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win下週四受邀於 #商業思維學院 授課。你可能常聽我分享K哥營運大中華區市場,出差歐美,定居雪梨的故事。但很難得,他終於開課了——把海外市場開拓「使業績5倍增長,營收破億」的實戰,理出可操作的步驟,教戰給同學😃。K哥剛在學院社團和同學們自我介紹,我也轉過來和大家分享😎
「我現於雪梨工作;身處規模8000人美國上市公司Atlassian,我們打造全球第一的敏捷工具 Jira/ Trello;《財星》500大企業 超過 80% 是我們客戶(包括SpaceX、NASA),公司股價超越 Facebook、微軟、Salesforce。
而我之所以能36歲,在全球頂尖企業擔任大中華區負責人,與我拓展海外市場,有絕對關係。
畢業幾年後,我發現自己在職場遇到晉升瓶頸,大公司給新人的機會太少,我很希望突破自己的格局。我給自己一個挑戰,去海外發展。
因為美國、中國是當今科技強國,當你打破國界限制,能做中國市場,又能與西方人共事;這將槓桿你的職涯,進入嶄新機遇——而熟稔中文、歡迎西方文化,正是台灣人的優勢。
在台灣公司工作,待在一間有前景與企圖心的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機會,早晚會出現在你眼前。我常在想,如果我能更早預備自己的海外拓展力,當時一定會掌握更多好機會。(我31歲才真正第一次出去「見世面」)
另一方面,不少人想去海外工作,但到了海外,除了技術職缺,難以發揮優勢。很多人以為只要出國就好了,但真正重點是,你到海外能夠「活得好」。如果你了解如何拓展海外市場,為公司帶來獲利,你不只不缺工作機會,你對公司絕對是重要角色。
其實,我當初只是誤打誤撞走入商業開發。作為沒有資源、沒有人脈的創業公司負責人,為了活下去,必須嘗試各種辦法,最終透過3人小團隊,使Jira從沒沒無聞,廣傳一~五線城市,業績翻5倍成長,達2500萬人民幣營收。也是這些經歷,讓我直接被hire到雪梨總部。
在全球Top科技公司爬升重要管理位置,你獲得的,絕對是最領先的國際視野&科技管理先趨。
我以前根本沒有想過,這是可能的事情。
話說回來,「海外拓展力」是一個能讓你「在世界到處走」的能力,但台灣很少有親上戰場的人,將海外市場拓展,系統化地教學傳授。我很希望將這條可行的路,傳承給台灣同學。
不要像我以前一樣覺得「不可能」,不要錯失讓自己站上國際舞台的機會。
在這一堂課,我會為同學預備:
1. 實戰經驗傳授
2. 你需要具備的思路&策略
3. 可實際執行的步驟
你將具備以下能力:
一、(從0~1) 到了一個全新海外市場,我沒有任何人脈、資源,我該從哪裡開始?
