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搜尋論文時,發現有趣的問題,有研究但尚無統合分析,加以整理統合,就是一篇很好的臨床統合分析論文。 │
⠀
【統合分析工作坊 │ 快訊🎊 】蔡宗佑醫師團隊,關於鼻咽癌患者影像預後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Oral Oncology 刊登!
⠀
鼻咽癌的患者,如果在影像上看到疾病侵犯到淋巴結以外的範圍(rENE),是否意味著較差的預後呢?雖然概念上有可能,但目前尚無統合分析做定論,蔡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問題回答。
⠀
研究收入 9 篇共 7532 位受試者,其中 7 篇研究是未分級的 rENE,而 3 篇是很清楚且毫不模糊的明確晚期 rENE。分析結果發現,未分級的 rENE 與較差的總死亡率,以及無轉移死亡率有關。明確晚期 rENE 也是一樣,而且風險比更高。作者總結認為,鼻咽癌患者,如果在影像上看到疾病侵犯淋巴結以外的區域,意味著預後的確不好。
⠀
此為蔡醫師開始參加新思惟研究課程課後的第四篇論文,也是上過《統合分析工作坊》課後發表的第二篇統合分析論文,恭喜蔡醫師!
⠀
【關於期刊】
⠀
Oral Oncology 是原在 1965 年創刊的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art B, Oral oncology,在 1997 年改名而成,目前為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Oral Pathologists、European Association of Oral Medicine、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Oral Oncology 三個學會的官方期刊。
⠀
此期刊的 2020 年 impact factor 為 5.337,在 Oncology 領域為 Q2(82/242) 期刊,在 Dentistry, Oral Surgery & Medicine 則為 Q1(7/91) 期刊。這類在不同分類,有顯著排名差距的期刊,值得關注。
⠀
在許多大學升等的規定中,除了 impact factor 之外,有時頂尖期刊還有加分,像是本期刊在 Dentistry, Oral Surgery & Medicine 不只是 Q1,甚至是 top 10% 期刊,若貴校升等計分,有針對 top 10% 期刊加分的話,這本就很值得考慮。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 免收案、免 IRB,突破資源缺乏困境的機會!
⠀
🗣️ 課後學員心得
⠀
「事實證明課前煩惱都是多餘的,從上課的第一分鐘到課程的最後一秒,我的注意力未曾中斷,上課的流程很明顯是不斷被優化過的,沒有一絲時間上的浪費,所有在寫作中可能會遇到的,或是無法避免的困境,都一樣樣被列舉出來,並一行行被打破。對生物統計基本上只記得 p 值的我,也可以在半小時內理解最實用的統合分析方式並實際操作。」
⠀
「上完整套的課程後,好像經歷一整天的精神時光屋,了解好多研究的訣竅以及該注意的地方,對於我這種研究新手十分友善,課中疑問或是實作卡關都能及時解決,不讓你把疑問帶回家,課後覺得自己離發表研究更近一步!」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1的網紅Amy's by Am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日本化妝品公司就職五年 這次來為大家講解像是加護靈這類的空間除菌、除菌筆類商品 到底有沒有效?到底該不該買? ▼參考文獻 ・「空間除菌」根拠なし 消費者庁、17社に措置命令 https://r.nikkei.com/article/DGXNASDG27056_X20C14A3CR8000?s...
「文獻分析法小論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Amy's by Am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文獻研究法範例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 關於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小論文指導part3 研究方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文獻研究法、文獻分析法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文獻研究法、文獻分析法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研究方法小論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研究方法小論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論文中有些細節,co-authors 之間無法達成共識,是否建議先行投稿,再依照 reviewer 意見修改?
