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政治系教授李錫錕 POWER 一席有關 #斜槓青年 的評論,在網路上引起熱議。
這話出自一個截至目前參選三次但皆「斜不過去」的大學教授之口,的確不免讓人莞爾。
不過在戲謔之餘,我想趁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對這個議題的看法。
👉 在網路世代,我認為斜槓的機會越來越多。
原因很簡單。跟以往相較,學一項新的技能,變得沒有那麼困難。接觸一種新技藝,速度加快了。
古早以前,想學做麵包,想當廚師,你可能得從鄉下跑到台北拜師學藝。
現在呢,你半夜打開電腦走去廚房,就可以開始學著揉麵團。
這意謂著,你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可以嘗試不同的人生。有時候興趣越學越專業,也有了成就感,便不免開始想:「那我要不要乾脆轉行做這個?」
當然,前面的人生走得越長,後半段的人生要換跑道時,自然 #機會成本 越來越高,也就需要更大的勇氣。
👉斜槓莫以成敗論英雄
斜槓人生需要很多努力跟很大勇氣,不能說「斜槓成功了就好棒棒,斜槓失敗就說人家學術不精。」
願意踏出舒適圈,走向斜槓,都是好事。也許不能每個人都成功,但肯為自己的人生開拓不同可能性,已經值得肯定。
李錫錕第一次參選,挑戰的是台北縣長,當年他僅43歲。
如果今天有個人43歲跑去參選新北市長,大家應該會覺得這個「青年參政」很有氣魄吧?
李錫錕教授當年雖然落選,但我覺得那是他人生很特別的經驗,也是值得珍藏的回憶。挺好的。
👉斜槓人生,是一種選擇?還是一種被迫?
許多年輕人在當前的台灣社會,面臨 #低薪、#高房價、#高物價 的多重壓力。斜槓,有時候只是為了找尋人生的出路。
比方說我當年讀政治系。政治系有什麼專長?好像沒有。畢業之後不管做什麼,好像都是斜槓。
哲學系、人類學系等等,好像也是如此。
現在的年輕人,畢業之後薪水不高,扣掉房租及生活開銷,幾乎所剩無幾,不敢結婚更不敢有小孩,經濟壓力太大。當然,面對高房價,更是連想都不敢想。
對他們來說,斜槓代表多一種掙錢的機會,不好嗎?
如果不試著斜槓,人生該如何翻轉?
斜槓的背後,是一種對 #階級複製 的反抗。
當社會流動停滯不前,上層階級不斷靠著資本累積賺取大量財富,包括房地產的炒作;而中下階級的小孩好不容易苦讀上了台大,卻發現畢業之後工作起薪只能勉強糊口。此時,斜槓不好嗎?
***
我鼓勵斜槓,當然前提是你要認真做手上每一件事,然後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無論甘甜苦辣。
斜槓也是這個世代的青年對階級流動呈現一灘死水的集體抗議。這世代的年輕人願意挑戰自我,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不同養分,老一輩的人應該要感動,不是嗎?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我們都離開了家:全球多元文化趨勢下韓國新移民的離散、追尋與認同」介紹 訪問編輯:林蔚儒 內容簡介: 聆聽離開家的人,述說他們的故事 新移民在陌生的國度即便艱苦也從未放棄夢想, 我們如何能不具同理心呢? 本書透過一位文化人類學者及平權倡議者, ...