二、(從1~100) 當我有了一些資源,下一步該怎麼擴大影響力?(我會與你分享,我如何做到第一年賺進 500 萬人民幣,第二年 5 倍成長。歸納你可以實際執行的方式)
三、面對不同文化,我如何在海外市場有效擴散聲量(從無到有地建立專家形象&經營toB社群)。
那就期待下週四和同學課堂見!」
報名課程&了解課綱:https://learn.bizthinking.com.tw/packages/18Aaf1/intro
課程結束後,有30分鐘時間,你可以親自與K哥交流提問,我自己也很期待聽見同學的feedback。如果大家喜歡這樣的課程,不吝讓我們知道,K哥以後會更多分享自己的經驗。非常開心幫助同學邁向國際職場,一起共勉之!😊
捷拓科技股價 在 涂醒哲 Dr.Tw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涂醫師觀點:發展國產疫苗應三管齊下】
很多人問我:台灣應該如何面對新興傳染病?怎麼樣才能夠用疫苗來抑制流行、拯救生命?1999年我整合建構台灣疾病管制局,也做過衛生署署長,擔任立委時更創立了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對控制傳染病成本效益最好的疫苗政策,當然有我的想法。
加上我沒有投資任何一家疫苗公司,也沒有擔任顧問或獨立董事,立場最客觀。以我在台大教授流行病學、臨床試驗及多年政務官的經驗,朋友們都很好奇我對台灣疫苗政策的戰略思維。
目前社會上對於疫苗的看法眾說紛紜,也讓政府在疫苗的政策上飽受批評,我認為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政府沒有對疫苗整體戰略做詳細的規畫及說明。有時候還在戰術層面上打混戰,甚至被逼到炒作國產疫苗股的牆角。
2020年我應邀參加「COVID-19科技防疫推動會議疫苗組」的座談會,蘇益仁是召集人,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前院長、衛福部林奏延前部長、仁濟醫院李龍騰總院長及多位學者專家也都一起參加。公開上每位都贊成要扶植國產疫苗,但私底下也有人向我抱怨疫苗公司炒作股價,大股東還趁機大賣。
我在會中及其他場合,表達對於疫苗戰略看法有三:
① 台灣一定要發展自有國產疫苗。
② 政府要很認真的去全球搶購更多疫苗。
③ 積極爭取幫國際大廠代工疫苗。
一、國產國造
疫苗開發要先找出想研究的疫苗,這一步相對簡單。下一步要去證明疫苗的安全性相對困難,要證明疫苗的保護力又更加困難。安全性及保護力都靠臨床試驗,一旦成功通過食品藥物管理署的審核,藥品或疫苗即可上市。
但大量生產疫苗常常會遭遇困難,這也就是為何我過去擔任疾病管制局長時,特別建構一個先導工廠,生產比實驗室階段更大的量,用來做臨床試驗,同時了解及解決大量生產時可能遇到的困難,之後才交給疫苗公司大量生產。
不過就算你可以順利解決生產瓶頸,一個疫苗想要行銷到全世界,面對跨國大公司,遇到的阻力及競爭可能更多。所以要讓疫苗真正成功賣到全球真的不是那樣容易。這也就是全世界疫苗公司只有那麼幾家,不像藥物公司遍地開花。
雖然困難,但還是要支持國產疫苗,因為 #疫苗已經成為國安問題。在新興傳染病出現時,各國都在搶疫苗,以台灣還不是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員,中國大陸又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台灣,套句2003年發生SARS時,中國代表沙祖康在世界衛生大會外所說的:「台灣人的健康?已經被拒絕了,誰理你們!」
這次COVID-19疫苗,不管是台灣自己採購或美日贈送台灣,中國都不斷阻撓。因此,把疫苗當成生物戰的戰略武器,就應如同傳統戰爭的武器一樣,國機國造國艦國造,疫苗國產勢在必行。
二、宏觀搶購
扶持國產疫苗公司當然重要,但是不一定成功。面對新興傳染病快速流行,還是要先買世界大公司開發較快、品質優良的疫苗。為了國民健康,各國都在搶購,各種各樣疫苗都搶。大國家如美國、英國、日本,都購買比人口數倍多的疫苗;加拿大、新加坡、以色列也不惜重資,加價搶買。#以色列更是把國人健康資訊當成三期臨床試驗的籌碼,參與疫苗研發,以便能夠最早得到疫苗。
我曾經建議台灣應一開始就參加大藥廠的疫苗開發,投資金額中三分之一直接贊助,即使不成功也沒有關係;一旦成功,另三分之二就是優先購買的經費。其實美國政府就是這種做法,美國一共投注了100多億美元給幾個疫苗公司,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地去開發,也促成這一次各種COVID-19疫苗的超快速成功。
當然台灣財力有限,這種方式只能相對小額投資。不過台灣不管藍綠,朝野應該有共識:我們在國際被中國打壓,在購買疫苗時更不能斤斤計較,要學以色列、新加坡等宏觀搶購。
在研發不一定成功時就要超級布局搶先下單,買的種類及數量都要超額,因為有的疫苗研發不一定成功(例如國光疫苗)。即使都成功也沒有關係,太多的疫苗可以轉賣或當成外交禮物,加拿大、日本、美國都是如此。