⠀⠀
答:(蔡依橙)這是個很常見的政治問題,解決關鍵在於 #寫手的政治敏感度與政治智慧。
⠀⠀
作為寫手,一定要清楚目前的作者裡頭,誰是真正有實權、願意為論文負責、說的建議實際有效的,通常是通訊作者或者第一作者。所以,在採用意見上,原則上我會全部照做,但如果有矛盾的時候,會有優先順序,以實際貢獻最多、最有經驗者為先。
⠀⠀
但是,在回覆共同作者的時候,寫手本人必須回覆所有作者的意見,不能只回覆重要作者,而忽略其他人。人家畢竟都給修改建議了,一點一點地回覆是對共同作者的基本尊重。只是,當意見不同,或無法照做時,你可以給予一些委婉的回饋,而非直接打人家臉,也不要拿 A 去壓 B,這樣會導致作者群不合。
⠀⠀
#比較好的說法⠀⠀
👤「的確,這點我也有同感,我在改寫時都整合照做了。」⠀⠀
👤「收到,這的確是個重點,我也思考了很久,最後因為我看某某文獻之前也是這麼分析,我預計先維持原樣,並加上引用,看看審閱者的意見再說。」
⠀⠀
共同作者願意給回饋的,都是寶,即使零星意見我們覺得有問題,或者無法照做,還是要很尊重、願意看過並打字給予意見的夥伴們。
⠀⠀
⠀⠀
💪 從寫作到投稿,初學者如何避開常見誤區,我們給你務實建議!
⠀⠀
☑️ 國際期刊如何審稿?第一眼就被喜歡的關鍵。
☑️ 臨床論文寫作,常見錯誤與如何避免。
☑️ 新手都能懂的統計:實作前的介紹
☑️ 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 的關鍵技巧
☑️ 在中小型醫院工作,論文起步的務實建議。
☑️ 研究主題怎麼找?研究資源如何累積?
⠀⠀
⠀⠀
#讓自己具備做研究的能力
新思惟陪著每一位校友,度過最困難的初學起步階段,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被全世界看見,至今研究課程的校友們共發表了超過 2000 篇的 SCI 文章。最適合初學者的入門課程,歡迎你一起來學習!
⠀⠀
⠀⠀
🔸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降載,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今年僅此一班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於剛成為住院醫師的我來說,要自己獨立完成一個研究,不管是臨床收案或是動物實驗,背後所要耗費的精力和時間不是可以輕易負擔的。然而,現在透過健保資料庫分析來生產論文的門檻越來越高,#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儼然成為研究起步者的必備技能!」(奇美醫院 麻醉科 鄧宜家 醫師)
⠀
蔡校長開場的一句話,說明這個工作坊的核心理念:「這堂課的目的,是要讓大家進入學問的森林中 #採完香菇(生出論文),再全身而退,不要被毒蛇猛獸吃掉,也不要採到毒菇,而不是要讓大家成為森林學者。」
⠀
這種「#以成果為導向」的學習方式,貫穿了整天的課程,在這樣的學習架構底下,每堂課都只教必學的重點,只聚焦在發表文章必備的部分;#統計軟體 當然選 CP 值最高的。
⠀
👁🗨 把困難的寫論文一一拆解,就沒那麼難了。
⠀
曾秉濤醫師不藏私幫我們把統合分析的文章拆解成 #四大步驟,將架構化繁為簡,沒有複雜的理論,只有一定會用到的實際概念,這些清楚的流程使我更了解統合分析的架構,日後寫作時可以無痛上手。
⠀
而 #互動實作 這堂課真的設計得非常好,只要照著手冊上 step-by-step 操作,從載入資料、統計分析到輸出圖表,短短兩個小時就讓我從無到有,跑出一張又一張精美的圖表,無痛完成整篇論文的 tables and figures,學習超有效率。
⠀
搜尋文獻、#專有名詞介紹這兩堂課,原本以為艱澀難懂,一定會打瞌睡,卻意外絕無冷場。張凱閔醫師擷取 meta-analysis 重點中的重點,深入淺出的介紹一定要會的專有名詞,讓我不會被龐雜的統計名詞大海淹沒。
⠀
而曾秉濤醫師用深入淺出、#以發表為導向 的觀點來分享,幫我們建立非常有效率的搜尋模式,依據要做的主題冷熱門程度,分為兩種不同的搜尋流程,讓我能更快速上手,也減少在 screening 中花掉的龐大時間。
⠀
綜觀工作坊一整天的課程設計,整體讓我非常驚豔。每一堂課的時間控制、上課節奏都設計得十分用心,即使是講解艱深的統計方法,但透過拆解龐雜的步驟、運用簡潔的簡報和圖表,讓一整天的上課效率都超好,真是一堂令人身心靈都舒暢的課程!
