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警戒繼續延長,我們鋼琴課也持續線上進行中,一開始大家對於這個新的上課模式充滿了不確定感,但是經過這段時間調整,大家的學習越來越上軌道,尤其是是對於樂譜的內容,思考的更加仔細了。
以往一對一課程,幫學生做筆記的通常是老師,偶爾會請學生註記,有種情況經常發生,那就是老師已經在譜上畫上各種記號,可是學生可能都「自動沒看到」。
不過自從變成線上教學後,老師帶著學生「全部自己做筆記」,從完全空白的樂譜筆記一點一滴思考、消化,學生們對於自己要注意的事情和如何建立想法這件事情獲得了更強化的練習。
結果是,在練習過程中因為一開始有親自做過筆記,許多事情變得更加清楚了!練習過程自然比較不會發生「自動沒看到」的情況啦!
雖然疫情讓我們學習模式發生改變,但是其實也是換個方向讓大家學習,在恢復實體上課後,相信大家一定也能吸收這期間培養的能力,運用到之後的練習上喔!
—
#一起面對疫情中的改變
#線上鋼琴課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教 學生做筆記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閱讀345】16:《小學生年度學習行事曆》 (暘斌)
開學在即,身為老師、身為家長,不免既緊張又期待。林怡辰老師剛上市的新書,不僅可以幫助到老師、家長,更能幫助到孩子,營造親師生三贏的局面。讀完本書,確實讓我更提升,因此推薦給跟我一樣,有一點開學焦慮的你😬
✨三大亮點
1️⃣「時間軸」的書寫模式
這點可由書名中帶有「行事曆」三個字看見端倪。
本書的第一章就由開學前的收心、備課,一直談到段考前如何指導學生做筆記、擬訂計畫,再談到學期末、寒暑假要注意的事項,最後又是返校日和開學,面面俱到。第二章則是談種種學校的活動的眉角,和第一章相輔相成。
簡言之,就是一個資深、溫暖、有效能的老師,把她的一整學年的know how有系統的公開。
在教育現場,神人級的班導很多,但有時間、有耐心、有邏輯,又願意不藏私、手把手指導後進的前輩卻很少,可遇不可求。
這本書就是那個難得的前輩。
2️⃣要注意每一句話和每一個意識流
身為老師或家長,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每一句話都很重要。
書如其人,林怡辰老師書寫的過程中,也一點一滴地展現她的品格與成長性思維。
例如:「慢慢來、比較快」,書中至少出現四次;「時間的禮物」、「時間複利的改變」、「生活的寶藏」也在書中屢屢出現;「健康第一,家人第二」更是作者最常說的名言。
作者透過這些話語,一點一滴的影響讀者,改變讀者的思維,我很樂於被這樣「正向的洗腦」😆
3️⃣林怡辰老師的好學上進
這個亮點有些偏離這本書了,但很重要,值得一提。
我們不能教學生自己沒有的東西。
作者在本書中提及「會影響一生的學習習慣」,很明顯的她都能做到。身為三寶媽,不僅在臉書上勤讀勤寫,還能全臺北、中、南到處跟好課,不斷突破舒適圈,更上層樓。
這些身體力行的毅力、時間管理的能力,拜網路方便所賜,我都看在眼裡,實在比書中講得更具說服力啊!
📝四大金句
1️⃣我不是創造一個個追隨者,我在創造一個個領導者。
2️⃣只想贏在起跑點的,往往跑不到終點;只在乎終點的,往往無法享受過程。
3️⃣我的建議是從開學之始,教師運用的話語就要從「我」轉為「我們」,將自己和孩子視為一個整體,採取以「班級」為出發的思考模式。
4️⃣若能將眼光放遠,我們就更能勇敢堅持初心、實踐信念,帶來想要的價值。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先成為更好的人,同時讓孩子活出他自己的意義,雙雙無悔一生,那該多好?
👨🏫我的看法
林爸請了一年的育嬰假,要在後天正式畫下句點,我們學校的新鮮人將於後天開始新生訓練。
整整一年沒上講臺,不免生疏、緊張,何況甫接一個新班,班務更是千頭萬緒。所幸有怡辰老師的這本《小學生年度學習行事曆》,讓我可以按圖索驥、恢復記憶,同時注入新想法,讓心裡越來越踏實。
這本書的好無庸置疑,開賣沒幾天已三刷破萬本,自然不用我推波助瀾。不論你任教於農村偏鄉國小,或任教於都會明星國中,這本書都值得一讀,都能讓我們更成長。
因為,一個好老師所需要的內涵,是如此的接近啊!
教 學生做筆記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上完這個年度最後一堂影像課。
每年這個時候,就又完成了一個里程碑,實習醫學生們一整年的影像教學。在過去這些年,幾乎是個固定的傳統,每週一四下午都會開課。即便我去美國一年中斷,回國後依然繼續著這份工作。
這是一門獨立於表定教學活動之外,學生們與老師自發的課程。沒有學分、沒有點名、沒有考試,可是出席率不差。
偶爾和一些資深的住院醫師聊天,他們說當年學生時聽過我的課,我才發現這門課不知不覺已經有八年之久。
某次課後我看到學生做筆記,電腦裡有張參考圖片,是多年前我在網站上分享教學心得時製作的檔案。我問他檔案哪裡來的,他說同學傳給他,內容搭配我的上課內容可以事半功倍,可是已經不知道作者是誰~~
我笑笑地點開自己的網站,原作者站在他面前。
前陣子與一位同事閒聊:「聽說你有固定幫學生上影像判讀課,你一個月上幾次?」
「嗯...一週兩次。」同事似乎很驚訝,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在這上頭。
除了本身對醫療影像的興趣以及教學的熱愛之外,在這麼多年的教學中,深深體會到「投入」這兩個字的重要。無論外人看起來多無聊、多花時間、甚至是「沒有教學津貼」「沒有升等時數」的工作,只要投入心力去做,總會有些收穫。
坦白說,一週兩次的上課,有時候會連安排臨床工作都必須考慮避開;或者好幾次下午累的要死,還是打起精神去上課。長期排定的課程,其實也已經上成習慣。這個習慣自己知道、史迪普知道、連固定借用討論室的加護病房都知道。
「傅醫師的CT課」,某種程度已經成為一個品牌,光是個人品牌就無價了。教學的過程中,許多學生成為朋友,有些日後也成為事業合作夥伴。
這些價值都需要用時間來累積,不是短期看得出來,也不是一小時一小時的鐘點費算得出來的。
今天又完成一個年度教學,暫時休息一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