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治時代開始,六本木就是日本陸軍第一和第三連隊的駐紮地,從而發展成陸軍軍人所居住的區域。現在位於乃木坂的國立新美術館的入口處,就有著舊步兵第三連隊的軍營模型。而現在的東京中城(東京ミッドタウン/Tokyo Midtown,後文介紹),則是當時大日本帝國陸軍第一連隊的駐紮地。而這兩個陸軍連隊,也正是發生於昭和11年(1936),日本陸軍的部分「皇道派」青年軍官與士兵對政府及軍方高級成員中的「統制派」進行刺殺的2・26事件之主要成員。而既然六本木當時是做為軍隊的用地,可以想見,當時這裡不但不是鬧區,而且也沒有什麼居民,因此才能給予軍隊如此龐大的用地。而在江戶時代,六本木則完全是個鄉村。元祿時期(1688~1704)的俳句詩人,松尾芭蕉的弟子服部嵐雪,從曾描述當時的六本木總是聽到老鷹的悲鳴聲與蟬鳴。就算是到了明治初年,這裡還是有著田野的氣息。到一直到甲午與日俄戰爭之後,六本木才染上了軍事重鎮的色彩。
而在昭和20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美軍便順理成章地接收了這些軍事設施,並建立了被稱為「哈迪軍營」(ハーディー・バラックス/Hardy Barracks,這個名稱是為紀念1950年7月1日韓戰的任務行動中,一場飛機事故二十名死者之一的「埃爾默·哈迪伍長」)的美軍基地。而這個美軍基地現在則是赤坂新聞中心(Akasaka Press Center/赤坂プレスセンター),是東京二十三區內唯一一座駐日美軍基地。而那時被美軍佔領下的日本的六本木,由於美國人非常地多,因此被稱為「東京租界」。也因為這樣,六本木逐漸開了以美國人對象的商店與餐廳。其後附近又開設多間電視台,加上這裡本來外國使館就多,於是這裡便演變成酒吧、舞廳等夜店林立的鬧區。1961年,日本料理「瀬里奈」最早在此創業,販售高級的神戶牛與螃蟹料理,直到現在(瀬里奈 本店 (せりな):東京都港区六本木3-12-2);1963年創業的「香妃園」則是中華料理,就開在「瀬里奈」對面棟的二樓,燉雞麵是其招牌料理,從開幕之後,這裡就是各大電視台、廣告公司和從事其它大眾媒體的從業員與藝人深夜流連於六本木的「御用」餐廳,其菜色多達200種,營業時間則是直到凌晨四點(東京都港区六本木3-8-15瀬里奈ビレッジ2F)。
而早在昭和19年(1944)就在六本木開業的義大利餐廳「安東尼奧」(アントニオ),則是在昭和60年(1985)搬到了南青山的現址,第一代老闆Antonio Cancemi,於校長為墨索里尼的料理學校畢業後,就指派給了是前義大利海軍司令官做為廚師。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這些六本木的餐廳老店中,只有「安東尼奧」是在日本二戰戰敗前就開了的。這是因為那時日本與義大利是同盟國,因此他隨著他的老闆由義大利來到盟國日本。現在「安東尼奧」則由第二代和第三代延續的他的理念,繼續經營著這家餐廳(Ristorante Italiano ANTONIO'S & ANTONIO'S DELI:港区南青山 7-3-6 南青山HYビル 1F)。
隨著1952年舊金山對日和約的簽定與1953年韓戰的停戰,日本逐漸由戰後的蕭條與混亂中走出,而美軍的佔領也告一段落。美軍走了,原先在六本木開的那些專門針對美軍做生意的商家、餐廳、酒吧和夜店,也隨之被年輕的哈美族擁入。他們曾經在戰後邊追的美軍吉普車後面,邊跑邊說「Give me chocolate!」現在,他們則是穿著夏威夷衫,戴著太陽眼鏡,以美式風格走在時代的先端,流連於夜色朦朧的六本木街頭。1958年12月23日,東京鐵塔落成,六本木成了「離世界第一高塔最近的町」,更是吸引了全日本年輕人的目光。1959年之後,「六本木族」出現了。昭和36(1961)年,渡邊麻理(渡辺マリ)的歌〈東京動動趴女〉(東京ドドンパ娘)大賣後,更是吸引了愛跳舞的年輕男女湧入六本木(「動動趴」(ドドンパ)是美軍佔領日本期間,由菲律賓傳入的一種曼波舞曲)。
昭和39年(1964)的東京奧運會之後,隨著地下鐵日比谷線的開通,加上都電和巴士,鄰近銀座又可以在澀谷轉乘的六本木更進一步地成為了年輕人集結之處。整個1970年代,迪士可舞廳一家又一家地開。到了1980年代的泡沫經濟時期,以當時地上十層,地下兩層樓的六本木廣場大樓(六本木スクエアビル)為中心,共有數十間迪士可舞廳。後來,隨著泡沫經濟的崩壞,在1990年代的時候許多這裡的迪士可舞廳紛紛倒閉,取而代之的是卡拉OK與日式小酒店キャバクラ,六本木廣場大樓也在2007年,由於已經老朽,再加上再開發計劃必須拆掉而封館。
以前比較常住在新宿時,其實因為去六本木還是要轉車,所以還是沒那麼方便,直到都營大江戶線於2000年(平成12年)12月12日全線開通後,才能新宿直達六本木。現在要去六本木,除了有最早開通的日比谷線外,還可以坐南北線到麻布十番佔站或六本木一丁目站,坐千代田線到乃木坂,以及坐都營大江戶線到六本木站或麻布十番站。
那麼,現在的六本木呢?從軍隊之町、美國之町,到年輕人之町,六本木還有什麼新的樣貌?
