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物得主公佈|Blog突破1千8百萬人次慶祝活動|
每個人的留言我都看完了!邊看竟然還有心跳加速的澎拜感,真的真的真~的很謝謝你們支持與分享!
當然也不能忘了謝謝那些沒參加這次的活動,卻一直默默支持以及不時地來留個言的朋友們。
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自媒體時代,你們還願意停下來看「#Shockisgood」這個不走浮誇路線的分享,我很幸運。🥰
其實不只看你們的留言看得內心澎湃,另外還覺得好奇妙、好驚人,沒想到在網路上寫寫文章竟還能與許多人的現實生活有所連結。期待之後有機會能繼續看到你們跟我聊聊天。:D
另外,希望之後我能賺大錢,這樣才有機會送出更多的禮物,哈。(趁機自己也許願一下:P)
△雖然這次的送禮活動結束了,但如果有興趣知道我為什麼寫Blog的話,歡迎還沒看過的人來看看趁這次的慶祝活動寫的閒聊文→https://bit.ly/3cjeTqc
/////
好的,接下來就是重頭戲,公佈禮物得主囉!
❣️恭喜以下參加慶祝活動的朋友:
》#活動1_老粉限定,「30週年版米蘭蜜粉」禮物得主(1位):
Kao Jie Rong
》#活動2_老粉新粉還沒被圈粉的都歡迎光臨,禮物得主(7位):
Amy Hsu
Uki So
Yido Lee
YuTsz Ivy
張育涵
郭柯灶
姜捷文
要送出:超質感大地色「THREE 魅光幻眸眼采盒#09」or 最當季的當季貨「SUQQU 2020夏限定指甲油+眼彩筆」or 療癒心靈必備「NEOM 迷你香氛蠟燭+歐舒丹 護手霜30g」or 讓你爽爽一次get「excel 裸色深邃眼影『5個色號』」or 唇彩控一定要試過的好質地「NARS 狂歡派對特霧唇誘3支組」or 瓶身跟香氣都走夢幻風的「JILL STUART 花鑽香水(幻想月光)」or 低調口碑品「RMK 煥膚美肌露(柔膚型)」各壹份。
》#活動3_別讓我們斷了聯繫之再多追我一點吧,禮物得主(3位):
Ag Lin
Emma Yang
賴小苗
要送出:低調好品牌大K的入門單品「KANEBO 清爽柔淨洗顏皂霜」or 據說這系列在日本已經賣破500萬瓶的「資生堂 淨白晚安凍膜(2020櫻花限定)」or 好適合夏天的「LUNASOL 晶巧亮顏噴霧(絢夏)+2020新版指甲油最新色」各壹份。
/////
❣️還請以上禮物得主在2020/06/14(日)晚上11:59之前,FB私訊給我以下資料:
1.收件人姓名:
2.收件人電話:
3.收件地址+郵遞區號:(住台灣以外的朋友,收件資料請提供英文版內容,謝謝)
4.提供沒裁切過的FB(必須)與IG or TG(擇一)的追蹤畫面截圖(僅參與活動3的朋友需提供此項資訊)
5.許願的禮物順序:
(沒寫就隨意囉~由於國際包裹有寄送物品限制,因此住台灣以外的朋友無法許願禮物順序,請見諒)
#先回覆完整個人收件資料的朋友先選禮物_但無法保證能完全許願成功喔
#為了讓大家能好好想一下希望收到的禮物_禮物的許願順序_可在給我你的個人資料後24小時內補提供
#今天我可能沒辦法回覆私訊_已經私訊提供資料的朋友請別著急嘿
#若有名額釋出_我將會在2020年6月15日公佈其他禮物得主
#這次沒抽到沒關係_送禮活動一定還會有_我們把抽獎運摳打留到下一次嘿
❣️繼續尋找ing的尋人啟事: 尋找很久之前我曾承諾要補送禮物給你的那位在國外的讀者。不好意思因為之前的電腦泡咖啡,你的資料不見了......若你還記得這件事情的話請務必私訊我。(為避免禮物送錯人,所以會需要麻煩你提供當時的訊息截圖)期待你的來訊!我會等你到今年7月底!
