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今天,911事件發生時,你正在做什麼?
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當天的震驚,是一個不容抹滅的記憶。在那之後世界一連串的發展,讓許多的事物被賦予特定的色彩。包括國土安全和恐怖主義等等新的詞彙進入主流。中文翻譯成「聖戰」的伊斯蘭吉哈德 (jihad),成了這一串論述背後的壞人。但任何有回教徒朋友的人應該都知道,穆斯林大部分是非常溫和以及愛好和平的。為什麼有這樣大的反差?而在6到10世紀輝煌的伊斯蘭文化,以及後來發揚光大,橫跨近800年的鄂徒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又是如何發展?這一些問題都是我在選擇這本書的時候想要得到的答案。
「興亡世界史」這個系列的書籍,之前就看了幾本很棒的,讓我在華人視角的世界史,與西方視角的世界始終史之外,看見一個不一樣的可能。之前一位書友的描述很貼切,說日本人看歷史,很像監視器一樣反應一切,平鋪直敘不帶立場的陳述事情。
從穆罕默德開始創立說起,他說講述的思想與當時阿拉伯社會截然不同。包括獨一真神的信仰,社會的平等,還有賙濟窮人的理念,在當時部落主義盛行,多神信仰,以及富人只管自己的文化當中,幾乎是挑戰權威的一股力量。從那裡開始論述的「吉哈德」,講到的就是內心善與惡的爭戰,還有受到逼迫時自身保護的行為,並沒有什麼侵略或是攻擊他人的含意在內。
這一連串因著堅定意志,和天時地利,與巧合之下,伊斯蘭的世界逐漸擴張在整個阿拉伯地區。到第6世紀開始,更是誕生了輝煌的文化,特別是他們著重翻譯和貿易,更是讓文化交流鼎盛。像是「一千零一夜」故事描述的繁華,還有現在數學基礎的阿拉伯數字和代數 (algebra),以及現代 AI 人工智慧必須由的「演算法」(algorithm) 都是從阿拉伯數學家 al- Khwārizmī 名字衍生的。在當時伊斯蘭文化強調的是對各種宗教信仰的兼容並蓄,社會的平等 (特別是對於窮人,另外伊斯蘭初期,婦女的地位也不低),和整體社會的和平發展。後來因著政治和接班人不明確的因素,什葉派和遜尼派的敵對,讓很多初期的善意開始變質。歷經鄂圖曼帝國百年的傳承後,包括阿富汗,土耳其,和伊朗,都有類似宗教改革的推動。但當時已經是面對20世紀的強大西方世界,因著石油的利益,讓這些改革受到嚴重的干擾。而1948年以色列建國產生的巴勒斯坦問題,更是挑起伊斯蘭世界最敏感的一根神經。
現在我們熟知的一些人物包括賓拉登,以及塔利班,和蓋達等組織,某一段時間之內其實是西方世界所連結的勢力。所以書本最後的一部分是在檢討這些恐怖的攻擊,真的是伊斯蘭世界挑起的戰爭,還是西方世界所埋下的種子?在這裡我就不要破梗了。
雖然這本書許多可蘭經內容,眾多烏瑪和哈里發的翻譯名字,不是那麼容易閱讀。但不要太在乎這些細節,還是可以掌握到一定的輪廓。冤冤相報的循環,到底要怎樣才能結束?我想引用我最欣賞的作 者,同時也是猶太拉比的Jonathan Sacks,在紐約 911 事件10周年紀念所發表的談話來總結:
“Whenever Me takes precedence over We, and pleasure today over viability tomorrow, a society is in trouble. If so, then the enemy is not radical Islam, it is us and our by now unsustainable self-indulgence. The West has expended much energy and courage fighting wars in Afghanistan and Iraq abroad and defeating terror at home. It has spent far less, if any, in renewing its own morality and the institutions — families, communities, ethical codes, standards in public life — where it is created and sustained. But if I am right, this is the West’s greatest weakness in the eyes of its enemies as well as its friends. The only way to save the world is to begin with ourselves. Our burden after 9/11 is to renew the moral disciplines of freedom. Some say it can’t be done. They are wrong: it can and must. Surely we owe the dead no less."
