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直接叫父母的名字,你能接受嗎?】
延續前幾天關於稱謂的話題
在明白稱謂不過是個代名詞
以及隱藏在稱謂當中的權力、責任與期待後
我不禁問自己:
「那我可以接受孩子直接叫我的名字嗎?」
坦白說,當我開始想像孩子直接叫我的名字時
我的確有被冒犯的感覺
甚至覺得怎麼可以沒大沒小
但我也明白這樣的感受
來自於長期被教育下的結果
就像有一道封印刻在腦中,跟你說不可以這樣
或是應該要那樣,但,真相與真理是什麼?
這讓我想到另一則故事
「有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
雖然窮,但一家人非常的相親相愛
每天粗茶淡飯卻過得很幸福
母親每週都會預備一頓豐盛的餐點
而餐桌上都會有一條新鮮又肥嫩的魚
開動後,母親總是先將魚頭夾進自己的碗裡
孩子們以為母親愛吃魚頭
還會主動幫忙夾魚頭給母親
母親只是笑笑地說謝謝
後來孩子們長大了
因著努力的學習與打拼而有一番成就
生活品質相對也改善許多
孩子們紀念著母親一直以來的付出
於是準備了豐盛的一桌菜來招待母親
其中有一鍋滿滿的魚頭,是為母親特別預備的
而當這一鍋魚頭端到母親面前時
母親的表情非常錯愕,大家感到疑惑
在孩子們的詢問下才知道
原來母親並不愛吃魚頭
而是為了將魚肉留給孩子們
選擇先將肉少刺多的魚頭吃掉」
這個故事提醒了我
我的想法與認知不一定完全正確
如同聖經裡說的
「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什麼
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
- 哥林多前書 8:2
蘇格拉底也說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所以我很喜歡去質疑自己原有的想法與觀點
並且透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微調甚至是修正
拉回小孩直呼成人名字這件事
在我原有的觀點中
直接稱呼比自己年長對象的姓名
就等同於沒禮貌、沒教養
就連我的舅舅一直以來都表示
可以叫他的英文名字就好
我也從來「不敢」這樣叫,還是以舅舅稱呼他
深深刻印在腦中的觀點與認知限制了我的行動
階級制度、縱向關係,以及人有長幼尊卑之分
已烙印在我的生命裡
當我擁有這樣的觀點
我就無法落實真正的平等在親子關係中
要突破,就需要有新觀點的加入
與舊觀點碰撞激起火花,最後整合成新的方向
我想起有認識一對母女,他們一同都在教會服事
女兒也都是直接叫媽媽的英文名字
會覺得沒禮貌嗎?
完全不會! 反而覺得還隔外的親切零距離
同時也想到國外很多家庭成員
也會直接以名字稱呼彼此
所以這件事沒有絕對的對或錯
完全是跟文化和習慣有關
再來探討那被冒犯的感受來自於何處?
以下為我腦中各種想法進行辯論的小劇場🧕🏻🆚👸🏻
🧕🏻「被冒犯是因為被小孩叫名字感覺不被尊重」
👸🏻「不被尊重的感受來自於什麼樣的觀點?」
🧕🏻「因為我比較大,在家中地位比較高
所以需要被尊重」
👸🏻「所以小孩比較小,就不需要被尊重嗎?」
🧕🏻「話不能這樣說,這是兩件事」
👸🏻「所以你覺得小孩叫你的名字
會帶給你威脅是嗎?」
🧕🏻「是的」
👸🏻「威脅到你的什麼呢?」
🧕🏻「權威」
👸🏻「所以小孩叫你的名字
會讓你有被降階的感覺是嗎?」
🧕🏻「好像是」
👸🏻「降階不好嗎?」
🧕🏻「人都想往高處爬阿,當然希望自己擁有權威」
👸🏻「不過往下走一步
就能與孩子站在平行的位置」
也能與孩子更靠近、更親密」
🧕🏻「好像也是」
👸🏻「放棄權威不容易
但能換得與孩子更多的連結
你,願意嗎?」
當我突破心防的封印
(這時好想學庫洛魔法使大喊:封印解除!)