台灣已經邁入已開發國家,固然應該參加國際組織;但不再只是尋求國際幫忙,也應該開始回饋世界。就好像我們的口罩外交一樣,「Taiwan Can Help!」也因為口罩外交成功,才能得道多助。
因此未來再遇到新興傳染病(絶對會有),一定要宏觀搶購,才能保障國人健康;也才能有機會幫助別人,也才不會被國民黨某些人士譏諷為疫苗乞丐國家。
三、疫苗代工
替世界大藥廠代工疫苗是我最喜歡的戰略。這項戰略我稱之為 #疫苗的台積電模式,或是我寫的「生技政策白皮書」中所述「七分經濟、三分研發」模式。
日本、印度、南韓的疫苗戰略就是代工,最近南韓更拿下美國Moderna的代工。台積電沒有自己的ICT終端產品,所有的研發都是製程研發,台積電替別人製造晶片,不斷研究改善,以高品質及管理傲視全球,也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
台灣的生物科技產業,尤其是疫苗戰略,也可以走台積電的模式。我認為這是最佳策略,幫國際大廠代工,可以透過代工來學習他們的國際行銷經驗,且又可以免除自己研發前期及臨床試驗期所遭遇的困難,包括資金壓力。
替大公司生產疫苗,除了先賺到代工費外,也不需要擔心做出來沒人採購的銷售問題,更有機會搶先其他國家捷足先登拿到疫苗。未來以所賺到的經驗及代工所得,更上層樓發展疫苗相關的各種生技產業,可以說是最好的疫苗戰略。
可惜2020年我提出時並沒有被採納,或是有被採納但不夠積極推動,或有推動但台灣的生技公司能力尚未被肯定?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切反省改進的!
誠懇建議政府,#疫苗發展戰略三管齊下!除了必須持續支持研發國產疫苗外;也須更積極地向國外購買疫苗,採購的胸襟需要更大,同時拓展疫苗外交;更期待的是疫苗代工。
我認為代工是最好的策略,如果台灣現有疫苗代工,國人安心,目前很多爭議自然藥到病除。因為政府不是少買外國疫苗,也不是要圖利國產疫苗,而是疫苗來得太慢。如果我們自己代工生產,就比較不會有這些困擾。
疫苗戰略三管齊下!唯有如此,才能安全度過未來新一波傳染病的威脅。
捷拓科技股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股盤後〉科技股本週開局強勁 台積電ADR漲逾2% 標普那指創新高
週一 (14 日) 華爾街靜待本週聯準會 (Fed) 利率會議,黃金微跌、美元持穩,美債十年期殖利率揚升,比特幣重回 4 萬美元大關,恐慌指數 VIX 漲逾 4%,科技股本週開局強勁,台積電 ADR 升逾 2%,標普、那指收盤創新高。
地緣政治消息方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週一在布魯塞爾召開峰會,會後公報中指出,中國的明確野心和獨斷行為,對於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北約安全相關區域,構成系統性挑戰,北約盟國將捍衛聯盟安全利益為目的,與中國進行交涉。
週一外媒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歐美即將達成協議,解決波音、空巴延燒 17 年的補貼爭端。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將在美歐峰會前和歐盟代表 Valdis Dombrovskis 進行首次面談,除了討論飛機補貼議題外,還要商議如何應對中國的競爭。
針對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發展,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1.76 億例,死亡數突破 380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347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59.9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2951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1741 萬例。
全球迄今超過 178 個國家 / 地區接種逾 23.9 億劑新冠疫苗,每日施打約 3630 萬劑。英國週一宣布延遲全面解封一個月,直到 7 月 19 日。英國公共衛生 (PHE) 部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輝瑞和阿斯特捷利康 (AZ) 疫苗完全接種後,能高度有效預防因感染 Delta 毒株而住院的機率。
