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午參加了北醫附醫主辦的全人關懷-實踐工作訪研習,感觸良多,在這與大家分享一點小感想,讓大家在中秋連假享受月光美景時也思考一下生命和活著的意義。
當年還在日本習醫時,教授常常反覆告訴我們醫學裡唯二“絕對”的事-
1. 醫學沒有百分之百絕對。
2. 唯一的絕對就是,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會面臨死亡
傳統上醫學院所受的教育往往是如何醫治病人,關於死亡這件“必然”的事,反倒接觸的機會不多,甚至有一種“病人的死亡等於醫師的失敗”的感覺,雖然知道“絕對”會發生,但是一直沒有好好學習如何應對。
兒科與其他科不同的是,在執行醫療過程當中,大部分的醫療決策與病情解釋的對象,不是病患本身,而是家屬---病患的父母親。理所當然的也會面臨當病童到了已需要面對緩和醫療或不積極急救的情況。這樣的情境讓我不禁在課堂上,回想起自己在日本接受訓練時的種種情景。
自2010年返台,時間飛快,今年已邁入第十一年了。雖然我現在是一名小兒神經科醫師,但是2001年剛自醫學院畢業的我,嚮往是成為一位新生兒科醫師。因此我在日本十年的醫師生涯中接觸且參與了不少早產兒的治療。日本的早產兒醫療可說是相當先進(依照我的老師的說法,日本人手這麼靈巧,這麼會做模型,非常適合做早產兒醫療…這樣好像早產兒醫師都是愛公仔的宅宅),而當時日本全國1000g的新生兒存活率高達8成,換句話說不管是在東京,大阪等大都市或是像我曾經被外派到,人口可能10萬不到的日本海港口小城 舞鶴市,即便是1000g的早產兒,10人裡面也8人能夠能存活。因此在日本服務的那幾年,我們團隊也常常成功的救活500g甚至是400g以下的寶寶。但是無論怎麼順利,該遇到的還是會來的,實習醫師第一個秋天,負責了一位28周,出生體重800g的單胞胎男孩,出生第一週期間,順利的度過了肺部及心臟等問題,進入了第2周。當時我們醫院的規定是,負責醫師在病童拔管前需全天留院執行第一線照護。因此當時應該是連續住在醫院的第10天左右,心想應該在撐一下,兩三天後就可以回家了。但是事情往往不如人意,就當開始討論何時拔管的那幾天,突然血壓變低、末梢循環變差,身體出現浮腫,檢查電解值後判定是腎上腺功能的問題,因此給予類固醇治療。隨著血壓上升,開始排尿後浮腫也逐步改善,當晚十二點於大夜交班時叮嚀主護理師,目標血壓不超過70mmHg,注意尿量後,我就進去值班室休息。大概凌晨五點左右被大夜護理師叫醒,說血中氧氣含量頻繁的掉至危險範圍。起床一看,小朋友膚色蒼白,活力差,當下立即抽血並立即執行腦部超音波,一放上超音波探頭立刻發現是腦部出血,且是大範圍出血。一向溫和不太罵人的我也忍不住對著大夜護理師說“怎麼顧的,搞什麼啊”。當下護理師早已淚流滿面,頻頻向我說對不起。當時的我應該是氣到神智不清了,回了一句“不要向我說對不起,你應該是向他的父母親道歉”。待當時的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來了之後,我們向家屬說明當晚所發生的事情,並解釋目前情況相當不穩定且就算救起來預後也預期相當不好。說明完後的第二天,家屬回覆決定不採取積極治療。聽了家屬的回覆,我個人覺得應該還有機會,家屬不應該就這麼放棄治療。但是主任告訴我,生命的價值有時不在長短,即使短暫,共處的美好記憶卻是可以永恆活在人的心中。千萬不要將自己定義之醫療成功,單純地建立在病人的生存上。如果有能力,沒有父母不全力愛自己的小孩。也沒有一位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小孩比自己更早走,反而有更多的家長會將小孩子生病過世的責任加附在自己的身上。因此我們必須了解,有時做這樣的決定對家屬來說是有多麽困難。當下主任也與我分享兒科死亡宣告的技巧以及兒科如何讓小朋友與家長告別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若是當下已執行復甦式一段時間,感覺回不來時,一般來說,家長往往無法當下告知醫師停止急救,因為喊停止等於宣告死亡,這對家長來說是難以承擔之重。