖然謝長廷不斷想與楊蕙如切割,但是剪不斷理還亂。
楊蕙如狡兔三窟已被找到,三窟的地點,包括台東的老家、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的易始公司,而她最主要的藏身之處就在新北市中和市景平路的「天空之城」社區中的套房。
目前看來楊蕙如的前老闆已經切割她,可能已經出賣她了,近日又有媒體高層建議新老闆邱義仁把她「處理掉」,別再躲藏,建議她出面做污點證人。民進黨最強的就是新潮流網軍,尤其「只是賭藍」粉專,近期非常活躍,追蹤了很長一段時間,他的操作手法跟「媒體別鬼扯」、「打馬悍將」如出一轍。
邱義仁真正操盤的地點是在民進黨新潮流大本營「台灣新社會智庫」,就位於鄰近立法院的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他的工作有三項,第一、掌握金流,此金流包括慶富案、遠航掏空案。第二、領導網軍運作。第三、設計奧步。儘管在整個台灣社會中藍綠中間選民都罵,但蔡英文仍一意孤行將於明天通過反滲透法,背後就是新潮流的操控,另外,新潮流系大老利錦祥、立委段宜康也是此辦公室的常客。
#遠航張綱維利用遠航掏空資產牟利案,民進黨從金管會到交通部與銀行都在護航,更直指民進黨新潮流派系大老林錫耀是幕後藏鏡人。
民航局曾超過30次親赴遠航調查,提出強烈質疑,但交通部、金管會、合庫不聞不問,還壓下此事。遠航停飛三周,民進黨仍未對全民交代,前行政院副院長林錫耀應該出面說明。
民航局自2018年1月至今年12月,派員赴遠航實地檢查超過30次。發現遠航被掏空,成為遠航董座張綱維個人向銀行借貸的借貸工具,民航局督導後卻受到上面壓力,沒有進一步管理,金管會也毫無作為任由事態惡化。
民航局內部報告,民國107年1月到今年12月,民航局總計對遠航進行30多次檢查,107年5月查出遠航面臨強大短期償債壓力;同年7月查出張綱維以所謂待出售房地產進行質押,作為遠航營運收入,民航局強烈質疑並要求會計師進駐查帳簽證;同年8月遠航變更營業項目,將不動產買賣業列為主要營收項目之一,民航局強烈不滿,認為航空業屬特許行業不能擅自變更營業項目。
107年10月,民航局查出遠航固定資產相關傳票表格凌亂,財務目錄變動出現多版本,無法查明到底有多少餘款;遠航回覆「涉及集團財務資訊無法提供明確說明」;同年12月,民航局再指遠航面臨強大短期償債壓力,現金流太低,必須靠張綱維個人融資維持營運,有資金周轉嚴重風險;今年1月、2月都再次重申以上內容,但金管會視若無睹,交通部也不聞不問,負責貸款的合庫也未善盡督導責任;今年6月發生美國加州法院判決遠航要賠償台幣七億,對遠航營運發生重大影響,合庫也未將這筆款項造成的財務風險進行列管,民航局迄今沒有進一步作為,直到12月東窗事發為止。
在遠航案中應負責的金管會前主委李瑞倉是陳菊人馬,對遠航問題置之不理,還要合庫尊重遠航獨立運作與營運;後顧立雄接任金管會主委,上任第一天就收到民航局公文,報告遠航財務嚴重,要求合庫必須正視與處理,顧也完全沒有作為。
遠航就是張綱維個人理財貸款工具,張綱維個人資金不足,如何大膽買下遠航?又如何確保能貸到22億資金?若沒買下遠航,張綱維號稱價值29億的待售爛尾樓如何能貸到22億?這22億貸款擔保品不是遠航的飛機,而是那棟爛尾樓,合作金庫猶如當鋪,被張綱維拿爛尾樓典當了22億。
我們拭目以待交通部如何處理遠航問題,一、吊銷執照,22億呆帳變成全民埋單;二、讓遠航持續停業,以拖待變,讓新政府收拾殘局;三、恢復遠航營運,遠航財務空洞化,無法支付利息與償債,飛機又老舊,只有三種選擇,交通部長林佳龍若宣布恢復營業,林要如何面對員工與消費者。
「遠航弊案」整件事有四人脫不了關係,第一是當年合庫董事長廖燦昌,如今高升到第一銀行任董座,第二位是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再來是先後任職交通部的賀陳旦與吳宏謀,而可以有能力關說的是新潮流的大佬林錫耀。新潮流掌握了金流和網軍,韓國瑜批評新潮流架空蔡英文,不是無的放矢!
打銷呆帳分錄 在 張顯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耀正義聯線揭弊第四集」記者會
今天顯耀、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與新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邱毅上午舉行記者會,繼續揭發民進黨執政的不公不義,今天重心在「民進黨暗黑網軍」、「遠航弊案內幕」,將其中不為人知的黑幕與勾結公諸於世!