⠀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免收案、免 IRB,突破資源缺乏困境的機會!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Amy's by Am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日本化妝品公司就職五年
這次來為大家講解像是加護靈這類的空間除菌、除菌筆類商品
到底有沒有效?到底該不該買?
▼參考文獻
・「空間除菌」根拠なし 消費者庁、17社に措置命令
https://r.nikkei.com/article/DGXNASDG27056_X20C14A3CR8000?s=5
・「空間除菌剤」17社、景表法措置命令。大幸薬品の新たな広告も問題視
https://compliance-ad.jp/complianceblog/against/8/
・空間除菌グッズの健康被害事例と行政措置命令
http://www.iph.osaka.jp/s012/050/040/010/020/20190121103751.html
・論文:低濃度二酸化塩素による空中浮遊インフルエンザウイルスの制御 ―ウイルス失活効果の湿度依存性―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jsei/32/5/32_243/_pdf/-char/ja
・論文:身体装着型の二酸化塩素放散製剤の検証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jsei/32/4/32_222/_pdf/-char/ja
・首から下げるタイプの除菌用品の安全性-皮膚への刺激性を中心に-
http://www.kokusen.go.jp/news/data/n-20130430_1.html
・ウイルスプロテクターでやけど相次ぐ 消費者庁「使用中止を」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NASDG1804K_Z10C13A2CR0000/
・日本学校保健会二酸化塩素による除菌等をうたった製品の使用について
https://www.gakkohoken.jp/column/archives/74
▼其他影片
・【日本化妝品】在日化妝品公司工作5年 告訴你日本化妝品4大不為人知的真相
https://youtu.be/3BAGeqWnjHY
・【美食Vlog】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時尚手刷抹茶「Saten」
https://youtu.be/xka7fAtdCug
・【東京見面會Vol.2】完全預約制cafe 滿滿時令水果甜點拼盤「itonowa」
https://youtu.be/m3om-S8iRkA
・【美食Vlog】排再久也值得 烏漆媽黑大人布丁「THOUSAND COFFEE」
https://youtu.be/59cdpymVjYY
・【美食Vlog】日本銀座 老字號銷魂蛋包飯「喫茶YOU」
https://youtu.be/yIIv-OjEki4
・【武漢肺炎】為什麼日本防不了?日本旅遊該如何自救?
https://youtu.be/hrTGEUKxMZE
・【自我介紹】誰是Amy's by Amy?我們開新頻道囉!
https://youtu.be/FXU92k58cpc
▼關於Amy
在日台灣人。台灣日文系,交換生,交協獎學金到日本研究所,化妝品公司工作,台日婚姻
旅居日本邁入第10個年頭
現在和日本人老公田中先生+兩歲小屁孩哈魯
育兒工作加上天天吃吃喝喝的生活日常
▼Amy’s by Amy
・E-mail :amysbyamy@gmail.com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mysbyamy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amysbyamy
・Blog :http://amysbyamy.pixnet.net/blog
#除菌筆 #加護靈 #CLEVERIN #クレペリン #日本化妝品 #日本購物 #化妝品分析 #日本旅遊 #咖啡巡禮 #日本甜點 #日本觀光 #日本旅行 #東京旅行 #日本留學 #日本生活 #台日婚姻 #日本就職 #日本美食 #東京
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rt #inkart #painting
龍洞岬灣是台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岩場,因為整個海岸地形如蟠龍捲曲纏繞,從龍頭到龍尾就像一道弧形,形成洞穴般的港灣,故稱「龍洞」,而此作正是描寫該處最引人入勝景觀的代表作品之一,現為私人收藏。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文獻研究法、文獻分析法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 ... 的推薦與評價
文獻分析法 (Document Analysis)是指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透過蒐. 集有關市場資訊、調查報告、產業動態等文獻資料,從而全面而精準地掌握所要. 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 ... <看更多>
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文獻研究法、文獻分析法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 ... 的推薦與評價
文獻分析法 (Document Analysis)是指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透過蒐. 集有關市場資訊、調查報告、產業動態等文獻資料,從而全面而精準地掌握所要. 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 ... <看更多>
文獻分析法小論文 在 小論文指導part3 研究方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研究生論文計畫的十大迷思3——研究架構與流程,設計與方法,資料 分析 , 趙貞怡教授. SAGE Taiwan. SAGE Taiwan. •. 12K views 6 years ago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