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鋒批民進黨 重回威權統治 04:102021/02/03 中國時報 崔慈悌
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投票周六登場,對綠營以保障民代自由意志作為反罷免理由,獨派大老施正鋒昨反批懲處萊豬案跑票綠委的民進黨,全面執政後,立法院淪為立法局,彷彿重回威權統治時期,「應該同情的是良心立委,而非立場曖昧的民代」。
繼桃園市民進黨議員王浩宇成功罷免後,高雄市議員黃捷也將面對罷免投票,綠營已經表明反對立場,蔡總統更公開挺捷,部分綠營支持者對罷免制度不以為然。
施正鋒昨在臉書表示 罷免是間接民主體現,他列舉目前反對罷免理由,包括認為罷免是民粹,「一定會成為報復工具」;民主先進國家沒有罷免國會議員或地方民代作法;罷免議員「違反言論免責的自由主義」。
施正鋒反駁說,西歐國家少見罷免主要因選舉制度採政黨比例代表制,選民根據政黨提供名單投票,「當然無法針對特定民代進行回收」。這些國家憲政體制絕大多數是內閣制,總理或首相非民選,因此「與其罷免、不如運用不信任案逼執政黨下台」。
他以不同的國家作法為例子,瑞士及日本,選民不只可罷免個別地方民代,還可要求解散議會重新改選;但美國聯邦眾議員及州議員任期多是兩年,就政策面而言,罷免就不如創制複決立竿見影。
至於保障民代自由意志,他反批全面執政的民進黨已讓立院淪立法局,彷彿重回威權統治時期,「儼然把國會議員當地下室仰賴陰氣吐納的癩蛤蟆。」
施正鋒以民進黨制裁萊豬案跑票綠委為例認為,應同情的是良心立委林淑芬、劉建國,而非立場曖昧的民代。他認為,若要保障小黨發言權,應從選制著手,「不要等到火燒屁股才拿弱勢者當擋箭牌」。選民既然有權利、能力及知識推選代表,當然可罷免貪瀆、顢頇或懦弱者。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203000402-260118?chdtv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4年10月26日烏克蘭舉行的國會選舉是自從2月親歐盟示威運動以來的首次選舉,這場國會大選原定在2017年舉行,但因街頭革命及烏克蘭東部的分離運動提前到2014年10月,烏克蘭選出自脫離蘇聯23年來最親歐的政府。 烏克蘭為多黨制,國會席次共計450席,每屆任期5年。採混合選舉,225席為政黨比...
政黨比例代表制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二次民主化,就從地方選制改革開始」
今天早上,參與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座談。感謝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邀請,讓我可以和林秀幸老師、賴中強律師、耕山農創創辦人邱星崴、蘇彥圖副研究員,一起討論「二次民主化」的重要議題。
1980年代以來,台灣的民主化已經走了30多年,我們取得了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設置不分區立委的階段性成果,大幅改善中央政府的民主參與。
然而,若把目光移到地方政治,時光,彷彿還停留在30年前。在地方自治層級,最大黨叫做「無黨」,最重要的政治工作,仍然是送往迎來贊助佳節禮品,從登記保證金到選舉看板,地方政治的參與門檻,依舊高的無法想像。
我想起2018年的地方選舉,當我帶著竹竹苗的年輕朋友,開始參與地方政治的選舉,那個畫面的青澀與艱苦,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12萬的保證金, 宋國鼎 苗栗縣議員一人出席的政見發表會,高不可攀的看板宣傳,我們像是一群傻子,站在路口、跟著垃圾車,透過最原始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我們,來弭補宣傳資源的不足。
進到議會後,時力議員的問政,很容易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原因很簡單,時力議員的認真問政,在非六都地區一直是個異數。在過去,議場從來不是地方政治的重點,地方政治的真正所在,在於各式各樣的「人場」。
透過「人情點數的累積與交換」(借用邱星崴的說法),地方民代的面子與人脈,幾乎就等同於選票。攸關地方的重要議題,就不會成為地方政治的主軸。也因此,議會當然是地方政治最邊緣的地方,出席、質詢一點都不重要。
這些不合理的現象,一言以蔽之,可以稱做「地方政治的去政黨化」。
當「選人(情)不選黨(價值)」成為無可挑戰的硬道理,當「好央教」成為地方民代的最高道德,最大黨一定是無黨,以理念來爭取選票的政黨政治,一定無法在地方層級生根。
要改變地方政治的生態,一定要修改地方政治的憲法--地方選制。
2008年後,我們透過修憲設置了不分區的立法委員,相當程度提升了立法院的專業程度,各政黨也必須提出具有競爭力的名單,來爭取選民的認同。
同樣的事情,也應該要發生在地方議會。
如果每一個縣市議會,都有一定比例的不分區議員席次;
如果讓各政黨最優秀的人才,可以透過德國日本行之有年的「雙重提名制」,到最艱困的區域競選議員,同時名列不分區議員名單;
如果優秀的地方青年,可以透過公民連署來替代繳交保證金;
想像一下,我們的地方政治,會帶來多大的革新?各政黨會用什麼態度,來面對不分區議員的提名?
