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 FUN 券是精準紓困?還是 FUN 掉藝文產業?
這兩天,行政院送來了最新的追加預算案,在看了預算書的內容後,我很訝異,文化部完全沒有編列紓困預算嗎?
原本藝文工作者受疫情影響,收入已經大幅下滑,必須仰賴紓困補貼方案來維持生計,而在今年 5 月到 7 月的三級警戒,更是雪上加霜,所有藝文演出及展演活動都被迫中止。
在這段期間內,我也不斷地協助藝文工作者向文化部申請自營工作者的紓困補貼。可以看得出來,藝文工作者在前幾個月的日子都非常地辛苦,因此我非常能感受他們的無奈及心酸。
令我感到不解的是,行政院在昨日舉辦的振興記者會中,除了五倍券的相關措施外,文化部也針對「藝 FUN 券」準備推出第二波相關計畫,而同樣在送來的預算書中,文化部編列的 16.1 億的預算,也全數作為藝 FUN 券使用。
對此,我不禁想問,那針對今年 5 月至今受影響的藝文紓困補助,就不繼續下去了嗎?
在先前規劃紓困政策時,蘇院長也不斷地強調,「先紓困,再振興」的原則,目的就是希望勞工別被疫情擊倒,先生存下去,後面再談產業的復甦。但我現在真的懷疑,文化部在規劃藝 FUN 券時真的有考量到藝文工作者嗎?政策形成是否過於倉促?
不僅我們擔憂, 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 也在昨日指出,依照主計總處 2021 年 4 到 6 月資料中,於疫情衝擊期間,包含大多數藝文工作者的「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行業項目中,總營業額減少了 8.31 %、就業人口減少 6.9 %、受僱用勞工人數更減少 32.9 %,可以說是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產業之一。
若政府堅持推行藝 FUN 券,那針對上一次發放藝 FUN 券所產生的問題,文化部究竟有沒有做好妥善的規劃呢?
我在上週提到,以去年藝 FUN 券的發放情形來看,佔比最大宗使用的是「書店及出版產業」,佔總額大約 60 %左右,其次是「電影業」約 25 %左右,兩者加起來就佔了 8 成 5 。
但,對比受創同樣嚴重的「表演藝術產業」、「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和「文化資產保存及社區營造產業」,卻只有 7.4 %、3 %和 2 %,「視覺藝術及工藝創作產業」更加慘烈,甚至只有 1 %。
可以看得出來,藝 FUN 券的消費使用比重,仍集中於購買物品以及看電影,對於受創同樣嚴重的表演藝術、文資展覽、視覺藝術等,卻幾乎沒有相應的振興效果。
作為教文委員的我,面對上述藝文工作者所遇到的困境,原本期待文化部能夠在本次紓困預算案中,針對 5 月以來受疫情影響的藝文工作者,能有新一波的紓困補助;但我們收到行政院送過來的追加預算案中,文化部的預算內,卻只有編列「藝文振興抵用券」的預算。
換言之,受疫情影響的藝文紓困補助,並不在本次的紓困預算範圍內。
在藝文工作者面對疫情的嚴峻影響之下,我要向文化部呼籲,文化部應該於本次第四次追加預算及其他可動用的預算,編列「藝文紓困 5.0 自營工作者紓困方案」,並妥善、全面地協助自今年 5 月中至今已斷絕生計的藝文工作者度過難關。
近日 Delta 變異株入侵台灣社區,台灣仍有疫情擴大之風險,新北市政府也已宣布關閉藝文場館至 9 月中旬,在應有的防疫政策限制之下,未來勢必將再次影響民眾藝文消費之意願;面對未來疫情的種種不確定性,都無疑給才剛要復甦的藝文產業再度重擊,就算再次發放藝 FUN 券,恐也難以刺激民眾進行藝文消費。
若藝 FUN 券政策要推行,更應該重視上一次發放結果的數據,讓受創嚴重的表演藝術、展覽、視覺藝術等產業,能有相應的使用消費比例,達到實質的振興效果,確切將錢花在刀口上,均衡地幫助所有藝文產業。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的網紅蔡旺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觀光局) 臺南名列文化部10條觀光路線之一,旺詮呼籲盡早規畫周邊交通停車 今(6)日文化部公布加強推廣18處世遺文化潛力點,臺南的烏山頭及嘉南大圳也名列其中,預計11月會正式公布,並先由國內遊客開始,逐漸推廣至國際旅客。 旺詮在質詢中提到,停車與交通問題是民眾來臺南觀光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民眾不會...