“當我們看重[我]超過[我們],看重今日的歡樂超過明日的繁榮,那麼社會就會陷入麻煩。這樣說來,我們的敵人並不是激烈的伊斯蘭主義,而是我們自己,和我們寅吃卯糧的個人主義。西方的世界用盡許多精力和勇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爭戰並且在國內防恐,卻幾乎沒有花時間精力在更新自身的道德,和創造並保持這些道德標準之處,包括:家庭,社群,道德共識,和在公開場合的行為標準。如果我想得沒有錯,那麼這就是西方世界敵人和盟友眼中,我們最大的弱點。拯救世界的方式,從檢視自己開始。911事件之後,我們共同的負擔就是要重新定義自由世界中的道德標準。很多人說這是不可能的,但我認為他們錯了,這是可能而且必須的。我們向所有逝去的犧牲者,有這樣的責任”
📚延伸閱讀📚
📗“Destiny Disrupted” 中文版 「中斷的天命」
這是我15年前讀的書,是一位伊朗學者從伊斯蘭世界的角度講述世界史,讓我眼界大開,也開始愛上從不同視角來了解世界史。
📙“Not in God’s s Name” 中文版「毋以神為名」
我2018的top 10 之一,也是我知道惟一一本Jonathan Sacks的中文書。原來宗教戰爭,常常是一種有忌妒衍生出來的兄弟鬩牆? “當宗教將人變為兇手,上帝痛心垂淚”
全文與延伸閱讀的連結在部落格中 👇👇👇
https://dushuyizhi.net/%e4%bc%8a%e6%96%af%e8%98%ad%e5%b8%9d%e5%9c%8b%e7%9a%84%e5%90%89%e5%93%88%e5%be%b7/
#伊斯蘭帝國的吉哈德 #興亡的世界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上的今天 1936-MAY-28 圖靈機模型發表 有「電腦之父」之稱的英國科學家 艾倫圖靈,於1936年5月28日發表了《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定問題上的應用》論文,是首次提出「圖靈機」的概念,被視為電腦的前身。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
數學 不 會 就是 不 會 梗 圖 在 陪沈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大家整理出這兩集八婆的八大奧義,以及沈豚兩位八婆對於這八點的回擊與解釋。想參加Glamorous 8八婆高峰會的朋友,記得多聽幾次這兩集的研討會,再填報名表。
【八婆奧義壹】不管故事有多小一定要鋪陳或埋梗。
沈豚:這樣子的故事才會精采有深度,不然大家都只是在陳述史實有什麼好聽?
【八婆奧義貳】八婆們腦內會建立自己對他人的愛恨情仇維基百科
沈豚:因為我們是八婆界的李昌鈺。
【八婆奧義參】把限動和私訊夾變成自己的各種八卦公布欄。
沈豚:八婆的重點就是速度!
【八婆奧義肆】謠言講到第三次通常會發生質變,不管是一個人講故事講到第三次,或是同一個故事講到第三手。
沈豚:所以八婆要慎選自己的八婆溫層,精進自己的說故事和判斷力。
【八婆奧義伍】熱愛截圖,整支手機和電腦桌面都是截圖檔案。
沈豚:八卦搭配舉證才有辦法贏得每一場勝訴!