你的故鄉,那個很難回去的地方,會不會透出一縷陽光?
二次民主化,就從地方選制改革開始,就從地方議會納入政黨比例代表制開始。
政黨比例代表制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五專打辯論比賽,當年比賽採奧瑞岡制度,政策性命題是這制度下的特色,什麼癈除死刑、強姦罪採非告訴乃論、繼續興建核四廠、營業稅應改為國稅、政黨比例代表制、單一選區等等題目都比過。
這些都是很大的政策議題,在十五到廿歲的那段年紀,能比這種題目可真是有種優越感來著。也發展了我獨特的辯論風格,論證能力強,同時很煽情。
(這個辯風煽情的印象據說我畢業幾年後還在,後來回學校指導學弟妹,他們表示終於知道為什麼別的學校老是覺得我們學校辯風煽情,原來大魔王是我...)
插大考經濟系,唸經研所,原本以為我的研究能力會遠遠優於銷售能力,沒想到2005年在一家智慧好夥伴的銀行,陰錯陽差的成為境內外共同基金的輔導銷售人員。
真是硬著頭皮上呀!
不過很快的我的論述方式得到了肯定。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陪訪(Joint Call),去之前理專跟我說,客戶很不好搞定,是某家新銀行的原始發起人,投資很多公司,每次面談大概十分鐘內就會結束,而且態度非常冷漠。
沒想到跟他一談,大約十來分鐘後,原本冷漠的他變得很熱情,問了許多跟經濟金融有關的問題,整個時間超過卅分鐘,陪同的理專有些嚇到。之後我很會唬爛(誤),是Joint Call的名聲就幫我傳開了。
那我做了什麼呢?其實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擅長解釋一個現象背後的原因,也就是推論能力很好,加上知識很廣泛。
那位客戶跟我說的一句話到現在還是很受用,他說:“到我這個身份地位,樂趣已經不太多,跟你聊天收穫很多知識與想法,是很有意思的事。”
後來的我就一直保持有點教學的銷售演說特色,談經濟、講基金,都會有很多基本財經知識的介紹,這樣下來其實業績也做的還算頂不錯的。
讓人家漲知識,也是種另類的銷售技巧。
所以,我在YouTube上的教學影片,至今是六、七成學生來源的管道。
※線上課程教學 :
https://joseyang.eletang.com.tw/course/7061
※視訊個人指導: 請私訊
1. Skype ID: https://join.skype.com/invite/jxPHO1DdHiXT
2. Line ID: joseyang9287
※一日工作坊(台北、高雄):
https://www.cln.com.tw/school_openclass_info_165_.html
政黨比例代表制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4年10月26日烏克蘭舉行的國會選舉是自從2月親歐盟示威運動以來的首次選舉,這場國會大選原定在2017年舉行,但因街頭革命及烏克蘭東部的分離運動提前到2014年10月,烏克蘭選出自脫離蘇聯23年來最親歐的政府。
烏克蘭為多黨制,國會席次共計450席,每屆任期5年。採混合選舉,225席為政黨比例代表制,另外225席由地方選區產生,而其中屬於克里米亞與親俄武裝控制區的27席將會懸空。
根據目前開出的99.42%選票,現任總統波羅申科領導的「波羅申科陣營」占總票數21.82%,為親歐政黨;總理葉森尤克的「人民陣線」占總票數22.17%,人民陣線是他在脫離「全烏克蘭祖國聯盟」後所領導。兩黨為親歐勢力奠定基礎,總統波羅申科也強調人民陣線會是聯合政府的重要夥伴。
以下為各主要政黨的得票率:親歐的「自助黨」占約10.99%;親俄的「反對黨」占約9.38%,獲前執政黨「地區黨」支持;親歐的「激進黨」占約7.45%;親歐的「全烏克蘭祖國聯盟」占約 5.68%,由一心希望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前總理尤利婭·季莫申科領導。
其餘政黨沒有超過5%的門檻,包括:「全烏克蘭自由聯盟」的4.71%、「共產黨」的3.8%。(共產黨曾是國家的第二大黨,之前在烏克蘭議會的450席中佔56席。)
而逃亡至俄國的前總統亞努科維奇所屬「地區黨」則未參選。
這次大選中,親歐的政黨獲得過半席次,總統波羅申科可望組親歐聯盟,讓烏克蘭的加入歐盟之路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