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客座影評: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文:蘇子情(Gabriella So))
小學年代流行 “Harry Potter”,中學年代流行“ Twilight”,大學年代流行 “Fifty Shades of Grey” ──所謂「人生又有多少個十年」,被 Mr. Grey 佔了其中一個,說實話,我心裏有點不甘。不甘的不應只有我,“Fifty Shades of Grey” 在英比 “Harry Potter” 暢銷、在美比 “Twilight” 賣座,全靠 “porn for women by women” 一個 selling point,甚至用上女作家女編劇女導演的陣容,也無非為了突出同一個賣點。
“Fifty Shades of Grey” 這套致女人的英美愛情動作片目標非常清晰,就是年輕才俊企業家 Mr. Grey 和青澀斯文高材生 Ana 的暴力愛情故事。二人相逢於校報的訪問上,Ana 做他的記者,Mr. Grey 做她的嘉賓。Mr. Grey 怎也忘不掉,更是痴戀著 Ana 跟他初見面時跌倒以及咬筆所綻放的「魅力」。Ana 因此獲邀進入 Mr. Grey 豪華頂層複式單位的 SM Playroom,並得到一份列明二人關係的合約,保障雙方不上街拍拖,不同床睡覺,純粹 S 和 M。
雖得經歷無數次無謂的法律糾紛,Ana由此至終卻只擁有一段跟 “Twilight” 中 Bella 無異的愛情經歷:前者在酒吧快被強吻時有 Mr. Grey 飛車現身接走,後者在學校險被車撞時有 Edward 擋車親身救人。兩位英雄除了能救美外也能飛天,因他們一個是駕駛私人飛機的富二代,一個是使出飛行能力的吸血鬼;且二人飛回家後,坐在鋼琴前即可彈奏 Chopin 或 Debussy 的月光曲,由十隻指尖輸出鐵漢體內的萬縷柔情。總言之,不論是 Mr. Grey 和 Ana,還是 Edward 和 Bella,都只不過一個「美女與野獸」的後現代激情組合。既然由人妻執筆,美女當然 somehow 要用真愛成功感化野獸啦!情節重疊,也在所難免。
“Fifty Shades of Grey” 被推為「成人版 Twilight」真不無道理,皆因兩部製作都充分反映少女情懷總是詩──一般的不切實際。電影的主要場景是外有直升機降落坪、內有升降機上落槽的男主角家,比起日系的溫泉、課室、電車中發生的情色故事,現實感大相逕庭。在人物方面,Mr. Grey 和 Ana 先在校報訪問上建立一般男女之間的好感,再在電影餘下的兩小時內,循序漸進地以談合約的形式,把甲方乙方的主僕關係不斷修訂,一直到片尾仍沒有定案。與其這樣,不如找個女的穿校服走進去訪問 Mr. Grey,開門見山罷了。
無論女生們最終有沒有把 "Fifty Shades of Grey" 奉為給自己的禁書,以戲論戲,它在人物、情節發展各方面都不成熟, SM 的設計看似是市場需求多於劇情需要。過往成功例子有前年獲多國電影節提名的 "Nymphomaniac",丹麥導演 Lars von Trier 用上六小時,把一個女性沉溺者的生平從少女時代描述到熟女階段,才在尾段把 SM 的話題娓娓道出;另外,導演 Polanski 能在一個半小時長的 "Venus in Fur" 電影裡輕鬆地用 SM「玩謝大導演」(香港譯名),也有賴同名小說作者 Leopard von Sacher-Masoch(SM 的字源)和原劇作者 David Ives 交足前戲。也許,面對視像年代感官麻木的觀眾,導演們毋須用上皮鞭鐵鍊──因為扣人心弦,本來可以只靠一個好故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