再次想像小孩叫我名字時
那種被冒犯與不舒服的感覺就消失了
於是,身為實踐派的我當然展開行動
👩🏻「從今天開始,你們可以叫我瑋玲喔!」
🧒🏻「媽媽」
👧🏻「瑋玲」
👩🏻「恩,要叫媽媽或叫瑋玲都可以」
🧒🏻「媽媽」
👧🏻「瑋玲」
喬伊一開始完全不敢叫我的名字
只有在玩遊戲時敢 (老師點名學生的遊戲)
而唯可完全沒障礙,叫得非常的順口
我從一開始的接受,到現在能享受
喜歡孩子叫我名字的那份親暱感
也覺得自己好像變年輕了 (誤)
解除封印讓我感覺很自在也很自由
同時孩子們還是最喜歡叫我媽媽
稱謂不再是枷鎖,而是重新連結
脫去當中的權威,回歸為那份獨有的關係
「媽媽,是專屬於我的代名詞
也代表著無人可取代的身分」
稱謂沒有不好,只需要重新檢視
讓稱謂沒有束縛,只有歸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3萬的網紅蒟蒻講幹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跟老外聊上帝 才發現單字量不夠嗎? 快點來跟蒟蒻一起學英文吧!! 小額贊助安撫蒟嫂 https://p.ecpay.com.tw/E2494...
「教會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教會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教會英文 在 林智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教會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教會英文 在 蒟蒻講幹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教會英文 在 Re: [請益] 教會學英文- 看板Eng-Clas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教會英文 在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台灣免費英文會話小組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教會英文 在 請問大家上過教會的免費英文班嗎? 覺得如何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教會英文 在 2015.01.18中天調查報告/自學英語方法多教會上課免花錢 的評價
- 關於教會英文 在 教會免費英文課程- 語言板 - Dcard 的評價
教會英文 在 林智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上樑的日子,我也特別到工地現場參與,看著鋼樑緩緩升起,想起建設兒童醫院一路走來的過程,心中滿是感謝。
2014年參選市長,我提出要將新竹打造成兒童城市,兒童醫院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政見。新竹市過去曾經連續11年是全國生育率最高的城市,新竹市18歲以下青少年及孩子約有9萬名,鄰近的新竹縣也有11萬名。佔了我們人口數的20%。
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孩子的醫療資源都很匱乏,不僅沒有兒科的夜間急診,當然也沒有專屬的兒童醫院。
我自己是3個孩子的爸爸,能夠了解做父母對於孩子的疼惜之情。我印象很深,我還在擔任議員的時候,有一次我兒子得了腸病毒,但當時我跟我太太都還是新手爸媽,不清楚該怎麼辦。送到醫院之後,醫生跟我說,再晚一點,孩子可能會休克。當時我很自責,因為我的疏忽,讓孩子遭遇這樣的病痛。所以我擔任市長之後,就一直希望可以興建兒童醫院,讓父母不用再擔心孩子生病了該怎麼辦。
我一上任就帶著市府團隊,到台北馬偕醫院及台大醫院分別拜訪,希望整合地區醫院資源,提供新竹市夜間兒童急診服務。
接著,我們更啟動跨局處一起推動興建兒童醫院。一開始沒有地、沒有經費,到透過都市計畫的變更,及BOT的方式推動了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
106年8月,在 防疫英雄 #陳時中部長 的見證下,我們與馬偕醫院簽署了兒童醫院BOT契約。更在109年3月2日,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的見證之下,兒童醫院正式動工。
就像當天蔡英文總統當天致詞所說的一樣,「智堅所帶領的市府團隊,沒有魔法,只有想盡辦法。」
從政見到建設,一步一步實現我們對孩子的承諾。這段路雖然辛苦,途中也有無數的挑戰,但為了孩子們,我從來沒有放棄這個承諾。想盡辦法,讓守護孩子健康的兒童醫院能夠夢想成真。
今天兒童醫院上樑,我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蕭聰穎董事長、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翁順隆院長、 三星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張登金董事長彼此期許,希望明年兒童節,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能夠如期如質落成,要送給孩子最大的兒童節禮物。
就像馬偕博士所說的,「寧願燒盡,不願鏽壞」,我們也會繼續用這樣的精神來為市民服務,也期待疫情能夠早日過去。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
#全國第四座兒童醫院
#全國第一座獨立兒童醫院
教會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dnt-see-i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時不晚》的作者是加拿大牧師暨思想領袖凱瑞.紐霍夫(Carey Nieuwhof),他也主持「Leadership Podcast」訪談各界成功人士,持續分享活出更好人生的秘訣。他曾經是個執業律師,但是在三十歲那年內心受到召喚,轉行當起了全職牧師,引導人們邁向心中嚮往的人生。
在他經營教會和傳道的經驗當中,他發現人們總是會面對到七種「內在危機」,分別是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這些狀態就如同英文書名「Didn’t See It Coming」,我們根本「沒有預料到它們會發生」,但是每個人都一定會遭遇到這些經驗。
幸好,這些內在危機都是「有跡可循」的,也可以提早「防範於未然」。作者在這本書教我們透過「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的方式,去發現潛在的危機訊號,並且透過具體的行動指引,讓我們能夠提早修正、避免自己身陷這些危機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在 Goodreads 書評網站獲得了 4.46 顆星的高分好評,書中沒有老掉牙的故事,多的是作者多年傳道授業的真人真事,以及他本人非常露骨的真心表白。以下分享三個對我最具啟發的內在危機的察覺方法和處理方式。
.