摳指甲英文 在 睛視媳婦 眼科醫師黃宥嘉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黃醫師問學篇😆😆😆
有感於還是尊重打著女權旗幟來指教我的網友,
嚷嚷著我就是要在公眾空間化妝的網友。
雖然我實在百思不解,
其實你要去紅綠燈下面化妝我也沒意見啊😅
我想,會不會是我不是什麼女權主義者,
造成見解差異,
因此還是恭請同時是女權主義、維權人士、禮儀老師的李文博士分享她的看法!
黃醫師敬上
《李博士每日英文俚語》“sMothered -透不了氣,戀母情結” 今天我的好朋友Doc Huang(眼科黃宥嘉)又被人欺負了,這次是因為:“捷運上化妝!美女醫師酸「畫20分鐘其實一樣醜」” 她發了一個line給我,問我評價一下捷運上化妝的禮儀。我簡單的寫一下吧,我以前也寫過“疫情捷運禮儀。” 英國一家化妝品網站Cosmetify報導說62%的女性35-44歲會在火車/捷運上化妝。最有名的好萊塢明星Drew Barrymore茱兒·芭莉摩,最近從加州搬來我們曼哈頓了,她的最愛是在捷運上化妝。當一個紐約人,任何NYC subway上面發生什麼事情是見怪不怪了。最近乾淨多了因為疫情時段,討飯的,街友,無家可歸,精神疫病等的人,一夜之間都不見了。每一個國家都有辛苦的媽媽啦:打工的啦,要多睡覺啦,要多跟小孩子在一起啦,多一點時間做早餐啦,趕不上車啦,車壞了啦,一夜情沒有時間化妝啦,沒有聽到鬧鐘啦,反正捷運上時間有空檔,要照顧老人在家啦,加班太辛苦啦。。。不過這些都不是你的“理由牌。#commuterbeauty
1)台灣所有的public transportation都會有不會開車的driver,包括捷運,taxi,公車。幾乎每一個stop都會緊急煞車,特危險,燈光也差,我懷疑他們怎麼擦apply makeup?
2.)真的要化妝是應該去化妝室,可是我有去過可怕的廁所:有人抽煙啦,刷牙啦,吐痰啦,漱口啦,洗碗啦,大便的味道啦,清潔工的骯髒的mop啦,小孩換尿布啦,空氣不流動啦,巨大的廣播聲音啦,那麼噁心的地方怎麼化妝?
3.)假如是在餐廳裡面,只要你不用鏡子,直接擦口紅是可以的。我是不行因為我的嘴巴太小,會對不準。需要鏡子的話只能去化妝室了。用行動電話當鏡子也是不行的。
4.)在餐桌上要擦粉的話,只要不要把有鏡子的粉餅對準你和其他客人是可以的。
5.)其實在捷運上比上妝更噁心的多的呢:剔牙,抓頭皮,玩狗毛(狗籠,娃娃車裡面)打嗝,打噴嚏/咽喉/清嗓子/咳嗽不捂上嘴,擦手霜,噴香水,剪指甲,咬指甲,放屁,抖腳,帶沒有包好的油膩有味道的食物,抓皮膚,挖鼻子,抓青春痘,酒味,體位,汗味,摳腳指頭,不用耳機,大聲講話,兩個大腿打開碰到旁邊的乘客,亂坐殘疾人位子,摸腳,激烈打電動,噴髮膠,噴水在臉上,大蒜,烤肉頭髮味,口臭,精神疫病人到處叫和哄,自言自語沒有家人在旁邊,吸牙齒裡面的食物,用身體靠在手把,不拿下巨大的背包,倚老賣老,倚殘賣殘,打呼,睡到你的肩膀上,偷看你的電話螢幕,講不完的電話,過大的俗氣電話鈴聲,雨傘不帶套子,煙味,感冒,堵住在門口不走進去,摳指甲油,小朋友用鞋子踩椅子,在口罩裡面偷偷吃食物,拔眉毛,殘疾人的電動輪椅放的各種大型的牌子凸出來打到人,唱歌,自拍100遍,直播,噴/擦消毒水,中學生親來親去,高峰期有騎單車/嬰兒車/殘疾人上車,腳離開鞋子(特多)
6.)真的要化妝在捷運上,至少帶一個all-in-one的化妝品,用迷你刷子的,這樣就不要帶一大包的小的化妝品,聲音和空間問題。必須要先消毒手。
7.)千萬不要在捷運上卸妝,大動作,味道,不衛生,真面目嚇到人
8.)不要坐高峰期的車,找離開人遠的地方化妝。
9.)不要用有粉狀的眉筆,腮紅,粉底,粉會到處飛。
10.)先清潔好你的海綿,刷子等,這樣就不用在捷運上清理了。
11.)不要坐在通風和門旁邊化妝
12)不要一邊聊天一邊化妝,快畫完