「政治經濟學系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Jackz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政經系出路- 中山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系出路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系出路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政治經濟學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政治經濟學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想知道讀經濟系可以幹嘛?#閒聊#經濟- 工作板Dcard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經濟學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經濟學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2022政經系出路-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精選在Youtube上 ...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台南學儒公職補習班YouTube Channel Analytics and Report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台南學儒公職補習班YouTube Channel Analytics and Report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問卦]現在經濟系畢業出路? - Gossiping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ColleGo - 胺基酸沐浴乳dcard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政大經濟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政大經濟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向標竿學習是很重要的,標竿人物使我們能夠勇敢丟棄覺得自己「不可能」的根深蒂固念頭。後五十人生可以更精采,但是,要先改變想法,才能抓到機會、看見出路。
歷史上,有很多人到了晚年,依然充滿活力和創意。
艾蒂(Mary Baker Eddy,1821-1910)在八十七歲那年,完成個人的使命─創辦一份具有宗教影響力的報紙《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這是一份難得一見、歷史悠久的好報紙;
英國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他在八十四歲完成生平最後一本著作《卡塔麗娜》(Catalina);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維爾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1813-1901),到了八十多歲依然創作不斷;
英國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九十多歲了還持續在寫劇本,九十三歲時更寫下名劇《牽強附會的寓言》(Farfetched Fables);美國現代建築開山祖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他是大家公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他在八十九歲那一年完成最後一張建築設計圖。
他們的事例或許不是你我能相比的,上面的例子只是要證明一件事:年齡不是問題,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真的想做出什麼」才是關鍵。
取自《樂齡的幸福課》
……………………………………………………………
各位朋友,早安:
上面這段文字,對我來說相當激勵,我其實常常如此思想:也就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可以用一生累積,不必非得急於一時!
這篇摘文是延續上一篇,用不同的方式回應「我是誰?」這個問題。我還是強調,即便不是老人家,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搞清楚自己想要甚麼,實在是無比重要的事—儘管這並非理所當然。
「我們要的是甚麼?」
這也是我幾乎都會問當事人的一個問句,這問句引領了我們當下的行動。譬如說,如果我們希望跟對方有真誠的互動,那顯然我們得要願意表達希望跟對方靠近的意願,而不是用言語打擊對方,又希望對方主動靠近。
我偶爾會提到,可以拉長我們的時間觀,去看待現在讓我們困擾的事。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以一個宏觀的角度,去檢視目前的執著,是否有其必要性。
祝願您,能體會簡單的事能花時間反覆做,也能變得不簡單,只要我們夠專注,時間可以是我們的好朋友!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3884176071598674
……………………………………………………………
你真心想要的是什麼?
【文/ 魏惠娟、王梅】
經過前面的練習,你對於自己的上層目標已經有一些想像了,接著,繼續想一想你的「行動起點」是什麼呢?很多人會在這裡卡關,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不知道自己真心想要的是什麼。
■ 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
介紹幾個有助於找到下半場人生構想的方法。首先,是「以終為始」,想一想,你打算留下什麼遺產?你希望後人能記得你的是什麼?你希望你的親人、朋友如何描述你?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與成功有約》告訴我們,當蓋棺論定時,你希望獲得的評價就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目標。他教我們做以下的練習,請你準備筆記本,針對每一個問題,練習寫下你的答案吧。
一、你希望你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等親友,以及朋友、同事,如何
描述你?
我希望他們會說:
①是一個認真的人。
②是一個愛神也愛人的人。
③是一個不斷指引我們方向的人。
④是一個不斷把我再帶回軌道的人。
你呢?
二、失去了你,對於關心你的人有什麼影響?
失去我,他們會覺得:
①失去一個重要的、可靠的諮詢對象。
②失去一個總是讓我們﹁看見未來﹂的人。
③失去一個不斷引導我們﹁向未來伸展﹂的人。
你呢?
三、以終為始:你對人生最終期許是什麼?
我對人生最終期許是:
①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貢獻到老。
②看見大方向,抓住大原則:做重要的事,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榮神益人。
③奔跑賽程,始終如一,直到那日,了無遺憾。
你呢?
四、這一生,你想帶走什麼?
探索下半場人生目標,可以從自己的興趣、嗜好或是曾經有過的心流經
驗來思考,試著回答下面的問題必定會有幫助。
①哪些事情對我很重要?
②哪些事情讓我感到快樂?
③在兒童時期和青少年時期令我快樂,我也很想重溫舊夢的事情是什麼?
④在職場上,做過哪些令我感到愉快,我也希望繼續下去的事情?
⑤哪些事情會讓我成為更快樂的人(不包括追求名利)?
⑥我最得意的天賦或才能是什麼?
⑦哪一類活動常帶給我新鮮刺激的挑戰?