1.#憤世嫉俗
.
有時候我會納悶,為什麼社會上(尤其在網路上)充滿許多憤世嫉俗的人,這種情緒有時候也會悄悄地影響我們自己。作者認為,憤世嫉俗其實是一種「選擇」,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生活不會讓人變得憤世嫉俗,是你讓自己變成了那樣。他用自己的切身經驗進一步說明。
在他仍是新手牧師的時候,在地方的小鎮認真經營教會,而且總是親力親為每天都拜訪教友。其中有一對教友夫婦,他們的生活並不寬裕,在財務和家庭關係上面充滿危機。因此作者特別撥心力照顧他們,幾乎對他們的各種需求有求必應。但隨著教會人數持續成長,這對夫婦的需求卻越來越像個無底洞。
在某一次的教會主日因為子女不守規矩地吵鬧,夫婦倆跟作者起了衝突,丈夫吼道:「這地方已經不適合我們,你不再關心我們了,我們要離開!」
作者滿頭疑惑地追問:「我當牧師以來從未花這麼多時間一對一關心一個家庭,整個教會也為了服務你們而一再犧牲。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夠?」這個問題無濟於事,那對夫婦從此離開了教會。
一股憤世嫉俗的怨氣湧上作者的心頭,他感到浪費時間、不想再關懷別人、不要再為人付出了。這麼憤怒的原就是因為掏心掏肺卻幾乎沒有獲得回報,或者得到的回報與預期相反。事後他反省這件事情時說:「憤世嫉俗的形成,不是因為你有一顆封閉的心,而是因為你的心胸曾經敞開。」
這種痛苦的經驗,會讓我們面臨抉擇。我們很可能將過去的失敗經驗投射到未來的情境,我們也可能從此停止信任和盼望,結果會怎樣?如果我們任憑這種想法自由發展的話,最終我們會封閉自我,憤世嫉俗終將接管了我們。我們能有什麼解藥?
首先是再次「盼望」。我們必須體認到,各種創傷和背叛都是敞開心胸的人必然會遭遇的狀態,唯有擁抱相信的力量,對未來再度敞開心胸。不要讓過去的苦痛傷害了未來的璀璨。其次是運用「好奇心」,保留思考時間想像更多可能,多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讓自己嘗試新做法,讓開放式的問題引領自己前進。在好奇心的面前,憤世嫉俗沒有立足之地。
.
2.#道德妥協
.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曾經在《與成功有約》書中鼓勵每個人去想像自己的「喪禮」,在你人生的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作者說他擔任牧師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在哪個喪禮見過為人子女的展示自己父親的履歷。也從來沒有聽過子女站在棺木前討論著父母的身價淨值。跟你最親近的人,不會在你的人生歡送會上,朗誦你最近一季的業績數字。
作者用了一個很趣味的方法描述這個概念。當你過世之後,你認識的人在餐桌上聊到你時會說:「喔,凱瑞啊,他是一個______的人。你可以把莎莎醬遞給我嗎?」雖然聽起來很難接受,但是「人的一生,終究會被活著的人簡化成一個句子。」這個空格裡面填寫的,通常就是一個人「品格」的濃縮,一個正直或友善的人;一個虛偽或易怒的人。
在作者年輕時的律師生涯中,他見到許多同儕曾經面臨道德危機的訊號,包含在人前人後差距越來越大、掩蓋事實、無法說到做到、合理化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決定、眼中只關注自己。如果不加以調整,就會漸漸走上道德妥協的不歸路。具體的方法是每天付出微小的努力刻意培養,例如承擔責任、言行一致、挪出時間保留給自我反省和成長。
我在讀這段的時候,也思考著作者為什麼選擇牧師當「志業」Calling)的這條路,因此我在自己的子彈筆記上面塗塗改改,最後寫下這段想法:「一個志業的召喚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它指的是把微小的信念好好地實踐出來。它就是每天履行正直、體面、誠信。偏離這些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只是偽裝之下的慾望罷了。」品格的養成不是一夕之間的壯舉,而是每天微不足道的累積。
.