13.)千萬不要在捷運上擦指甲油
14.)防疫期間乘坐捷運是要戴口罩的,不能拿下來化妝
今天做了 Blueberry Cheesecake藍莓起司蛋糕(裡外都是藍莓),給了朋友們和辛苦的環保局義工們(打擊農民和富婆露天非法燃燒)
今天的打扮:
上衣 - Victoria Beckham
裙子- Isabel Marant
皮包 - Givenchy
摳指甲英文 在 王意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非常感謝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的分享,期待更多朋友們能夠了解我們身旁的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們。因為,您的接納、認識、了解、陪伴而不再孤單。🌷
「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用再見兩個字,作為結束。」事實上,當我告訴眼前女孩這句話,說完之後,我沒有任何的期待,也不敢指望從她的口中聽到任何的字句。
如同以往,五年來,在整個諮商過程中,無論我說了什麼話,換來的就是眼前孩子的一片寂靜。我聽到的,依然是我自己的聲音。
一切就要結束了。如同自己原先所預期的,這女孩是不會在你面前說話的。
和孩子的諮商時間已經到了,是該結束的時候了。但說真的,我依然心有不甘,但又奈何。這不甘,倒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期待這女孩的自我突破。
就這樣,五年,完完全全沒有聽到這個女孩的聲音。但是,你卻能夠感受到,在這最後一次的諮商,女孩那一種欲言又止,一種想要從內心深處,脫口而出的力量,實在令自己不想要放棄。
但已經超出了最後晤談的時間,該是結束了,一切即將歸於平靜,雖然,自己當下的心情依然起伏、波動著。與這女孩的諮商關係,即將隨著她畢業,也將告一個段落。
「再見。」女孩說話了。這五年,我僅僅聽到的兩個字。在原訂結束時間的五分鐘之後,我聽見了,來自於選擇性緘默女孩,宛如天籟的聲音。
再見,期待孩子聲音,再現。
取自《選擇性緘默症》
*****************************************
認識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很久了,見過一次面,沒講幾句話。但是王心理師一直很努力耕耘特殊兒童的領域,也全台跑透透,到處宣導如何幫助特殊兒童。
這次王心理師出版《選擇性緘默症》這本書,很顯然是小眾中的小眾市場。這讓我非常佩服,也希望能幫忙推廣。
我自己遇過幾次這樣的孩子,跟我互動一段時間,最後能在我面前自在說話的,大概佔一半。不過,我的樣本太小,沒有代表性。
王心理師很有勇氣,分享這個案例。跟孩子互動了五年,終於在結束前說話了,等到了兩個字。
並不是所有人的「問題」,專業人士都有辦法解決。或許,這要交給老天了!
過度緊張,所以在人多的時候表現會不好,甚至難以上台說話,這我們能夠想像。但是,一個孩子緊張到連私底下都不敢說話,這就很少見了。
關於選擇性緘默症的症狀表現,我就不細說了。但緊張、焦慮所能引起的人類困擾,變化實在多到讓人想不到。
以我昨天來說,我一邊跟聽眾說話,一邊拿著麥克風的手在發抖,而且強度不低。可是,我感覺很納悶,因為當時我的心很平靜。我看著我的手,相當疑惑,到底怎麼回事?
一般來說,發抖被視為一個緊張的反應。可是,我也不解,我再怎麼緊張,這麼多年來,不管或大或小的場面,從來沒抖成這樣,手會這樣發抖還是第一次。我只能解釋成,外星總部正在給我傳送訊息。
這裡面有一些共通原則,是面對容易焦慮的孩子,我們都要注意的。
藉著焦慮,我們得以生存,焦慮不是非得視為壞事。祝福您,善用焦慮,讓自己充滿活力!