週一 (14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下跌 85.85 點,或 0.25%,收 34,393.75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7.71 點,或 0.18%,收 4,255.15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104.72 點,或 0.74%,收 14,174.14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45.28 點,或 1.41%,收 3,255.34 點。
標普 11 大板塊有 6 大板塊收紅,資訊科技、通訊服務和房地產領漲,材料、金融和工業領跌。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集體揚升。蘋果 (AAPL-US) 上漲 2.46%;臉書 (FB-US) 上漲 1.66%;Alphabet (GOOGL-US) 漲 0.77%;亞馬遜 (AMZN-US) 上漲 1.11%;微軟 (MSFT-US) 上漲 0.78%。
道瓊成分股多收低。高盛 (GS-US) 下跌 1.36%;摩根大通 (JPM-US) 下跌 1.71%;開拓重工 (CAT-US) 跌 0.75%;波音 (BA-US) 跌 0.86%;旅行家 (TRV-US) 跌 0.80%;默克 (MRK-US) 下跌 1.08%。
費半成分股勁揚。英特爾 (INTC-US) 漲 0.59%;應用材料 (AMAT-US) 上漲 1.62%;美光 (MU-US) 上漲 1.45%;AMD (AMD-US) 漲 0.30%;NVIDIA (NVDA-US) 上漲 1.09%;高通 (QCOM-US) 上漲 2.00%。
台股 ADR 僅中華電信獨弱。台積電 ADR (TSM-US) 上漲 2.32%;日月光 ADR (ASX-US) 上漲 0.80%;聯電 ADR (UMC-US) 漲 0.63%;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下跌 1.03%。
個股消息
AMC 娛樂 (AMC-US) 重回散戶懷抱中,收紅 15.38% 至每股 57.00 美元,略低於 6 月 2 日的峰值 62.55 美元。
其他迷因股卻萎靡不振!GameStop (GME-US) 下跌 1.67%;Aethlon medical (AEMD-US) 大跌 10.79%、黑莓 (BB-US) 下跌 0.92%、Bed Bath & Beyond(BBBY-US) 下跌 5.48%。
摩根大通 (JPM-US) 收黑 1.71% 至每股 157.57 美元。小摩執行長戴蒙 (Jamie Dimon) 稱,摩根大通正積極囤現金以因應更高通膨,靜待以更高利率投資的機會。
Novavax (NVAX-US) 下滑 0.94% 至每股 207.71 美元。該公司公布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旗下新冠肺炎疫苗對病毒的保護力達 90.4%,對於部分變種病毒株的保護力也達 93%。
電動卡車製造商 Lordstown Motors 在執行長和財務長辭職後股價下滑,Lordstown Motors (RIDE-US) 18.84% 至每股 9.26 美元。
特斯拉 (TSLA-US) 上漲 1.28% 至每股 617.69 美元。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表示,若能以清潔能源進行挖礦,特斯拉將考慮重新開放比特幣購車。
馬斯克此言讓幣圈多頭狂喜,比特幣暴漲,連帶激勵區塊鏈概念股。嘉楠科技 (CAN-US) 大漲 18.12%,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MARA-US) 和 Riot Blockchain(RIOT-US) 均漲逾 12%,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COIN-US) 漲幅達 6.78%。
經濟數據
週一 Fed 隔夜附買回操作 (ON RRP) 規模再創新高,來到 5839 億美元,連續 4 個交易日超過 5000 億美元。
華爾街分析
本週外界預期 FOMC 利率會議中聯準會將按兵不動,但 Fed 對利率、通膨和經濟的預測可能會影響市場。
National Securities 首席策略師 Art Hogan 表示:「我們正處於一場拉鋸戰中,既要經濟增長強勁,又要獲得巨大收益增長,同時還要考慮通膨情況,以及這對兩者的意義。」
E-Trade Financial 交易部門董事總經理 Chris Larkin 表示:「近期大盤的溫和表現與歷史模式基本相符,特別是 6 月份交易普遍平淡。隨著市場持續梳理聯準會可能採取的措施和迫在眉睫的通膨,我們可能會在短期內繼續看到這種狀況。」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61059?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6-14(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