文化部 主計 處 在 udn.com 聯合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LIVE】行政院將於今(9)日上午10:30於本院新聞中心舉行「振興方案記者會」,蘇貞昌院長、羅秉成政委兼發言人、龔明鑫政委兼國發會主委、唐鳳政委、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財政部蘇建榮部長、文化部李永得部長、教育部潘文忠部長、客委會楊長鎮主委、原民會夷將‧拔路兒 Icyang‧Parod主委、主計總處朱澤民主計長、中央銀行楊金龍總裁、交通部陳彥伯次長、農委會陳添壽副主委出席。
#蘇貞昌
#羅秉成
#龔明鑫
#唐鳳
#王美花
#蘇建榮
#李永得
#潘文忠
#楊長鎮
#夷將‧拔路兒
#朱澤民
#楊金龍
文化部 主計 處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PLive】疫情最新》20210909 行政院記者會
行政院上午10時30分,舉辦「振興方案記者會」,蘇貞昌院長、羅秉成政委兼發言人、龔明鑫政委兼國發會主委、唐鳳政委、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財政部蘇建榮部長、文化部李永得部長、教育部潘文忠部長、客委會楊長鎮主委、原民會夷將‧拔路兒 Icyang‧Parod主委、主計總處朱澤民主計長、中央銀行楊金龍總裁、交通部陳彥伯次長、農委會陳添壽副主委出席。
— 分享・按讚・追蹤 —
疫情儀表板》台灣疫情現況?疫苗施打率?
https://news.pts.org.tw/project/covid-tw-2021
公視新聞網》最新國內外新聞
https://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PNN —
|編輯/Nagao
#請支持 #pSharp #新聞實驗室
#公共電視 #看見更好的未來
文化部 主計 處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觀光局)
臺南名列文化部10條觀光路線之一,旺詮呼籲盡早規畫周邊交通停車
今(6)日文化部公布加強推廣18處世遺文化潛力點,臺南的烏山頭及嘉南大圳也名列其中,預計11月會正式公布,並先由國內遊客開始,逐漸推廣至國際旅客。
旺詮在質詢中提到,停車與交通問題是民眾來臺南觀光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民眾不會區分古蹟是文化局的,觀光路線是觀光局的,停車位是交通局的,只要其中一個環節規劃不善,就會留下對臺南整體的壞印象,下次就不考慮來旅遊了,每次質詢都只會說下次一定改進,難道我們只能祈禱觀光客給臺南第二次機會?
針對這次文化部的觀光路線所帶來的效益,旺詮也關心觀光局是否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來因應即將到來的遊客潮? 文化局長郭貞慧回應,文化遺產的部分目前聚焦在烏山頭及嘉南大圳,與國發會重點推行的山海圳計畫,兩者目標不謀而合,所以在推動上會更有力道,會將兩個計畫搭配,讓文化遺產的潛力點得到更多的發揮與推廣。
也建議,文化部觀光路線所帶來的人潮是可以利用的資源,希望觀光局可以與文化局研議,結合旅宿業者,討論出「套裝行程」或「套票方案」,透過種種優惠,吸引遊客在欣賞文化遺產之於,也能順道至其他臺南景點參觀消費,大大提升臺南整體的觀光經濟,讓受到文化遺產而吸引來的人潮達到最大的效益。