*****************************************
當蝴蝶不再飛了──焦慮的自我覺察
【文/ 王意中】
「蝴蝶,蝴蝶,生得真美麗。頭戴著金絲,身穿花花衣。你愛花兒,花兒也愛你。你會跳……」
偉力唱著卻突然間愣住了,他的嘴巴張得大大的。偉力望著老師,隨後,眼神慢慢飄移到地板上。
「偉力,你剛才在做什麼?老師看你唱歌、跳舞挺開心的耶。」
偉力一句話都沒說。偉力像是被點了穴道,整個人僵在現場,動也不動。
「奇怪,你明明會唱,也會跳啊。為什麼在教室上課,你卻不說也不動?」老師一臉納悶。
被老師瞧見的那一剎那,對偉力來說,就像被雷擊到一樣。頓時,他的腦袋一片空白。
老師剛剛說的話,也完全進不了偉力的耳朵裡。偉力僵住了。
老師看著偉力,納悶他怎麼又回到原來的模樣。「好啦,好啦,不吵你了。如果你想跳、想唱,你就繼續吧。三分鐘後就要上課了,記得準時回教室。」老師說完,一臉不解的轉身就走。
再唱?再跳?說真的,這時,對偉力來講,哪動得起來?偉力非常懊惱,「怎麼辦?剛剛被老師看見了。老師回到教室,會不會跟全班同學講,原來我會說、會動,跟在教室裡都不一樣,那樣,同學到底會怎麼想。早知道,我就離開教室遠一點,就不會被瞧見了。」
但被老師看見,事實已經擺在眼前,無論偉力再怎麼懊惱,就是被看見了。
難得渾然忘我的一刻,陶醉在自由自在的想像裡。剛才那一段「蝴蝶飛舞」的時刻,對偉力來說,就像是飛翔在天空,是多麼愉悅的享受。因為,在教室裡,自己已經壓抑好久了,無論是從上學到放學,從進校門到離開校門,也只有遠離教室,才有機會唱唱歌,動動身體,好好放鬆。
只是,這一回,蝴蝶變得不美麗了。他身上的花花衣,已經被老師瞧見了。「你不愛花兒了,花兒也不愛你了。」偉力心裡想,他又得要繼續沉默下去了。
***
意中心理師說選擇性緘默症
對於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聚焦與窄化在不合理的狀況,他們會不斷地放大、擴大自己的害怕、焦慮與恐懼,而讓自己的說話行為被抑制住。
■ 自然點頭或微笑
當你發現孩子獨自在一旁,像蝴蝶般輕快地飛舞,與教室裡的模樣判若兩人時,我建議你,在當下,你就自然而然地微笑或點頭就好。不要刻意反應,以降低孩子的過度敏感,也減少孩子過度注意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狀況。
■ 別製造下一個問題
面對焦慮的孩子,最忌諱的方式,就是制止他,但這種情況,又是大人經常在做的事。
有些孩子,不時因焦慮咬著手指頭。爸媽、老師長時間不斷地提醒、叮嚀,但卻依然沒有任何起色。
曾經,有家長問:「心理師,我的孩子一直咬手指頭,到底該怎麼辦?」在回應之前,我一定會先問一件事情。
「媽媽,請問這麼多年來,對於改善孩子咬手指頭這件事,你曾經做過哪些努力?」
這時,你會聽見媽媽回應:「有啊!我總是不時提醒他。你再咬,我就要塗辣椒、貼OK繃了。」
聽到這樣的反應,我只能搖頭,無奈苦笑。
因為這樣做,我們既沒有解決孩子的焦慮問題,反而又製造了另外一個問題,讓孩子心裡的負擔加重,也更為焦慮。
■ 焦慮的覺察與處理
沒有覺察,就沒有改變。
引導孩子覺察到自己的焦慮,讓孩子清楚了解自己的情緒。同時,引導孩子覺察自己的想法,是如何影響自己的焦慮情緒與緘默行為。
當覺察清楚了,孩子會比較明確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因應自己的說話行為,同時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
只是,在進行焦慮覺察的過程中,必須特別留意,有些孩子並不適合過度強調,以免過度放大焦慮而招架不住,無法做任何的控制,反而讓孩子更加放大自己的焦慮指數。
因此,在進行過程中,必須特別留意孩子的反應,是否適合在這個階段提前和他進行討論。
■ 留意焦慮颱風警報
自我焦慮行為的覺察,對當事人來講,需要非常仔細留意,甚至於當焦慮行為一出現,自己就必須要能夠警覺到這種情形。就像警報器一樣,只要有一點點小小的煙霧,警報就會響起。
覺察是提醒自己,需要做一些調整。例如,當孩子發現自己習慣性用手撥弄頭髮、摳咬指甲,這時,就得需要留意自己,是否已經開始進入焦慮的狀態。這就像是颱風外圍環流是否已經逐漸接近,是否已需要宣布海上颱風警報,或同時發布陸上颱風警報。
■ 列舉孩子的焦慮呈現
讓孩子了解,當焦慮來的時候,自己的身心會有怎樣的變化。
我們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判斷孩子的焦慮。
從頭到腳,孩子是否出現這些行為。例如,是否不斷地捲頭髮、撥弄頭髮、玩頭髮、拔頭髮、摸頭髮?不斷地抓臉、摸臉、摳臉?不斷眨眼、臉皮跳動、臉部表情僵硬,不時地咬嘴唇?是否歪著頭?將頭逐漸地傾向到肩膀上,肩頸是否僵硬?眼神是否不敢直視對方?是否不時地咬手指頭、摳指甲?是否手心盜汗、腸胃不適、頻尿,想要上廁所、拉肚子,或全身僵硬不動?
