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流派名字的起源都這麼“狂”嗎?
音樂本身不是科學,音樂流派的命名就更算不上一門精確的科學,甚至可以說是,十分隨意。有的就是來自於某個身體部位震動的律動,有的就直接來源於地名,或者音樂喚起某些感覺,比如Rave。
但有一點是,很多流行音樂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名稱都來自於描述生活中更艱難一面的粗俗詞彙,不管是性、毒品還是你知道的搖滾樂。
-----------------------------------
Rock 'n' roll(搖滾樂)
原意:海上波浪和性暗喻
起源時間:17世紀
起源地:海洋
雖然現在英文表達已經簡化成了Rock,但中文卻實打實地保留了出處的譯文:又搖又滾。
“搖滾”這個詞實際起源於17世紀的水手之口,畢竟,還有什麼比海上的浪潮更“又搖又滾”的呢?這一群在海上漂泊的寂寞男人們當然也不會放過任何可以用來過嘴癮的事情,不出所料地,到了20世紀20年代,這個詞就已經成為跳舞和性的隱喻,但不同於同時代其他的表達方式,“又搖又滾”算是更直接具像地表達,甚至在字裡行間將一向隱晦的內容引向了積極的一面。
Trixie Smith的一首藍調民謠《My Man Rocks Me (With One Steady Roll)》 就很調皮地捕捉到了這個術語,其在歌中的含義包括舞蹈和音樂,也暗地裡擦著“性”的邊球,但那時候還不會有人站出來懷疑Smith在開車。
每每說到Rock 'n' Roll起源歷史時,一定會提及的一個名字就是——DJ Alan Freed,這個被稱為“搖滾之父”的電台DJ雖然最終因為一件性醜聞而絕跡於世。
但1950年代初,他就在廣播節目中播放充滿節奏和藍調的鄉村音樂時將Rock 'n' Roll這個詞推向了大眾,雖然他將這個詞中“性”的成分已經壓的非常低了,但如果他在幾十年前試圖推動一個“搖滾派對”,不僅會被大眾理解成當代青年嘴中的“髒趴”或者“海天盛宴”,也只會讓他的事業更早地被毀滅。
-----------------------------------
Funk(放克)
原意:體味
起源時間:16世紀初
起源地:法國
在舊的法語方言中,Funkier是一個動詞,意思是通過向某人吹煙或過度燻蒸房間來激怒某人。
追溯到17世紀初,法國殖民者帶著這個詞一起到旅行到了美國,這也是為什麼Funk和Funky(當時還是氣味的意思)在美國俚語中出現並停留的時間遠遠長於英國英語。
隨著幾個世紀的過去,這個詞的含義發生了變化,“氣味“變得與火無關,演變成了體味。。。20世紀初,Buddy Bolden甚至創作了一首藍調歌曲《Funky Butt(有味道的屁股)》,這首歌講的是紐奧良一個破舊的舞廳,當地音樂家們就順勢將它重新命名為“Funky Butt Ball”,到這個時間點,還不是一個好詞。
然後,在20世紀30年代及以後,這種觀念發生了轉變。一切與流汗有關的都變成一種爵士樂、節奏樂和藍調音樂家來說有點不可抗拒的性成分,到了60年代末,在James Brown 的幫助下,這才從音樂的層面上產生了180度的轉變,意味著最美好的世俗快樂。
-----------------------------------
Jazz(爵士)
原意:勇健的運動員和某種髒字
起源時間:1912
起源地:俄勒岡州波特蘭
在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的一次採訪中,音樂家Eubie Blake講述了他對Jazz最早俚語含義的記憶,他說:
“當百老彙使用這個詞的時候,他們會把它說成‘J-A-Z-Z’。可是它原來不是這麼說的,它原來的拼寫是‘J-A-S-S’。這是個髒字,如果你要是知道它是什麼意思,你絕對不會在女士面前說出來的。”