⑧我覺得最有創意的事情是什麼?
⑨在長期打拚的過程中,我忽略了我的哪一項嗜好?
⑩哪些事情,是我一直想做,卻始終沒有機會做的?
⑪我希望拋棄哪些舊習慣?
如果有時間,你可以一一回答上面這些問題,必定會有所發現。
但是,經驗告訴我,忙碌的中年人士沒有動機回答那麼多問題,要他們拿起筆一一填答也不容易。《五十後的精采,來自你的行動與渴望》的兩位作者茱莉亞‧卡麥隆(Julia Cameron)、艾瑪‧萊弗利(Emma Lively),認為下半場人生目標應該「要接觸自己真心喜愛的事物」,他們提供一個與上面類似的活動,但是更具體也更容易練習,例如:列出二十項令你心情愉快的事情。這個練習可能是一個起點,幫助你發展出一套生活座標。作者特別提醒我們,注意尋找最可行的構想、最真誠的想法,以及確實使自己興奮的念頭,在探索下半場人生目標時,學習表達真實的自己也是活躍老化的課題。
二十項令我心情愉快的事情是什麼呢?
①和朋友聚會,唱詩歌、閱讀/分享生命的話(《聖經》)。
②享受咖啡與烘培的香氣。
③擁有搖尾迎接、忠誠的狗。
④與朋友一起學習運動,做重量訓練、伸展活動。
⑤旅遊參觀、訪問交流。
⑥跟心意相同的人,一起交流學習。
⑦與一群朋友分享生命經驗與人生設計進度。
⑧設計好課程,開設好課程。
⑨走路散步、思考想像。
⑩朋友一起學習好菜好食、共食共享。
⑪一起去看望朋友,走出陰霾與自己的小天地。
⑫看見別人因為自己的幫助而變得更美好。
⑬真心倡議重要的事情:未來準備、終身學習、教學研究、人生設計、聚會模式。
⑭聆聽有內容的訊息、課程、演講。
⑮提供有品質的好產品。
⑯保持優雅、美麗、健康。
⑰提供(引介)各種自我超越的好東西。
⑱分享愛與關心,專業助人。
⑲讓自我感覺Loser 的人成為Winner。
⑳像一艘商船:從遠方來,無限供應。
以上的練習,不必拘泥內容是否宏偉,也不用管別人怎麼想,只要是你真心想要、真正令你喜悅的事情,就寫下來。我採用「想到就寫」的方法,不管順序、不修飾文辭,只要是真實的想法、真正令你興奮的事情。現在請你找個安靜時刻,練習「想到就寫」,寫下你自己的「真心想要」。
■ 這一生,你想成為什麼?
以上兩個練習,都是很有用的思考方式,幫助我們構想下半場人生的「真正想要」。第三個方法是「榜樣學習」,在下半場人生設計過程中,向標竿學習是很重要的,標竿人物使我們能夠勇敢丟棄覺得自己「不可能」的根深蒂固念頭。後五十人生可以更精采,但是,要先改變想法,才能抓到機會、看見出路。
歷史上,有很多人到了晚年,依然充滿活力和創意。艾蒂(Mary Baker Eddy,1821-1910)在八十七歲那年,完成個人的使命─創辦一份具有宗教影響力的報紙《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這是一份難得一見、歷史悠久的好報紙;英國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他在八十四歲完成生平最後一本著作《卡塔麗娜》(Catalina);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維爾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1813-1901),到了八十多歲依然創作不斷;英國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九十多歲了還持續在寫劇本,九十三歲時更寫下名劇《牽強附會的寓言》(Farfetched Fables);美國現代建築開山祖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他是大家公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他在八十九歲那一年完成最後一張建築設計圖。當然,這些都是世界知名的偉人,他們的事例或許不是你我能相比的,上面的例子只是要證明一件事:年齡不是問題,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真的想做出什麼」才是關鍵。
■ 這一生,你真心想做的是什麼?