呼籲,在交通運輸上必須及早規劃,尤其是大眾運輸的部分,我們希望遊客來臺南,但不要「帶車來」,這部分可能需要觀光局與交通局通力合作。郭貞慧也允諾將與交通局密切協調,規劃完整的交通路線與運輸。蔡旺詮希望,新的旅遊政策帶來觀光成長之於,也要減少遊客帶來的交通問題,才能創造觀光客與市民雙贏的局面。
(交通局)
臺南以「文化之都」、「美食之都」著稱,豐富的景點與古蹟遺產,吸引國內外許多遊客到訪,帶動觀光人潮,同時也刺激臺南的經濟。然而在遊客眾多的情形下,勢必排擠到台南市民使用公共設施的權利,其中以停車格的問題最為嚴重,車位不足除了讓台南市民感到不便之外,更大大影響外縣市甚至外國遊客來台南觀光的意願。在今(6)日質詢中,市議員蔡旺詮羅列整理近來的新聞,發現臺南許多觀光景點都有停車位不足與違停亂象,尤其是之前的清明連假與五一勞動節連假,情況更是嚴重。大型活動也不例外,今年三月在台南舉辦的的五月天演唱會,光違停拖吊就高達307起,數字十分驚人。而且根據台南市交通大隊的資料,從2月17日起短短18天的時間,科技執法取締2932件違規,其中以違停為大宗。顯示市府沒有提供足夠的停車位,導致供需失衡,執法也過於嚴苛,很多外縣市的遊客根本不清楚,難怪引起民眾抱怨連連。
旺詮指出,違停當然要取締,但如果有合法的停車格,民眾何必刻意去違停。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顯示,台南的各式停車位,在六都中歷來都是墊底的,平均每萬輛小型車擁有停車格數居然只有1,165.78,對比台北的2,654.45與新北的2,760.22,臺南平均車位實在過低,顯示車位嚴重不足,再對比正在起飛的桃園,雖然其平均車位與臺南相近,為1,169.57,但桃園停車位的成長幅度比臺南還要大,臺南的停車位成長率根本不能負荷需求。而且加上近年來臺南人的汽車登記數與小客車的成長率逐年提升,車輛成長率為六都第二,使停車位的問題越來越明顯,未來勢必面臨衝擊。交通局必須審慎規劃。
旺詮也關心智慧停車APP的建置進度,有沒有納入觀光景點與舊臺南縣的部分? 停管工程處處長黃俊傑回應,目前智慧停車APP已納入七成停車位,包含觀光景點周邊,與舊臺南縣的停車場的即時格位都可在APP中查詢到。蔡旺詮敦促,盡快普及即時格位查詢與智慧停車APP的建置,優先從市區與觀光熱點做起,以因應市民與觀光客的需求。蔡旺詮也強調,停車位規劃不僅僅是交通局的業務,其中也涉及觀光、文化、安全、都市規劃等問題,絕非一個局處可以解決的,呼籲跨局處的合作整合與通盤規劃,才能有效解決臺南的停車問題,位市民與觀光客提供方便的停車環境。
文化部 主計 處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觀光局)
臺南名列文化部10條觀光路線之一,旺詮呼籲盡早規畫周邊交通停車
今(6)日文化部公布加強推廣18處世遺文化潛力點,臺南的烏山頭及嘉南大圳也名列其中,預計11月會正式公布,並先由國內遊客開始,逐漸推廣至國際旅客。
旺詮在質詢中提到,停車與交通問題是民眾來臺南觀光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民眾不會區分古蹟是文化局的,觀光路線是觀光局的,停車位是交通局的,只要其中一個環節規劃不善,就會留下對臺南整體的壞印象,下次就不考慮來旅遊了,每次質詢都只會說下次一定改進,難道我們只能祈禱觀光客給臺南第二次機會?
