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櫻花記憶 3 - 目黑川
賞花假結束後的周一傍晚,對座的堀君突然在下班前夕探頭問我:『淇桑,今晚沒事的話要不要一起去...』
不了謝謝,我不喜歡去居酒屋。
他話都還沒說完,就被我硬生生打斷。對膽小內向的我而言,下班後一個人去超市買打折便當遠比和同事吃飯喝酒來的自在太多。
『唉呀認識那麼久了,當然知道你不愛喝酒、不愛應酬、也不愛去人多的地方,但我是想邀你去看櫻花啊。拜託拜託賞個臉啦。』
雖然我很懷疑晚上7點是能去哪賞櫻,但看在堀君平時那麼照顧我的份上,我還是跟著他坐上地鐵前往中目黑,擠過滿滿的人潮來到目黑川。
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夜櫻,也是最難忘的一次夜櫻。
清淺的目黑川旁,無數的櫻並木恣意盛開,彷彿要將花朵傾流入川;桃紅的賞花燈籠錯落其間,為粉嫩的花朵染上浪漫的色彩。只見一川千樹、一樹千花、千花如繡,交織出一條絢爛奪目的櫻花隧道,覆蓋了漆黑的夜空。
我就這麼漫步在目黑川畔,看粉櫻爛漫、看落英繽紛、看屋台小販們竭力吆喝、看花枝招展的年輕男女把酒言歡、看這一年一度,屬於繁華東京的櫻花嘉年華。直到午夜的末班車將近,我才依依不捨地踏上歸途。
隔天的下班時刻,宇都宮教授大聲嚷嚷著要帶大家上居酒屋喝一杯。
『淇桑,要一起去嗎?』
教授真是不好意思,我今晚已經有行程了...
『神神秘秘的,是要上哪去啊?』
對座的堀君此時又探過頭來,對我露出了大大的壞笑。
把酒言歡意思 在 有故事的旅人 (澳洲首都不是悉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難忘旅伴系列 #9:求學不為求分數?】
最近在學西班牙文,雖然文法愈學愈搞得我頭昏腦脹,但最少樂在其中。驀然回首,原來我人生中的「上Course」都沒有哪些是為興趣而讀,很多都是為了工作而讀。既然沒有興趣又執意要去讀,到最後都不會記入腦。
這令我想起了幾年在前在波蘭認識的一位年輕人。
各Hostel中,不時都會放著結他之類的樂器供住客使用,在波蘭小鎮Wroclaw的一家Hostel中,我遇上了一位帶著「私伙」的旅人。晚上睡覺前,他總愛彈奏一番才睡,哪管淡季之中根本沒有人理會,他仍然自彈自唱,陶醉其中。我看他好像有點唏噓,背影卻又有點帥,一時好奇便上前跟他說話。
他是個阿根廷的旅人,留著一頭長髮及鬍子,就是很典型的一類南美人。他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便辭掉了工作,希望用兩年時間去環遊歐洲,花光積蓄便回家。
幾年前,這些故事或會覺得匪夷所思,去得多旅行聽得多了,都不覺得有何出奇。大抵,我們這些人,日做夜做、做足一世,一年拿得十天大假去旅行已覺得高興,若「辭職去旅行」便是觸犯了社會大忌,竟然沒有人會願意請你,從此走上「廢青」之途,這麼奇怪的社會,在他們眼中,才是匪夷所思。
這些故事,在此分享了很多回,如沒甚麼特別,我都不會再寫一遍。那一刻,我看他仍陶醉在自己的音樂中,也打算回房了。
沒想到,這阿根廷人好像覺得終於有人欣賞,興奮地為我再彈奏一曲,我又不好意思離開。
彈奏完畢後,空洞洞的Common area只得我跟他二人,為免尷尬,我都鼓掌以示讚好,而他也真的彈得唱得很好。然後,他才告訴我:「Actually, I am not really aim for traveling, I study in Austria.」
原來,他是個熱愛音樂的人,決意跑到「音樂之都」奧地利攻讀音樂。他不知道這個決定有沒有錯,總之就是很想去完成這個心願。他覺得,在自己的國家中,音樂並不是很流行的行業,甚至讀書的科目,專攻音樂根本不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於是,他便來到奧地利碰碰運氣。
看他像個「浪人」般,細談之下,原來他也「來頭不小」。他曾在芝加哥的大學攻讀過商學院,更在華爾街的證券公司工作過,可是他工作了一年多,卻發現那非自己所愛的東西,內心就是有把聲音叫他要離開。當他的同事為求「上位」,繼續去讀更多學位時,他便開始有一個疑惑:到底從甚麼時候開始,讀書竟成為了「生財」的工具之一?