因此可向家長說明「小朋友已經很努力了,再加油下去對小朋友來說真的太累了,是否讓他好好休息」。另外,最後一定要讓爸爸媽媽抱小朋友,讓一家人能有好好獨處的時間。因為有一些早產兒出生後就住進保溫箱,爸爸媽媽從來沒有抱過自己小朋友。第一次抱他可能也是最後一次抱他,所以抱小朋友時盡可能的把身上的管路都拔掉,監控系統也盡量拿掉,並且轉靜音。醫療團隊則在護理站看螢幕確認心跳等生命徵象。聽完主任的說明後隔天,那位28週的小朋友的生命力也慢慢轉弱,因此我們也急忙的聯絡了家屬來與小朋友做最後的會面。這是我第一次送走我負責的小朋友,也帶給我很大的衝擊。當螢幕顯示心跳逐漸轉慢、停止。主任帶我進去,向家長宣告及確認死亡時間,當下真的有一種非常不真實的感覺,3天前才在規劃是否拔管,而現在這個瞬間我卻在宣告他生命的結束。而讓我印象更深刻的是,當我們團隊送小朋友離開加護病房時,爸爸媽媽轉身像我們深深的一鞠躬並向我們說“謝謝你們的照顧”,老實說當下家長對我們道謝,真的非常意外,就如同主任說的,生命的意義也許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每一個全力燃燒的生命,即使短暫,也可以是永恆的。就如同我,“他”應該也一直活在他父母親的心裡。
小朋友走了不就後,那位主護理師也離職了,一年後某個機會,她回到單位,善良的她還是向我反省,也許那天她再多注意一點,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我不確定,只能說是我們團隊,尤其是身為主責醫師的我實力不夠,為了不讓同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只能檢討,繼續向前走,如同當時的主任說的,我們沒有時間悲傷,因為還有小朋友在等著我們救。所幸那位護理師後來也回到她的家鄉,在京都隔壁的福井縣再度繼續新生兒醫療服務。醫護團隊對病患全心的投入,其實自己也還是需要心靈的依靠,尤其是努力結果不如預期時,精神的支援更不可少。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一些疫情嚴重的國家也發現醫護人員面臨生死交關的場景,心靈的安定對於醫護是多麽的重要,許多一線醫療人員因為無法承擔他人生命的心理壓力而造成許多憾事,台灣日前也發生過,因此北醫附醫也開始關注照護員工們的心靈健康。這不僅是照顧員工,同時也間接地增加醫療品質,給病患及家屬更好的醫療照護。
新生兒氧氣治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6/1 曾經分享過懷孕媽媽因為罹患武漢肺炎重症,經過醫療團隊緊急剖腹產後,寶寶順利出生的新聞,當時有很多網友在留言板幫媽媽打氣,想要知道媽媽後續情況,希望媽媽也能順利康復。
後續狀況是,媽媽經歷過緊急插管、呼吸器氧氣濃度 100%的生死關頭,經醫療團隊搶救,肺炎逐步緩解,順利拔管脫離呼吸器,經過 3 次核酸檢查確定體內無病毒殘留,於 6/16 和寶寶一同出院。
「中山附醫今天為這位北部的產婦舉行線上慶生會,住在北部的她,懷孕34週,在6月1日被確診感染併發呼吸衰竭重症,在嚴重呼吸困難的情況下,送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負壓隔離病房內,孤獨但勇敢地簽下麻醉和剖腹生產手術同意書。包括婦產部、麻醉部,兒童部和感染科的醫護團隊的齊心合作,順利在26分鐘內完成麻醉與剖腹生產手術。
早產4週的新生兒經緊急醫療處置後被送至新續追蹤與治療,接受3次新冠病毒檢驗均為陰性,確認未垂直感染。
產婦於手術後仍在負壓隔離病房內接受治療。產婦在使用呼吸器初期因為持續血氧飽和度低下和手術傷口疼痛引起躁動,醫療團隊以鎮靜劑、肌肉鬆弛劑和麻醉性止痛劑治療,使用呼吸器氧氣濃度甚至高達100%。
