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取得容易的時代,我們如何分辦真假。
一直到現在網路還搜尋的到"要當狗老大"這種不科學的訓犬方式⋯⋯
尋求方式解決狗狗的問題是好的,
但用了錯誤的方法,可能只會讓你頭更痛。
不彷舉一反三的用以下的方法分辨一下,你搜尋出來的文章到底值不值得參考。
#文章作者
#文章參考資料
#文章出處
#作者背景
#文章內容的時間
#參考文獻時間
(現在假新聞和錯誤資訊真的很多,不要一味的被牽著鼻子走,動動手指查證是否資訊正確。)
【#記者真心話 Vol.4】假新聞出沒! 破解 #媒體與牠們的產地
#還有劣質媒體黑名單唷
想要分享新聞給好朋友,但但但........你知道散播「網路假新聞」要被關3天? 小編知道你心裡的苦,因為有時候,連什麼是假新聞也分不清楚。
短短七分鐘造福你一生,🎋 #君竹 帶你破解假新聞,分析臉書社團有沒有變心過,挺進媒體與牠們的產地!
#假新聞 ,破解六步驟!
📌 哪間媒體報導的?
📌 媒體的擁有者/經營者?
📌 誰寫的報導?
📌 消息從哪來的?
📌 新聞的新鮮度?
📌 新聞事發的地點?
#分享給長輩 #分享給朋友 #歡迎留言 #分享觀後心得
▶️ 台灣的媒體還有救嗎?【記者真心話】Vol.1
https://youtu.be/-JNeBKlG0cI
▶️ 「媒體洗腦」完全破解!紅色滲透是啥?【記者真心話】Vol.2
https://youtu.be/mVEItYOsXjM
▶️ 您被媒體帶風向了嗎?【記者真心話】Vol.3
https://youtu.be/0JoMqP5UwQ8
▶️ 假新聞出沒! 破解媒體與牠們的產地【記者真心話】 Vol.4
https://youtu.be/m3gLNa-fx_w
#沒看會後悔 #按讚 #搶先看 #分享
▶️ 公視 P#新聞實驗室 X Explained-新聞翻譯蒟蒻 跨界推出「記者真心話」系列,媒體素養簡單說! ◀️
#追蹤我們 #公共電視 #pSharp #新聞實驗室
#假新聞 #FakeNews #disinformation #走開
文獻查證步驟 在 法意PHIGROU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讀書心得】高勝算決策:學會擁抱不確定性,提高你的人生勝率。/歐斯麥
這本書不是教你賭博,而是教你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可以運用在人生的任何地方。一個人是否真心地相信一件事,看他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就知道了,因為人都會選擇性的相信,忽略忠言逆耳,但只有願意真正下注,有可能損失輸贏的時候,你才會收起你的選擇性忽略跟反射性反對,比較願意花時間靜下心檢視所有你能接觸到的有限資訊是否正確,甚至考慮更長遠的未來,只有經過一次次的輸過痛過,才會一次次變得更為客觀,一次次訓練自己得出更為正確的邏輯思維,朝向做出更好的決策邁進。
原文約2800字,網址:https://moneynmall.moneybar.com.tw/article-79240
重點摘要的重點整理XDDDD(約1600字):
一、重新定義錯誤:多數結果都有運氣成分。任何預測只要不是機率為零或100%,都不能因為最可能發生的事沒有發生,就說那項預測是錯的。體認自己總是在猜測,並根據猜測來分配自己的資源。因此,常說「我不確定」其實是成為更好決策者至關重要的一步。
二、用下注思維打破僵化信念。
人是怎麼形成信念的,以下是「我們認為」自己如何形成抽象信念:
(一)我們聽到了甚麼
(二)我們思考並審查耳聞的事,確定他是真是假。
(三)然後我們形成自己的信念。
但我們其實是這樣形成抽象信念:
(一)我們聽到了甚麼
(二)我們相信那是真的
(三)如果有空閒或意願,我們偶爾會去思考並查證聽聞的事,確定他到底是真是假。
大量研究文獻都證明了一個觀點,人們傾向相信自己聽到或讀到的資訊是對的,即使這些資訊後來被證明是錯的,人們依舊會堅信不疑。破解的方式就是反問自己或問他人,你願意打賭嗎?因為如此你就可能執行形成信念的第三步驟,查證……去檢視自己對目前的消息真偽有多少信心。
三、練習為結果正確歸因。
結果都是多重因素而成的,但人隨時隨地都在欺騙自己,成功歸因自己,失敗歸咎運氣。如果把多數糟糕的結果都歸咎運氣,就會錯過檢驗決策的機會,無法思考自己能否做得更好,如果把好事都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就會強化不該強化的決策,進而錯過自我提升的機會。
反過來想,成功有沒有可能是運氣,失敗是自己的問題?要重塑習慣,從改變常規開始,養成自我批評、審慎思維的習慣,要從不同視角看事物,才會更接近事實真相。練習換位思考,檢視不同假設,增加自己的同理心:”如果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會怎樣?”
