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的世界如專家所說,是我們的機會與挑戰
但謝謝幾位科技先進提到的【開放資料】,這幾乎是已經被忽略的事情,但卻是不能忽視的話題,沒有深度更多元有價值的資料開放,有再好的 AI ,就像是在沙漠當中蓋豪宅一樣,無用武之地。
我們需要更好的資料法規,保護隱私及資料使用方式,這是我們長期關心 data economy 發展很重要的一環,缺少了這些,很容易先發後至!
【人工智慧的跨國競爭:它不像uber司機與計程車司機的競爭,屬於國內勞動市場的移動;人工智慧會像是國外的白領把國內的藍領取代,兩位委員期待政府儘速有效開放資料,如醫療(但有隱私權考量)。】
彭啟明
科技會報半年會20191004@個人註記
今年張忠謀、童子賢、林百里、簡立峰親臨會場、提出寶貴見解。
今年有三份報告,(1)109科技預算總體配置、(2)數位經濟及人工智慧對未來社會的影響及因應策略、(3)人工智慧及新興科技之人才培育成果。
在此略記下四位科技界先進的見解。兩個小時的討論中,他們都圍繞在“資料大爆炸時代(data big bang era)”的物競天擇/跨國跨領競爭:
(1)人工智慧的跨國競爭:它不像uber司機與計程車司機的競爭,屬於國內勞動市場的移動;人工智慧會像是國外的白領把國內的藍領取代,兩位委員期待政府儘速有效開放資料,如醫療(但有隱私權考量)。
(2)引進國際人才,特別是學生、年輕世代:因應少子化來臨及佈局串聯國際的人才。舉例:Google在新加坡有80%是外籍人士、在日本有50%、在台灣不高。
(3)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其中三位委員重視此議題。他們希望政府能協助中小企業導入新興科技,大企業資源足夠自己處理。***
註:這議題是大哉問!其前置工作已經準備了近一年,預計近期將召開區域會議、會前會、及正式國家級策略會議(SRB)。另外,中小企業主投資轉型的意願,目前看起來在國內是一大挑戰。
(4)因應新興科技崛起,特別是人工智慧、5G物聯網應用、資安等都是橫跨數個專業知識領域,委員建議教育部要增加大學各學系間招生名額的調整空間(如:資訊系需求增加,如何移動校內名額、不需教育部同意)、及大學調整學術授予的領域彈性(如:系的學術授予內涵狹隘、變化大慢)。
(5)張委員最關心的是,人工智慧對社會的衝擊。在人工智慧的時代,工作人力需求的替代變化是非常大的(例如:公車司機被自駕公車的後台工程師取代)。政府要開始為10-20年後的社會儘早最準備,最好的方式是從全球市場搶下工作機會,不是等待使用其他國家所提供的解決方案。
註:可以預期的是,人工智慧及其他新興科技會如同共享經濟一樣,對社會產生衝擊。若從國外引進技術,則調整時間更短,受僱人力的衝擊感受度越強。
新興科技對未來勞動市場的挑戰與因應 在 國發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發會FANs潮流-數位科技對勞動市場的衝擊與挑戰
✨
隨數位新興科技重塑產業面貌,未來就業市場將面臨重大轉變,包括工作技能需求內容及工作型態的轉變,應積極因應
📍工作技能需求內容轉變
1⃣新科技導致普遍性失業的可能性不大,因部分工作內容受自動化取代,工作者將面臨技能提升及跨業移轉的需求。
2⃣工作技能需求將愈趨兩極化,未來高薪、高技術及低薪、低技術職業占比將提高。
3⃣數位經濟時代,具「人類獨有特質」的軟性技能重要性將超越傳統硬實力。
📍工作型態彈性化
1⃣就企業主而言,將提高人力運用彈性並精簡組織,且跨國的員工組合漸成常態。
2⃣對就業者而言,彈性、獨立的工作機會增加,零工經濟(Gig Economy)應勢興起。
📍進一步了解數位科技對勞動市場的影響👉https://goo.gl/6ZA7ox
#國發會 #NDC #國發會FANs潮流 #數位科技 #勞動市場
新興科技對未來勞動市場的挑戰與因應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天下雜誌》好文選讀
「AI來襲!8億個工作消失,但有9億個工作崛起」
〜〜麥肯錫預估,在2030年,全球將有4~8億個工作將會被自動化科技取代。不過,好消息是,隨著社會人口結構、生活型態、消費行為等因素的改變,新的工作機會也將隨之出現。問題就在於,是否所有人都能順利轉移到新的工作機會?