【八婆奧義陸】可以從各種不同的家常話題中聽出超大猛料的端倪,所有無關緊要的內容都是線索。
沈豚:就像有人擅長算數學,八婆就是擅長找線索。
【八婆奧義柒】道人長短的時候最不會離題,但平常講事情最愛離題。
沈豚:我們要反駁,因為我們就算平常講事情也都是在講八卦,我們不會聊別的,所以我們基本上不會離題。
【八婆奧義捌】自己散播的謠言在一切都真的要挫組以前絕不輕言道歉。
沈豚:因為輕言道歉會讓人覺得你以前講得八卦都是道聽塗說,但我們明明打贏了很多官司。
數學 不 會 就是 不 會 梗 圖 在 投資沙岸的揀貝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原本是想好好念數學+打電動的QQ 就被cue到了
為了增加這篇文的價值,避免淪為廢文(?),我來聊聊我自己覺得我和gamma之間的差異好了。
我覺得我們之間的共同點在於我們對於投資的第一性原理看法很一致。
我們都同意超額報酬是零和,所以要去關注你的交易對手,重要的不是投資哲學,是專注在思考有什麼優勢,瞭解那些地方能跟別人拉開差異,只去專注這些重要的事情,放棄其他與其他人拉不開的地方。
但差別在於我們方法是完全兩個方向,我投資在均值回歸,投的是不變,gamma投的是變化,是嘗試找出有機會的勢。也因為這層差異,gamma cover的股票我都沒有買XD(只是來看梗圖&學習看看其他人的想法和看主編嘴人的?XD)
所以研究方向就會蠻不一樣的,投資不變的關鍵就是要先算出中長期的狀況,我分析的重點會在為何公司會回到過去的輝煌,短期只是在找催化。而我觀察gamma的做法我會覺得主編對於未來是一個模糊、大概的狀況,分析研究專注的點在短期,包含可以看賣方的數字就知道分析師大概是怎樣的預期(WTF 怎做到的),觀察高頻數據的變化,嘗試找出高速增長曲線的開頭去介入,因為這段是市場最容易misprice的段。
目前個人還是會覺得gamma的方法對我來說有點難學啦,就是需要很高頻的追縱相關公司,但對我來說,我是一個不太喜歡處理太多高頻數據和細節的人,我一直都是抱持著時間要盡可能地放在不太變的事情上(這樣才能累積),但這條路對我來說也快到盡頭了啦,目前手上的學習計畫大概排到明年中,把數學/量化投資的坑填完,投資比較恆常不變的事情應該就幾乎全碰過了。到時候可能再回頭研究一下這種需要比較高頻關注cover公司的相關技巧吧?
數學 不 會 就是 不 會 梗 圖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1936-MAY-28 圖靈機模型發表
有「電腦之父」之稱的英國科學家 艾倫圖靈,於1936年5月28日發表了《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定問題上的應用》論文,是首次提出「圖靈機」的概念,被視為電腦的前身。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q6alw6niuo087386vi8poq
艾倫圖靈出生於1912年6月23日英國倫敦,從小在數學科目上的驚人表現,在1934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並在隔年獲選國王學院院士,於1938年取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讓他的研究生涯推上顛峰地位。
他在1936年的論文《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定問題上的應用》,提出了一種能夠完成算術的形式語言,是為圖靈機。從後人的觀點而言,這正是計算理論研究的初步想法,也就是電腦的概念雛形。
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圖鈴被英國皇家海軍所招攬,並在英國軍情六處(MI6)的邀請之下,開始對德國的軍事密碼「英格瑪」進行密碼破譯研究工作。有歷史學家推測,圖靈和他的小組成員成功破譯「英格瑪」的壯舉,至少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提前結束兩年的時間。然而,由於破譯密碼屬於機密工作,圖靈小組的存在與成就被軍情六處封存,直到近期才逐漸解密。
有關艾倫圖靈的描述,大家不妨可參考2014年的電影《模仿遊戲》,由執導《星際過客》的挪威籍導演摩頓帝敦所執導,班奈狄克康柏拜區飾演了片中艾倫圖靈的角色。故事正是主要描述艾倫圖靈在二戰期間,協助盟軍破解德國密碼的過程,同時也對艾倫圖靈的私生活有諸多的描述。
片中針對圖靈身為同性戀的史實有相當深刻的描寫,也正如同電影開場所描述的闖空門竊盜案,英國警方將他以猥褻罪嫌移送法辦。他在1952年公審,法院提供坐牢或是化學去勢兩個選項,最終圖靈選擇注射雌激素持續一年。直到1954年,圖靈被發現因為實用浸泡過氰化物的蘋果而死亡。他的死是自殺還是意外,到現在仍然是個不解之謎。
2009年9月,有超過3萬人的請願簽名,希望時任英國首相布朗能夠為圖靈因為同性戀的關係而被定罪平反。最終布朗代表政府向圖靈道歉,後續英國政府也在民意的請願下,為包括圖靈在內的眾多早年遭受不平等對待的同性戀者進行平反和赦免。2013年,英國司法大臣宣布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赦免令,後續更通過了同性戀除罪法案,是為艾倫圖靈法案,這讓同性戀者的權益露出了正義曙光。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英國 #圖靈 #電腦 #解碼 #密碼 #英格瑪 #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worldwar2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theimitationgame #benedictcumberbatch #turing
數學 不 會 就是 不 會 梗 圖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前幾個月,脫口秀演員博恩以鄭南榕自焚為題材的笑話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
然而事實上,類似事件並不罕見──生活中有許多笑話原本就源自於對特定群體的刻板印象或歧視;近日一波以「客家人生性吝嗇」為題材的笑話創作風潮,其實也是這樣。
這總令我們好奇:藝術是嗜血的嗎?藝術能否歧視他人?