最後,如果還是想不出太多好點子,還是向前輩學習、多聽他們的分享吧《幸福退休新年代》的作者爾尼‧柴林斯基UErnie John Zelinski)匯聚了前輩所分享的下半場人生構想,哪些事情或許也是你想要做的呢?請試著勾選。
①重返大專院校攻讀某個學位,目的是學習而不是找工作。
②帶著相機前往非洲、南美洲、亞洲等地拍攝自然景觀。
③從事社會改革工作。
④當弱勢兒童的志工老師。
⑤增加太陽能方面的知識, 並協助推廣這項能源的用途, 以造福人群。
⑥至少去五十個國家旅行, 了解當地人民、歷史、經濟、地理和風俗。
⑦組織抗議團體,反對引起民怨的政治計劃。
⑧抱著愉快的心情退休,然後開一門課,教別人如何做個快樂的退休族。
⑨寫科幻小說。
⑩為自己居住的城鎮做歷史紀錄。
⑪創作並出版幾本詩集。
⑫做個宣揚環保優點的公眾演說者。
⑬經營民宿,不為賺錢、只為好玩。
⑭幫助家人和朋友改善生活。
⑮保持年輕的心情。
●設計你的人生下半場
透過上面不同的方法,你找到自己下半場人生目標了嗎?
一、請寫出你的目標。
二、請寫出你想做的事情。
.
以上文字取自
樂齡的幸福課:設計你的下半場人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6327
@四塊玉文創/橘子文化/食為天文創 三友圖書-微胖男女編輯社
https://www.facebook.com/comehomelife/
.
9/6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厭世媽咪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20966672649379/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朱光潛:如何閱讀一本書】
對於寫作者來說,閱讀上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而這次分享的這篇文章,出自國學大師朱光潛,教你如何讀書更能將其中的養料化為己用。
一起來看看他提出的方法論吧。
-
談讀書 / 朱光潛
十幾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短文談讀書,這問題實在是談不盡,而且這些年來我的見解也有些變遷,現在再就這問題談一回,趁便把上次談學問有未盡的話略加補充。
學問不只是讀書,而讀書究竟是學問的一個重要途徑。因為學問不僅是個人的事而是全人類的事,每科學問到了現在的階段,是全人類分途努力日積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這成就還沒有淹沒,就全靠有書籍記載流傳下來。
書籍是過去人類的精神遺產的寶庫,也可以說是人類文化學術前進軌跡上的里程碑。我們就現階段的文化學術求前進,必定根據過去人類已得的成就做出發點。如果抹煞過去人類已得的成就,我們說不定要把出發點移回到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縱然能前進,也還是開倒車落伍。讀書是要清算過去人類成就的總帳,把幾千年的人類思想經驗在短促的幾十年內重溫一遍,把過去無數億萬人辛苦獲來的知識教訓集中到讀者一個人身上去受用。有了這種準備,一個人總能在學問途程上作萬里長征,去發見新的世界。
歷史愈前進,人類的精神遺產愈豐富,書籍愈浩繁,而讀書也就愈不易。書籍固然可貴,卻也是一種累贅,可以變成研究學問的障礙。
它至少有兩大流弊。
第一,書多易使讀者不專精。我國古代學者因書籍難得,皓首窮年才能治一經,書雖讀得少,讀一部卻就是一部,口誦心惟,咀嚼得爛熟,透入身心,變成一種精神的原動力,一生受用不荊現在書籍易得,一個青年學者就可誇口曾過目萬卷,「過目」的雖多,「留心」的卻少,譬如飲食,不消化的東西積得愈多,愈易釀成腸胃病,許多浮淺虛驕的習氣都由耳食膚受所養成。
其次,書多易使讀者迷方向。任何一種學問的書籍現在都可裝滿一圖書館,其中真正絕對不可不讀的基本著作往往不過數十部甚至於數部。許多初學者貪多而不務得,在無足輕重的書籍上浪費時間與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擱了;比如學哲學者儘管看過無數種的哲學史和哲學概論,卻沒有看過一種柏拉圖的《對話集》,學經濟學者儘管讀過無數種的教科書,卻沒有看過亞當斯密的《原富》。做學問如作戰,須攻堅挫銳,占住要塞。目標太多了,掩埋了堅銳所在,只東打一拳,西路一腳,就成了「消耗戰」。
讀書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兩句詩值得每個讀書人懸為座右銘。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少讀如果徹底,必能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涵泳優遊,以至於變化氣質;多讀而不求甚解,則如馳騁十裡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心花意亂,空手而歸。