3.#身心俱疲
.
「疲勞過度」(Burn-out)是現代人常見的內在危機之一,無論是受雇於人的上班族,或者是看似自由自在的自雇者,都很有可能面臨這個狀態。作者在他四十歲一場空前盛大的演講之後,體驗到了猶如自由落體般的倦怠感。他描述那是一種「沒有期待,沒有喜樂,雖然還活著,但實在不覺得自己完全活著」的感覺。
然而,我們該如何自我察覺到自己即將陷入倦怠?明顯的警訊有:熱情消退、不再感到情緒起伏、因為小事情抓狂、活力流失、憤世嫉俗、無法滿足、無法正確思考、生產力下降、再也不笑、睡眠也無法使你重振活力。如果我們面臨上述的狀況越多,就越接近疲勞過度的懸崖。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幫我們調整自己的步調遠離倦怠。
首先是不要試著去否認倦怠,因為這麼做只會加速情況惡化。比較好的做法是「告訴別人」自己當下的感受,找個懂得聆聽的親友聊聊,善用人際關係的力量,因為當你不再相信自己的時候,你需要有人相信你。
其次是「調整步調」通常比「調整負重」更容易帶來緩解,因為步調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請一天假、關掉手機、取消會議,在狀態不好的時候讓自己退後一步、休息一下。放慢步調去回想這一切忙碌背後的意義,釐清思緒後再重新出發。
最後是「接受自己的破碎」,人生的境遇就如同潮水有高有低,我們總會遇到狀況差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堅持「完美」的姿態,而且要放下自以為可以處理完所有事情的「驕傲」。作者認為,要體認到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適時尋求親友、信仰和諮商,是修補身心疲勞的良方。勇於接受「破碎」的人才有機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盡頭,找到超越和改善的力量。
作者也引用神學家兼作家達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談提升心靈健康的方法:「你必須痛下決心,除去生活中的匆忙。」面對疲勞的前兆,必須主動採取放慢步調和尋求人際協助的策略,不要著急,也不要拖延,容許它該多久、就多久。放慢腳步和調整步伐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
#後記:危機就是轉機
.
《為時不晚》的作者雖然是一位牧師,但是上帝和聖經的文字內容不至於喧賓奪主,反而在一些重要的章節扮演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透過這本書可以提醒我們自己,憤世嫉俗、道德妥協、身心耗竭、無足輕重,這些都不該是我們人生的結局,而是可以預見的必經狀態,而且我們有能力提前做出準備。
在書中,作者一再提醒了「自我察覺」的重要性,要先能察覺這些內在危機的跡象,才有機會防範於未然。如果你本身不是基督徒沒有禱告的習慣,我很推薦參考另外兩本書《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或《靜下來工作》來培養「正念」的習慣,正念能夠幫你關閉漫不經心的自動導航模式,透過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感知情緒,對世界做出正確且善意的回應。
最後,我想引用擅長教人克服恐懼的專家克莉絲汀.烏梅爾(Kristen Ulmer)的這段話:「別浪費任何一個危機。那是宇宙在考驗你學習一件新的事物,讓自己的潛能更上一層樓。」當你遇到任何一種內在危機的警訊,不要害怕它的到來,要知道,那或許是成就美好人生的重要轉機。
.
感謝 格子外面 提供抽獎贈書
教會英文 在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台灣免費英文會話小組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分享耶穌基督的福音,也為人服務,做祂在世上為我們做的事情。 我們每週在各地區的教堂會有免費的〔英文會話小組〕 在這個時間每個人都有機會來和英語 ... ... <看更多>
教會英文 在 請問大家上過教會的免費英文班嗎? 覺得如何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覺得如何- 昨天收到傳教士發的免費英文班,蠻心動的,聽朋友說英文會學的蠻快的, ... 教會並不會強迫信仰但是會有意無意的灌輸一些教義跟觀念 ... <看更多>
教會英文 在 Re: [請益] 教會學英文- 看板Eng-Clas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摩門教我也很好奇!