針對這次文化部的觀光路線所帶來的效益,旺詮也關心觀光局是否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來因應即將到來的遊客潮? 文化局長郭貞慧回應,文化遺產的部分目前聚焦在烏山頭及嘉南大圳,與國發會重點推行的山海圳計畫,兩者目標不謀而合,所以在推動上會更有力道,會將兩個計畫搭配,讓文化遺產的潛力點得到更多的發揮與推廣。
也建議,文化部觀光路線所帶來的人潮是可以利用的資源,希望觀光局可以與文化局研議,結合旅宿業者,討論出「套裝行程」或「套票方案」,透過種種優惠,吸引遊客在欣賞文化遺產之於,也能順道至其他臺南景點參觀消費,大大提升臺南整體的觀光經濟,讓受到文化遺產而吸引來的人潮達到最大的效益。
呼籲,在交通運輸上必須及早規劃,尤其是大眾運輸的部分,我們希望遊客來臺南,但不要「帶車來」,這部分可能需要觀光局與交通局通力合作。郭貞慧也允諾將與交通局密切協調,規劃完整的交通路線與運輸。蔡旺詮希望,新的旅遊政策帶來觀光成長之於,也要減少遊客帶來的交通問題,才能創造觀光客與市民雙贏的局面。
(交通局)
臺南以「文化之都」、「美食之都」著稱,豐富的景點與古蹟遺產,吸引國內外許多遊客到訪,帶動觀光人潮,同時也刺激臺南的經濟。然而在遊客眾多的情形下,勢必排擠到台南市民使用公共設施的權利,其中以停車格的問題最為嚴重,車位不足除了讓台南市民感到不便之外,更大大影響外縣市甚至外國遊客來台南觀光的意願。在今(6)日質詢中,市議員蔡旺詮羅列整理近來的新聞,發現臺南許多觀光景點都有停車位不足與違停亂象,尤其是之前的清明連假與五一勞動節連假,情況更是嚴重。大型活動也不例外,今年三月在台南舉辦的的五月天演唱會,光違停拖吊就高達307起,數字十分驚人。而且根據台南市交通大隊的資料,從2月17日起短短18天的時間,科技執法取締2932件違規,其中以違停為大宗。顯示市府沒有提供足夠的停車位,導致供需失衡,執法也過於嚴苛,很多外縣市的遊客根本不清楚,難怪引起民眾抱怨連連。
旺詮指出,違停當然要取締,但如果有合法的停車格,民眾何必刻意去違停。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顯示,台南的各式停車位,在六都中歷來都是墊底的,平均每萬輛小型車擁有停車格數居然只有1,165.78,對比台北的2,654.45與新北的2,760.22,臺南平均車位實在過低,顯示車位嚴重不足,再對比正在起飛的桃園,雖然其平均車位與臺南相近,為1,169.57,但桃園停車位的成長幅度比臺南還要大,臺南的停車位成長率根本不能負荷需求。而且加上近年來臺南人的汽車登記數與小客車的成長率逐年提升,車輛成長率為六都第二,使停車位的問題越來越明顯,未來勢必面臨衝擊。交通局必須審慎規劃。
旺詮也關心智慧停車APP的建置進度,有沒有納入觀光景點與舊臺南縣的部分? 停管工程處處長黃俊傑回應,目前智慧停車APP已納入七成停車位,包含觀光景點周邊,與舊臺南縣的停車場的即時格位都可在APP中查詢到。蔡旺詮敦促,盡快普及即時格位查詢與智慧停車APP的建置,優先從市區與觀光熱點做起,以因應市民與觀光客的需求。蔡旺詮也強調,停車位規劃不僅僅是交通局的業務,其中也涉及觀光、文化、安全、都市規劃等問題,絕非一個局處可以解決的,呼籲跨局處的合作整合與通盤規劃,才能有效解決臺南的停車問題,位市民與觀光客提供方便的停車環境。
文化部 主計 處 在 李俊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法委員李俊俋針對各部會送至立法院的服貿協議相關資料,提出質詢結論如下:
1. 李俊俋委員首先點名文化部、環保署、消保處、國安局、國家傳播委員會、資通安全辦公室、主計處、國防部、主計處以及公平交易委員會等10個機關,書面報告竟未於會議開始前送達,顯見相關部會仍是敷衍態度。另外,李俊俋委員質疑各部會的專案報告內容,多數表示與其機關本身沒有相關或是非其主責,只會規避責任,毫無擔當可言。
2. 李俊俋委員亦在質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以及經濟部次長卓士昭時指出,各部會提供立法院之調閱資料中,部分學者之報告或是民意調查結果等無關乎談判內容者,竟然標上「內部參考」而被列為機密!顯然政府對其有利的資料就公開,不利者就列為機密,完全自由心證,毫無標準可言。
3. 另外許多業界與民間都對公聽會、座談會的召開方式多所批評,面對各界質疑,行政機關仍是堅持己見,一意孤行的對中國開放。
4.李俊俋委員重申,立法院調閱小組成立的目的,是希望讓各界能夠重新檢視整個簽署過程,希望行政機關能開誠布公的將所有資訊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