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幹嘛那麼累] ep01 #女人為何要兼顧一切(新增直播筆記)
昨天晚上感謝 The planet 星球咖啡 的鼎力支持,還有兩個幕後的小幫手(沒想到我在一開始就鬧笑話了,竟然沒有人提醒我啊啊~~),Evita心理師非常厲害,影片的最後只用一招打趴以下三個讓人感到困窘的問題。一如往常,我也整理了筆記,提供給大家參考!
#1為什麼女人會需要思考兼顧一切的問題
你有沒有想過,「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印象是怎麼來的?其實,如果從演化論最喜歡講的分工來看[1],在石器時代,的確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負責打獵砍柴,女人負責照顧小孩,那時候還沒有奶瓶,而且資源匱乏,這樣的分工讓大家的確比較容易生存。問題是,為何時代已經進步到有奶粉和奶瓶、而且物質不匱乏的今天,這樣的想法還是存在?
這裡有兩個重要的時間點,其中一個是工業革命,另外一個是世界大戰。
(1)工業革命的時候,需要大量的勞力(想像一下以前的生產線左右都會站著無限多的工人不是嗎),由於勞力不足,所以女性就要一起出來工作。在台灣的情況則可能是,女性白天要去工廠上班,晚上還要回來照顧小孩,或者左手在做家庭代工,右手在推搖籃。
(2)世界大戰爆發以後,男人都去打仗了,女人原先被期待照顧小孩、守住家庭的情感性特質不但沒有消失,還得一間扛起原本是男人要做的養家活口的工作(也就是傳說中的工具性特質),等到男人打完仗回來之後(當然我是指那些沒死在沙場上的),女人已經好不容易在事業上打拼出一些成績,卻要把原本的職位讓給這些男性,因為當時的男性普遍還是有「女生比較笨、能力比較差」的刻板印象,女人終於看不下去了,於是開始更積極反動,希望可以爭取工作權。
「其實應該是說,更早之前女人就在爭取工作權了,但男人直接用『女人做不來』的理由不讓女人做,結果在戰時女人有了機會證明自己做得來,就更努力爭取了。」Evita說。
好啦,故事說到這裡,在這兩個歷史脈絡之下,似乎演變成:
-「家庭和養育小孩的情感性特質」是女性「份內」的工作
-「工作和賺錢當工具性特質」似乎變成一種「是你自己要做的我沒有逼你做,你做這件事情只是想要證明和男人一樣厲害而已」的加分題。
於是,至少現在一部分的女性心裡面可能會有一種矛盾是:「如果我要在事業上有所表現、得到我想要的成就感,那麼或許第一部我應該要做的就是把家裡面的『本分』做好,才有『資格』去做我想做的工作。」
接著,你就會看到許多把時間一邊燃燒給家庭、一邊燃燒給工作的女性們,希望兩邊都兼顧,可是卻搞得自己非常辛苦。更辛苦的是,還要面對自己內在的聲音。
#2內在媳婦的出現
不過,儘管妳已經開始懷疑「家庭真的是本分嗎」、儘管雙薪家庭越來越多、儘管婚前說好家務分工一人一半,你的「內在媳婦/內在女人」還是會影響你,腦袋很清楚,情緒和行為還是過不去,當老公又說他沒時間接小孩的時候,妳還是提前請了一小時假下班先到幼兒園——等等,為什麼不是他請假?
就算有些「覺醒的女性」知道這樣做大概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可是心裡面還是會有聲音自我鞭打:
-「妳把孩子丟在家裡面給老公顧,假日還去加班還會,這樣對嗎?」
-「都已經過了30歲了,還不結婚,難道就不怕嫁不出去嗎?」
-「女人家在外面拋頭露面的,鄰居和親朋好友們會怎麼想?」
-「書讀到這麼高有什麼用?賺這麼多錢有什麼用?會不會妳越有成就,反而越難找到對象?」
為什麼會有這些句子出現?明明就是非常不平等的句子啊!而且明明已經覺醒了,這些句子還是會不斷地在心裡面響起,好煩RRRRRR~
「你覺得,你要改變一個習慣容易嗎?」Evita問我,我突然想起「對厚,心理師從來不給答案der,只會有很多無限的問題。」不過,我倒是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考起點——如果日常的習慣都很不容易改變,你又要怎麼期待一個橫亙好幾千年的刻板印象,可以瞬間從心裡面消失?
那該怎麼辦呢?先別急,最後會有一個具體可以操作的方法。
#3弱弱相殘的女人們
最後這題其實是一個有關於豬隊友的故事。
相信你身邊一定有一些朋友、婆婆、媽媽,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性別角色當中的位置(或者雖然她們意識到了,卻選擇胳膊往外彎),明明自己是女人,卻還幫男人說話、或者是順從著刻板印象的壓迫,然後用這個壓迫來壓迫你(一個被人賣了還幫忙數錢的概念),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子:
-你真的要外派去大陸啊,那你老公和小孩怎麼辦?(想像一下同樣的問句,會不會出現在男人身上)
-你的公公婆婆好『開明』,『願意』讓你在外面『拋頭露面』……
-我們女人家本來就是要多讓著男人一點啊,他們只是愛面子,想要的話就給他們。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啊!