吳凱琳編譯
曾經是科幻小說的場景,如今成為了現實,像是自動駕駛的汽車,回應客戶服務詢問的軟體,以及能夠組裝生產線、翻轉漢堡包和檢查商店庫存的機器人。
機器和人工智慧的普及,讓我們的生活更為便利、有效率;但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的工作加速消失。
29日,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公布了最新研究報告——「工作的消失與崛起:自動化時代的勞動力轉移」(Jobs Lost, Jobs Gained: Workforce Transitions in a Time of Aumation)。
這項研究報告針對46個國家(總體GDP佔全球將近90%)、超過800項工作職務進行研究,綜合考量自動化科技應用的速度與範圍、開發與應用自動化科技的成本、勞動市場的動態變化(包括勞動力的品質、數量、薪資待遇等)、自動化的效益等多項因素,並進行模擬預測。
“麥肯錫預估,在2030年,全球將有4~8億個工作將會被自動化科技取代。”
至於像是管理人員、高階專業知識或技術的應用、或是需要社交互動的工作類型,則比較不容易被自動化科技取代,而這些工作也多半屬於高薪工作。
不過,這只是事實的一部分。
好消息:有9億個新工作機會崛起
隨著社會人口結構、生活型態、消費行為等因素的改變,再加上新科技的複雜應用,新的工作機會也將隨之出現。
麥肯錫預估,到2030年,將新增近9億個工作機會,其中8~9%的新工作,是目前還不存在的。
新工作機會的增加,背後的驅動力主要來自以下6大趨勢:
趨勢1)新興地區收入與消費成長;新增工作:3~3.65億
根據麥肯錫的調查,2015~2030年間,全球消費將成長23兆美元,其中絕大多數來自於新興經濟體的消費階級。這些新興消費階級的增加,也會帶動相關消費產品或服務的工作需求,包括消費性耐久財(例如汽車、家電用品等)、休閒活動、金融服務、電信服務、房產、健康醫療、教育等領域。
趨勢2)人口結構高齡化;新增工作:5,000~8,500萬
到了2030年,全球65歲以上高齡人口,將比2014年增加至少3億人。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消費行為也會發生改變,對於健康和個人化服務的需求大增,也因此增加了相關的工作機會,包括醫師、護理人員、健康科技專業人員、家庭照護助理、個人照護助理等。
趨勢3)科技發展與應用;新增工作:2,000~5,000萬
2015~2030年,全球新科技支出的成長將超過50%,其中有一半與資訊科技服務有關。雖然這領域的新工作機會增加的數量不如健康醫療產業,不過新科技相關的工作絕大多數為高薪工作。
趨勢4)基礎建設與建築需求成長;新增工作:1.35~2.8億
為了彌補基礎建設落差,未來全球每年的基礎建設投資將佔整體GDP的3.8%,大約為3.3兆美元。基礎建設的需求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開發中國家的都市化和工業化,以及已開發國家維護既有基礎建設的需求。另一方面,收入的增加對於高品質建築的要求也會隨之提升。新增的相關工作機會包括建築師、工程師、電氣技師、木工等。
趨勢5)節能綠能投資支出增加;新增工作:2,000萬
再生能源的應用、節能科技、氣候變遷的因應等需求,也會新增大量的工作機會,包括製造業、建築業等領域。
趨勢6)家務工作外包愈來愈普遍;新增工作:5,000~9,000萬
目前全球有75%的嬰幼兒照護工作是由家庭中的女性負擔,這些家庭主婦完全未支薪。但是,隨著雙薪家庭的增加,許多提供家務服務的公司也快速崛起,新增加的工作機會主要以托嬰、幼齡教育、清潔、烹飪、園藝等為主。
就以上6大趨勢來看,如果以較樂觀的估計數字加總,在2030年將會新增8.9億個工作機會。
表面上,似乎完全彌補了失去的8億個工作機會。但是,工作性質和需要的能力不相同,並非所有人都能順利移轉到新工作。
“「最大的問題不在於『還有工作嗎?』」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合夥人與經濟學家朗德(Susan Lund) 說,「最大的問題是:『失去工作的人找得到新工作嗎?』」”
對於失去工作的8億人來說,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幸運地在接近原本的工作領域找到新機會。麥肯錫預估,全球將會有3.75億的人必須學習新技能、轉換職業領域,才能找到下一個工作機會。如果失去工作的人,無法在一年內找到新工作,中短期內國家的失業率將會上升,整體薪資成長也會減緩。
此外,這一波工作機會轉移的另一個困難點在於,它牽涉到經濟和勞動市場的轉型,「我認為這會是非常困難的轉移過程。」朗德說。
確實,美好的未來並不會憑空發生,還有4件重要的事情,是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必須去做的:
1)先有經濟成長,才有新工作的出現
長期且穩定的經濟成長,才能夠促進新工作以及新事業的成形。而資金的取得是企業投資與創新的重要關鍵,這就牽涉到金融政策的改革。此外,政府對於特定產業的投資,例如能源轉型與綠能開發等,也會有助於創造新工作機會。
2)政府拉一把,老狗也能學會新把戲
如前文提及,有為數不少的工作者必須學習新技能,轉換職業領域,才有可能順利找到新工作。許多國家特別針對中年轉業提供相關的訓練課程與輔導,例如美國,針對退伍軍人特別制定了《退伍軍人權利法》,協助退伍軍人回到大學進修或求職。或者,政府可以提供誘因,鼓勵企業增加員工的在職訓練投資。
3)鬆綁與管制之間,必須拿捏好分寸
一方面政府必須讓勞動市場鬆綁,有更大的彈性空間,讓人才流動更為便利;但同時,也必須兼顧勞動權益,這將是政府的一大挑戰。
4)收入補助不可少,並提供轉職服務
在求職期間,政府應提供相關的失業救濟、收入補助或是相關的基本保障(例如社會保險等);另一方面,政府也必須建立有效的轉職平台,幫助這些工作者更快速地找到適合的工作。
面對因自動化發展而產生的工作轉移,不論是對工作者個人或企業、政府單位而言,都面臨不小的考驗,必須及早準備。
更多內容請上連結點閱,網址: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86489
影片來源:KUKA Robot Group
新興科技對未來勞動市場的挑戰與因應 在 工作技能需求內容及工作型態的轉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發會FANs潮流-數位科技對勞動市場的衝擊與挑戰✨ 隨數位新興科技重塑產業面貌,未來就業市場將面臨重大轉變,包括工作技能需求內容及工作型態的轉變,應積極因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