要這樣說起來的話,那就是六本木突然多了好多美術館和藝廊了,而這些美術館和藝廊的出現,則與兩棟最新在六本木登場的建築物有關,一是2003年(平成15年)開業的六本木之丘(六本木ヒルズ/ろっぽんぎヒルズ/Roppongi Hills),一是2007年(平成19年)建成的東京中城(東京ミッドタウン/とうきょうミッドタウン/Tokyo Midtown)。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852郵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852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日俄戰爭美國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比起美國,我們自身處境與結構位置上還靠近東南亞一些】文/江懷哲
在 #沈大偉 這本《#中美爭霸:兩強相遇東南亞》中,開宗明義的背景即是近年來 #快速惡化的中美關係,以及由此逐漸形成的多面向競爭地緣政治結構。他對東南亞的討論,即是置於此脈絡展開——這是一個「大國相遇之處」(原文書名為Where Great Powers Meet),一如19世紀末的日俄戰爭主要是在遼東半島與朝鮮半島進行一樣,#東南亞成為21世紀的大國競賽場域。
沈大偉書中有幾個銳利分析相當令人注目,試舉例如下:
第一,東南亞各國政府與媒體大力報導中國崛起,也擔心若公開支持美國在區域中的角色會惹怒北京⋯⋯
https://bit.ly/3A58T17
日俄戰爭美國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線上旅行團 #龍馬之旅 040
就在龍馬追隨勝海舟,並為了籌設神戶海軍操練所,而奔走募資時,土佐(高知)和薩摩(鹿兒島),分別發生了變故。
首先是土佐。此前因為安政大獄被判「謹慎」的老藩公——山內容堂,回到了土佐,並開始追究吉田東洋被暗殺的責任,因而導致土佐勤王黨的成員,紛紛走上切腹、監禁的命運。
龍馬畢竟是勤王黨的發起人之一,如果跟著武市半平太的路線,很可能也難逃此劫。所以「脫藩」的決定,反而讓他遠離了土佐的風波。
再來就是「薩英戰爭」。
從前任藩主島津齊彬開始勵精圖治、整軍經武的薩摩,因為一場意外,殺害了幾名誤闖「國父」島津久光出巡行列的英國人(生麥事件),招致英國的報復,由東印度艦隊司令,親自率領七艘戰艦,開往鹿兒島興師問罪。
幾言不合,雙方開戰。儘管薩摩方面也蒙受不少損失,包括齊彬設立的「集成館事業」都遭到炸毀,但薩軍的岸上砲火,也造成英軍相當大的船艦與人員損傷。
戰後談判,薩方抓住幕府不想(敢)得罪外國人的心理,向幕府借錢賠償英方;而英國在此戰役中,體認到薩摩的勇武,以及近代化的實力,雙方不打不相識,反而建立起某種程度的合作關係。
此後,漸漸形成一種「英國挺薩摩,法國挺幕府」的局面,將歐洲強國的全球爭霸,延伸到日本幕末的局勢來。
在薩英戰爭中,有一些人物,也值得一提。
例如薩船「天佑丸」上有一位五代才助,曾經去長崎海軍傳習所學習,但在此戰中被英軍俘虜、之後輾轉逃出。在薩英關係修好之後,他被派去英國留學,回日本成為實業家,就是開創了大阪商會的五代友厚。
另外,在岸上砲擊英國軍艦的薩摩官兵中,有一門砲的人員組合特別傳奇。指揮的是大山巖,兩位砲兵分別是山本權兵衛、東鄉平八郎。如果熟悉日本近代史的朋友,應該也會嘖嘖稱奇。簡單地說,這門砲的三人,在42年後,分別是日俄戰爭中,陸戰與海戰的最高指揮官。
今日的鹿兒島,在清水町的海邊,設有「薩英戰爭紀念碑」。如果要就近參訪,那麼在距離鹿兒島中央驛不遠的加治屋町,有一座「維新故鄉館」,此町也是幕末到維新的許多人物成長之處,可以在館中找到有關的展示。
雖是題外話,但寫到這段,不禁將它與《斯卡羅》、《傀儡花》的「羅妹號事件」做個比較。薩英戰爭是1863年,羅妹號事件是1867年;前者是英國海軍對薩摩武士,後者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對排灣族原住民勇士。
先不論成敗功過,但透過小說或戲劇,讓更多人對東亞近代史產生興趣,或願意更深入去理解,我覺得總是好的。