看過電影《海上鋼琴師》的人應該都還記得,小號手在上船前的面試現場,他即興發揮那一段Solo之後,主考官問他這是什麼,他說不知道,老頭一臉興奮地說了句,“不知道?那就是爵士啊!”當時即便已經有一位所謂“爵士之父”的存在,但那依然是一種無法被定義的曲風。
後來,這種熱情洋溢的能量第一次被應用到紐奧良的這種新音樂中,即便“jas”和“jass”樂隊的提法在19世紀90年代末的音樂創作中不斷湧現,但還是花了一段時間才能變成現在的樣子。
-----------------------------------
Hip Hop(嘻哈)
原意:屁股起伏的律動
起源時間:1976
起源地:紐約
很多人會認為Hip Hop的名字來源於《Sugarhill Gang's Rappers Delight》中那句"I said a hip hop / Hippie to the hippie / The hip, hip a hop, and you don't stop"的開場白,但到1980年那張唱片問世時,這個詞已經被廣泛使用。
1978年,Grandmaster Flash and the Furious Five的成員Keith 'Cowboy' Wiggins率先將兩個俚語合併使用,通過快速唱“Hip、Hop、Hip、Hop”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模仿行軍士兵的節奏與旋律,用來戲弄他剛剛加入美國陸軍的一個朋友。
“練步伐的時候不就是'屁股一顛一顛的嘛',那不就是'Hip Hop'嘛。”
說到這裡不免產生一個疑問:這也是為什麼Rapper的MV裡那麼多甩動的大屁股的原因嗎?
該樂團當時也經常與認同此新興音樂型態的迪斯科歌手一同表演,並稱呼他們為“嘻哈人”(hip hoppers)。最初這個名詞被認為有些不尊重,但很快地就被視為一種新的音樂和文化。
-----------------------------------
Punk(龐克)
原意:高級妓女的門類之一
起源時間:1604
起源地:倫敦
這個詞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莎士比亞在1604年寫的《All's Well That Ends Well》中把一個高級妓女稱為“taffeta punk”——從那以後,這個詞的內涵就一直不那麼討人喜歡。
在17世紀,它的意思是腐爛的木頭,兩個世紀之後,這層“腐爛”的含義逐漸開始往人的身上映射,直到20世紀初,Punk就直接被用來罵人了,即使在犯罪的黑社會,也會被用來稱呼那些缺乏經驗、軟弱或缺乏道德修養,或暗示同性戀,嚴格來說就是一種對當時所謂“社會下等人”的總稱。
當搖滾樂手們試圖找到一種方法來描述60年代中期興起的garage樂團的時候,這些背景就被挖掘出來了,比如精神大於炫技的The Seeds。
那些剛開始玩的樂手們,只能掌握最基本或最直接的即興發揮。精緻從來不是他們會去考慮的一部分,所以他們玩的不是搖滾,而是龐克版的搖滾。
當然,樂團一開始對這個標籤是很排斥的,不過,要是一點都不反抗,那也就不是龐克了,所以直到70年代初,第二波龐克浪潮的來襲,樂團們才近乎默認地接受了這個名字。
但即便是這樣,當你走在一個英語國家的街頭的時候,依然能聽到有人用“Punk”來罵人。
-----------------------------------
Reggae(雷鬼)
原意:衣衫襤褸和爭論
起源時間:20世紀60年代
起源地:牙買加,京斯敦
牙買加人對Reggae的命名與京斯敦不太富裕人口的社會地位有關。Rege或者Rege-Rege是一個,描述衣衫襤褸和爭論的短語。
它還與俚語Streggae聯繫在一起,Streggae多數時候指代長得不漂亮的女人、一個穿衣服很醜陋的女人,甚至是一個很“鬆”的女人。為了使事情變得更加混亂也更明朗的雷鬼之父——Bob Marley則喜歡說,這個詞其實是來自西班牙語中“國王的音樂”一詞,源於拉丁語前綴regi(指君主制)。
