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人會這樣?那是教科書內容告訴我們的!
在當國中英文老師時,我會請學生先講他們學過的國家名稱。不意外,都是USA (有的學生還說得出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或者UK, Canada或是Japan還有France等等的「強國」。我告訴學生,台灣新移民最多的國家是越南(Vietnam)、印尼 (Indonesia)、泰國 (Thailand) 、菲律賓(The Philippines),大家知道這些國家的英文嗎?台下鴉雀無聲。更不要說其他鄰近的國家,像是、馬來西亞(Malaysia)、緬甸(Myanmar或Burma)、柬埔寨(Cambodia)等等,幾乎沒有什麼人說得出來。難怪學生想像中想要交往的「外國朋友」都不是台灣最常見的「外國朋友」。
在新竹尖石原鄉教學現場,我還遇過課本舉例,說It is very convenient to live in cities. (住在城市很方便) ,然後再舉例,It is not very convenient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住在鄉下很不方便)。這一課主要的練習是關於虛詞It還有生字convenient (方便)跟in cities (在都市)還有in the countryside (在鄉村)的運用。可是陳志豪(!),重點是這個例句有問題啊!為甚麼要告訴學生住在鄉下不方便,方不方便的定義是什麼?當然很多老師可以延伸討論這些問題,但是我在意的是,透過很多種類似這樣無心的例句,灌輸學生一種,都市好棒棒,我要趕快離開家鄉 (hometown)去台北 (Taipei)喝星巴克 (Starbucks)的奇怪心理。
我在尖石國中還跟學生針對英文教科書中的性別角色做過調查。的確在這麼多年的性別運動之後,許多「角色設定」脫離刻版印象,甚至有時候還會刻意對抗過去的性別角色設定,比如說對話中有女性的上司或是女性運動員。男性也可能是家務勞動者還有護士等等。但是重點來了,如果仔細研究他們的對話,我們發現,理面的生理女性,不管她們是什麼角色,大多時候還是在情緒感嘆和等待求援。大多解決問題或是提供方向的都還是生理男性。只是表面的性別平等真的夠嗎?
我離開教育現場已經好幾年了,這些狀況也許已經出現改變。我也很好奇,當大法官釋憲後,同志可以合法結婚時,我們的教科書什麼時候會出現同志角色?一如我們生活中本來就有各種不同性別或性向還有性別氣質的人。
希望隱而未顯的歧視不再被當作沒有任何問題的教學內容!
#第一線老師辛苦了
#ContentBased教學法
#批判教育學
#受壓迫者教育學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