藝術創作是否可能是對他人苦難的消費?藝術創作需要遵循現實世界的倫理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文章開頭,伊格言帶我們進入了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Capote)的劇情。
這部2005年的電影由已故的奧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e Hoffman)主演;
改編自美國同志作家楚門卡波堤(Truman Capote)的真人真事──1965年,Truman Capote完成了一部述說真實罪行的「非虛構小說」作品《冷血》(In Cold Blood)。
這本書的題材是發生於堪薩斯州小鎮的一家四口滅門血案──兇手潛入農場主人赫伯特‧克拉特(Herbert Clutter)家中意圖偷竊未果,遂殺害了克拉特夫婦和他們的兩名子女。
Capote對血案兇手和案發過程產生好奇,心生《冷血》寫作計畫,並設法前往監獄,採訪落網兇手。
探詢真相之餘,也希望實地經驗能為此書增添血肉。
也正因如此,Capote與兇手成為好友,甚至互生情愫。
然而這樣的權力關係卻將這件事拖進了一個曖昧無比的泥沼中──Truman Capote希望能在兇手幫助下獲得素材,儘快完成曠世鉅作;
而兇手則懷抱著一種模糊的願望:渴望被了解、渴望被寬宥、渴望成名、渴望為世人所知。
但冗長的司法程序使二人的關係越趨緊張。
Capote原本的預期是,兇手將被處決;而在處決之後,《冷血》一書也將順利定稿出版,進一步將作者的文學聲望推向高峰。
然而另一方面,站在兇手的立場,當然並不希望判決對自己不利。
結果是,司法程序複雜漫長,行刑一拖再拖,宣判之後上訴再上訴,纏訟曠日廢時,作家也等得心焦不已;
因為結局尚未出現,書自然也無法完成。
在故事尾聲,當Truman Capote終於獲知全案死刑定讞的那一刻,簡直是鬆了一口氣。
實際上,Capote的心境當然非常複雜──權力慾、名氣與地位之誘惑、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在此一荒謬情境中彼此拉扯,從而展現了巨大而深刻的張力。
而這部電影的重點之一,正是藝術冷血、藝術嗜血的問題。
Capote與凶手之間,是採訪者與被採訪者,也是平常人與犯罪者的關係;他們確實是朋友,甚至產生了友達以上的曖昧。
所以,回到電影的標題,這其實不僅僅是滅門血案的「冷血」,甚至也可以說是作家Capote自己的「冷血告白」,其自身的「Cold Blood」──
我們以為冷血的只是那個犯下滅門案的兇手,但作為藝術家、採訪者的Capote,是否也在冷血地透過剝削他人、剝削朋友,來獲得藝術上的成果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伊格言提醒我們,事情還沒結束。
事實上,藝術不僅僅習於透過藝術家剝削其描述對象(也就是滅門血案本身,以及血案兇手),它尚且剝削了作者本人......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