話說我還在讀高中時在縣立圖書館有遇到兩個帥哥
也忘了是怎們聊起來的 就坐在圖書館外的廣場
有次我們有人背吉他 其中一個就說他也會彈 也叫我們彈
高中生彈伍佰浪人情歌 他們也說好
帥哥一也彈給我們聽 當然沒聽過 當然也說好
聊過幾次後,他們就說要不要來他們教會看看
去就看到幾個很像教會人士的台灣人在那邊打桌球之類的
幾分鐘後就問or要求我們要不要受洗
有點傻眼覺得受洗有這們輕鬆唷?
畢業後就沒下文,聽說帥哥也回國了 回憶結束
後來知道摩門傳教士
1. 他們大致上不能跟異性交談,可能傳教會有些例外
2. 他們希望跟你說中文,即使你跟他們講英文,基本上還是用中文回你
3. 他們是來傳教的,厲害的是他們都不會忘記這檔事
我個人是覺得想學英文花點錢去地球村應該跟去上那種班相似度很高
也不用煩要入教這回事
有認識一個外文系同學不管這些看到傳教士他就上前搭訕
然後當他們聊到傳教就直接表明沒興趣
他的口說他說外國人會說your speaking is fucxing good~
話說大18歲後路上騎單車的傳教士都沒有來搭訕了~
※ 引述《toy812 (toy812)》之銘言:
: ※ 引述《Sirius1129 (Sirius1129)》之銘言:
: : 今天看到一張傳單
: : 耶穌基督 後期聖徒教會 開的 免費英文班
: : 傳單上說只要自付教材80元,每週三晚上7:00-8:30,24堂課循環
: : 臺灣很多地方都有點
: : 請問有版友聽說過這項課程嗎?(或是有接觸過的)
: : 有點心動說...
: : 謝謝
: 科科,這個就是摩門教,我有去那邊玩過幾次,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 稍微介紹一下,他們大部份是來自Utah(猶它州) 都很年輕約18~22
: 所以切入話題,就可以用Malone跟Stockton
: 不要把他們跟那些只會去夜店的老外混為一談,他們絕對比那些正派多了
: 聽他們說,來這邊傳教的花費,都是自己打工賺來的
: 英文課程分為三種,有三種課本(封面顏色不同)
: 1.初級班: 這個就教教簡單的字彙,念些簡單的對話,小朋友居多
: 2.中級班: 同上,當初我在上時,每個人都要念課文,也不會很難啦
: 3.高級班: 這個人數會比較少,我那次去都沒在上課本,單純5-6個在那聊天(英文)
: 教材可以先不用買沒關係,去的時候跟隔壁的女生一起看就好
: 去上個幾次,有興趣再買即可
: 一剛開始進去,就說要上英文課就好了,不用不好意思
: 上課時間約1900~2030,2030~2100會有約30分的傳教時間
: 課堂上依我去過幾次的觀察,女生>男生
: 可能是那些傳教士看起來乾乾淨淨的,又很斯文
: 有次遇到一位有點像Tom Cruise,戴金絲框眼鏡,帥到暴
: 一下課,馬上被一群女生包圍(1x個),靠 人帥真好...
: 我還走到旁邊跟他說,you fuxking popular
: 他還跟我微笑
: 最後當然要八掛一下,那些傳教士都是男的比較多
: 但有一次我遇到女的傳教士,這女生約175漂亮有氣質
: 穿小洋裝+長裙+公主頭,大概就那種英美鄉村女孩的裝扮(如果戴草帽會更像)
: 美女耶,我就跑過去跟她搭訕 科科,不過她不太會講中文都用英文
: 我就問她,安安 住哪幾歲.多高多重.興趣之類的,她回完我,就跟我傳教
: 聊完後,她問我下星期還會來嗎? 一般在講國語習慣上我都會說 看看
: 我就回她 maybe,乾 一講完我就發現用錯字了,她馬上暴走,回我一句 美鼻?
: 然後一直跟我說教 bala bala....
: 所以講英文的時候要注意用詞,不過美女生氣別有一番風味 科科
: 最後這些摩門教的都很nice,當然不是像八掛版那種反諷的nice
: 放心地去吧
--
Information is not knowledge.
Knowledge is not wisdom.
Wisdom is not truth.
Truth is not beauty.
Beauty is not love.
Love is not musi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3.10.20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