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退場難擋 老師當轉型
2016-10-23 02:29聯合報 鄭榮郎/正修科大工管系副教授(高雄市)
教部不僅應公布轉型輔導名單,也應公開所有大學的校務資訊,特別是要用讓人看得懂的方式公開財務狀。聯合報系資料照
網路流傳一份高教退場危險名單,該名單雖未必完全可信;但是,近年來教育場域面對少子化挑戰,大學退場已不可免;但更重要的是,科技大學老師有必要思考自我轉型。
來自教育產業環境與政策變化的壓力,大學退場勢必對教師的就業安定帶來不確定感。生源減少趨勢既不可擋,大學老師也要嚴肅思考,如何創造新「藍海」(嶄新未開發的市場空間)。
新政府的教育政策越來越靈活,為鼓勵高中職畢業青年先體驗社會再上大學,規劃「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立意良好,但相對減少科技大學生源。站在第一線科大老師,要有危機意識,不要僅期待教育部或學校的關懷眼神,唯有自助人助,才能在高教市場創造不可或缺的價值。
一、知識分享的教書工作,不是唯一的路
如果在博士畢業後直接進入教學職場,缺乏實務經驗的情況下,使技職教育產生質變,反而模糊自我定位。教學現場長期偏重研究,造成老師專業該教的都教,但產業界仍然不認可學生的能力,衍生學用落差的疑慮。
積極參與輔導知能研習,培養多元化輔導生涯成長,教學相長才能真正落實。
二、接軌產業是不變法則
技職教育目的在創造產業需求,與產業接軌才能與時並進,瞭解台灣產業的競爭優劣勢,化為有血有肉的教材。學校行政單位透過參與企業經營或引進校外資源合作,第一線老師應該積極參與,讓研究成果商品化,課程教學貼近實務,師生更易跨入社會。
三、回歸產業需求是再造的開始
產業需求不斷變化,今天是物聯網時代,明天又是生產力4.0的產業革命,如果科大老師不積極回歸產業需求,不易引發學生共鳴,零散制式的分科專業課程,也難讓學生與未來的職涯環境產生連結。透過「專業教學」、「產業實習」、「實務研究」、「顧問推廣」聯結的原則,回落實產業需求,才能延續職場存活力。
當然,雇用單位學校如何營造支持主動學習的教學環境及彈性學制,同時維持應有高教品質,亦是支持老師自我轉型的重點,創造雙贏的局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7的網紅鍾佳濱。沖咖啡【給你不一樣的屏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延續四年前的政見、四年來的政績,這一次,我提出「創造就業」、「留縣升學」、「在地安養」等三大政見,目的是要幫屏東青壯年族群「創造就業」、讓我們的子女能「留縣升學」有就業競爭力,讓我們年邁的父母能「在地安養」安心享受老人生活。 屏東縣是農業大縣,農業發展與創造就業息息相關,農業人口高齡化、農產品不易...
技職教育目的 在 鍾佳濱。沖咖啡【給你不一樣的屏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延續四年前的政見、四年來的政績,這一次,我提出「創造就業」、「留縣升學」、「在地安養」等三大政見,目的是要幫屏東青壯年族群「創造就業」、讓我們的子女能「留縣升學」有就業競爭力,讓我們年邁的父母能「在地安養」安心享受老人生活。
屏東縣是農業大縣,農業發展與創造就業息息相關,農業人口高齡化、農產品不易保存、易受天候影響產量,進而影響價格、收入,而農民投資風險高。連任後,我會持續督促政府將農業視為產業,增加資本投入,活化農業金庫資金協助農民,設置土地或農機租貸平台,以租代購,降低青農投入資金風險。
同時,屏東也要提升聯外交通效能,包括高鐵、高捷,讓屏東品質好的農特產品能銷到其他縣市,甚至國外,同時也方便業者到屏東洽談農產品交易,讓人潮、錢潮跟著來,不只增加產值,更能創造就業機會。
在教育方面,除了過去我爭取的營養午餐、托育補助外,也要加強技職教育、廣設直升大學管道,整合教育部、勞動部等機關資源,挹助屏東地區學校,提升屏東學子就業競爭力,讓畢業即就業。
針對銀髮族安養方面,過去所爭取的榮總屏東分院已動工,未來我會持續追蹤進度、科別、醫護人力進駐情況,並持續爭取長者照護經費,充實偏遠地區醫療資源。
我曾任屏東縣副縣長八年,深知「人口老化且流失」、「農業大縣」、「資源不足」的屏東需要什麼,期望連任後繼續做為屏東縣政府、民眾與中央機關溝通橋梁,建設屏東、發達屏東。
#2020台灣要贏
#挺台灣的
#2號
#鍾佳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