四、建立同伴制,透過求真團體改善決策品質。(但要認清並非人人都想求真)
要去學習著眼於自己能掌控的事(本身的決定),拋棄不能掌控的事(運氣),同時要能準確指出這兩者之間的差異。
一個人想要求真,就必須違背許多舒適行為,藉由制定參與規則,團隊可以有效幫助成員建立良好的心智習慣。團體協約內容應該包含:
(一) 注重準確性(客觀事實、追求真相),而非驗證性(合理化特定觀點)。
(二) 成員必須事先知道要當責:願意或認為有義務向別人解釋自己的行為或信念。
(三) 敞開心胸接納各種觀念。
當一個人運用下注思維,就會詢問一連串問題來檢視自己的信念是否正確。
(一)為什麼我的信念可能不正確?
(二)有哪些證據可以支持我的信念?
(三)有哪些理念跟我的信念類似?是否有類似領域讓我檢視那些理念是否為真?
(四)我在形成信念時,可能錯過或低估哪些訊息來源?
(五)為什麼別人會抱持不同的信念?它們有哪些支持證據?為什麼他們可能是對的,而我可能是錯的?
(六)有哪些觀點可以解釋事情為何會變成那樣?
五、運用科學規範使資訊最大化(CUDOS規範)
(一)Communism:共享主義,鼓勵所有資訊公開,看到他人猶豫不決或欲言又止,決策團體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二)Universalism;普遍主義,無論聲明和證據來自何處,對他們採取統一標準(不因人廢言,不該根據來源去判斷訊息是否準確);讓成員彼此詢問,如果從不同來源聽到此事,會有不同想法嗎?或是一開始刻意不提從何處或和人那裏聽到想法,避免對消息來源的好惡使得對消息產生偏見甚至詆毀消息。
(三)Disinterestedness:公正無私,慎防可能影響團體評估的潛在衝突。在描述事情最好只說到下決策為止,千萬別透露結果,以免聽者產生偏見。要消除團體成員的偏見,可以鼓勵辯論對立觀點,並找出另一方看法的優點。
(四)Organized Skepticism:組織性懷疑論,成員互相討論,鼓勵參與和異議。所謂懷疑論,是接觸世界時會質疑事情可能是假的,抱持這種認知,就是知道世界上有客觀真理,而人的信念都不是絕對正確,下注思維就是體現懷疑論,鼓勵人去檢視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事,審視自己對本身信念與預測的信心程度,這樣做讓人更趨近客觀真理。
如果一個人不同意求真的章程,即使你以緩和的口吻提出異議,對方也會將之視為挑釁。
將未來的我們納入決策中,便會開始考慮當下的決策會對未來產生甚麼後果。
將遺憾擺在決策前。(如果沒做會怎樣,如果做了以後會怎樣)。別在失常時,魯莽做決定。只要眼光放遠,便能從更合理的角度去思考。
文獻查證步驟 在 歐斯麥 : 自由之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讀書心得】高勝算決策:學會擁抱不確定性,提高你的人生勝率。
這本書不是教你賭博,而是教你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可以運用在人生的任何地方。一個人是否真心地相信一件事,看他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就知道了,因為人都會選擇性的相信,忽略忠言逆耳,但只有願意真正下注,有可能損失輸贏的時候,你才會收起你的選擇性忽略跟反射性反對,比較願意花時間靜下心檢視所有你能接觸到的有限資訊是否正確,甚至考慮更長遠的未來,只有經過一次次的輸過痛過,才會一次次變得更為客觀,一次次訓練自己得出更為正確的邏輯思維,朝向做出更好的決策邁進。
原文約2800字,網址:https://moneynmall.moneybar.com.tw/article-79240
重點摘要的重點整理XDDDD(約1600字):
一、重新定義錯誤:多數結果都有運氣成分。任何預測只要不是機率為零或100%,都不能因為最可能發生的事沒有發生,就說那項預測是錯的。體認自己總是在猜測,並根據猜測來分配自己的資源。因此,常說「我不確定」其實是成為更好決策者至關重要的一步。
二、用下注思維打破僵化信念。
人是怎麼形成信念的,以下是「我們認為」自己如何形成抽象信念:
(一)我們聽到了甚麼
(二)我們思考並審查耳聞的事,確定他是真是假。
(三)然後我們形成自己的信念。
但我們其實是這樣形成抽象信念:
(一)我們聽到了甚麼
(二)我們相信那是真的
(三)如果有空閒或意願,我們偶爾會去思考並查證聽聞的事,確定他到底是真是假。
大量研究文獻都證明了一個觀點,人們傾向相信自己聽到或讀到的資訊是對的,即使這些資訊後來被證明是錯的,人們依舊會堅信不疑。破解的方式就是反問自己或問他人,你願意打賭嗎?因為如此你就可能執行形成信念的第三步驟,查證……去檢視自己對目前的消息真偽有多少信心。
三、練習為結果正確歸因。
結果都是多重因素而成的,但人隨時隨地都在欺騙自己,成功歸因自己,失敗歸咎運氣。如果把多數糟糕的結果都歸咎運氣,就會錯過檢驗決策的機會,無法思考自己能否做得更好,如果把好事都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就會強化不該強化的決策,進而錯過自我提升的機會。
反過來想,成功有沒有可能是運氣,失敗是自己的問題?要重塑習慣,從改變常規開始,養成自我批評、審慎思維的習慣,要從不同視角看事物,才會更接近事實真相。練習換位思考,檢視不同假設,增加自己的同理心:”如果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會怎樣?”