-你不結婚,家人都不會說話嗎?
女性在爭取平權的過程中,必須遭受更高的「道德」檢驗,並受到來自內群體的反對,為什麼會這樣?明明這些人自己也是在性別不平等的權利底下受苦的人,何以要說出這樣的話呢?其實有兩種可能,第一個是消滅異端的心態,第二個是自尊的威脅:
(1)消滅異端:想像一下你們一群人被關在一個牢裡,雖然過得很痛苦,每天被虐待,但還不至於死掉,而且三餐還有得吃。今天有一個人突然想要趁守衛打瞌睡的時候,利用鐵絲撬開門偷偷逃跑,你知道如果被發現了,大家可能都會沒命。請問這個時候的你,是願意和他一起冒險,還是就這樣在牢裡面度過下半生?或者,當他被抓到的時候,你和其他人一起大聲說那是他個人的行為,和我們大家無關?
前面談到的豬隊友的例子其實跟這個很像。改變是很困難的,所以當我們在「雖然不平等但尚可活下去」的環境當中苟延殘喘時,如果出現了可能會讓狀況變得不確定的異端,我們可能會選擇把她排除在外團體、或者是勸她歸隊。
(2)自尊的威脅:一個研究發現,菲律賓籍的美國人如果對自己的種族有比較多的認同,他們反而會有更多的憂鬱情緒和症狀[2]。Kenneth與Mamie Clark(1939)另外一個經典的「Clark Doll experiments」研究[3],讓美國黑人小孩從黑人洋娃娃和白人洋娃娃當中,挑選出一個「聰明、漂亮」的,結果發現這些黑人小女孩都會挑選白人洋娃娃;問她們覺得哪一隻洋娃娃比較壞的時候,她們會回答:「黑人洋娃娃」,但最後問他們:「哪一個娃娃比較像你?」,他們卻也會回答:「黑人洋娃娃」——怎麼樣,沒有覺得有點桑心?
事實上,當你的種族、性別、階級,在這個群體裡面是屬於比較低的時候,選擇往「高一階的人」邁進、崇拜、而貶低自己這個階層的人,可能會讓你比較好過[4]——雖然這個做法非常的諷刺。
#為難自己才能走出為難
說了這麼多,從歷史的脈絡讓女人似乎要兼顧一切,到一方面要面對內在媳婦的聲音,另外方面又要面對其他豬隊友可能會拖你下水,還要在乎身邊重要他人的看法,那該怎麼辦?
Evita提供了一個非常神奇的方法(我最近發現心理師都好像習慣用意想不到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啊啊):
「如果你內在有兩個聲音很矛盾,請先記得人生不是本來就有很多矛盾(聽到這裡我覺得很像廢話)。如果你常常會有一些聲音在心裡面打架,那麼不如放手讓它們好好一吵架吧,你可以跟朋友討論你的為難,或者是哪一張紙分成左右兩半,把它寫下來。或許,當你認真地『和自己吵』之後你會發現,那些看似矛盾的兩個聲音,背後想要達成的可能都是同一件事情。」
有時候願意讓自己嘗試爭吵和為難,反而可以讓自己跳脫困難。例如,當你很在乎媽媽會怎麼看你、街坊鄰居和江東父老(其實你根本不住在江東也沒有父老)會怎麼想的時候,可以思考「我為什麼會有這個擔心?這個擔心的背後,我的需求是什麼?」
這時候突然有人在直播的時候留言問了一個問題:「其實我連我媽媽那一關都過不了。」是啊,有些時候就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可是還是會不得不受到身邊重要他人的期待影響,怎麼辦?很多時候,我們都被表面問題困住了!
「假設妳媽媽(娘家)的要求是『妳乾脆辭職在家顧小孩』好了,那麼也得去想媽媽這個要求背後的動機,而不是只停留在『要不要辭職在家顧小孩』的表面問題上。如果媽媽要求『辭職在家顧小孩』的理由,是擔心女兒因為工作忽略小孩而讓婆家指責,那麼重點絕對不是『要不要辭職』,而是一個媽媽擔心自己的女兒受到不好的對待。但是,到底一個人有沒有受到不好的對待,自己最知道啊!!所以只要就『不會受到不好的對待』的方向讓媽媽安心,加上有工作可以增加自己的快樂,我相信媽媽也會樂見這個狀況的。妳可以練習看清楚到底彼此真正在意的問題,以及真正造成傷口的原因。」Evita說。
有時候,那個「在乎別人、想要孝順」的自己,會和另外一個「不管那麼多,就做想做的事」的自己互相打架。但當你好好的和自己打過一頓,看清楚到底彼此真正在意的問題以及真正造成傷口的原因,或許就有機會走出那些你一直以來所逃避的困頓。
#延伸閱讀
[1]Michael, S. K., & Amy, A. (2004). Chapter 2: Ordained by nature: Biology constructs the sexes. In S. K. Michael & A. Amy (Eds.), The gendered society reader (2nd ed. ed., pp. 21-51). 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Tompar-Tiu, A., & Sustento-Seneriches, J. (1995). Depression and other mental health issues: The Filipino American experience: Jossey-Bass.