不同的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在教室裡的緘默與說話行為不盡相同。例如,有些孩子在班上可以舉手,但是如果需要開口說話,卻需要走到講台前,在老師的耳朵邊,輕聲細語地說。但對於有些孩子來講,如果要在大家面前舉手,甚至於走到台前輕聲細語地說,這樣的舉動,反而更容易讓他們感到焦慮不安。
■ 列舉開口說話與緘默的情境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對於特定的情境會顯得焦慮,試著與孩子一起討論,讓自己感到焦慮的情境會是哪些。愈具體愈好,這些情境包括人、事、時、地、物的不同排列組合。
人:和哪些人面對面的時候,自己比較容易開口說話,或緘默不語。例如父母、兄弟姐妹、導師、科任老師、同學、醫師、心理師、治療師、店員、陌生人或親戚朋友等。
將這些條件列出來,讓孩子更為清楚知道,自己與周遭他人相處互動的模式,為什麼會如此不同。協助孩子,從容易開口說話或不說話的對象中,尋找共同的關鍵因素,例如,是否是熟悉度決定了孩子說不說話。
事:例如口頭報告、同學聊天、老師問話、做錯事情、陌生人問路、自己不擅長的活動等。
時:例如國語、英文、數學、社會、自然、體育、美術、勞作,安親班、補習班等上課時間。
地:例如班級教室、才藝教室、輔導室、門診、大庭廣眾前等場所。
物:例如對自己相對熟悉、擅長,或陌生的事物等。
以上的情況,每個孩子不盡相同。與孩子一起列舉之後,可以作為一種自我了解的方式。
進一步釐清孩子對於上述組合的看法,確認孩子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負面想法。如果存在,那麼,這些想法到底是什麼,試著從改變孩子的認知,進行調整。
■ 非理性的認知評估
選擇性緘默症對於周遭環境的評估,往往會形成錯誤、不合理的解讀,因此容易放大、扭曲當下情境對於自己的威脅性。
這些非理性的預期、認知評估,反映了他們對於在教室裡開口說話這件事情的內在想法。
為什麼孩子會如此的預期?這些預期,孩子所依據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孩子如此的認定?他所擔心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嗎?或許,這樣的推論來自於孩子過去的負面經驗所累積。
這些充滿負面能量的經驗,總是造成孩子對於當下說話的情境(例如教室),產生很大的焦慮與困難。我們可以回想,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在過往是否存在著一些不愉快的說話經驗。仔細推敲,你會發現問題的癥結點。
■ 說不出所以然的原因
對於有些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來說,他們也不清楚自己為什麼在教室裡不開口。
孩子可能告訴你,在他們的印象中,在幼兒園、在剛進小學,自己就開始漸漸地不說話了。至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自己不說話,孩子也說不出明確的原因。
■ 列出孩子不說話的理由
每一個孩子不說話的理由,不一定相同。前面提到,孩子並不見得了解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這時,由我們來幫孩子,把各種可能的原因,一一條列出來,讓孩子來判斷自己是否陷入這樣的狀態。
◆ 我不想說,因為我怕說話會被別人笑。
詢問孩子,是因為擔心自己的說話內容、說話音量、說話的方式、說話的語氣、說話的語調、表達方式被嘲笑嗎?