四、建立同伴制,透過求真團體改善決策品質。(但要認清並非人人都想求真)
要去學習著眼於自己能掌控的事(本身的決定),拋棄不能掌控的事(運氣),同時要能準確指出這兩者之間的差異。
一個人想要求真,就必須違背許多舒適行為,藉由制定參與規則,團隊可以有效幫助成員建立良好的心智習慣。團體協約內容應該包含:
(一) 注重準確性(客觀事實、追求真相),而非驗證性(合理化特定觀點)。
(二) 成員必須事先知道要當責:願意或認為有義務向別人解釋自己的行為或信念。
(三) 敞開心胸接納各種觀念。
當一個人運用下注思維,就會詢問一連串問題來檢視自己的信念是否正確。
(一)為什麼我的信念可能不正確?
(二)有哪些證據可以支持我的信念?
(三)有哪些理念跟我的信念類似?是否有類似領域讓我檢視那些理念是否為真?
(四)我在形成信念時,可能錯過或低估哪些訊息來源?
(五)為什麼別人會抱持不同的信念?它們有哪些支持證據?為什麼他們可能是對的,而我可能是錯的?
(六)有哪些觀點可以解釋事情為何會變成那樣?
五、運用科學規範使資訊最大化(CUDOS規範)
(一)Communism:共享主義,鼓勵所有資訊公開,看到他人猶豫不決或欲言又止,決策團體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二)Universalism;普遍主義,無論聲明和證據來自何處,對他們採取統一標準(不因人廢言,不該根據來源去判斷訊息是否準確);讓成員彼此詢問,如果從不同來源聽到此事,會有不同想法嗎?或是一開始刻意不提從何處或和人那裏聽到想法,避免對消息來源的好惡使得對消息產生偏見甚至詆毀消息。
(三)Disinterestedness:公正無私,慎防可能影響團體評估的潛在衝突。在描述事情最好只說到下決策為止,千萬別透露結果,以免聽者產生偏見。要消除團體成員的偏見,可以鼓勵辯論對立觀點,並找出另一方看法的優點。
(四)Organized Skepticism:組織性懷疑論,成員互相討論,鼓勵參與和異議。所謂懷疑論,是接觸世界時會質疑事情可能是假的,抱持這種認知,就是知道世界上有客觀真理,而人的信念都不是絕對正確,下注思維就是體現懷疑論,鼓勵人去檢視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事,審視自己對本身信念與預測的信心程度,這樣做讓人更趨近客觀真理。
如果一個人不同意求真的章程,即使你以緩和的口吻提出異議,對方也會將之視為挑釁。
將未來的我們納入決策中,便會開始考慮當下的決策會對未來產生甚麼後果。
將遺憾擺在決策前。(如果沒做會怎樣,如果做了以後會怎樣)。別在失常時,魯莽做決定。只要眼光放遠,便能從更合理的角度去思考。
文獻查證步驟 在 文獻查證步驟、學理依據意思、文獻搜尋技巧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在文獻查證步驟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Dukkha也提到各位第一次來這個版主因是有維他命D的食物並不多見Google後很多醫生營養師推薦黑木耳跟菇類但我 ... ... <看更多>
文獻查證步驟 在 文獻查證步驟、學理依據意思、文獻搜尋技巧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在文獻查證步驟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Dukkha也提到各位第一次來這個版主因是有維他命D的食物並不多見Google後很多醫生營養師推薦黑木耳跟菇類但我 ... ... <看更多>
文獻查證步驟 在 論文寫作教學視頻5 – 撰寫文獻探討(Literature Review) 的步驟 的推薦與評價
此論文寫作教學視頻系列是由我們的助理主編Rachel Baron 博士以她多年幫助非以英語為母語的研究學者成功發表論文所累積的豐富經驗所編撰而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