在重症醫護團隊努力和產婦堅強的求生意志下,肺炎病情逐漸好轉。產婦清醒後第一件事情是請求醫療團隊給予寶寶的照片,當仍在插管的產婦媽媽看到自己用生命換來寶寶的照片時的激動表情,團隊所有成員內心激動,無法以文字形容當下感動的心情。
在生產一週後,重症醫護團隊評估病情後,產婦順利脫離呼吸器,並在連續3次的採檢後,終於在產後的第15日確認已無病毒存在的反應,中山附醫醫護團隊依規定通報衛生主管機關後解除產婦的隔離措施,媽媽終於可以第一次親手懷抱自己的寶貝。」
新聞連結:
https://news.ltn.com.tw/amp/news/health/breakingnews/3571467
中山附醫臉書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1948033408761053/posts/3318272675070446/?d=n
新生兒氧氣治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從爆發大規模社區疫情以來,每天充斥著陰暗和苦悶的消息,包括確診人數上升、新增死亡病例、經濟損失、醫療崩潰、醫療暴力、疫苗不足的集體恐慌、疫苗取得的爭議等,加上死氣沉沉的自主封城,多重壓力下,前景似乎是灰暗、沒有希望的。然而,在絕望的未來中,仍有一絲光明,傳承我們的希望。
一位懷孕 34 週的產婦,昨日被確診罹患新冠肺炎,獨自一人從北部轉入我們醫院的負壓隔離病房治療,今日在高流量氧氣治療仍呈現中度至重度呼吸窘迫徵象,婦產科醫師判斷孕婦持續血氧不足將會傷害胎兒,建議需立即執行剖腹生產手術。
面對確診孕婦執行剖腹產手術,對醫療團隊是很大的考驗。醫院結合成人感染科、麻醉科、婦產科、兒童感染科、新生兒科醫師,組成新冠病毒感染緊急生產醫護團隊,加上隔離房、產房及加護病房數十位護理師,在負壓隔離病房執行緊急剖腹產手術,全程僅花 26 分就將寶寶平安取出,寶寶出生後哭聲宏亮、狀態穩定,立即由小兒科醫師接手轉至新生兒加護病房負壓隔離病室接受後續觀察。當寶寶被抱出母親子宮的一剎那,在隔離病房外的透過監視螢幕緊張觀看手術過程的醫護同仁,不約而同爆出歡呼聲!
雖然只是一個新生兒誕生,在承平時期是再平常不過的人生歷程,但在疫情肆虐的戰亂時代,卻是難能可貴的曙光。動用數十位醫師、數十位護理師只為了讓一個寶寶平安出生,因為新生兒是我們的希望和未來,可以延續我們的人生。
我知道在疫情肆虐的現在,每個人都過得很辛苦、很苦悶,很多負面情緒環繞身邊。即使如此,我還是希望大家能打起精神,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拋開成見、攜手創造一個讓孩子平安、健康長大的環境,今天的付出和努力,決定孩子的未來,是好是壞由我們這一代決定!
圖片來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1948033408761053/posts/3306373616260352/?d=n
新生兒氧氣治療 在 威力醫師的育兒週記-王韋力- 新生兒呼吸急促那天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個寶寶我們在使用氧氣之後,【血氧濃度SpO2】還是一直在80-85%,一直不漂亮。一般正常大人的血氧濃度大概都是95%-100%,新生兒因為本來在媽媽體內 ... ... <看更多>
新生兒氧氣治療 在 [寶寶] 新生兒羊水吸入肺炎(文長) -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alinaballet.pixnet.net/blog/post/225086987
網誌無音樂圖文好讀版
-
寫在前面—
育兒過關斬將,總以為一路順利了,
卻又出現新的挑戰。
撰寫這篇文章的同時,
我還在等寶寶「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的複檢報告,
雖然知道這項檢查偽陽性的機率很高,
但是還是隱隱的擔心著,
希望大家也一起幫我的寶寶加油。
—
DAY 1
4/6,我們的二寶小鹿chi上市了!