日前駐日代表謝長廷返台後在專訪中坦言,「一年與楊蕙如見面一、兩次」,而楊蕙如11月12到18日赴東京,期間會面謝長廷,這時間點就是楊蕙如被起訴前的關鍵時刻,楊深知自己會被起訴,因此立即赴日向謝報告,請教處理方式。
謝長廷與楊蕙如,這段時間「你們在從中勾串了什麼?」要求據實以告,雖然謝長廷不斷想與楊蕙如切割,但是剪不斷理還亂。
楊蕙如狡兔三窟已被找到,三窟的地點,包括台東的老家、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的易始公司,而她最主要的藏身之處就在新北市中和市景平路的「天空之城」社區中的套房。
目前看來楊蕙如的前老闆已經切割她,可能已經出賣她了,近日又有媒體高層建議新老闆邱義仁把她「處理掉」,別再躲藏,建議她出面做污點證人。民進黨最強的就是新潮流網軍,尤其「只是賭藍」粉專,近期非常活躍,追蹤了很長一段時間,他的操作手法跟「媒體別鬼扯」、「打馬悍將」如出一轍。
邱義仁真正操盤的地點是在民進黨新潮流大本營「台灣新社會智庫」,就位於鄰近立法院的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他的工作有三項,第一、掌握金流,此金流包括慶富案、遠航掏空案。第二、領導網軍運作。第三、設計奧步。儘管在整個台灣社會中藍綠中間選民都罵,但蔡英文仍一意孤行將於明天通過反滲透法,背後就是新潮流的操控,另外,新潮流系大老利錦祥、立委段宜康也是此辦公室的常客。
#遠航張綱維利用遠航掏空資產牟利案,民進黨從金管會到交通部與銀行都在護航,更直指民進黨新潮流派系大老林錫耀是幕後藏鏡人。
民航局曾超過30次親赴遠航調查,提出強烈質疑,但交通部、金管會、合庫不聞不問,還壓下此事。遠航停飛三周,民進黨仍未對全民交代,前行政院副院長林錫耀應該出面說明。
民航局自2018年1月至今年12月,派員赴遠航實地檢查超過30次。發現遠航被掏空,成為遠航董座張綱維個人向銀行借貸的借貸工具,民航局督導後卻受到上面壓力,沒有進一步管理,金管會也毫無作為任由事態惡化。
民航局內部報告,民國107年1月到今年12月,民航局總計對遠航進行30多次檢查,107年5月查出遠航面臨強大短期償債壓力;同年7月查出張綱維以所謂待出售房地產進行質押,作為遠航營運收入,民航局強烈質疑並要求會計師進駐查帳簽證;同年8月遠航變更營業項目,將不動產買賣業列為主要營收項目之一,民航局強烈不滿,認為航空業屬特許行業不能擅自變更營業項目。
107年10月,民航局查出遠航固定資產相關傳票表格凌亂,財務目錄變動出現多版本,無法查明到底有多少餘款;遠航回覆「涉及集團財務資訊無法提供明確說明」;同年12月,民航局再指遠航面臨強大短期償債壓力,現金流太低,必須靠張綱維個人融資維持營運,有資金周轉嚴重風險;今年1月、2月都再次重申以上內容,但金管會視若無睹,交通部也不聞不問,負責貸款的合庫也未善盡督導責任;今年6月發生美國加州法院判決遠航要賠償台幣七億,對遠航營運發生重大影響,合庫也未將這筆款項造成的財務風險進行列管,民航局迄今沒有進一步作為,直到12月東窗事發為止。
在遠航案中應負責的金管會前主委李瑞倉是陳菊人馬,對遠航問題置之不理,還要合庫尊重遠航獨立運作與營運;後顧立雄接任金管會主委,上任第一天就收到民航局公文,報告遠航財務嚴重,要求合庫必須正視與處理,顧也完全沒有作為。
遠航就是張綱維個人理財貸款工具,張綱維個人資金不足,如何大膽買下遠航?又如何確保能貸到22億資金?若沒買下遠航,張綱維號稱價值29億的待售爛尾樓如何能貸到22億?這22億貸款擔保品不是遠航的飛機,而是那棟爛尾樓,合作金庫猶如當鋪,被張綱維拿爛尾樓典當了22億。
我們拭目以待交通部如何處理遠航問題,一、吊銷執照,22億呆帳變成全民埋單;二、讓遠航持續停業,以拖待變,讓新政府收拾殘局;三、恢復遠航營運,遠航財務空洞化,無法支付利息與償債,飛機又老舊,只有三種選擇,交通部長林佳龍若宣布恢復營業,林要如何面對員工與消費者。
「遠航弊案」整件事有四人脫不了關係,第一是當年合庫董事長廖燦昌,如今高升到第一銀行任董座,第二位是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再來是先後任職交通部的賀陳旦與吳宏謀,而可以有能力關說的是新潮流的大佬林錫耀。新潮流掌握了金流和網軍,韓國瑜批評新潮流架空蔡英文,不是無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