他笑說,撫心自問,有多少個攻讀商科的學生,是真的為了喜歡商科這門學問而讀?又有多少人只因覺得能有可觀收入而讀?當看著身邊的同事,一個一個為了向上爬,明知自己不喜歡,仍努力地下班後讀上一個又一個course,又碩士又博士,他看著別人成功的光環,一點也不羨慕,反而覺得他們很悲哀。
他覺得,自己此生能出入過華爾街的大公司,曾有過可觀收入,已算無憾了。一年多忙碌的生活,令他決定辭職,把所有積蓄花光光,跑來奧地利讀書,閒著就到處旅行。
在奧地利讀書期間,有別於一般留學生,他沒有兼職,反是在各個廣場賣唱,收入微薄卻能維持生計,也起碼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每一次途人的掌聲,哪管有沒有付錢,都是對他的一個鼓勵。這些滿足與成就感是無價的,是他在華爾街工作個天昏地暗都得不到的。
看見身邊愈來愈多朋友都開始「為讀而讀」,他覺得很悲哀。「教育」不是為了知識、為了認識更多自己想追求的學問嗎?怎麼為了「一張沙紙」而苦苦攻讀?他不明白。
我不想說,在香港,這情況普遍得,幾乎未上大學已要學生明白「求學只為求分數」了。
他的夢想很簡單,他並非要當上甚麼一流的音樂家,能夠在奧地利以音樂作為職業,已經無憾了。
一個人要「追夢」,背後所背負的勇氣真要很大,能夠醒覺自己不屬於某條路,放棄了別人眼中擁有的大好前途,追逐堅定的目標,或許並非人人能夠做得到吧?
波蘭是他在東歐旅程的最後一站,幾天後便會返回奧地利繼續上課。他邀請我第二天到舊城區廣場欣賞他的表演,可惜第二天我要離開,沒有機會了。
我告訴他:You can succeed.
那一夜,我跟他在Common area中把酒言歡,聽了他表演一首又一首歌曲,然後我累了,沒有跟他聊得太晚。回到房間仍隱隱約約聽到他的歌聲,看似帶點孤芳自賞,卻是忠於自己的行為。
的確,有時候,外國人(甚至亞洲人也好)不斷讀書,可能真在逃避面對社會的一天;這位阿根廷人的想法,也令我很有感觸。
從哪時開始,教育已成為「有目的」而非求知識的用途?
Wroclaw遊記可看留言連結。
攝於Warsaw University @ Warsaw, Poland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使用QR code:https://bit.ly/3a9wOzy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把酒言歡意思 在 有故事的旅人 (澳洲首都不是悉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請珍惜還會應約的朋友(Part 4):下次下次,下次大概已不可以了】
我很討厭別人說「下次」、「一定有機會嘅」、「再約丫」,這到底是婉拒的藉口,還是根本無心裝載?每次聽見這些說話,總覺得不如罷了。
若對方是婉拒還好,若是對方根本有興趣,就是因為懶、因為無心裝載、因為不想下決定,不斷下次下次,你自會覺得更沒趣。
我從來都不相信一切會有下次,既然已立定決心做一樣事情,為甚麼還要「下次」,難道下定決心真有那麼難嗎?為甚麼總要答你「好呀,下次丫」,那麼,到底是「好」還是「下次」?「下次」的意思,是下到甚麼時候?然後,五年後大家再次見面,這個「下次」還未完成得到。
從來到說,作為一個旅人、看慣人情冷暖的人,總每次約會都會當作是最後一次見面,你永不知道那個人一轉身會否就是永別、會否因為甚麼誤會從此各不相干、會否因為完結了一份工作一個合作,就此沒有藉口再相見,更悲情的是,一個轉身可能就是陰陽永隔,有些事情何不當機立斷的答應,還得要「下次」?