進一步的協助孩子,以剝洋蔥的方式,一層一層將問題進行釐清,例如:「別人笑,對自己來說,是什麼樣的意思?」「這樣的笑,對自己來說,帶來的情緒感受會是什麼?」「在過往的經驗,是否自己曾經被笑過?」
◆ 怕自己說的話,別人聽不懂。
擔心別人聽不懂,是因為自己說話的音量?還是表達的內容?當對方聽不懂,我們自己是否有勇氣,再陳述第二遍?或是以書面加以補充?對方聽不懂,對自己來說,會造成什麼結果?
◆ 怕自己說的話,別人聽不清楚。
是因為自己說話的音量,或說話的清晰度?如果對方聽不清楚,會對自己帶來什麼樣的聯想?是認為自己表現得很糟糕,擔心對方對自己的印象變差,或是擔心對方因為聽不清楚,繼續問下去?
◆ 怕別人不想聽。
這顧慮是對於自己所談論的話題沒有自信?還是不清楚對方所感興趣的內容是什麼?如果不確定對方想聽什麼,那麼,我們是否有勇氣詢問對方,聽聽看他的意見。如果用說的有困難,那麼,是否先透過書面或是社群軟體,例如Line、FB、IG作為溝通?
◆ 怕說話,被別人聽到。
如果自己的聲音被聽到,到底會怎麼樣?是擔心對方聽到之後,他的反應超出我們的預期,讓自己感受到難堪,羞愧?在過去的經驗裡,當自己的聲音被聽見,是否有造成不愉快的經驗?如果有,那這些經驗會是什麼?
◆ 怕說話後,別人繼續問。
為什麼擔心對方繼續問?是擔心自己對於問題的理解有困難?或是對於問題的答案沒有把握?還是畏懼、害怕與對方一來一往的對話太過頻繁?
◆ 不說話,別人不會問。
為什麼自己那麼的肯定?同時,對於別人不會問這件事情,是否真的讓自己感到安心、自在?還是,反而顧慮與對方之間會形成疏離感?
◆ 不知道說什麼。
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或許先聆聽別人在討論什麼話題。必要時,說出自己所熟悉的內容。
◆ 怕自己說錯話。
如果真的說錯話,到底會怎麼樣?你在擔心什麼?擔心對方出現什麼反應?然而,這些擔心是否合理?
◆ 怕說話後,別人出現不好的反應。
思考過去別人可能曾經出現的反應,為什麼自己對這些反應會感受到不愉快?自己對這些反應又是怎麼解釋?同時,在解釋過程中,是否合理?
◆ 別人認定自己不會說話。
當別人這麼認定,為什麼自己就不再開口?如果開口,到底又會怎樣?思考為什麼自己對別人的認定這麼在意?
◆ 不說話,是對自己的承諾及約定。
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承諾以及約定,這樣的承諾及約定,到底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真的打破這些承諾以及約定,對自己又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是否可以調整與自己的約定,改為在班上開口說話?
◆ 不想說。
自己不想說的理由,除了就是不想說之外,思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自己比較會有動機與意願開口說。
◆ 不知不覺就不敢說話。
試著追溯自己過往大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說話了。仔細回想,在當時,是否有哪些經驗和事件,導致自己後來就不再繼續開口?
◆ 怕說話聲音太小,別人聽不到。
如果擔心自己的聲音太小,是否敢靠近對方?是否敢把音量拉到稍微大一點?當自己說話了,別人聽不到,自己又是如何來解釋這件事情。
◆ 莫名的恐懼、害怕、焦慮,說不出任何理由。
當然,許多的事情,對每一個人來說,不見得都有那麼明確的答案。也可能因為如此,讓自己的負面情緒長時間一直沒有獲得解決,而持續對自己造成破壞性的影響。說不出理由,是沒有理由?還是我們自己並不想去探索,當中存在的理由是什麼?
以上,這些不說話的可能原因,以及所有延伸出來的提問,都可以作為孩子自我對話的練習。
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可以試著讓孩子透過書寫或是口語進行表達。進行的目的,主要是讓孩子可以自我探索,關於自己在教室裡不說話行為的內在想法。
當孩子說不出來時,你可以將這些內容條列出來,顯示給孩子看,讓孩子從中參考,並做判斷。
孩子害怕說話的原因,可能存在於以上其中的一項或者是幾項的組合,這是一種協助孩子進行自我查核的方式。至少,讓孩子清楚知道可能的原因,我們才有機會進一步協助孩子去探究自己可能存在的想法,並且從中找到解決的關鍵因素。
.
以上文字取自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88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