日俄戰爭美國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852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日俄戰爭美國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日本咖喱 #日本廚房 #日本咖喱歷史
講述日本咖喱發展歷史,日本咖喱跟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有什麼分別,介紹日本調味料,S&B 紅色特大罐裝咖喱粉,價錢、特色、容量、保存方法等等,咖喱種的薑黃素對人體的益處。
自1853年黑船來航開始,日本的鎖國體制已經事實上不復存在,而橫濱周邊地區也開始居住了為數甚多的歐美人,日本人也隨之得到了更多機會接觸西洋飲食文化,當中英國食品公司克羅斯和布萊克威爾(英語:Crosse & Blackwell,簡稱C&B)生產的咖喱粉便隨着明治維新登陸了日本。
咖喱最初在1772年左右自英屬印度傳入英國,其後一本在1861年出版、在當時廣為流行的食譜《家庭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開始鼓勵人們到店鋪選購咖喱粉,而非自己製作,藉此把咖喱的烹調時間大幅減少,並借蘋果和麵粉添加甜味和濃稠度。這種英式咖喱日後成為了現今日本咖喱的基礎,而咖喱在登陸日本時也被視為歐洲料理多於印度料理。故此,日式咖喱並非直接以印度咖喱為基礎,而是發展自已被西洋飲食文化薰陶過的歐陸式咖喱。
第一名接觸咖喱飯的日本人是山川健次郎。山川在赴美留學的船上首次接觸到咖喱飯,但據井上宏生著的《為甚麼日本人會喜歡咖喱飯呢》(日本人はカレーライスがなぜ好きなのか)一書提及,山川當時只吃掉了蓋在咖喱下的白飯。
最早的日語咖喱食譜出現於1872年、由敬學堂主人撰寫的《西洋料理指南》,當中舉出了的材料包括「蔥、薑、蒜、牛油、蝦、鯛魚、蠔、雞肉、蛙、小麥粉和咖喱粉」。由於食譜中包括了蛙作為材料,飲食研究家小菅桂子推測這種咖喱可能混入了法國料理的元素,不過這種做法並未在日本普及。較為普及的是同年由仮名垣魯文編纂的《西洋料理通》,其咖喱食譜列出了牛肉、雞肉、蔥、蘋果、小麥粉、柚子和咖喱粉等材料。
開辦札幌農業學校的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博士
1860年,福澤諭吉出版的《增訂華英通語》首先將咖喱翻譯為「コルリ Koruri ?」。1872年,當年受聘於北海道開拓使東京事務所的美國人霍勒斯·卡普隆獲提供的午膳包括咖喱飯。據北海道立文書館報《赤煉瓦》的記述,當時咖喱飯的名稱為「タイスカレイ Taisu Karei ?」。1873年,舊日本陸軍幼年學校開始逢星期六向學生供應咖喱飯作為午膳,但當時的名稱則未有記載。其後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在1876年於札幌開辦農業學校時,大力推動以小麥為主導的膳食,希望改善日本人因以米飯為主食而身體貧弱的問題,故鼓勵學生進食麵包等西洋食物,限制學生不得進食米飯,但咖喱飯則不受此限,當時咖喱飯的名字則被稱為「らいすかれい Raisu Karei ?」(「飯咖喱」,Rice Curry)。現今日式咖喱飯的片假名名稱「カレーライス Kare Raisu ?」(「咖喱飯」,Curry Rice)的起源則有數種說法,有指是1877年開張的法國料理店米津凮月堂首先採用[8],也有指是帝國飯店最早使用,但實際情況已難以考究。
早期「飯咖喱」和「咖喱飯」兩種稱呼均有被使用,而據S&B食品的介紹,兩者有着微妙的差別:「飯咖喱」多指飯和咖喱汁盛載在同一個器皿中進食的食法,而「咖喱飯」則指把飯和咖喱汁分開不同器皿進食的食法。然而在一般家庭,咖喱與飯往往只會一起盛載在同一個器皿中,但卻越來越多人稱呼其為「咖喱飯」,「咖喱飯」的稱呼於日本戰後經濟高速增長期逐漸佔優勢,並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取得了壓倒性的地位,自此成為大眾所認知的名稱。