當他和他的樂團Maytals在1968年創造了熱門歌曲Do Reggay時,這其中有多少是在Toots Hibbert的腦海中有待討論的,雖然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但考慮到雷鬼的政治信息、街頭修辭和感染性節奏,這一切也並無違和感。
-----------------------------------
The Blues(藍調/布魯斯)
原意:酒精幻覺的指代
起源時間:16世紀
起源地:英國酒吧
眾所周知,藍調是一種介於悲傷和“不良行為”的音樂形式,它的名字很可能來源於17世紀英國人創造的一種用來描述過度飲酒後的症狀。
在16世紀的時候,如果你沒有科學規律地戒酒,以當時的情況來說,那幾乎就是所有戒酒人的處境,這些人中很多人會產生伴隨著震顫性譫妄的幻覺(也稱為粉紅大象),很多人也會把它描述為“藍色惡魔”的攻擊。
直到今天,“pink elephants”依然算是酒精幻覺的指代,也可以用來委婉地詢問對方是不是喝多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就多了一些類似沮喪、焦慮或壓力的同義詞。藍色也被用作喝醉了的口語式表達,這兩類意思都持續了足夠長的時間,直到一種流行於美國南部朱克舞廳一種叫做“The Blues”或“The Slow Drag”的舞蹈的誕生,由於這種舞蹈的音樂既讓人放鬆,同時又深沉憂鬱,所以藍調也就逐漸變成了曲風的名稱。
-----------------------------------
從幾百年前莎士比亞筆下的高級妓女到幾十年前軍人踏步時臀部的律動,關於音樂流派名字背後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
搖滾樂起源地 在 趙天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家音樂廳等級訪日巡演行前音樂會演奏搶先聽
「高雄YMCA慕恩室內樂團」即將在10/28前往日本巡演,天麟很榮幸受邀擔任榮譽領隊。
我特別邀請音樂家們到小天地Skyland舉辦行前音樂會。「台日經貿文化交流協會」張瑞雄理事長擔任領隊,促成訪日五場巡演,希望以室內樂展現「台灣之美」,分享給日本社會和大學校園,拓展台灣和日本音樂藝術、文化交流。
男高音:熊飛熊 (團長)
小提琴:洪寅洲 (音樂總監/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小提琴博士)
小提琴:林宇欣 (鋼琴/國立嘉義大學音樂系碩士)
中提琴:王瀅卿 (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演奏博士)
大提琴:朱亞涵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碩士)
#行前音樂會曲目
【莫札特歌劇選粹「序曲-選自費加洛婚禮」/ W. A. Mozart「Overture, from Marriage of Figaro」5’】
「費加洛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札特於1786所完成的喜歌劇, 也是生涯中最傑出的三部歌劇之一。首演在1784年4月於巴黎,即獲得極高的評價。
【四月望雨幻想曲 13 / Che-Yi Lee「 Raining in April Fantasy」】
台灣歌謠的老前輩鄧雨賢創作, 其創作「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最為經典,後人合稱為「四月望雨」, 同時有著台灣歌謠之父的美譽。
【《弦舞》8’】