世間許多人讀書只為裝點門面,如暴發戶炫耀家私,以多為貴。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讀的書當分種類,一種是為獲得現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識,一種是為做專門學問。為獲常識起見,目前一般中學和大學初年級的課程,如果認真學習,也就很夠用。所謂認真學習,熟讀講義課本並不濟事,每科必須精選要籍三五種來仔細玩索一番。常識課程總共不過十數種,每種選讀要籍三五種,總計應讀的書也不過五十部左右。這不能算是過奢的要求。一般讀書人所讀過的書大半不止此數,他們不能得實益,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而閱讀時又只潦草滑過。
常識不但是現世界公民所必需,就是專門學者也不能缺少它。
近代科學分野嚴密,治一科學問者多固步自封,以專門為藉口,對其他相關學問毫不過問。這對於分工研究或許是必要,而對於淹通深造卻是犧牲。
宇宙本為有機體,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關,牽其一即動其餘,所以研究事理的種種學問在表面上雖可分別,在實際上卻不能割開。世間絕沒有一科孤立絕緣的學問。
比如政治學須牽涉到歷史、經濟、法律、哲學、心理學以至於外交、軍事等等,如果一個人對於這些相關學問未曾問津,入手就要專門習政治學,愈前進必愈感困難,如老鼠鑽牛角,愈鑽愈窄,尋不著出路。其他學問也大抵如此,不能通就不能專,不能博就不能約。先博學而後守約,這是治任何學問所必守的程式。我們只看學術史,凡是在某一科學問上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於許多它科學問有深廣的基矗目前我國一般青年學子動輒喜言專門,以至於許多專門學者對於極基本的學科毫無常識,這種風氣也許是在國外大學做博士論文的先生們所釀成的。它影響到我們的大學課程,許多學系所設的科目「專」到不近情理,在外國大學研究院裡也不一定有。這好像逼吃奶的小孩去嚼肉骨,豈不是誤人子弟?
有些人讀書,全憑自己的興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書就把預擬做的事丟開,用全副精力去讀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書,仍是如此辦,雖然這兩書在性質上毫不相關。一年之中可以時而習天文,時而研究蜜蜂,時而讀莎士比亞。在旁人認為重要而自己不感興味的書都一概置之不理。
這種讀法有如打游擊,亦如蜜蜂採蜜。它的好處在使讀書成為樂事,對於一時興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養成一種不平凡的思路與胸襟。它的壞處在使讀者氾濫而無所歸宿,缺乏專門研究所必需的「經院式」的系統訓練,產生畸形的發展,對於某一方面知識過於重視,對於另一方面知識可以很蒙昧。
我的朋友中有專門讀冷僻書籍,對於正經正史從未過問的,他在文學上雖有造就,但不能算是專門學者。如果一個人有時間與精力允許他過享樂主義的生活,不把讀書當做工作而只當做消遣,這種蜜蜂采蜜式的讀書法原亦未嘗不可採用。但是一個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種學問的志願,他就不能不有預定計劃與系統。對於他,讀書不僅是追求興趣,尤其是一種訓練,一種準備。有些有趣的書他須得犧牲,也有些初看很乾燥的書他必須咬定牙關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還可以啃出滋味來。
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興趣,或是科目,或是問題。以科目為中心時,就要精選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從頭讀到尾,以求對於該科得到一個概括的瞭解,作進一步作高深研究的準備。讀文學作品以作家為中心,讀史學作品以時代為中心,也屬於這一類。
以問題為中心時,心中先須有一個待研究的問題,然後采關於這問題的書籍去讀,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諸家對於這問題的意見,以供自己權衡去取,推求結論。重要的書仍須全看,其餘的這裡看一章,那裡看一節,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丟手。
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對於初學不相宜。不過初學者以科目為中心時,仍可約略採取以問題為中心的微意。一書作幾遍看,每一遍只著重某一方面。
蘇東坡與王郎書曾談到這個方法:「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次讀之。當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並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願學者每一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餘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蹟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若學成,八面受敵,與慕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