就如同分享過多次的旅遊景點--在還沒有疫情時,像冰島的冰川才不斷縮小、像秘魯馬丘比丘人流人流愈來愈多,已不像往昔、像埃及獅身人面像因為風化模樣已開始變樣,你還相信「下次再去」,可以看到一樣的景色嗎?
這個疫情,大概很多人都會明白了,世間沒有那麼多個「下次」。
一班朋友約去旅行了十年,永遠都下次下次,終於這一年約成了,這個「下次」就真的要「下次」了;我們約好過,要一班好兄弟好姊妹來趟單身旅行,最後到全部人的小寶寶都已幾歲,我們的單身旅行還沒有實現;
你跟朋友相約好要讀個甚麼課程,但對方總是「好忙好忙好忙」,約了五年後對方終於有空了,一個疫情令這些課程暫停營運超過半年,對方又再次「忙」了;
你跟舊同學約個聚會個飯局,不如去某某人氣餐廳吧!對方總有千百萬個理由表示自己沒空,原來有人一年365日沒有一個晚上會有空,待對方終於有空、終於「齊人」了,「下次」的聚會竟不能同桌晚飯,限聚令下要四人,甚至兩人,終於,又變成了另一個「下次」。然後,過了沒多久,那間餐廳因為疫情支撐不了結業,那些永遠都「下次」的人,永遠都是最感可惜的人:「唉點解約到佢執咗都未約到架?」
然後,這個「下次」,就沒「下次」了。
所以,有時候不是離群,與其無止境等待對方的下次,不如自己去做。
明白人愈大,有時候真的會太繁忙,或不能一時間決定一件事,但我倒寧願你「已讀不回」,也好比每次都說「下次下次」,「下次丫」、「有機會丫」,其實只不過讓你有個藉口拖延、不把責任背上身,倒不如直說「冇興趣」、「唔去喇」、「你哋去先啦」。模稜兩可的答案,比「已讀不回」更不負責任。
更別說那些「下次」了幾年都在「下次」的人,絕無誇張,這些人在身邊大有人在。
在某群組中,有人介紹了某某火鍋店超美味,天寒地凍不如一起吃,結果一個限聚令落實,大家都不想在圍板中火鍋,還有那個他又表示自己一年365日都要OT,宵夜才勉強有空,結果這個「下次」,終於「下次」到晚上十點餐廳都要關門。當大家都不斷被無數個「下次丫」、「限聚令冇咗我哋總有機會去食嘅」、「好呀,下次齊人再去啦」時,有個朋友終於忍不住直接私訊你:
「屌,我哋兩個去啦,好耐冇見喇,等佢班人戇鳩鳩約到世界末日都未約到!」
「好呀,幾時?」
「就聽晚啦!」
「就咁話,聽晚見!」
然後,無懼「火鍋群組」,有時候兩個久久沒見的朋友聚會,把酒言歡,可能比一班無心裝載、話不投機的人更自在。
歌仔有得唱:「下次下次,下次大概可以」
我寧願相信:「不要相信一切有下次」
珍惜那個還會應約的朋友,更要珍惜那個應約之餘,無需三催四請、「下次下次」才會應約的朋友。
頭三集「請珍惜還會應約的朋友」可看留言連結。
圖片:攝於日本三重縣橫山展望台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使用QR code:https://bit.ly/3a9wOzy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把酒言歡意思 在 胡同燒肉- 今年中秋戶外烤肉之最終戰! 台北@古月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年中秋戶外烤肉之最終戰! 台北@古月同燒肉(2號店) 台中@瑚同燒肉(6號店) 敬邀各路英雄好漢一起共襄盛舉把酒言歡!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