在咖喱傳入日本初期,咖喱粉基本上全部經C&B自英國進口,使用咖喱的食品價格也相當高昂。1903年,大阪道修町一間藥房「今村彌」自行製造出了咖喱粉。由於當年大阪人習慣在早上將之前一晚的冷飯和隔夜飯菜翻熱當作早餐食用,易於調理的咖喱隨即在大阪打響名堂。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舊日本海軍當時有超過三成軍人因飲食不均衡而導致腳氣病,軍方發現英國皇家海軍的咖喱飯包含肉類和蔬菜等食材,能彌補白米的不足,故將其採用為海軍指定伙食之一,是為最早的「海軍咖喱」。1908年,海軍出版《海軍割烹術參考書》,當年海軍咖喱飯的食譜包括了洋蔥、馬鈴薯和胡蘿蔔三種食材,這三種食材被稱為「三神器」。明治時期,日本本身並沒有這些西洋蔬菜,但由於北海道的氣候與美國麻薩諸塞州相近,出身當地的在日外籍顧問威廉·史密斯·克拉克開始在其開辦的農業學校種植美國蔬菜,其後北海道的農場開始大規模種植西洋蔬菜,加上日本國內大量生產的咖喱粉,日式咖喱的雛形在明治時代末期已逐漸確立,成為現今日式咖喱的原型。
1932年,大阪阪急百貨店的食堂供應的咖喱飯連咖啡僅售20錢(當時100錢為1日圓),即使是平民也能負擔得起,因此瞬間大受歡迎,每天售出一萬三千多份。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糧食非常不足,此時印度向日本提供了多達7噸香料,促使日本中小學校供應咖喱作為學校午餐。1948年4月,東京都的部分學校開始供應燉煮咖喱,當時S&B食品的創辦人山崎峯次郎致力向學校導入咖喱,並取得了社會的正面評價,此後逐步將供應範圍擴大至東京23區以至日本全國。同時,各大生產商在1950年代開始推出各種即溶咖喱塊,至1950年代末出現罐裝咖喱,1960年代研發出日本獨創的即食包裝咖喱。在即食包裝咖喱面世後,各大咖喱廠商旋即在電台和電視台打上大量廣告,市場競爭激烈,咖喱飯從學校進入了一般家庭。1982年,全國學校營養師協議會將1月22日定為「咖喱之日」,此後全國中小學校每年均在此日統一供應咖喱飯作學校午餐。
關於咖喱飯受日本人歡迎的原因,當中包括牛肉在明治維新時期作為「文明開化」的象徵受到推崇,日本人開始廣泛進食牛肉,這令使用牛肉的咖喱也同時隨之普及起來。同時由於英式食法多把咖喱和小麥粉混合製成稠狀醬汁,再行伴以米飯進食,這相比起多數伴同印度薄餅進食的印度式食法,更為貼近以米為主要食糧的日本飲食文化,故在普及後受到了日本人的歡迎。
日本のカレー開発の歴史について話してください。日本のカレーとインド、タイ、マレーシアの違いは何ですか?日本の調味料、S&Bの赤い缶詰カレーパウダー、価格、特徴、容量、保存方法などを紹介します。メリット。
日俄戰爭美國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00 年 8 月 12 日,俄羅斯核潛艇「庫斯科號」發生爆炸沉沒,艇內 118 人全數罹難。
電影「潛行浩劫 96 小時(Kursk)」正是改編這場軍事災難而成。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和文化評論家潘東凱(Gordon)就談及這部另類「戰爭片」—— 在生死一線的救援行動中,電影如何呈現俄羅斯和西方觀念上的差別?對俄羅斯及其「鄰國」,又有何啟示?
延伸專題:
【自由、放縱,全球化下法國電影的新旅程】
https://goo.gl/ZjnvyG
【東南亞國家是俄羅斯軍火大買家?】
https://goo.gl/4vCXUG
【美國退出「中程導彈條約」,意在中國?】
https://goo.gl/QvifCZ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s://goo.gl/9BPmQ1
日俄戰爭美國 在 更成為了華盛頓會議中力爭對美七 的推薦與評價
被稱為「日本的馬漢」,在日俄戰爭時擔任第二艦隊先任參謀的佐藤鐵太郎, ... 這一點在日俄戰爭後,便被視美國為假想敵的日本所奉為圭臬,更成為了華盛頓會議中力爭對 ... ... <看更多>
日俄戰爭美國 在 日俄戰爭(下): 2.1.感動美國的日本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俄國和日本因爲北方四島的矛盾,在烏克蘭戰爭後進一步激化。俄羅斯會準備打日本嗎?我們回頭看看一百多年前的日俄戰爭,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來解說那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