本曲於2008年4月「國家交響樂團─NSO首席絃樂團」成立音樂會中首演,而後改編成為數種不同編制版本演出。以電子舞曲節奏為表現風格,樂曲間各聲部的獨奏樂段,有如搖滾樂中不同樂器的獨奏表現,各聲部之間也有精彩的對話,發揮不同的效果。台灣新銳作曲家李哲藝因此曲榮獲第二十三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項。
【蘭陽舞曲」/ Che-Yi Lee「 Lan-Yang Folk Dance」3’】
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臺灣民謠,其創作原由和起源地,眾說紛紜。較廣為人所傳的,為記載宜蘭地區人民,搭乘」火車過山洞」山洞中滴水的聲音滴-滴-答-答-,人們近鄉情怯內心的喜悅,轉變口中哼出的宜蘭調而成宜蘭童謠。
鑒於本曲的特性,編曲者重新賦予舞曲的特色,以弦樂團重新詮釋,全曲多用五度和聲,藉由其特殊的音響效果產生龐大的空間感,好似火車過山洞時的聲響,為本曲增添身歷其境的效果。
【安可曲-莫札特歌劇選粹「夜后-選自魔笛」/ W. A. Mozart「The Queen of the Night, from Magic Flute」3.5’】
莫札特 於1791年譜寫出人生最後一齣歌劇「魔笛」(Die Zauberflöte),首演即獲得空前的迴響,成為莫札特最傑出的三部歌劇其中之一。全劇當中,「夜后」一角完全展現花腔女高音異常人的神奇唱腔 來提升全劇的張力表現與戲劇效果,非常高音域聲音的極致魅力來緊緊抓住觀眾的喜愛
搖滾樂起源地 在 陳文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晨來到北管大師鄭夏苗靈前上香,我擔任彰化縣文化局長時跟兩位南北管大師交情甚篤。
一是鹿港南管遏雲齋大師郭應謢,另一是和美北管成樂軒的鄭夏苗大師。郭老師今年二月仙逝,沒想到北管鄭老師也在七月仙逝。頓時兩位南北管大師離去,不僅是彰化文化界的憾事,更是台灣傳統音樂界難以挽回的兩大損失。
彰化縣文化局是全國唯一為傳統戲曲專設「傳統戲曲科」,並擁有一座獨立「南北管戲曲館」的單位。要說一縣市一文化特色,想到宜蘭是歌仔戲、雲林布袋戲,嘉義是管樂隊,那彰化就是南北管了!我在文化局長任內特別將彰化音樂、戲劇文化歸納出幾個特色:一是「南北管傳統音樂」,另一則是「台灣新劇」起源地。所以我們創辦了「台灣新劇節」還有「國際南北管戲曲節」,更邀請全國南北管樂團,在田都元帥(農611)跟西秦王爺(農624)誕辰這幾天,用辦仙方式繞境遊行後在孔廟(南管)跟美術館廣場(北管)拼場辦仙,感謝祖師爺。
兩位大師都非常支持我這個構想,也幫忙整合彰化南北管界各軒、園、館、齋、社、府等樂團。我跟年輕人介紹彰化南北管時,常用的比喻是:南管就像歐洲的古典樂或清歌劇,北管就是重金屬搖滾樂。我很感激郭大師跟鄭大師一生對傳統音樂的貢獻,我卸任局長前為彰化南北管傳統音樂爭取八百萬「國家文化記憶庫」經費,目的就是希望趕快啟動大師生命史記錄、傳統曲譜、文物數位化及數位保存大師演出與技法等。
時間總是不等人,我希望做這些事的廠商一定要把這些工作當作「功德」來做,真的老人家的記憶/技藝稍縱即逝,那是他們一輩子的智慧累積。千萬不要因為廠商專業常識不足、或為求龐大獲利、瞞混心態隨便記錄了事。(我真的有看過以前留下錯誤百出的南北管研究報告跟影像紀錄,因南北管多台語文言古音,南管又重泉州腔,記錄者對語言陌生導致錯誤詮釋的影像紀錄跟報告書很糟糕)
站在鄭老師靈前,心中百感交集。想起這幾年來的努力,因執政權無法延續導致重要歷史記錄工作因此斷續,甚至原意被扭曲執行,心中甚為遺憾。然時間不等人,郭應護與鄭夏苗兩位南北管大師陸續離去,日後管閣文化是否能延續傳承下去,傳統南北管管閣文化是否會斷根在我們這個世代上?站在鄭夏苗大師靈前,深感台灣傳統戲曲文化前程渺茫。朔風野大,心中悲戚自難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