[3]Clark, K. B., & Clark, M. K. (1939). The development of consciousness of self and the emergence of racial identification in Negro preschool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0(4), 591-599.
[4]Okazaki, S., David, E. J. R., & Abelmann, N. (2008). Colonialism and Psychology of Culture.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2(1), 90-106. doi: 10.1111/j.1751-9004.2007.00046.x
日常 性別不平等 例子 在 時光之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天分享一首歌之第162天】〈母系社會〉/ 阿密特
上週末的金曲獎,阿妹這首〈母系社會〉也入圍了年度歌曲和最佳作詞,可惜沒有得獎。這讓我想起去年第一次看到這支MV,內容的確震撼,不過那時我也思考過:影片裡,呈現的是一個豬玀般的男子對眾女人的鞭打虐待,直到這些女子再也無法忍受了,群起攻之,最後推翻他,一把火燒爛。這樣的主題對應歌詞所唱的,對一切父權刻板元素的憤怒攻擊,當然很過癮。但我不免想更苛求一點:關於性別不平等的議題,應該提醒大眾的,其實是更幽微的細節哪!這些極端的言行象徵當然十惡不赦,但更多時候,各式各樣的不平等是藏在日常生活裡,在不經意、以為無傷大雅的細節中的。比如對(女性)年老的歧視,比如對衣裝和性徵的污名化及社會掌控,比如對專業能力的不信任,比如我從小就非常感冒的「馬子」一詞(這句倒是歌詞有了)⋯⋯
(所以對了我想岔題,最近有個酒令的台啤廣告,依然在拿醜妹嚇得人震碎鏡頭當梗,這廣告我每看一次就暗罵一次,到底在搞什麼?)
扯遠了。總之,即使這早已不是「皇上吉祥」的年代,但對於性別不平等(或其實是,各式各樣的強勢/弱勢階級結構)的察覺,以及敏感,基本上是一個文明進步程度的量尺。而這條路無止無盡,絕不是阿妹已經稱王稱后了就沒事了。既然要寫一首歌為女權喝采,那麼只提出「宜家宜室」、「西裝革履是戰袍,浴帽圍裙是渺小」這些極端例子,實在有點可惜。
今天晚上話好多。回頭聽歌吧!大家晚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G5W--RhE
#一天分享一首歌
—
母系社會
曲:愛力獅
詞:陳仨
我不會 耕田吃草 讓人下注
什麼理由 發明 什麼叫馬子
難道是 想讓匹馬 為你生個兒子
我沒有 兄弟聚會 那些幌子
還可以 煮好宵夜 當做沒事
仔細想想 你就會知道 誰才是傻子
我笑得柔軟 心卻比鐵還剛
世界男人稱王 女人卻什麼都扛
不要再說 要進廚房能出廳堂
不要再說 要會鋪床又能著床
這個世界沒有女人該怎麼辦
你想 你想
不要以為 西裝革履就是戰袍
不要以為 浴帽圍裙就是渺小
信以為真 連續劇裡的那一套
皇上吉祥
簡直可笑
我記得 你最喜歡 哪雙襪子
朋友聚會 演戲 讓你有面子
難道我 沒有發現 你目測誰的SIZE
我記得 女媧補天 岳母刺字
你只講 少說多做 相夫教子
仔細算算 最值錢的 只是結婚戒指
我笑得柔軟 心卻比鐵還剛
世界男人稱王 女人卻什麼都扛
不要再說 要進廚房能出廳堂
不要再說 要會鋪床又能著床
這個世界沒有女人該怎麼辦
你想 你想
不要以為 西裝革履就是戰袍
不要以為 浴帽圍裙就是渺小
信以為真連續劇裡的那一套
皇上吉祥
簡直可笑
你可以抱 我重複愛我的台詞
我不相信 你有放棄我的GUTS
我無所謂 女人就該是這樣子
安靜 該死
不要以為 西裝革履就是戰袍
不要以為 浴帽圍裙就是渺小
信以為真連續劇裡的那一套
皇上吉祥
簡直 荒唐 無聊
日常 性別不平等 例子 在 【104年性別平等微電影徵選】佳作作品「性別,平不平」 的推薦與評價
而在劇本的撰寫上,都是以 日常 生活常見的對話與情境,讓觀眾能有共鳴,進而反思。最後再帶進兩位擔任主持人的同學,回顧影片的各個 例子 ,包括不同 性別 ... ... <看更多>