39w+0,體重3265,產程快速而順利。
寶寶出生後狀況良好,Apgar score 9分
我親自剪斷寶寶的臍帶,
在產檯上留下珍貴的第一張合照,
30分鐘親密接觸後寶寶被帶到嬰兒室繼續6小時觀察,
累了一天的我跟爸爸睡了一個好覺。
DAY 2
一早起來興沖沖地打電話到嬰兒室,
想把寶寶推進來抱抱、餵奶,
卻得到寶寶呼吸比較急促所以還在吸氧氣觀察的答案,
不過護理師安慰我們對新生兒而言就算是常見的情況,
不需要太擔心,
也讓我們進嬰兒室抱抱寶寶。
DAY 3
出生邁入第48小時,
寶寶呼吸急促的狀況仍然沒有明顯改善,
1分鐘呼吸次數達到70到90次,
小兒科醫師建議進一步檢查。
於是寶寶進行了抽血、X光、超音波檢查,
血液檢查發炎指數高,
肺部X光看起來有白色陰影,
初步判斷是新生兒肺炎,
最有可能是吸入羊水造成的。
治療方案必須打七天的抗生素,
所以寶寶隔天勢必沒辦法跟我們一起出院了。
上述的一切理智上我都可以理解,
因為讀過相關的分享所以也知道這不是太嚴重的情況,
但是看到寶寶手上打著點滴,
鼻子上帶著氧氣管,
心情上卻怎麼都無法平復。
小兒科醫師說明得很清楚,
護理師也盡量解答我們的疑問,
眼淚卻永遠一整天停不下來。
不停的回想生產過程到底是哪個步驟出了問題,
(其實跟生產過程無關,只是媽媽在鑽牛角尖)
由於禾馨怡仁以我們要入住的月子中心距離甚遠,
一開始我們很想把寶寶轉回距離較近的壢新,
不過醫生告知,
如果轉院寶寶所有的檢查都需要重做,
而且因為寶寶還在吸氧氣轉院需要叫民間救護車,
這會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雖然寶寶狀況很穩定,
但是移動過程還是有風險。
考量以上種種原因我們決定讓寶寶繼續留院治療。
DAY 4
媽媽要出院了。
離院手續辦完到嬰兒室再抱抱寶寶,
說了好多次bye bye 卻邁不開腳步,
看了又看,抱了又抱,就是捨不得鬆手。
來到月子中心面對的空蕩蕩的房間以及石頭奶。
決定開始拼命擠奶,
用我的方式幫寶寶加油。
DAY 5
沒辦法到醫院看寶寶,
只能打電話到嬰兒室詢問寶寶的狀況,
寶寶的血氧濃度沒問題,
食欲活動力都不錯,
只是呼吸頻率還是太快了 ,
護理師說等他狀況好一點會慢慢把氧氣濃度調低,
看著嬰兒室上傳到app的照片,
帶著氧氣管看起來還是好可憐啊...
—-
寶寶在抗生素治療第三天之後狀況漸趨穩定,
在療程的第五天順利拿掉氧氣管,
第七天終於跟我們一起出院來到月子中心!
在嬰兒室一直瓶餵的寶寶來到月子中心沒有發生我最擔心的乳頭混淆,
迅速適應親餵!
回家後作息也慢慢穩定了。
每一個健康出生的寶寶都是奇蹟,
這一次我深刻的體會了。
寶貝平安,是天下父母最大的願望,
祝福大家育兒路上一路順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2.137.20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25155563.A.A5C.html
※ 編輯: alinalove (27.242.137.208), 05/01/2018 14:19: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