朱子嘗勸他的門人採用這個方法。它是精讀的一個要訣,可以養成仔細分析的習慣。舉看小說為例,第一次但求故事結構,第二次但注意人物描寫,第三次但求人物與故事的穿插,以至於對話、辭藻、社會背景、人生態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讀書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統組織。比如看史書,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與政治的關係,則全書中所有關於這問題的史實都被這中心聯繫起來,自成一個系統。以後讀其它書籍如經子專集之類,自然也常遇著關於政教關係的事實與理論,它們也自然歸到從前看史書時所形成的那個系統了。一個人心裡可以同時有許多系統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許多「部首」,每得一條新知識,就會依物以類聚的原則,匯歸到它的性質相近的系統裡去,就如拈新字貼進字典裡去,是人旁的字都歸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歸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斷的知識,不但易忘,而且無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識必須與舊有的知識聯絡貫串,這就是說,必須圍繞一個中心歸聚到一個系統裡去,才會生根,才會開花結果。
記憶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讀過的書所形成的知識系統,原本枝葉都放在腦裡儲藏起,在事實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儲藏,過目即忘,則讀亦等於不讀。我們必須於腦以外另辟儲藏室,把腦所儲藏不盡的都移到那裡去。這種儲藏室在從前是筆記,在現代是卡片。
記筆記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學家採集標本,須分門別類訂成目錄,采得一件就歸入某一門某一類,時間過久了,採集的東西雖極多,卻各有班位,條理井然。這是一個極合乎科學的辦法,它不但可以節省腦力,儲有用的材料,供將來的需要,還可以增強思想的條理化與系統化。預備做研究工作的人對於記筆記做卡片的訓練,宜於早下工夫。
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我們都離開了家:全球多元文化趨勢下韓國新移民的離散、追尋與認同」介紹
訪問編輯:林蔚儒
內容簡介:
聆聽離開家的人,述說他們的故事
新移民在陌生的國度即便艱苦也從未放棄夢想,
我們如何能不具同理心呢?
本書透過一位文化人類學者及平權倡議者,
生動刻劃出在韓國的各國移民之生命軌跡、離散家庭,
以及他們跟母國的跨境連結。
這是韓國移民者的溫情書寫,亦具體映現台灣,
一起跟世界向「多元文化的公民意識」邁進。
全球化的多變時代,你我都可能成為離開家的人,
謹記「移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問題」。
在跨國婚姻與商業活動司空見慣的全球化時代,有一群人離開了家,前往異國尋求更好的出路──越南婚姻移民、尼泊爾非法移工、朝鮮族移工、僱用許可制下的蒙古移工、緬甸難民移工──他們來到韓國這個高度資本化的國家尋求一線生機,進入被要求學韓語、融入韓國社會的婚姻體制;從事韓國人不願意做的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辛苦(Difficult)的3D產業,只希望讓故鄉的親人過上好日子,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卻得因此承受韓國人異樣的眼光,忍受政治、社會與文化上的忽視和歧視,淪為韓國社會底層沒有名字與臉孔的失語者。
本書作者金賢美教授投身移民研究、田野調查十餘年,親身採訪這些在韓國無法發聲的移民、不見天日的移工,逐一記錄下他們的故事。讓人不禁反思,在高聲疾呼尊重多元文化、促進民族融合的同時,我們是否意識到鋪天蓋地的強勢文化如何掩蓋了少數群體的聲音?是否聽見少數群體的心聲與訴求?由於婚姻或工作而離鄉背井來到陌生國家的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聆聽、理解與認同,而非片面、強硬的對待。從新移民到新住民,從單一同化到多元文化,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趨勢下,但願更多人能聽到他們被掩蓋的聲音。
台灣開放婚姻移民定居,以及東南亞籍勞動工作者來台,已經長達三十年。我們必須傾聽移民的話語,共同打造有助於社會融合的「理解環境」,才有機會穿越性別、階級與國族的界線,讓離開家的人得到尊重與自由,實踐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作者簡介:金賢美(김현미)
首爾大學英語教育系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文化人類學系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關心的議題為「伴隨全球化而來的人類、資本以及文化的移動 」。2003年開始致力於韓國國內新住民的研究,十多年來研究了韓國的外籍配偶、經濟性移民、朝鮮族同胞、無證移工、難民等,多元化韓國社會裡的少數者生活與經驗。
傾向於以文化研究者的身分介入移民生活的實踐性研究方法,偶爾也會給予政府政策上的建言,目前擔任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外國人人權專門諮詢委員,同時也是移住女性人權會的會員。
其他著書有《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翻譯:跨越性別、人種、階級的界線》(2005),合著有《親密的敵人:新自由主義如何成為日常》(2010)、《我們都是陌生人:為了共存的多元文化》(2013)等。(以上書名均為暫譯)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Jackz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第三屆中學文憑試(HKDSE)今天放榜,今屆狀元共有七男五女,當中有學生立志成為醫生、律師,亦有人想修讀政治,想在兩極的社會氣氛中找出路。
有線新聞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436987)
其中一位狀元馬國鳴來自傳統名校皇仁書院,他稱自己來自基層家庭,父親從事裝修行業,母親有做兼職,月入只有一萬多元,既要應付供樓的費用,又要照顧一名就讀小三的弟弟。馬國鳴表示自己受到2003年沙士時冒著生命危險拯救病人的醫護英雄感染,所以立志成為醫生。
被問到會否參與佔領中環爭普選,馬國鳴表示不會,因為未有能力承擔後果,但欣賞發起人爭取真普選的目標。皇仁另一位學生張心力,亦考得6科5**佳績。
當中兩位女狀元來自聖保祿中學,她們分別是黃曉晴(Anson)和徐詠然(Anna)。徐詠然表示希望能夠升讀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黃曉晴則以升讀中大或者港大法律系為目標。
黃曉晴是家中獨女,她表示希望成為律師,將來為弱勢社群發聲。被問到是否支持佔領中環,黃曉晴以「我哋學校唔准答」為理由拒絕回應。校方其後否認禁止學生回應佔中,強調校方沒有政治立場。
徐詠然是家中「大家姐」,弟妹在考試期間有為她打氣,她表示不會熬夜溫習,長期預習才是取得好成續的關鍵,又指英國文學是最難應付科目,但有賴老師無私的教導。她表示,將來如獲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取錄,會思考有什麼方法可以使香港變得更好。
其中一位女超級狀元陳詠妍,來自傳統名校協恩中學,她修讀中、英、數和通識外,還修讀生物、化學、經濟、數學延伸。校方公佈成績時,全場同學都歡呼。
陳詠妍表示,考試後曾「對答案」,發現自己錯誤甚多,因此沒想過會成為狀元。其中中文科口試成績只有3級,幸得其他中文卷成績拉高。她又稱,自己不看報紙,靠上課學時事,以及補習鍛練技巧。
被問到對佔領中環看法,陳詠妍表示,即使有數據顯示佔中可能造成經濟損失,但她認為若以短期經濟損失,能換取真正普選,令全港社會受惠,「我覺得係值得嘅」。
陳詠妍又表示喜歡美食,中六已開始寫食評,在Instagram有逾600 追隨者(followers)。她曾光顧香港最貴的法國菜,消費高達數千元,又喜歡到中上環餐廳品嚐美食,期待Jamie Oliver來香港開餐廳,她說:「食好嘢要使錢,都要識搵錢至得。」
Help us caption & translate this video!
http://amara.org/v/W8oR/
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系出路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政治經濟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系出路、中山政治經濟學系就來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有最完整政治經濟學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系出路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政治經濟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系出路、中山政治經濟學系就來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有最完整政治經濟學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政治經濟學系出路 在 政經系出路- 中山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我是今年新生,借同學帳號發文,想問學長姐本系的出路有啥,還有大部分學長姐研所是考到哪,目前有點迷惘 ...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